佛衛電視台
  心廣法師-學佛法要-學佛法要
   
 


 佛為一大事而降生人間,何事?生死大事,如何了脫生死,要靠學佛修行,才能成佛作祖了脫生死,不再輪迴,學佛修行的方法有千百種,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去學佛修行是我們所要探討問題。

佛經上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
1.人身難得:佛陀在世的時候曾要大家對生命的短暫做一個比喻,僅在呼吸之間。
2.佛法難聞:佛法分正,像,末法,彌勒菩薩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成佛,而且在世不定正值佛世。 偈云: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3.明師難遇:得人身,值佛世,但不一定遇明師,楞嚴經預言末法,眾生魔障多,若比喻說:自稱成佛等等,如無大福報者,得人身,值佛世,也是枉然,學佛修持更要把握精進。

如何進入佛法
1.用信心而入佛法:佛法無門唯信能入。精進有信心的老太婆唸『六字大明咒』,哞雖唸成牛,也能讓豆子自己跳到桶子裡去。也好像是一個秧苗一樣,你把它播下去又把它拔起來,又把它播下去又把它拔起來,永遠那棵秧苗長不大,永遠就是沒辦法結成稻子。
2.用疑心而入佛法:這個疑就是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是信心的另一個角度。佛經上說,小疑小悟中疑中悟大疑大悟,就好像在敲大鐘,若輕輕的敲,它的聲音就鏘小小聲而已,若是大力的敲下去,那聲音就真正大聲。我們對佛經所講的,有疑問時要請師父開示,這樣我們得到的會很多。
3.用悟心而入佛法:悟是心花怒放,茅塞頓開。學佛要歡喜心,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4.用無心而入佛法:心是有分別比較的,用無心學佛才是真心。有一句話說,學佛一年佛在眼前,每天看都是佛祖很莊嚴,很虔誠的拜;學佛兩年佛在半天,佛祖已經爬到半空中去了,有時候還會忘記佛祖,所以佛在半天;學佛三年呢,佛化雲煙,沒看到半點東西霧茫茫。學佛若有這個心就會退心,但是用無心,你沒有真正的用對立的心來學佛才是真正最有用的。你不覺得你在學佛,但是你天天都很認真,天天都有恆心來面對佛祖,誦佛經,念佛,這個叫做以無心來學佛,不是對立的,是一個真正的有心。

依什麼學法:
1.依法學不依人學:依法而學是謂以真理為依據,凡事按真理而行事;人不足以為依,因人之思念、見解各異之故。
2.依智學不依識學:智是指智慧的智,此『智』若以佛教術語而言,即為『無漏般若』;識是指心識的識,此『識』若以佛教術語而言,即為『分別意識』。不要依識來學,因為眼耳鼻舌身意是會變的,不要以個人的識覺來感觸佛法。
3.依義學不依語學:語言文字是使我們獲得知識,獲證真理的方便。不可在語言文字上執著不捨,而把真正的骨髓忘記了,金剛經云:『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
4.依了義學不依不了義學:此即是說依究竟絕對的真理,不依各種方便的,不究竟的方法。佛陀所告訴我們,各種修持法門,都是一個修行原則,方便法門。就像指月錄路所講的,我們手在比說,那支就是日光燈,我用手跟你指引的時候,這個手並不是最究竟的地方,日光燈才是目的。

如何學佛修持-除四惡
1.好比較。俗話「人比人、氣死人」,臉上的器官比較誰重要。凡比較即有勝負,有勝負即有感傷,好比較的人快樂總無法和你在一起。
2.愛計較。四個徒弟念人生最可悲的是,只看到別人的缺點,不懂得去欣賞別人的優點,愛計較常使快樂遠離我們。
3.常貪求。呂洞賓下凡,唐斐休丞相與皇帝至江邊閣樓上看風景…,一艘是名、一艘是利。天生純潔的心靈被名、利所薰染,貪求之力引人墮落,使人不快樂。
4.不歡喜。「歡喜做甘願受」歡喜接受一切都是甜美的;歡喜自己、接受自己、歡喜別人、接受別人。

修持也是要繼續,所以今日要教各位:在家學佛者如何善用時間修持
注意:在家學佛修持
1.沒有假日2.沒提前欠債

如何激勵自我:
1.每日說一些歡喜的話,
2.每日做一件利眾的事,
3.每日讀一本益智的書,
4.每日度一個有緣的人,
5.每日拜一次聖者的像,

 

講座活動剪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