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89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一節課還差一點-卷七解冤釋結就圓滿結束了
上次講到勸學流通
主要是說外人會懷疑到
我們在會的大眾-都是苦惱凡夫
自己三業就不清淨
為什麼還招募這麼多的-同修道友舉行梁皇法會呢
自己不清淨 不能修行證悟-還去教導別人
所謂自不證 何以證他
這是外人似是而非-擾亂影響的話
所以有一些有慚愧心的人-聽到外人這樣的責難
對啊-我還有煩惱 業障深重
自己都不能三業清淨了-怎麼去教導別人呢
還很殷勤的找很多人-來舉行梁皇法會呢
可是梁皇寶懺確實是-很了不起功德很大的懺儀
所以內心就覺得會有矛盾-真正想了以後
對啊-我們是煩惱 三業不清淨
可是懺儀本身是正確的-是諸佛菩薩的至理名言
是諸佛的聖言量-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內心起懺悔也是正確的
所以現在只要仰憑-諸佛菩薩的慈悲攝受之力
精勤懺悔這樣就沒有過失了
上一節課講到這個地方
看懺本492頁
且立懺法 心既是善
善法無礙但應努力-不得計此
今唯憑世間大慈悲父-覆護攝受
既有其言不容毀滅-正當慚愧
我們應該要建立這個懺法-因為懺悔的本質是善念
心既是善
我們起懺悔心-發願起菩提心
因為懺儀告訴我們的-就是慚愧 懺悔
發菩提心-要發願 要利益眾生
這個心本質是善的-那麼善法就沒有罣礙
不會讓我們墮落
所以應該努力在善法上用功
不得計此-不應該再去顧慮外人的責難
不需要顧慮我們本身-是不是三業清淨
只要依著懺法的思惟-建立我們的心念
重要的是我們所仰仗的-不是自己的力量
是三寶佛菩薩的力量
今唯憑世間大慈悲父-我們仰仗佛陀的慈悲之力
靠著佛陀三寶覆護攝受-保護我們 攝持我們
佛陀所講的種種的至理聖教-既有其言
不可以把它捨棄破壞
不容毀滅 正當慚愧
應該要努力-起慚愧懺悔之心
確立精進這個懺儀是正確
面對大眾的時候
如果我們所做的符合懺儀-希望大家給我們鼓勵
如果跟大眾的心意不符合-也希望大眾布施歡喜
不要彼此互相的惱怒埋怨
大眾願無觸惱
就是彼此在一起共修-希望不要互相傷害
觸惱就是言行
讓彼此聽到或是面對的時候-六根會有惱害不愉快叫觸惱
若微與理合
相與因此懺法-改往修來為善知識
假設我們的所作所說
有一點點跟正理-佛法相符合的話
希望大眾藉著梁皇的懺儀-改往修來
把過去不好的改除掉-努力創造更好的清淨善業
為善知識-彼此互相勸勉為善知識
如其不會眾心-願布施歡喜
不成惡知識-猶為菩提眷屬
假設還是不能夠-滿足適合別人的心意
也希望大眾彼此互相-布施歡喜之心
雖然不是很滿意
還是樂意把歡喜布施給大眾-不會埋怨
不要成惡知識-不要互相惱害
大家成為菩提眷屬
所以布施歡喜很重要
像我們誦戒時後面都講到
希望與會一起誦戒的大眾-都能夠布施歡喜
因為不管任何事
只要大家在一起-一定會有做法意見不相同
大家要彼此有忍讓退讓之心-布施歡喜互相成就
到這邊為止-是第九章解冤釋結
解冤釋結很長
從第五卷第六卷-一直到第七卷前面都是
我們已經介紹完-解冤釋結
再來回顧一下梁皇寶懺-十卷各章節的大綱
請看章節大綱這張講義
梁皇寶懺裡面-我們提出七條核心思想
第一是歸命三寶-第二是禮拜懺悔
第三是發菩提心-第四發願迴向
第五因果業報-第六解冤釋結
第七神通感應
卷一的第一章歸依三寶-跟第二章斷疑屬於歸命三寶
卷一的後半第三章懺悔-就是禮拜懺悔思想
卷二第四章發菩提心-是發菩提心的思想
第五章發願-跟第六章發迴向心
是第四個思想-發願迴向
卷三顯果報卷四出地獄-是第五個思想 因果業報
卷五卷六到卷七前面一部份-是解冤釋結
第七個思想-神通感應是通篇
整個梁皇寶懺十卷-都有神通感應的思想
卷七下面開始是
自慶 警緣三寶-懺主謝大眾 總發大願
這幾段沒有很特別-都是些提醒我們注意的事項
自慶是-應該自己覺得很難得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主要是要我們珍惜善緣-叫自慶
警緣三寶是不斷要我們深信-對三寶產生信念
懺主謝大眾-是感謝大眾成就法會
自慶應該也是屬於-發菩提心
警緣三寶是歸命三寶
懺主謝大眾 還有總發大願-屬於發願迴向
接下來第十四章-一直到第三十七章
都是屬於禮懺的部份
現在進行第十章自慶-請看長行493頁
自慶分為五個小段
第一是罪懺得淨-故自在安樂可慶
第二雖不值佛 然慶事猶多-所以可慶
第三-正見則離八難
第四是-自慶事不少
提出值得我們自慶-總共有十五條的事情
這麼多還可以讓我們慶-覺得很難得的事情這麼多
都是因為三寶之力
所以我們還要感恩一切-為一切歸依三寶
先看第一段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從歸依已來 知至德可憑-斷疑懺悔 則罪惑俱遣
續以發心勸獎兼行-怨結已解逍遙無礙
豈得不人人踊躍歡喜-所應自慶
這是接著前面第一卷-到現在的第七卷
從第一章歸依三寶-一直到解冤釋結第九章
我們現在在會場-同修的大眾-從歸依已來
從第一章歸依三寶到現在-這麼長的七卷裡面
知道-至德可憑
三寶甚深的神通功德叫至德-就是無邊的最高的佛的功德
可憑-可值得我們去仰賴依靠
而且我們斷疑-第二章是斷疑
剛剛才介紹過了
第三章是懺悔
懺悔以後惡業罪煩惱惑-都能夠遣除消除
續以發心-接過來第四章發菩提心
勸獎兼行
勸獎是獎勵勸勉-兼行 同時的進行
就是發迴向心跟發願
怨結已解
就是顯果報-出地獄跟解冤釋結
主要是解冤釋結這一章
既然解冤釋結
我們已經禮懺發露-跟大家懺悔過以後
所以怨結已解
我們跟無量無邊-一切眾生的冤仇過節
已經消解沒有牽絆-所以就逍遙無礙
大家都非常的輕鬆自在
因為跟別人的冤仇-消除掉以後
就沒有再來干擾我們的障礙
所以我們就很逍遙無礙
豈得不人人踊躍歡喜
那麼大家是不是都-應該覺得很高興很喜悅
因為我們已經解除了-很多的惡業冤仇
豈得不人人踊躍歡喜
難道不值得大家-高興跳躍歡慶嗎
所以應該值得慶賀的
這一段講到
從第一章歸依三寶-一直到解冤釋結
這一系列是整個皇懺-主要的思想內涵
最後透過解冤釋結這一章
把我們跟無量無邊-所有眾生的冤仇消除掉
所以值得大家踊躍歡喜慶悅
下面繼續申論這個問題
今宣其意-經云八難
一者地獄 二者餓鬼-三者畜生 四者邊地 五者長壽天
六者雖得人身癃殘百病-七者生邪見家
八者生於佛前或生佛後
有此八難-所以眾生輪迴生死不得出離
我等相與-生在如來像法之中
雖不值佛而慶事猶多
我們值得慶勉的事情很多
佛經裡面說-修行的人有八種障礙
八難就是八種障礙
主要是說投生之處
我們的報身所在之處-會使我們修學佛法有障礙
這個難-用意在說明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有障礙-投生的處所跟種類
你所得的是什麼報身-處在什麼地方的報身
會對我們修學佛法產生障礙-從這個角度來講難
第一個是地獄
地獄很苦-當然不能夠學佛
第二個餓鬼
恆為飢餓所苦-所以也不能夠聽聞佛法
第三個畜生
畜生愚昧-沒有辦法聽聞佛法
第四個邊地-沒有佛法的地方
所以也沒有辦法學習佛法
第五個長壽天
在天上壽命很長-也沒有佛法 享樂
第六個雖得人身癃殘百病
就是殘廢-或者是聽不到 看不到
很多的病-身心很衰敗
所以沒有健康的身心-來修學佛法
第七個是生邪見家
比如生在外道家
一生下來就接受錯誤的思想-沒有辦法信受佛法
八者生於佛前或生佛後
一般佛弟子-大概前七個都沒有
因為我們已經學佛了-而且大家都健康
雖然有些身心上-有一點點小病
可是還不屬於第六個-一生下來就癃殘百病
小病難免 誰沒有病-身體不舒服是難免的
或許我們家庭裡面-信仰不太一樣
可是至少我們能夠歸信三寶
所以生邪見家-不值得我們障礙
一般已經在拜梁皇寶懺-或是歸依三寶的弟子
前面七條難-基本上不存在
第八生於佛前或生於佛後
是不能生在佛的時代-這個基本上我們有
所以眾生輪迴生死不得出離
因為這八種難-眾生在生死輪迴裡
沒有辦法得到佛陀的教導-所以不能夠出離
我們互相生在如來像法之中-就是生在佛的後面
雖不值佛
我們沒有跟佛-生在同一個時代
可是-值得慶賀的事情還是很多
事實上是不值佛-所以還要陳述
生在佛滅度以後-怎麼還要慶賀呢
於是要解釋這個問題
所以第三段是-正見則離八難
主要是第八難
雖然我們不是生在佛世-生在佛後的像法之時
可是我們有正見-就可以免除掉第八難的障礙
下面就是解釋
凡難之為語 罪在於心
若心生疑 非難成難-心若無疑 是難非難
何以知之
第八難云-生在佛前或生佛後是名為難
而城東老母與佛同生一世-共佛俱在一處而不見佛
故知心疑是難-未必異世皆云是難
波旬懷惡生陷地獄-龍聞說法便得悟道
當知不必在於人天便言非難
心苟不善 稟報不殊
六天之貴墜落地獄-畜生之賤超登道場
是則心邪故輕難成重-心正故重難無礙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以心礙故觸向成難-心能正者則難非難
舉此一條在處可從
故知佛前佛後無非正法-邊地畜生莫非道處
今若正心則無復八難-如其疑惑則難成無量
凡難之為語
難字作災難障礙的意義-它的過失在於我們的心
若心生疑-我們心裡面有了疑惑
非難成難-即使不是難也變成了難
翻過來講
心若無疑是難非難
心若沒有疑惑
本來是障礙的-也變成不是障礙
怎麼知道這個道理呢
問題就是我們接受佛法-就要有信心
信心猶如手
我們進到佛法裡面-如果沒有信心
就好像人進到寶藏沒有手-不能夠去拿寶藏一樣的道理
你到了寶庫裡面-看到了無窮無盡的珍珠財寶
可是你沒有手就不能搬-什麼東西都拿不動
就像一個人-進到佛法的寶藏裡面
聽聞法師講經-讀了很多經典
可是沒有信心
對於所聽的 所看的-不能信受
什麼東西-都沒有辦法得到受用
這就是疑的過失
信跟疑的差別就在這個地方
有了信心-就能夠得到佛法的受用
沒有信心就什麼東西-都沒有辦法接受
佛有一個小小故事

水沒有辦法流進去
佛陀就講-你就像這個盆子一樣
你的心蓋在這個地方以後-什麼東西都不能夠接受
這個叫洗足之喻
比喻一個人的心-封閉起來沒有信心
什麼法水甘露不能夠接受
所以說
若心生疑 非難成難-心若無疑 是難非難
就是我們剛剛講的
信心跟懷疑的分界-在這個地方
第八難云
所謂第八難就是-生在佛前或是生在佛後
可是它舉了一個比喻
城東老母跟佛在同一世-共佛在一處
可是她不見佛
這個故事就是
有一個老太婆住在城東-佛要去度她
看佛從東邊來-她就往西邊走
佛變到西邊去-她就往東邊走
她不看佛-就是不要見佛
為什麼-她就是沒有善根 見不到佛
後來佛叫舍利弗去-就把這個城東老母給度了
每一個人善根因緣不一樣
城東老母跟佛生在同一世-可是她就是不見佛
人家說佛多好多好-她就是不見
佛現在她面前-她把身子轉過去
這就是障
所以障不是你生不生在佛世-而是你有沒有信心接受佛法
所以心疑是難
是有沒有信心-還是對佛法產生懷疑
雖然我們現在生在佛後
可是如果我們對於三寶
對於經典佛法-有信心而不生疑
那麼不一定是障礙
翻過來講
如果你對三寶對經典-佛法沒有信心起懷疑
那就真正的障礙了
故知心疑是難未必異世
心的疑惑不信-是真正的障礙
不一定是跟佛-生在不同的時代都叫難
波旬懷惡-波旬是魔
懷著惡要破壞佛-就生陷地獄
龍即使是畜生
有善心聽聞說法-就能夠開悟
當知不必在於
所以我們知道不一定-要生在人天就不是災難
心苟不善稟報不殊
如果我們心裡沒有善根信念
其實我們所得的果報
跟畜生地獄餓鬼-也沒有什麼不一樣
因為雖然在人天善道
你也沒有辦法聽聞到佛法-也沒有善根去接受佛法
所以跟畜生道 餓鬼道-地獄道也差不了多少
六天之貴墜落地獄-畜生之賤超登道場
有信心的話
畜生也可以超生道場-能夠在道場修行
如果生在天界的尊貴-沒有信心
結果會墮在地獄裡面
不能夠有佛法的利益
所以是則心邪故輕難成重-心正故重難無礙
總而言之還是心的問題
心邪-輕的障礙變成重的障礙
心如果正確清淨-重的障礙就不成為障礙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以心礙故觸向成難
現前各位如果心裡懷疑不信
那就是我們自己心裡面-產生了障礙
那麼你碰到什麼都是障礙
心能正者則難非難
反過來如果心是正的-是有信心有正知見的
障礙就不成為障礙-則難非難
舉此一條在處可從
這一條從心的信仰-正知見與否
則障礙與否-這一個角度來看
其它的都可以類此而推
故知佛前佛後無非正法
所以佛前佛後-都可以說是正法的時代
邊地畜生莫非道處
生在邊地-沒有佛法的地方
生在畜生道-也可以說是修道的道場
今若正心則無復八難
如果我們的心正的話-就沒有八難的問題
八難就不構成難-我們有正確的知見
如其疑惑則難成無量
如果我們心對佛法-對這個懺儀有懷疑的話
那麼障礙就無量無邊
這個講的是
障礙是從心而生起的理論-說明
只要我們有正確的知見-佛前佛後不構成真正的障礙
所以大家對三寶-對梁皇寶懺有信心了
就不構成障礙
這就是值得我們慶賀之事
像這樣值得慶賀之事還很多
下面舉了十五條來鼓勵大家
如是自慶事實不少
像這樣值得我們慶賀的-還有很多具體的事情
大眾日用不知其功
今略陳管見-示自慶之端
大眾平常在生活當中
不知道有這些-值得我們慶賀的好事
現在舉一些例子來告訴大家
確實有可以讓我們慶悅的事
若知自慶-則復應須修出世心
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善法
還有很多值得慶悅的事情
應該珍惜自慶修出世之心
這個出世心-就回應到前面菩提心
為什麼呢
我們珍惜現有的善根
更應該要努力-把這個善根更提升
所以是屬於菩提心的問題
為什麼要自慶呢
何者自慶-總共十五
地獄難免-相與已得免離此苦
是一自慶
第一個我們離開地獄之苦
學佛的佛弟子-真的是值得慶賀
我們能夠在佛法中-修習智慧跟福報
所以除了有一些邪見的人-在佛法中間追名逐利
從三寶中得到-一點世間的名利以外
絕大部份的佛弟子-可以說都是無上尊貴
有無盡財富的善男子善女人
第一個就是我們離開了地獄-沒有地獄之苦
今生在佛法中修行-遠離地獄
第二餓鬼難脫-相與已得遠離痛切
餓鬼是很難脫的-也是會繫縛的
可是我們修學佛法-能夠脫離餓鬼
第三畜生難捨-相與已得不受其報
你看到處都是畜生
挖開土地-螞蟻不知道多少
搬開床板裡面有很多蟲
蚊子滿天飛-蟑螂滿地爬
海裡魚無量無邊-不得了
畜生難捨
我們不受畜生的果報-第三自慶
第四生在邊地不知仁義
相與已得共住中國-道法流行親承妙旨
如果生長在沒有佛法的地方-就不懂得做人的仁義道德
我們現在能投生在中國-這個仁義道德有佛法的地方
能夠親自聽聞到仁義道德-聽聞到佛法慈悲智慧的理論
所以是第四個-值得我們慶悅的事
第五個生長壽天不知植福-相與已得復樹良因
在長壽天享福-就不懂得修福報
我們現在能夠-在三寶中間修福報
是第五自慶
第六人身難得一失不返-相與已得各獲人身是六自慶
佛說得人身者如爪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你看看多少人失掉了人身
我們現在能夠得到人身-所以值得慶悅是第六自慶
六根不具不預善根-相與已得清淨向深法門
是七自慶
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有的人眼睛看不到-耳朵聽不到 身體有殘缺
這就是六根不具-不完備有缺陷
這樣就沒有辦法生起善根
我們現在已經有清淨的善根-能夠修學佛法
是第七條值得慶悅之事
第八世智辯聰反成為難
相與一心歸憑正法-是八自慶
世間有很多人很聰明-可是世智辯聰
錢他很會賺
當官很會鑽門路-迎逢拍馬
也很會講話-辦事很俐落
可是聽聞佛法 修行布施持戒-就聽不懂不相應
這就叫世智辯聰
這些世智辯聰讓他在世間-社會裡順利發達
他就以為這些是很珍貴的-反而會瞧不起佛法
這樣的世智辯聰-就反而造成他的障礙
反而不如市井中的小販-或是公務員
在最基礎的階層裡面-樸實踏實的生活
覺得自己很平常-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地方
反而會反省到-自己的生命裡面
有很多值得-向別人學習的地方
他的信心反而清淨謙虛-而能夠聽得懂佛法
所以一般現在人
尤其是在社會上-有一點點名利知識的人
世智辯聰反而成了-修學佛法的障礙
可是我們現在與會的大眾-都能夠一心歸依三寶正法
所以是第八條值得慶賀之事
第九條佛前佛後復謂為難
或云面不睹佛又為大難
相與已能發大善願-於未來世誓拔眾生
不以不睹如來為難
但一見色像 一聞正法-自同在昔 鹿苑初唱
事貴滅罪 生人福業-不以不見佛故稱之為難
佛言-見佛為難
相與已得瞻對尊像-是九自慶
第九條說佛前佛後
生在佛前或者是佛後是障礙
或者說不能夠親自見到佛-是大障礙
可是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發起很廣大的善願
於未來世誓願救拔眾生
雖然沒有親自見到如來
可是我們不認為那是障礙
因為我們有正確的知見
能夠看到佛像-或者聽聞到佛的經典
就好像以前佛陀在鹿野苑-跟五比丘講佛法一樣
因為我們要見佛的目的宗旨-是滅除惡業 生起善根福德
雖然不見佛-也能夠增長我們的福報善根
也彌補不見佛的遺憾-也沒有這個障礙了
所以說-事貴滅罪 生人福業
我們的目的重點是-為了要滅罪生福增長智慧
不見佛也能夠達成這個目的-也就可以了
所以就不成為障礙了
佛言見佛為難-雖然佛說親見佛很困難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夠親自見到生身佛
可是現在可以看到佛的相貌-是九自慶
所以是第九條-值得我們慶賀之事
對於見佛像
不管是金佛像 銅佛像-泥佛像 木雕佛像
甚至是紙做的
其實從大乘的角度來講
所有一切都是佛的法身
山河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
從這一點來看
只要面對佛像
我們認為那就是真的佛-跟他頂禮致敬
也一樣與真佛的功德無異
這一點大家可以深思
這節課講到這邊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