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44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繼續來看圓覺經-淨諸業障菩薩章
淨諸業障菩薩章是圓覺經-中根修證四章裡面的一章
中根修證四章
威德菩薩章跟辨音菩薩章-是探討三觀的思想
淨諸業障菩薩章是探討-在修行中間細微的障礙
就是四相-我人眾生壽者四種
細微的修證的障礙
上次已經介紹到-淨諸業障菩薩的問
佛開始回答
佛回答的長行-內容分成了四段
第一段叫總敘過由-是說明
我們從無始以來-因為無明而有的四相
它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它障礙了我們修證的覺性
這是第一段叫總敘過由
第二是別釋四相-個別的說明
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不同的相狀
第三講存我失道-談到所有的眾生
在生死流轉當中因為有四相-所以不能證聖果出離生死
它的根源就是-因為四相的關係
所以就叫存我失道
因為有這四相-所以不能證到聖果
第四段是斷惑成因-勤斷惑因就能夠成就聖道
所以總括來說-主要這一章就在說明
四相是我們在修行中的障礙
下面一段段來介紹
先看總敘過由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
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
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這一小節是總敘過由裡-分成了兩段
前面是講到過患本起-下一小節講到過患滋多
這邊講過患-從無始以來就有
四相宗密大師-把這個問題先做個解析
四相有兩類
一類是屬於迷識境
在識體上面迷惑的-迷失的境界
第二個叫迷智境
迷識境是以自體為我-計著五蘊身心為自我
以這個我輪轉生死的相貌-為四種不同的我執
而開展出來的我
另外一種是迷智境
前面是金剛經所說
或許對迷識境跟迷智境-還不是很清楚
先看宗密大師的說明-再來分析這個問題
請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50後頁註解第5行)
【統唯我相-但由輾轉約義故有四名】
這一句話是說
我相人相眾生相跟壽命相-這些都是我相一種
在不同的取著差別點上面-分出了四種名字四種取的境
其實它們都是我相一種
所以叫統唯我相-其實都是我相
四名復有二相-四相裡面有兩種
二相就是有兩個種類-一叫迷識境 二叫迷智境
初者謂取自體為我-計我輾轉餘趣為人
第一個是取自體-取五蘊為自我 就是我執
第二是計我輾轉於餘趣為人-我流轉於生死叫人相
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異-相續為眾生
這個我相有種種的變異-就這一身的變異叫眾生相
第四個計我一報
就是這個壽命-命根不斷叫壽者相
如金剛經兩論
世親菩薩跟無著菩薩-都對金剛經做了註解
叫金剛經論
所以世親論跟無著論-有兩部註解金剛經的論
它說就像金剛經論所說的
我們要提供另外一個-稍微不太一樣的說法

宗密大師所引述的金剛經論-金剛經論我們所參考的
跟宗密大師的-稍微有一點點不太一樣
我相人相壽者相-基本上一樣
這三相都是從我執出發的
它是從時間的差異分位
就時間點的不同-把我切割成三個體
第一個是從前際相續不斷-執著五蘊為自體到現在
這是從過去-從無始來到現在
這個是過去我相
我身死已往生餘趣-這是今生死了以後
到其他的六道中間輪迴-這是未來的我
壽者相是一期壽命之相續
是今生這一生-所以是現在的我
我相是過去的我-人相是未來的我
壽者相是現在的我
這樣看三相比較清晰
就可以把這三相定位在-我的時間差異分位上面
切割出來的三個我相
這樣的理解比較清楚
根據金剛經論的解釋-也有一個依據
金剛經是這樣解釋的
宗密大師解釋跟我們參考的-金剛經論是一樣的
另外就是眾生相
眾生相-宗密大師的解釋是
計我盛衰苦樂-種種變異相續為眾生
看這樣的解釋-不是非常的清楚
如果從金剛經論的裡面-這樣說就比較清楚
我相人相跟壽者相-都是從我的立場來看
我之外其他的眾生-其他的人叫眾生相
就是除了自己我以外-他身有情相續
別的有情相續的生命-叫眾生相
這樣就很清楚了
相對於取得自體的我
如果從盛衰苦樂中能變異-相續為眾生來看
也是這個意思
把它引申開來
不同的盛衰苦樂-就是眾生相
我們覺得這樣來解析
眾生相是他身有情相續
我人壽者是根據時間的分位-差別切割出來的三種我相
這樣子合起來四相-就非常的清楚了
透過剛剛說的
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三種分位差別
以及自身有情相續-跟他身有情相續
分割出了四相的定位-把金剛經的四相分析開來
宗密大師把它定位在識-迷這個識體
圓覺經的這一段是-迷這個智相

迷識相跟迷智相-差別在什麼地方
還是用-佛法的思想体系來分析
還是用三細六粗-跟十二緣起來看
三細六粗是什麼?
業相 轉相 現相-這是三細
六粗是智相 相續相 執取相-計名字相 起業相 果報相
金剛經所說的我人眾生壽者-應該屬於六粗的後三粗
它是屬於計名字相-起業相受果報相
因為投胎輪迴生死-是屬於往生餘趣
等於是受果報-是屬於人相
他身有情也是-屬於這種果報體
自我這一期的生命-仍然是果報體
取這個無始以來的五蘊-到現在 這個還是受報
所以可以看到-從三細六粗來看
金剛經所說的四相就是-從果報體上面來看這個四相
從果報的立場來分別計著四相
所以它基本上是從後三粗
從十二緣起講-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 觸緣受
愛 取 有 生 老死
如果從十二緣起講
是從後面的四種緣起-取 有生 老死
也是屬於後面的四種果報
比如生 老死
今生已死往生餘趣-就是指著生老死這個定位
所以再往前推到今生-可以說也是屬於取
在這個範圍之內
因為取也是今生
所以還沒有脫離-後段的緣起部分
所以可以看到從十二緣起-跟三細六粗來講
我們從金剛經論的定位-引用金剛經論
以及宗密大師所作金剛經論-的引用可以看出來
金剛經所說的四相-它是定位在果報體
就是五蘊身心上面-取的一種執著
請注意
這一個我相的四相是定位在-五蘊身心的果報體上面
這就是宗密大師所說的迷識-這就是迷識
因為我們在執著這個果報的-意識的識性上面迷惑的
這是一個比較粗的迷惑
如果要講到圓覺經下面要講-迷智的四相
迷智的四相跟金剛經迷識的-四相有什麼不一樣?
金剛經迷識是就凡夫
未修證之前的-妄心執著果報的立場來定位
圓覺經是從修證的立場-是往我們心識的深處去探討
還是從三細六粗來講
修證從三細六粗講是-從六粗逆向往三細來走
所以金剛經的我相-從粗細兩種來說
細它可以到三細中間的-轉相現相
可以說到阿賴耶的見分相分
細可以細到這個程度
粗也可以到-意識的智相 相續相
粗的部分是到六粗的第一個-智相跟相續相
細就到賴耶的見分相分
如果從十二緣起來講-細可以細到行
無明緣行 行緣識-細可以到無明跟行的層次
粗也有到名色跟識的程度
這樣子分析
金剛經所說的四相是凡夫-在果報上產生的虛妄的執取
圓覺經所說的四相是禪觀
在禪觀的修證中間

在修證的禪定-對於法性觀察裡面
因為智慧的能所未泯除之間-的一種執取
有能證有所證的這個執取-而分出了四相
這樣去看金剛經所說的四相-以及圓覺經所說的四相
就能夠分出了
宗密大師所說的迷智境-迷惑智慧的境界
以及金剛經所說的迷識境
這個意識的識境
金剛經跟圓覺經-四相的差別點
因為這邊講到四相
宗密大師提出了迷智相-以及迷識相的說法
所以把這兩種四相的差異點
根據起信論以及十二緣起-做一個簡單的判示

接下去看
【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宗密大師的註解說
真我本有迷之謂無-妄我本空執之為有
所以虛妄的我
凡夫所執取的我是虛妄的
認這個四顛倒為真實的我體
這是總敘過由裡面的前半部-明過患本起
這個過患是由無始以來而已起的
從無始的無明而來的
這一個四相會有什麼過失?-過患滋多
有很多的過患-分成四小節
第一是輾轉生妄-第二是違拒覺心
第三是動息俱迷-第四結成障道
先看第一小節輾轉生妄
先看經文-(第50後頁經文第7行)
由此便生憎愛二境-於虛妄體重執虛妄
二妄相依生妄業道-有妄業故妄見流轉
厭流轉者妄見涅槃
第一個講到輾轉生妄
所謂輾轉生妄就是
從前面的無始來的妄想-執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執著為實我體

圓覺經所講的這個我-比較深細
跟金剛經的我不全然一樣
可是講到過失的時候
圓覺經的我仍然-跟金剛經的我有共同的過失
所以看的時候-這個好像跟金剛經的我一樣
因為圓覺經的這個我很細微
我們對它的過失相-不容易看清楚
所以要把它的相貌-往粗的地方引申
引申出來以後會發覺到-這個我是有很多過失的
所以就會覺得好像-又像金剛經的我
這個在經文的引申上面-會有這一點點的差異
所以這一點問題要說明
它這個執是細的執
可是所引申出來的過失-是很粗的
不妨礙這個執的細緻
看下面
【由此便生憎愛二境】-順己者為愛 逆己者就是憎
是對於境順逆的一種反應
憎愛倒不必把它執成為-像一般人的愛著心
憎愛是一種分別-是一種識性的分別
跟一般所謂貪瞋的憎愛-還沒有到這麼粗
它只是一種分別
比如我執著這個色身是我-不執著這個茶杯是我
這是不是一種憎愛?-是啊
這是一種細微的憎愛
對於這個肉體執著是我-這就是一種愛
對於茶杯不執著我-這就是一種憎
這是一種違順的差異-是一種憎愛
所以由此便生憎愛二境
【於虛妄體重執虛妄】-虛妄體就是指五蘊體

也可以說這個虛妄體-是虛幻假有的五蘊
重執虛妄是在五蘊的法體上
再執著一個假有的-我相我法我執
所以說在虛妄體重執虛妄-這就是過患的根源
本來就是一個不實的法
在這個不實的法上面
又去執著了一個-第二重的不實的法
叫重執虛妄
看宗密大師註解
四大五蘊-迷性妄生眾緣假合已是虛妄
更於其上重執我人
這一個重執的我人-就是金剛經的四相
二妄相依-他舉出二妄
前面的妄是法執的虛妄
第二個增加的妄 重執妄-是人我的虛妄
【二妄相依生妄業道】
看宗密大師
由前二妄故-生起造作種種妄業
業能引至苦樂之果-故名為道
由於前面五蘊的法執-以及人我的我執
這兩種妄的相依-生起了種種的造作
因為有善惡的造作就引起-我們來世生到善惡的六道去
所以就叫妄業道
這個業引申我們的六道果報-所以叫道 能夠通達六道
有妄業故-這個業虛妄的
所以也-妄見流轉
它始終加上一個妄字
就表明這個法 我 業以及-六道的輪迴都是虛妄而起的
它的根源-無始妄想執有
他在根源一開始就講
這是無始妄想執有的-我人眾生壽者
它的根源就是無始的妄想
從法執我執到業道-到生死的輪迴
到種種生死的果報
因為【厭流轉者】
在三界中間長久的輪迴-想要出離三界的輪迴
所以厭離生死的輪迴-希望出離三界
從生死中間祈求出離三界
本來就沒有生死
因為這個生死-想要找到一個涅槃
這個涅槃也是假的-所以妄見涅槃
可以注意到
從虛妄體 從妄執 妄業-妄流轉到妄見涅槃
都加上一個妄字
就說明這一切的流轉相
這一切引申都是根源於-無始無明的妄見妄執
這是輾轉生妄
一切都是輾轉-一個虛妄引申第二個虛妄
第二個虛妄引申第三個虛妄
這樣虛妄相續不斷地延續-叫輾轉生妄
看第二小節-違拒覺心
因為這樣一種虛妄
所以虛妄之體-就與覺性背離
看下面
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
有諸能入非覺入故
這一段話-分兩部分來說
第一個先總結
就是因為前面這種-輾轉的虛妄
所以不能夠契入清淨的覺性
於是外人會問-為什麼不能契入?
下面回答
非覺違拒諸能入者-不是覺性拒絕虛妄進入
看宗密的註釋-因何使諸眾生不入
我是凡夫眾生-為什麼這個覺性不讓我契入
非覺違拒使之不入-但由認我故不入也
如夢身未忘不能合於本身-非本身違拒
不是覺性拒絕妄執
最後結論是說-有諸能入非覺入故

不是覺性不讓眾生契入
有諸能入非覺入故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51前頁註解第5行)
入時若是覺入-不入即是覺拒
既入者-自是信解行等
覺體元無出入-入與不入何責於覺
這個講法是說
覺性本來就在那個地方
如果你有戒定慧
這個戒定慧如果是覺性-它就自己入
它如果不是覺性-它就入不了
所以這個說法是
你是就入-如果不是就入不了
是這麼思惟
這個不像我們說的由甲入乙
而是說你是甲你就是甲-沒有入不入的問題
如果你不是甲-那你永遠也入不了甲
因為你就不是甲
所謂入的定義-你就是甲
因為你入到甲裡邊-你就變成是甲
現在你不是甲-再怎麼變你還不是甲
是這個意思
這一個部分-剛剛前面比喻裡講到
如果你始終執著夢中的境界
當然就不能回到你的本身-就不能醒過來
你還在夢裡面
因為你-執著夢中的你是你
他就不是真的你
所以你就不能夠回到-原來的你醒過來
你一定要回到原來-醒過來以後你就好了
也不用談入不入的問題
這是一個邏輯思惟
主要是說
如果還認為覺性跟你-是兩個對立的東西
一個在外面一個要進去-這樣你就進不去
要知道覺性本來就是你-你就是覺性
這個時候你就入了
他是這樣思惟的
看下一段
第三小節叫動息俱迷
動就是造作 息就是止息
你修行也好就是動-不修行也好就是息 都是迷
就是前面所講的
如果有了這一個我執
在我執執取之上-所有的造為都是迷惑的
因為還沒有脫離這個我執
動息俱迷主要在說明-如果不能夠脫離我執
怎麼做都還是-落入我執的範圍
所以看這一句話
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何以故
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
所以它講得很清楚
如果有這個我執-作為生命的主體
任何的造作或是不造作-都落入了錯誤或不覺
因為整個的所有的造作-都被無明所限制住
這一個問題可以說是這一章
淨諸業障章裡面-最根本的問題
就是有無明-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就不能夠解脫
這個命題是這一章-要探討的根本的旨趣
今天時間到了-先到這邊
下節課再繼續-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