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43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這節課繼續介紹圓覺經
今天談的是淨業障菩薩章
還沒講這章之前-再把圓覺經的架構複習
圓覺經總共有十一章-這十一章是一解十行
解是第一章文殊師利菩薩章
說明一切身心世界-都是由清淨圓覺所流出顯現
這一切世間都是幻化所成
修行就必需建立在-這個思想理論之上
這是第一章
後面十章是修行-前面是一總九別
一章是總說 九章是別說
一章總說是說明-修行是以幻化
一切的身心世界都是幻化的-起幻智來消除這個幻境
這一章就是普賢章
一切修行都是-從消除幻化建立的
下面九章是別說修行-分成三根來說
三根就是上根中根和下根
三根九章不是各三章-是四四一
上根有四章 中根有四章-下根只有一章
上根四章已經講過了-中根四章也講了兩章

這是中根的第一章
中根的第二章是-辯音菩薩章
上節課剛剛講完
把三觀以隨機排列組合的-形式開展成二十五種觀法
開演禪觀的止觀跟止觀雙運-的交互轉換思想體系架構
上一章剛剛講過
今天要介紹的是-淨諸業障菩薩章
所要探討的主題是-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或許有的人對四相有些概念-有的人不是非常清楚
常常讀誦金剛經的人-就會有一點點印象
金剛經常常說-要離開我人眾生壽者四種相
圓覺經這兒也是談-我人眾生壽者四種相
金剛經講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跟圓覺經所講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名字一樣-意義稍為有點差別
等到講到經文再來比對分析-金剛經與圓覺經四相的差別
在圓覺經的四相裡面-談的就是
在修行過程當中-有一個細微的我(我執)
這個細微的我執-不容易斷除
在修行禪觀的深處-因為這個細微的我
只要在修證當中認為-有一個能夠修證證得的我
有一個能證的菩薩-你是菩薩你修行
只要有一個執著能修能證的
一個細微的執著-這就是四相

在修證的當中-有一個能證細微的執著
這就是四相
所以這一章是在探討-在修證過程中細微的妄執
細微的一種驕慢的妄執
這也是一種-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的障礙
這種障礙-一般人不會意識到
可是它確實-在修證過程中
存在
為什麼?
一般人沒有辦法-有修證的境界
一般人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價值
這是第三章
第四章探討的是-作止任滅的禪病
為了對圓覺經的思想架構-比較清晰
我們用這黑板上的比對-比較清楚
先記一十 然後一九-然後四四一
這樣就很清楚了
四四一裡面-它們的關係是什麼?
上根中根各有-兩個觀 兩個障礙
上根是法界三觀-以及修證分位
法界三觀是普眼章-上根行者所觀的具體內容
修行的層次 就是修證分位
不同過程的境界-是清淨慧菩薩章
這是上根所談的兩章
另外還有煩惱障
第一個是談無明-第二個是談淫欲
無明是生死的根源-淫欲是淪落生死輪迴的主因
這兩章一個是金剛藏菩薩章-主要探討無明
彌勒章主要是-探討男女的淫欲
一個是根本無明-一個是枝末無明
是我們在輪迴生死中-最根本的兩種煩惱
這是上根所談的
中根也是觀行兩章
一個是空假中三觀的-威德自在章

過來是單複三觀-把威德自在章的空假中三觀
用隨機排列組合的方式-開展成廿五輪辨音菩薩章
下面有兩章是-四相跟四病
四相就是這一章所講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四病普覺菩薩章-作止任滅的四病
四相四病跟淫欲無明
注意-無明跟淫欲是屬於煩惱
四相跟四病是屬於禪病-是修證過程中的一種禪障
在修證觀行的時候-心性會產生這種障礙
無明跟淫欲是-導致我們輪迴生死的主因
四相跟四病
不修行禪觀的人-不會覺得這個問題的存在
不修行不會發覺這個問題
等到修行進去-有了一些證悟
修證的過程以後-四病四相就會出現
所以這兩個-可以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分別
這樣會比較清楚
上根中根-各有兩觀各有兩障
這就很清楚了
法界三觀是上根所修-空假中三觀是中根所修
下根就是道場加行
所以圓覺經的-上中下三根三章
就是記住普眼章-威德自在章以及圓覺菩薩章
普眼章修法界三觀
威德自在章修-空假中三觀
圓覺菩薩章修-道場加行
下根是道場加行
這樣對於整個-圓覺經的思想體系
就有一個全面性的掌握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
雖然九章-別說三根的修證
其實有四章都是談到-煩惱跟業障禪病
為什麼要談到煩惱跟禪病?
因為這是在修行當中-面臨的問題
剛開始在看圓覺經的時候-也覺得奇怪
無明跟淫欲 四相跟四病-是屬於煩惱屬於業障
它跟修行有什麼關係?-它又不是指導修行的方式
我們的理解就是
它是修行所要面對的問題-所要解決的問題
這些問題解決突破了-修行就突破 就往前進了
所以它也是修行-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
所以把它放在觀行裡面解說
這是在進入-淨諸業障菩薩章之前
先把圓覺經的各章大意-架構再提示一下
現在開始看淨業障菩薩章-(第49後頁經文倒數第4行)
於是淨諸業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坐起
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
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
令諸大眾得未曾有
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
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
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
惟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
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說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淨業障菩薩章先講前面-聽了威德自在章跟辨音章
他深自歡喜慶慰-於是提出自己的問題
這麼長的一大段-其實就是這一句話
因何染污 眾生迷悶不入-問題就是這句話
因何染污 眾生迷悶不入-不入是入什麼?
入清淨的覺性
我們在修觀行的時候
清淨的覺性本來具在-也用三觀修行了
為什麼眾生-不能夠悟入清淨的覺性?
中間一定是覺性被染污了
所以眾生-不能契入清淨的覺性
他的問就是
覺性被什麼東西染污?-以至於我們不入禪觀
雖修三觀而不能進入覺性
這是淨業障菩薩的問-問的主題剛講過了
佛的回答是-因為有四相
因為四相的染污修行禪觀-就不能進入圓覺自性

這章要了解清楚-這問題是怎麼問
回答就是四相的問題
把文字銷解一下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
廣說是前面本來只說三觀
到了辨音菩薩章以後-就廣說廿五輪
開展了三觀成廿五輪-所以是廣說不思議事
宗密大師的註解說-(第49後頁註解倒數第2行)
前總明觀行一向稱理而修-猶可領解
今於一味之中-廣張諸輪屈曲差別
差別不乖一味 尤為難見-故不思議
是說明廿五輪是從道理對應-眾生的根器做不同的開展
這種開展比較幽隱難知-有開展的巧妙方便
所以說不思議
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
【睹見調御歷恆沙劫-勤苦境界】
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這些都是佛陀在因地-經歷恆河沙劫勤苦修行
這些法門這廿五輪-可以說佛陀都經驗過
所以叫勤苦境界歷恆沙劫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過程中間
種種的法門修行的過程-今天都把它開展出來
【一切功用猶如一念】
這樣無量劫的時間裡-種種的修行
現在用很短的時間-把它開展
就是廿五輪因地的修法
所以說-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這一段主要是聽了前面-把心得感受作了陳述
才開始問他自己的問題-所以是正問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淨】
圓覺經開始就講-一切眾生本有圓覺妙性
覺性本來是清淨的-甚至說眾生本來成佛
這是本經處處可見的思想
所以他問
既然覺心本來就清淨的-因何染污?
為什麼會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
為什麼我們修行不能契入?-或是我們與佛相隔
佛已經證得清淨的覺性
為什麼一般末世凡夫-毫無所得?
【惟願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
開悟法性是告訴我們-覺性的差異 覺性的障礙
宗密大師的解釋-(第50前頁註解倒數第10行)
諸法之性若直譚本體-則名覺性
他請世尊開示-開悟就是開示法性
讓我們通達
如果直接談法性-就是我們的圓覺之性
若推窮差別之法
推究一切-千差萬別的種種法相
皆無自體同於一性-即名法性
今推破四相-豁融諸法全同覺性
所以這邊還是必須回歸問題-請佛為我們開示
凡夫的迷悶-染污之處是什麼?
這也是法性
不要以為法性-就是圓覺的空性
這是煩惱障這怎麼是法性?
這也是法性之体-一切法
一切推窮差別之法-皆無自體同於一性
一切萬法究其本性-皆是同一法性
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能夠開悟
說是語已 五體投地-如是三請 終而復始
請三遍
不要小看這幾句話
這就是表明佛門-師徒的尊卑
表明做為學子-應該重法的一個典範
請法要很恭敬的頂禮-要請問三次
這彰顯了要重法尊師-尊師重道
爾時世尊告淨諸業障菩薩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
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諮問如來如是方便
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應允為他解說
時淨諸業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這以下長行是佛對於-問題的開示分作四大段
雖然主要中心是四相
可是佛在這一段的開示-內容也不少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宗密大師把它作成四科
第一個【總敘過由】
因為淨業障菩薩問
自性本來清淨-為什麼眾生迷悶不能入?
不管是修行或者不修行
既然自性是清淨的-為什麼凡夫的自性不清淨?
而且修行三觀以後
為什麼不能夠-契入清淨的覺性?
這個障礙污染的問題在哪裡-是不是被染污了?
這個根本的因素-障礙的原由就是四相
所以說總敘過由-根源於四相
這四相怎麼引申了過失
把四相引申過失因緣說明-就是總敘過由
第二個【別釋四相】-個別解說四相具體的形相
這兩段的差別點
總說過由可以從四相-產生的因跟它所引發的過失
縱向的因果流程來分析
四相為什麼產生?
它產生的過程中-引發了什麼樣的煩惱
別說四相是具體-分析四相的形相
我相是什麼樣的我相
所以它是橫的
是個別的闡述-四相與心性差異的細微處
比較不是重在說明-四相的過失
它的重點在說明-四相跟我們心性的差異處
透過與心性的對稱-與法性的對稱
知道四相跟心性的障礙處-在什麼地方
這是別釋四相
第三個【存我失道】
是最後推究一切眾生-之所以不能夠證成聖果
就是因為有四相-根源之首就是我執
這叫存我失道
53 頁的後半頁講到-(經文倒數第2行)
由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
若復毀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
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
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看到這一段覺得很有意思
佛陀常說-佛法是無諍法
我們修行不要太去管別人
他說好也好 說不好也好
重點是您自己-要自己走得好
有些看一些附佛外道-他說他是聖人他是開悟
講他兩句-他馬上罵你一百句
不得了
就是這邊講的
那天參加一個告別式
有一個在家眾-看到我是出家人
便跑來坐我旁邊
他說他也參禪-他一切放下自在
我說你自在?
他說-說是一悟即不中
他也打機鋒
我就跟他說
悟有層次的-語言的悟跟心裡的悟不一樣
心裡的悟跟身上的解脫-不一樣
比如人家罵你-你可以心裡不生氣
可是人家拿刀割你的肉體-你痛不痛?
你痛就表示-你還沒有解脫
他說我不會生氣-人家割我我也不會生氣
我不是問你會不會生氣-是問你會不會痛
有痛的感覺-就是有苦 有受
所以金剛經說
往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作忍辱仙人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所以不生瞋恨
這段話就講到-如果有我就會有我執
細微的我執自己察覺不到-所以要用粗的我執來偵測
細的我執自己沒感覺-要用粗的我執來判識
有的人罵他打他-他可以忍受
你說-你修行什麼佛法?
你那都是外道-邪魔妖怪
他就不高興了-那就不行
經典上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圓覺經跟楞嚴經-這兩個經典都很獨特
圓覺覺經不講邪魔外道-他講煩惱
所以講無明講淫欲講四相
這四相就是在修證過程中-微細的障礙
這就是一種最微細的障礙
它講作止任滅-這是禪病
這都不是非常微細的禪病
楞嚴經講五十陰魔
這五十陰魔的開展-是敘述很多禪定境界
告訴你不可以去執著
一個是從禪定的境界敘述
一個是從證悟的障礙來檢視
兩部經典的作用是一樣的-可是切入角度不一樣
兩部經典互相比對-可以有互補的功效
楞嚴經跟圓覺經
四相四病-都是屬於禪病的一種
這種禪病的細微是-從修證的心性裡去檢視的
楞嚴經是從禪定境界裡
不太一樣
再看這中根的兩章
四病跟四相-它的契入是禪病
就是在修三觀當中-就會碰到四病跟四相
上根的無明跟淫欲
只要把煩惱講出來-上根人一看到煩惱
知道這煩惱以後-就放掉了
修行的障礙就消除了-因為他是上根的人

所以看上根中根
一起來比對圓覺經跟楞嚴經-對於禪病的分析
從這個角度再去看禪觀-就意識到一個問題
比如普眼的法界三觀-或是威德自在空假中三觀
以及圓覺菩薩的道場修證
它是正面的敘述-禪觀的契入
要怎麼樣將身心-透過禪觀的思想理路去操作
可是在操作的過程當中
必然會面臨-煩惱障禪病業障種種的問題
這從看了圓覺經楞嚴經-以及各種禪觀的專著
都可以看出這些問題
在禪修裡面-不可能把這個問題切割開的
必須要去面對的一部分
所以第三段佛的回答-存我失道
若有我執-就不能契入聖道
第四個是【斷惑成因】
末世眾生修證-必須要降伏四相
以其大勇猛-降伏四相
後面這一段基本上-就是要把四相消除掉
宗密大師把這個長行-佛的回答分成四科
第一個總敘過由-第二個別釋四相
第三個存我失道-第四個斷惑成因
看總敘過由-分成兩小科
第一明過患本起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
妄想執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
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在佛的回答裡面-開宗就把主題點出來
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
妄想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這四種相是四種顛倒-所以說認四顛倒為實我體
把這四個虛假不實
沒有實在的相-當成是真實的我法
宗密大師說統唯我相-整個來說就是一個我相
這個我相-在我們執著計著的時後
展轉約義
展轉不同的執著-就有了四種名稱
我相會在生命當中轉換-這個我相會擴充
會移轉到其他境界裡面
我們執著的時候-會有些差別
這個差別相-是我相的引申開展
在執著的時候
它的差別的開展相貌-分成四個不同相狀
其實都是一個我相
所以說統唯我相-但由展轉約義故有四名
四名有兩種
四相在經典裡面-大致是兩個層次
一個是迷識 一個是迷智
迷識就是一般的執著
迷智是在開悟修證-心性深處的迷惑
金剛經講法是-屬於在迷識的說法
圓覺經的說法是-屬於迷智的說法
今天的時間到了
具體的四相-還有佛的回答
下節課再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