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20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今天繼續講圓覺經-還是談到普眼章
普眼章所要談的是-修行漸次
佛的回答主要是講到-觀行成就
上一次觀行成就已經講過了-講到頓同佛境
觀行成就是從人空觀法空觀-到法界三觀
開展了禪觀的次第
可以說整個佛法在法的深淺-層次上面
又是一個非常完整的-思想架構
到了圓融事事無礙的境界-可以說等同佛的境界
普眼章可以說是對於-整個佛法的理
深淺的境界有了一個-簡單卻完整的架構
上一次講到頓同佛境-有三段
第一個 用心同-第二個 見境同
第三個 稱實同
看見境同
善男子 此菩薩及末世
眾生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何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以下是稱實同
上一次講到這地方
於此無修亦無成就
宗密大師講是指凡聖平等-也是前面的用心同
能夠成就覺性-所以【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講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由自心已空但是覺照-寧有凡聖差別之二焉
冥一如之無心-即萬物之恆寂故
普照是用 寂滅是體-佛知所極 極於寂照
故瓔珞經說-等覺照寂 妙覺寂照
今云同佛 是等覺義-故云普照寂滅
金光明經 攝大乘論皆說-佛果無別色聲功德
唯如如及如如智獨存
這邊講到-圓覺普照寂滅無二是
到了佛的境界-只有清淨的覺性
這個覺性就是-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
唯有佛才能夠了知-這樣的境界
這是從心性的覺邊-去看佛的境界
下面講到世間
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
【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 恆河沙】
這個都是大的數目-百千萬億我們都清楚
阿僧祇跟不可說是華嚴經的-大數目字的第九
十個大數目字的前面兩個
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
這麼多數量的諸佛世界
這麼多世界主要表示-盡虛空遍法界
不知道有多少的數量
不是說它們多麼地莊嚴-而是【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猶如空華-宗密大師解釋
緣無自性 全體即真
真性奪之無餘-故得相皆虛幻
佛國土也是一樣-從理邊講
它也是如夢幻化的

從理邊說一切如幻-佛國土也是如幻
即使是無量無邊不可說數量諸佛國土也是如幻
這邊講亂起亂滅-宗密大師有解釋三段
為什麼說這麼多的世界-亂起亂滅?
一者一切世界皆依妄念
念既剎那不住-界亦起滅不停
宗密大師講
所有的世界都是在-妄想中而建立的
妄念念念剎那不住
十方佛國土的法界-也是起滅不停
這就說明亂起亂滅
為什麼叫亂起亂滅?-妄想心是剎那剎那生滅
上次講永嘉集的時候-曾經講到動暗動暗
剎那剎那生滅就是所謂的動
還有中觀的思想
就是從生住異滅的剎那-生滅相上來解析法的空性
起滅之相是一個非常重要-對於佛法真理的觀察
起滅的根源是什麼?-這邊講的是妄念
這邊所說依妄念的妄念-不是平常心識的妄念
應該指的是-無明初動的那個妄念
我們現在這個妄念怎麼能夠-承得起無量佛國土的境界?
這個妄念是指無明的妄想
看文字同樣一個語詞
其實在不同的地方所表現的-思想有很大的差異
這個妄念如果把它理解成-
平常意識中的剎那剎那
那就不一樣了
當然講到究竟處是一樣
可是平常剎那剎那的妄念
連佛國土都摸不到-怎能承載這個佛國土?
這個妄念是作為-佛國土的
依託處
佛國土是依妄念而有的-一切世界皆依妄念
也就是這個妄念-比佛國土還要大
什麼妄念比佛國土大?-就是無明初動的那個妄念
二者華嚴云-染污眾生住故 世界成染污
大福眾生住故 成染淨-信解菩薩住故 成淨染
眾生所住的佛國土不一樣-世界就轉變成不一樣
眾生的因緣在轉變的中間-佛世界也在轉變
這是第二個說法
三者成壞相也
成住壞空 各雖二十增減
而世界無量無數-故總觀起滅繽紛
雖然一個佛國土成住壞空-有二十個增減的劫
雖然它變得很慢-可是太多了
起起落落之間會感覺到繽紛
好像水上的泡泡-起起落落一樣
這個時候因為是佛的境界
所以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
都是在佛的心念中
如果再加一個阿僧祇
這個數目就是-阿僧祇中間的一
誦過華嚴經沒有?
華嚴經的數目字一直擺-擺了幾十個
才擺了四個算什麼?
再擺一個數字阿僧祇
這個數目字就是-阿僧祇中間的一個
在華嚴經裡面幾十個數目字-加起來這麼個世間
再擺四個算什麼?
所以阿僧祇的世界裡面-只有一個起滅不算什麼
所以在佛的境界裡面
我們看起來是-無量無邊的佛國土
在佛的境界看
不過是楞嚴經講的一片雲彩-在虛空中飄過而已
一片雲彩算什麼?-虛空有多大?
坐飛機看那個雲不得了-一片雲算什麼?
這麼多的佛國土就像一片-雲彩在虛空中間飄過去
所以佛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打禪七的時候-常常用這段話跟大家講
佛法的境界要追求什麼?
很多的人不懂佛法
往往被一些小小的-神通給迷惑住了
看到天神來了-就說佛菩薩來了
很多人因為不了解佛法
往往有一點小小的境界-就迷惑住了
如果看這樣的境界來講
這麼多的佛國土-像空華一樣的亂起亂滅
你那樣的境界算什麼?-就是會飛會變
在這樣的境界中比起來-什麼都不是
我常常有這樣的感慨
現在經典很多
可是一般人 不只是在家人-包括出家人也是一樣不讀書
現在比一百年前要好多了
那個時候交通文化教育-沒有那麼發達
很多人都是文盲
可是現在的出家人-也是不讀書 沒有知識
對佛法沒有深入-不深入
從這樣一種思考角度來-檢視修行的問題
發覺很多人對修行不了解
往往在一點點禪定的-境界裡面不知道
像有的人修觀身上的感覺
有一次去中華大學-跟老師們講課
有一個人說身上有什麼覺受-有所覺 有所受都是妄想
什麼覺受?
修行入定以後身心都沒有了-身上哪還有什麼覺受?
只要稍微用點功有定力以後-身心都沒有了
哪有什麼覺受?
還有的人喜歡見神見鬼-最要不得 是最頭痛的事情
金剛經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又說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經講得非常明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有些人不懂-還以為那是了不起的
有一些人修密-要觀佛菩薩
他不懂
再怎麼觀佛菩薩
只要有相的-全部是生死法 世間法
這不是批評-事實如此
只要有相法就是生死法-這是經典講的 金剛經講
密宗的經典大日經-也是這樣講
不是只有金剛經-每一部經典都是這樣講的
密宗自己的經典-也是這樣講的
凡是有為有相的法-都是世間法 不離生死的
問題是-一般人不了解這個道理
以為見神見鬼 甚至以為-佛菩薩來了就了不起了
就是阿彌陀佛來了-還是生死凡夫
般若三昧經講到-叫諸佛現前三昧經
十方諸佛現在面前-親眼看到諸佛了
它也沒有講到-看到佛以後你就開悟了
它沒有講這一句話
它還要佛跟你講經說法-能夠開悟以後才算開悟
不是見了佛就開悟
要了解到
佛道的修行可以有方便-可是不能把方便當成是根本
什麼是方便-有為有相法就是方便
無為無相法才是真實
聽聞佛法修學佛法
有的人為了求福報-求這個有為有相的
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不是為了要追求福報
是為了要追求佛的菩提-追求真正的覺性
那要很清楚
有的人觀明月-菩提心
這是有相菩提心-一個方便而已
真正的菩提心無相的菩提心-就是夢幻 惺惺寂寂
或者是體究自心-這是無相的菩提心相應
唯有趨向於真理 實相-才是真正與佛的智慧相應
見到佛菩薩見到天人-你還是凡夫
你還是你-眾生跟你還是有差別
佛菩薩跟你還是兩個-有對立
前面講過-永嘉集時有談過
佛法的第一個問題-是破除我執 破除法執
大乘佛教的根本問題是-破除法執
破除法執真正的下手處-還是必須要從意根六識下手
把根塵的結構銷解了
這個時候眾生與我-自他的差別消失掉了
色心的差異泯除掉-根境的對立泯除掉
這時才有真實的相應-所以叫現觀
現觀的一個解釋就是叫-能緣所緣平等無別無別
能緣跟所緣合成一個
如果能緣跟所緣有對立-就不叫現觀
就是境智有對立-根塵有對立
自他有對立-色心有對立
一切經典講的都是這個-不二法門
凡聖不二 色心不二-自他不二 境智不二
就是指這個
我們講到華嚴事事無礙以後
就講到了這一段
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這一個無量阿僧祇佛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是在佛的心性裡面-亂起亂滅
雖然起滅 亂起亂滅-既然有起有滅
可是它都是佛的心性中間
起而不起 不起而起-滅而不滅 不滅而滅
還是在佛的心性裡面-平等平等
這樣的境界-要怎麼樣能夠達到?
還是必須從法執的破除開始-慢慢到這個境界
再提醒一個問題
很多人學習佛法-對於佛教的思想體系
這麼樣龐雜的思想體系-讀了這個那個經典
不知道佛法核心的主旨-在什麼地方
佛法的整個意趣-從菩提心起頭
展開菩提道菩提行-就是六度
在六度中間開展了-般若的空慧而進入佛智
最後成就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成就開展出後得智

般若智的成就-無分別智的成就
這是成就佛道的一個關鍵點
般若智無分別智的成就-在破除法執
菩薩道的開展-五度如盲般若為導
關鍵點還是在般若的空慧
般若空慧的關鍵點-在於法執的解析
法執的解析就落在-六根六塵根塵的銷解

所有的禪觀不管是-頓 漸 深 淺的
天台的一心三觀-唯識的五重止觀
華嚴的法界觀門-都必須要通過法執這一關

不管讀哪一宗的經典-哪一部思想
最後的趨向-不出無分別智跟後得智
後得智一定要從-無分別智得到
後得智是隨從無分別智-而出來的
關鍵落在無分別智
無分別智從根塵的銷解-破除了法執而成就
所以無分別智又落到-根塵銷解這個地方 法執
所有的思想-教理的 禪修的
都依止於這一個點上面-獨立存在而開展出去

禪宗的祖師叫我們不要唸書
是建立在他了解問題就是在-六根六塵上
就在根塵的解構上面
叫你專心的研磨心識-把書本放下
要讀經典-沒有讀到這麼個問題
沒有落實在這個問題之上-讀了很多的思想
就應了經典上叫-如入海算沙空自疲
是在玩文字-沒有意義了
聽經典一定要把這個問題-掌握住
往深的講-到達佛的境界 像法界三觀
像這邊了不起的境界
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 亂起亂滅-到這樣一個境界
都是建立在根塵的銷解-這一個點上面
沒有通過這個穴脈-什麼都免談
就是根塵的銷解這一點
今天多講幾句話
主要是這一段智慧的觀察-馬上就結束了
後面再談這個問題的機會-就不多了
藉這個文字把這個問題-交代清楚
再一點是
在佛的境界開展當中-來比對修行的路
一些小小的神通 境界-都微不足道 不足掛齒
不要介意太著於在這上面
要真正知道禪修的旨趣-在什麼地方
在圓覺經是透過根塵的銷解
銷解這一切身心世界-都是如空華水月
然後開啟圓覺妙心
由圓覺妙心的開展-就有了十方法界
法界三觀事事無礙-這個境界顯現
這個問題一定要牢記-在心裡面
這一段猶如空華亂起亂滅-就講到這個地方
下面講-【不即不離 無縛無脫】
這兩句話還是講-諸佛世界猶如空華這一段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27前頁第1行)
明此世界 不即圓覺-也不離圓覺
如華與空 如金與器
由不離故 覺性奪之成空華-由不即故 世界不妨有起滅
這個圓覺性跟這個世界-是一個 也是兩個
不即就是兩個-不離就是一個
不即是兩個-不妨礙它起起滅滅
不離故 覺性奪之-這時候就沒有這個世界
一片覺性清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如果從一邊-世界起起滅滅
若是從同邊講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圓覺清淨
所以無縛無脫-沒有世界沒有眾生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
下面解釋
觀行成就方能知故
本成即本覺 知與不知-本是佛故
眾生的體性與佛是平等
宗密大師前面也講過
知道眾生成佛-不是一人修萬人成佛
而是了知一切眾生-與佛是平等的
本來就成佛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宗密大師註解
亦無始覺之異-四相本來同一覺故
又寂滅無二是自覺-世界及眾生是覺他
成佛二字及生涅槃如夢-是覺滿
前面圓覺普照寂滅無二-這是自覺
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
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
眾生成佛是利他覺他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這一段話是覺行圓滿
把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跟-三段經文配起來
前面見境同裡面說
於此無修亦無成就-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這個是自覺
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
這個是覺他
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眾生本來成佛-於其他的經典是有一些差別
下面舉了六個
從眾生本來成佛的立場-只有圓覺經華嚴經這樣說
別的經典或許也有講到-不是那麼的清楚
所以語驚凡聽理越常情-佛既罕言愚夫多謗
這樣一個思想-佛經上比較少看到
所以有的人不能夠理解-就會有一些言辭
從教理來舉
一者小乘有部
唯悉達太子一生成佛-餘皆無分
就此時此刻而言
只有悉達多太子-六年苦行菩提樹下成佛
其他人都沒有成佛
二者大乘始教 三無數劫-行位圓滿方得成佛
要修行三無數劫才可以成佛
三者終教 相盡性顯叫成佛
四華嚴說 十信位滿-初發心住即成正覺
五者頓教 一念悟時-即名成佛
六者圓教 本來成佛-華嚴云
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
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
這樣的思想在華嚴經圓覺經-才有講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禪宗的祖師常常跟行者說-你就是佛 你就是佛
其實他的旨趣跟-這邊講的是一樣的
直下承擔就是佛性
禪宗的祖師也是有這個思想-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
只要自己承擔 你就是佛
我們的覺性與佛是平等的
只要自己承擔了這個覺性-就是佛
宗密大師這邊也提出-這樣的問題
不同的思想-不但開展了不同的宗派
而且很重要的-它修行的理路也不一樣
善男子 如昨夢故
當知生死及與涅槃-無起無滅 無來無去
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捨
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
於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
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這一段講到稱實同-一切法界平等真實
【如昨夢故】-前面講生死涅槃如昨夢
因為像昨夢一樣
還是要回入圓覺-圓覺的實性就是佛
能夢的人跟所夢的夢體-都是虛幻的
所以離開這個以後-一切覺性平等
清淨就是覺性
當知生死與涅槃無起無滅-無來無去
能所都銷泯
所證者無取無捨
能證者無止無作無任無滅-一切平等
到了這樣的境界-只能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了
它所要表達的就是
一切眾生 一切諸佛-一切境界 一切凡聖
都是平等 沒有差別心的
普眼章經文到這邊一個段落-下面是牒結
善男子彼諸菩薩如是修行-如是漸次 如是思惟
如是住持 如是方便-如是開悟
求如是法亦不迷悶
這是作一個總結-最後是偈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普眼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屬四大 心性歸六塵
這就是前面幻身觀跟幻心觀-觀身心無體
四大體各離 誰為和合者

這個就是法界觀
無作止任滅 亦無能證者-一切佛世界 猶如虛空華
就是後面無能證無所證
畢竟無去來
初發心菩薩 及末世眾生-欲求入佛道
應如是修習
今天這段講到這個地方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