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19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今天繼續談圓覺經的普眼章
普眼章是第三章
是普眼菩薩向佛請問-修行漸次的問題
佛所回答主要是以二空觀-就是人空跟法空
以及法界三觀為回答-次第的內容
在上一次圓覺經普眼章-修行次第也講過
佛法的修行是
始從菩提心終至於成佛-佛智的無分別智以及後得智
在這個過程中間-是菩薩的五十二個階位
整個五十二個階位的內容-就是菩薩的六度
有的經典著重在前五度-大悲心的開展
有的經典著重於第六度-般若波羅蜜的開展
這一部圓覺經所開展的修行-就是屬於般若波羅蜜的思想
法界三觀的思想就是-整個般若波羅蜜的開展
法界三觀是由杜順和尚法界-觀門裡面標舉出來的思想
宗密大師完全採用-在這一段經文裡面
上一次看到真空絕相觀-講過了
現在講理事無礙
第25前頁經文最後一行


分開來解釋是十門-其實十門是同時存在的
因為法界觀門所含的思想是-交疊回覆的
重疊在一起的思想-為什麼?
因為法界觀門三觀本身就是
空中有有 有中有空-空有相明 空有無礙的思想
所以它是空有 理事之間-交互相疊的思想
杜順和尚用十門來解析-理事無礙
作用是因為理事無礙以及-事事無礙本身就是
用交互重疊思想來-表現了法的真理
就是法性重疊的無礙性-主要講它的無礙性
世間的相都是有礙的
比如這個筆
白色的筆跟藍色的筆-就不能夠互相的重疊
就互相的佔有時間-跟空間的關係 互相的隔礙
講永嘉集的時候-提到一個問題
永嘉大師理事不二的理論中-辨體這個問題
體是佛法的一個關鍵點
這邊所說的辨體-就是法執
法執從法相上面來看-就是法執 就是法體
從我們的心上來看-就是根塵的關係
如果沒有把法執銷解掉
就永遠不能夠突破-真理的這條界線
所以佛法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在突破法執
所以在講到永嘉集-辨體這一段特別提出
不只是永嘉集這個辨體
唯識的名義之辨-名義互為客
這是攝大乘論講的
般若經講的三假-名假 法假 受假
以及中觀成實論講的三假-因成假 相待假 相續假
它們都落實在-法的真實與虛假的問題
突破了法的真實性
把法的真實性一突破以後-法體不真實
法體不真實以後
一切法的真實性銷解以後
法與法的隔礙性就銷解掉

法的真實性被銷解了
這是所有佛陀的教法裡面-每部大經論都要談的問題
唯識的名義概念-般若經的三假概念
成實論中論的三假概念-永嘉所談辨體的概念
都是在銷解法體
像十二緣起的六根六塵-六入的問題
還有楞嚴經講的-一根解六根解
起信論講的三細六粗-都是在銷解根塵
也就是法執的問題
當法執的問題銷解了以後-法體的真實性被銷解了
當法體的真實性-被銷解的時候
法與法之間的隔礙就突破
這一句話要注意
法的真實性被銷解了-法與法之間的隔礙就突破
法與法之間的隔礙性-突破以後
法與法之間互相的容攝性-就產生了
這個容攝的問題-根跟塵
乃至於一微塵跟一個須彌山
一念跟無量劫之間的隔礙性-都突破
剛剛講的
法的體性被銷解了以後-法與法間的隔礙性沒有了
所以一切法與一切法之間-都融成一體性
這個時候宇宙間的一切萬物-都容攝在一起
所以智者大師有-一念三千的思想
不只是一念三千-一念阿僧祇劫都可以
一念就是一切-一即一切 都可以成就
因為一切法的隔礙性-銷解以後
一切法都統攝沒有隔礙-都互相地容攝
一切法與一切法之間的-隔礙性解除以後
互相容攝的境界-就無量無邊的開展
在敘述分解一切法-與一切法容攝無礙思想當下
也就不止三觀了
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就不止這兩個問題了
不過我們的思想裡面-無非就是理跟事的概念
藉著理跟事的概念
把理跟事互相的融合-事跟事之間的融合
這三個層次的概念架構出來-所以變成了三觀
其實究竟而言
沒有所謂的理法界-也沒有所謂理事無礙法界
全部都是-一切與一切交融無礙
只有一個事事無礙法界
理事法界 理事無礙法界
只不過是我們了解-不同進入的層次而已
一旦根塵消泯以後
一旦法性法體的獨立性-執著性銷解掉後
一切法與一切法相容攝
這個境界就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夠表述的
因為語言文字始終是落在
法與法的體是各自獨立-各自隔礙的概念裡面
法與法的存在獨立性銷亡-這個概念
我們的心跟語言-是感覺不到的
語言文字表示出三觀的思想-它還是一個語言文字
真實的境界還是必須要-親證方能了得
但是就語言文字的方便性-把它解析成三觀的思想
剛剛這一段話主要在說明
關鍵處還是在-對於法體的破執
法體的執一破盡以後
一切法與一切法的無隔礙性-自然展現
法界三觀也自然開展

要理解理事無礙法界-與事事無礙法界
仍然必須要回到法的實體性-銷解的概念來觀察思惟
觀察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法界-它們的開展
仍然是基於-法的實體性的銷解
從這個地方串聯開展出來的
以前幾次上課講到
當法的實體性銷解-這個概念存在的時候
單純就法的實體性的銷解-這時候是證得所謂的無分別智
法的實體性銷解以後
一切法與一切法的-實體性銷解
一切法與一切法就融作成一法
一切法與一切法容攝-無二無別的境界
這個就是後得智-是從緣起邊來談法性
這就是法界三觀裡面
理事無礙跟事事無礙-思想的開展
也就是天台宗智者大師
一心三觀一境三諦-思想的開展
也就是智者大師所說的-不可思議境
也就是華嚴經所描述的-思想的理論
維摩詰經裡面所講的-芥子納須彌
大海入毛孔的思想
都從一切法與一切法相容攝-這個緣起的概念開展出來的
剛剛這一段是希望
把理事無礙以及事事無礙-重重無盡的法界觀
一個莊嚴奧妙神聖的華嚴-法界的思想再把它簡析收攝
把它簡單化收攝到-法的空性上面來看
這樣我們會對於法界觀-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會有更深刻地了解
從這樣去看
可以把法界三觀串成一條線-把法界三觀的關係釐清
法界三觀其實是一個觀-不過是在不同層次的解說
杜順和尚也講
法界三觀其實就是-不同層次的解說而已
這樣說明
大家了解到-法界三觀是如何去掌握它
還是落實在法體的解析
從這個角度去看緣起的開展
就不會覺得事事無礙的法界-是一個遙不可及
或是一個很玄很遠的概念
我們把法界理事無礙跟-事事無礙的概念
它背後跟緣起空性的思想-做了一個歸結

也能夠把一切萬法-容攝在這一微塵中
自己在一切萬法中-萬法又在自己當中

這就是事事無礙的思想境界
因為一塵的自體性銷融-與一切法的自體銷融
因為一法與一切法的自體都銷融
所以法法它的隔礙性-銷融掉以後
就形成了無隔礙一體的概念-才能夠互容互攝
這個藍筆跟白色的筆有隔礙
當法的隔礙性銷亡掉以後-藍筆跟白筆就沒有隔礙性了
茶杯跟筆有隔礙性-就是法有執著的問題
這個法體銷融掉-隔礙性消除掉以後
就能夠容攝一切
從剛剛所講的
法體的隔礙性的銷解就能夠-法法互相容攝這個概念去看
法界三觀就可以串聯起來
法界三觀講到這個地方
最後還是回過頭來
把法界三觀落實在-佛法的思想裡邊
真空絕相可以說是-無分別智相應
理事無礙跟事事無礙是屬於-後得智相應
真空絕相是性空邊-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緣起邊
真空絕相是無相邊-性空邊六度佛法
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是有相邊-緣起邊六度佛法
這樣法界三觀就可以理解它
把它收攝在性空緣起的-二諦思想裡面把它定位好
理解上也比較清楚
這一段觀行智慧結束了-再把普眼章的科判看一下
普眼菩薩問佛-修行次第的問題
佛回答分成四段
第一段起行方便-第二段觀行成就
第三段頓同佛境-第四段總結
到目前為止把觀行成就-第二小節
普眼章佛回答的主要內容-介紹完了
下面講第三小段-【頓同佛境】

這個境界等同到佛的境界-叫頓同佛境
這個就是佛的境界
這裡面有三小段-用心同 見境同稱實同
請各位看經文-(第26前頁經文第2行)
善男子-這以下是用心同
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予法縛
不求法脫 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不敬持戒
不憎悔禁 不重久習-不輕初學
何以故 一切覺故
譬如眼光 曉了前境-其光圓滿 得無憎愛
何以故 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這是用心同
可以說是在補充說明-我們周圍的一些相關問題
它是從用心
當一個行者修行證得-事事無礙法界觀門的時候
覺成就故-覺性當然成就了
圓覺的體徹底的顯現以後
【不與法縛 不求解脫-不厭生死 不愛涅槃】
這個時候縛脫 涅槃 生死
縛就是煩惱所縛-被法煩惱所縛
脫就是解脫-從法執中間解脫出來
涅槃就是寂靜-離開了法的繫縛
生死就是生死流轉
這個時候生死涅槃沒有差別-解脫繫縛也沒有差別
這是從客觀的立場來看
所以一切的境界都是平等的

剛剛講的
一切法容攝一切法
因為一切法的體性被銷解掉-一切法的隔礙性銷解掉
這個時候沒有煩惱的實體-也沒有解脫的實體
解脫煩惱本身已經不存在-沒有這個問題
生死也沒有生死的相
世間一切的生死煩惱問題-都銷解不存在
所以才會有這一句話
【不敬持戒 不憎毀禁-不重久習 不輕初學】
持戒毀禁 毀禁就是犯戒-久習是久修 初學
一切差別相沒有-沒有對立
因為法的體性都已經銷解掉-哪裡有法與法的對立性?
持戒 為什麼要持戒?-是因為有染污
有一個被染污的身心-有一個染污身心的煩惱
現在沒有身心 也沒有煩惱-誰來破戒?誰來持戒?
連身心都沒有了-煩惱都沒有了
哪裡有持戒跟破戒的問題?
一切都銷解掉了
一切根塵都銷解-哪裡有身心?
內外自他
一切法與法的隔礙性-都銷解掉了
哪裡有煩惱的存在?-染污的存在?
一切法的特性實體性-都銷解掉了
沒有煩惱法-也沒有生死法
沒有染污法-沒有清靜法
一切法沒有它的體性存在
【何以故 一切覺故】
它始終都是用覺來表現-一切都是空性的 無相的
這個覺就是一切無相-一切平等一切性空故
這邊是一切覺故
不要忽略圓覺經所講的-這個覺
這就是佛法的主體-佛法主要的成分就是覺字
佛是自覺 覺他-覺行圓滿
今天證入空觀就是覺
因為覺成而證入空-證入空就顯發覺性
所以一切覺故
用覺性來統攝修行的-一切的主體性
下面一個比喻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
何以故 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眼光看到前面-沒有憎愛心的
心有憎愛-眼沒有憎愛
第二個是見境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
修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修亦無成就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不即不離 無縛無脫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昨夢
這一段的境界-不可思議!
所以它講見境同-這個境界跟佛是一樣的境界
前面還看不出來
這個法沒有修習的問題-本來就是如此
證得的時候跟不證得的時候-是一樣的
前面講的是這個意思-後面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26後頁第1行)
由自心已空但是覺照-寧有凡聖差別之二
所以沒有差別
冥一如之無心-即萬物之恆寂故
普照是用 寂滅是體-佛之所極 極於寂照
故瓔珞經說等覺照寂-妙覺寂照
今云同佛 是等覺義-故云普照寂滅
金光明經 攝大乘論-皆說佛果無別色聲功德
唯如如及如如智獨存-一切都是如如的智慧
三種世間融無礙故
三種世間是器世間-有情世間
正覺世間(就是智世間)
器是依報 有情是正報-依報正報就含攝一切
另外是一個覺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
這邊還是用照字 用寂滅-用寂照二字來表現
照是用 寂是體
當證得事事無礙的境界時-這個時候
一切無量無邊的佛國土-無量無邊的眾生
都化成清淨圓滿的覺性
就是這邊所說的三種世間-器世間 有情世間 正覺世間
都統攝在一起
這時候只有一個所謂的-如如 如如智
如如就是國土跟有情-正報依報都如如不動
如如智就是正覺世間-平等平等無二
在這樣一個寂照照寂-無二無別的狀態
如如智如如境 覺性的當下-佛的智慧的當下
下面這一段話很有意思
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
百千萬億是個數目字-阿僧祇也是個數目字
是華嚴經十大數目之首
不可說-也是第九個大數目字
恆河沙 印度恆河的沙-更是不可思議的多少
百千萬億-這個數目是天文數字
阿僧祇是最大的數目字
還有不可說-這也是個大數目字
再加上恆河沙的數量-什麼東西?諸佛世界
又是一個天文的境界
看過天文的新聞?-看那個星雲一團像旋轉一樣
那是多少億億光年的大星團-畢竟還是很可觀的
一點就多少銀河系?-就那麼一點就多少銀河系?
那麼一大團-一點就多少銀河系?
那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佛世界
以前人沒有這個天文概念-會說這是神話
只有天宮地獄而已-其他都沒有
這就可以看得出佛的智慧-無量無邊
現在的天文學家還比不上-佛的智慧
下面更奇妙了-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它生滅就像空華一樣地-這是什麼境界?
不即不離 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
佛法不講神通-它講神通是幹什麼
曾講過有關神通問題-三明六通
講永嘉集的時候也講過-羅漢有三明六通
也要靠點神通-前提是為了佛法的興亡
就是要攝大惡的時候-可以用神通
否則一般是-不可以允許用神通的
小小的神通不算什麼-這才是大神通
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恆河沙諸佛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
這是什麼境界?-這就是佛的境界
無量無邊佛國土的境界-而且亂起亂滅
這樣的境界是覺性中間顯發-不可思議的境界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內心裡面-無量無邊佛國土的境界
無量無邊寶藏佛性的境界
這些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諸佛世界
都是我自心中顯現的東西-所謂的自家寶藏

讀到這邊感受到佛法的尊嚴-佛法的希有難得
佛法的神聖 不可思議
我們更要珍惜到-今生能夠聽聞到佛法
能夠熏習到正法教-聽聞到這麼好的經典
今天先講到這邊
下節課繼續把這一段回復-再往下走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