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護持佛衛電視台電視弘法 劃撥帳號 : 31350670 戶名:佛衛電視台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教界活動

   

妙崇寺啟建惹納林巴伏藏普巴金剛息災除障顯密祈褔大法會
 
  妙崇寺,於11月30日在高雄市政府勞工局大禮堂,盛大啟建「惹納林巴伏藏普巴金剛息災除障顯密祈褔大法會」,恭請顯教長老法師和寧瑪白玉傳承寧瑪文殊佛學會的喇嘛僧眾們,誦經祈褔修法,希冀法會的殊勝功德,令大眾受益。

  法會開始前,首先由妙崇寺敦煌舞團,表演天女獻瑞舞蹈,向與會大眾獻吉祥。

  顯密祈褔大法會,則恭請密乘寧瑪白玉傳承~尼瑪徹令仁波切等喇嘛僧眾,與妙崇寺住持安長老尼共同修法,持誦普巴金剛心咒口傳。以及恭請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耀法師、高雄市佛教會理事智法師、戒法師和台南市佛教會理事長華長老尼、覺元寺導師明長老尼等法師,領眾恭誦顯教經文,為大眾祈褔。眾喇嘛們並表演金剛舞,為眾生除障驅魔。金剛舞亦為金剛乘殊勝的儀軌之一。

  普巴金剛修法Vajrakilaya(又名為金剛橛,藏名DorjePhurpa)是西藏舊派金剛乘傳承顯赫之心髓法要。『忿怒嘿嚕迦普巴金剛』則是一切諸佛示現之本尊,為能降伏能引生種種修法障礙的無明惡業,乃慈悲示現出極忿怒之身相。「普巴」兩字是藏語,其意為「橛」,是本尊手中所持主要之法器--三菱尖的利器,故普巴金剛,古有「金剛橛」之稱。「普」字亦代表空性之義,「巴」字代表智慧,「普巴」亦即空性與智慧結合成的不二體性。代表透過了悟空性的智慧,破一切執著,而超越所有障礙之殊勝意涵。

  普巴金剛本尊身黑藍色,具有三頭,每頭各有三目。右頭白色代表文殊菩薩之忿怒相~~大威德金剛,為諸佛身的代表。左頭紅色代表阿彌陀佛(或觀音菩薩)之忿怒相~~馬頭明王,為諸佛語的代表。中間藍色代表大勢至菩薩之忿怒相~~金剛手,為諸佛意的代表。普巴金剛本尊具有六手,第一手執天鐵製九股金剛杵(鐵代表忿怒,九股代表盡三界九乘一切眾生)。右第二手執金製五股金剛杵(金代表喜樂,五股代表轉五毒成五智)。左第一手持般若智焰(代表燃燒一切苦惱)。第二手持三叉戟(藏名卡章嘎,代表盡攝三界空行母)。原本二手合掌捧單面金剛橛(代表淨除一切煩惱、魔障)。背後生出翅膀,像非常銳利的劍,右二腳踩二男魔之背,左二腳踩二女魔之胸,安立於般若智焰中。懷中所抱佛母名柯洛潔蝶,身淺藍色,右手持烏巴拉花(另有傳承持天杖著),左手托顱器,腰圍豹皮裙。本尊身著三種皮衣:一、象皮:代表降服愚癡。二、人皮:代表降服貪愛。三、虎皮:代表降服瞋恨。頭戴五骨冠:代表五佛五智。頸上掛有三串人頭項鍊、骨飾、蛇飾莊嚴,代表本尊具足降服龍族,能統治一切之威力。

  所以,普巴金剛是西藏佛教史中,以去除種種逆緣,摧破慈悲心的障礙,以及淨除充滿此世間之垢染而著名的殊勝有力修法。而普巴法的修持,可令人斷除一切自我的貪執,消除內心之恐懼。如此,才能讓人了悟法界性。而不只是注重降服外在之物,而是了悟到自己內心的本性。

  普巴金剛橛亦是寧瑪派的不共同本尊,一切諸佛事業的憤怒總集化身。歷代寧瑪派的修行者大多依靠此本尊而獲得殊勝成就,乃至覺悟。此一法門,實際上是由蓮華生大師親自傳下。蓮華生大士是五方佛部中,西方蓮華部無量光法身、阿彌陀佛報身,在娑婆世界顯現的化身。而為了剛強難化的眾生,諸佛菩薩亦化現成普巴金剛,度母化現為其佛母來調伏。

  近代中,著名的伏藏大師 ~ 惹納林巴,是蓮師25位親炙弟子之一的那南多傑鄧炯的化身。惹納林巴尊者其一生中,取出深奧伏藏眾多,尤其是金剛橛法門。因此,惹納林巴尊者的伏藏法,是白玉傳承中特別修持的重要法門之一。

  妙崇寺住持安長老尼,有感於近年來世界各地的紛爭不斷,災難頻起,於是與寧瑪白玉傳承寧瑪文殊佛學會,共同發心啟建「息災除障顯密祈褔大法會」。此次法會,吸引了近千名信眾來共襄盛舉。世界佛教華僧會會長心長老、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宗長老、台灣省佛教會理事長本法師、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暉長老尼等長老法師和高雄市陳菊市長、民政局曾姿雯局長等官員,也蒞臨現場,擔任貴賓。

  心長老致詞稱讚安長老尼,平常對佛教活動的熱心參與,廣結善緣。更讚嘆安長老尼,啟建消災法會,期望讓大眾能夠離苦得樂的大悲願力。

  宗長老、本法師、暉長老尼亦致詞祝褔法會能夠圓滿成功,法會功德能夠回向與會大眾,得到諸佛庇佑。

  普巴金剛息災除障大法會,最後進行加持、灌頂儀式,並獻哈達予參贊之功德主們。更希冀普巴金剛其無比大威力,可遮止一切鬼神、非人、魔障、惡咒之害,令大眾免除危難、降魔息災,令一切當滅息得滅息,當增長得增長,且成就息增懷誅四業等殊勝功德。
   

   

高雄有愛.牽手反酒駕自發性公益活動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為避免高雄市酒駕案件增加,聯合了高雄市志工大隊、交通義勇警察大隊、警察廣播電台等,於11月30日下午在漢神巨蛋廣場,盛大舉行「高雄有愛•牽手反酒駕」自發性公益活動。號召慈濟、佛光山等佛教信眾與醫師、消防員、計程車司機、學生、企業職員、飯店員工等單位,沿著漢神巨蛋旁邊道路,一起牽手環繞圍成一個同心圓,以象徵「零」酒精。並且同聲?責酒駕行為,希望大眾能夠尊重生命,守護交通安全。

  儘管交通大隊一直以來,皆向國人宣導著「酒後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警語。也經常在深夜裡,辛苦的在各要道上實施路檢。但近幾年來,台灣各地的酒駕肇事事件仍然層出不窮,也造成了重大的遺憾。例如高雄某少亨凌晨酒駕肇事,造成了2個家庭破碎3人死亡事件;新北市女消防員為急救車禍傷者,卻反而被酒駕者撞成重傷,而遭到截肢事件;還有充滿愛心的台大女青年醫師,也因為被酒後駕車者撞傷,導致傷重不治等等意外事件。這也喚起了社會大眾重新重視酒駕的議題。

  高雄市警察局黃局長表示:防制酒駕必須多管齊下,很難以單一方法去杜絕所有的酒駕事件。譬如今年1月至10月份酒駕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3人,但是遺憾的是受傷的人數卻增加479人;因此,為保護本市市民用路的安全,今後交通大隊的防制工作,將以「從嚴、從速」的態度,持續嚴加執法。另外,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將盡可能的透過各種管道加強宣導,希望能讓駕駛人深植「零酒精才上道」的觀念,這樣才能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別人的生命。

  酒精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的運動,影響人的視力、集中力、認知、反應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等。因此,飲酒對駕車行為會有嚴重的影響,若駕駛動力車輛,極可能會導致嚴重的車禍及造成傷亡。世界上大部份的國家均視酒後駕駛為嚴重的違法行為,並制訂法律禁止駕駛者於駕駛前或駕駛時,攝取過多含酒精飲品;例如某些國家,倘若酒駕造成傷亡,在法律上是視同故意殺人或故意傷害罪的,如美國加州,酒駕致人於死,可能會被判以二級謀殺罪起訴,最重可判無期徒刑。

  佛教中的五戒戒條,其最後一條就是「不飲酒戒」。它雖不是根本戒,但是「飲酒亂性戒難持」,一旦犯酒戒,即會連帶破壞其他各條戒。譬如,某經典中有一則禪宗小故事:有一位潛心課作,用功的修行者,遇一位好友從遠方來訪,暫住在家中。一天,好友出門辦事,他好奇朋友的行李中,有一個奇妙的壺,旋即將壺栓打開,頓時醇香撲鼻。此位行者耐不住誘惑,嘗了一口,覺得特別甘甜,接著便嘗起來沒完。隨後,身子完全飄飄然了,也長出了不可抗拒的力量,渾身是膽。就在此時,鄰居家的雞越過了籬笆牆跑了進來。行者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扭住了雞脖子,殺了雞。過了一會兒,鄰居家的姑娘慌張地跑來找雞,他卻把她誘至家中玷汙了她。姑娘的父母知道後去告官,行者則被抓去官府受審,可是他不肯招供,也一口咬定「不知道」。

   這個修行者因為喝酒,觸犯了所有五戒。五戒為第一不飲酒戒,第二不偷盜戒,第三不殺生戒,第四不邪淫戒,第五不妄語戒。也就是說,這一位本來規矩的修行者,之所以犯下了如此重大之罪行,完全是喝酒惹的禍。

  今年,台灣政府單位也積極地立法,一方面修訂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加強嚴訂酒測標準值,將酒駕行為的罰鍰上限由現行的6萬元提高至9萬元;倘若駕駛人拒絕接受檢測或不依指示接受檢測,也將處以9萬元罰鍰並吊銷駕照,同時也修正刑法第185條之3,提高酒駕肇事公共危險的刑責。皆是希望藉由酒駕處罰的新規定,能夠遏止酒後駕車行為,更以加重肇事者受社會譴責的程度,來保障國人的生命安全。
   

   

光德寺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
 
  高雄阿蓮區光德寺,為慶祝住持心長老晉山五十週年,於11月18日至24日,啟建在家戒傳戒法會,傳授三皈五戒菩薩戒。戒會恭請心長老為得戒和尚,圓下宗長老為說戒和尚,覺長老為羯磨和尚,靜長老為教授和尚,豪法師為開堂和尚,希冀淨化人心、安定社會、促進世界和平,以建設人間淨土。

  教授和尚靜長老,希望來求受戒的在家善信男女們,不只是來參加,取得授戒證書而已。而是能夠認真的了解戒條的意義,且守戒修行,這樣受戒才有意義。

  靜長老接著向大眾開示「五戒菩薩戒」的意義:「菩薩戒」為大乘菩薩所受持之戒律。漢譯藏經中之菩薩戒本或菩薩戒經,至少有6種以上,包括菩薩瓔珞本業經、梵網經菩薩戒本、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本、菩薩地持經戒本、菩薩善戒經戒本、優婆塞戒經戒本等。其中,菩薩地持經戒本、菩薩善戒經戒本,是出家菩薩戒本。而在此向大家解說的「在家菩薩戒本」,則是由「優婆塞戒經」中的「受戒品」所節錄出。它適用的特定對象,僅限於在家眾,而不適用於出家眾,所以才叫做「在家菩薩戒本」。此「在家菩薩戒本」亦包括「在家五戒」。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菩提」可翻譯為「覺」,有「自覺」與「覺他」兩種。「薩埵」則翻譯為「有情」,合起來就是「覺有情」的意思。也就是,凡上求覺道,下化有情的佛弟子,即可稱之為「菩提薩埵」或簡稱為「菩薩」。又「菩提」也有「無上道」的意思,「薩埵」有「大心」的意思,就是凡發大心為眾生求無上道的佛弟子,也叫做「菩提薩埵」或者是「菩薩」。

  「戒」有清涼的意思,眾生的身、口、意三業有如炎火,焚燒行人,戒能消焚熄炎,使行人清涼。「戒」亦是一切善法的梯凳,佛弟子如要由凡夫而登聖位,必須循序以進,例如,善男信女皈依三寶後、受持五戒、再受持菩薩戒,更進而出家,受具足戒。而非宿世善根福德因緣殊勝的人,則不能頓超。

  「戒」更能息惡,斷一切惡習,摒除亂想而至涅槃。「戒」亦能生慧,嚴持戒律,身、口、意三業清淨的佛弟子,能由戒生定,由定發慧。

  「戒」分為戒法、戒體、戒行、戒相等四科。「戒法」是如來所制,分在家戒法、出家戒法。「戒體」是戒法授受以後,若能作法成就,即能防非止惡,身心清淨發現,故稱戒體。「戒行」即是受戒以後的佛弟子,其身、口、意三業,如戒奉行,不曾違犯,即是戒行成就。而「戒相」就是指各種戒法,如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具足戒等四級,是以法為相的四個等位。另一種解釋則是以行為相,隨所施造,動則稱法(行為舉止,合乎戒法),美德光顯(戒德顯露,戒香遠播)。

  「本」的意義有廣義、狹義兩種:廣義來說,「本」就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在學佛修持方面來說,是道德的基礎,故儒家有「君子務本」的說法。佛制的各種戒律,就是佛弟子修道的依據,循戒律可由凡成聖,若信佛學道而不持戒,就是不「務本」,不能得解脫智,永遠是個凡夫。狹義來說「本」就是「書本」,即是由六重戒二十八輕戒集成的這個書本。

  「在家菩薩戒本」有六條重戒、二十八條輕戒。犯重戒,失戒體,不通懺悔。犯輕戒,猶可懺悔,懺悔之後,則更當時時倍加警省,慎勿再蹈覆轍。

  在家菩薩戒之六重戒為:「殺戒第一:優婆塞(夷)戒,雖為身命,乃至蟻子,悉不應殺。若受戒已,若口教授、若身自殺,是人即失優婆塞(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夷)、臭優婆塞(夷)、旃陀羅優婆塞(夷)、垢優婆塞(夷)、結優婆塞(夷)。是名初重。」慈悲是佛陀設教的最大心願,「慈」就是要給予眾生快樂;「悲」就是要拔除眾生一切痛苦,是四無量心中的二無量。大智度論中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受菩薩戒後的佛弟子,若殺害眾生生命,則有違佛陀慈悲度脫眾生的心願,即失戒體。

  「盜戒第二 :優婆塞(夷)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優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優婆夷,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優婆夷。是名二重。」但「誤取」則不犯重戒,因原無偷盜之心,也未生欲,更無思惑。故雖有「不與取」的行為,但不犯重戒。然應在自我或他人發現後應即求懺悔,懺悔自己的粗心大意。「同意取」則不犯戒,既經原有人之同意,即非偷盜,故也不必求懺悔。

  「大妄語戒第三:優婆塞(夷)戒,雖為身命,不得虛說:「我得不淨觀,至阿那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優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優婆夷,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優婆夷。是名三重。」大妄語是以不淨心,作不實的言說,企圖欺騙、誑惑、覆隱事實而作出異言。譬如自己尚未至一心不亂,妄稱:「已至一心不亂。」未明心見性,妄稱:「已明心見性。」未得證,妄稱:「已得證。」等等,這些都是大妄語。 小妄語是大妄語之外的一切不實的言說,都稱為小妄語。大、小妄語均屬犯戒,唯大妄語屬重戒。故受了戒的優婆塞、優婆夷既不可說大妄語,小妄語也不可說。方便妄語,則若是為了救度眾生急難,則不犯戒。

  「邪淫戒第四:優婆塞(夷)戒,雖為身命,不得邪淫。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優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優婆夷,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優婆夷。是名四重。」萬惡淫為首,淫欲為煩惱的根本,繫縛結纏不得出離。故佛制此戒,凡受菩薩戒的佛弟子犯了此戒,其所受的惡果,與第一重戒者然。淫,分正淫、邪淫二種。正淫即是合法正式夫妻行淫,受菩薩戒佛弟子仍可行,但八關齋日不得行淫。邪淫是指與夫妻以外之第三人行淫。即夫不得與妻以外之女子、妻不得與夫以外之男子行淫。如果行淫即犯了邪淫戒。若遇非夫妻關係之男女,強迫求邪淫,雖犧牲身命,亦不得與淫。受戒之優婆塞、優婆夷,既不得行邪淫,更不得強迫第三者行邪淫。

  「說四眾過戒第五:優婆塞(夷)戒,雖為身命,不得宣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有罪過。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優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優婆夷、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優婆夷。是名五重。」

  人有身、口、意三業,其中口業最容易觸犯,如兩舌、惡口、妄言、綺語等,常突口而出。口業是患苦之門,禍累之始,受了戒的優婆塞、優婆夷宜慎之於口。四眾弟子,交往頻繁,若彼此宣說其罪過,即足以破壞四眾之和合。故佛制此戒,若犯了此戒,其所得惡果,與第一重戒者然。

  「酤酒戒第六:優婆塞(夷)戒,雖為身命,不得酤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優婆夷戒。是人尚不能得煖法,況須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優婆塞、優婆夷、臭、旃陀羅、垢、結優婆塞、優婆夷。是名六重。」「酒」是能使人迷魂失性的毒藥。人飲酒以後,不但有損健康,若飲酒過量或飲酒成癖,能使人失性發狂,與殺生無異。故受了戒的優婆塞、優婆夷不能破此戒。
   
   但原以酤酒為業,現已受戒之優婆塞、優婆夷,應即改營他業,雖因此失業而危及身命,也不得再以酤酒為業。若家人反對,可聽由未受戒的家人為之,自身絕不可酤酒。

  酒能使人傷身、敗德,甚至亂性、發狂,學佛之人酤酒,是為殘害眾生,故佛制此戒,若犯此戒者,其所受惡果,與第一重戒者然。

  受了戒的優婆塞、優婆夷,本來具有許多善根,若不遵守戒法,就是將善根一一地屠殺掉了。因此也叫破了戒的優婆塞、優婆夷,為「旃陀羅」或「旃陀利」。而且破了戒,也讓清淨無染的心性,被妄惑所污,即成了心垢,心垢比身垢更難清除。且「垢」與「漏」更是二位一體的,有垢時必有漏,有漏時也一定有垢。若清淨的心性,因垢漏流注不絕,則不能生出智慧。智慧不生,則不能解脫出離。又「垢」與「煩惱」常相結合,這「煩惱垢」可以結成生死的苦果,有了煩惱垢結的優婆塞、優婆夷,就更難出離解脫了。

  但,若能至心受持優婆塞、優婆夷戒,不令毀犯者,則能得到瓔珞、莊嚴、其香微妙、熏無不遍、遮不善法、為善法律、無上妙寶之藏、上族種姓、大寂靜處、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等果報。

  在家菩薩戒之二十八輕戒為:一、不供養父母師長戒。二、耽樂飲酒戒。三、不瞻病苦戒。四、見乞不與戒。五、見四眾尊長不承禮拜戒。六、見四眾毀戒心生憍慢戒。七、不持六齋戒。八、不往聽法戒。九、受僧用物戒。十、飲蟲水戒。十一、險難獨行戒。十二、獨宿尼寺戒。十三、為財打人戒。十四、殘食施四眾戒。十五、蓄貓狸戒。十六、蓄養畜獸不淨施戒。十七、不蓄三衣、缽、杖戒。十八、作田不求淨水、陸種處戒。十九、市場販賣斗秤不平戒。二十、非時非處行欲戒。二十一、商賈不輸官稅戒。二十二、犯國制戒。二十三、得新食不先供三寶戒。二十四、僧不聽說法輒自作戒。二十五、在五眾前行戒。二十六、僧食不公分戒。二十七、養蠶戒。二十八、行路見病捨去戒。

  佛亦說「在家菩薩持在家戒,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因此,在家菩薩若能至心持戒不犯,則得無量戒果,至為稀有。但在家菩薩持戒,障累較之出家菩薩為多,故宜更為勇猛精進,嚴持戒律。才能出離三漏,解脫生死,得大果報。
   

   

阿蓮薦善堂102年佛學講座
 
  大高雄佛教會於11月9日在阿蓮薦善堂舉辦「佛學講座」,恭請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宗長老主講:「基本佛法之常識」,大高雄佛教會理事長立法師、鳳山明善寺住持清法師等法師與大高雄佛教會秘書長許富雄居士、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蔡振坤先生、薦善堂護法會、光德寺護法會、德山禪寺護法會和佛光會的師兄師姐們,皆到場聽經聞法。

  薦善堂管理人致詞表示:很榮幸邀請到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宗長老來薦善堂開示佛法,希望大家都能夠得到法益。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宗長老,讚嘆薦善堂的管理人與護法居士們,皆懂得學佛,很有智慧。

  宗長老並以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時,向五比丘講授的「四聖諦」,來向與會大眾介紹「基本佛法之常識」。

  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以後,開始到處宣揚所證悟的真理。首先佛陀停留在鹿野苑,向本來離他而去繼續苦行的五位比丘,講授「四聖諦」法,佛陀並為五比丘三轉法輪,其中憍陳如尊者聞法後,得到了解脫,證得阿羅漢果,其餘四人也先後證果。而這五比丘也是佛陀最早度得的弟子。

  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四種真理。「苦諦」有(1)生苦:即在母腹中受胎、種子、增長皆窄隘不淨、不得自在,直到嬰兒初生下時,如被物刺,而哇哇大叫之苦。以及出生後之家庭有富貴貧賤,相貌有殘缺美醜等之苦;(2)老苦:人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羸少,動止不寧,有所謂增長之苦,和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的滅壞之苦;(3)病苦:即身體四大不調,疾病交攻。如舉身沉重、僵硬、胖腫、蒸熱,以及心懷苦惱、憂切悲哀等心病之苦;(4)死苦:有因疾病壽盡而死,或遇惡緣、遭水火等難而死之苦;(5)愛別離苦:即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6)怨憎會苦:即所怨仇憎惡之人,?不遠離,反集聚一起之苦。(7)求不得苦:謂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之苦。(8)五陰熾盛苦,即色受想行識,蓋覆真性,不令顯發。也就是生老病死等眾苦聚集,稱為五陰熾盛苦。以上「八苦」乃眾生輪迴六道所受之苦果,為四諦中苦諦之主要內容。

  「集諦」:集是苦的因,能招感、集起生死的苦果,就是眾生由於無明、貪愛、瞋恚等煩惱的驅使,而積集種種惡業,也因此種種惡業而招致種種苦果。

   「滅諦」:透過智慧,滅惡因,修善業,才能離開一切煩惱,證得涅槃,究竟解脫生死之苦。

  「道諦」: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皆是對治眾生身病、心病的藥方,因此,佛也被稱為大醫王。佛道即是達到究竟涅槃的方法。而「道諦」一般是指佛陀初轉法輪時所開示的八正道。

  佛陀為何來娑婆世界度眾生呢?因為佛陀有法眼,可以知道眾生的根機,可以知道眾生的病源,而來救度眾生。佛涅槃後,佛法仍留在娑婆世界,因為佛法就是藥方,佛的弟子就像護士,譬如說釋尊當時度化的弟子,現在就現比丘相來推廣佛法。因此,在佛滅度後,末法時期的眾生要想了脫生死,必須要成佛,成佛前必須先學佛。而學佛最基本的就是皈依三寶,經常親近佛、法、僧三寶,且聽聞佛法,受三寶薰習。唯有皈依自性三寶,斷惡修善,才能離苦得樂,得到究竟的解脫。
   

   

妙崇寺上宏下安長老尼壽誕慶祝法會
 
  前鎮妙崇寺住眾法師們,為感念住持安長老尼的恩澤,於11月7日長老尼壽誕當天,舉行延生普佛法會,供養十方諸佛,希冀祈求佛菩薩加被,庇佑眾生。妙崇寺的護法信眾們皆回寺禮佛,並向上宏下安長老尼拜壽。信徹禪寺住持徹下宗法師、天下得法師與寧瑪巴白玉傳承等仁波切法師們,也前來向宏下安長老尼表達祝賀之意。

  妙崇寺的敦煌舞團,亦準備了天女呈祥、天宮技樂等舞曲,以妙曼優美的舞姿,向安長老尼拜壽獻吉祥。

  安長老尼向與會大眾致詞表示:妙崇寺能夠順利的推動寺務,皆要仰賴大家的長期支持。而各位信眾更要記得安排念佛用功的時間,要經常來寺禮佛拜懺,才能褔慧雙修,消除業障,生活才能順利吉祥。

  前鎮妙崇寺、六龜清涼山護國妙崇寺住持安長老尼,少年出家,曾就讀於中國三藏佛學院,與佛教界諸多長老、長老尼法師同為佛教界龍象。安長老尼於民國52年在高雄前鎮草衙地區興建「妙崇寺」,20多年來弘法度眾,使妙崇寺成為前鎮地區四眾弟子的信仰中心。民國71年,高雄市政府欲改善交通拓寬道路,妙崇寺舊址因而面臨拆遷的命運,宏下安長老尼故另覓六龜地區清靜深山再闢道場,於民國77年正式奠基開山,歷經了20年的建設,六龜妙崇寺始於民國96年3月落成啟用。

  但「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民國98年,八八水災重創了南台灣,六龜妙崇寺的文殊殿也被萬噸的土石流破壞沖毀。安長老尼不畏逆境挫折,以勇敢面對的精神,再度發願重建開山文殊殿以及聖寶佛塔,並於今年5月19日落成啟用。另外,安長老尼亦在前鎮妙崇寺現址對面,另新建一棟6層大樓,每個樓層規劃有佛堂、講堂等功能,期望有助於廣度眾生。

  安長老尼為荷擔如來家業,發大願心建設寺院、護法安僧,其毅力令人敬佩。而妙崇寺平時除了弘揚佛法之外,更配合政府需要投入社會公益,希冀以自利利他來行菩薩道。

  安長老尼其為佛為教、遇事堅強不退卻的精神,實為教界的楷模,也為後輩學習的對象。
   

   

高雄覺元寺舉辦大乘妙法蓮華經佛學講座
 
  高雄覺元寺,於11月3日至7日每天晚上舉辦佛學講座,恭請美國觀音禪寺住持定長老返台為大眾繼續宣講「大乘妙法蓮華經」。定長老延續去年講題,向與會大眾宣講「法華經授記品第六」中經文所含法義。

  在大乘經典裡,如來為弟子授記,懸說未來必當成佛之事。法華經中,除佛為人授記之外,常不輕菩薩也授記《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汝等皆當作佛,我不敢輕於汝等」。是指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因為如來具有三達智,知道此人於未來何時成佛,是何名號、生於何國土及壽量,以及佛法可住世多久,這是別記。其他如《法師品》中云:「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而不說其劫數久近,去佛道長遠故,但與通記。

  得到授記的人有凡夫、二乘與菩薩三種。依常理而論,未發心的凡夫,以及決定聲聞、增上慢聲聞,實無資格得授記。今依此經「眾生有佛性、必當成佛」故。凡夫、二乘並得授記。

  法華經有六種授記,依涅槃經所明授記有遲速,約善根熟與未熟而定。另外,聞速得佛,心生輕慢,即授遲記。若言佛道難成,心即退失,即授速記。厭惡生死,欲早成佛者亦然。一者如舍利佛《譬喻品第三》迦葉等(大目犍連、須菩提、摩訶迦旃延),眾所知識故,名號不同,授以別記。二者如富樓那等五百人、千二百人等同一名故,俱時與記。三者學無學人等俱同一名,又非眾所知識故,一時與記。四者與提婆達多記,示現如來無怨惡故。五者與比丘尼諸天女記,示現女人在家出家修菩薩行,皆證佛果故。此五是如來自與授記。第六常不輕與四眾記,示現眾生有佛性故。

  授記品編於譬喻、信解、藥草喻品之後的理由是:上三品破凡夫不得出離之病、破二乘人執小果而迷大因之病,破菩薩得實(一乘)失權(三乘),否定三乘方便之病。三病既破,悟入諸法實相,非凡非聖、非大非小,得無依正觀,行與佛相應,故授以成佛之記。

  其次,上品之結尾:「迦葉當知,以諸因緣,種種譬喻,開示佛道,是我方便,諸佛亦然,今為汝等,說最實事,諸聲聞眾,皆非滅度,汝等所行,是菩薩道,漸漸修學,悉當成佛。」往昔不悟大因,而執小果,如今了悟小果是大因故,有大因必得大果,故授以佛記。

  高雄覺元寺,每年定期舉辦的「大乘妙法蓮華經」佛學講座,邀請到長期居住美國的定長老,年年回台向信眾宣講。覺元寺導師明長老尼、住持禪下慧法師、覺元寺住眾法師們與護法信眾,和澄清寺住持宗下道法師等法師,皆踴躍前來聆聽。定長老並以「佛出世時我沈淪,我出生時佛滅度。懺悔自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來勉勵大家,要把握聽經聞法機會。定長老更期許大家學習經文中「奉覲三百萬億那由他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常修梵行,具菩薩道。於最後身,得成為佛」。來祝褔與會大眾,皆能究竟成佛。
   

   

靈泉禪寺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基隆市靈泉禪寺,為弘揚正法,續佛慧命,於10月10日至11月10日啟建大乘戒幢,傳授「千佛三壇大戒」。三壇戒師恭請成長老為得戒大和尚、元長老為羯磨阿闍黎、超大法師為教授阿闍黎、虛長老為傳戒依止和尚。尼部戒師:恭請能老法師為得戒尼和尚、暉大法師為羯磨尼闍黎、碧大法師為教授尼闍黎。

  為期32天的三壇大戒會,在鐘鼓齊鳴聲中,舉行開堂儀式。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新戒子,以乞受清淨戒之心,虔誠恭請三師和尚入壇主法。三師和尚向新戒子開示求受三壇大戒的意義,並期許戒子們,在戒期中發大願心來求受淨戒,戒期圓滿後回到了常住,當恪守世尊宏願,以興隆道場,利益群倫。

  戒期中,求受戒之戒子們以戒為師,發大乘心、端肅身心、事先演禮,依律制次第登壇正授,如法納受戒體,並依教奉行。
初壇正授沙彌、沙彌尼十戒。沙彌十戒乃比丘(尼)戒之階梯,菩薩戒之根本。根本戒是出家眾從初發心到成佛,皆要堅固受持的大戒。
  
  二壇正授比丘戒、比丘尼戒。比丘求受250條之比丘具足戒,比丘尼求受348條之比丘尼具足戒。比丘尼眾二壇恪遵二部僧授之儀軌,先在三師七證主持下,授本法尼戒,再前往比丘部,恭請比丘十師與尼十師共同臨壇,正授比丘尼大戒。

  三壇則是新戒子集體正授出家菩薩戒。出家菩薩戒出自《梵網經.菩薩心地戒品》,有十重四十八輕戒,是大乘菩薩所受持的戒律,又稱大乘戒、佛性戒、方等戒、千佛大戒,是屬於七眾戒以外的別解脫戒。依據我國佛教界之傳承習慣,有意出家者必須受足此三壇大戒,始被公認為合格之大乘出家人。

  基隆市靈泉禪寺,每三年舉辦一場「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會」,其各法眷寺院和靈峰覺苑華文佛教學院學友會、善慧文教基金會、佛心同濟會等單位亦共同參與協辦。皆希冀為佛門淬鍊龍象之才,使佛教的傳承枝繁葉茂,菩提花果處處開。更期望戒會功德,能夠回向佛日增輝、國運昌隆、風調雨順、人民安樂、護法壇那皆褔慧增長。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