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護持佛衛電視台電視弘法 劃撥帳號 : 31350670 戶名:佛衛電視台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十一月教界活動

   

◎【2011年佛教圖書分類法新書發表暨知識組織研討會】

   「浩翰的佛教智慧寶藏如何開啟?如何讓正法種子,持續向世界各個角落撒播,讓智慧的火花在時空交會中綻放,讓人類文明綿延不輟。」

  由國家圖書館與伽耶山基金會聯合主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承辦,「2011年佛教圖書分類法新書發表暨知識組織研討會」,10月28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因長老尼、衍法師和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與近百位來自全省各地的佛教圖書館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們,皆應邀前來參與研討。

  開幕典禮中,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致詞歡迎大家的蒞臨,並表示非常榮幸,可以與香光尼眾佛學院,合作研編「佛教圖書分類法」。曾館長並就分類法在圖書管理上的重要性,向大家解釋:圖書分類涉及到圖書館藏裡所有書籍的整理,圖書管理更有賴於非常完善的分類系統,而好的分類法可以協助編目館員,找到最適合的類號。因此,圖書要如何分類,必須集結許多專家學者的意見與眾人的智慧而成,並且必須一直不斷的做修正,才能讓讀者在組織架構下,方便求書。所以,這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香光尼眾佛學院,過去對於佛教圖書館事業的貢獻很多,對佛教圖書的影響也很深遠。因此,藉此機會,向因長老尼所領導的香光尼眾佛學院,表達敬佩之意。

  伽耶山基金會董事長暨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因長老尼致詞表示:佛法弘傳世間,如果能夠以按圖索驥來找資料,這也是一種推廣佛法知識,傳遞佛法的門路。西元1992年,中華百科全書基金會召集了佛教單位,共同研討如何讓佛教資源共享,讓佛教圖書可以自動化。西元1996年,佛教圖書分類法書籍出版了。而,為什麼須要圖書分類法,就是為了組織書目,組織目的,就是為了管理書籍,這樣才有辦法來尋求探索。又,為了能讓佛教圖書分類法編輯能夠永續進行,當時各佛教圖書館單位,共同推舉出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來持續此項工作。西元2001年,該本佛教圖書分類法書籍,也授權給予中國北京圖書館社出版。後來,中國杭州靈隱寺也出版了佛教圖書分類法,更促進了佛教書目分類法的接軌。在這15年當中,來自佛教等單位所提出的問題,由香光尼眾佛學院的衍法師、晟法師與工作人員等,將知識訊息一一歸納、彙整,且與國家圖書館合作,請教專家,大家互相研討,終於圓滿完成了,中、英文版佛教圖書分類法暨分類使用手冊。而今天的新書發表會,能擇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實在是最恰當且最具代表性的。

  新書發表會與贈書儀式,由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衍法師主持。衍法師表示:使用手冊終於誕生了,這是整個佛教界圖書館共同努力的成果。民國82年香光尼眾佛學院與教界一起承諾成就此事,而這些年來,很多圖書館提出了寶貴的問題,香光尼眾佛學院也擔任了一個串聯的角色,予以彙整編輯,並邀請專家學者花了很多時間,來幫忙審教。雖然不敢說是最好的,但卻是盡力之作。

  衍法師並就「2011年版的佛教圖書分類法暨分類使用手冊」的編製和特色,向與會大眾作簡報:分類法是檢索圖書的啟鑰,分類法是提供檢索及排架等的規範工具,從佛教圖書分類法中,詳細列有的知識分類,可讓修學者在成堆的圖書中,有效地找到資料,繼而開啟閱藏的要門。

  佛教圖書分類法的特色為:(一)專為佛書分類而編訂,(二)符合時代之需要,(三)文獻保證原則。英譯版的特色:(一)是外語佛書分類的規範書,(二)以英文為主,以梵、巴、藏為輔,呈現多語之分類法,(三)提供多種語文之索引。使用手冊的特色為:(一)學習佛書分類之指引書,(二)問題解難釋疑的作用,(三)學習佛書分類之指引書。大家如能善用圖書分類法,可開啟智慧的泉源,取得終身學習的資源。

  贈書儀式由因長老尼,將中、英文佛書分類法及佛教圖書分類使用手冊,共一套三本書,贈送給曾淑賢館長。

  曾淑賢館長表示:收到如此貴重的禮物,意義重大。國家圖書館不僅會將之典藏傳之久遠,更會透過國家轉贈給海外其它單位。相信這套工具書,對典藏單位和研究人員來講是很重要的。

  鑑於現今社會,佛教之蓬勃發展,已遍及全世界。佛教出版品遽增,且出版品涵蓋了多種經典語文與弘傳語文。因此,台灣地區的佛教圖書館自1993年開始共同攜手擬定「佛教圖書分類法」,以建立新時代佛教圖書館圖書分類標準。15年來,《佛教圖書分類法1996年版》已成為普遍的佛書分類工具書,國內外計有近百所佛教專門圖書館使用;也受中國大陸地區圖書館延用。今年為了提供更完善的資訊服務,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出版了佛教圖書文獻分類的三本規範書─《佛教圖書分類法2011年版》中文、英譯版及《佛教圖書分類法(2011年版)使用手冊》,是期望此套書能成為大家接觸佛學或修學圖書館的工具書。


   

   

◎【妙崇寺梁皇法會暨新建大樓啟用大典】

   高雄前鎮妙崇寺,於10月25日至28日舉辦梁皇法會,禮拜梁皇寶懺,10月29日凌晨拜齋天,下午施焰口,恭請三寶山靈嚴禪寺住持本法師主法,希冀諸佛菩薩庇佑,令眾生業障消除,冥陽兩利。

  10月30日為妙崇寺住持安長老尼壽誕,堪布敦珠札西仁波切等仁波切和妙崇寺四眾弟子們與立法院院長夫人,一大早即齊聚在妙崇寺5樓大殿裡普佛、誦持大悲咒、心經、藥師咒等為長老尼祈褔。妙崇寺的敦煌舞團,也準備了麻姑獻壽舞蹈,向長老尼祝壽。在「南無妙吉祥菩薩」的稱誦聲中,安長老尼的出家弟子們,在恩師座下,展大具向長老尼頂禮三拜並獻上哈達,長老尼亦回送哈達給弟子們。在家弟子們,則把握難得因緣,供養安長老尼,並祝褔師父上人能夠褔壽綿長。

  10月30日早上,前鎮妙崇寺為新建大樓舉行「剪綵啟用典禮」,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宗長老、佛衛電視台總裁田長老、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茂法師、大行寺住持燈法師、萬德禪寺住持智法師、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暉長老尼、副理事長瑩長老尼及定長老尼、光長老尼、彰長老尼等理監事法師們、和秘書長引法師、佛光山融法師與高雄市陳菊市長、行政院南部聯合中心羅世雄執行長、民意代表和護法善信們皆撥冗參與盛會。

  啟用典禮由醒獅團的表演揭開序幕,鑼鼓喧天中,瑞獅群在新建大樓門前起落騰舞,獻呈「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的吉祥對聯,現場觀眾們則報以熱烈的掌聲。

  剪綵儀式,恭請宗長老、田長老、茂法師、燈法師、本法師、智法師、堪布敦珠札西仁波切、安長老尼、暉長老尼、瑩長老尼、品長老尼、華長老尼、定長老尼、偉長老尼、明長老尼等長老、長老尼法師們和陳菊市長、羅世雄執行長一起剪綵,並合影留念,共同見證此一歷史時刻。
 
  與會的諸山長老法師、政府官員等貴賓們,在知賓師姐的引領下,前往新建大樓6樓大禮堂參加典禮,並觀賞妙崇寺敦煌舞團的飛天天女迎佳賓舞。

  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宗長老致詞表示:看到同為三藏學院的同學安長老尼的成就,感到與有榮焉。並讚嘆安長老尼童年入道,親近過很多高僧大德,年輕時即發心行菩薩道,其奉獻佛教、廣結善緣、利益眾生的行誼,皆為後輩之模範。

  佛衛電視台總裁田長老表示:出家人以弘法利生為家業,安長老尼本著「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精神,發心建寺以廣度眾生。如今道場雖已修建完成,但護法善信們仍須持續的給予上宏下安長老尼支持,協助將寺務順利推廣,讓更多人可以共植褔慧,同霑法益。

  高雄市陳菊市長,稱讚妙崇寺住持安長老尼一生以度眾為念,長年行善、默默付出。法師其利人、利他的慈悲胸懷,值得大家來仿效,並期盼妙崇寺在安長老尼的帶領之下,能繼續發揮寺院功能,來輔導眾生修持行善,淨化社會人心。

  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理事長暉長老尼,則代表比丘尼協進會向安長老尼表達祝賀之意,並祝褔妙崇寺的法務能夠更加發揚廣大。

  立法院王金平院長因公事繁忙無法前來,特別致贈「佛光普照」匾額,來賀喜妙崇寺。世界佛教華僧會會長心長老、佛衛電視台總裁田長老和佛光山雲大師,亦分別致贈「寶剎光輝」、「莊嚴聖地」和「慈心廣大」賀匾,向安長老尼表達祝賀之意。

  安長老尼致謝詞表示:感恩教界的長老和各位同道,對妙崇寺慈悲的關照與鼓勵,以及護法大德的出錢出力,才能讓妙崇寺新建大樓得以儘快的落成啟用。此棟大樓共有6個樓層,每個樓層皆規劃各有功能,是期望有助於廣度眾生、護法安僧。

  座落於高雄前鎮草衙地區的妙崇寺,興建於民國五十二年(西元1963年),開山祖佛,為當時的善心人士所奉獻的白玉觀音聖像和釋迦牟尼佛聖像。而早期居住於草衙地區的居民,很多是在加工出口區工作的外移人口,因此白天父母皆外出工作,小孩經常乏人照顧。安長老尼遂發願創立幼稚園來安置小朋友,且免費提供單親及經濟困頓家庭的小朋友入園就讀,幼稚園興辦了18年的歲月,也以佛法熏習了無數的國家未來主人翁,而妙崇寺亦成為草衙地區四眾弟子一處共修的道場。妙崇寺數十年來,除了弘揚佛法,更積極推動社會教育及興辦慈善公益,以嘉惠居民。直到民國80年,因都市計劃道路拓寬,妙崇寺舊大殿因此遭到破壞。民國83年上宏下安長老尼將原有大殿拆除予以重建,但礙於腹地有限,妙崇寺無法容納與日增多的信眾。民國98年4月,安長老尼又擇在對街角籌建新大樓,如今新大樓落成啟用,相信妙崇寺寺務將更弘圖發展,而居住在高雄前鎮草衙地區的信眾們,則更加受益無窮。

   

   

◎臨濟宗火山大仙寺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臨濟宗火山大仙寺,於10月28日至12月2日傳授「護國千佛三壇大戒」。

  10月27日下午,近4百位報名求授戒的戒子,即陸續來到大仙寺報到,開始為期36天的三壇大戒會。

  此次大仙寺傳授三壇大戒會,戒壇三師:恭請心長老為得戒和尚、元長老為說戒和尚、宗長老為羯摩和尚、覺長老為教授和尚。二部僧比丘尼戒壇三師:恭請華長老尼為得戒和尚尼、安長老尼為羯摩和尚尼、偉長老尼為教授和尚尼。

  要成就一求戒佛子,須由諸多佛子相輔。因此,在戒壇中,除了三師和尚的慈悲說戒開示外,為令眾戒子得以端正知見,落實戒行。還有開堂和尚靜長老、陪堂和尚禪法師、三師父潔法師及引禮、引贊師父的殷切教導。

  開堂和尚,為戒會中負責教分班規矩的工作,也稱為大師父。三壇大戒第一天,先由開堂和尚靜長老,向諸戒子介紹提供食住等各種用品給戒子們的白河大仙寺。因此,在36天的戒期中,住持傳下證法師亦為諸戒子的依止和尚。此外,靈嚴禪寺住持本法師發動了很多信眾來護持戒會,且於戒期中本法師,將帶領大家上殿過堂。眾戒子們以感恩之心,向開堂和尚、依止和尚接駕並至誠頂禮三拜後,開堂和尚宣佈「白河大仙寺三壇大戒開堂」。

  接著,向諸戒子介紹三師和尚,及二師父(陪堂和尚)、三師父和引禮、引贊師父、書記師父,書記師父是負責把戒會當中重要事項作成紀錄,為往後編同戒錄時所須之資料。

  引禮師父是在戒期中負責關照男眾戒子的師父,女眾戒子則由引贊師父來照應叮囑,引禮、引贊師父照應戒子們,每天從早課、講戒、過堂、禮懺到晚上安板後的生活行儀,以幫助戒子們在戒期中圓滿戒、定、慧三學。

  靜和尚並向戒子們開示:過去有一位無德禪師,遇一遊方和尚來寺欲親近老和尚。但才不久時間,此遊方和尚便告假要離開了。無德禪師問遊方和尚為何? 遊方和尚回答說:這段期間裡,我心已裝滿,不須再浪費時間,要下山弘法度眾去了。無德禪師於是叫他拿一個水桶和石子過來,讓他把石子放在水桶裡,直到石子裝滿了水桶,其餘的石子滾了下來。無德禪師問:這樣子水桶裝滿了嗎?遊方和尚說:滿了。無德禪師叫他再拿砂子放進去,砂子填滿了水桶空隙。無德禪師再問:這樣水桶滿了嗎?遊方和尚說:滿了。無德禪師再叫他把石灰灑上,再問:你看是不是滿了?遊方和尚說:好像滿了。無德禪師又叫他提水來,澆下很多水。此時,遊方和尚才體會出自己的我慢,向無德禪師跪下求懺悔。因為,學習何時能滿呢?除非成佛。

  靜和尚以此公案,來告誡諸戒子,從現在開始在戒期中宣佈的每一項規矩,大家一定要無條件接受,且每個戒子皆要拋下貢高我慢,淨空心念,虛心接受引禮、引贊師父的糾正,才能有所成就。

  得戒和尚心長老向戒子們開示:各位戒子可以前來大仙寺求授戒,乃是多生多劫以來,所種下的善根褔德因緣,這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自從唐道宣律師創立南山律宗,以四分律為所依之律藏以來,比丘傳受二百五十條之比丘具足戒,比丘尼傳受三百四十八條之比丘尼具足戒。在此以前,傳授沙彌(尼)十戒;傳授具足戒之後,傳授菩薩的十重四十八輕戒。沙彌(尼)戒與具足戒、菩薩戒,在時間上分開傳授,把它合起來叫做三壇大戒。

  而大家為什麼要出家?為什麼要來受戒呢?我曾經在一個戒場中,問一個求戒戒子為什麼要出家?他回答說:因為看到出家眾穿的衣服很莊嚴。我心想:他並未真正想清楚出家目的。果然,最後他求戒失敗沒有成功。

  六祖惠能大師,親近五祖弘忍大師時,五祖問他是為了什麼原因?六祖回答說:為了成佛而來。六祖的目的很明確,就是以修行為唯一目標。

  楞嚴經云「因地不真,果召迂曲」,意思是:發心修行者,心念要正確,要虔誠。又,省庵大師的「勸發菩提心文」中也提到:人的心願各有其差別,其相乃多;相有其八,所謂邪、正、真、偽、大、小、偏、圓。「邪」是指發心發錯了,出家的目的只為了好名聞,為了在教界的地位,只為了求利養,為了受人恭敬供養,或者貪現世欲樂,或是期望未來有好果報,這皆不是真正的發心,這叫作「邪」。「正」是指既不求利養名聞,又不貪欲樂果報,只為了脫生死,為了菩提,這樣的發心,就是「正」。「真」是指發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想到教化眾生,不論是如何艱辛,一定堅持刻苦耐勞的修行,這樣的發心,名之為「真」。反之,有罪業不懺悔,有過錯不消除,只是外表假裝的,雖有好心,多是夾雜名利,雖有善法,多為罪業所染。這樣的發心,就是虛偽。「大」是發廣大心,眾生界盡,我願方盡,像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願力,如此的發心,名之為「大」。而「小」是只想到自己,獨善其身的自了漢,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不想發心度眾,度量太小,就是「小」,釋尊說過:不可取。「偏」是指雖發心用心修行,願度眾生,但事理不懂,功勛不忘,知見不泯,偏在著相修行,這就變成為「偏」。但如果能夠了解理事圓融,以虛空之心,發虛空之願,行虛空之行,證虛空之果,亦無虛空之相可得。這樣的發心,就是「圓」。所以省庵大師說:發心必須去邪、去偽、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圓。這樣的發心修行,才是真正發菩提心,才能真正了脫生死。

  而,戒律乃是釋尊為弟子們所制定的生活規範,因此佛教的七眾弟子,必須依各自所應守持的戒律來過生活。

  今天,不論來求戒的戒子們,出家的目的是因為發心,還是其他因緣。既然來此求授戒了,要切記:一切唯心造,發心一定正確,否則就無法達到目的。而且更要依循戒師的教導,以求得三壇上品清淨戒,並且將受戒功德回向,才不會辜負發心設齋的供眾齋主。

  三壇大戒,乃中國大乘佛教,出家僧眾所特有之傳戒儀式,依初壇、二壇以及三壇正授,分別傳授沙彌戒、比丘戒及出家菩薩戒。

  凡發心出家求戒者,必先受持沙彌律儀。「沙彌」為梵語,有「息慈」的意思,即息世惡染而慈濟眾生。發心出家者欲行「息慈」之事,則須依十戒內護自心,外慈有情,並習威儀,攝化眾生。是故沙彌剃落,先受十戒,次則登壇受具。

  比丘壇傳授之「具足戒」,又作「大戒」、「近圓戒」,有親近涅槃之義。初受具足戒者,因未能即閱大律藏,其和尚阿闍黎,當傳授與比丘戒本,令其熟讀,使求戒者知護持,毋致虧犯。已受持過沙彌戒者,才得以受此具足戒,求戒者身體須強健,六根具足。持守比丘戒,在一切境界中精勤修習,擇善離惡,趨於圓滿。比丘依於此戒,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明瞭諸法實相,才能荷擔如來家業。

   菩薩戒,於《梵網經》云:「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菩薩戒之內容為三聚淨戒。一者、「攝律儀戒」,乃斷捨一切惡行,含攝諸大乘律儀。二者、「攝善法戒」,乃修習一切善法,攝持菩薩行,廣行六度。三者、「攝眾生戒」,又作「饒益有情戒」,乃以慈心積極利益一切有情,由攝受眾生,信樂學佛。出家佛子既已自知生死苦趣,進而當迴小向大,以佛的悲智願行,為己之悲智願行,於利他中完成自利,即所謂「為利有情願成佛」,是故菩薩戒為行菩薩道之根本,是諸佛之本源。
沙彌持守十戒,乃了生脫死,出世解脫之要道;比丘持滿二百五十戒,即得解脫三界,徹證羅漢果;若依達摩一心戒文,入菩薩行,於一心念中具足八萬四千戒,即得畢竟解脫,圓證無上佛果。出家法師受持如來三壇大戒,成為修道解脫的真正僧寶,才是正式的出家人。並以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身求安樂,來廣發弘化度眾之願,以行廣利有情之事。

  白河大仙寺重興祖師開參老和尚,於民國四十二年為重整僧倫,續佛慧命,舉辦台灣光復後第一屆三壇大戒會,以傳授四眾戒法。戒期雖只有短短半個月,卻已樹立起台灣弘傳戒法之良範。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大仙寺方丈證大和尚,為秉承先師樹立戒幢,弘揚尸羅,繁衍僧伽命脈之精神,特於前次三壇大戒會,期滿一甲子之際,發心啟建護國千佛三壇大戒會,傳授三壇大戒、在家五戒、菩薩戒,以紹本隆僧種,令正法久住,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國運昌隆、世界和平。

  11月25日上午,三壇大戒會並舉行「托缽行化」活動,托缽路線:白河地區從承佛寺出發,經過康樂路、中山路到三民路口白河分局。嘉義地區從吳鳳北路出發,經過中山路、民生北路到嘉義講堂,讓居住在嘉義縣地區的信眾可以佈施供僧,廣種褔田。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