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淨心誡觀法127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淨心誡觀法》
誡觀內行密修-囑付殷勤受持法 第三十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上到-這個第三十觀
最後一觀的第一百四十頁
倒數第一行
在前解者-欺未解者
直習戲論-何關修道
那麼呢就是有學輕無學
我們道人要不輕這個初學-不敬久修
要不起這個分別
說不敬是不可以的
那這意思就是說-不要特別的這樣差別
那你今天呢不但不輕
你不但沒有說不輕-你甚至於還欺、欺那個未解的
將來會受那種-聞法茫然不知的那種果報
所以今天-我們如果聽聞佛法茫然不知
人家聽得是津津有味
咱們是聽的是-唉!一個頭兩個大
那麼呢滿腦子轟轟然
那就是過去世不好樂-不隨喜聽聞佛法
不好樂自己不好樂-也不隨喜他人聽聞佛法
這樣
結果你只是喜歡怎麼樣呢?-直習戲論
不關修道
那麼呢
這樣子會怎麼樣呢?
以下就說了
口勞神疲
嘴巴講得是口乾舌燥-很疲勞
那麼呢精神更是疲勞
心無一潤
內心沒有一個佛法
沒有一樣、沒有一點佛法滋潤
那增長煩惱業習
煩惱更增你看到沒有?
你既然不談佛法-那你想你會談什麼?
就是那些是非、顛倒見、-世俗法就這些東西
這煩惱就更增了
然後呢戲論爭執
那麼呢互相的這個……-辯論、戲論
你是我非、我是你非-這一類就吾我轉大
對於那種
佛法當然是可以法談
這法談當中當然多少-也會有論辯
可是這論辯是歡喜的
是為了要澄清佛法的義涵-或者彼此相互學習而論辯
論辯是帶著一種……-為佛法的一種尊重感
但是要是論辯呢-非得爭得我贏才可以
我一定要對
那這個就是-那就是戲論
那就爭你我了
而且呢說到後來-根本就是自己的意見為主
不依法、法義來談
你想這個算-這算有意義嗎?
沒有
這就吾我轉增、轉大
這樣子呢一生勤苦-損功無福
你這樣這一輩子-你這個用心不正
那談論佛法、學習佛法-也都不是為了這個修道而用
那哪怕你是學了很多佛法-都是要來戲論用的
都是要來辯論、增長我執用的
那這一生勤苦-他還很辛勞哦
像那世間學者那更是如此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他也很努力在那兒查經、比對
結果呢
不但損功啊-而且無福
損功德而且毫無福報
看他弄的都是佛法
結果呢損功無福
這損功無福-還是他個人的損失而已
這個壞人天眼目-那才是更大的罪過
法說非法
那麼呢少修無證
結果呢這個……-盡依己意濫解佛法
那就是壞人天耳目
那更是、更是什麼?-更是問題嚴重
諸位!那所以說這損功無福
為什麼會這樣呢?
意在名利-未詳淨心
你用意就在名利上
那麼呢
對於如何淨心的教理實踐呢-一點都不知曉
不詳辨-也不願意去知道
假名得利
以虛假之名而得什麼?
虛假之名聲而得眾生之利養
這樣子的利養這何由可消?
假名得利何由可消?
這種利養如何能消受?
如大猛火-難受難近
什麼東西如大猛火啊?
你這樣子一個心態
如是這個假名得利
那麼呢
意不在修道的這種-專習戲論的這種心情如大猛火
不可接受、不可受學-也不可親近
這個難就是不可的意思
不能算受學-你也無能再受學
你這種人你到哪兒去-都不能受學
那麼呢也無法近
也無法被人親近
那也無法再親近佛法了
人家不能親近你-你也不能親近佛法
那麼以下呢-這癸二
所以說這個以下癸二就是-反以上的這些惡法
那就是
那就是順-那就善法了
他說-
又復如法語、易解語、身心語
戒律語、要切語、離罪語、-治障道語、入理語、成就語
若見如是等語-則拍手大笑
眼不欲見-何況受持
倒過來如果是如法之語
他剛剛說那些惡相之語-惡法之語呢
他是專習、專學此語
現在倒過來你看到-又復如法語
如合於佛法之語
什麼是易解語啊?-相對於難語
就是接人天乘之語
此語真而義實遠
接人天乘叫易解
就近譬喻
是世界悉檀、各各為人悉檀
所以說容易懂
尤其是世界悉檀是用-世間的語言、世間的道理去講
善於譬喻就是世界悉檀
那麼呢-這就是易解的而接人天乘
人天他智慧淺薄
那麼你接他
他意志也很短-他只希望人天果報
那你就跟他這樣講
不過呢他終究是為權施實-呃!為實施權
終究是為了讓你究竟成佛-才施這個權法、人天法
所以說是此語真而義涵遠
人天乘
欸!人天乘的法啊
你可不要看它是人天乘
它是讓你能得人天的利益-也專接引人天乘的人
可是呢言淺意深-你要知道
言淺意深
這叫做易解語
所以你不能只是講-那些很粗淺的話
有人呢也很能講經說法
講得也很淺
不過呢沒有深的義涵
不能導引他向於更深的價值去
那這樣子就但有人天-沒有實法、沒有甚深的法
那這樣可不可以?
當然也可以啊
我們還是要讚嘆
佛法多元、多途嘛
有人就是只能聽到這樣-那他就這樣講就好了
或者講的人-自己本身也就這能耐
你能叫他怎麼樣
不過至少勸善-是不是啊?
那這個我們也要支持
我們也要支持
不過呢就大乘的義涵來說-這是不夠的
這要說是菩薩利益眾生
那不能說沒有-不過微乎其微
將來講的人自己也不能再增上-是這樣
所以這易解語不只是這個-易解語還有深義
所謂的淺出-那但是能深入
「身心語」就坐禪-那個攝念這個身心所表現之語
坐禪攝念身心-就是威儀庠序之語
就表現在那種身心的那種穩定-威儀那種庠序
它是由禪定中-流露這種穩定安詳
顯露出肢體的這種安詳的語言-叫身心語
有人也看了不爽
這就奇怪了-也會這樣子
啐!裝模作樣
沒辦法
他就是會這樣
身心語
「戒律語」大小乘戒律
那麼呢這個禁防眾非之語
大小乘戒律-禁防眾非之語
這是戒律語
你看人家講戒律他不喜聞
真是這樣-末法就會這樣
所以你也不要隨便說-說了讓他去謗
要切語
「要切」精要切
這個精要確切之語
切身之語-精要而切身之語
就是這《淨心誡觀》就是要切
他後面自己有這樣說
「要切」精要切身之語
不要說太多-現在要修行的是什麼問題
好!你有問題-來!我們談一談
好!有什麼樣問題-我們就切身的問題解決
要切
你要知道要切語-還是直接給人利益的
是不是這樣?
比如說
比是說這個
哎呀!我現在我父親往生了-我母親往生
現在請問師父這個-我現在立刻要該怎麼辦?
你不要跟他講什麼-你坐下來我教你發菩提心
這都不是講那個
要講最切身需要的-對不對?
最精要的、眼前需要的
那麼離罪語
勸勵離非-有過起悔
告訴他有過失就要發悔心
那麼呢未造惡-那你要讓他趕快離惡
將造未造之間要勸勉、勉勵
勸導勉勵他離過非-叫作離罪語
但是有罪當懺、起悔心-叫作離罪語
你要知道-無論你造了天大的過失
都抵不過一個「悔」字
都抵不過一個「懺悔」字
懺悔
懺悔的人是天下的這個……-最重要的一個修行
我們凡夫尤其要懺悔-要慚愧懺悔
治障道語
立法對治-除諸障礙
這治障道語
立種種的法門
你多貪-多貪我教你不淨觀
多瞋我教你慈悲觀
這立法對治障道之語
入理語
趣入正理之語-入理語
那再來「成就語」-就成就第一義諦
也可以說是成就什麼?-解脫之語
叫成就語
或者說他在修道當中有所未解-有所難以成就、難以突破
你幫他成就、幫他突破
人生的抉擇、修道的抉擇、-法門的抉擇等等成就他
成就語
若見如是等語
像上面這些都是與法相應之語
如果見到這如是等語
即什麼?-拍手大笑
你看這怎麼回事這個
拍手大笑
睥眱不信而笑-謂之拍手大笑
睥ㄅㄧˋ 不是ㄅㄟ
睥視的睥有沒有?-會不會寫啊?

「眱」一個阿姨那個姨
那個女字邊改成目字邊
「目」眼睛那個目-那個目
眼睛那個目
那叫睥眱
「眱」你看眼睛斜睨
斜睨就是那個眱
眱從目字邊就是這樣子
睥眱、睥視
眱就是輕視狀
睥眱不信而笑
哼哼!這樣冷笑、大笑
眼不欲視-就不喜歡看這個人講
講這如法之語-他眼不欲視
看得很惱怒
何況受持
看都不想看、聽都不想聽-那何況受持
這是法語反背、世語多導
這眼前那些世間語
他就很多導向、很利益-很想要去學
這個法語-反而反背於它、背棄於它
那庚二勸以細思
勸那個慈忍
不要在外面參學-學了這些壞模樣
勸他細思
然後呢
勸他呢對這個《淨心誡觀》的-字字句句要仔細思量
汝當緩尋-字字思量
一字之中含無量義

依誡起行-一生不徹
貴在快行-不在快讀
手執眼看-宜應垂淚
生難遭想-如見世尊
你看這老人家慈悲
循循善誘-反覆勸勉
你有沒有感受到一個老人的-那種內心的那種熱忱
教導弟子的那種真意
讀到這裡沒感動的人-這……就不行
你應當要緩緩仔細的尋討-慢慢仔細的尋討
這字字當中的、字字當中-要思考、思惟考量它的深義
每一字之中-都含有無量無邊的意思
這是言簡意賅的意思
含無量義有兩個意思
第一
佛法一義中含有無量義
所以說戒中含定慧
定中含戒慧-慧中含戒定
戒定慧互通
一切法你看總別相觀對不對?-也是這樣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觀身不淨、觀身也是苦、-觀身無我、觀身也這無常
它可以無量義
這法、佛法本來就無量義
一法攝萬法、法法互攝-所以有無量義
這第一
那麼第二呢-就是老人家用心
宣祖用心深刻-所以一字一句都代表著無量義
這樣懂嗎?
所以無量義有兩個意思
如果你直讀之
不要多想-就這樣把它讀過去的話

可是如果要依我這個誡而行
這個教誡而行
那麼呢聖道遙遠一生不徹
不徹就不能徹底
非一生之功
聖道遙遠非一生之功
會不會寫啊?
聖道遙遠要三大阿僧祇劫-修滿佛果
還要百劫修相好
是不是這樣?
三大阿僧祇劫修覺悟-還要剩下百劫修相好
才能夠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哎呀!所以說真是難-是不是?
所以說聖道遙遠非一生之功
那重點在貴
重在-重、重點
尊貴在於
重要的在於快快聞法而行
那個《論語》上面呢
子路自己說他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所謂劍及履及
什麼劍?
那個劍一伸出去的時候
劍端就到那兒-欸!我的腳就到那裡
這表示很快、動作快
劍及而履及
履就是腳、腳步
貴在快行-不在快讀
不是讀得快、讀得多-重點是要做
說得一尺不如行一寸
手執眼看
你今天這樣子要一句一句的讀
這《法句經》上說-雖多誦經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這重點在解
這「解」就是要你行的意思
雖多誦經不解何益
你不解就不能行
它重點在行
你讀了很多經文-你不解、不行有何益處呢?
解而能行-一句能得道
這樣知道嗎?
所以說呢佛法貴在實踐-不在廣說
但是呢還是得要廣說-為了讓你能發心啟行
發那個道心、起那個道行
那麼呢
手執眼看
你手捧我這個教誡-眼睛來看它
宜應垂淚-生難遭想
要感動啊、你要感謝啊-我這樣諄諄教誨
這個佛法難遇-生難遭想
難遭難遇-如見世尊
因為經所說者-盡順佛言
所以說既然盡順佛言-那所說者即是佛法
那麼見法即見身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說如見世尊-這第一個
這法身為身、為世尊
以法身為身所以見世尊-第一個
第二個-依我教誡之觀能夠呢
通達自心體會中道實相-見本自心
那見自心即是見佛
這是就果上說
就法上說-見法即見佛
就果上說-修這個法門能夠得什麼呢?
能夠得這個中道實相義-那就是見世尊
何以故?
他自己有解釋
何以故?
宣揚勸發-順聖道故
我來宣揚勸發你順佛法修行-那是順聖道故
所以順於佛法-那我所說的皆是佛法
你所以見它就像見佛一樣
宜應垂淚-難遭難遇而今遇
而且我正是切要之言-隨順你的需要而說的
所以教汝淨心趣菩提故
你看這就果上說的-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教你怎麼樣淨你的心-見你的真如實性
讓你趣向於究竟的佛果菩提
這不就是見你的自心-見心就見佛了、心佛無差別
是這樣解釋-這樣懂嗎?
好!凡經論誡義有二種
這個上面有個科判丁二-別示經論三義有沒有?
看起來應該是二義-不是三義
所以可能你要稍微括弧一下
看不出有三義-事實上只有二義而已
允堪律師造的科判
可能後來謄寫的-《藏經》裡可能謄寫有誤
凡以那個文句來看-事實上是二義
凡經論誡義有二種
這經論裡頭教誡眾生的用意-有兩種方法
教誡的義理方式有兩種
義理方式有兩種
哪兩種呢?
總標戊一
一者順理
如來秘藏空平等法-泯相入真
沖玄密境
這補處莫知-二乘不測
這叫做順理說-是名順理
這有兩種意思
教誡的方法有兩種
有兩種
第一種呢是順理說
第二種叫順情說
這順情而說
第一種是順理說
直接稱理而說
如來內密之法藏
那麼直契真空法界-一如平等之相
如來內密之法藏
那麼它直契真空法界平等一如
法界平等一如之相
它是泯一切相而現一切相
入真空之理
入法界一真-入一真法界之境
那麼沖玄密境是什麼?
沖玄
沖玄就是不思議中道實相理體-叫沖玄
幽玄
沖玄就是不思議中道實相理體-幽玄難測之境
這沖玄密境
這沖玄是道家的用詞
就是表示玄妙不可測的意思-叫沖玄
玄妙不可測
就是不思議中道實相理體
幽玄難測
幽玄難測之境叫做密境
叫做玄密境
沖玄密境-幽玄難測之境
中道不思議
不思議中道實相理體-幽玄難測之境
那麼呢補處莫知
補處菩薩也就等覺菩薩
等覺菩薩亦不能知
等覺再上去就是妙覺-妙覺就是佛
就是佛
所以說佛之前的等覺菩薩-還有一念最後生相無明未破
這樣子的菩薩都還不知
不知這種秘密的-不思議中道實相之境
義難思
這個……心難思、口無法議-這不可思議
二乘不測
二乘更是別提了-更是無法測度
是名順理說
順理而說
二者文義易解
讀時滑利
滑就順-利就是通利
順而通利
順而通利
或作偈頌
或用偈頌的方式表達-美妙悅心
這個偈頌啊-這個什麼?
是歌謠、是一種歌謠
所以說是這個韻律美妙-而悅可眾生之心
韻律美妙悅可眾生之心
辭藻優美啊
那個韻律高妙悅可眾生之心-名為順情
這順情說
名為順情說
就你要知道有順理說、順情說
無論順理順情它都是佛法-都是善巧方便
正直捨方便就順理說
那巧立方便言說呢
那麼呢接引漸入佛智-這就順情說
那麼下面呢雙顯
戊三是雙顯
雙顯就順理順情了
相欲似淺-因斯入深
廢見皆是-立見悉非
這無論這兩種說法
無論它的外相
說法雖然看起來-雖未直契實相
這就順情說了
可是因斯入深
因這樣子的言論導引-而入於實行
由淺而涉於深
這樣懂嗎?
因此言而導入實行-由淺而涉深
廢見皆是-立見悉非
所以以上這兩種見解-無論順理順情都不可執
所以廢見只要不執著文字-名言相
那麼皆能正確契入佛法義理
立見悉非
執標月之指-將失見月之能
如果立知見立知-即是無明本
所以立了-執著於這些順理或順情之說
而不能夠離意-得意忘言
那麼都非是正解佛法
立見悉非
立見就執著見解、執著所見
換句話說最後要你呢
離開這些三十篇誡觀文的-那個文字表面的意思
要離文字而參取、參透-它的內涵
那麼呢譬如大海初入沒踝腳踝
像大海-佛法大海很深
剛開始走進去的時候-只是淹到你的腳踝而已
腳踝就腳板上面旁邊那個骨-腳踝而已
可是漸進無涯底不可得
漸漸往前進去的時候呢-無有邊際
「涯」者邊際也
不可得
「無涯」不可得邊際
不可得邊際
這就是說-無論是順情說或順理說
你都不要得少為足
那你呢要從淺而入深-然後漸漸的修入、漸漸修入
那就有不可思議的未來的境界-好讓你得
這些文字你也不應該著那個相
它是淺說你也不要著相-你才能得深義
懂意思嗎?
淺說你就著那個相-聞便信受思惟取證就這樣
有人說《法華經》沒什麼啊-就七種譬喻而已
你看看
是不是這樣子?
它開天台教法-那你說它沒什麼
這是小兒之言
是不是這樣子啊?
這就是你得意
你就是……怎麼樣?-這個立見悉非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立那個見-你就只看到那個那譬喻
那譬喻有深義-是吧?
好!下面呢-就提到用譬喻來譬喻說
你呢不要看它淺顯-然後就躐等而學
躐等、躐等懂嗎?
「躐」狩獵的獵
旁邊換個足字邊
就是越等、跳級而學
如七日嬰兒-未消上饌
庸野田人-豈乘輦轝
七日這是譬喻
就好像七日-生下來七天的小孩子
你怎麼能夠消受得了-上好的飲食呢
是吧?
他只能吃奶而已
那怎麼能吃那個上好的-滿漢全席呢
「饌」好飲食
飲食謂之饌
庸野田人-鄉間鄙夫鄙婦的意思
這心不節慎、口無法言-惡人為友
這樣叫做庸野之人
心不慎節-心不謹慎有節度
口無法言-嘴巴講不出什麼合於法的話
那麼呢與惡人為友
打獵的、造惡的那些人為友
這就是庸野之人
庸就庸俗
庸俗獷野之人
野蠻之人、無受教之人
那就庸俗未受教之田野之人
庸俗未受教的田野之人
哪裡有資格乘坐天子的輦轝呢
「輦」是有輪子的天子之車
天子出巡的車子是有輪子的
那轝呢?
轝是什麼呢?-轝是轎子
是沒有輪子的車-人抬的
那你說怎麼會有沒輪子的?-有啊
你去到那水邊、爛泥巴爬山
天子有時候也會去狩獵
狩獵的時候那個高高低低-他不能用輪子
你把他震摔下來-你看要殺多少人的頭
是不是?用扛的-那叫轝
古時候那是他們的Benz-你要知道
彈簧油壓(彈性)都很好
人的那個彈簧油壓(彈性)
用人的肩膀當什麼?
當那個什麼?
當那個什麼?減震器-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種坐起來最舒服
清涼寺那個第一屆-我帶那一屆
我帶兩屆清涼寺佛學院
第一屆清涼寺佛學院畢業
我帶他們去那個大陸玩
那個比丘尼跑去給我坐那個轝
滑竿-他們講滑竿
要上那個……九華山最上頂
女眾爬不上去
那旁邊那個時候十多年前-十一、二年前
那那些……什麼
那些當時大陸的經濟上-還沒有那麼發達
他就纏著你-坐一下啦、坐一下啦
很便宜啦-十塊錢而已啦
十塊錢合台幣三十八-三十多塊
當時才三十八塊-還是三十六塊而已這樣
坐一下、坐一下
看起來可憐
女眾就跑去坐
我就把她痛罵一頓
女眾這樣子被男人扛著能看啊
我把她罵一頓
私下那些居士去坐-也有居士去
他們都說-師父!很舒服耶
那個彈簧油壓(彈性)很好
那真的你說這個沒有菩薩心腸
是不是這樣子啊?
人家為賺你這點小錢-你就坐
結果後來呢-我也很糗
因為我師父也去坐了
那我師父呢七、八十公斤-哎呀!阿彌陀佛啊
我看那扛的人那個棍子就喓…-都快垂下來、快裂開來那樣子
我師父最後也沒辦法因為-我師父走不上去了那就坐了
這輦轝啊
這我看了是很可憐-我不敢坐
豈乘輦轝
這田庸野之人還要坐那個-天子的車子、轎車
怎麼可以呢?
今天有沒有這種樣子?
有啊
那田僑啊-有沒有?
買了兩輛BENZ-是不是這樣?
然後騎到那十字路口這樣
門一打開-喀!噗……一坨紅紅的在地上
是不是這樣子啊?
哎呀!台灣這實在是荒唐
這是庸野之人
即乘輦轝-就是要乘輦轝
就是這樣
在外國啊
你有錢-人家也不一定賣你那種車
你要有那身分地位-要有那社會地位
要不是黑社會角頭
要不就是什麼呢
企業老闆才會-雙B車才有得坐
是不是這樣子?
但現在不同
反正你有錢就買了
好!那麼未食便餐-必被噎塞
未食就是尚未能飲食-便食大餐必被噎塞
這是……重複解釋上面那個-如七日嬰兒未消上饌
那非乘強乘-智者呵責
不是該坐那個車子的人-你強去坐那個車子的人
也就是說啊
你的法還沒有學到那裡-你就躐等而學
說在高高-說在空中行在有中
《菩薩戒》不是這麼講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說得比天高-做得實在不可一文
那真的智者呵責-有智慧的人就呵責你
這個是講的是簡-這個還是客氣
那豈只呵責-簡直會造罪的
但佛法大海-無智莫入
寶臺千仞-非階莫升
你要知但是啊-佛法的大海雖然由淺到深
你沒有智慧-你還是沒辦法進入
所以你要循序漸進
你不要說你沒有智慧-就亂衝瞎幹、盲修瞎練
是這樣子
看起來很衝-一點效果都沒有
這就是無智莫入
你還沒有那個智慧-還沒有那個程度
你不要隨便這樣自以為是-就這樣亂衝、亂做一陣
佛法大海無智莫入
就像那個寶臺千仞
這千仞的寶臺
「仞」七尺謂之仞
七尺曰仞
千仞就七千尺
很高的這種寶臺
你要沒有階梯你也沒辦法上去-非階莫升
所以始入道門
未修戒定是越學空宗-是佛不隨喜
所以就在講那個-講次第學法
剛開始創入道門-初入佛法的教門當中
你戒也不修、定也不習
那你就怎麼樣?-越學
越學就越過那個階位而學-也就躐等而學
不從漸入-則於事修有缺
不從漸入
你不漸漸的熏習戒律-修習禪定
修習禪定在幹什麼?
不是就在那裡坐
拜佛、拜懺、消業障
懂嗎?
這樣才能-這就是修禪定
還誦經
念佛、拜佛、拜懺、誦經-這就是修禪定的入手了
這以後才能修禪定
那戒律當然沒話講
戒律不然你就造罪-你的定不能建立
是不是?
修了戒律同時要-拜懺、拜佛、念佛、誦經
這樣子就是修戒定了
《十誦律》說啊
諸比丘廢學毗尼-便誦修多羅、阿毗曇
世尊種種呵責
乃至由有毗尼-法住世間
《十誦律》上就這麼一段話
有的比丘說-佛陀說佛法是慧解脫
那我應該-現在不要再去學戒律了
我應該直接就來誦經-直接就來學論
世尊的種種呵責
因為呢
有毗尼就有戒定-呃!就有定慧
那有了定慧-法就能住世間
這當然佛陀應機說法-總而言之我們三學要等學
那麼呢
你也不能越、越過去
那佛不隨喜、不隨喜你
接下來
積世鄙夫

或者也可以講成什麼
世俗的鄙夫、俗世的鄙夫
這裡指的是指-不學戒、定跟五停心觀的人
輒持國璽
世間的鄙夫-那麼自己呢就去
輒就是主動的
總是主動自己去自作主張的
「輒」自作主張的
持那個國家的印信-這裡指的是什麼?
真空實相之法
真空實相之法是國璽-是佛的究竟義、是不動的
那麼我們呢不學戒定-也不修五停心
那我們就去講那個什麼……-真空妙義、實相之理啦
那戒律不守不持-禪定不修、五停心觀不持
那這個呢會怎麼樣?
王若見者-必當重罰
意思就是說-這佛見了也不隨喜
重罰是什麼呢?-招感墮落、業障習氣現前
你看有人在修行佛法
他不隨順階次而上
初出家的時候勇猛精進-發狠用功
一天念佛三十萬聲-哦!不……三萬聲然後呢
說錯了!講得太多了
一天念佛三萬聲
然後呢拜佛幾百、幾千
結果沒多久呢-還俗了
甚至還自殺了
還有這種人
哎呀!這聽了很難過-但真有這種事
真有這種事情發生
是不是這樣子?
可是你看我們戒兄就不同
我們戒兄當時是什麼?-是那個…淨律寺的修行的代表
那個一大堆人去-包括他師父去
懺公不給任何人紅包-就給他兩萬
還給他兩萬你看
但是呢他不以此為足-他也學教理
我看他自己在房間裡還會抄經
他抄到手都發痛-他還抄經
他自己就好樂學教理
所以說他不會盲修瞎練
這個很難得啊;很難得
大家隨喜他-也要跟他學習
所以說王若見者-必當重罰、重罰他
但是呢重罰就包括什麼?
還包括佛不隨喜以外-還呵責
還包括什麼?-會招感業障
所以要從-所以說回過法來說了
要從五停修起
諸位啊!什麼叫做五停?
五停就是觀身不淨、觀法無我
乃至於這個……修慈悲觀-不淨觀等等
其實就是講什麼?-折伏你現前煩惱啦
現前有煩惱-想方設法折伏
這就是五停觀的精神義涵
就停掉你那個煩惱心所、-貪染心所、厭惱心所
這個忿恨心所
所以只要有煩惱來-就是老師現前了
諸位!就是老師現前了
想方設法把它降服就對了
不過要真降伏哦-不能用壓的
壓的變垃圾筒哦
以後會臭不可聞-會爆起來會臭不可聞
一定要用智慧消伏
消伏了之後你要這樣想
在你自己的那個書桌下面-畫正
又一個、又解決掉一個-畫一個正
看你這一次結夏畫幾個正-就是起了幾次煩惱解決了幾次
這邊圓圈-圓圈下面有幾個正
就是讓你解決掉了
現在畫 × -看還有幾個煩惱還沒解決
這樣來比對、比對一下
這除惱證聖
所以說五停-說是說這五種
不淨觀、數息觀、-什麼因緣觀、那麼慈悲觀等
但總而言之-就是降伏你現前煩惱
以這個五停心觀為代表
兩位淨人我觀察他們啊-不錯
他們確實也會起煩惱
那麼在幾次的風浪當中啊-一路這樣走過來
都很……可取、很可取
像海淨呢
中年入道
那麼呢對佛法一字不知-一法不曉
就這樣一頭栽進來而不退-難得
那淨成更不得了
你看他剛來的時候-簡直就快活不下去
問他話-問十句他答不上半句
他到今天啊
我那一天看到我就很滿意
幹什麼呢?
那個有人送信來-那在外面喊
沒有人聽到他聽到了
噢!他一個箭步就走過去
劈里啪啦就過去-趕快解決掉這樣
這在他以前完全無能為力-你懂意思嗎?
以前你叫他
叫他三聲他才-嗯!抬頭看你一下
會看你已經不錯了-是這樣
他現在能夠這樣反應
所以說這都是他們的內心內修
希望兩位淨人不要壓力大-再慢慢的修、不急
慢慢的修
師父都看在眼裡
有所過失-難免有些師父會稍微說你兩句
但是這都是愛護你
至少以學人來看-你們進步很大了
你們沒有問題的-慢慢來
寧可走得慢
但是呢一定走得好
這不用急、不用急
以你們的速度一定很快-一定很快
那那個律觀現在在禁食當中-要特別小心身體的狀況
也不可以逞強
可以過就過-不能過喝一點什麼流質的東西
這樣子
把身體搞好
好!放掌
好!那麼最後這一段
今此誡者
最後就是通結敘事以成囑付
這是老人家最後要結束這一段-文句告訴大家
今此誡者體無華巧
我今天這個誡文的文體-無有什麼呢?
華綺巧辭-華麗的巧辭
只是愍汝情深
愍念你啊-的道情很深、師生之情很深
所以我呢-指事約勒
就事相而說防非止惡之法-叫做指事約勒
「約勒」就是防非止惡
「指事」就事相而說
就事相而說防非止惡之法
又恨我自己啊-無能而冒沾
冒沾就是冒充啊-人師眾首
只恨我自己無有德行-卻冒充他人、冒充你的師父
大眾之首
我愚於教訓
這句話說是說他自己-也在說他弟子才讓
因此下面還有一句話他沒說的
因此讓你跑那麼遠
你懂意思嗎?
他後面還那一句話是沒說的
愚於教訓
我啊愚癡啊-沒有教訓你
就像懺公老人要把人家趕走
他不走
他就說那我跟你頂禮
那你只好黏在牆壁上了
是不是這樣子啊?
老人家跟你頂禮-你看你走還是不走
是不是這樣子?
老人家的密行
愚於教誨、教訓
我不說你不對-我就說我愚於教訓
故呢
下面這一句話就對了-這切要之辭
故遣苦切入心之語
你看一個老人講這種話-實在太慈悲了
「遣」就運起
運起這個什麼-苦情悲切入心的語言
苦情悲切入心之語
深入內心的苦情悲切之實語
哇!讓師父這樣講啊-你看看
嘖……實在是-老人家好慈悲
苦情悲切入心之語
那麼如對面言
你看我這誡文-要像我當面對你說一樣
我真的是要成汝道行
而我也像對著你說一樣的-是要成就你的道行
所以如對面言-是我就像對著你說
你也要像對著我看一樣
懂嗎?
是這樣
成汝道行
既自知已
你既然自己已經能夠看到這裡-能夠自己知道了
希望你啊-轉教同學
你看看前面說啊-勿輕視於人
現在要轉教同學-什麼意思?
跟你同見同行的人-他是有智慧的能接受
所以聖人用心不獨其子-你要知道
聖人教化用心不獨其子
不會只教他的弟子而已
只教他的兒子而已
他還廣被一切眾生
所以及餘智者
轉教同學還有其他有智慧的人
最後啊-最後他就收回來了
話就收回來了
吾甚疾劣
我啊已經老病了
那麼呢智慧很卑劣、愚癡-朝不保夕
宿不保安就朝不保夕
剎那生滅-信宿不可保
是這個意思
一夜之間就不保了
我朝不保夕的風中殘年之歲月
儻不見汝-如果我沒有機會看到你了
你看看照說是說-你沒有機會看到我才對啊
但他說儻不見汝
你看這師父的用心多悲啊
多謙卑也多悲心湧現
假設我看不到你了
意思說我死了啦
儻不見汝
此當遺囑
遺留善言囑其遵行-謂之遺囑
遺留善言囑其遵行
所以我們有沒有-什麼遺囑可留啊?
善言
然後呢-囑後代的人遵行這叫遺囑
此當遺囑
各位你看多麼的感人
旨不殷勤-如誡淨心
旨不殷勤
重點不在這些-我殷勤所勸導的話
重點在於你隨不隨我所教-淨你的心
這樣懂意思嗎?
目的不在於-我這殷勤的勸勉的啦
意思是說-你如果不聽我勸也沒關係
但是你要如誡淨心
你看這反勸一句然後就剎筆-這力量多大
不過這個旨不殷勤
允堪律師是說豈不殷勤
豈不殷勤難解-解不動、解得不順
其實是旨不殷勤是說
我重點不在我這殷勤的勸勉-重點在法義
你要隨順我所教來淨你的心
這就是我的真旨
我一切苦切入心之語-就是這個目的
我想這樣解會更好一點
我參這句話參了好久
十二年前就在參這一句話了
這一次講我覺得比較滿意一點
旨不殷勤-如誡淨心
好!我們講完了
那麼呢
三十觀再加上這個序言
我們用了一百二十七堂課-來講完它
可以說是千辛萬苦
講了三個結夏
實在是我們學力太差-所以才講得這麼慢
希望大家呢
聞便能夠得其所益-遵行長老的教導
同時也從中了解戒律的學習-是有這種心情做背景的
教理做背景來學習戒律-實踐戒律
那麼最後呢-我們依此這個功德
迴向諸位、現前諸位僧俗二眾
還有呢一切見聞者
還有一切呢
未來聽錄音帶、看錄影帶-的一切眾生
還有弘揚這《淨心誡觀》-的一切大德
都能夠呢-同證菩提
也迴向這世界呢-安平、安和樂利
社會安和樂利、世界和平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我們迴向
講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禮謝法師
不為禮
阿彌陀佛
恭送法師回寮
不勞送
阿彌陀佛
大眾轉身向上禮佛三問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