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淨珠法師
講題:解深密經 66

解深密經 第六十六集
諸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解深密經第五卷
也就是如來成所作事品
說明成佛之後
所要做的一切事業
這一品當機者
就是曼殊室利菩薩
也就是我們一般所稱呼的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他來請教佛陀
有關於在於佛果位上的
我們必須要去了解
懂得的一些問題
現在看一百九十二頁裡
也就是第四行
第四行這裡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
也就是說
曼殊師利菩薩提出問題
什麼問題
主要的就是
佛陀的音聲的這個問題
佛陀成道之後
就講經說法
講經說法所講出來的這些言音
包括了哪一些的內容
以前沒有種佛法善根的
透過佛陀的音聲之後
也就是來聽到佛陀的講經
解說的道理之後
開始能夠種善根
甚至於能夠成熟善根
但是善根如果已經成熟的話
就遵照著佛陀所說的一些
修行的方法方式去修學
必然的可以由此而得到解脫
所以佛陀的這個音聲
就是很重要了
現在曼殊師利他就再請教
有關於如來所住持的
言音的差別
佛陀的解說就是善男子
如來言音略有三種
佛陀的音聲
他就說有三種的
一個就是契經一個就是調伏
一個就是本母
當然這三個名稱
曼殊師利菩薩
他還是一樣的再繼續的請教
世尊云何契經云何調伏
云何本母
就請教這三個問題
佛陀就依照這個次序
就詳細的來做解說
下面的詳細解說可以說
問題說得非常的廣泛
如果大家在聽的時候
或者看著這個課本的時候
經本的時候
如果能夠照著這個次序
從契經從調伏從本母當中
說不定還要畫一個表
你才有辦法詳細的來了解
因為裡邊要解說的問題
可以說是非常的多
有關於這個契經的部分
佛陀的解釋
說曼殊室利若於是處
我依攝事顯示諸法是名契經
就是說我就根據若於是處
這個於是處就是說言音差別
有關於這個言音的種種差別
我依攝事
我就跟這一個有關係到的
有關係有攝持到的事情
我就由此來說明
一切諸法的法要
所以一切諸法的法要
所聚集而成的
我們就稱之為契經
契經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經典
所以佛陀所說的經典
可以說內容包括的是非常的多
因為只要有攝持到的
有關係到的
佛陀都會有所講說
謂依四事或依九事
或復依於二十九事
有關於這個契經
這邊講可以說成是四事
就是四大類
也可以說成九事就是九大類
也可以說成二十九事
就是二十九大類
所以有關於這個契經的內容
可以說是非常的豐富了
現在下面也一樣的
一段一段的來做解說
云何四事
也就是說有關於契經中所攝的
能夠從四大類裡邊來做解釋
一者聽聞事二者歸趣事
三者修學事四者菩提事
就四方面
第一大類就是聽聞事
聽聞當然最主要的
我們的佛法很重視多聞薰習
以前不懂得的就是要多聽
聽了一次不懂再聽第二次
第二次聽不懂再聽第三次
這個叫做薰習
一而再再而三
不停的來修學來聽聞
像這一個就是要多聽了
不要說我只有聽一次就夠了
聽一次有時候還是不夠
不同的師長所解說的
他所牽涉到的範圍
說不定也會不一樣
可以多聽多攝取
所以這個聽聞事
也就是依如來所說的
依如來所悟得的
我們要去多聽聞
所聽聞的是什麼東西
所聽聞的是什麼法
也就是說
佛陀的那種正法最清淨的
正法等流
就是佛陀所悟到的
最清淨的最殊勝的法
所流露出來的
所體悟到的而講出來
這個我們稱之為
最清淨的等流正法
所以一定對於佛經佛理
就是要多看多聽了
所聽的所看的就是契經的內容
二者歸趣事
在契經當中
所講的就是有關於歸趣的事
歸就是歸依
趣就是趣向菩提
就是說要來了解佛理
要來相信佛陀所說的道理
你就是要歸依
是什麼
歸依三寶了
佛寶法寶跟僧寶
就是我們一般所念的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有什麼意義
皈就是皈投
依就是依靠
也就是說
回歸於佛陀三寶的身邊
依靠在三寶的座下
可以引導我們
走向一條光明正道
所以我們就說
三寶就如同是世間的明燈一樣
就像一盞燈
在黑暗中
如果看到一盞明燈的話
我們就很高興了
就是有住家有人了
就不會害怕了
或者是苦海舟航一樣的
苦海舟航就是我們在海裡邊
譬如說是海難
或者遇到大風浪的時候
你如果在這個大海當中
看到一條船過來的話
你就很高興的
就是說我們的生命
能夠由此而得到救護了
所以我們說三寶就猶如光明
燈光
三寶就猶如這個舟航慈航
所以我們就是要皈依三寶
才能夠得到一種依靠依怙
才能夠離苦得樂
所以這個歸就皈依三寶
這個就是要建立信心
對於佛陀所講的道理
對於佛陀的成道
對於在佛陀身邊的這些弟子們
他們的用功精進修行
我們都是對他們要有信心
趣就是趣向究竟菩提果
要趣向於究竟菩提果的時候
一定要發大願力
除了說法門無量誓願學之外
還有一定要眾生無邊誓願度
一定要發大願力的
然後這個慈悲心等等
所以你由此才能夠
趣向於佛果位
所以我們佛經裡邊所說的
不外於三寶功德
不外佛陀所講的道理
乃至於如何達到於成佛的境界
就是我們契經裡邊所說的內容
三者修學事
好了 我們聽過了之後
就要開始真正的來實踐
真正的來學
只有聽而不做還只是門外漢
一定要聽過之後再實際的來修
佛法裡邊所講的
不外於就是戒定慧三學了
你一定要持戒要修定
要引發智慧
你每一種每一種每一種
身心方面
都要真正的投入才可以
這個叫做修學事
你要如何來持戒
你平常的日常生活
你就要去注意了
要如何的來修學禪定
心是真的能夠靜得下來
要如何的引發智慧
就是經書要看得多要理解得多
甚至於還要配合我們的世間法
來引發他的功能
你才能夠知道說
這件事情這個道理
應用在於我們的人生世間當中
他的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只有聽而不去理解
不去實踐的話
還是不懂得的
所以一定要真正的去學
要真正的達到一種
實踐的行為出來才可以
懂得道理還要懂得實踐
四者菩提事
菩提就是覺
就是覺悟的事
是什麼
出世間法
所以由前面的聽聞歸趣修學
能夠達到菩提果位
能夠悟得世間的真理
能夠斷除一切煩惱
而達到清淨的這個極果
涅槃的寂滅樂的境界了
所以我們的經典所說的
不外於這四件事情
所以有空有時間多聽多看
再來多學習
這個是把我們的經典
分為四大類來說的
接下來云何九事
就是把我們的經典
契經裡面的內容
跟他分為就是九大類
他裡邊所包含的內容有這麼多
一者施設有情事
施設當然就是安立
就是建立就是說明了
說明什麼
有情事
有情當然就是說
我們所講的有生命的
有情以佛教來講的話
有情識功能作用的
會去思考的有活動能力的
所以有的時候就用眾生來講
就是我們每一個眾生
就是我們是眾多的因緣條件
而引生的一個生命體
所以講有情也好講眾生也好
以我們現在的名相來說
就是動物了
就是會動的會去思考的
這個都是屬於有情事
所以裡邊所講到的就是
我們有情的生命體
有情的生命體從五蘊來解釋
從十二處來解釋
從十八界來解釋
蘊處界三科就是在解釋
我們這個生命體的
甚至於講到無始生死以來
講到未來的生命
講到成道之前
尤其講到於見道位之前
這個都是我們世間的有情事了
甚至於三界六道的輪迴等等
都是在這個施設有情事裡邊
這個範圍所含括的
二者彼所受用事
所受用有情生存在世間
我們從一投胎開始
就必須要藉著母親的身體
來讓我們增長長大
就是出生了之後
還是要靠著我們所有的
這種人事環境
所有的這些物質的東西
乃至於有情本身感情方面的
那一種依靠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面對的對象
有人的對象
有物質享受的對象
所以只要活在世間
你沒有外在的這些東西的話
還是沒有辦法生存
即使說像我們所講的泰山
一個人在山裡面自己生活
生活他也必須要有水
還必須要有
野生的這些植物飲食
這樣子他才有辦法生存得下來
所以這個叫做所受用事
是什麼
就是我們六根所面對的
六塵境界
一定從有情本身來說
就是要有內六處
就是我們的六根
一定要有面對的境界
一定要看到東西
要聽到聲音
這一個就是我們色聲香味觸的
一種境界
三者彼生起事
我們人是怎麼出生的
很多人都會問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當然是宗教家
在研究的
是哲學家在研究的
人是怎麼出生的
就我們的宗教裡邊來說
是上帝所生
或者是大梵天王所生
或者是大自在天所生
但是我們佛教裡邊所說的
是我們的業因所引生的
就是我們的業因所引生
從這個業因
業因又怎麼來的
就從無明來的
所以我們佛教講
我們的生命怎麼來
就是我們自己所造的業力來的
而我們為什麼會造業力
就是因為個人的無明
所以從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一直到生緣老死
我們佛教講我們怎麼出生的
個人造業而來的
由於無明緣行一直到生緣老死
的十二緣起支
來說明我們的生命體
所以佛教講我們是自作自受
佛陀說我只是發現而不是創造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體
是自己造的業力自己來承受
父母親就是我們的助緣
讓我們的業力能夠呈現出
他的果報
所以我們怎麼出生的
我們是十二緣起支
我們是從緣起的道理裡邊來說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所以種種的因緣條件
而構成我們這麼一個生命體
四者彼生已住事
生已住事就是已經出生了
我們出生了
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其實自己的生日就是母難日
就是母親最受苦的日子
現在的醫學醫藥
乃至於種種的
有關於醫學的部分
都非常的進步了
所以出生都還是沒問題
如果說是早期的醫學比較差
或者一般都是在家裡邊出生的
接生婆生的
還有很多很多的
那一種危險的陷阱在裡面
出生之後如何夭折了都不曉得
所以已經出生了
所以我們的出生
我們的生日其實就是要
做功德回向給母親
母親能夠把我們
生長得這麼莊嚴
生長得六根具足
我們就是要很感恩
母親對我們的照顧
出生了之後就是要住事
就是要有我們自己本身
應該要能夠活得下來的
一個因緣
那是什麼呢
經典裡邊說
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我們一切眾生都是靠食
這個食當然最重要的
就是要有飲食
一定要吃飯
一定要有稻米要有大麥小麥
的這些東西
玉米這些東西
所做成的種種飲食
東南亞國家所吃的
或者是歐洲所吃的
或者是雪地
就是南極北極所吃的
一定要一定有他的飲食
你要有飲食你才活得下來
所以一切眾生皆依食住
除了這個飲食之外
當然還有其它的
譬如說我們的這個識食
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
的那種依持
攝持住
讓我們不會由此而斷命
所以我們的這個飲食
這個食住
皆依食住裡邊
就是稱之為有四食
另外還有一個觸食
還有一個思食
觸就是接觸
感情方面有需要靠接觸
小孩子要人家抱
生病的人要人家關心關懷觸摸
像這一個都是一種精神方面的
我們的精神能夠愉悅
生命就能夠延持得下來
還有思食就是要有希望
要會去思考
有希望的話你才能夠活得下來
沒有希望的話那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出生了之後
就是要讓我們安住下來的條件
是什麼
這一個也是我們契經裡邊
所告訴我們的
五者彼染淨事
第五個範圍裡邊所談的就是說
有說明到污染的部分
有說明到清淨的部分
什麼是染污的部分
當然就是生死流轉
談到四諦當中的苦諦跟集諦
就是世間的因果
就是因為有煩惱
所以才會有苦果
所以這個是染污性的
清淨的
就是四諦裡邊的滅諦跟道諦
滅諦就是得到涅槃解脫清淨
你要如何達到解脫清淨
一定要修道品一定要修行
就如同前面所說的
要有修學事
一定要去修行
才有辦法得到真正的清淨解脫
所以這個就是屬於涅槃還滅的
這一個方面的道理
我們的經典裡邊所說的
就是告訴我們
有關於世間流轉的部分的因果
讓我們了解
一方面也讓我們知道
出世間的因果
要怎麼修怎麼做
你才能夠真正的達到
涅槃解脫的境界
六者彼差別事
在第六個講差別
這個差別
經典裡邊沒有特別的解釋
根據太虛大師他的解說
他就是說有五種差別
第一個當然講有情的問題
第二個講器世間
就是世界的問題
第三就是講法界的問題
就是我們五蘊身的
五蘊有關於色蘊是什麼內容
受蘊是什麼內容
這個五蘊一切法的這個問題
再來就講調伏界的問題
調伏當然我們下面還會說到
主要的就是講到戒律的問題
要如何的保持身心的清淨
再來調伏方便界的問題
調伏方便戒就是說
修行由初地二地三地
慢慢的往上的來提升
來增上的時候
我們的煩惱就是一直的斷除
一直的斷除
像這個讓我們的煩惱斷除
的這個方便就是
我們所謂的漸次的
也就是登地以上
一地一地一地的過程
像這一個就是調伏方便事
就是五種差別
七者能宣說事
誰能夠宣說
這麼多的道理誰能夠講
當然唯有佛陀
所以佛為法本
只有佛的出生人間
只有佛的悟得真理
我們世間才能夠聽到佛法
如果沒有佛出現人間的話
世間就沒有真理
就沒有辦法有人去發現了
所以能夠宣說的就是談到佛
佛是只有釋迦牟尼佛嗎
當然不只了
如果根據我們的
大乘經典裡邊來說
是三世十方佛
所以就會介紹很多的佛
讓我們認識
認識東方的藥師佛
認識西方的阿彌陀佛
認識南方北方十方世界佛
所以我們的經典裡邊
大藏經當中
就有三千佛的名號的這個經典
也有萬佛名經
就是一萬佛的名號的經典
就是介紹我們可以認識十方佛
八者所宣說事
佛成道之後
所講的當然就是前面所說的
所有的一切的佛理
乃至於世間出世間的
一切的這些道理
九者諸眾會事
眾會當然就是說
群眾集會群眾大家聚集在一起
是什麼狀況
就是佛陀講經的時候
就有多少多少的人
的比丘比丘尼
或者優婆塞優婆夷
乃至於天龍八部都來聽經
像這一個每一次的講經大集會
可以說都是群眾聚集
所以每一部經每一部經
都會說明
這一部經是針對著誰說的
有多少的比丘們來聽經
四眾弟子的人數
乃至於天上還有很多很多的
菩薩都來聽經
甚至於天龍八部天神天人
都來聽經
像這一個每一部經可以說
都會說到的
在經的前面會說
經的後面還會
就是囑託天龍八部
或者囑託什麼人要好好的受持
把這個佛法一直的延傳下去
到這裡為止就是說有關於契經
我們所有的經典裡邊
所包括的內容
不外於就是這九大類的說明
云何名為二十九事
更詳細的來解說了
就是說我們的契經裡邊
所談的內容
可以分為二十九大類
可以說比前面的
更詳細的來做解釋了
這個二十九大類
我們從裡邊的內容來看
他可以分為二大部分
第一大部分
就是從雜染性的來說
就是有關於我們世間的
這種雜染
第二部分就講到清淨的
他的清淨的有世間清淨法
也有出世間的清淨法
所以有關於清淨的部分
再分成為世間的清淨
跟出世間的清淨
這樣子加起來就是有二十九條
所以我們看內容給他分的話
雜染的有四條
從第一條到第四條
世間的清淨
世間的善品也是有四條
所以由第五到第八
都是屬於世間清淨
世間善事
從第九開始一直到二十九
總共就是有二十一條
這個二十一條就全部都來介紹
出世間的清淨法
代表著說我們的佛經裡邊
所說的內容
就是非常的詳細
有關於世間的有關於出世間的
關於染污的關於清淨的
講得很清楚的
我們看謂依雜染品
好了 現在從雜染的來說
總共有四個
第一個有攝諸行事
有攝諸行事
諸行當然就是一切的活動狀態
所以等於是說
我們所有的有情生命
在於世間裡邊的一切法
我們可以說都名之為諸行事
一切的活動狀態
一切我們必須都所謂的
山河大地森羅萬象
這個都是屬於攝諸行事
第二彼次第隨轉事
次第隨轉就是代表著
出生為人了之後
當然不是固定不變的
一定是一天一天的在轉換
一年一年的在變化
從出生的嬰兒期
到青壯年期到少壯期到老年期
可以說變化都是非常大的
有的家到道中落有的白手起家
可以說這個變化非常的
讓人家震撼的都有
像這種情形都會叫做次第隨轉
一天一天的變化
一年一年的變化
乃至於我們在這個
生命的過程當中
一期一期的變化
一期一期的變化當中
最好了解的就是十二因緣
就是十二緣起
就從識開始
無明跟行我們可以說是
屬於過去的業力
過去的業力到今生來說的話
就是投胎了
就是心識的投胎
心識的投胎就是業種子的投胎
再來就是在胎中的慢慢的長大
有名色
再來就是出生
然後就是有觸
就是開始有感覺了
有感觸了
有人抱或者肚子餓
或者外面的空氣
或者外面的氣候的變化
自己感覺到舒服感覺到痛苦
就是會哭會笑了
這個就是對外界的感觸
一期一期的
一直到慢慢的長大
慢慢的對於我們感情世界
乃至於人跟人之間的
一種感受感觸等等
這一個都是包括在於
次第隨轉當中
第三即於是中
作補特伽羅想已
於當來世流轉因事
因為有了過去的業力
有了出生
當然就會有了這個生命體
這個生命體我們就稱之為
補特伽羅
補特伽羅就是數取趣
就是我們的有情生命
也不是只有這一輩子而已
可以延續到來生
也可以延續到過去生
所以過去生是無始生死以來
來生還沒有得到解脫之前
我們還是會輪迴的
像這一個就補特伽羅數取趣
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
在六道裡邊出生
時而為天時而為人
時而在三惡道當中
你如果作這樣子想
於當來世流轉因事
所以你就會想到說
我來生還會再流轉
如果不快點用功
不快點修行不快點證到
涅槃的解脫境界的話
我來生還是會再輪迴的
會輪迴到哪裡去
不知道
但是我們有一句話說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要懂得來生的果報
就看你今生怎麼去做了
你如果做善當然來生是善
做惡來生就是得到惡果了
第四個就是作是想已
於當來世流轉因事
因為已經知道說
我們沒有好好的修學的話
必然就會生死輪迴
所以作是想已
你如果是這麼想的話
於當來世流轉因事
你當來世沒有真正得解脫之前
一定會再輪迴
是決定性的
然後到這邊為止就是四條了
一個就是依雜染品有攝諸行事
第二個就是次第轉
第三個就是知道說
我們這個生命體
而且這個生命體懂得說
沒有好好修學的話
一定還會再輪迴
第四就是說
你如果真的沒有做的話
決定會輪迴的
像這一個就是屬於
雜染品的部分
接下來依清淨品
從我們世間的清淨法來說
第五條
有繫念於所緣事
繫念就是要明記不忘
不要忘掉
不要忘掉什麼
於所緣事
因為這個地方
所談到的是清淨品
我們的清淨從哪裡來的
清淨品就是要多聽聞佛法來的
多了解佛陀之所以成道
的種種這些因緣關係
所以我們要多聽聞佛理
多了解
你的心自然也就會轉成清淨了
你也會慢慢的想
我要學佛陀像佛陀一樣的清淨
所以即使自己
以前有做過的惡業
也會慢慢的改掉慢慢的改進了
所以你就要繫念
你所緣的是什麼
你懂得清淨懂得要學清淨
就是要聽聞佛法了
所以這個地方所談到的
就是聽聞了佛法之後
你的心就要明記不忘的
來朝向於清淨的方向來努力
這一個就是聞所成慧
就是從你的聽聞當中
你會引生智慧
這個智慧是與佛法相應的
與佛陀的
這個智慧相應的
所以這個是屬於清淨法
第六即於是中勤精進事
聽了之後你就努力
不要懈怠不要放逸不要懶惰
你就是一定要好好的勤精進事
要努力不懈的來做來學
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
你能夠做一點就多學一點
你能夠多實踐一點
你就多做一點
這個慢慢的你就會成為一種
好的習慣了
這一個因為你在精勤當中
是一天一天的
一年一年的在求進步
所以這個叫做思所成慧
你就會引生你的思考
引生你的抉擇的那種能力出來
這個就思所成慧
第七心安住事
心安住事就是說
能夠很安然的安住於
安住於什麼地方
安住於我們所聽聞的正法上
因為真正的正法苦集滅道也好
十二緣起也好六度也好
你的心就要安住在
這個法的上面
這些法全部都是屬於清淨法
你如果有辦法去體會的話
遵照著佛陀所告訴我們的
這些法門去修
必然可以達到清淨
你的心就不會向外奔馳了
你的心就不會想要到外面去了
心一奔馳的話
當然就放逸懈怠了
第八現法樂住事
現法樂住事就是說
我們在這個清淨法的上面
你因為有在用功有在修學
當然你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
越來你的境界就會越高深
越來越高深的話
你所得到的境界
就會越來越感覺到愉快
所以叫做法樂住事
就會看佛書也會起歡喜心
打坐參禪也會得到輕安快樂
你這樣子的話
你有在做什麼事情
你都會保持著愉快的心情
這個叫做現法樂住
能夠非常的快樂的
在於每天每天的生活當中
到這邊為止
就是有關於
在於我們的世間法
上面的一種清淨法
接下來超一切苦緣方便事之後
原則上都講的出世間的
一直到第二十九條
都是講出世間法
就是修行的部分了
超一切苦緣方便事就是說
我們世間的一切萬法
當然都是痛苦的
為什麼
因為都是無常性
所以既然有漏的是苦的
你想要超脫的話
當然你就要有方便法了
你就一定要有方便法
什麼方便法
一定要修出世間法
一定要想要離苦得樂
像這一個希望能夠達到
體悟真理的境界
所以超就是要超越
超越一切苦緣
一切苦緣就是世間法
要超一切苦緣的方便
你就是要有方法了
所以為了想要超越世間的痛苦
你就必須要有方法
什麼方法呢
當然就是要修行了
好好的來修學
必然就可以得到超脫了

這三個
這三個也都是在
我們的契經當中
所解說的內容
所告訴我們應該要懂得的
顛倒當然世間的一切
都是屬於痛苦的
世間是痛苦我們原則上
只要有這麼一點點的甜頭
一點點的快樂
我們都認為說還算是不錯的
所以世間是苦
在於我們凡夫眾生來看
沒有感覺
說苦諦真實是苦
這一個是佛陀告訴我們
苦諦裡邊所說的苦真實是苦
這一個就要從無常的立場裡邊
來做解釋
所以這種苦我們眾生
還沒有很大的感覺
所以就起了顛倒
認為世間還是快樂的
我還是在這個世間裡邊
還是很好
就說無知的眾生
以為世間是快樂的
當然這是顛倒事
非樂計樂
這個就是我們的顛倒
但是這樣就講

我們卻是起了顛倒了
但是現在我們就是要去了解
既然我們要修行了
這種顛倒事我們就要怎樣
我們就是一定要不起顛倒
才可以
所以就不再為世間的
這種六塵惑所迷
這一個
第二個就是依有情想外有情中
一個叫做外有情
我們都是站在人世間來了解
但是人世間的了解的時候
說外有情就是人以外的
就什麼
天上的天人天神
尤其是印度來說的話
就大梵天王大自在天
怎麼樣

為了想要跟他們一樣
我以後要成為大梵天王
我以後也希望能夠升天
你想要升天
卻是不懂得升天的正確的路
應該要怎麼走
依我們佛教來說
要升天的條件
那必須要三皈五戒十善
你只要在做人的過程當中
你如果能夠好好的來持五戒
其實所持的五戒
就是我們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道理其實就是
跟我們的法律相通的相應的
你就是好好的來守持
我們國家的法律
國家的法律道德的規範
叫我們不能夠做的就是不能做
可以做的我們就是盡力的來做
這個就是五戒裡邊所談的道理
再更微細一點
再更精進一點的
就是十善法了
身口意三業
三業當中我們應該要去
自我提醒的
就是十善業了
如果能夠維持這個
不去觸犯的話
必然的一定是可以升天了
但是這邊所談到的
為了想要升天
你卻不懂得這種正確的方法
去持狗戒持牛戒
持狗戒持牛戒
當然你就是沒有辦法
好好的在這個做人的態度上面
做得很好
反而就是在於這種戒禁取見的
這個方式上面
你就是做錯了
這個叫做邪行?知
你所做的就是不正確的
如果是這樣子不正確的
你怎麼能夠真正的升天
怎麼能夠真正的得到解脫
當然是不可以
所以在於我們這個經典當中
就是告訴我們
這一些邪行的也要懂得
懂得之後我們就不可以去做
如此你才有辦法
真正的達到解脫的境界了

增上慢
要離增上慢
什麼情況的人會有增上慢
就是未證謂證未得謂得的
還沒有證到果位的
你說已經證到了
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契正真如的
你說我已經證到了
像這一個境界的人
這一種人
這種修行者
都比較會起增上慢心
但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
就是一定要離增上慢
所以在我們的經典當中
慢就有七慢
七種慢其中的一個
就是增上慢
一定要斷除掉的
所以看了經典你才懂得
增上慢的過患
會障礙我們修行的
會障礙我們的道德觀念的
好了
這一個是第十條裡邊所說的
第十一條就是修依處事
修依處事就是談到了
我們在修行裡邊
所應該有所依靠的是什麼
有漏的苦當然是從煩惱來的
我們現在所要斷煩惱
你一定要依正法而行
像這個你就一定要懂得
要斷苦要斷輪迴
你一定要依正法而行
說修行當中你所要依的正法
是什麼要去了解
再來是作證事
證當然就是證成
就是得到解脫的果位了
也就說你從初地二地三地
乃至於成佛的境界
你都是一層一層的要去了解
修習事
你怎麼能夠斷煩惱了生死
你怎麼能夠真正的得到
登地的菩薩
你就是一定要靠修行了
所以修行的法門是什麼
很多
三十七道品
十二緣起四諦
乃至於就是六波羅蜜多等等
這個都是屬於修習事
再來令彼堅固事
要讓它堅固
要讓它堅固是什麼呢
就是說你要到達什麼境界
你才不會再退心
心非常的堅定
心非常的堅固
要什麼
要達到初地以上了
所以初地以上也稱之為
不退轉地了
就是心很堅固的
彼行相事
行相事就是說
以無分別智來契證真如
以無分別智來契證真如的當下
又能夠斷除煩惱
像這一個就是我們所有的行相
一方面你的無分別智
能夠來證得智慧
一方面你的智慧
又能夠斷除煩惱
這個你都要去懂得
彼所緣事
所緣就是所緣
就是所對的境界
所對的境界是什麼
就是四諦當中的十六行相
如果說以小乘來說
就是修四諦法門
就是十六行相法
以大乘來說就是六波羅蜜多
你都要去懂得的
接下來已斷未斷觀察善巧事
已經斷的見惑還有未斷的思惑
就從在於小乘的
初果二果三果來說
從我們大乘的
初地二地三地來說
斷煩惱有的是頓斷有的是漸斷
頓斷的是已經斷的見惑
漸斷的就是思惑了
慢慢的來斷一地一地的來斷
像這個都要了解了
甚至於還要觀察善巧事
善巧的就是說
我們應該要去了解的
應該要如何去用功的
應該要如何來精勤的
你都要去了解
就是說什麼樣的方法
能夠讓我們斷惡成善
斷惡能夠成就善法
彼散亂事
什麼是散亂
就是內心散亂
最主要的在修禪定的過程當中
會有很多很多的障礙
我們就稱之為會有外魔的擾亂
什麼魔呢
有很多很多都是我們自己本身
內心裡邊所引生的
像這個散亂心沒有辦法入定
你也要懂得
所以我們在於楞嚴經裡邊
就會講到五十陰魔了
就說明了在修禪定的時候
就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的障礙
現在前
你要如何一個一個把他斷除掉
到這邊為止
就是談到二十九個
二十九類在我們的契經裡邊
所談的內容
這個彼散亂事
就是修學禪定的時候
內心不可以散亂
這個希望大家
能夠好好的靜下心來
能夠深入於經藏當中
甚至於能夠起思惟抉擇
而入於禪定能夠專心一意的
來修學
今天到這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