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阿含聖典選講--57 主講者:超定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善知識 我們繼續來談佛法的重點 釋迦牟尼佛教導弟子 怎麼樣來修行 怎麼樣來說法度眾生 最根本最重要的 要調伏欲貪 調伏欲貪修梵行 上一堂課 已經講了佛法的重點 釋迦如來主要的正確內容 教我們如何解決問題 如何解脫憂悲苦惱 最重要的要調伏欲貪 以此來解除眾生的疑惑 使眾生離憂悲苦惱 上一堂課舍利佛尊者 告訴西方比丘們 你們回去講經說法 面對著大眾的質疑 提出的問題要怎麼答覆他們 那麼講了一點 佛法主要的告訴我們 如何調伏欲貪 也許他們又問 彼當復問 他們會懷疑 為什麼要調伏欲貪 欲貪有何過患故 大師說於色調伏欲貪 受想行識調伏欲貪 在色受想行識的五陰上 來調伏我們的煩惱 為什麼 這欲貪究竟有什麼問題 有什麼過患 有什麼不對 人人都有欲貪 在沒有超脫三界 沒有得到究竟解脫之前 都會有煩惱 有欲貪 那既然是人人都是如此的 每個人都有欲貪都有煩惱 我們現在調伏欲貪 有什麼意義 有什麼用 那麼這個欲貪本身有什麼不對 現在面對這個問題 舍利弗尊者就告訴這些比丘 要到處弘法利生的這些比丘們 你們應該對這個問題 這樣的答覆 若於色欲不斷 貪不斷 愛不斷 念不斷 渴不斷者 彼色若變若異則生憂悲惱苦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見欲貪有如是過故 於色調伏欲貪 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 我們平常看到的 眼睛看到外在的色 耳朵聽到外在的聲 見聞覺知 六根對著六塵必然的 會產生貪瞋癡的煩惱 色受想行識 我們這個識 我們種種貪瞋癡的煩惱 都在這心識裡面 我們這心就在色方面 起貪瞋癡 我們的識 在受想行方面 起貪瞋癡等等煩惱 現在要調伏煩惱要修行 也就在色受想行識 五陰的生命自體上 所以現在人家問你說 欲貪有什麼過患啊 所以你們大師佛陀才要說 在色受想行識來調伏欲貪 答案是這樣子 若於色欲不斷 貪不斷 愛不斷 念不斷 渴不斷者 彼色若變若異則生憂悲惱苦 因為對於色受想行識的五陰 如果欲不斷 現在用幾個不同的名稱 來形容這煩惱 叫欲 貪 愛 念 渴 愛 愛的不得了 就像飢渴那樣子 如飢似渴 用這成語來形容我們的愛 我們的貪 我們的欲 念念不忘 對於物質方面的 色也好聲也好 色聲香味觸 通通叫作色 眼耳鼻舌身 我們肉體色身 就在這上面貪愛渴念 一個人如果對這些方面不能斷 我們的身體 由少壯而慢慢衰老了 原來身體非常強壯的 現在虛弱了 本來是非常富有的 現在荷包漸漸縮水了 那麼這個世間 財富地位名譽眷屬 健康生命等等最明顯的 若變若異 假如有所改變 本來一年年薪五十萬的 現在縮水變三十萬了 一年本來可以賺到二十萬的 結果十萬塊都沒有了 變異了 不同了 在這個情況之下 你就生憂悲惱苦 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我再舉一個粗淺 比較明顯的例子 經文講的就是在色 色受想行識 在色方面就有形的 有形有色看得到的 感覺得到的 不管是生理方面 或是外在物理方面 色聲香味觸這是物理的 對於這些有所變化了 無常的東西必然要變的 生滅變異成住壞空生老病死 這是必然的 因為你的欲不斷 你的貪不斷愛不斷 念不斷渴不斷 那麼一旦遇到事情有所變化 本來人家對你非常親切 對你非常關心的 現在慢慢慢慢的淡了 對你不關心了 那你當然就生憂悲惱苦了 所以於色上 欲愛貪念渴不斷 於受 感受方面 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喜受憂受種種感受 六根面對著六塵 而產生了六種觸 可意的不可意的 喜歡的不喜歡的 而產生六種受 眼緣外在的色 而產生這個眼的觸 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觸 六觸產生六種受 在這個情況之下 你又在受方面產生憂悲惱苦了 想也是一樣 過去這麼想現在這麼想 過去這麼說現在這麼說 我們的思想 想法 我們的知識都不斷在變了 在變化之中你如果有欲 有愛有貪有念有渴 當然就產生憂悲惱苦了 我們的煩惱 從色受想行識而生起來 一切的問題 都是因為我們有這個欲 有貪有愛有欲有念有渴 是用種種不同的詞句 來形容我們煩惱 問題就在這裡 假如你這個欲你這個貪 你這個愛你這個念你這個渴 開心的不得了 快樂的不得了 不會產生憂悲苦惱 那也就罷了 也就不須要去調伏它 也就不須要去改變它 換句話說沒有病 沒有病就不要服藥 沒有病就不要打針 沒有病也不要看醫師 問題就是病了 你就非服藥不可 有了欲愛貪我們就要對治 要降伏這些貪愛 所以這裡因為發現深深感覺到 深深的體會到 世間的人 人人都是因貪而帶來憂悲苦惱 所以我們的佛陀 教導我們要降伏欲貪 那就是說明欲貪問題很嚴重 這是很大的病 人人都在追求快樂 從小到大從大到老從老到死 有知識的人沒有知識的人 低級社會的人上流社會的人 人人都是如此 要求快樂 可是真正的快樂在天邊 永遠是摸不著的 為什麼 根本問題沒有解決 根本的病 病的根沒有醫好 就如同吃補藥 吃什麼營養品 身體體質不改變 吃什麼都沒有用 再營養的東西吃下去 都變成沒有營養的 甘露喝下去也變成毒藥 所以要把這身體調理好了 吃營養品吃補藥才補得上 就如同有腫瘤 有癌症了 有了腫瘤癌症 很惡毒的這種毒瘤在裡面 我們吃什麼營養品 野生的蔘 一磅好幾千塊的 美金好幾千塊的 這營養多麼的珍貴的 吃下去都沒有用 所以問題就在這裡 病根沒有醫好 身體是沒有辦法健康的 同樣的道理 我們要解除憂悲苦惱 要得到真正的喜樂 我們這個病這個欲貪 如果不降伏不化解 不去斷除 那必然免不了憂悲苦惱 欲貪本身的過患是在這裡 那麼人家對方進一步又再問你 彼復當問 見斷欲貪有何福利故 大師說於色調伏欲貪 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 上面講的就是說 在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之上 在五陰和合的生命自體上 如果不調伏我們的欲貪 有什麼過失 有什麼過患 有什麼問題會帶來給我們 怎麼樣的結果 進一步的這個問的 我們要斷欲貪 在色受想行識五陰法上 在我們身心的生命自體上 把它斷除欲貪 降伏欲貪有什麼福利 有什麼好處 換一句話說有什麼功德 有沒有什麼實際的利益 舍利弗告訴這些比丘們 答案就這麼講 若於色斷欲 斷貪 斷念 斷愛 斷渴 彼色若變若異 不起憂悲惱苦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那你說我們佛陀 叫我們要降伏欲貪 降伏欲貪有什麼利益 有什麼好處 要知道 假如我們能夠斷欲 斷貪 斷念 斷愛 斷渴 在色受想行識這五陰法上 不再執著 不再貪愛 不再飢渴 色受想行識 如果起了變化 你就不會起憂悲惱苦 因為本來就是無常的 我們的色身會變化 我們所遭遇到的環境會變化 順境逆境樂受苦受 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色受想行識一切的一切 上面已經說的清清楚楚 變就是必然的 無常這是無可改變的 是無常必然帶來苦 這都是必然的 是一個事實 同時也是一個真理 是事實也是真理 我們如實知知道 知道以後要去斷 斷除在色受想行識 裡面的欲貪 染愛 執著 牽腸掛肚 這樣的念頭 如飢似渴這樣的渴愛 能夠降伏這些問題 不管天翻地覆 怎麼樣的改變 世界怎麼改變 我們的身體怎麼改變 我們環境怎麼改變 人與人之間的人我是非-怎麼改變 一切的一切對你來講 不會再生起憂悲惱苦了 那上面這兩段話 一個就是為什麼佛陀 教導我們要離憂悲苦惱 一定要斷除欲貪 把煩惱無明染愛等等 這些解決了 憂悲苦惱就得到解脫了 所以一個是欲貪的過患 往負面的方面 來解說這個問題 正面的呢 能夠帶給我們有什麼好處 降伏欲貪 欲貪這個問題 有它負面一方面 我們如果把欲貪轉過來了 那麼你就得到很多利益了 就如同每個人 有貪瞋癡的煩惱 貪瞋癡就帶給我們 無量無邊的苦惱 現在要轉 降伏欲貪 轉欲貪 把我們貪瞋癡轉過來 就如同一個壞人 殺人放火 無所不為的 罪大惡極 我們說這一定要判死刑 這個害人太恐怖了 現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 不要跟他判死刑 能夠做大壞事的人 也就是有能力的有腦筋的 把他轉過來改變他 感化他 感化過來就變大好人了 社會上的大好人了 同樣的道理 貪瞋癡 我們要把它解決要把它改變 這裡說是斷 當然是沒有錯的 這個病如果不醫治不解除的話 那禍害無窮 所以現在呢轉這個貪 以三昧之水 來淨化我們的欲貪 以慈悲來斷我們的瞋恨心 以般若智慧光明 來滅除我們的無明愚癡 那麼現在怎麼樣 使我們這個問題的根源解決 當欲貪等等煩惱解決了 你就不會再起憂悲苦惱了 所以兩個問題 一個是從欲的過患來談 為什麼佛陀 要教導我們要調伏欲貪 第二個問題 是從斷欲貪本身的福利 好處功德來說明為什麼 我們的大師教我們要 調伏欲貪 接著下面舍利弗尊者 又對這些比丘們說法 諸尊 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 今得現法樂住 不苦不礙不惱不熱 身壞命終生於善處者 世尊終不說言當斷諸不善法 亦不教人於佛法中 修諸梵行得盡苦邊 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 今現法苦住 障礙熱惱 身壞命終 墮惡道中 是故世尊說言當斷不善法 於佛法中修諸梵行 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現在又進一步要來講第二 為這些比丘開示 各位尊者 很客氣的 本來舍利弗尊者是長輩 是最資深的 佛陀座下最了不起的 最有智慧的長老 對這些比丘們說諸尊啊 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 今得現法樂住 假如做壞事生煩惱造業 這種種不善的因緣 竟然現在這一生之中 能夠得到快樂 得現法樂住 佛法裡面講快樂 現法樂 今生今世 能夠快快樂樂的過一生 無煩無惱少病少惱 這就是得現法樂 來生的快樂 因為有這樣善法的因緣 換句話說你造的善業 招感來世人天的福報 這個叫作後世的後法樂 佛法要解除生死苦 得到涅槃寂滅樂 以大乘佛法來講 要得到悲智究竟樂 大悲心大智慧 圓滿究竟得到的菩提樂 那麼假如一個人 受諸不善法因緣 都在黑社會裡面 都在染缸裡面 起心動念所作所為 都是傷天害理的 都是害人而不利己的 那假如這樣的人 竟然現在生之中 都能夠享受快樂 不苦不礙不惱不熱 在這一生當中不會有苦 不會有礙障礙 沒有麻煩 不惱不熱 不會懊惱 不會產生內心的熱惱 身壞命終生於善處者 這樣壞人做這麼多壞事 為非作歹 這個人身壞命終死了以後 生於善處 生天了 生到光明的地方 以佛教說往生淨土了 到西方了 假如這樣的話 世尊終不說言當斷諸不善法 亦不教人於佛法中 修諸梵行得盡苦邊 如果這樣沒有因果 如果這樣沒有是非 竟然顛倒黑白 邪惡邪正不分 壞人儘是享受快樂 壞人死了以後 到光明的天堂去 到了極樂世界去 那這樣的話 我們的佛陀世尊終不說 不可能這麼說 不會叫人家斷諸不善法 要造福要修不要造業 不要內心裡 滋長貪瞋癡煩惱 不要在我們行為上 殺生偷盜邪淫 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等等 這些都是當斷的 假如說這些不善法 作了這麼多 內心不淨充滿了貪瞋癡 我們行為上 殺生偷盜邪淫無所不作 為非作歹 那這樣竟然死後生天 竟然在這一生之中享受快樂 這樣我們世尊 終於不會說要斷不善法 亦不教人於佛法中 修諸梵行得盡苦邊 那也不會教這些求解脫的人 不管在家修行求解脫的 出家修行得解脫的 教他們要修諸梵行 如同上面開示的 從四念處四正勤 乃至於七覺支八正道 都可以說是梵行 因為這是清淨的德行 能夠斷除煩惱了生死 而證聖果的一種道路 所以因為修種種善法 善有善報嘛對不對 用通俗來講 修梵行就可以得盡苦邊 能夠究竟解脫生死苦 這一段話是說 假如作壞事情 受諸不善法在這個情況之下 竟然現在快樂未來得快樂 今生快快樂樂的享受 死了以後又是享受快樂 那這樣佛陀不會教人家 要斷種種不善法 也不會教人家在佛法之中 修種種梵行了 以受諸不善法因緣故 今現法苦住 障礙熱惱 身壞命終 墮惡趣中 是故世尊說言當斷不善法 於佛法中修諸梵行 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正面的就是說為什麼 世尊教導我們 當斷不善法 應該斷除種種不善之法 身業不善口業不善意業不善 這是不善法 用修定修禪修觀來講 色聲香味觸的五欲是不善之法 五蓋貪欲瞋恚 昏沉睡眠掉舉惡作疑 這些都是不善法 因為斷了不善法 能夠使我們 現在這一生之中不會再受苦 而作壞的人不斷不善法的人 現在這一生之中苦 苦惱無邊 障礙重重 熱惱一波未平又一波 痛苦苦海無邊 死了以後呢 身壞命終墮惡道中 死了以後就墮落三惡道 地獄餓鬼畜生道 為了使我們現在能夠 得到現法樂住 不苦不惱不礙不熱 身壞命終 未來的生命不再墮於惡道 不再受生死之苦 所以當斷不善法 應該於佛法中修種種梵行 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所以舍利弗尊者 就由佛陀講經說法的重點所在 法門無量的話 可是根本大法最重要的 能夠解決憂悲惱苦的 就是要調伏欲貪 那欲貪這個問題解決了 我們就不會再受苦受難 苦難就能夠得到解脫了 憂悲惱苦就沒有了 所以正面的因為調伏欲貪 把這欲貪的問題解決了 我們才不會起憂悲惱苦 從這裡再裡一步的來說 各位啊你要知道 佛陀為什麼 要教我們要斷種種不善法 為什麼教這些 求解脫的這些弟子們 來修梵行 來究竟苦邊 換句話說解脫苦海 得到究竟涅槃 因為如果我們受不善法的因緣 就會墮落 來世墮落 今生受苦 簡單的這麼講 我們能夠斷不善法 我們能夠修種種梵行 我們就能夠究竟苦邊 不會再受種種苦 未來的惡報三惡道的苦 未來的生死苦 就能夠得到解脫了 現在因為有這法 修學這佛法 也就能夠得到現法樂住 接著還一段 若受諸善法因緣現法苦住 障礙熱惱 身壞命終墮惡道中者 世尊終不說受持善法 於佛法中修諸梵行 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翻來覆去的 一層一層來發揮這個問題 舍利弗尊者又對這些比丘們說 假如一個人受諸善法因緣 這麼一個好人 三業清淨 慈悲利他 降伏煩惱 這樣的人如果他現法苦住 現在生之中 苦惱無邊啊 障礙重重啊 內心之中充滿了熱惱 生前受盡折磨受盡苦難 而身壞命終死了以後 又墮落惡道中 在鬼道畜生道地獄道裡面 如果是這樣 假如是沒有天理的話 假如這樣沒有因果 世尊終不說受持善法 佛陀不可能會叫我們去受持 去修學這善法 不可能教我們在佛法之中 來修種種的梵行 使我們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最後正面的說 受持善法現法樂住 不苦不礙不惱不熱 身壞命終生於善處 是故世尊讚歎教人受諸善法 於佛法中修諸梵行 平等盡苦究竟苦邊 那就是說 一個人能夠受持善法 修種種功德 修諸梵行 現在這一生之中就得現法樂 不再苦惱 不再有障礙 而身壞命終之後 生到光明的地方去 因此佛陀才讚歎 才教人要受持種種善法 要在佛法中來修種種梵行 使我們真正能夠 究竟的解脫憂悲苦惱 尊者說法完了 這些比丘們大家都不起煩惱 心得解脫了 尊者舍利弗 說了這個法的時候 各位比丘們歡喜隨喜 作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