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阿含聖典選講--34 主講者:超定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甚深緣起中道義 緣起真是非常甚深的 無邊無量的佛法 一切法都 沒有超出緣起兩個字 緣起法可以說 涵蓋了一切 在經典裡面講 三科的法門 五蘊六界六處 平常我們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 在阿含聖典裡面 早期講到了佛陀 對一切法的分類 從心裡方面 這個詳細的分類 就不出色受想行識的五蘊 從生理來講 人類生命的果報 不出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處 物理方面 詳細來加以說明 就是講地水火風空識的六界 可以說這一切法門 都是根據緣起的某一部分的 意義 來開示的 譬如五蘊 早期的翻成五陰 後來念心經名五蘊 我們看了十二因緣 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五蘊就是名色這一支 名是什麼 名就是受想行識四陰 色就是指的色陰 所以五蘊就是指的名色 我們談到眾生的流轉 眾生的解脫 就在這五陰方面 什麼叫無明 因為對五陰方面不知不明 不斷 不離欲 抓執著這個五陰 聖人大修行人 從最高的諸佛諸大菩薩 聲聞緣覺 他們有身體存在 生命的果報必然就有 色受想行識 一般凡夫也有色受想行識 不同在那裡 我們的凡夫眾生 要加上一個取 五取蘊 一般五蘊 五取蘊 加一個取 處處執著抓的很緊 難不是嗎 那一個人一天到晚 為了就是色受想行識 我們把這個 臉弄漂亮一點 好看一點 不是嗎 身體要肥要壯要什麼樣子 這是在色方面 受 要快樂 要有興奮 要喜樂 要如何避免苦 能夠求得快樂 想腦筋一天在動 沒晝沒夜的 白天晚上時時刻刻都在想 這個怎麼樣那個怎麼樣 這是什麼那是什麼 可以念名言的安立 總總七七八八的 無中生有 行 一天到晚做什麼 要做這個要那個 不要這個要那個 識 種種分別 所以一切的問題 生老病死 愛別離苦 怨憎恚苦 所求不得苦 三苦八苦無量苦 總歸一句話 五陰熾盛苦 因為五陰 老子說的 吾之大患謂吾有身 因為有身體存在 就衍生了很多很多的災難 很多的苦 那難道我們就把生命 身體就把它毀滅嗎 不是辦法 諸佛菩薩聖人 也還是一樣有色受想行識 只是在問題是如何把這取 煩惱執著貪愛把它解決 經典一再重複的 所以我們不要這麼笨 不要這麼愚癡 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 沒有辦法避免的苦 身苦 有生命存在 就沒有辦法避免苦 等於病一樣 我常常說那個人沒有病 再健康的人 嚴格的說也不能完全沒有病 大病小病沒有不病的 我們說老病 老來病更多是真的 但不是代表不老就沒有病 這是不能避免的 那就是接受吧 病就讓它病 老就讓它老 苦就讓它苦 可是不要內心之中執著 一天到晚苦啊苦啊 苦的不得了啊 我常常舉一個比喻 叫你跪 跪在這裡 我們拜懺要跪 誦經也跪 不一定是罰跪 好好的健康的人 除非是你膝蓋有問題 那另當別論 一個正常人會 跪沒有幾分鐘就好痛啊 一直動 愈動愈痛 愈想痛就痛得愈厲害 是不是 你靜靜的 如如不動 那也不覺得 有痛也只是痛而已 沒有那麼苦 學佛弟子我們中了一支箭 那就好了 到此為止 不要再接受第二支箭 那就是我們身苦 身體肉體方面的苦 我們接受它 在心裡上 不要再自找麻煩 受心靈上的苦 我們因為對色受想行識五陰 無知不明 無明不斷不離欲 還是在煩惱染愛之中 所以就流轉一生又一生 生死無邊 無窮無盡 相反的如果在經典裡面 就很清楚的告訴我們 對於色如實知 能夠如實知 心厭 離欲 那在色方面 就能夠解脫 受想行識也是一樣的 你能夠如實知 清清楚楚透視它看住它 了解它 體悟它 那麼你的心就生厭 心一厭就離種種煩惱 離種種欲 那麼你就生死得到解脫了 也就是講緣起 我們講五蘊 佛陀在經典裡面 處處都是談這個 無明也講這個五蘊 講佛法都離開不了五陰 就地取材 有什麼你就用什麼 比如說煮什麼菜啊 有什麼菜就煮什麼菜 要去找什麼進口的 稀有買不到的 自找麻煩 所以佛陀講經說法 不講天南地北 講那些看也看不到的 摸也摸不著 在那裡 在他方世界 在前生在後世 這些東西都是看不到的 直接了當的 每個人生命果報的自體 從這方面去觀照 從這邊去透視 所謂轉無明成正覺 我們開智慧 就在這邊去開 你開了智慧 你就生厭你就會離欲 你就會得到生命的解脫 這也就是說 佛陀在經典處處經中 都講色受想行識五陰 五陰之外六觸 六觸是什麼 就是我們十二緣起所講的六入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佛陀講經說法很微妙 六六的法門 那六個呢 首先眼耳鼻舌身意的六 另外外在的六 入 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入 由內在的六根 對著外在的六塵 就產生六識 六種認識 由六識產生六觸 三和生觸 由觸 可意不可意 就產生六種受 眼身鼻舌身意 六種受 本來受講苦樂捨 就是指著 我們領納情緒感受裡面 的苦樂差別 分成三受 完整的說應該由眼睛看到了 你就受到了 感受到喜歡看 不喜歡看 喜歡看多看一眼 百看不厭 不喜歡看 產生厭惡 貪瞋癡就接著來了 所以由六受產生六愛 眼睛對著外在的色塵 產生對色的認識眼識 而產生愛不愛 討厭喜歡 六愛 眼耳鼻舌身意 這是從我們的認識論方面 來說明緣起的生滅跟還滅 如果在六根六塵六識 六觸六受六愛之中 能夠透視不跟無明相應 那麼你就得到生命的解脫 否則像這個長江大海大浪 怎麼樣都跳不出去了 為什麼要解脫生死這麼困難 力量太強大了 這是佛講經說法 三科 以三大類來說明一切法 接著六界呢 六界是什麼 地水火風空識 界就是色跟心 這是側重物理方面的緣起觀 所以佛陀講經說法 從一般的生命自體 身心方面來講 就不外乎五陰六觸六界 雜染的 清淨的 世間的 出世間的 現實的理想的 這個就是四聖諦的法門 四聖諦的法門配合十二緣起 苦諦苦集諦 就是緣起的流轉 苦 集 以十二因緣來講 苦是什麼 識 名色 六入 觸 受 生 老死 這是苦 生死苦 集是什麼 招感生死苦果的原因 無明 行 愛 取 有就是集 所以講到十二因緣 從無明乃至生老死憂悲苦惱 不外乎四聖諦所講的苦諦 跟苦集諦 也就是緣起的生死流轉 那滅諦跟道諦是什麼呢 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生滅老死滅 憂悲苦惱 純大苦聚滅 這是滅諦 怎麼滅 滅除這一生死苦果 滅除無明煩惱 那就要修緣起正觀 修八正道的法門 我剛才講過 這是佛陀千辛萬苦 三大僧祇劫才找到的一條路 找到了 馬上慈悲的智慧方便開導我們 大家一起走上這一條解脫之道 在說明上 方式有不同 四聖諦跟十二因緣 四聖諦是從染淨因果 從橫的方面來分類 而十二因緣的緣起 是從眾生的生命流轉 以及還滅 從豎方面來說明 所以內容是從生死的流轉 談到生死的還滅 所以四聖諦跟緣起 內容可以說是一致的 緣起兩個字可以說是涵蓋一切 為什麼講了這麼久 說了又說 講這五陰法 六入的法 六界的法 這是一般的經典裡面 尤其是早期的聖典 更是說了再說 處處經中都是講 五陰六入六界 解脫之道 從初轉法輪 講四聖諦 其實這一切三科的法門 三科法門是有為法 這都是無常的 無常變異的 都是苦的 無我的無我所的 四聖諦就告訴我們 如何從有為達到無為 從生滅達到不生滅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這是苦諦集諦 世間的因果 生滅滅己寂滅為樂 這也就是超脫世間的 達到涅槃寂靜的 道諦以及滅諦 那這樣說就很清楚 緣起涵蓋一切 接著另外一單元 就是一部經 空的相應緣起 大藏經裡面 是二百九十三 這二九三經佛光藏經是三三一 這一部經 是佛陀 在王舍城 迦蘭陀竹園 這個地方 開門見山的 不是講了一大堆的話 世尊告異比丘 這時侯有一個佛弟子 佛陀特別為他說 我已度疑 離於猶豫 拔邪見刺 不復退轉 心無所著故 何處有我 為彼比丘說法 為彼比丘說賢聖出世 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佛陀為比丘講的 賢聖出世空相應緣起隨順法 我們對於生死的凡夫 希賢希聖 希望成賢成聖 從苦難的世間 而達到出世間的解脫 現在有什麼法 能夠使我們超脫世間 有什麼法能夠使我們 轉迷情而成正覺 有什麼法能使我們 從凡夫的地位 趣向聖賢的地位 緣起隨順法 一定是要跟緣起相應的 離開了緣起 不合乎緣起 就不是佛法 不隨順於緣起 這樣的法不可能達到解脫 也不可能從凡夫地位 達到聖人地位的 那又是什麼 還是十二緣起 還是生滅緣起的內容 佛陀不斷的說處處都是這麼說 生滅的有為法 寂滅的涅槃法 此有故彼有 有是故是事有 是事有故是事起 也是我們平常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不同的翻譯內容 所謂緣無明行 緣行而識 緣識名色 名色六入觸 緣六入觸 緣觸受 緣受愛 緣愛取 緣取有 緣生緣有生 緣生老死憂悲惱苦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乃至反過來 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 無明滅則行滅 乃至生滅病死滅 憂悲惱苦 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世尊這樣的說 這一個人聽了 很不了解 這一個比丘真是不聽話 就是很沒有善根 他仍然有疑惑 還猶豫不決 為什麼這樣 佛陀已經這麼慈悲跟你開導了 而那位比丘仍猶豫 不了解 先不得得想 不獲獲想 不證證想 今聞法已 心生憂苦 悔恨 朦沒 障礙 這什麼意思呢 就是佛陀講法的時侯 那個人沒有得到法喜 沒有法味 還是在那邊疑惑 還在那邊模稜兩可 不曉得對還是不對 甚至於還在產生憂苦 聞法以後產生憂苦 障礙 悔恨 為什麼 因為這一位比丘有問題 什麼問題 增上慢 什麼叫做增上慢 經典裡面定義解說 不得得想 不獲獲想 不證證想 沒有得到 他認為他得到了 不得而認為得 不獲認為獲得 不証認為証得 因為有這樣的增上慢 所以今天世尊為他說法以後 心生憂苦 悔恨 朦沒 障礙 所以者何 此甚深處所謂緣起 最甚深極甚深的 佛陀開示的 緣起義 緣起甚深 涅槃空寂性更加甚深 上面已經提到了 那麼緣起甚深 跟涅槃的甚深 這兩法就是有為法跟無為法 緣起是有為之法 涅槃是無為之法 有為之法 有生住異滅 這種事相的叫做有為法 什麼叫有為法 什麼叫無為法 要看得出來 表現在外面 如本來沒有現在有了 今有還無 有又沒有了 生出來 住了一段時間 以人來講 因何來世界 生了 住 住幾年 十年二十年 慢慢邁向衰老 變異 滅 最後就在這人間 世界上消失了 生住異滅 具有這四種相 這種表現看得出來的 這就是有為法 相反的就是無為之法 就是說 不生不滅的 於諸行一切苦 完全寂滅了 得到了涅槃 叫做不生不滅 叫做無為 所以有生有滅 緣起的有為法 不生不滅 是無為的涅槃法 這是很清楚的 根據瑜珈師地論 解說它說有五種相 正勤方便 能盡眾苦 能作苦邊 意思就是說 有五種法 能夠用功去修行 正勤方便 能盡眾苦 能作苦邊 把我們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所有的問題能夠解決 能作苦邊 我們是苦海無邊 那麼苦邊已經到盡頭了 黎明前光明就出來了 能作苦邊 何等為五 那五種呢 這裡大家注意 一者觀察諸緣生法生起的因緣 一切法我們知道 一切法皆從因緣生 我們只是籠統的這麼說 怎麼樣因緣而生起 要有頭腦 要有智慧 任何一樣現象 一個事情發生了 不要倒果為因 看到一樣就是怎麼樣 要去探究 了解生起的因緣 你說這個人 今天罵你一頓 你就不得了了 為什麼罵我 我又沒有得罪他 他為什麼罵我 我們生煩惱 裡面的因緣 我們都看不到的因緣 不是肉眼看得到的 如同菩提達摩 講的二入四行 面對這現實的人間 做人有很多麻煩有很多苦 面對這很多苦 我們要怎麼辦 當然如同上面所講的 苦就是苦 接受它吧 不要在心裡上 又增加煩惱 又增加分別 只會苦上加苦 接受它那麼很快的 這些苦就會消失掉 起碼可以減輕 否則愈想愈苦 愈恨愈氣 愈煩惱 那你的苦就增加 更嚴重對不對 這個時侯就觀察緣生法 一切法就是緣生法 由因緣所生起的這個現象 我們要觀察它生起的因緣 第二觀察裡面的因緣 要觀察這個法為什麼消失掉 生滅法 什麼生 什麼滅 不會無因而生 也不會無因無緣而滅 這是第二 第三 如實了知能趣彼滅正行 就是我們的苦的問題 那你現在要找出來 清清楚楚的 有什麼方法 能夠使這苦因苦果 消滅的辦法 正行 四者修行法隨法行 那是要根據佛法 如來的教法 能趣向解脫 趣向菩提的 厭 離欲 趣向解脫 這樣的法 來腳踏實地的去做 還有第五於証離增上慢 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之中 不要有增上慢 我們常說 未得謂得 未証謂証 沒有証得說你已經証得了 沒有得到你說得到了 譬如說 你對初禪二禪三禪 四禪八定 你得到了沒有 明明就沒有 他說我清清楚楚 請問你念佛念這麼久了 沒有十年也有八年了吧 你有沒有看到阿彌陀佛 你有沒有到極樂世界去 見到西方極樂世界 他說清清楚楚 阿彌陀佛 他跟我摩頂 跟我說法 當然有般舟三昧念佛三昧的人 是可以在這一生見阿彌陀佛 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觀光旅遊 那一般人呢 有的在夢中 也還好 如果沒有這樣 為了顯示你的有修有証 這樣自欺欺人 就是增上慢 大妄語 有人說 某某人他証得阿羅漢果 我証得三果初果 這個就是未証謂証 沒有証得說証得 增上慢人 所以要觀察一切緣生法 一切法生起的因緣 也觀察一切法滅除的因緣 換句話說 這個憂悲惱苦 生老病死 這些法是緣生法 怎麼生起來 要好好去觀察 那麼老病死 憂悲苦惱可不可以滅 對於佛弟子來講 肯定一定可以滅的 我們要觀察 能夠滅除憂悲惱苦的種種因緣 而後進一步的 要找出正當的 妥當的一個正行 能夠由此岸達到彼岸的 最後要腳踏實地的 不是光說不練 修行法隨法行 那第五要我們離增上慢 如是名為善巧觀察及果圓滿 善巧觀察能夠達到聖果的圓滿 在這裡講到增上慢 論裡面它說有兩種的增上慢 一個是在有學上的增上慢 一個是在無學上的增上慢 什麼叫做有學的增上慢呢 我們是一個生死凡夫 真正不學無術 什麼都不懂 在這聖道上 什麼都沒有 那麼有學上的增上慢 指的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 沒有達到這個地位 什麼樣的境界 什麼地位 什麼條件 我們說 証得初果 是須陀洹 已經加入了聖人的行列 經典裡面很明白的告訴我們 一個初果聖人斷了煩惱 斷了一些很重要的三個結 把三結打開了 解除了 身見 戒取 疑 對佛法僧的三寶 對於四聖諦真理堅定不移 佛法僧戒 達到四證信的地步 斷了疑 離種種戒禁取 還一般人以為 吃這個東西會健康 吃這個東西會長命 反正我有的是錢 馬上就買來吃這樣吃那樣 就長命百歲 長生不老 快死不老 那裡有不老不死的 一般修行的人也有這麼迷糊的 那這樣就是沒有正確的知見 人云亦云 人家說修什麼 持什麼戒修什麼法門 你就得到 當下的解脫 戒禁取 修一些跟法不相應 跟法相違的沒有意義的 沒有目的沒有結果的 這樣的修行方法 這樣的戒律是戒禁取 還有最根本 身見 我見 薩迦耶見解決了 一個人他有沒有斷三結 他說我已經斷了 我已經是預入聖流了 如果不是無知 就是故意騙人 無知自己不明不白 有時侯自己說 人家罵我我無所謂 我也不起分別 也沒有我執 沒有我執 沒有遇到 還沒遇到刺激 沒有我 沒有貪瞋癡 沒有人這個環境 沒有人罵你 沒有引發你貪瞋癡的境 那來貪瞋癡啊 所以說沒有証得初果 你說已經証得初果了 這叫有學的增上慢 無學的增上慢是什麼呢 我已經所作已辦 在經典裡面常常說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 未來生死已經沒有了 他這麼說 所作已辦 究竟苦邊 這是最後一生了 再苦都沒有什麼了 這叫無學的增上慢 這裡講無學的增上慢 就是我我所 問題沒有解決 對於這我 我所追逐 在這個情況之下 微細的我慢 他不知道看不到 不能了解 或是說修行人滿用功的 這個人還是有一點功夫 什麼功夫 奢摩他 禪定力有一點的 相當不錯的禪定力 能使粗重的煩惱不起作用 沒有嚴重的煩惱現行 他認為沒有煩惱了 其實是石頭壓草 石頭壓著雜草 根沒有拔掉 還是有的 因為他不知道 這是被禪定力 不是佛法的智慧 由於這樣的關係 彼於未得生已得想 沒有得到認為他已經得到了 未防護生已護想 我們覺得還沒有修行 還沒有到家之前 還是要用功 那些煩惱要生起 不要說粗重煩惱 就微細的煩惱也要防護 就如同我們靜坐   我沒有雜念啦 我沒有妄想啦 我也沒有昏沈啦 也許嚴重的粗的昏沈 沒有現行 可是微細的昏沈還是在的 你沒有胡思亂想沒有掉舉 妄想紛飛 可是微細的妄想還是在這裡 不要認為我已經入定了 成就奢摩他了 事實上 一點點妄想才停下來 精神才清楚一點 認為你就已經沒有昏沈睡眠 沒有掉舉惡作 還早的很 可是未防護生以防護想 這是有學者 有學的人的增上慢 無學的增上慢人 認為我已經達到涅槃寂靜了 其實在禪定裡面 也有寂靜最極寂靜 我們這九住心 修証的過程 寂靜 於一些擾亂我們心靈不安的 那些妄念不起了 由寂靜達到最極寂靜 把寂靜最極寂靜 當作涅槃 認為自己 自己愛盡 離取了 在微細的 現行煩惱 並沒有斷 可是他不知道 所以產生了 未得生已得想 未防護生防護想 剛才這位比丘 聽了法以後 我們常常說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法喜充滿 剛才這一位比丘 因為先前起了增上慢 現在聽到佛陀講經說法 對於他所得到的 產生懷疑 由於內心之中 非常的憂傷 非常不舒服 內心之中 充滿了煩惱 他怎麼煩惱呢 他這麼想 如果我所做的 是無所有 我修行修到這 我不是初果聖人 我也不是阿羅漢 那麼說某某人証了初果 某某人証阿羅漢 佛陀也在經典裡面 為這些弟子授記肯定 說某某比丘 甚至於某某居士 証得什麼果了 那可見我沒有他們也沒有 我沒有得到初果 他們也是沒有得到初果 那麼就毀謗 沒有果証 所証的果都是沒有的 那這樣子就產生邪見了 這嚴重 不得了 將來要墮落的因 會有惡趣的苦果 我們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