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阿含聖典選講--10 主講者:超定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善知識 繼續來談佛法修行的次第 佛陀對目連外道開示 佛法的目的如何得明智慧光明 憑著智慧光明得到生命的解脫 怎麼樣達到這個目的 經文是從上面講下來 最高的目的在得明跟解脫 這是我們最終的目標 怎麼樣才能達到 七覺分 把七覺分修習再修習 學了再學 修了再修 長期的用功 從凡夫的地位就開始學 接著到了證聖果 達到初果聖人 還是這個修 還是不能放下來不能懈怠的 修到圓滿了 無學的證阿羅漢果了 這時候就是福利滿足 功德圓滿 這時候這一位目連外道 又問有什麼方法 我們要修什麼呢 才能使七覺支滿足 因為七覺支對證道 得解脫開智慧 這是直接了當的蠻深的 這功力沒有那麼容易 因為怎麼樣踏上七覺支 修什麼 不是說念個佛就好了 持個咒就夠了 這麼簡單的 有它的層次 有它的次第 要滿足 要修七覺支 有沒有方法 要修什麼而後才能 使七覺支能成就 這時候佛陀就告訴 縈髮目揵連 有 七覺支要能夠滿足 修成功 還須要修什麼 四念處的法門啊 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 能令七覺分滿足 那意思就是你如果 不修四念處 不一步一步來按步就班 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啊 很多人都想能夠頓悟 省得麻煩 一下子就馬上清潔溜溜了 就到家了 登峰造極 我們常常問有什麼捷徑 有什麼祕方 有什麼巧妙的方法能夠很快的 達到佛法修學的目標 要一步一步來 修行有修行的步驟 像爬樓梯一樣 一層一層的經過 就如同我們從這邊 美國的西部 美國的西海岸 要到美東到紐約 開車要一站一站過去 不可能一下子到達 坐飛機也要經過很多地方 縱然你沒有停下來 你說要停休士頓 要停丹佛 沒有停也是要經過的 所以現在要使 七覺分得到滿足 要修四念處 四念處的修行也不是一天兩天 一朝一夕 那麼一下子 很多人靜坐啦 我要學靜坐 從來就沒有坐過 來坐了一次 嚇跑了 受不了 煩悶 坐在這裡真無聊啊 而且內心充滿了世間的五欲 貪求五欲 五蓋沒有解決 如何一下能夠上路呢 沒有那麼容易的啦 你說馬上有什麼境界 坐下來就?痛 接下來覺得心裡很煩悶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信徒 他覺得怎麼辦 坐在這裡也不是很久 其實就是開始剛剛學 坐半個小時覺得受不了 簡直要抓狂一樣的 就拿他的念珠起來一直動了 沒有那麼容易的啊 修四念處法門 在經典裡說修習多修習 修了再修 學習再學習 長期的 沒有間斷 這樣修了以後 七覺分功德就能夠成就 就能夠滿足了 還有四念處 怎麼樣才能成就 使四念處的功德圓滿 有沒有方法呢 佛陀又告訴縈髮目揵連 要使四念處的修學滿足 還要修三妙行 由三妙行修習多修習 能令四念處滿足 什麼叫作三妙行 是指身口意三業 三業清淨 具足三業 而後修四念住 三妙行就是身清淨口清淨 意清淨 還須要什麼樣的基礎 要什麼樣的條件 才能使三妙行 能夠得到這個滿足呢 佛陀又告訴這位目揵連 有 你說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 說的比唱的好聽 沒有那麼容易的啊 那怎麼辦 要有方便 要懂得方法 沒有方法 盲修瞎練 是沒有辦法成就的 所以這時候佛陀又對目揵連說 復有六觸入處律儀 修習多修習 令三妙行滿足 意思就是說要在日常生活之中 你就要用功 你要打坐修禪修觀 三天 一個禮拜 一下子就想能夠悟了 開悟了 能見道了 在基礎上 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 見聞覺知 起心動念 行住坐臥 就是下功夫 所以中國的禪宗說 坐也禪行也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 靜坐一天二十四個小時 多少時間能夠定下來 在這邊坐下來呢 縱然一天給你八小時 也還是不夠 而要在時時刻刻 在在處處 不管什麼時候 在禪堂裡面靜坐 等一下你要出了禪堂 喝水 喝茶 吃飯 大小便 走路 處處都要用功夫啊 所謂六觸入處律儀 什麼叫作六觸 接觸的觸 入處律儀 縈髮目揵連就請示佛陀 什麼叫作六觸入處的律儀 佛陀開示 要怎麼樣使我們的六處 眼耳鼻舌身意 就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對著外在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在這邊用功夫 這樣能夠使我們 達到三妙行的滿足 身口意業三業清淨 佛陀就說 什麼叫作六觸入處 若眼見適意 可愛念 能長養欲樂 令人緣著之色 彼比丘見已 不喜 不讚歎 不緣 不著 不住 什麼意思呢 我們現在眼睛看 張開眼睛看看到什麼 很順眼的 喜歡的 適意的 可意的 台灣話叫作合意的 可愛念 越看越好看 好欣賞哦 能長養欲樂 能夠滿足感官的享受 覺得很舒服很快樂 真是享受人生啊 一般人就是要享受人生 看好看的 美景 美女 美事 令人緣著之色 使人看了以後想再看 百看不厭的 相看兩不厭啊 我們做修行人 面對著這樣的色 這樣的境 這麼好看 誰叫你不看 如何可能 對世俗人那就不談了 現在講修行人 基礎的修行 彼比丘見已 這一位修行的比丘 修道的修解脫道的人 要求解脫 不喜 不讚歎 不緣 不著 不住 一一的加以否定 不喜歡 我也不讚歎 不欣賞 也不會一看再看 也不會黏住在這裡 這走不開了 我們停一下看一看戲 看好看的 看美色 現在的修行人就不是這樣啦 如果歡喜在那邊讚歎 在那邊執著 心就被它所吸引了 心被他抓住就不對了 所以我們看到喜歡的 可意的 可愛的 能夠長養你欲樂的 你令人百看不厭的 這些東西 你不喜歡不讚歎 不緣不著不住 這第一 那麼相反的呢 我們看到了 不適意的 不喜歡的 不可愛念的 就是不順眼的 而順於苦覺之色 這一種色 這一種境 使我們覺得很苦 沒有快樂感 那麼怎麼辦 作一位修行人 諸比丘見已 不畏 不惡 不嫌 不恚 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在這時候 看到這些很不順眼 令人討厭 看了很不舒服 看了就不舒服 面對苦覺苦受 令人生起違逆的逆境 做一位修行人不怕 怕什麼 不惡 不會討厭 不厭惡 也不嫌 不會嫌棄 不恚 也不會產生瞋恚 這是從我們的眼根 我們一天到晚也都在看啊 我們耳朵在聽啊 我們鼻子在聞啊 我們舌頭在嚐啊 我們身體在觸啊 在見聞覺知 修行就在這邊修中 不是一般人說一天拜幾拜 念幾句佛 佛陀是這麼說的 就在日常生活之中 我們面對現實的世界 紅塵滾滾 色聲香味觸 好聽的 聲音 好看的美色 好吃的美味 令人舒服的快感的觸 細滑的 令人滿意的 就在這裡喜歡 不喜歡 可愛 不可愛 可意不可意 我們要去追逐它去抓住它 要去排斥它 拒絕它 這是我們平常的心理 這裡看那裡看 越看越要看 不好看不喜歡看馬上就覺得 不喜歡討厭 這是一般人 不是修行人的表現 而現在作為一個修行的比丘 其實現在說比丘 昨天已經講到解脫道 聲聞為本之解脫同歸 不只是比丘要這麼做 在家也是一樣 在家修行也是沒有兩樣的 那麼各位說 在家修行的 跟出家修行有什麼不一樣 生活方式不一樣 什麼叫生活方式不一樣 根據佛法的制度 在家居士要種田 做工作生意 當官 當什麼都可以 士農工商 在法律上允許的 不違背法律的行業都可以做 當然殺盜婬妄的做不得 這是生活方式不一樣 那在另外一點就是說 出家的比丘 如果按照原始佛教來講 比丘過著托缽化飯的生活 換句話說只接受信徒供養 衣服 飲食 臥具 醫藥 這四事供養 你不能說我去賺錢 我去打工 我去做生意 這是出家人的正命 遵守出家的正命 那是關於生活方式不一樣 紀律不一樣 在修行道上 這裡講的三妙行 六根方面的修行 四念處的修行 七覺分的修行 這些不會差別的 大家看到彼比丘 只是出家人才這麼做 如果這麼講 所有的經 尤其是早期的 原始佛教的根本聖典 句句都是對著比丘講 佛陀要入涅槃之前 佛遺教經 開始呼汝等比丘 好像都是對比丘講的 其它在家優婆塞優婆夷 好像都不講的 其實不要誤會 在修行的道路求解脫 明跟解脫 這樣的功德這樣的目標 人人要修要到達的 日常生活之中 就要緊用功夫 下面進一步的說 於彼好色 起眼見已 永不緣著 不好色 起眼見已永不緣著 內心安住不動 善修解脫 心不懈? 以這樣來說 對那些好看的 喜歡的 一般人說養眼的 當你看到以後 永遠的不是暫時 永遠不再去追著 永遠不再執著 不是看了腦海之中 開眼閉眼都是想著 就是好的 不執著 不好的不喜歡的 看來就是很不順眼的 這些不好的事 看了以後也永遠不會要再去看 也不去執著它 不去厭惡它 不嫌棄它 那就是內心安住不動善修解脫 心不懈倦 內心之中永遠如如不動 管它天翻地覆 我還是如如不動的 善修解脫 心不懈倦 我們的眼根 不被外在的色塵所誘惑 所沾染 所動搖 八風吹不動 我們常講到的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有利的 衰 倒楣的 人家毀謗你 人家讚歎你 是苦是樂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 都不動心 這就是得到解脫了 這樣從來不懈怠不厭倦 修行人修到覺得不想修了 修到覺得沒有意義了 不值得了 退道心了 那就修不下去囉 經典裡面把眼睛以眼根 對著色塵作一個例子 下面就不用再一一的講了 耳鼻舌身意識法 亦復如是 也是一樣的 耳朵聽到好聽的 聽到不好聽的 你鼻子嗅到臭的香的 舌頭嚐到是美味 是不美的味 耳鼻舌身意 都是一樣的 意思就是說 眼根對著外面的色塵 產生了我們眼睛的認識作用 根塵識叫三和 結合在一起 而產生觸 就是感覺 那麼在這個時候 根塵識三和而成觸 變成一個觸 在這裡產生了可意的 不可意的 或是無所謂的 由觸以後進一步的 可意不可意的結果 就產生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由這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 就產生愛 六愛 我喜歡 我不喜歡 我愛 我恨 所以在佛門裡面講的 六六的法門 下面我們會再講到 由觸而受 由受而愛 而一步一步的 六觸 六受 六愛 因為我們緣境的有六根 六根的對象有六塵 能夠認識六塵的是六種識 在這裡面就連環式的 生死輪迴就這麼來的 所以修行人就 反其道而行 逆流 逆生死之流 不再這樣落入生死的漩渦 現在要先修學我們六根 最簡單來講 密護根門 我們這六個窗門要關好 不要強盜土匪偷雞摸狗跑進來 在經典裡面有比喻 藏六如龜 一隻龜 烏龜 烏龜有個頭 有個尾 尾巴 還有四條?那不是六嗎 這烏龜到海邊 走走走在那邊哇野狗跑出來了 要吃牠了 那怎麼辦呢 縮回來 頭縮回來腳縮回來尾巴縮回來 手腳頭首尾通通收起來了 這隻野狗對牠就無可奈何了 同樣的道理 在修學的道路上 到處都是陷井 威脅利誘 種種的境 現在保護著 當遇到危險的時候 使你能夠產生 貪瞋癡煩惱的時候 你就隨時要把它保護好 要收藏好 否則的話你這頭被狗咬走了 你的尾巴被咬走了 你的腳手咬走了怎麼辦 就慘了 所以修行藏六如龜 佛陀說能夠像以上這麼樣的 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六塵六識這樣的修 修不是一天兩天 長期的 在沒有達到目的之前 就不能放逸不能懈怠的 所以古德一句話 學道如鑽火 過去鑽木取火 木頭的磨擦 磨擦以後才能起火 逢煙且勿休 看到煙出來了不要說停下來 前功盡棄 一旦金星現 有這個火花出來了 真正的整個冒出來了 功夫始到前 那個功夫算成就了 所以在六根的方面修學 不能懈怠 不能停下來的 能夠把六根修好了 我們身口意三業 三妙行就得到滿足了 這是解說什麼叫作六觸 六處入的修行 眼的觸 耳的觸乃至於意的觸 從這一方面來用功 而能夠滿足成就三妙行 云何修三妙行滿足四念處 那怎麼樣來修三妙行呢 身口意三業三妙行怎麼修啊 佛陀說作一位佛弟子 多聞聖弟子 一個修行人聽聞如來正法 發心修行解脫之道 這樣的多聞聖弟子 在什麼地方去修 於空閑處 在空閑的地方 不是大街十字街口上 不是在紅塵滾滾裡面 有的人說修行人哪裡不能修行 十字街口都可以修行 酒家戲院那裡不能修行呢 修修看吧 這是叫作說空話 沒有這樣的功夫就不要自大 胡言亂言 現在一個修行人 還沒有成功之前 要找空閑的地方 在林中樹林 作如是學如是思惟 要這麼學習這麼思惟 思惟什麼想什麼 不是什麼都不要想 很多人就說一念不生 不思善不思惡 什麼都不要念 什麼都不要想 不是什麼都不要念 要怎麼思惟要想什麼 現在講我們的身業就身行 我們的口業口行 我們的意業意行 都是惡行粗行 現在要得到三妙行 身業平常說殺生偷盜邪婬 對戒律來講 我們身的表現 殺人放火無所不為 因為有我們身的惡行 現世後世必得惡報 作為佛弟子 善惡因果業報是必然的 必須建立起來的一個正觀 一個正見 身的惡行 現在生之中 在未來世之中 必然會有惡報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作身惡行必定不只是未來 現在馬上就會得到惡報了 我若行身惡行者 必當自生厭悔 他亦嫌薄 大師亦責 諸梵行者亦復以法而嫌我 惡名流布 遍於諸方 身壞命終 當墮地獄 那麼說我們的身 如果不修身 如果再繼續這樣墮落下去 殺生偷盜邪婬 無所不為 那現在來世一定會遭受惡報的 同時我如果不修身 如果我的身 繼續這樣修惡行 一定自己會後悔 自己會討厭自己 他亦嫌薄 大師亦責 諸梵行者亦復以法而嫌我 什麼意思呢 自己覺得做了惡行 做了壞事以後 自己也會後悔 別人也會討厭你 我們的大師佛陀 也會指責我們 還有所有一起修行的同參道友 也會以這個法來檢舉我 這是什麼意思 慚愧心 我們說慚愧很重要 有慚有愧 有愧之人則有善法 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這是佛在最後遺教裡面 講的這麼清楚 有了慚愧心才知道 會抗拒內心的種種罪 有慚愧心 覺得對不起社會 對不起群眾 對不起所有的人 也對不起三寶 這就是慚愧心 所以慚愧兩個字 在佛法裡面是這麼定義 輕拒暴惡 崇重賢善 對於好人善事 所做所為我們都非常的崇拜他 非常的尊敬他 這是有慚愧心 別人的惡我們會排拒他 我們有了這樣的慚愧心 我們就不會再繼續再作惡了 當如果作了惡 整個社會 會公義嶼論來批評你 法律制裁你 朋友遠離你 惡名流布遍於諸方啊 你的壞名字你的臭名 遺臭萬年 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你 做壞事情的 十方世界大家都知道 你是一個罪人是個壞人 今生之中就受到這樣的果報 來世呢死了以後 身壞命終當墮地獄 生命結束以後 那就必然下墮地獄 這個是指的身的惡行來講 相反的 善的 我們會得到好果報 於身惡行見現世後世如是果報 是故除身惡行 修身妙行 因為我們看到 很清楚的就在現在以及未來 有這麼多惡報 所以就除掉我們身的惡行 不會再做壞事了 而修身的妙行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 根源於我們的同理心 同情心 慈悲心 不會再殺害眾生 損惱眾生 對眾生帶來種種痛苦 要這樣的 修身的妙行是以身業來講 那麼其它呢 口惡行意惡行亦復如是 也是這個樣子 不一一的講啦 是名修習三妙行已 得四念處清淨滿足 能夠把我們身業口業意業 身惡行口惡行 意的惡行不存在了 對治了 而後就變成身的妙行 口的妙行 意的妙行 經典裡面如果一一的口 身口意 眼耳鼻舌身意 那就顯得太囉嗦了 像我們念心經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它以五蘊裡面的色蘊來講 色是不異空的 空也不異色的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其它的受想行識 依此類推就可以了解 就不用再一一的說 受不異空空不異受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又是想又是行又是識 一一的講顯得太累贅了 所以經典裡面都是這樣子 這是由六根的修學 六根的修學而使六根清淨 六根清淨身口意三業 就能夠得到清淨 在修佛法的修學上 那是個次第 如果平常不用功 在日常生活之中 密護於根門 在六根方面去用功夫 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人來到這世界 你說為的就是享受 為的就是感官的享受 如果對色聲香味觸 種種五欲的境界 都要捨掉都要遠離 那就覺得人生就太沒有意義了 就太沒有趣味了 世俗人是這麼講 那麼現在呢 我們記的是講解脫道 講生命的解脫 每一個人其實也都能夠感受到 很熱熱鬧鬧 唱歌跳舞 吃喝玩樂 在那時候開心的不得了 親戚朋友樂成一團 以後呢疲勞 內心的空虛 種種苦馬上就會感受到了 所以要得到真正的快樂 究竟的解脫 第一必須遠離 從這方面來下功夫 這是指的身口意三業 要修三妙行 簡單的講就是十善業 遠離十惡業 身三 口四 意三 由於我們內心裡面不得清淨 充滿了貪瞋癡 壞心壞意 必然的就在口業上 身業上就沒有辦法清淨了 所以身清淨口清淨意清淨 叫作三妙行 我們要受戒就是要三業清淨 才能夠承受如來的甘露 這裡都強調要有慚愧 如果沒有慚愧心 誰怕誰 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 什麼都可以 這樣的話修行就談不上了 解脫就不可能了 所以這裡講真正的修行 是一個很具體的 很確實的一個問題 我們好好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