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阿含聖典選講-1 主講者:超定法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各位善知識慈悲 這次選講的阿含聖典 關於阿含經呢 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源 今天講中國佛教 以空宗跟有宗 這兩宗作為代表性 從根本的印度傳過來的 大乘佛教有二大的體系 一個是中觀的性空思想 一個是唯識唯心的思想 大乘的佛法不外乎中觀 跟唯識 那麼這兩個宗派怎麼來的 從印度佛教思想來探討 中觀以及唯識 這是後期的佛教 初期的最早的是什麼呢 是阿含的聖典 也就是佛法 一般講的根本佛法 或者叫作原始佛教 簡單一句話 大乘佛教是從 根本的原始佛教發展出來的 今天我們聽到各宗各派 譬如說中國佛教 天台宗 華嚴宗 禪宗 淨土宗 乃至所有大乘的八宗 這八宗呢從哪裡來 它一定有根源 都是佛說的 阿彌陀經佛說 無量壽經佛說 華嚴經佛說 佛說的是沒有錯 那根據佛陀說的哪一點 哪一部分的思想 而開展出來的呢 印順導師他有兩本書 一本叫作性空學探源 一就叫作唯識學探源 性空學代表了大乘的空宗 中觀的思想 中觀的思想從哪裡來 上一次在介紹 中觀的時候就談到了 龍樹菩薩的中觀論 它是阿含的通論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 所說的阿含經 它主要的重點 它的思想中心所在 就探討這個問題 所以叫作阿含通論 在性空學探源就講到空宗 性空的思想 大乘的空宗 從哪裡來 從阿含經來 大乘的唯心唯識的思想呢 也是一樣的 唯識學探源 說明大乘佛法 不管是中觀唯識 都是從佛說的早期 根本聖典阿含而開展出來的 那是從大乘佛法 有兩個體系來說 那麼一般說呢 除了唯識 虛妄唯識 性空唯名 還有一個真常唯心 真常唯心的思想 也可以說離開不了阿含 那麼為什麼要談到這個問題 很多人不了解 以為阿含經是小乘佛法 我們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法 釋迦牟尼佛是 修菩薩道而成佛的 那麼阿含經是不重要的 很多人就這樣誤會 普遍中國傳統的佛教 都會把阿含經說是小乘 這也難怪 因為中國的佛教最具代表性的 有兩個宗 一個是天台宗 另一個是華嚴宗也叫賢首宗 天台宗把阿含判屬於藏教 小乘三藏教 為什麼會講阿含經 根據天台宗的說法 因為佛陀成道之後 在三七二十一天之中 為這個法身大士 上根利智的這些菩薩們 說華嚴的頓教法門 普遍的都不能接受 為了將就眾生 為了適應下劣的 眾生的需要 所以才開始講阿含經 這天台宗的說法 那華嚴宗呢 大家知道 賢首大師呢 把整個的佛法 分成五教 小乘教 大乘始教 大乘終教 大乘頓教 大乘圓教 這五教之中呢 不管始教也好 終教 頓教 圓教 這四教是屬於大乘的 大乘佛法開始根底根基 由淺的 由始而終 由頓最後才達到圓滿的圓教 第一就是小教 小乘教 這小乘教主要講的是什麼 阿含經 跟天台宗智者大師的 看法是一樣的 因為中國祖師 把阿含聖典 判屬於小乘經 所以不被中國的佛教所重視 後來到近代 佛教學者的研究結果大家認為 阿含聖典才是佛法的根本 所有的宗派所有的佛法 都是從這裡出來的 所以這一次我們從這個根源 來講這根本佛法 很多人說 我們是大乘人 我們為什麼來聽小乘經 首先告訴各位 不要有這樣的觀念 什麼是大乘 什麼是小乘 佛法的如實相 佛法是一味的 佛法是沒有差別的 從究竟真理來講 不會有兩樣 法性本不二 法性諸法的真理是不會兩樣的 你說沒有兩樣 明明很多樣怎麼沒有兩樣 太多樣了 以中國佛教普遍流行的 有的人修淨土宗的 禪宗的 密宗的 從經教來說 有的是天台宗 有的是賢首宗 還有三論空宗 還有法相唯識宗 太多太多不同啊 怎麼會沒有兩樣呢 沒有兩樣就是沒有兩樣 所謂兩樣差別不是佛法的差別 佛法本質 佛究竟真理 是不會有兩樣的 這差別在於眾生 眾生根機的差別 譬如說最簡單的來講 像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 同樣是講淨土 一個是東方的淨土 一個是西方淨土 這個裡面就會有差別 這差別在哪裡 你說同樣是淨土 藥師琉璃光如來的 大雄寶殿裡面 一般就是供了三尊佛 三寶佛 中間本師釋迦牟尼佛 是我們的右邊是一尊藥師佛 藥師琉璃光如來 左邊一尊阿彌陀佛 阿彌陀如來 彌陀如來 藥師如來 釋迦如來 那麼西方的彌陀淨土 跟東方的琉璃光淨土不一樣 同樣講淨土就不一樣 為什麼會不一樣 我們所需求不一樣 有的人要在這一個世界 求現在當生的消災增福壽 現實人生的圓滿 從這一點來講 要比較強調藥師的法門 那麼這西方呢 西方彌陀淨土 側重在人生最後的生命歸宿 我們要往哪裡去 來到這世界幾十年過去了 當我們這個生命結束以後 魂歸何處 我們歸宿在哪裡呢 那麼這就是要講到西方淨土 到極樂世界去 這是為什麼同樣講淨土 有的注重現實人間的淨土 有的側重在死後的來生 他方世界的淨土 這是根機的不同 我為什麼講這個問題 佛法法門的差別是因為眾生 眾生的需要千差萬別 所以也就施設各種不同的法門 在這裡就是要告訴各位 不要把阿含經 說是小乘的 小大是在於眾生根機 從大乘中觀的思想來看 菩薩與聲聞 不要聽到聲聞兩個字 就說這是小乘 聲聞不是小乘 凡是聽聞釋迦如來的法音 歸依三寶 修學佛法的所有的弟子 出家的 在家的 大大小小的 通通叫作聲聞 所以聲聞兩個字是 佛弟子的通稱 不是分大小乘的 那麼後來我們為什麼 聲聞所對的是什麼 聲聞所對的是菩薩 菩薩道跟聲聞道 那菩薩道跟聲聞道差別在哪裡 站在般若性空的思想 在般若經來講 般若法門 沒有大小差別 不管是聲聞人跟緣覺乘人 菩薩乘人 換句話說 不管是為了個人生命的解脫 或是要普度眾生 大家皆共成佛道 都是要修學般若法門 聲聞人跟菩薩 從斷煩惱來講 大家都斷煩惱了生死 所以三乘同坐解脫床 三乘同入無餘涅槃 這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佛法的終極目標 就是生命的解脫 個人的了脫生死 以及行菩薩道 都是為了生命解脫 不能說你度眾生 度眾生不是為生命解脫嗎 難道要有度來 把他推到海裡去 度眾生解脫憂悲苦惱 解脫苦海 那麼這一點之上就說沒有兩樣 強調菩薩道 菩薩道就是強調菩提心 菩提心就在 注重悲願 大悲大願 那麼慈悲心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 沒有慈悲就不成其為佛法 所有的佛弟子 聲聞乘人 菩薩乘人 從最高偉大的佛陀 菩薩 聲聞弟子 大家都要行慈悲 可以說沒有差別 大乘的菩薩道就是強調 要以利他為先 要積極的 自己沒有解脫 也要使一切眾生大家都 要得解脫 這是菩薩道 他了不起是在這裡 那麼聲聞人呢 講究生命的解脫 度眾生是要度眾生 可是在這裡是隨緣 隨力隨分 量力而為 你沒有那麼的大本事 講那麼多話變成空話了 所以聲聞講實際的 在這裡-就是告訴各位 聲聞菩薩 中國佛教說是大乘小乘 姑且就這麼稱呼啦 那麼說大跟小 主要差別在哪裡 悲心 心量的大小 菩薩要盡未來際三大阿僧祇劫 無窮無盡的阿僧祇劫度眾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 眾生難度誓願度 這是菩薩精神 那麼聲聞人呢 我們說他小他也有慈悲 只是他沒有那麼透徹 沒有那麼廣大 所以如果要分別大小 只能從悲願的大小來分 這一點各位聽眾要弄清楚 不要一直強調我們是大乘 我們不聽小乘經 不是小乘經 不斷的努力 聲聞人要跟佛菩薩來看齊 迴小向大 自己聲聞人 證得阿羅漢果 他的智慧 他的功德 都還沒有圓滿 從法華經裡面說 聲聞阿羅漢在修菩提大道上 只是走了一半路 三百由旬 只有成佛了 修菩薩道究竟成佛 達到成佛的目標 才是寶所才是圓滿了 這是大乘佛教的說法 那麼如果站在原始佛教的 阿含思想來看 佛是先覺者 聲聞弟子們是後覺者 一般說聲聞人證阿羅漢果 我們佛陀也是阿羅漢 如來應供正遍知 講佛陀的十號裡面 有一個叫作 阿羅訶 應供 能夠有資格接受 人天的恭敬供養的 叫作應供阿羅訶 阿羅訶就阿羅漢 阿羅漢聖人也是一樣 因為他已經斷除一切煩惱 了脫了生死 證得涅槃了 他有這福報 接受人天供養 佛跟聲聞人 只是先覺後覺的差別而已 不是說我就多麼崇高偉大 一般的聲聞羅漢這麼樣渺小 沒有這個說法 所以在這一點上 我們大家要了解 這一次講阿含的聖典 不是每一部經 每一部經都講 就是講阿含經 中國佛教有雜阿含 中阿含 長阿含 增一阿含 四部阿含 當然這四部阿含中 以雜阿含為根本 主要這一次以雜阿含為主 那麼其它呢 增一阿含 中阿含 多少會講到 所以時間是有限 首先第一要選的是 釋迦牟尼佛成佛 第一次講經講什麼經 大家知道 佛陀成佛第一次講經講什麼經 如果根據中國佛教 天台宗跟賢首宗的說法 他說講華嚴經 華嚴最初三七日 在三七二十一天之中 來講華嚴經 只是一般的眾生根機太差了 不但是一般人 凡夫沒有辦法聽懂 就是二乘的根性 在法會上如聾若啞 好像啞巴一樣 好像聾子一樣 不知在聽什麼 鴨子聽雷 這麼說法 這是大乘佛教 天台跟賢首他們的講法 事實上從這個印度佛教 的歷史來探討 不是這麼說的 佛陀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八相成道 從兜率天來到人間 入胎出胎降生 而後呢出了家 出了家來修行修苦行 而後成佛了 成佛以後就說法度眾生 那麼第一次對什麼人來講經 講什麼經 根據原始佛教的說法 第一部經就是轉法輪經 對什麼人講 對著五比丘講 那也就是說 釋迦牟尼佛剛開始 偷偷的跑去出家了 天亮起來大家找不到人 趕快派人去把他追回來了 怎麼可以讓他跑掉 追不回來 去的永去 沒有辦法追回來 釋迦牟尼佛出家的決心 太堅決了 最後沒有辦法 就派了五個年輕人 都是釋迦太子父親這邊的 母親那邊的最信任的五個青年 來跟從佛陀來一起修行 這五個人呢 是一直追隨在我們釋迦菩薩 還沒成佛之前 還沒有在菩提樹下成佛之前 叫作菩薩釋迦菩薩 那麼 開始釋迦牟尼佛去參訪 當時印度宗教界最有名的 兩位宗教師 阿羅羅迦蘭跟鬱頭藍弗 這兩位就是 印度宗教是說講禪定 無所有處定 非想非非想處定 最高的禪定跟他們學習 學習以後呢釋迦太子覺得 這不是究竟法門 禪定有它的功用 可是要從究竟體證真理 斷煩惱了生死來講是不夠的 定對於我們來講 降伏煩惱壓制煩惱是有 但是不能斷除煩惱 所以就離開了 那麼到哪裡去呢 到苦行林去 一天一麻一麥 我們吃了一碗飯菜看多少米 我們吃一個饅頭有多少麥 竟然一天一麻一麥 在最熱的天 如現在一百多度 一百多度還不夠 還要燒火來烤 修苦行嚴厲的苦行 經過這樣子六年的漫長歲月啊 我們一個小時就受不了了 你說一個月一年 整整六年的時間 修行修到皮包骨 你看到釋迦菩薩 還沒有成佛之前 在苦行林那種樣子 剛剛來到菩提樹下 已經稍微像人的樣了 為什麼呢 釋迦菩薩經過六年的苦行 這麼樣疲勞 身心折磨還是沒有結果 所以就泡到河裡去洗個澡 洗了澡以後呢起來 在岸上就昏倒了 營養不良 昏倒了遇到一個養牛的 女孩子供養他牛奶 煮麥片牛奶稀飯 吃了精神才恢復 就到菩提樹下用功 思惟 禪思 之後才體悟真理 那麼證了真理以後呢 今天我終於達到出家 成佛的目標了 成佛以後要做什麼呢 成佛以後度眾生 除了度眾生還是度眾生 任務就在這裡 那現在說我究竟度什麼人呢 度什麼人 釋迦牟尼佛想到剛剛出家 所參訪的兩位善知識 最高禪定的一位宗教師 我應該去度他 可是釋迦如來的入定觀察 這兩個人都已經往生了 無緣要去度化他們 想想還有什麼人呢 跟隨在身邊的 六年的苦行這幾位同參 我應該去度他 現在他們在哪裡呢 在鹿野苑 就是仙人墮處 仙人墮落的地方 就是那個地方繼續來修苦行 就是講到呢 釋迦佛陀第一次所講的經叫作 轉法輪經 佛說轉法輪經 這是後漢的安世高 他翻譯的佛說轉法輪經 唐朝上次講的無常經 有介紹了義淨 義淨三藏 他翻的叫作佛說三轉法輪經 那麼現在我們所用的版本 是雜阿含裡面的 屬於四諦 講四諦法門方面的經典 叫作轉法輪經 在這裡我們首先 來把經題轉法輪 為什麼佛陀講經叫作轉法輪 如果恭賀人家 人家當了住持了 你要到哪裡講經說法了 我們說大轉法輪 佛法就是佛法 為什麼佛法叫作法輪呢 輪會轉動 一方面這個真理是法 從釋迦牟尼佛悟得真理以後 把它宣說出來 轉動了 這法動了 從釋迦的身心之中 轉到弟子們的心中 好像釋迦如來對著五比丘說法 把這個法轉到 五比丘的身中 而後一代一代的展轉的傳承 傳下來就叫轉法輪 另外一方面 法輪輪子 我們知道像戰車一樣 裝甲的戰車 這個輪子是很堅硬的 經過這輪子轉過去以後 把泥土石頭都壓破了 輾破了 那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我們眾生的煩惱 經過佛法的教化熏陶 這法輪轉過去 煩惱通通破除了 所以法輪本身能夠 破除煩惱的意義 這叫作轉法輪 本來他們解說阿含經 也是說傳來的佛法 傳來的聖教 從兩千五百多年前 代代相傳一直傳過來的 所以叫作阿含 他們解說阿含是這麼說 那麼現在要講到的就是 轉法輪經 完整的說是三轉十二行的法門 三轉十二行的這個法 三轉我們知道 因為這個牽涉到佛法的總綱 佛法的根本 如果直接從經典文字 一個字一個字一直讀的話 也許我們會抓不到要點 那麼現在我們說三轉十二 這個十二行 把佛陀講經說法 由淺而入深 一層一層的來分析 把這個真理原原本本的 清清楚楚的把它宣說出來 這四諦 這諦字是真實不虛的 千真萬確的 四諦法門可以說 佛陀一代的時教 從開始在鹿野苑對五比丘說法 一直到最後 佛陀要入滅的時候 為須跋陀羅最後講經 大家知道 在佛門有一部經叫作佛遺教經 佛遺教經開始就說 釋迦牟尼佛 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 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 就是說佛要入滅了 最初所度的五比丘的代表 阿若憍陳如 最後呢所度的是須跋陀羅 一百二十歲的老外道 大家問講什麼 開始講什麼 最後講什麼 初轉法輪為五比丘講的是 四聖諦的法門 最後呢 佛陀為須跋陀羅 講的八正道法 八正道法就是四諦裡面的道諦 因為這時間已經不多了 很快的我們釋迦牟尼佛 就要入涅槃了 而這一位須跋陀羅 匆匆忙忙的趕到 在我們世尊要入涅槃之前 來到佛陀的身邊求法 那我們呢不能說太多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 簡單明白的告訴須跋陀羅 諸法之中因為有八正道 有這八正道法門 所以才能達到修學佛法 開悟證果的目標 四沙門果 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 為什麼能夠開悟證果 能夠開悟證果的法門 就是四聖諦法門 之中的八正道法門 假如沒有八正道 假如不修八正道 就不可能證果的 在這裡很明白的告訴各位 佛陀從開始一直到入涅槃 主要的重點都是在四聖諦法門 大家看過遺教經 最後交代的 當時跟隨在身邊的 比丘眾以及所有弟子 佛就這樣問 汝等若於四諦有所疑者 可疾問之 假如要問就快點問 要問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法門 就是四諦法 假如對四諦法門有懷疑 對佛法僧三寶有懷疑 假如對四聖諦的真理能夠 深信不疑 那對佛法僧對一切 就能夠堅定不疑的肯定了 所以在這裡 這個很重要的 當時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 阿那律馱 白佛言世尊 月可令熱日可令冷 佛說四諦不可令異 太陽的光是熱的 我們可以把它變成涼的 月亮的光明是涼的 我們可以把它變成熱的 不可能的事情都成為可能 但是可以說 佛說的四聖諦真理 絕對是顛撲不破的 不能變異的 苦諦是苦 不可令樂 集真是因 更無異因 那麼肯定的 對我們佛陀說 世尊 我們所有的人 對於四聖諦的法門絕對無疑的 所以四諦的法門 是佛陀第一次講經說法 所宣揚的 所開講的 一直到最後都離開不了這個 所以一生之中 講經說法 講了四十五年也好 講了五十年四十九年也好 五十年是怎麼講 可以說都沒有離開 四聖諦的真理 那麼大乘佛法呢 很多人就說這四聖諦法門 是小乘法 菩薩道不是四聖諦法門 也是四聖諦法門 沒有離開四聖諦 有另外一個大乘佛法 現在根據大家 常常在唸啊 菩薩發願 菩薩發願是每一尊菩薩 每一菩薩都有不同的願 譬如藥師如來 行菩薩道的時候呢 發十二大願 那平常說阿彌陀佛呢 各位過去作為法藏的比丘 發了四十八願 有的說是三十六願 二十四願 那麼最後說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 意思就是 每一尊菩薩 他沒有成佛之前菩薩發願的 這個願叫作悲願 每一尊菩薩不一樣 可是有一個願是共通的 都一樣的 什麼願呢 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乃至於佛道無上誓願成 大家知道四弘誓願 是從四聖諦開展出來的 那什麼意思呢 菩薩的四弘誓願跟 一般所謂的四聖諦的法門 有什麼關係 關係太密切了 眾生無邊誓願度 看到眾生的苦 觀察四聖諦的苦諦 所以發出了要度眾生願 如果沒有苦諦 沒有苦的聖諦 菩薩這個願就無從發起了 大家如果快樂的不得了 那你還要去為眾生救苦救難嗎 眾生本來就沒有苦難 你還救什麼呢 世間本來就是那麼快樂 那麼美滿那麼幸福 那你還去度什麼眾生呢 事實上 世間就充滿了憂悲苦惱 這個苦我們下面會解說 所以菩薩道要發願度眾生 因為觀察四聖諦的苦諦而來 那麼第二呢 煩惱無盡誓願斷 要斷煩惱 個人的煩惱 眾生的煩惱 無量無邊的煩惱 你要發願斷煩惱 這是根本所在 意思就是說 你要解除痛苦 要把苦的根本要找出來 你說有一個人有病 找不到病 不曉得病在哪裡就亂吃藥 亂吃藥是沒有用的 所以要斷煩惱 把問題根本解決 這是很重要的 接著下面再繼續講 我們講到這裡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