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唯識要義第三十五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 在唯識的修學法門當中 一定要對唯識的義理有所理解 要理解唯識的要理 當然在這個修學的過程當中 也一定有它的順序 順序從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 修習位一直到究竟位 在這個資糧位裡邊 所包括的就有三十心的三賢位 三十心的三賢位第一住心 就包括了十信在裡邊 所以我們在初住位的時候 就了解到十信的這個位次 再來就是十住位 接著我們今天就看 一百二十六頁的就是第二大段 就是十行 十行也是屬於三賢位裡邊的 第二大類 就是十行位 就是歡喜行饒益行無恚行 無盡行離痴亂行善現行無著行 尊住行善法行真實行 就是有這十個位次 就是十心位了 蓋此位的菩薩修六度較殊勝故 通附行名 說明就是我們這個十行位 他們一樣的是要修六度的 要修六度 他就從這個六度的殊勝功德 裡邊來加上這個名稱 怎麼說 第一的歡喜行引生歡喜 歡喜行就是菩薩為大施主 喜捨一切法 菩薩當一個大施主 來行捨喜捨一切法 我們都知道財施法施無畏施 都是菩薩必要修學的 在布施的過程當中 都要以歡喜心來布施 所以菩薩就成為一個大施主 以財物的內財外財來布施 當然還是布施 講經說法也是一種布施 幫助他人離苦得樂 也是一種布施 所以每一個菩薩 都是一個大施主 於加行根本後得 在修學這三個階位的過程當中 他都是不後悔的 也不求名利 甚至於他是憐愍有情眾生 而且又敬慕大法 什麼大法 佛陀境界所悟得的世間的理體 所以他自己本身一方面來布施 一方面來修學佛法 一方面朝向佛果來努力 所以令見者歡喜恭敬的階位 不但自己本身起歡喜心來布施 也令一切眾生見到這些菩薩們 也會起歡喜心 我們平常有一句話說 你如果要別人對你怎麼好 事先就是你要如何的發心 來幫助別人對他人好 我們就說像照鏡子一樣的 一定自己要笑鏡子裡邊的影像 也才會笑 所以看他人 一定要反觀一下自己 要他人能夠得到好處 我們本身也能夠得到利益 所以這個歡喜行 就是自己本身歡喜的來布施 自己對於所有的佛法佛理 乃至於目標的那種努力 看到的人也會起尊重 尊敬的歡喜心了 第二的叫做饒益行 饒益當然會得到利益 常持淨戒不染五欲 你如果經常的來持戒清淨的話 對於色聲香味觸五欲境界 不去染著不去貪求 就能夠除一切有情罪障 令其得不退的階位 你自己本身一方面是持戒清淨 一方面又是不染 這個世間的五欲 甚至於還能夠讓眾生 離去一切種種的罪業罪障 所以自己本身就能夠得到 不退的階位了 所以就能夠得到饒益得到好處 第三就是無恚行 我們知道恚就是瞋恚 到了這個階位也就是無恚了 不會再引生瞋恚心了 怎麼說 因為常行忍辱的關係 也就是和顏愛語 平常和他人講話都是以歡喜心 好的面相好的語言 讓對方聽了能夠接受的 即使他做得不對你要來糾正他 所講出來的語音也都是讓對方 能夠心服口服的來接受的 像這一個都是屬於一種愛語 所以不害自他悟身空寂 不會去害別人 再來自己也好他人也好 也因為你的這個和顏愛語 讓他能夠悟得世間一切 都是因緣所生皆是無常 皆是空的道理 能忍怨敵的階位 所以因為是修忍辱行 所以怨敵不管如何的加諸於 身上的種種痛苦心靈的痛苦 都有辦法忍受的 所以我們就說不管耐怨害人 安受苦忍 可以說他都有辦法去忍受 第四叫做無盡行 無盡就是一直的延續 雖然受多劫的諸苦 亦不息上求下化的階位 因為我們知道說修學佛法 達到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祗劫 這麼長久的時間在修學 所以不管是經過多少劫 種種的痛苦 他都有辦法忍受下來 而且就是在上求下化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這樣子自利利他的 修行法門之中他都能夠不息 不會停止的不會退心的 第五叫做離痴亂行 常住正念於一切法乃至生死 亦不起愚痴散亂的階位 在這個位次上就是說 不管在修學裡邊 是怎麼樣子的狀態 他都有辦法引生正念 所以常住於正念之中 對於一切萬法 不管是色法是心法 是生死的流轉門 或者是涅槃的還滅門等等 他都能夠以正念來修學 而不起錯亂不起愚痴 第六的叫做善現行 善現 當然就表示說 對於一切諸法的性相 他都有辦法清清楚楚的去了解 善知就是很清楚 而且是正念的來了解 所以三業寂滅 身口意的三業的惡念惡行不現 無縛無著了 都不會被我們的惡業所繫縛了 所以能夠隨類教化眾生 就能夠好好的跟眾生 能夠相處 而達到讓眾生離苦得樂 第七就是無著行 遊歷國土供佛求法 傳法度眾生均無厭足 且能夠悟得諸法的寂滅 一切無所著的階位 到了這個位次它是無所著的 所以不管是到十方世界去遊歷 或者去供佛或者求法 乃至於傳法講經說法度眾生了 他都無厭足 無厭足就是他不會感覺到 就是勞累疲倦 或者就是放棄不會的 他都是非常精進的到十方國土 去供佛求法甚至於度眾 甚至於還可以悟得 諸法的寂滅性 一切法不生不滅的理體性 他都有辦法去體悟到 所以一切就無所著了 第八就是尊住行 尊住就是尊重善根智慧 於自利利他亦能修習的階位 就是尊重一切所修的善法 自利的部份也好 利他的部份也好 他都能夠讓我們得到利益 所以他一定在這個位次上 就好好的在修習學 第九叫做善法行 就是得四無礙解陀羅尼門 諸善慧法 為眾生守護正法 令佛種不斷的階位 善法主要的在菩薩位裡邊 一定要修學四無礙解 四無礙解有時候叫四無礙智 有的地方翻譯叫做四無礙辯 最主要的就是無所障礙了 第一個就是法無礙 對於一切的教法 都能夠無礙的去理解 去引生智慧 第二就是義無礙 就是對於一切教法的內容義理 也都能夠透徹明白 第三就是辭無礙 也就是說對於十方國土 十方的人所講的種種言辭 他都無障礙 代表著他的語言天才 就是非常的殊勝 什麼樣子的語言 他都不會有障礙性的 要學什麼要講什麼都是可以 第四就是樂說無礙 或者也叫做辯無礙 也就是說因為對於前面的 法無礙義無礙跟這個辭無礙 都是無所障礙的 所以度化眾生所講出的佛理 所講出世間的真理 乃至於對於那一類的眾生來說 他都是無所障礙 所以他就辦法以他這樣子的 一個智慧能力能夠樂說無窮 他一直的解說 一直的來教化眾生 都不會受到障礙的 所以這個叫做四無礙解 四無礙智是菩薩所應修的 另外一個叫做陀羅尼門 陀羅尼是印度話 翻到我們中國就叫做能持 或者也叫做總持 什麼意思 就是說他能夠遮 能夠總攝憶持無量的 這個佛法而不忘失 最主要的能夠憶持 憶就是記憶 所以對於一切萬法 他都有辦法記憶 他都有辦法跟它攝持住 所以我們就說這個陀羅尼 也就是一種記憶術 就是主要是看過的讀過的 必須要記得的 他就一直給它記得 不會忘失掉的 而在佛法的修持裡邊 當然就是要斷惡修善 所以對於善的 他就能夠憶持不失 對於惡的也能夠讓它不起 所以它就是有這樣子的 功能作用 能夠止惡能夠去修善的 在於陀羅尼能夠憶持各種善法 能夠遮除各種的惡法 菩薩因為是利益眾生為主的 所以在教化他人的時候 他就必須要得陀羅尼門 代表著每一個講經說法的 法師們菩薩們 他都一定要記很多很多的佛理 在我們的八識田中 就是說一定要記很多的佛理 在我們的腦袋裡邊 看看多少的講經法師 他都是能夠滔滔不絕的一直講 為什麼 他就是記得了 永遠的記在腦袋裡邊 雖然到那一個地方去講經說法 他都可以不用看書 就能夠一直講半個鐘頭 講一個鐘頭他都能無罣礙的 是不是這樣子 所以在於我們的寺院裡邊 每天有早晚課 每天有早晚課早課要念楞嚴咒 要念十小咒 晚課要念彌陀經要念八十八佛 要念蒙山施食 乃至後面還有迴向三皈依 或者其它應該要念的部份 差不多所有的在寺院裡邊的 師父們都不用看書的 就是直接的一直念 叫做默念 就可以念到底了 這個是誦的部份 所以就曾經有人這麼說 怎麼看到師父們在誦經 眼睛都是看桌子 要不然就是閉起來 每一個人桌子上 或者面前都沒有拿書 到底他們是在念什麼 但是你如果能夠拿著這個經本 或者是拿著課誦本的話 你就知道師父們都是好高竿 什麼都是記得的 什麼都是背起來的 你看看那地藏經有三本 多少的師父地藏經都是背起來 這就是有這種憶持 就是陀羅尼 要講經說法很多的師父們 出門出去了 到了某一間寺院去的時候 難免都會碰到寺院在做法會 或者共修會等等 有的時候住持師父 他們都很尊重尊敬 由大法師老法師老和尚 到我們的道場裡邊來 都很希望他能夠光明普照 能夠講經說法 讓我們的信徒聽聽不同的 師父所講的佛理 難免就是看到師父來了 馬上就禮請 請法師請老和尚發慈悲心 來為我們大眾講開示 你看這個時候要講什麼 就靠你以前能夠記多少 這個時候你就能夠講些什麼了 所以完全都是要記得的 但是看看現在的小孩子在讀書 可以說這個記憶的部份 是越來越少了 不但說書本很普遍 就是電腦也是隨時都可以 找到資料 所以要記起來的 現在反而不容易去記了 老師也沒有勉強學生要記 父母親當然也不會逼迫孩子 去背誦什麼 但是你看看這個陀羅尼門 其實就是要記憶 法師們的講經說法就是要記憶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知道 法師們的教化眾生 一定要有這個陀羅尼門的 一種功德一份的功德力才可以 甚至於因為有記憶了 所以在群眾之中在信眾之中 講經說法他才不會害怕 就無所畏了 甚至於也能更自由自在的 來說法說教了 所以這個菩薩們 他們的陀羅尼門 可以說是非常的多 根據瑜伽師地論裡邊所說的 就是陀羅尼也是有四種 第一個就是法陀羅尼 當然就是能夠記憶我們的經書 裡邊的一些內容 義陀羅尼當然就是所記的經書 經句了解之後還要懂得裡邊 在講什麼 像彌陀經都會背了 彌陀經都會背了 你知道彌陀經在講什麼 要了解 普門品會背了 普門品裡邊在講什麼你知道嗎 也要知道 所以一個就是法陀羅尼 就是經句要明記不忘 再來義陀羅尼 就是裡邊的內容也要懂得 第三就是咒陀羅尼 就是咒語了 根據我們佛經裡邊的記載 佛陀在早期是反對持咒的 因為這個是婆羅門裡邊 非常的興盛 但是後來的一些外道們 也來出家了 當然他們的習性也不容易改 所以我們佛教裡邊也有咒語 什麼咒語 都是從佛菩薩的禪定當中 以他的心所引發出來的 這種語言 我們稱之為就是禪定的心 所顯現出來的 這個咒語是作什麼 都是善法 都是保護眾生愛護眾生 都是讓眾生能夠得到無障礙的 所以是佛陀菩薩們依禪定力 所起的咒術 能夠消除眾生種種的災厄 第四就是忍陀羅尼 忍也就是說 能夠通達諸法的實相 而且能夠安住於這個實相之中 我們就稱之為忍 所以忍在修四諦法門當中 其實也是一種智慧了 所以能夠了知諸法實相 了知諸法的本性 了知諸法的體性等等 所以能夠忍法性而不失 這個我們就稱之為忍陀羅尼 所以這個陀羅尼 也是我們修學菩薩道裡邊 一定要修的 也就說能夠明記不忘 能夠記憶在內心當中 在講經說法的時候 都是無所障礙的 所以這個第九行的善法行 就是要得四無礙 也要得這個陀羅尼 對於法對於義對於咒 乃至對於忍你都要能夠記住 能夠安住於這樣子的境界之中 所以諸善慧法為眾生守護正法 甚至於令佛種不斷 每一個人都朝向於佛的 無上法門來努力 第十叫做真實行 真實當然就是成就第一義 學得諸佛的真實教 佛陀所悟得佛陀所體會的 都是真實的 言行一致色心皆順的階位 這一個就是屬於十行位裡邊 所修所要學的 再來就是三賢位的第三 就是十迴向位 這個十迴向位就是 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不壞迴向等諸佛迴向 至一切處迴向 還有無盡功德藏迴向 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 等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如相迴向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 法界無量迴向 總共就是十種迴向位了 每一種迴向位 它應該要怎麼修學 因此位所修的功德皆迴向 上求下化故通附迴向名 到了這個階位 主要的已經接近於見道位 要入於聖的流位之中 所以他所修的種種法門 所做種種的功德 他都一定要迴向於菩提果位 所以我們這個名稱 都是以迴向來做說明 第一個叫做 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一樣的要修六度修四攝行 救護一切有情 使他們能夠脫離生死苦 證得涅槃 證得涅槃其實就是救護眾生 離苦得樂了 所以更深入於怨親平等觀 不見怨親的差別相的這種階位 所以叫做救護眾生離眾生相 救護眾生就是讓眾生 能夠證得涅槃 離眾生相叫做 沒有怨跟親的差別 所以在這個修六度 修四攝的時候 能夠修到無所差別的這種境界 第二叫做不壞迴向 就是於三寶發起不壞信 我們講到在於修學佛法 尤其是受戒的弟子們 一定要引生四不壞信 一定要引生出來 什麼叫做四不壞信 四種的不壞信 就是對於佛對於法對於僧 對於戒你一定要引發 非常深的那種信心 對於佛的功德 對於法的離苦得樂的這些正法 對於僧菩薩的修學 乃至於戒 能夠讓我們得到身心清淨 而達到這個解脫的 位次的重要性 你一定要相信 這個叫做四種不壞信 所以於三寶發起不壞信 三寶再加一個戒了 以自己的善根迴向眾生的階位 自己好好在修的時候 要把功德迴向於一切眾生 第三等諸佛迴向 什麼叫等諸佛 就是不著三世生死 不離菩提的聖行 佛陀的境界 就是已經不再於生死中 甚至於不著生死不著涅槃 就是得到了涅槃還是無住涅槃 所以對於這個生死 對於這個菩提涅槃的境界 都不起執著了 所以都能夠迴向於一切眾生 讓眾生都能夠由此而離苦得樂 所以你看佛陀成了佛之後 度了多少人 二千多年來甚至於從印度 到中國到世界的地方 度了多少人 這個就是迴向眾生 讓眾生都能夠在佛法的 這個三寶功德之下 也能夠漸漸的離苦得樂了 第四叫做至一切處迴向 至一切處當然就是 所有一切眾生 只要有眾生的地方 必然的這個佛法 都能夠普遍的來流行 所以迴向一切所修善根 來供養三寶 無不利益有情的階位了 什麼地方只要有菩薩在 必然三寶具足 能夠供養三寶一切眾生 能夠依此而來修學 必然可以得到種種的功德了 第五就是無盡功德藏迴向 就是以懺悔離一切的業障 離一切業障隨喜一切如來 與有情所有的善根 迴向其功德莊嚴諸佛淨土 常做佛事具足種種功德 得無盡善根 既然叫做無盡功德代表著 這個功德是無量無數之多 這個功德怎麼來的 第一個要懂得懺悔 過去所造做的惡 我們把它懺悔掉 未來當然你就不會再造作了 甚至於要隨喜一切所有的善根 一切如來與有情所有的善根 都要迴向 甚至於迴向於一切國土 一切的有情 第六就是隨順一切堅固善根 以身命以妻子以珍寶等 內外財施與眾生代替眾生受苦 迴向一切善根來救有情 令得大智慧除滅苦惱的階位 這個第六的隨順可以說 在這個布施行方面來講 做得非常的徹底 不只是外財施要好好的布施 內財施也要布施 所以這邊說身命妻子珍寶等 這是屬於外財施 內外施關於自己的頭目髓腦 血肉筋脈等都是要布施出來的 像這一個就是以內外財施 施與一切眾生 甚至於還要代替眾生來受苦 眾生他自己本身 在受苦的過程當中 要讓他離苦得樂 必然要陪伴著他等等 甚至於讓眾生 都能夠得到大智慧 第七就是等心隨順一切眾生 增長一切善根安住忍力 忍力就是智慧力 這種智慧力 當然就是對於佛理的了解 所以能夠真正深入道理 佛法的義理當中 或者我們所說的 深入於正法之中 引發的那種智慧 閉惡趣門永離顛倒不著諸行 迴向所修善根為有情功德藏 普救眾生平等無差異的階位 這個階位裡邊可以說 一切惡都不造作 當然就不會墮落入三惡道 甚至於還要離顛倒不著諸行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不要起執著 甚至於要迴向種種的善根 為一切有情 能夠得到這種功德藏 第八是如相迴向 就是成就正念 一定要有正確的這個念 念明記不忘 所以對於三寶功德 對於法寶裡邊的這些義理 你都要把持住不要給它忘記了 甚至於要成就正智 引發無漏的智慧 甚至於要寂然不亂 就是要有定觀 不違一切平等正法 迴向所修善根隨順真如 第九就是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 它所攝的一切善根離一切著縛 不管在做什麼 你都能夠把這個執著跟繫縛 都能夠真正的把它放棄掉 我們平常也會說 修學佛法成為佛弟子 就是要能夠放得下 要能夠不起執著 這一個講是很好講 要做還是不容易的 所以真正的要放下要放下 你有功德要放下 你有痛苦要放下 這個都是要經過 非常長的一段時間的磨練過程 所以就是以這個無著的解脫心 來迴向饒益有情 第十叫做法界無量迴向 法界當然就是世界了 我們講世界它是十方世界 所以所說的 就是遍於一切虛空界了 受大法師記別行法施嚴淨世間 生智等虛空 迴向善根等法界的階位 能夠達到授記的位次 受記就代表著你以現在的努力 如果能夠再繼續下去的話 未來經過一段時間 你一定可達到什麼樣子的階位 或怎樣子的果位 這個叫做授記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 看你現在的努力 看你現在的用心 不久的將來你一定有所成就的 這個成就 佛陀當然以他的大智慧力 就知道你往後會如何 所以在我們的經典裡邊 原則上都會有一些授記品 也就佛陀曾經鼓勵弟子們 你以後能夠有什麼樣子的 果位呈現 能夠度化多少眾生等等 這個受大法師記別 當然就是授記你 授記你可以當大法師 大法師以法為師當然自己本身 要好好來修學佛法 甚至於要以法來教化眾生 這就稱之為法師 大法師當然所記的 就是我們前邊所說的陀羅尼門 所記得的這個教法 所記得的這個教義教理 都是非常的殊勝非常的多 能夠教化更多更多的有情眾生 所以他就要行法施 甚至於還要嚴淨世間 讓我們世間的每一個人 都以此而行的話 世間清淨了國土清淨 每一個眾生都能夠引發 這個清淨的智慧 到這邊為止就是三十心位 就這樣子簡單的介紹 菩薩以上述的三十心 歷經長遠的時間 來修習福智二行 有多長呢 就是一大阿僧祗劫 一大阿僧祗劫我們稱之為 也叫做一大拂石劫 就是一個拂石劫這麼長的時間 來修學福智二行 福德跟智慧 一定要雙管齊下的來修 積集佛果菩提的方便資糧故 這個時候就是一直的在積集 要成佛的這些必備的條件 所以他就是方便的來修 就是不管遇到布施行的 要快點行布施 遇到需要持戒的 你要好好的來持戒 乃至於要好好的來精進等等 所以這個位次就稱之為資糧位 他修行的情形如下表 我們下面對於這個三賢位的 十住十行十迴向用一個圖表 把它給畫出來 甚至於簡單的用幾個字幾句話 就能夠把它所應該修的法門 給它列出來 像這個十住第一個就發心住 他所要修的就是要發菩提心 來行十信 所以十信當中要修的法門 都一定要具備 第二就是治心住 就是要治三業起大悲 那三業呢 就是身口意三業 能夠讓它不要起惡念 好好以悲心來度化眾生 第三就是修行住 修就是修觀 行就是起妙行 好好的進入於修學的觀法之中 而且也要好好的 在這個修行的方面 如何的自利如何的利他 要好好的來做 第四叫做生貴住 你能夠從這個聖法裡邊 來教化眾生而引生尊貴 第五叫做方便住 方便就是多種的方法 來教化眾生 所以利生方便具足了 你要如何的教化眾生 方法可以說是非常多非常多的 你遇到什麼根機 你就可以顯現什麼樣子的方法 來教導他 第六叫做正心住 於他毀讚心不動 別人怎麼讚歎別人怎麼毀謗 都沒有關係 我的心就是如此的在佛門中 好好的來修學 第七就是不退住 於所聞法心不退轉 好好的了解佛理 第八叫做童真住 童真就是要悟得世間一切萬法 甚至於離去世間 種種的虛偽過咎等等 能夠像小孩子一樣的 非常的童真 第九法王子住 法王子就是承接法王的 這些法門 所以能夠通達二諦悟法王法 將有所襲 通達二諦 二諦就是真俗二諦 悟法王法 法王的法 法王就是佛了 能夠悟得我們佛陀所說的 這些教法 所以將有所襲 能夠來承襲能夠來傳承佛陀的 這些教法能夠教化於世間 第十就是灌頂住 灌頂就猶如國王要登基一樣的 代表著到了這個位次 已經能夠行漸勝故 他修行的部份已經越來越殊勝 就猶如能夠堪受法王位的 這個位次 下邊所說的是發大菩提心 信解唯識理安住福智行 所以第一個一定要發菩提心 才能稱之為菩薩 第二就是要對唯識的義理 要好好的來深入體悟 第三在修學智慧 在修學福德的部份 一定要好好的來修 這一個就是屬於十住位的 一百二十九頁就是十行位次 第一個歡喜行 就是為大施主無悔睹者歡敬 為大施主 代表菩薩就是一個大施主了 能夠教化一切眾生 以法布施而無退心 甚至於能夠捨一切法於加行位 他都一直的在修學當中 所以他就怎樣 無悔 他不會懊悔不會反悔的 非常努力精進的在修學 所以一方面自己好好修學 一方面成為一個法師的 大布施者 這個信徒們有情眾生們 看到這個菩薩 都會起歡喜心尊敬心 第二叫做饒益行 就是因為持淨戒離五欲 令眾生得不退地 他自己本身也能夠好好的 就是守持這個清淨的戒法 所以對於世間五欲色聲香味觸 他都不會再去執著了 所以不但說自己能夠得到清淨 就是眾生也能夠不退 第三就是無恚行 因為修忍辱 所以不會再起瞋恚了 對於眾生都是和顏悅色的 來跟眾生們結緣 第四就是無盡行 因為雖然受到了劇苦 但是他在求法濟生的部份 他都是不停息的 等於說無盡的不會退心的 來教化眾生 第五就是離痴亂 就是因為他能夠 行這個常住正念 因為在正念裡邊 他都一直的來努力 所以無有痴亂 安住於正法之中 第六善現行 就是悟法無性隨類度生 能夠悟得真理裡邊的這個無性 就是好好的一切法 皆是因緣所生 一切法皆是無它的實體性 一切法皆是無常等等 他都有辦法去體會了 所以就能夠隨類來度眾生 第七就是無著行 無著就是不再執著了 所以他的求法也好在度生也好 就是自利利他的部份 他都是無厭足的 他都是不會感覺勞累 也不會感覺到說我已經夠了 我不要了 不會 無厭足的在這個自利利他方面 一直的在努力 所以心就離棄了繫縛執著等等 第八就是尊重行 尊重善根智慧更增的修學 第九就是善法行 就是得四無礙解守護正法 一方面得到四無礙解 就是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 樂說無礙 甚至於還得到了四種陀羅尼門 能夠憶持不忘失等等 所以對於這個佛教的佛理 這個正法就能夠永遠的守住 不會給它遺失掉 第十就是真實行 就是解相應色心皆順 他都能夠對於世間的 一切法的真實性 他都有辦法去理解到 下面的解說是行力漸殊勝 他的修行也好他的功德力也好 是越來越殊勝了 所以進修趣菩提 就能夠往前進的來修學 而能朝向於佛果位來努力 菩提就是覺悟的境界 就是成佛了 接下來就是十迴向 十迴向的第一個就是救護眾生 離眾生相迴向 主要就是救濟眾生離怨親相 離棄了這些怨親那種的差別相 第二叫做不壞迴向 就是不壞信 主要的對於三寶的功德 能夠不壞 而且非常的相信佛陀的功德力 所以能夠回向善根 第三就是等諸佛迴向 就是學諸佛行修迴向事 就照著佛陀所修的 照著佛陀所教的好好的去修 朝向於目標來努力的修 修好了當然還要再加以迴向了 第四至一切處迴向 就是迴向所修善根供養利生 無所不至 一方面是要修善根 一方面就是要供養眾生 供養眾生其實就是教化眾生 讓眾生都能夠離苦得樂 讓眾生都能夠朝向於成佛的 這個方向 所以他是無所不至的 第五是無盡功德藏迴向 這是修大懺悔離諸業障 由迴向已獲無盡善根 所以一定要多求懺悔 我們佛弟子在這個每天每天的 行住坐臥當中 每天每天身口意的這種表現 活動之中 經常經常的都是會做錯會講錯 由於內心裡邊的 起心動念的差誤 讓我們行為的表現上 都會有一些錯失 所以這個時候 我們都每天每天都要求懺悔的 所以在於我們晚課的裡邊 有八十八佛的大懺悔文 就是懺悔的內容是非常的多 離諸業障 就是我們所有的一切障礙 都要把它給斷除掉 身口意所引生的 都要把它給斷除 所以由這個迴向的功德 能夠讓我們得到無盡的 這種善根 第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 這個主要的就是施身眾生 濟度世間 這個最主要的就是談到 就是我們的內施跟外施 就內財施與外財施 你的身體髓腦等等都要布施 這樣子你才能夠讓一切眾生 在他有所需求的時候 能夠讓他得到他的饒益性 第七等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 就是要安住於忍力 忍力就是智慧力 離諸顛倒救度眾生等無差異 最主要的就是所有所有的 一切的顛倒行顛倒的那種知見 都要把它給斷除掉 因為引發了無漏智慧了 所以斷除了顛倒之後 你才有辦法能夠以正當的 正確的方法來救度眾生了 第八就是如相迴向 就是成戒念智心住寂靜 迴向善根皆順如相 所以能夠成就我們的戒行 能夠讓我們的正念不失 能夠引發我們的正智 有了正確的智慧 有了無漏智的時候 當然你的心 也能夠住於寂靜之中了 不會再起煩惱 不會再起擾亂了 所以你這個時候的迴向善根 都能夠很順的 就如同當下的境界是如何 就是如何 第九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 一定不要起執著 也不要有所繫縛 不要被綁住了 那做什麼 以無著解脫下心迴向 饒益一切眾生 以無著解脫 那個藥改成著 要以無著的無繫縛的 那種內心的解脫 能夠向下來度化眾生 就是我們所謂的上求下化 能夠向下來度化一切眾生 所以能夠饒益一切眾生 離苦得樂 第十叫做法界無量迴向 受大法師記行法施迴向善根 悉等法界 能夠受到授記 能夠以法來布施一切眾生 能夠讓大家迴向善根 達到整一個法界 上為求菩提 下就是為了要度化眾生 所以他所修的善根 都能夠迴向法界 所以重點就說自己本身 要努力的來修要精進的來修 要斷除一切的煩惱 要引發六度的這種菩薩行 這個時候你才能夠讓眾生 也能夠離苦得樂 眾生也能夠得到利益 但是這個所做所行 都迴向於一切眾生 甚至於迴向於佛果位 所以我們這個位次 就叫做十迴向位 這個就是屬於資糧位的部份 我們今天就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