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唯識要義第二十七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世間的一切萬法 都稱之為有為法 有為法就是有所作為 也就是有生有滅 所以有為的一切萬法 都沒有它的實體性 也叫作因緣所生法 沒有體性的所生法 我們一般的眾生都妄執 以為有它的實體性 所以從生命上來說有一個我執 從一切萬法上來看 那就是認為有一個法執 但是釋迦牟尼佛他就是很慈悲 想說如果讓眾生 這麼樣子的去妄執的話 必然的永沉淪於生死之中 所以就特別的講三性 三無性的道理 來讓我們眾生了解 什麼法是沒有它的實體性的 也就是說有那些法是空性的 有那些法是有它的實體性的 能夠真正的了解非空非有的 這些道理 而這些道理就是我們所說的 佛法本身就是不落於 二邊的中道法 所以唯識學的義理也是非有 非空的中道教 所以我們在這個唯識要義 第五篇的中道論裡邊 就是要來談三性跟三無性 這二個道理 這個在課文的第九十七頁 什麼是三性 我們看第二大段 主要的就是遍計所執性 依他起自性還有圓成實性 什麼是遍計所執性 就是指的凡夫由於妄情的驅使 對於因緣所生的這些假法 妄起實我實法的迷執 當然這是沒有實體的幻影 就是我們一般的凡夫 對因緣所生的一切法 都認為有實我有實法 其實這些都只是一個 因緣所生的 沒有實體的一個影相而已 所以是體相都無的假法 我們就說世間的一切 因緣所生法 萬事萬物 乃至於我們有情的生命體 都是體相都無 體就是它的體性 相就是它的形相 都是沒有的 既然體相都無的話 我們認為是有 當然這個就是不正確 體相都無就是假法 就是一種虛妄而起虛妄而有的 這一個自性 我們稱之為遍計所執性 什麼叫作遍計 遍計就是周遍計度 周遍就是所有的範圍之內 就是圓周裡邊的每一種 他去跟它起計度 計度就是不真實的一種分別 不真實的迷妄的一種分別法 我們就稱之為計度 所以周遍計度 就對所有一切緣生法 你都去起不正確的分別 這個就是指什麼 遍緣一切諸法 為我為法的這種計度分別 本來沒有 但是你卻認為它是有的 有一個我的主體 有一個法的體性 其中計度我法的這個妄情 會起計度的這一個它的主觀 它就稱之為能遍計 而被它計度的這個對象 我們稱之為所遍計 所以主觀的立場 也就是我們的心識的了別 我們稱之為能遍計 但是能遍計一定有對象 這個對象這個境界 就是客觀的 客觀的就稱之為所遍計 總之能遍計的就是指著 我們的妄執識 既然就是主觀 就是能分別的 就是我們每一個有情眾生 會去執著的這個心識 這個心識最主要的 會起妄執作用的 就是指第六識和第七識這二個 所遍計的客觀對象 被我們所執著的 就是蘊處界等因緣所生的 依他起法 就是所謂所有的 不管是有情的生命體 蘊處界也好 乃至於外在一切的 這些山河大地萬事萬物也好 所生的一切 因緣而起的萬法 都是屬於所遍計的對象 又有能遍計的識心 在所遍計的依他起的相分上 就迷執了 所遍計的這個依他起的相分上 就迷執 認為心外有實我有實法的 虛妄相 這個就叫做遍所執 因為我們談到 心識認識外境不是直接的 它必然要透過外在的境界 反射到我們的內心當中 成為一個影像 我們的心識就是緣取這個影像 來起認知作用 影像在那裡 還是在我們的內心當中 我們就稱之為相分 相分是我們所緣的一個影像 這個影像是因為有外在的境界 所反應回來的 所以這個相分就有二種 一種叫作疏所緣的相分 一種叫作親所緣的相分 疏所緣的就是屬於外在的 就是我們的心識以外的 這個所緣境 但是我們因為直接緣取的 不是它 而是它的影像 所以這個影像就回影到 我們的內心當中 我們就是直接緣取內心的影像 所以內心的影像 這個所緣境 我們稱之為親所緣境 親所緣的一個相分境 所以這個所緣取的 其實還是我們內心的 這一個如果用我們一般生活上 來了解的話 就是我們看到某一個人 看到某一個人 但是我對他的認識 我認為這個人很好很有慈悲心 很有耐心 但是另外一個人 在對著某一個對象的時候 同樣這個人的時候 他就認為這個人 他跟他沒有交集 或者他對他的印象不好 同樣的是一個有情為對象 但是一個人認為他是好的 一個人認為他是不好的 為什麼 就是疏所緣境是同一個對象 但是親所緣就不同了 因為回應到我們的內心裡邊來 我對他的印象 一定是累積下來的 從以前認識他 乃至於即使說現在是 第一次碰到他 但是我們在交談之下 或者在對看之下 我有我自己的喜好 我有我自己的個性 就在這個喜好跟個性的-參雜之下 我們對他的印象好 或者他對他印象的不好 都是我們內心裡邊的一個問題 所以我們個人的煩惱性 我們個人的每一個人 他的個性問題 面對著某一個人的時候 有的認為他是好的 有的認為他就是不好的 有的是以前累積下來的 那種印象 有的是當前當下看到的時候 配合自己個性的喜好 就是我們的受心所 我們的想心所 乃至我們的煩惱心所 善心所等等的相應之下 個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個人的感覺就會不同了 就是對某一種事物 對某一種顏色對某一種形狀 也是相同的 同樣的一張桌子 有的看了就喜歡 有的看了就是不喜歡 桌子本身有沒有關係 沒有關係 而是我們對這個桌子的顏色 形狀高低厚薄的喜好 個人不同 所以桌子一回 到我們內心裡邊來的時候 我們在緣取它了解它的時候 適合自己我們就喜歡 不適合自己的就是不喜歡 二個人去看三個人去看 個人的感受就是不同 這個原因不在於疏所緣的問題 而是在於我們的親所緣的 相分境 個人內心配合我們自己本身的 種種煩惱相應心所 乃至於我們累積下來的 個人的業種子的不一樣 所起的現行反應就是不同 所以這一個 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 相分境 其使就是內心的 一個外境的影像 現在由於我們這個能遍計的心 能遍計的心當然是見分 見分一定要緣取相分 才能夠起認識作用 所以這個能遍計的識心 就是見分 在所遍計的依他起的相分上 也就是親所緣上就起迷執了 認為心外有一個實我 心外有它的實法 所以對這個虛妄相起了妄執 這一個就叫作遍所執 也就是只要是反應到 我們的內心的相分上 為所緣境的時候 你都會對它有所執著 這個名稱也可以叫作當情現 或者也叫作中間存境 就是在緣取境界的時候 反應到我們的內心當中 相分是心法 見分也是心法 所以這個就稱之為當情現 就是我們眾生有情的妄執 叫作中間存境 也是以心緣這個心法的相分境 所起的一種執著 因為這個是在妄情上 所起的情有 這個就是我們的能緣識 也叫作主觀方面的一種妄情 所起的 所以是情有理無 在於我們能緣識上是有的 但是真正的道理上來說 是沒有的 也表示說外境沒有它的實體 但是反應到我們的內心裡邊來 我們的緣取之下 我們就錯誤的認識分別以為有 所以我們就感覺到是真的有 所以叫作情有 但是有沒有 並沒有它的實體性的 所以遍計所執就說 每一個有情在緣取境界的時候 執著實我實法 我們都認為是有的 情有 但是真正的來說是沒有 沒有它的實體性 沒有它道理的存在 九十八頁就是看第二種的 依他起自性 就是依眾多的因緣 生起的有為法 我們依他起 就是依他一定要靠著其它的 種種助緣才能夠起 就能夠引生它的功能作用的 除了有一個主因之外 還有眾多的助緣才能夠引生 我們一說到眼睛要九緣生 就說一個眼識要緣取境界 一定要有九個條件 除了眼識本身 要有眼識的種子來起作用之外 還有很多很多其它的 總共是九個條件 它才能夠助成我們的眼識 來緣取境界 眼睛要看到東西 一定要有九個條件 耳朵要能夠聽到聲音 就要具足八個條件 缺一個都不行的 鼻子舌頭跟身體來觸摸外境 來聞到味道都要具足七個條件 才可以 所以世間的一切萬法 都不是單一呈現的 一定要具足很多很多的條件 我們房子能夠住 不是說你有錢 就能夠買到一棟房子 而是必須有這多的工人 能夠做磚做瓦能夠做水泥 再來還有能夠去設計的 這些工程師們 才有真正的一棟房子可以住 雖然說我有錢買一棟房子 就可以 也是因為你所生存的環境 有這樣子的人才 所以在我們的佛學裡邊 就說我們每天每天的生活 能夠過得下來能夠活得很好 都要有感恩一切眾生 有人發明電燈 有人會去學習建造房子的 種種這個理論等等 這些如果沒有 你出生在一個荒島裡邊 沒有人的話 你有錢都沒有用 所以這個叫作眾緣所成的 也就是來說明 百法中的心王心所色法 不相應行法等 四位的九十四法 都是屬於依他起法 我們前面有看到五位百法當中 前四位總共有九十四法 都是屬於有為法 這個和上述的遍計所執性 是一樣的 雖然不是體相都無 沒有說體性也沒有 相狀也沒有的 但亦不出因緣所生法故 雖然沒有像遍計所執這樣子 這麼徹底的體性相狀行相 都沒有 但是它也一樣是不出於 因緣所生法 因為前面所談到的遍計所執 也是因為針對的因緣所生的 一切萬法的錯誤了解 現在的依他起法 也是因緣所生的一切萬法 並不能常住實有 因緣所生的法就是因緣聚合 因緣聚合的時候 這個法就呈現出來 因緣離散的時候 這個法就消失了 所以這個名辭 依他起的這一切萬法 我們就稱之為如幻假有 它就如同虛幻性的一樣 但是就在這個幻有的當下 因緣能夠完成一直到它消失 之前這一段時間的當下 它是什麼 它是假有的 它是有 但是這個有 並不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實有 永遠不壞失的那一種有 所以它的有只是一個時段 只是一小段時間 這個時間之長之短 有一天它一定消失 所以這個時候的存在 我們就稱之為假有的 沒有它的真實體 第三就是圓成實性 圓成實性就是指的無為法 五位百法的前四位都是有為法 最後一個就是無為法 無為法就是無所造作 也就是不生不滅的 所以在百法當中 它總共指出了六種 其實六種都還是依於 真如無為來說明的 前面的五種 只是站在它的作用的不同來說 真正的無為就是真如了 這一個就是指的 由二空所顯現的真如 真如怎麼去體會 真如怎麼去體悟 一定從二空所顯現 也就是說一定要達到 我空的境界 一定要達到法空的境界 也就是說在於 我們的認識過程當中 不能夠有所執著的 而且是真真實實的去契悟它 不能落於語言 跟思慮的那種境界 由你的智慧直接契證到 一切萬法的理體 這一個理體就是真如 所以在於我們有情的 這一方面來說的話 就是要悟得二空 就是我空跟法空 所悟得的那種境界 是正確的是體悟的 這個境界就是真如的境界 所以真如從那裡顯現 從二空來顯現 為圓滿成就還有真實性的意思 這個真如具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圓滿 每一種法裡邊都有 再來就是成就 每一種法具有這個真如體性 再來它是真實性的 永遠永遠存在著 所以只要是一切萬法 呈現在世間 它的理體必然就是真實性 所以具有圓滿成就真實 我們簡單的來說 叫作圓成實 圓滿成就真實性 真如就是遍滿於一切法 就說每一種法上面都有真如 房子 我們看到的是房子 房子是有真如 看到一個有情的生命體 生命體也是有真如 一朵花 一朵花也是有真如 一張桌子 桌子也是有它的真如體性 所以有情的生命體來看 從世間的一切萬法來看 都是有它的真如體性 所以我們說佛陀他得到了 這個佛果位 悟得了真如 所以佛陀的生命體 我們稱之為清淨法身 一切萬法當中都有佛陀的體性 佛陀的體性是什麼 就是悟得真如 所以你只要從那一個角度 來學習的話 你只要能夠悟得這個法的體性 你都是可以達到解脫的 都可以悟得真如 所以從有情的蘊處界來了解 從一切萬有的事物上來理解 都是可以悟得真如 都是可以得到解脫 所以八萬四千的法門 那一種法門都是可以學習 都是可以一門深入 悟得真如理體性的 所以真如它是遍於一切法的 有情的生命體上能夠來了解 就是山河大地萬事萬物的 一切法上也都是可以去理解的 所以無不具足就叫做圓 它的體是常住不滅的 所以也就永遠成就 所以叫做成 又為諸法的真實體性 它並不是虛妄的 不是虛妄就說 它不是我們的語言文字思慮 可以去了解的 它完全是要靠內心裡邊的體證 所以非虛妄故叫做實 這是百法中後六無為的名稱 所以六種無為 都是屬於圓成實性 圓成實性的真如就是真實如常 它是真實性的 它是如 就是永遠是這個樣子的 常就是永遠不變的 言亡慮絕的境界 言亡 言就是語言 亡就是不生 代表不是用我們這個語言說明 可以說明得到的 慮絕 慮就是思慮 思慮就是我們內心的一種思考 也就是你的想 你的觀想 也不是你內心裡邊的觀想 觀想得到的 所以是絕 就是斷絕 怎麼想也想不到那個境界的 一定要從內心裡邊 直接去契證 所以它是言亡慮絕 或者叫作不可思議 不能夠思也不能夠議 就是討論說明可以得到的 所以這樣子的境界 也叫做真空妙有 所以只要有聽到真空妙有 這四個字 我們就知道 它就是一切諸法的理體性 就是真如性就是圓成實性 它是真空 代表著它是二空所顯的 但是這個雖然是二空所顯 它是妙有 非常殊勝微妙的一種有 有代表了永遠不變 存在著的 非常殊勝微妙存在著的-一種理體性 永遠不會改變的 蓋這是就有為無為門而說的 所以圓成實性它是從無為來說 前邊的遍計執依他起 都是從這一個有為法上來說 所以我們這個三性 是從有為與無為裡邊來作解說 如果說若就有漏無漏門 如果說我們是從有漏 或者從無漏裡邊來作解釋的話 依他起性的有為法中的無漏法 依他起性的 有為法中的無漏法 也可以叫做圓成實性 什麼意思 因為依他起 依他起就是我們世間的 一切有為法 它當然前面所說的 它是如幻假有的 但是如果是從淨分依他起來說 也就是說從無漏的 有為法上來說的話 這一個依他起的見分 它也是屬於圓成實 因為它也是一樣的具有圓滿 成就真實性 所以我們就看這一個常無常門 當中這個圖表 一切的諸法它是有為無為 有為當中它是也有有漏 也有無漏 配合下邊的依他起跟圓成實 我們就這個有為來說 依他它是有漏的依他 就是我們一般世間法的有為法 但是我們課文裡邊說的 依他起依的有為法中的無漏 這個就稱之為淨分依他起 這個也可以叫做圓成實性 所以依他它是屬於有為的無漏 有一條線它就是 也是同於圓成實 不過今只依前義 就是我們現在就針對著有為法 跟無為法來說 所以來談真如的圓成實性 我們就不談有漏門跟無漏門了 因為這邊所談到問題還是很多 今天我們就從這個 唯識要義裡邊 就是先第一層的來了解 圓成實性就是無為法 二門的關係就是下面這個圖表 從漏跟無漏門裡邊來看 這個依他它是屬於有漏的 圓成實它是通於有為的無漏 和這個無為 有為的無漏它也是屬於 淨分的依他起 這個線條來看很容易了解 上述的三性中遍計所執性 雖為妄情所現的情有理無法 但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 它是無漏智所緣的境界故 不得以妄情計議了 這一段話是在告訴我們 遍計所執是我們一般凡夫 眾生錯誤的分別錯誤的理解 錯誤的認識 所以叫做妄情所現的 是我們的心識起錯誤的認識 所以在於我們有情 在於我們的能緣識裡邊來說 認為世間的一切萬法它是有 實我實法 但是從真正道理來說的話 確是沒有的 依他起性跟圓成實 這個是無漏智所緣的境界故 真正的了解依他起 這個一定要透過無漏智慧 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眾生 所看到的一切都還是處在於 遍計所執當中 什麼情況才能夠真正的了解 依他起 一定要聖者的無漏智慧 他才有辦法確確實實了解到 世間的一切萬法 它的因緣狀況如何 他才有辦法實際的去了解 我們現在還是迷迷糊糊的 圓成實當然一定要 無漏智慧的契證 不是語言思慮上可以去了解的 所以一定要靠無漏智慧的體證 這一個不是用妄情有辦法 去跟它計議了 有辦法去跟它分別了解 或者是言說討論的 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個是證智的境界 就是說依他起 真正了解依他起法 或者證悟到圓成實 這個都是證智的境界 一定要無漏智慧來體證它 所以是理有情無法 道理來說是真真實實的真理 但是在於我們心識的了別當中 我們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心識了 而是智慧了 是無漏智慧 所以這個無漏智慧的 契證裡邊來看 我們不會起錯誤的了別 所以是情無 就中依他起性是現象界中 一切法的總稱 只要是我們看得到的 了解得到的一切世間萬法 都叫作依他起法 有情的生命體是如此 山河大地也是如此 圓成實性是本體的真如理 什麼是圓成實 就是一切萬法的理體性 所以它是一切萬法本體中的 我們跟它立個名稱叫作真如 因此二性便成了 相攝不離的關係 依他起法與圓成實 它們這二法的體性 這邊說它是相攝不離的 是相互影響 有依他起法你才能夠了解 它的體性 如果世間沒有這些依他起法 體性怎麼去體悟 也是體悟不到 不過唯識宗不像其他的實大乘 我們前邊有談到過了 大乘法裡邊還分實大乘 與權大乘 唯識宗是歸屬於權大乘的 代表著所有的眾生 不是每一個眾生皆具有佛性 不是每一個眾生皆可成佛 他還有一份眾生是無性種性 是一闡提種性不能成佛的 代表著在成佛的過程當中 還有一類的缺失 實大乘就像華嚴經所講的 就像法華經所講的 或者像涅槃經所講的 每一個眾生皆可成佛 所以這個就稱之為實大乘 直從真如的理體開發萬法 它們就從一切 皆是真如所顯現的 卻將現象界的一切悉歸於 第八阿賴耶識的所變 也就是說實大乘它主要的 一切萬法從那裡顯現出來 從真如顯現的 但是權大乘的唯識宗 它所說明的是一切現象界 都是從阿賴耶識所變現出來的 不一樣 所以依他起和圓成的關係 就成為不一不異了 不能夠說它完全一樣 但是也不能夠說它沒有關係 怎麼說 換句話說 假如依他和圓成它是不同的話 真如也就不能叫做依他實性了 就是說真如怎麼顯現的 一定要二空所顯 二空從那裡來的 就了解依他起法來的 所以如果說他們二個 完全不同的話 我們的真如也顯發不出來 假如他們是一 依他起它是現象界的 現象界的理體就是真如 就是圓成實 所以它們二個是完全一樣 這個也不能夠這麼說 如果它們說是一的話 是完全一樣的話 真如則無常故 真如就會跟依他起的現象界 一樣的都是無常性的 無常性就會滅壞 便和依他的諸法同時歸滅了 既然是無常就會滅壞 就會消失 由此可見依他和圓成 亦不過是詮事理的不一 事相的跟理體的它是不一樣的 再來事相的跟理體 也不是不一樣 也不是不一樣代表著它們 有前面所說的 它有這個表理的關係顯現 一個是它內在的 一個是它的現象界 這邊所談到的 真如則無常故 我們都知道說世間的一切萬法 因緣所生的一切 它都是無常性的 所以我們來了解說 色等一切諸法的體性 色等一切諸法 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 所以它的形相 色的形相是什麼 或者受的形相是什麼 各別有它自己的體性 像這一個色它是變壞義 受它是領納義 這樣子來看 這個都是它們自己的自相 無常 卻是一切萬法的共相 就說只要是色法的 一定都是無常 心法它也是因緣所生的 也是無常 所以無常就是色心 一切萬法的共相 不可以說自相與共相 說它們是一樣的 也不可能說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因為依他起諸法 它是屬於世俗諦的 它是無常 但是圓成實性它是勝義諦 勝義諦它是有它的實體性的 但是這個實體性從那裡顯發 一定要從依他起 從世俗諦來顯發 所以它們是相待而成 又有現象界的無常 來了解它的理體 而成為圓成實 圓成實就是一切萬法 它的體性 所以這說明依他起跟圓成實 都是無漏智慧所緣取的對象 而這二法它們的關係非一非異 不能夠說完全一樣 但是也不能夠說不相同 它有它的表理關係 一個是世俗諦 一個是勝義諦 綜上所述 一切諸法無不在每一法上 具足三性的理體 所以我們現在這樣子來看 世間一切的萬法都具有三性 第一個就是我們看到它的時候 妄執以為實有 但是你再認真的來看 認真的來研究認真來體悟的話 原來它是依他起 從這個依他起裡邊了解 它的本性不壞失本性的實在性 就是圓成實 所以每一種法上 都具有三性的理體 而皆為非有非空的中道了 所以我們在每一法上 錯誤的認識要把它給空掉 它的實體性要跟它保留 要跟它有所體證 所以不能夠說它是空 也不能夠說它是有 所以是非空非有的中道 處於中間的 這個三性的說明 經論中有一個很巧妙的 一個譬喻 比喻什麼 遍計所執 就譬如我人在路上走路的時候 誤繩為蛇而起了恐怖的念頭 其實這個就是情有理無的 遍計執像什麼 就像我們一個人走路的時候 認為說路上有一條蛇 你的內心裡邊就起了恐怖心態 我看到一條蛇很害怕 其實是真的有這麼一條蛇嗎 並沒有的 這個是錯誤的認識 為什麼 它不是蛇 而是路上有一條繩子 也因為太匆忙或者是因為太暗 或者是因為剛剛才轉角 一轉過去還看不清楚 這樣子的情況之下 你卻把繩子當作蛇 而且你也沒有再繼續看 就很匆忙就離開了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你的內心裡邊就一直存著 有一條蛇在路上的這種害怕 恐怖的心態 這個叫作情有理無 依他起自性 就譬如這個蛇是繩的假有 蛇怎麼顯現出來的 蛇是從繩子你跟它一種幻有的 不真實的錯誤認識而有的 但是你如果肯再仔細的 去看的話 或者有人引導你陪伴著你 回過頭來再重新看的話 你仔細的一看 原來繩是蛇的錯覺 原來不是蛇而是一條繩子 這個時候就代表著你有真正的 再進一步的去了解去研究 去探討 或者有善知識的引導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清楚明白 蛇不是真的蛇 而是一條繩子 世間的一切萬法也一樣的 就說你要能夠從正確正知正見 正行的方向去理解 理解之後你真正的了解 世間原來一切都是因緣所生的 就是我們的生命 也是因緣所生的 或者有善知識的引導 不管是教授是善知識也好 同行善知識也好 大家互相研究 或者有師長的教導 你能夠清楚明白 原來這個是依他起的一切萬法 圓成實性 它是譬如繩的實性它是是麻 我們看到是一條繩子 但是繩子是怎麼有的 繩子是從麻搓成的 由麻跟它三條線把它搓在一起 就成了一條非常堅硬的 一條繩子 綁東西都很好用 繩不過就是麻等眾緣和合而成 你能夠了解每一種的因跟緣 清清楚楚的去了解它 這個就是真有相無 這個時候你才真正的了解 原來繩子怎麼顯現的 就是有麻等一切因緣條件所成 真正去理解它的形成的過程 從它最開頭的主因 一直到它的助緣 這個過程完完全全的了解 剛才的依他起是一個果 就是說已經前面的因跟緣 所形成的一個果法 所以我們看到我們的生命體 看到我們世間的萬象 都是一種果體 了解這個果體的因 了解它的助緣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解到 這個我們就稱之為真有相無 你就完完全全的了解之後 繩的形狀你能夠掌握 再來蛇的這個相 就消失掉了 它不是蛇 它是由麻等所形成的 世間的一切萬物是怎麼顯現的 還是由這個諸法的理體 所以我人對諸法迷執 就恰如這個樣子 徒在圓成實性的真如上迷執 我們就只是在徒在 也就是只有在這個圓成實 世間的一切萬法 其實就是這個樣子的 都是這個樣子 我們卻是錯誤的認識它之後 就起了迷執 迷執什麼 由因緣的和合而假現的 依他起自性的這些萬法 以為實有以為實法 更於此就迷惑了 就起不正確的了知之後 就遍計所執的虛妄性 就誤認心外真有實法 我們所看到的外在的一切 事事物物 都是真實有的 其實事事物物都是因緣有 不是真實有 但是一旦證知真實的體性 就知道說色心等萬法 本來只不過是因緣所生的假有 一切都是因緣所生 並不能夠洞悉 非有非空中道實相了 如果說我們起了迷執 或者你起了迷惑了 當然這個圓成實的 這個非空非有的中道法 你就了解不到 所以我們就是一定要透過 這個修行透過研究透過體悟 一層一層的 對於依他起法的一切 能夠真實的去理解它 因是什麼 緣是什麼 你又說懂得的話 你就有辦法引發無漏聖智 就能夠來悟得真如的理體 所以我們世間一般的凡夫 都是迷惑迷執而起的 這個三性對萬有的三觀如下 我們就看第一百頁的圖表 一百頁的圖表這個三性 就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自性 和圓成實性 遍計所執性它是妄有的 完完全全都是虛妄性的 是情有 所以它是無法 它不是真正的法 法一定要能夠認知此自性 才可以的 但是這個完完全全是沒有的 所以它不是真實的法 只是我們一般的錯觀錯覺而已 依他起自性 它是因緣所生的一種果法 這個果法我們稱之為假有 就說在一段時間的 因緣和合之下是有的 這個假有我們有一個名稱 也叫作似有 相似而有 這個似有再分二種 一個是假法一個是實法 所謂的假法就代表著 因為它是似有不是真實性的 當然沒有它的實體性 但是說它是實法 主要唯識學的立場 一定要從種子來說 所以如果是種子所生的法 我們就說它是實法 所以色法種子所生是實法 心法是種子所生也是實法 這個我們在前面也有談到過了 說唯識學的立場 它是法相唯識宗 它是完全站在於法相上 站在於依他起上來說明 世間一切萬法的 所以在這個依他起當中 如果是由因所成的法 就是有它的實體 所以我們在說明 五十一種心所法的時候 有的說它有實體 有的說它是假法 這個就說它是不是種子所生的 所以站在法相唯識宗立場 如果是種子所生的依他起法 還是屬於實法 這個就是一種正觀 正確的理解正確的一種認識 圓成實當然是真有的 有它的實體性 它當然是真的法體 能夠這樣子去了解 就是屬於正觀 所以從它的觀法上來了解 遍計所執是錯觀 依他起要正觀 圓成實也是正觀 如此我們對於整個世間的 一切萬法 每一法都具有三性 每一法當中你有辦法 去把錯誤的認識錯誤的執著 錯誤的了知把它去除掉的話 你才能夠真正的了解 依他起跟圓成實 我們這節課到這邊結束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