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唯識要義第二十一集 主講:淨珠法師 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 唯識要義第三篇的第五節 在我們的課文是第七十頁這裡 所談到的就是種子的開發 以及它們熏習的狀況 因為一切萬法都是種子所生 所以種子它是第八識的 生果功能 沒有起現行 它必須是前念引生後念 所以前念生後念 讓我們這個種子在第八識中 不會壞失掉 一直保有它的起現行的 功能作用 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 種子生種子 但是我們就說明世間的 一切萬法既然都是種子 所生出來的 所以種子為因所引生的一切 世間的現象 或者我們有情的生命體 我們都稱之為果法 這個果法我們也稱之為現行果 所以由種子來起現行 所引生的這個現行 有心法的果也有色法的果法 所以不管是心法的部份 就是我們有情的 所有的一切心識 或者世間的一切萬物 山河大地都算 色聲香味觸也都是由種子所生 由種子引生色法的現行 或由種子所生引起心法的現行 這個我們都稱之為種子來熏 起這個現行法 但是現行的一切萬法 必須要有心識來認識它 要有心識來緣取它 才能夠引發我們的認識功能 認識的作用 所以透過心識來認識境界 必然的會留下一股力量 這一股力量我們就稱之為種子 這個種子它會儲存 我們的心裡面就是第八識當中 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 它又會再引發果法 所以一切萬法為心識所緣取 為心識所認知的當下 它會留下一股力量 所留下的這一股力量 我們就稱之為種子 所以心識在認識外境之後 一定有這個種子 又儲存在第八識裡邊 這個過程我們就稱之為 現行熏種子 這樣子這個過程裡邊 沒有起現行的當下 就是種子生種子 或者是種子來引種子 如果由這個種子的因 起果法的話 我們就稱之為種子生現行 被我們的心識緣取之後 留下的那一股影響力 我們就稱之為現行熏種子 這樣子我們的心識當中 種子一直的在怎樣呢 在換新 舊的種子起了現行 就給酬謝掉了 但是新的種子又會儲存下來 雖然說我們在生生世世的 輪迴之中我們會說 沒有得到解脫之前 我們是無始生死以來的輪迴 但是這個輪迴 是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這個五蘊身的這個關係 並不是的 因為一期一期的生命 我們這個五蘊身 就是我們這個肉身就是會結束 土葬也好火葬也好 就是會消失掉了 種子卻是每天每天都在更新 我們如果接觸到善知識 我們的善種子就會一直的增加 我們如果是接觸到惡知識 壞朋友的話 我們的惡種子 也就會一直的增加 尤其我們是修學佛法的弟子 如果你有看佛書體悟佛理 甚至於思考我們的佛理 你一直的就是在熏習無漏的 這個種子 所以前輩子這一世人 乃至於來生我們的種子 都一直的在換新 上一世的這一世的來世的種子 不會一樣的 是善的多是惡的多 我們佛教是著重現在的努力 著重現在內心裡邊的思考 乃至於你現在的每一個念頭 當下的動作跟行為 所以我們說未來是要上升 還是要下墮 是要到天堂去是要到極樂世界 還是要到三惡道 就看你現在的每一個念頭當中 你是起善的你是做善的 你是說善語這個都有關係 如果說你所接觸的 是惡知識的話 你的動念你的想法 你的出口講話 如果都是不好的 你內心當中的種子 所謂的惡種子就會越來越多了 有的會問 如果說我今生得解脫 我過去生所作惡的種子 會不會再起現行 不會 像得到阿羅漢的像成佛的 雖然以前也是一樣的 有一些惡種子 身業的惡種子語業的惡種子 乃至於意業的惡種子還是有 但是得到阿羅漢果成佛以後 不會再起現行 為什麼 因為種子已經沒有助緣 來幫助它引發現行 雖然有惡的種子 也一定要有惡緣來引生它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了 既然是悟得真理 不會再起惡念 不會再行身業的惡行 或者是語業的說不好的語言 沒有這個助緣的話 種子也不會起現行的 所以我們從一點裡邊 就能夠來了解 我們從今之後我們的動作行為 講話態度 是不是要自我提醒一下 自我節制一下 應該要斷惡修善 往後我們的善種子 才會越來越多 如果又有一個善的助緣 我們所起的我們所引生的 往後的不管是周遭的動作也好 周遭的人情也好人事也好 一定都是只有朝向於善的 所以我們懂得 這樣子的一個關係之下 我們往後自己的行為 自己的語言 乃至於我們的起心動念 都要自我提醒自我稍微來節制 不好的念頭不好的行為 乃至講話的這些惡語 要盡量的就是不要去講了 談到這個熏習的問題 既然是由現行 能夠熏習成為種子 我們這個熏習又有見分熏 又有相分熏 所謂的見分熏 就是因為種子引生的 一切現行果法 一定要有七轉識 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 這個七識來緣取來了解來認知 引生的一股熏習的功能作用 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見分熏 也就是說七轉識能夠來緣取 所緣境 所緣境也是我們內心的種子 所引生的現行果法 什麼是相分熏 相分熏的意思就說 見分幫助我們這個相分的熏習 所緣的這個種子 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相分熏 所謂的所緣境的諸法 就是外在的一切所緣境法 如果沒有能緣的 這個心識作用的話 它是不能夠單獨成為種子的 所以一要七轉識的 能緣功能作用所緣境的一切 才能夠回熏成為一種新的種子 這一種子跟現行 互為因果的情形 舉個例子 就像束爐的三隻腳一樣的 一定是相依相靠 如果是年紀比較大一點的 說不一定還有這樣子生活過程 就是以前如果要晾衣服 它就是要有兩根三角柱 中間才放竹竿來晾衣服 這個三角柱就是三根竹子 一定要綁在一起 這一邊三根竹子綁在一起 這邊又是三根竹子綁在一起 三隻腳之後 一根竹竿跟它放上去 我們的衣服 就可以在外面晒太陽 這個是我們早期衣服晒太陽 的一種方法 三隻腳放著的時候 就是一定要平均 所謂三隻腳這個就稱之為 相依相靠 它就能夠獨立站直 像這一個我們就稱之為 雙重因果 這個雙重因果 三就是現行熏種子 種子又起現行 反過來說就是種子起了現行 現行又熏回來 像這個我們就稱之為 種生現現熏種 這一個就稱之為三法同時 也叫作同時因果 怎麼說舉個例子 就像一根火把上面 火把上面有火焰 火把上面的火焰 一方面是火把引生這個火焰 再來同時火焰又燒這個火把 如果以火把不好了解的話 就蠟燭了 蠟燭本身有蠟燭芯有點火 但是蠟燭的這個火焰 又再燃燒蠟燭 這個就是叫作同時因果 由因而生這個火焰的果 但是這個火焰本身這個果 又同時成為因來燒這個蠟燭 所以以火焰的當下 它就是因跟果是同時的 這樣子的情形 就說能生的舊種子 這個舊種子當然就在 第八識裡面 第八識裡面的舊種子 和其所生的能熏的現行 一個是種子 一個又是能熏的現行 就是我們的七轉識 看是眼識來緣取 或者是耳識來聽 或者是鼻識來嗅覺 這一個就稱之為能生的 這個現行果法 這樣子要有心識七轉識來緣取 以及所熏的新種子 能緣的心來緣取舊種子所生的 這個果法的當下 它又再回熏種子回來 這一個就必須是因果同時的 所以我們一個名稱叫作 三法展轉因果同時 但是種子的情形因為是前念滅 後念生 就是說種子生種子的話 一定要前念滅掉 也就是前念滅去了 後念才能引生出來 所以種子生種子 一定是異時因果的 就是時間不一樣 一定是一個先一個後 前念滅後念生 這個我們就稱之為異時因果 關係就如同下面這麼一個圖表 所以七十一頁的圖表裡邊 第八識自體中它就有種子 種子一個就說七轉識的種子 一個是第八識的種子 八個心識同樣都是種子所生的 這個現行識 所以我們的眼睛 我們的眼識要來緣取境界 要來看東西 眼識能夠來看東西 也必須要有眼識的種子 起了現行識之後 它才能夠見到外面的一切 現象界 耳朵我們的耳識要來聽到聲音 也必須要耳識這個新的 內心裡邊的種子 叫作耳識的種子 它起了果法以後 起了現行果以後 它才能夠聽到聲音 如果我的耳識我就是不起現行 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 我們的耳朵今天禮拜天 我不聽話 我不聽聲音 或者是父母親在罵的時候 我今天我不要聽 耳識不起現行 我就是不聽 完全就是處於種子狀況 像這樣就聽不到了 或者他就是故意不要聽 這個就是不起果法 所以耳朵要聽到聲音 也必須要種子起現行 成為耳識的現行識 才能夠聽到聲音 像這個我們就稱之為七轉識 也都是由種子所生 就是第八識 第八識是阿賴耶識 它是含藏種子的一個地方 它也一樣的要起現行果法 它才有這樣子的一個能力 來保有種子不壞 每一個心識它都是有四分 證自證分有自證分有相分 有見分 都有的 四分當中都有它的種子 每一種由種子所生 所以後三分是同種子 這個我們就稱之為見分熏 第八識它是本質 它是為一切心識所依的根本識 第八識它一樣有相分 就是我們前面曾經談過的 根身器界種子都是我們第八識 它所緣取的一個對象 它的所緣境 根身器界種子 也都是有它的相分種子 所以它本身也是要有它的種子 才能夠引生第八識 這個能緣的功能作用 這一個我們稱之為相分熏 後面這個圖表就說明了 種子生種子 它是前念後念它是相續不斷的 後念前念的相續不斷 一定要前念滅後念才會生 所以它是因果異時 時間是不一樣的 是前一剎那跟後一剎那 時間是不相同的 但是種子生現行 現行熏種子 由種子起現行的果法 這個是第一重因果 由成為所緣境之後 為七轉識來緣取它 就會回熏種子到 我們的第八識裡邊 這個就稱之為第二重因果 這樣子的二重因果 我們就稱之為因果同時 這個是一剎那之間 必須具有這樣子的因果現象 七十二頁的還有二個圖表 第一個圖表就說明 七轉識它是能夠緣取外面 緣取它的所緣境 緣取所緣境它是屬於現行識 所以它的現行識 它就能夠緣取一切心法 或者是色法的現行果法 七轉識就來緣取 已經引生出來的這個果法 但是七轉識來緣取 現行的這個果法 它現行的果法當然是所生的果 它一定是要種子來起現行 所以既然成為我們看得到的 我們聽得到的我們嗅得到的 我們觸摸得到的這一切萬法 都是屬於現行果法 所以它是屬於果 這個果為七轉識它來認識之後 就是再來有現行就會熏成種子 由現行法透過前七識的 緣取之後成為種子 這個我們就稱之為熏習 現行熏成種子 所以我們能夠看右邊的圓圈 它是能生因的種子 能生因的種子 是儲存在第八識裡邊 但是它如果成為 現行果法的時候 就變成是所生果 但是為前七識 所緣取的狀態之下 前七識又成為能熏的因 因為它能夠認識它能夠緣取 它能夠認知 所以前七識對於現行的 這些果法成為能熏因 熏習之後了解之後 它又回熏種子 這個種子就是第二條線 就是現熏種成為種子 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 對著前七識來說 第八識就稱之為所熏的 一個處所 也就是所熏的果法了 所以這個就是說明 我們每一個人你所看到的 你所想到的你所做到的 乃至於你所說出來的話 它都會留下一股力量 儲存在我們的內心當中 所以我們平常一般說的 縱經百千劫所作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因果還是還自受 果報還是自己來承受的 說明你以前是做善是做惡 你所講的話是好話是惡語 不好的話 都會留下一股力量 在我們的內心當中 以後因果如果成熟的話 以後如果有種助緣的話 它都會起現行果法 也就是說我們所遇到的境界 我們所遇到的人 在對待我們的時候的狀態如何 所以我們有一句話說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也就是說我們要來了解 我們前輩子不曉得做什麼 我們前輩子不曉得 做了多少善事 或者做了多少惡事 要去看有人幫我們算過去 看三世因果的算命的什麼的 其實不用 看看我今生所承受到 我所接受到的 我所面對到的人 在對待我的時候的狀態如何 你就能夠知道 你過去生到底是善做得多 還是惡做得多 欲知來世果我下輩子 不曉得會到那裡去 我下輩子不曉得好與不好 或者我的晚年不曉得好與不好 就今生作者是 看你現在怎麼來對待別人 你現在對待別人是好是壞 你現在待人處事 你現在做的事情做得好與不好 你就能知道我來生 是好或者是不好 因果是一絲不苟的 它是絲毫無爽 所以從這一點當中 也能夠來警惕我們自己 我待人的態度講話的內容 我內心的起心動念 到底要從那一方面 從善的下功夫 還是只為自己的自私自利 我們一般所講的 不顧到自己的良心 以後果報還自己來承受 所以我們現在對別人好 雖然是犧牲了一點吃虧了一點 你有助人之心 往後你所得到的果報 也應該是會好一點的 這一點就是我們這個第一個 七十二頁的圖表裡邊 可以看得出來 我們的舉止動作等等 都會留下種子 第二個圖表就是課本要稍微 跟它反一下 因為它是橫的來畫比較長一點 第二個圖表裡邊 如是是直線的部份 直線的部份它都是種子 這個種子代表的 都是儲存在我們的第八識裡邊 畫一個半圓圈的球形的 這個半圓代表著 它已經是起現行的功能作用了 就說有種子起現行 已經浮出在於 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了 所以它就畫出來已經浮出外面 浮出外面的第一個它寫一個種 就要改成現 表示說由種子引生的現行 所以它在第一個種說明了 第一剎那的時候是種子 種子又再引生種子 第二個種子他就說因緣會遇 起了現行 所以它的三角 他就寫一個種生現 種子就引生了現行 就浮出在我們的生活面了 由生活面的種種的 舉止動作當中還有回熏種子 所以叫作現熏種 又回到我們第八識裡邊 儲存種子了 像這個第二剎那裡邊二個種子 就是由種生現現熏種 這個叫作同時因果 再來由第三的種到第四的種 這邊也是一樣的 這個是第三剎那 由種子再生種子 前念滅後念生 保存在於第八識裡邊 有一天有一個時間因緣會遇時 因緣又成熟了 它又再起現行了 又變成一樣的種子生現行 它就是現 現行就是我們的生活面 我們所看到的我們有聽到的 我們所做的我們所講的等等 我們的認識 有這個現行反回來 又熏成種子 第四剎那一樣的 種子生現行現行熏種子 是同時因果 第五剎那一樣的有種子前念滅 後念生前念滅後念生一直延續 這一個就是說明 它的異時因果 跟同時因果的不同 所以第一剎到第二剎 這個叫作因果是異時的 有前念有後念 但是在起了現行的當下 它都是同時因果 到這邊為止 就是有關於這個種子 它熏習的種種情形 所以我們只要動一個念頭 就會有這個種子儲存下來 你的身體只要有一個動作 是對人家幫助的 就是善的種子會留下來 你打人殺人這個是不好的動作 就會留下惡的種子下來 講話也一樣 你讚歎別人鼓勵別人 或者是教導他人 這個就是善的種子 你如果罵人你如果講粗語 講粗話講綺語 一樣的會留下 這個惡的種子下來 像這一個就說我們的舉止動作 行為當中都同時的馬上 這個種子就儲存下來了 你說天不曉得地也不曉得 就是你也不曉得 只有我自己曉得 這個是不可能的 唯有自己本身你的舉止動作 態度一定都會留下一股力量 一股影響力 這股影響力走到那裡 它都是跟著 所以我們一般會說 你在世間賺了多少的錢 留得多少的財富 它是萬般帶不去 最後唯有業隨身 什麼業 看是你的善業還是你的惡業 唯有業力跟著你走 所以到來生到下輩子 你今生所做的善惡 它就是跟隨著你 金錢呢你的房子你的田地 帶不走的 還是你後代的 這些活著的人在運用 所以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這個就是我們的業力種子 時時就是要提醒自己 我們的行為動作 我們的講話態度 是不是要稍微的反省一下 或者自己有一點點的覺醒力 第三篇的第四章就是識體論 來解說我們的阿賴耶識 乃至於我們所有的心識 心識總共是有八個 八個心識在於我們的分類當中 因為我們就說明 世間的一切萬法都是種子所生 也可以說世間的一切萬法 都是心識所變現 心識是有八個 八個它們的體性是一樣的 都具有分別能力 都具有思惟的能力 都具有思量的能力 但是因為它們的作用不一樣 作用的不同 所以就把它分為三大類 這個三大類我們就稱之為 初能變二能變三能變 因為一切萬法都是心識 所變現出來的 所以看七十三頁的第一節 阿賴耶識 來解說阿賴耶識的內容 我們前面一個主體的說明 就說八識的能變 它總共有三種情形 第一的就是第八能變 叫作異熟能變 第二叫作第七能變 也叫作思量能變 第三叫作前六識的能變 這一個就叫作了別境能變 另外一個名稱就叫作初能變 二能變三能變 這麼一個名稱的說明 現在我們就根據三能變的次序 從初能變先跟它了解 第一個就是阿賴耶識的情形 阿賴耶識它的名稱的解說 阿賴耶當然這個就是印度話 就是梵語也就是阿賴耶的音譯 根據梵音的阿賴耶 給它翻到我們中國話 所以我們寫出來就是阿賴耶 阿賴耶識 如果從它的意義來說明的話 叫作藏 藏儲存的意思 含藏起來儲存起來 舊的翻譯也是屬於音譯的 那就有幾種不同了 叫作阿梨耶或是阿黎耶 或者是阿羅耶 這個就是在讀音上面 要寫成中國話 這個還是不好寫 有的字捉那個音 還是不會很標準的 因為我們沒有這個字 所以這個梨羅 同樣的就是以它的音 跟它翻譯過來 如果把它翻成意譯 就是它的解說 就叫作無沒 無沒 這個無沒 但是我們現在就已經用 玄奘大師的新譯為主 所謂的舊譯就是玄奘大師 以前所翻譯的 叫作舊譯 玄奘大師的翻譯 我們就稱之為新譯 這個新譯就用這個藏來作解說 藏就有能藏所藏和執藏 三個內容 也等於說第八阿賴耶識 它就具有這三個意義在裡邊 它具有能藏的意義 具有所藏的意義 也具有執藏的意義 其實這三個我們在前面 都已經有所解釋了 但是現在我們對這個初能變 名稱的解說 我們再解說一遍 什麼叫能藏 就是指第八識善於自體中 藏一切萬法的種子 就第八識它很會含藏 一切萬法的種子 在它的自體裡邊 也就說第八識本身的這個特性 就是只要是心法的種子 色法的種子 它都有辦法跟你保存的很好 不會壞掉的也不會失去的 就如同金庫能夠含藏一切財寶 像我們的金庫裡邊 你把所有的金銀珠寶 放在金庫裡邊 藏了多久它就是不會變的 也不會壞掉 也不會遺失掉 第八阿賴耶識 含藏一切萬法的種子 不管有多少 有漏的善 乃至於一切的惡法 甚至於無記種子 乃至於我們所謂的 修行的無漏種子 同樣的全部都包含在 第八識裡面 它跟你保存好好的 所以它的這種功能作用 就稱之為能藏 還有一個就是所藏 所藏當然就是屬於被動語態 被動語態它代表著 就說它是含藏的一個處所 它是因為前七識在緣取 境界之後能夠回熏這個種子 前七識它是屬於能熏的 能熏之後認識了境界之後 就回熏種子 所以針對著前七識來說 第八識就變成了一個被動的 一個處所 所以就變成叫作所藏處 所熏處 那麼這個是現行熏種子義而說 由現行熏成種子 它就具有含藏被動的來接受 這些果法這些種子的一個地方 也就是說此識善為七轉識 熏習諸法種子的場所 就是一個處所了 也叫作熏處 這個熏處也叫作受熏處 接受熏習的一個地方 一個場所 所以眼識看到外面的一切 美好的境界就會留下種子 耳朵一聽到聲音就會留下種子 乃至於聞到味道吃到好的東西 乃至於觸摸到一切外在的境界 一樣的 就是第七識執著第八識以為我 這個我執一樣的 它都會回熏種子 所以就叫作所藏 例如說七轉識它是善的話 它所熏習回來的種子 就是善種子 如果七轉識它是惡的話 轉回來的種子當然就是惡種子 所以它所熏的種子 它就能夠貯存貯藏起來 它能夠含藏起來 至於第八識因為是依七轉識 藏諸種子故所以就叫作所藏 所以它這個所藏 是針對這七轉識來說的 換一句話來講的話 初能變時的這個藏 是約種子的不失義而說 如果單獨的從第八識 這個初能變 它就是藏 具有能含藏一切種子的 功能作用來說 它主要的就是讓種子 不會遺失掉 但是現在是約這個種子的 受熏義而說的 就是說因為七轉識的緣取境界 之後把現行熏種子 接收這些種子的一個場所 第三個意思叫作執藏 執當然就是執著了 第八識怎麼成為執藏 是說明第八識恆為第七末那識 妄執為實我實法之意 因為第八識 它是去後來先作主翁 也就是說在於我們一期的 生命當中它是最後離開我們 這個身體 但是來投胎的時候 它是最先來的 第八識 也就是我們的心識的種子 所以人一往生臨終之後 最後離開這個生命體 就是第八識 眼睛先看不到 眼睛睜不開 耳朵也聽不到聲音 乃至於也不會聞到味道 也不會吃東西 身體也不會動了 就躺在那個地方 但是第七識就離開 最後第八識才離開 所以我們目前的佛教界裡邊 都會有說人如果已經往生斷氣 之後八個小時不要去動他 這個主要就是配合 這個第八識離開身體當下的 那種痛苦是不可言喻的 第八識要離開這個肉體的時候 那種痛苦 已經是躺在那個地方了 也不會動了 其實再怎麼痛再怎麼不舒服 也講不出來了 我們就是替這個 已經往生的親人 就是不要讓他再痛苦 所以八個鐘頭 就說不要去動他 這個時候讓他好好的 在這個佛號聲中 能夠讓他更安詳的 離開這個世間 以快樂的心或者以不執著的心 再投胎為另一個生命體 往生其實就是快樂的 往生其實是好的 是歡喜的一件事情 我們接受一個嬰兒的誕生 是很高興的 同樣的道理 你離開了這麼一個老朽的生命 再去投胎 照說應該也是高興的 但是因為親情的難捨 一般來說都是在悲傷之中 來送他一程 也就是說第八識它是去後 最後離開我們這個身體 投胎的時候它是最先來投胎 因為有這個第八識 帶著我們的業力種子來投胎 所以慢慢的我們的投胎識 進入了身體之後 慢慢的長大 就是我們所謂的胎兒 慢慢的所有的手腳六根 全部都引生出來了 第七識也開始有了一個執著 所以前七識也是在第八識之後 才引生作用的 所以第七識在緣取 第八識的時候 認為說第八識好像永遠 都沒有斷滅的那種狀態 認為第八識永遠沒有斷滅 它就是我們的主人翁 它是我們這個身體的主人一樣 所以第七識就執著第八識的 見分妄執為一個實我的存在 實法的存在 實我當然就是說 認為第八識它具有 主宰的功能作用 實法代表第八識 第八識本身也是一個心法 也是法 認為這個法它具有它的實體性 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執著 我們這個生命體這個身體 非常愛護這個身體 愛護我們的生命 甚至於延續不只是今生而已 來生的生命永遠不間斷 這個就是實我實法的執著 這個是約執藏義而說的 就說第七識執著第八識以為我 有它的實我實法 有了這個三義 我們就叫作阿賴耶識 為什麼不要說它叫作能藏識 或者也不要說它叫作所藏識 因為舉其中之一都是不夠的 所以唯有保有它的原來的名稱 就是這個阿賴耶 就是這個梵語主要的這個名稱 它就具有三個意思了 所以阿賴耶識雖然有能藏所藏 執藏的三義 但普通由這個修道的立場 我們的修道特別以自相的 執藏義來闡明 也就是說 由凡夫達到聖者 最起碼一定要斷我執 像阿羅漢 阿羅漢就是我執斷盡 就證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在這個修道的過程當中 要如何的超凡入聖 要如何的得解脫 一定要斷我執 所以從這個修道的立場 裡邊來說 要得解脫的立場來說 就從這個執藏裡邊來解釋 這個阿賴耶 下面這個圖表就說明 阿賴耶識它具有能藏所藏執藏 能藏它能夠執持種子的 這個能藏 當然就指著第八識 但是這個能藏它能藏什麼 能藏的當然就是種子 所以這個種子 如果針對著能藏的 第八識來說的話 種子就是它所藏的內容 從這個所藏裡邊來說 能夠來讓第八識接受種子的 就是前七轉識 所以前七轉識就成為能藏 而第八識就成為所藏 這個所藏就代表著受熏處了 執藏能夠執著的 這個就是第七識 第七的末那識 再來它在執著那一個 當然就是執著第八識 所以它一執著第八識 第八識就成為所執藏 也叫作我愛緣執第八識 這一段就是在解說 阿賴耶它就具有能藏所藏 跟執藏的三個意思 下面就來說明 第八阿賴耶識 在於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 它也有三個不同的名稱 這個名稱說明 你是凡夫位它就叫什麼名字 你是聖者位 尤其是在七地以前 或者是八地以前的名稱 它又叫作什麼名稱 乃至於成佛盡未來際 我們這個第八識 又有一個不同的名稱 尤其是為什麼叫作阿賴耶 阿賴耶最主要的就是執藏 就是我執 所以阿賴耶當然是針對我們 凡夫眾生在說的 所以我們一般一講到心識 就講阿賴耶識 這個阿賴耶識代表著我執 我執是它本身所生的嗎 不是 是第七識的執著而引生的 這一個就是我們下面要說明 阿賴耶識在於修行的位次上 它有三個不同的名稱 現在可以先看一下七十五頁 這個圖表 七十五頁的圖表 在我們的凡夫位 它的線條又畫下來 第一條線就是阿賴耶 第二條線它是通於毗播迦 通於阿陀那 我們凡夫眾生都具有佛性 所以我們原則上 我們都還是有 問題是我們的我執太重了 所以就以阿賴耶識來稱呼了 你如果慢慢的 在這個修行的過程當中 進入於聖者的境界 就是進入於二乘或者是菩薩乘 或者是佛果位的話 我們前面的阿賴耶 已經都斷除掉沒有了 就成為毗播迦 或者這個八地以前 又把它給斷除掉了 就成為阿陀那 但是這個阿陀那 是從心識的名稱來說的 如果轉識成智的話 就不叫作識 就要以大圓鏡智來作說明 這個內容我們等下一節課 再來作解說 現在這節課結束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