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唯識要義第十七集 主講:淨珠法師 唯識要義第17集 各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研究唯識一定要了解-四分說的內容 也才能夠知道為什麼 一切萬法皆是唯識所變現 談到四分有 相分 見分-自證分 證自證分四類 所謂的相分 要特別記得的 它不是直接緣取外境的 雖然我們的眼識 耳識 鼻識-舌識 身識 它是屬於性境的緣取 但是它所要了解的狀態 也是必須外在的器世間 影射到內心成為一個影像之後 你才來認識內心的影像 所以相分就是外境反應到-內心的一個影子 見分就是屬於能夠緣取-這些境界的主觀的功能作用 但是相分跟見分 它有一個主體 這個主體我們稱為自證分 但是認識了外境之後 了解了之後 還必須要有一個證自證分-來作為反觀的功能 那也就是證自證分來證明-了解自證分的認知 這種四分說是不是-我們的唯識學都這麼講 那不一定 我們看一下課文的第53頁 課文的第53頁第3行 說到關於這個四分說 印度唯識學派的諸論 都有不同的看法 雖然同樣都是在解釋-唯識三十頌的 但是十大論師的見解 還是有他的差別 怎麼說 舉個例子 像安慧論師 他就僅立一個自證分 這麼一分而已 就是說我們的心識-只有一個自證分 心識只有一個能緣 但是 認為有見 相二分 是虛妄的 難陀 親勝 德慧 淨月等 他們就立相 見二分 有見分 有相分 代表有能緣 有所緣的相對性 這個安慧論師 他當然就不認為有相 見二分說 陳那 護月等 是立見分 相分 自證分三分 他就是講三分 比他們前面所講的還要詳細 只有護法論師立四分說 由勝友 最勝子 智月等人 來繼承四分說教義的傳承 所以古來就稱 安 難 陳 護 一 二 三 四 安慧只有立一分的能緣 難陀等就是立見 相二分 陳那論師他就是有三分 護法論師就是有四分說 我們是根據護法論師的說法 來建立中國的大乘唯識宗 所以我們都以四分來作解說 第二節就是諸識的所依 心識的發生作用 不是單獨而生的 因為我們佛教都是講緣起法 都是有因 有緣 才有果 所以不管一件什麼事情 就是我們的心識要起功能作用 也都是要有因緣的過程 像前七識都是算緣起法 第八識本身也是有它的種子識 有它的因 而成為果的現行識 所以很多的都是需要-有多種條件引生 所引生出來的這些作用 我們就叫做現行 現行 就說已經顯現出來的形態 已經顯現出來 而能夠發生功能作用的-叫做現行 他所依托的法也叫做能依 受依托的法 就叫做所依 有一個能 有一個所 能就是主觀的 所就是客觀的 也叫做被動的 這個能依與所依就是能所相對 所依法有二種不同 所依的有二種不同 一個叫做俱有所依 一個叫做不俱有所依 俱有 代表不只一個 最少也有二個以上 俱有所依是能依-所依是同時存在的法 俱是 能依 所依同時 不俱有所依是能依-所依非同時存在的法 俱有所依還分為共依-不共依的二種情形 共依是不僅一識的所依 是通於他識所依的法 所謂的共依 就不僅一個心識依於它 還有其他的心識也是說 還是要靠著它 俱有以它的條件 為我們生起的所依法 不共依的話 當然是只限於一法而已 一個心識而已 這個在我們下面還有-詳細的做解說 俱有所依是能依 所依同時的 俱有所依詳細分還有四種情形 四種情形來看 第一個就是同境依 就是能依 所依是同一個對象的 同一個緣取境界 第二個要共同有這個分別依 分別依就是第六識的了別作用 第三要有染淨依 染淨依就是第七識的功能 第四要有根本依 就是第八識 這樣來看 什麼叫做同境依 能依 與所依 從前五識的五根 是為前五識之所依的 所以五識是能依 五根是所依 而五根與五識是同時-緣一個色境 所以叫做同境 眼識是在看電視 我們的眼根 當然也是在緣電視 你才能看得到 你才能去分別 所以能依的識-與所依的根 是同樣的緣一個境界 所以叫做同境依 前五識當然都是相同的 這是五識特別的所依 特別的所依 當然是屬於不共依 眼識就是依眼根 耳識就是依耳根 耳識不可能依眼根 鼻識也不可能依耳根 所以前五識都是屬於不共依 第二個的分別依 分別就是指說 前五識的引生功能 了別雖然是有五識 但是它還是要依第六意識-才能夠起認知所緣境 因為前五識認識境界-是屬於現在 性境 直接緣取 現在是一剎那之間而已 我現在看到 但是下一個剎那 雖然還是眼識在看 但是已經不是前一個剎那-所看的了 像十分鐘之前所看的 跟十分鐘之後所看的 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眼識只有緣現在 所以緣現在 你如果說我跟它記得 我還要再有第二念的了別 那就必須要靠第六意識 我們也稱為五俱意識的-共同作用 耳朵聽聲音也一樣 這一剎那所聽的 跟下一剎那所聽的 是不同的 因為剛才那一剎那-已經成為過去了 所以五分鐘前所聽的 跟五分鐘後所聽的又不一樣了 那你為什麼能夠記得 因為有五俱意識 因為有第六意識配合著來聽 第六意識因為它可以緣三世 過去的它還可以去了別 還有這個記憶 所以 前五識要起認知作用-一定要靠第六意識 你才能留下記憶-才能夠去記得 甚至才有三世的運作 所以前五識必須要依第六意識 才能認知所緣境 這對前五識來說 第六識當然是分別依了 就是說我的了別境界 我要更清楚明了的認知境界 那一定要靠第六意識 我要留下印象 就要靠第六意識 所看的 所聽的 所吃的 昨天吃的很好吃 在哪一家吃的 或者媽媽煮的味道 你會留下印象 要靠第六意識 所以第六意識分別依 另一名稱 叫做明了依 也就是說非常清楚記得的 非常清楚去認識的 明了 清楚 明了 第三是 染淨依 染淨 會讓我們執著的 會讓我們得解脫的 那就是第七識了 因為第七識 我們在前面看過 它是緣第八識的見分 執著以為我 所以有了我執 一定就會造作很多很多的惡業 會有不正確的思想 所以我們就會在生死當中輪迴 你如果我執斷掉了 一斷了我執 就能夠得到阿羅漢果 成為聖人 成為聖者 所以你是要染 還是要淨 第七識的我執是一個關鍵點 所以是凡夫 是聖者 就看你有沒有斷除我執來區分 所以第七識就是我們的染淨依 我們會輪迴生死 也是第七識 我們能夠成為聖者 也是第七識 這是一個關鍵 另外 第七識恆起我執 恆起 因為只要第八識存在 第七識就一定執著的 染污諸識故 因為你有這我執 當然前面的六識-在緣取境界的時候 你也一樣的會起我執 所以這個叫做染淨依 如果第七識 它能轉為純淨無漏的話 好了 第七識我執斷除了 第七識我執斷除了之後 變成很慈悲 心胸很寬廣 我們所謂的要達到-怨親平等的程度 那就是一定要斷除-我執才可以 所以就能夠轉為-純淨無漏的平等性智 其他諸識也才能轉成清淨 可見諸識的染污 是依第七識了 所以它就成為染淨依 既然叫做染淨依 有染有淨 所以也稱之為分位依 這是有所區別的 第四就是 根本依 我們一切心識的根本是第八識 因為第八識是諸識為生起-的主要的一個因 所以就是諸識生起的根本 所以第八識叫做根本依 也叫做依起依 依起依 應該不對 把他改成因緣依 或種子依 也就是說有這個第八識的-種子為因 才能引生以後的前七識的 所以第八識本身 其實就是種子的聚合體 所以它其實都是種子 也叫做種子依 上述的四依中 只有同境依為不共依 其餘三依皆為共依 前面的同境依 剛才講過了 眼識是依眼根 耳識是依耳根 這個是不共的 不能說耳識依眼根 不可以的 其餘的三依都是屬於共依 分別依 染淨依 根本依 是前六識所依 前六識所共 如果我們以前五識來說的話 是前五識所依所共的 所以每一個心識都要依-第六識 第七識 第八識 心 心所的所依 心王 心所它的所依什麼 這邊講是有三種情形 三種情形第一個 是因緣依 第二個 是等無間緣依 第三 是增上緣依 因緣依 有因有緣-才能夠成為果 因是什麼 因就是種子 所以一切萬法都是靠種子-所引生的 而這個種子在哪裡 種子在第八識裡面 第八識是一切識生起的-一個主因 所以第八識也叫做根本依 因緣依也叫做種子依 因緣依也叫做根本依 是哪一個呢 當然是第八識 這是第八識自體中-所具有的種子 為一切有為法的根本依 是諸識生起的親因種子 叫做親因 一定要它親自的種子才可以 由它的有這個種子 有第七識末那識的種子 才能引生第七識-末那識的現行識 所有的善有善果 惡有惡果 這個都是親因緣所引生出來的 這叫做親因種子 它所依的種子和現行的心-心所 究竟是同時 還是異時 種子和現行識是同時-還是有先有後 異時 不同的時間-有前有後 關於這諸師的見解-就有所不同 到底是異時存在-還是同時存在 十大論師也有不同的說法 不同的說法 第一個例如 難陀論師就認為是異時 有前後不同 先有因 才有現行 先有種子 然後才有現行 護法論師則認為是同時 叫做同時因果 第三 是因緣依裡所要談的 等無間緣依就是心王 心所所依 有等無間緣依 等無間就是要同時 中間無間隔 中間有間隔 就會斷 我們講心識的活動 從你投胎的第一念-到臨終的最後一念 我的心識是沒有斷的 尤其是第八識不能斷 第八識一斷的話 就往生了 前六識是可以斷 晚上睡覺 眼睛可以不用看 我故意不要聽的時候 我的耳朵可以聽不到 可以斷 第六意識也可以斷 作夢還是有在分別 但是你如果睡得像死豬一樣的 有人開玩笑說 把你抬到大海裡去 你都不曉得 這表示什麼 睡得很熟 一點夢都沒有的話 這代表第六意識還是有間斷的 不起分別的 但是第八識 不可以間斷的 所以叫做等無間-一直延續下來 以平等性的延續下來-不可間斷 這就是不俱有所依 不俱有所依 另一名稱叫開導依 開導就是要有人引導 要有前念引導後念 後念必是被前念引導而引生 也就是說一定要前念滅-後念才能夠生 沒有前念滅 後念就不能生 所以也稱之為開導依 沒有間斷的 一個過了 再一個 一個滅了 再一個生 這就是指開避現行位-引導後念心 一定要做一個開路的現象 所以你的第一念 前面這一念 一定要讓開 第一念一定要避開-後面那一念才能夠過來 才能夠引生 引導後念的心 心所 就是心王 或者是心所 使其順序生起的前滅意根 一定要有前念滅 後念才能夠生 為八識在前念消滅時的-自類的心與心所 我們八個心識都是一樣的 平常的活動狀態都是一般性的 都是沒有間斷的 像我們現在在看電視 在聽 在看 在聽 不可以間斷 一間斷 沒有聽到 就看不到了 所以沒有間斷 八個心識一定要-前念消滅 後念引生 前念消滅 後念引生 這個也稱之為自類的心 心所 因為心法在同一剎那間-不許有二體的併行 也不能在一剎那中有二個-同時俱有 二體併生 不可能 不能有二體併生 就是不能有二個心識-同時起作用 你說有啊 我正在看 也正在聽 但是我們心識的分別 因為它是剎那生滅 速度非常的快 所以你有在注意聽 你在看的時候 看書的時候 在看的時候 就不會注意看 因為你的注意力就在聽 你如果注意在看的時候 你的耳朵 聽也會受到影響 我現在正在看書的時候 你在講什麼 沒有聽清楚 所以這中間一定有它的偏重點 偏於看 像老師在黑板寫字的時候 你為了注意看老師黑板寫的字 但是老師是一邊講一邊寫 你 也是注意在看老師寫黑板 耳朵的聽力就比較微弱了 所以眼識跟耳識不能同時非常-平均的在起活動狀態 但因我們心識活動的速度很快 是剎那剎那生滅的 所以前念滅 後念生的時候 前一念是眼識 後一念就是耳識 它的偏重點不相同 雖然我們一般也說讀書-必須要眼到 耳到 手到 心到 你才能夠好好的聽老師講課 但是在我們心識的分析來看 它是有偏重的 你如果注意在寫的時候 注意力在寫什麼 有沒有寫對 但是老師正在講 老師正在寫黑板 你看不到 也聽不清楚了 有它的偏重點 所以這裡說不許有二體的併行 二體是什麼 二個心識的活動不可能同時有 所以後念必然等到前念消滅時 才能夠開避現行而發生作用 一定要前念先滅掉 後念才能引生它的功能 等無間的等是指前念和後念-它是平等的同類的 無間是指前念後念沒有間隔 也就是很順序的前滅後生 前滅後生 這樣的延續下來 還有我們的心王 心所-起作用時 還必須要有增上緣依 增上緣依就是俱有依 指前的同境依等四依 就是前面有同境依 像眼識要依眼根 才能緣到色境 耳識要依耳根 才能緣到聲境 眼識眼根是同一個境界 耳識耳根是同一個境界 這就叫做同境依 同境依 我們前面說它是有四依 若把它配於八識 即前五識以五根為同境依 第六識為了別依 第七識為染淨依 第八識為根本依 至於前念的自識 屬於開導依 如果一直是眼識在起作用 都是眼識在起作用的時候 也是要前念滅 後念生 前念滅後念生 因為我們的心識就是-剎那剎那在生滅中 第六識以第七識為不共依 第六識依於第七識 由它緣取 以它為所依 第八識為共依 第七識也是緣第八識 第六識也是緣第八識 而以前念的自識為開導依 第七識以現行的阿賴耶識-為不共依 第七識還是要緣第八識 依於第八識而起作用 同樣的 第八識是根本依 但因為第七識直接依於第八識 直接緣第八識 所以它也是屬於不共依 以種子的阿賴耶識為共依 種子的阿賴耶識 因為阿賴耶識不是第七識緣取 前面的七識 六識都一樣 緣阿賴耶識 所以阿賴耶識是七識之共依 而以前念的自識為開導依 @然而八識為不共(請刪除,消音) 第八識為不共依 以前念的自識為開導依 第八識因為只有以-它自己的種子起現行識 所以第八識它本身就是不共依 那它自己也以它自己本身自體-的前念來引導它自己的現行識 所以也一樣的有開導依 其關係如下面圖表 八識分為前五識 跟後三識 前面五個心識 跟後面三個心識 比對來看 前五識有 俱有所依 俱有所依 因為我們剛才有說到 增上緣依 就是俱有依 增上緣依的俱有所依 也就是前面說的同境依 同境依中又分為不共依跟共依 就是前五根所能夠引生的-五識來說的 所謂的共依就是同樣的 緣第六識 第七識 第八識 不俱有所依 就是等無間緣依 也叫做開導依 是前念的五識 為後念的開導 從前五識來說的 前念的五識 為後念的開導 後面的意識 末那識-阿賴耶識也一樣 它的開導依 也是一樣前念的來引生後念的 但是我們一層一層的來看 俱有所依就是第六識依第七識 只有它依第七識 前五識不是直接依第七識 所以以第六識針對第七識來看 它就是第七識 專為第六識的 不共依 第八識為第六識 第七識的共依 以第七識來看 對第八識 第七識對第八識 當然現行的第八識-是它的不共依 因前六識不可能直接緣第八識 種子為第七識的共依 因為所有前七識的起現行的-功能作用 都是由種子來的 所以所有的種子 都在第八識裡面 成為所有七識的共依 第八識本身-是屬於自己本身的不共依 再來前念的自識屬於開導依 這就是圖表裡面對長行的解說 大家都能夠了解 講到有了四分 有了種子 就要變現了 怎麼變 這邊就講二種識變 有二種方法 八識對境界的相分有二種不同 八識對境界 它所緣的境界有二種不同 一個是由實種子所生的實相分 另外一個 是依識的分別功能作用-它所變現的無體相分 沒有實體性的 無體相分當然是屬於-分別引生出來的 分別變現 就是我們一般說的虛妄性的 沒有實體性的 如果以這樣子來看的話 實相分就是因緣變 就是我們前面所看到的 因為因緣變 因 就是種子 因 就是第八識的能力所顯現 所以它就是實相分 無體相分 另一名稱是因分別變 由心識的分別所顯現出來的 所想出來的 想出來的 有可能是正確的 想出來的也有可能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 當然它是屬於-比量的似現量 如果是非量的 如空花水月 龜毛兔角-不是正確的 所以分別變是沒有實體的相分 在諸心王中 八個心王 第八識是由自體-所藏的種子開發的 第八識 它也是種子所生 種子在哪裡 種子在它自己本身裡面 所以它所緣的當然是實體法 它所緣的完全是種子-所生的一切法 所以第八識所緣是實體法 既然是實體法 當然就屬於因緣變 但前五識就不同了 因前五識是依-分別現量的自性分別識 它叫做分別 當然會去思考 它是現量 必須是現在 必須是顯現出來的 看得到的 了解得到的這麼樣的狀態 所以眼睛要看 一定要看得到 耳朵要聽 一定要聽得到 所以 一方面是現在 一方面它是顯現出來 了解得到 這個叫做現量境 自性分別 就是只有第一念的直覺的了別 如果拖到第二念來 就不對了 那就屬於五俱意識的範圍之內 所以第一念 直覺性的 叫做自性分別 因前五識是現量的自性分別識 同時 其相分並非 依能緣識的分別力-所變現的虛妄 正是從第八識中的-自性種子產生的實法 所以它也是屬於因緣變 前五識 前五識它也是-直接從種子所顯現的 所以我們說第八識它是因緣變 就是前五識直覺的第一念-是現在的現量境 它也是屬於因緣變 所謂的因緣就是-有真實力用的種子之意 所以歸類的話 就是第八識 和前五識 如果以第六和第七識來看 若是緣取本質的相分 固然屬因緣變 就是說 如果第六識和第七識 它緣取的還是有實體-本質的相分的話 當然還是歸屬因緣變 像五俱意識 五俱意識是配合前五識-來認識境界的 當然 第一念還是現量 還是自性分別 這時候 了別外境還是算因緣變 但是在本質之外 另外依自己的計度分別力 來緣取相分故我們叫做分別變 分別所引生的 也就是說看過之後 聽過之後 了解這個境界之後 你再重新去思考 而且所思考的變成 加入自己本身的煩惱性 加入自己本身的利益 當然成份就不純 成份不純是靠你自己的-分別能力所顯現的 即你自己想出來的 自己想出來的 叫做分別變 我是想這樣 是想那樣 你剛才講的話 我是想 你是什麼意思 那是正確嗎 不正確的 是以你自己的教育程度 以你自己的經歷 以你自己的利益所想出來的 所以說我的想法 你不可以用你的想法來想我 怎麼想都不對 因為各人的程度都不一樣 既然各人的程度都不同 那你怎麼以你的程度可以-來想我的觀念 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一直在想-在引導的過程當中 就是要多聽 多看 再來是懂的人就是要多說多講 把我們的想法告訴大家 反過來說 你要多聽 參考不同的思考 那各人的角度 分別的淺深是如何 我們自己本身才能趨向於-正確的一個思考模式 所以完全封閉自己 只有想自己的 百分之九是不正確的 這個叫做分別變 靠自己的意思想出來的 靠自己的認知作用分別出來的 譬如第七識在有漏位的時候 緣第八識的見分為實我 這種情形當然就是不正確的 這個叫做分別變 就是沒有它的實體 第六意識中的獨頭意識 像夢中獨頭 或定中獨頭 是自己所修 自己所了解 我們說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這是只有自己有 別人沒有 定中獨頭也是你自己修行的 這些義理-或是你自己修行的境界 你自己本身顯現出來的 修水觀 有水觀的境界 修火觀 有火觀的境界 修水觀的人問修火觀的人 你有看到水嗎 不可能的 這完全是自己本身所顯現的 別人不可能去了解 像這樣的獨頭意識 就是我們內心所顯現的 我們內心所看到的 像緣出的龜毛 緣出的兔角 甚至於緣出的空花 都是一種虛妄境界 都是屬於分別變 所以有實體的 種子直接所生的 是現在的 第一念的 直覺性的 都是屬於因緣變 五俱意識也是歸屬於因緣變 但是如果是第六識的分別 第七識在有漏位的執著 這都是屬於分別變 都是沒有實體性的 總之 因緣變也好 分別變也好 從能生種子的真假 它是真從種子所生 還是從現行識的-自體的觀念裡面想出來的 它就是有它的區別的 由種子的真假-來分別所生的相分 相分是實種子所生的 還是不是 或是它有真實的作用-還是沒有 像龜毛兔角就沒有真實作用 因為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東西 由此可見第八識的心王 只有變色法 不變心法的理由何在了 因為色法的一切 都是屬於色法的種子所生 是外在的一切 但是第八識它是屬於內在的 它完全是內在的根本 不但它所含的 都屬於種子的部份 就是說我們的根身 所謂的器界 雖然是它的相分 但是根身也是實種子所生 器界也是實種子所生 所以它不可能-直接變現外在的色法 換句話說 相分的心像是鏡中火 是毫無實用的東西 倘若說 變此無實用的就是第八識 難免要墮入硬指第八-非為分別變不可的過失了 分別變 因為我們在談到它-顯現外面的境界的時候 它所呈現出來的相分境的時候 我們說第八識是實種子所生 所緣的也是內在的實種子 所以我們說它是因緣變 但是如果說第八識也是-可以變現外在的相分境的話 那它就歸屬於分別變的範圍了 那是不對的 這在無為法的情形也是相同 無為完全是屬於現量的 完全是屬於因緣的 因為無為是有作用 而相分無為是無作用的 無為的有作用 它能夠由真如-為一切萬法的理體 也就是說 無為本身它是不變 但是無為能夠成就一切萬法 因此不能說 這是因緣變的第八所變 無為的一切 不能說是第八識所變的 又不相應法是不實的假法 所以亦不會是因緣變的-第八所變 無為法不是第八識所變的 不相應行法也不是第八識所變 表示這些不實的 或者它本身的實用體-要跟第八識有區分 這段話裡面告訴我們第八識 它所認識的 它所顯示出來的都是真實境的 前五識認識外境 也一樣都是真實境 但是如果透過第六識 透過第七識 就會有錯誤 這錯誤就叫做分別變 我們所認識的境界有幾種 怎麼會認識錯誤 真實的跟錯誤的是什麼狀態 這就是第四節 境的分類 我們八個心識都有它的所緣境 這個所緣境裡 我們分二種識變的相分 就是因緣變的相分 跟分別變的相分 就是所顯現出來的境界相 有三種分類 分為三大類 這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三類境 所以唯識學裡經常講三類境 因為心識是能緣 一定有它的所緣境 所緣境就稱之為三類境 三類境是性境 獨影境 帶質境 這三種境界相 什麼是性境 具有實體性的境體 必須具足的條件 第一 要實種所生 一定要從種子顯現的 第二 有他的實體用 一定要有它的實體 第三 得境自相 一定你對這個境界的了解 能夠得到這個境界的自相 這個境界本身它變壞 或障礙 你有辦法去了解 這是屬於性境的三個條件 例如 這裡舉個例子來看 因為我們前面有說 第八識它是因緣變 所以它是緣它的實種子 前五識也是因緣變 也是緣它的實種子 也就是說它是實種子所生的 這裡就舉個例子說 第八識的心王 它所變現的相分有三個 就是種 種子 根 根身 器 器界 種子 根身 器界-是第八識所變現的相分境 前五識心品所緣的相分 以及五俱意識的心品-所緣現量的相分境 這都是屬於性境的 還有 有漏 無漏定心所緣的相分境 你在有漏定所緣到的境界-也是直接的 在無漏定裡面緣到的一切法的 真如體體性也是直接的 這就是所謂的得境自相 後二分所緣的對境 後二分就是自證分和證自證分 兩個所緣的對境 就是它所緣取的 另外無分別智所緣的真如等 這都屬於性境 所以性境所包括的範圍-還是很廣的 主要的是第八識 主要的是前五識 還有我們在有漏的 無漏的禪定-當中所緣到的一切法的理體 甚至於聖者所緣到的真如 都是屬於性境的內容 性境一定要現在當下-第一念直覺的 再來 我們要看獨影境 獨影境和性境是相反 不一樣的 必須是非因緣變的一切法 非因緣變 當然就是分別變 所以分別變 跟因緣變當然是-不一樣的 甚至是相反的 並且是從獨頭意識的分別所變-的無本質 無體的相分 獨影境它是從第六意識-獨頭的 單獨的 也就是只有第六意識能夠緣取 我們看不到 也聽不到 像在定中 夢中所看的 誰看得到 看不到 定中的 也是看不到 像這樣子 我們就叫做獨頭意識 唯有第六意識本身了別的 前五識了別不到的 這樣分別所變的無本質-無體的相分 所以它所緣取的當然是-影像的部份 這個獨影境 我們再詳細分的話 還有兩種 就是無本質的獨影境 和有本質的獨影境 無本質的當然就是-不依本質的對境 單獨緣起的虛幻相 像什麼 所謂獨頭意識的 像龜毛 兔角 這個內容我們等一節-再來詳細的了解 這一節課到這邊結束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