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題:唯識要義第十六集 主講:淨珠法師 唯識要義第16集 各位同學大家好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就看唯識要義的-第3篇 也就是緣起論 我們在前面曾經看過 唯識宗所講的緣起論 是屬於賴耶緣起 說明世間的萬事萬物 都是從阿賴耶識業種子 乃至於裡面的種子所 顯現出來的 所以才能夠成就-世間的一切萬法 乃至於我們有情的 這一個生命體 賴耶緣起就是我們-第一章所要講的內容 所以課文的第49頁 就是屬於第三篇 緣起論 第一章 我們來看賴耶緣起 它是怎麼樣的變現 一切宇宙萬有 整個宇宙萬有的一切 可以說是有情的 是無情的 有情的當然是指我們有生命的 不只是人 天上的天人也算 三惡道眾生也算 這個都是屬於有情生命界的 或者也叫做眾生 有情就是有情識 有情識就是有感受的 再來有心識了別作用的 所以只要是有情 必然有他的分別心 也是由此來說明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怕痛怕死 同樣的畜生類也是怕痛怕死 以佛教的慈悲心 憐憫心 看一切眾生也是有生命的 也是有他的分別 能力的作用 所以我們不要他人-加害在於我們身上的時候 以此慈悲心-憐憫心對待一切眾生 也就是不要對他有所傷害 由此說明佛教的素食 佛教的慈悲 是廣及到一切眾生的 但是我們所面對的 在經典裡面所說的有情 所說的眾生 雖然是指六道所有的一切 但是因為是面對-我們人來講經說法 所以有的時候都要特別的說 眾生如何 有情如何的時候 特別是指我們人來說的 另外眾生的意思 就是很多的生命 以自己來說的話 所謂的眾生 我們人不只是這一世出生為人 應該說前生 前生 前生 不曉得在六道當中如何的輪迴 往後我們還沒有得到解脫之前 我們也不曉得還要輪迴多久 所以我們一個人 從過去生到現在-到未來解脫之前 我們是一直在六道當中-一直的在輪迴著 所以 我們稱之為眾生 也就是輪迴多世的生命 另外 六道輪迴-當然是不同的生命 天上有天人的生活 他們的生相 他們的福德 人間有這麼樣的型態 畜生大的如恐龍 如獅子 小的如飛蛾 如水中的孑孓 很小 各有它們不同的生命體 這個都是屬於它們生命-的不同類別 所以我們稱之為六道眾生 也叫做眾生 以自己來說 不曉得輪迴多久的生命 整體來說就是-六道的眾生不同的型態 所以叫做眾生 有情的也好 無情的就是客觀世間的 有漏的 無漏的 是凡夫-還是聖者 沒有一法不是由我人-主觀上的認識作用分別出來的 之所以有這樣的型態 也就是說有凡夫跟聖者的差別 有生命體跟外在-客觀環境的差別 這樣一個大環境都是由 我們每一個人主觀意識 當中所顯現出來 分別的一種功能 也就是說無不是-從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 都是從我們每一個人內在-的賴耶識變現這樣的一個世間 或是我們的生命體 所以一件只要你所看到的-好像有一個外在的事物 房子是我們身體之外的 書本也在我們的身體之外 山河大地 一切的環境 都是在我們之外 甚至你我他 你跟他也是在我之外 像這樣子來看 這個生命體好像有內有外 其實都是由我們的心識-所變現的 而且所變現的不是真實的 是一個影像 一個影子 影子是似是而非 看起來好像是有 其實是沒有實體存在的 這個不管是仰觀天上的-日月星辰 或是向下面來看山河大地 乃至於似有似無的風花雪月-可以說都是不例外 怎麼不例外 都是我們心識所變現-出來的影像 所以日月星辰也是種影像 山河大地也是-我們所變現出來的影像 換一句話來說的話 整一個森羅萬象 就是我們身體以外的-一切萬事萬物 都只不過是唯心的波瀾 只不過是像一個波浪打到海邊 所返回來的一個浪花而已 時間很短暫 阿賴耶識的影像而已 所以都不是真實性的 所以阿賴耶識真正的說 它就是宇宙的根源-萬有的總體 整一個生命體 整一個世間 都是從阿賴耶識所變現的 我們處在這個世間上 我們住在這個地方 確確實實是有許多-不可知的事情 看不到的 不了解的 我們的知識 我們的哲學-科學的領域裡 了解不到的還是很多 甚至於我們的肉眼-我們的五根 感受不到的還是很多 但一究明阿賴耶識 就不難可以瞭若指掌了 也就是說 你如果懂得阿賴耶識的緣起 懂得阿賴耶識的識變 對於世間一切的萬事萬物 你都能夠了解得很清楚了 例如 展開在我人面前的森羅萬象 就是山河大地 土地這些等等 你看只要你把眼睛一閉上 不是在頃刻間就不見了嗎 就什麼都沒有了 眼睛只要一閉上 就什麼都沒有了 都看不到了 好像都不在我的眼前了 所以像這個就是所謂的 青黃赤白大小高低等等 這些外在的一切色境 都只不過是我們眼識的-認識作用 所變現出來的一個境界 所以眼識能夠分別境界 因為有眼根 如果你的眼根閉上 眼識不起分別的話 等於沒有境界顯現 像這樣來說的話 外界的事物是如此 內界的一切心理作用 我們內心的心理作用也是相同 都是我們的心王 我們的心識 所變現出來的 所以離了心 還有心外物的觀思 根本就是一種錯覺 所以只要離開了我們的-心識來說 外在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有它的實物 實事的話 都是不正確的 為什麼 都是我們的內心 我們的主觀 尤其是我們的阿賴耶識 它所變現出來的一切幻相 沒有它的實體 我們再看世間的一切萬象 就是像什麼呢 這邊所舉的例子 就如同鏡中的影像 我們在看一切的萬事萬物 就如同從鏡子裡邊-來看東西一樣 我們的鏡子來反應 我後面的牆壁 你所看到的牆壁 不是真正的牆壁 是影子裡邊的牆壁 是鏡子裡邊所顯現出來的 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是不是 一般都是講的笑話 猴子照鏡子 牠會一直往後抓 認為鏡子裡邊還有-另外一隻猴子 牠的手在鏡子後面往後抓 牠認為後面還有一隻 其實是牠自己的影像 所以這個故事 尤其在我們的阿含經裡面 講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信用度 也是很有關係 在我們的經典裡所舉的例子 有一對夫妻 他們本來相處得很好 夫妻也很恩愛 因為他們的地窖裡邊有酒 有這個酒 先生想說我到地窖裡邊去 拿酒上來喝 他下到地窖去把酒罐-打開的時候 因為他們是用甕裝著的 那個口很大 但是往裡面一探頭 就看到有一個男生躲在-酒甕裡面 他就很生氣跑上來 跑上來後 他太太就問他 你怎麼空著手上來 怎麼臉色變了 他說妳下去看就知道了 她一下去看 也一樣的 裡面又有一個女人在酒甕裡 哇 她更生氣了 她也是跑上來 兩個夫妻就開始吵嘴了 他認為說裡面躲了一個男眾 一個說裡面躲了一個女眾 這個問題就是沒辦法解決 最後就來請教佛陀 要怎麼來處理這件事情 甕裡面的這個人 怎麼樣把他叫出來 佛陀就說 這個其實就是你們自己的影子 真真實實的 好像真的水中 真的有人的影子在裡面 我們一般認識外在的事物 我們現在是凡夫眾生 我們是以有漏的心態 來看世間的萬事萬物 都好像是很真實的 其實這樣真實的事物-還只是影像而已 所以認為鏡中的影像是實有的 那就是一種愚蠢不過的事情了 所以假使心外真的-一法都不存在 為何有物的時候就有影像 無物的時候就沒有影像呢 關於這點 就必須了解阿賴耶識-能變的意義了 我們的阿賴耶識稱之為能變識 根據成唯識論裡邊的說法 成唯識論是解說唯識三十頌 所以裡面所談到的問題 是如何的實施不同的說法 所以裡面的資料非常的豐富 把整個唯識的義理說得很清楚 成唯識論總共有十卷 現在在第二卷裡邊 就有談到阿賴耶識能變的情形 怎麼說 這裡舉出來說有兩種 一個叫做因能變 一個叫做果能變 一個因 一個果 這個因能變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它另外一個名稱-叫做生變 就是能夠生的 能夠引生出來 能夠長出來 這個能生 就是指阿賴耶識中的等流習氣-和異熟習氣 習氣就是種子的另外一個名稱 也就是種子的意思 等流 代表著說這一個法 它本身就是由善惡業-所顯現的 善惡業從哪裡來的 當然是我們前面的七識 造作善惡而形成的 尤其是前六識 一定是善 惡 無記都有 通三性 第七識是有覆無記 跟煩惱相應的無記法 所以前面七識另外一個名稱-叫做七轉識 代表前面七識 也是由阿賴耶識所顯現的 這樣子來看 七轉識他們的善 惡 無記的 這一個種子為同類因 就會顯現出外在的 這麼呈現出來的現象 這個就是我們一般所講的 善因得善果 惡因得惡果 善跟惡是同類的 這個叫做同類因 而得到它的果法 所以叫做等流就是相等的 由上面流下來 所以是屬於同類相似的 所以你過去造善的業的種子 就會呈現善的果報 這是都是屬於順的 造惡因 就有惡的果報 逆的 讓我們承受不好的 像這樣的種子引生的果法 以種子來說 我們叫做等流因 或等流種子 或等流習氣 另外一個叫做異熟習氣 習氣是種子 異熟就是因為你所造作的因 達到這個果 它是變異的 它是有所轉變的 主要的一定要隔另外一世 就是說由因到果-一定要有不同的時間 不是現在做 馬上有果報 也就是說我們的現報裡邊來說 還是要有一段時間 所以時間上還是延長一段 尤其是要到來生 所謂變異而熟 我們原則上 第一個就是要時間上-不同的時間 異時而熟 時間上不一樣 變異而熟 善的因而得到善的果當中-是不相同的 你的善因是布施是讚歎-是慈悲 但是你所得到的果報 是人是天 不一樣 另外一個是異類而熟 異類而熟就是不同的 有的 你是有福報的 一方面你在六道當中是不同的 像這個我們稱為異時而熟-而有的一種業種子 這樣子我們了解要怎麼說 我們過去生 你造了什麼樣子的業力 能承受我們未來六道的生命體 所以這個生命體 你要到天上投胎 到人間投胎 都是前世所造作的業力而有的 時間上不一樣 形狀上也不一樣 這個實質上也變了 所以你有布施 你就變成很莊嚴 或者你因為很容易瞋恚心 你這輩子出現的身相 就是不好看 像這個就是一種變化 所以異熟習氣最主要的 過去生所造作的業力 呈現現在的生命體 所以我們說生命體-也叫做異熟的生命 我們所含有的第八阿賴耶識 也叫做異熟識 現在是談到種子的問題 因 因為是談到最內在的一個起因 所以我們的生命怎麼來的 是由異熟習氣而來的 異熟習氣裡面 能夠呈現未來的果報 這樣子來看 這個因能變是最主要的種子 含藏的種子能夠變現出諸法的 心法有心法的種子 色法有色法的種子 因為這個種子是對現行而說的 對以後的果報來說的 以後所呈現出來的運作來說的 所以以現在的內在的因來說 我們就叫做因 所以叫做因能變 所以等流習氣的因 異熟習氣的因 這個都儲存在哪裡 都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面 所以以這樣子來說明來了解 因是對果而說 因 種子也是對現行來說 所以以因立名 叫做因能變 果能變 因為這談到能變 能變是識 主觀的心識 主觀的心識 果是的指什麼 前七識也是由它的心識種子-所顯現出來的 前七識 現在正在了解 正在看 正在聽 這一個都是屬於現行識 也就是說我們正在看的眼識 已經從眼識的種子成為現行 有辦法發生功能作用來看 看了之後才有辦法去理解 我們的耳朵 耳識也一樣 它有它耳識的這個心法的種子 這個心法種子已經成為現行識 所以我們耳朵可以聽到聲音 如果說我的耳朵不聽 它還是等於種子位上 還沒引發功能作用 我還不想聽 但是我能夠聽 我可以聽 我正在聽 這已經成為現行識了 已經由心法的種子 耳識的種子成為耳識的現行識 所以我們聽得到聲音 我們可以去理解什麼意思 所以前七識 也是心法種子的現行 稱為一個果 所以果能變 當然這是指前七識來說 前七識 這邊講的也叫做緣能變 它能夠緣取外面的種種境界 這個就是等流果和異熟果-的能變 也就是說等流習氣成為等流果 異熟習氣成為異熟果 已經有這麼一個生命體-可以來認識外面的境界 這是指什麼 我人生命的現象 我們生命的一種顯現出來-的果報體 我們的身體 就是我們的生命體 這個生命體 不外是由上述二種習氣現生的 果就是現行識 正在聽 正在看 正在思的時候 你所感覺的種種那種認識功能 所以要之主觀的八識 現行識就是我們諸識-由緣慮的作用 能夠變現出種種所緣境的意思 有能變識 才有所變的所緣境 因是就果來立名的 所以叫做果能變 我們的八識 整一個八識雖然都叫做能變識 眼識也是能變識 眼識也是一樣能變 耳識也是能變識 整個八識都叫做能變識 能變顯現出種種不同的 客觀的一切萬法 但是因為前七識就是 我們第八識內的種子-所現起的緣起法 因為由因到果 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助緣 就是眼識要起功能作用 也是要有很多的助緣 我們前面曾經講過 一個眼睛一個眼識 要來看到外面的境界 要有九緣 要有九個 除了種子之外 除了第八識的根本識之外 還要有很多很多的條件 所以我們前七識也是由 第八識顯現出來的 而是它的內在種子 它所顯現出來的一種緣起法 這個我們就叫做果能變 所以這樣來看我們就知道 因能變就是指第八識內的種子 分等流習氣 跟異熟習氣兩種 那果能變 能變的當然是心識 果就是第八識種子-所顯現出來的心識 這心識是誰 就是前七識 所以前七識都叫做果能變 代表著世間一切萬法-都是我們八個心識所變 但是主要的 還是在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 又第八識雖然跟前七識-同樣為種子變現的果體 前七識是由第八識的種子-所顯現出來的 第八識本身它有沒有種子 一樣的有 第八識本身它還是由它第八識 的種子所顯現出來的現行識 所以它才能夠保持種子-根身器界不壞 它自己本身也是種子-所顯現出來的一個果體 一樣的 但是因為它自己本身其實-就是種子的聚合體 所謂的阿賴耶識 就是種子的聚合體 那怎麼去了解它 舉我們的例子來說 森林 我們遠遠看那一帶就是森林 森林是一個名稱 森林是什麼意思 很多的樹集中的種在一起 但是你去看的時候 就是一棵一棵的樹 一根一根的樹 它不是一個籬笆跟它圍住-沒有 但是它是一群的 我們叫做森林 叫做叢林 所以第八阿賴耶識是什麼 就是種子 種子 整一個的聚合體 就是阿賴耶識 它還是一樣的 阿賴耶識這個種子 所顯現出來的一種功能 能夠含藏這些種子不會壞掉 這樣的功能作用 但是它自體中的種子-為諸法的根本 它是種子的整一個聚合體 但是它外面的一切 像前七識也好 都是從種子裡所顯現出來的 所以我們就以第八識 具有能變的功能作用 我們就把它叫做因能變 可見前者是約緣變義來說的 前七識 第八識 後者是約生變義而說的了 主要的一個生的因來作說明 這一段我們的了解就是說 第八識是因能變 前七識就是果能變 每一個心識都是種子-所生的現行識 就是連第八識本身也是現行識 這一個意思把它掌握住了 往後還會再談到能變的-功能作用時 你才能好好的去作理解 如上述 阿賴耶識-是諸法的根本識 因為不管是心法也好-是色法也好 都是從阿賴耶識的種子所生的 又是由善惡業招感果報-的異熟識 阿賴耶識也叫異熟識 因為它也是異熟種子-所顯現出來的 這個對於第八識的根本識 我們如果比對前面的七識 不過是由第八識中的種子轉生 所以我們把前七識 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七轉識 轉就是生起 前面七識怎麼生起的 是由第八識內的種子所生起的 它才能夠引發功能 所以前七識有一個名字-叫做七轉識 這在論典裡面常會看到 這麼一個的名相 就第七識來說 它的恆審思量的功能作用-特別殊勝 所以第七識叫做思量識 再來第六識因為涉及到 三世諸法的了別功能作用 三世 過去世還記得 有記憶性 現在是配合前五識在認識 未來第六識也有它的思考 也有它的計畫 所以它是三世諸法-都能夠了別的 所以第六識的功能 它是作用特別的殊勝 所以我們這個第六識 也叫做了別境識 但是有的時候了別境識 也會包括前五識 前六識都是屬於了別境識 第六識 或是前六識 都叫做了別境識 但是因為第六識是通於三世的 前五識只有緣現在 過去的緣不到了 未來的也不可能緣取 所以特殊的功能作用-唯有第六識 第二章就是緣起的情形 它怎麼緣起 因為我們說到七轉識 它是由第八識內的種子-現起的緣起法 這個緣起的功能狀態-又是如何 我們這個第二章 就來介紹七識裡的四相 具有四個功能作用不同 諸識的功能作用這邊講 既然是宇宙萬緣 都是由我們人的心識所生 一切萬有都是心識所變現的 這些心識的作用又是如何 它怎麼變 關於這個就有 相分 見分 自證分 證自證分的四分說 站在唯識的護法論師的說法 有相分 見分 自證分 有證自證分四相 這個四分 我們來了解什麼叫做相分 相分是所緣 為有相狀的客觀的現象 現象 客觀的現象 所以我們看得到 聽得到-摸得到 感覺得到的一切外在 這一切外在 我們有名稱就叫做相分 這個就是我人所認識的-一切境界 按我人的認識 根據我們的認識感覺 就是說它不是直接得來的 相分不是直接 你這麼說 我看到一朵花 就是直接看到一朵花 不是 那怎麼看呢 不過是將外界的影像 影現於心內而已 這種情形狀態 唯識宗叫做相分 在八識之中 只有第八識緣取實境-為自己的相分 其餘的七轉識 就在實境之外 另外浮出自己的相分相緣 這是不同的 所謂的相分 如果以針對第八識來說 第八識的相分都是實體性的 因為它不是緣外境 它只有緣取內在的實體 所以第八識的相分是有實質的 但是前七識 前七識所緣取眼是看外面的 眼睛看外面的 耳朵聽外面的聲音 乃至於第七識緣第八識 可以說都是把外面的東西 把它投射到我們的心裡面來 成為一種影像 也就是說 我們的心猶如一面鏡子 我們現在是對著這個鏡子 來了解外面的境界 所以我們所了解的 叫做外在境界的影像 一個影子而已 反射回來的一個影像 我們就是直接來了解-鏡子裡面的影像 而來說 我看到什麼 我了解到什麼 那這樣來說前七轉識-所看到的是實體嗎 不是 只是投射回來在心內的影像 為我們見分所緣的對象 所以記得 我們的相分是在內心當中 現在我們心識要緣取的境界 不是直接看外境 而是看外境投射到-我們心裡邊的影像 我們就真對著影像來了別 我們所看到的一切 所聽到的一切 第二個就是見分 見分就是行相 就是它能夠去認識境界-的一個狀態 它有辦法去了別 有辦法去認識 所以有辦法了別 有辦法認識 正在了別 正在認識的當下 我們就稱之為行相 所以這個行相 我們原則上就是指 它能夠起認識的功能作用 而且如果可以講的話 也代表著正在認識 正在緣取 正在了別的當下 也叫做行相 這個見分 它就是主觀的心理作用 也就是認識八識所現的相分 於心內的客觀影像 見分怎麼來了別外境的 也就是說它是認識八識-所現的相分 每一個心識都有見分 所以每一個心識的見分 都是了別它內心裡的-客觀的影像 影射回來的 這個恰如鏡面的光 有能照的作用 見分猶如鏡子的光 它能夠照射外境 能夠了別外境 能夠攝取外境 第三 是自證分 自證分就是相分見分-所依的心體 就是相分所依的一個主體 也是見分所依的一個主體 我們說見分 相分的主體 就是自證分 也就是認識作用的見分 再加以證知的作用 這恰如鏡的自體 具足相分和見分的二種作用 原則上是見分也要依於自證分 相分也要依於自證分 第四是叫做證自證分 也是說明自證分的內向作用 內向是返觀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返觀的能力 就是說我了解到什麼的時候 你還會再反省 這個反省的功能作用-就是證自證分 也就是說對前面的自證分 你還會再來證知它 還會再來認識它 就是說還會再來反省它 看看前面所了別的-是對是錯 是正確的 是不正確的等等 那也就是說更返照自證分-的一個名稱 四分說是由主觀的-識體方面命名的 這個中間以自證分為主用 所以自證分為體 自證分含攝相分 含攝見分 自證分的上面又有一個-返觀的能力 就是證自證分 但是整一個心體的認識作用 就是以自證分為主體 既然以自證分為主體 所以它一個名稱就是自體分 就是以它為主力的 相分是所量 就如同我們在量布帛一樣的 見分是能量 就像尺度一樣 自證分就如同量果 就像量了之後 你知道它有多長 是幾尺幾寸或幾丈 再來如 知道這布帛的尺寸 證自證分就是自證分的量果 也就是說這個尺寸記載在帳簿 更清楚的把它記下來 更清楚的把它作一個了別 剛才所量的是多少 幾尺幾寸 你就把它記在帳簿裡面 那表示返觀的意思 記得更清楚了 這一個就是一個例子 比照我們量尺一樣 所以布如同是所量 尺就如同是能量 由尺來量布之後的尺寸-就是自證分 記在帳簿裡就是證自證分 可見我人的認識作用 不管是能知的也好 能知的就是心識 所知的就是相分 無不是識的作用了 相分是我們認識的對象 但是它也是在我們-的內心裡面 記得 我們能緣取的心識-來看這個外境 不是直接的看到客觀的外境 而是它反應到我們內心來-的一個影子 所以我們所謂的相分境 它就是內心的一個影子 所以相分也是心識之一 心識的一種作用之一 一句話說 還是心裡面的某一個作用 這樣子來說 能見的是心 所見的也是心內的東西 所以全部說起來 無不是識的作用 換一句話來說 心自見心 見分是心 相分也是心的一分 所以是心來看自己的心 心來了別自己的心 這恰如燈光的反照 其體是一 能見所見 燈光顯現出來 反應到電燈的燈罩 燈座 同樣的都是一體的 因為相分是客觀事物的相狀 所以也叫做所緣 雖然說它也是心的一分 但是它是反應一切萬事萬物 所以它叫做所緣境 所緣的境界 反過來說 其餘的三分 就是見分 自證分 證自證分 它都是一種主觀的作用 所以都叫做能緣的心識 這個四分當中 見分是只緣外境的相分的作用 自證分是緣見分的 證自證分由自證分為見分-相分之所依 往上又有一個證自證分-來緣取這個自證分 來返觀 往上來推 這個證自證分 需不需要還要一個證證自證分 來返觀第四分 不用 所以不需要建立第五分 第六分 第七分 不用 如果還要再建立一個-這樣的狀態的話 我們就說會有無窮的過失 後面的點 不曉得要點多少了 所以在四分當中 證自證分又為自證分 它所認知的對象 所以說證自證分-是自證分的內緣作用 證自證分-又以什麼東西來緣取它 關於這個唯識宗說 還是以自證分來緣證自證分 這樣就可以做一個圓滿的結束 四分就夠了 為什麼這麼講 因為見分的作用 雖然只是止於緣外境 不能證知自證分 見分不能夠緣自證分 因為見分它是緣外境的 它不能夠內觀 但是自證分是識的自體分 它是一個主體 所以它本身就具足了 可以緣外境的見分 也可以緣證自證分的功用 多加一個證 它可以緣外境的見分 和緣證自證分的功用 它可以外緣 它也可以內緣 而互為能緣跟所緣 所以自證分對見分來說 見分是所緣 自證分是能緣 對證自證分來說 它又變成所緣 證自證分是能緣 反過來它又可以-來緣取證自證分 由證自證分變成所緣 自證分成為能緣 它可以緣外境 也可以緣證自證分 若是把它配於能量 所量-果量等的三量 就像我們下表裡邊 它所說明的 像第一重 因為相分是見分的所量 對相分來說 見分是能量 對自證分來說 則為所量 反之 自證分對見分相分-來說則為量果 我們52頁這裡有一個圖表 第一重 第二重 第三重 第四重 所以 以第一重來說 相分是所量 見分是能量 自證分稱為量果 如果再往後來看 一樣的 第二重 見分是所量 自證分就是能量 證自證分是量果 如果到了第三重的時候 自證分它就是所量 證自證分它是能量 當然 反過來 還有一個量果為自證分 第四重 就是自證分稱為能量 它能夠緣證自證分 它變成所量 而且證自證分變成量果 這樣子四分就可以解說 我們心識的變現 再來第二個圖表 由四分配合三量來說 就是現量 比量 跟非量 誰的認識會正確 誰的認識會不正確 現量是正確的 比量有正確的 有不正確的 非量當然都是不對的 它所劃的線條來看 前五識當然都是屬於現量境 第六識有現量 因為它是五俱意識 配合前五識來認識 但是它也有比量 也有非量 第七識完全是非量 完全認識都是錯誤的 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為我 都是不對的 第八識 在見分裡的第八識它是屬於 這邊所劃的是比量 我們前面有看到 應該它是屬於現量境的 第八識認識境界是現量 這個線條的比量都是不對的 這條線要重新劃過 把第八識劃到現量的地方來 自證分是第八識 證自證分也是第八識 我們了解到 從四分跟三量的比對 所以從上面來看 它是心王對四分的作用 各自轉變對境界的認識 但是心法 尤其是心所法就不同了 為什麼 只有實心所才具有-這樣的功能 如果是虛幻的就不對了 對這個四分說 我們整一個十大論師-的說法當中 我們看最後有這麼一個句子 安難陳護一二三四 代表著十大論師 他們各別各別的論說-是不一樣的 這個大家可以再去比對 來了解 阿彌陀佛 這節課就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