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天台禪法的特質 13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禪法的特質〉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跟大家上到講義第十四頁 就是依著要瞭解三觀 我們先依別教的名義-來理解三觀 那麼呢 所謂的這個二諦觀、平等觀、-中道第一諦觀 那麼所謂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 的三止三觀呢 在別教裡頭是這麼談的 那麼 所謂的這個二諦-二諦觀分真俗二諦 平等觀就是二諦都平等 那麼 到了中道第一諦觀呢 就是對於 所謂的二諦觀其實就是空觀-平等觀就是假觀 那麼所謂的「假」就從-從空來出假呢 也就是說 我們凡夫還是執著-這個虛妄的有嘛 那這最大的執著-執著我們這個肉體 執著這個肉體 那因為執著肉體-所以我們自認為我們是 是男的、是女的 然後被尊重、不被尊重 那麼有得、有失 然後因為執著我們自己-然後接著就執著 執著這個外在的情感、-財物、名利、地位 那接著你就開始執著這個國家 社會、國家、族群、種族 那再來你就執著文化 那更深刻呢-執著你的宗教信仰 是這樣 那最後執著宗教信仰-是被容許的 對凡夫來講先執著宗教信仰-再超越宗教信仰 是這樣 我們都是就是這樣 所以說最大的執著-也最根本的執著 對自我的執著 然後呢進而到整個對於這個-法界的執著 那最後你就會落入這個輪迴-永無休止的輪迴關係當中 那麼這就是凡夫相哦 你一再地要知道這就是凡夫相 那麼依於這種執著呢 這個情識作用就起得非常紛雜 那因此這情識的多元性、-染愛性 那麼就造成了你的-身口意的造作的一個複雜 那麼這種複雜-無非就是以自私為本 然後闡發而為一種自我的貪愛 然後瞋怒 然後呢 沈浸在這種貪愛的-追逐跟喜悅中 那麼就愚癡相 這樣子 那麼這一些政府政治人物啊 大至這個兩岸鬥爭 小至這個……政黨鬥爭-到再小到什麼呢? 這個……競選的鬥爭 通通是這種貪愛的表現 但是他們人類 人類跟豬狗貓羊不一樣-就是他更糟糕 他就掩飾這種-合理化這種貪愛 然後就 然後就說我是為國為民的這個-跟大家一起打拼(台語) 你看外面寫的那些招牌 到處車體上面都寫著這樣 跟大家一起打拼(台語) 那麼這些人號稱講台語 他真正吵架起來-他台語他又罵不出來 他又要講國語 真正那個很重要的台語-的那發音他又不會發音 但是呢他就要裝得很鄉土啊 這樣才可以呀 以前講台語要罰錢 現在是不講台語要罰錢 那麼比如說這樣子 那這就是一種自我貪愛 整個社會的共業-在顛倒、爭奪當中 所以說小至社會族群-大至國家 乃至於星球跟星球之間的鬥爭 美國好萊塢-最喜歡演這個什麼呢? 美國的這個兩、三個英雄-解救了世界人類 抵抗了外星人的侵擾 不也是這樣子嗎? 都在 都是在彰顯這樣的事 那麼古聖先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也是 你說立什麼命啊? 要立什麼命啊? 無非是漢賊不兩立 這個要為……我們這個-什麼族……的人抵抗外侮 還不就這樣 這些歷史寫的不就是這些嗎? 對不對? 那這些都被講成非常有道理 那個所學如何事 讀聖賢書所學的是什麼事呢? 就是要保衛這個國家 其實就是擁護什麼?-集權政權 集權的那個什麼?-帝王政權嘛 他把帝王上綱為什麼?-上綱為天 所以以前中國的皇帝叫天子 中國皇帝是天子啊 率土之濱皆是我土 率土之民皆是我民 所以呢他仁民愛物-是一種施捨啊 你們是被我愛 我是東西給你們-你們要怎麼? 萬歲!萬歲!萬萬歲 我有三十六宮、七十二妾 你們還怎麼樣? 繼續送女人送上來 為什麼? 他是天子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當然是不一樣的呀 然後我還可以我這做……皇帝-的人還可以什麼? 冊封媽祖林默娘為天后 人能夠設神 你懂意思嗎? 妳就是天后 那麼呢岳飛 哦!岳飛不行 岳飛呢抵抗那個什麼?外族人 那我清朝就是外族人 所以在清朝的時候-把岳飛撤職了 武聖呢就本來是岳飛 現在你不要幹了 我找關公 關公就可以了 因為關公在三國當中-他們是三國鼎立 並沒有分什麼樣子的 而且他還怎麼樣? 這個……不是 他不是以民族的意識呢-來形成了他的……政權 保衛他的政權 嗯!這樣可以 哦!你看看 這個皇帝他能夠……-設定誰可以當神欸 是這樣子的 所以曾經有一陣子啊-還聽說關公要退位了 是這樣子的 像這一類的-通通是人類的自我執取 然後一直上綱 把讀書的價值、生命的價值-也上綱到什麼樣? 上綱到跟天的這個……-神聖的價值結合起來 那麼這個時候帝王就-特別喜歡這樣做 那就是告訴你們 你們這些讀書人-讀聖賢書就是要幹什麼呢? 就是幹什麼? 就是護持王道、內聖外王-懂嗎? 所以呢這個……-這忠臣不服二主 那換句話說-忠臣就要服我這個主啦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這一脈相承的這個繼承呢 你們讀書就是要來護持我-懂嗎? 那每個讀書人就讀了…… 想像中最美好的、完美的世間-就是一個人王在那裡啊 這種觀念也是一種自我的投影 你看好可怕啊 那麼這種投影-跟你在家裡當爸爸 然後回來的時候就說-你是我兒、妳是我的妻子 妳是我的太太 妳是我女兒 然後好了 兒子就說要出家-免談 你還這麼小你怎麼可以出家? 免談!妳才這麼小 妳怎麼知道那個男孩子-不是騙妳的? 不可以嫁人 這爸爸也是做王 對不對? 那女人哪 女人雖然表面很柔弱啦 嫁給這個人當丈夫了 他是妳丈夫了 可是呢妳還是用種種的方法-抓住這個男人 用飲食、用美色 用妳的肉體或者用妳的柔軟度 或者是妳的一些小小的技巧 然後來抓住他 然後妳也做王 妳在妳的家裡做王 這跟什麼呢 這跟現在最紅的那個紅火蟻-裡頭一隻母后那麼意思一樣的 完全是一樣的 所以說你……把這些事情-完全看清楚了 這些差別相看清楚-不就大家都平等了嗎? 平等觀 所以這個時候你能夠說-人類高於動物嗎? 一樣的-怎麼會高於動物? 反而人類造惡更險惡、更虛假 他自我標榜、-自我麻醉得更厲害 所以說豬狗貓羊很難再墮落了 你看過哪一隻豬-講髒話(彰化)? 沒有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看你只看到人-講髒話(彰化) 是不是這樣子啊? 是不是這樣? 豬一般都是講到「台中」-而已呀 對不對?是不是啊? 好!你看看 那你說老虎 老虎是肚子餓才咬人啊 是不是這樣子啊? 可是我們人類 啊……不要說母老虎啦-還公老虎 也是咬人對不對? 想方設法咬人、騙人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手機拿起來 你又得了 恭喜你得了什麼?三十萬 我還打過去哦 打過去他說-哎呀!他還跟我講 哎呀!恭喜你啊什麼…… 我說好……那要怎麼辦? 我當然知道要怎麼辦啊 哎呀!那你當然要先匯多少錢-來到這裡呢才領獎 那我就跟他講-哦!這樣好了 你直接把我那個錢呢-匯到某個基金會我做功德 那個做功德不用打稅的-好吧? 他一聽 喀!狠狠的掛斷了 氣死了 不跟我玩了 我就來個將錯就錯 叫他去幫我做功德 那麼像這樣子呢 所以你看人是不是更可怕? 所以說菩薩 當自己知道自己的執著-是錯誤的時候 建構一個自己的王國 你看買 尤其中國人最喜歡 台灣人最喜歡買家-買個……房子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很多居士啊-他就自告奮勇 幹什麼? 替他兒子帶小孩 替他女兒帶小孩 為什麼呢? 因為他自責 為什麼?怎麼自責? 自責說沒有好好賺錢呢-買一棟房子給兒子 現在你看落得兒子跟媳婦-都還要再去賺錢哪 那當然我要怎麼樣?-將功贖罪 替他們怎麼?-帶小孩 這台灣人的心理就是這樣子 是這種想法的呀 是不是這樣子啊? 為什麼呢? 因為我讓我的兒子-沒有一個王國 怎麼可以? 對不對? 台灣人人生最重要事情-不是買車子、不是討老婆 是買房子 懂嗎?是這樣子的 先有房子再說 他是要建立一個王國 建立一個王國 這就是每一個、任何一種文化-它有它期望的王國的樣子 建立自己王國的價值 根本的價值 這不能動搖的 在中國的這個……專制時代-讀書人就是內聖外王 建立王道 從來沒有 中國從來沒有王道過 但是呢一直有個-虛無飄渺的王道在那裡 然後呢 他就讀書就是要完成這件事 這也是他更大的王國 然後你認為那這叫做什麼?-仁人義士 這叫做聖賢之人 這是儒家這樣講的 在佛門來講那也是怎麼樣?-那也是一種執著、顛倒 懂嗎? 所以天台宗造焰口 造焰口本 你去看那個焰口裡頭啊-就要度這類人 連這類人也得度 它把度這類人跟度妓女-是同一類的 放在同一類的 為什麼? 都是執著 你懂意思嗎? 跟我們這些鬼神哪-都是一樣 都是要度的人 只是說他的心比較少於那麼惡-跟傷害性 比較少不是沒有哦 他一惡起來的話一樣啊 你非我族類-我還是把你怎麼?連誅九族 還是照樣 照樣還是一樣的 讀書人更狠哦 是這樣 那所以說 在這樣子的情況之下呢-都是一種貪染 那麼這就是你的-執取世間為實有 所以從執取自己一直到-執取這整個世界、國家、民族 通通是執取 那你說那你們佛教的-就沒國、沒家了 有!知道它是如幻-但不執取 怎麼會沒有國、沒有家? 那我還拿passport(護照) 我拿中華民國passport 怎麼沒有家? 但是你不能夠說因為愛家-然後恨敵國 是不能這樣子的 你懂意思嗎? 我常常講你如果愛台灣-你就愛嘛 為什麼要恨別人不愛台灣? 你……這是什麼話?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還恨別人 這不用 不要這樣恨 這是一種分割法 分割法是為選票要的 懂意思嗎? 這是玩弄人民的什麼?情感 你知道大家都凡夫 你懂意思嗎? 大家都凡夫他就會這樣子 就會跟兒子這樣講 兒啊!你知道嗎?娘好可憐哪 你爹自從生了你之後-就不要我們了你知道嗎? 那小孩子也-真的!我爹是個壞人 我爹是個壞人 那娘是這樣做的 然後最後就建構了一個 來啊!你兒子-你有辦法你帶走啊 哼哼!帶不走了 帶不走-啊!我勝利了 勝利了 可是你建構你的下一輩-充滿仇恨 懂意思嗎? 這也是一種過失 人類很會玩這些遊戲的 全世界的動物這麼多種類 千差萬別就是人類最惡 就是這樣 他會玩這些 是不是啊? 這就還是執取 這就是虛妄的執取 這叫做什麼呢? 本來平等而執取它的差別性 然後它就會產生這樣子複雜的-心性作用 看到了沒有? 好!那麼這個時候-佛陀就要用空來破除你的執取 告訴你國家國土危脆 四大苦空、國土危脆 虛偽不實 剎那即滅 好!這樣子就用這種觀念來-照破你的執取 這就是空觀 也就是說告訴你執取的-那「執取它是有的」是錯的 唯有空才是真正的 所以世俗的有是虛假的 那麼呢這個 唯有空性才是真實的叫真 所以真俗相對、空有相對-這叫做二諦 懂我意思嗎? 叫做二諦觀 其實就是空觀 能觀者為空-所觀者為俗或者為假 所以說能所併稱叫做二諦 那為什麼叫諦? 「諦」是真理呀 因為就世俗來講-世俗的現象就是這樣子 對不對? 它的真相就是這樣 那叫做諦、俗諦 世俗的真相 那麼再來可是這世俗的真相 你認清了它的真實性-是緣起性空的 那麼這叫空諦 叫真諦 也就空觀啦 所以它就真實的是緣起的 那麼這樣子就是二諦 這就二諦觀 兩種真實 好了!那麼這以二諦為根本-再進一步的來看就是說 世俗人這麼顛顛倒倒啊 其實 哎呀!跟豬狗貓羊-在本質上是一樣的 那麼無論是政治人物也好 社會人物也好 國家與國家也好 小至於家庭也好 乃至於動物啦、螞蟻啦 牠們建構自我感 建構一個偉大的家 這個呢本質上是一樣的 慢慢……的你就看出來-這些差別性呢是怎麼樣? 沒有差別 懂這意思嗎? 因此慢慢的你覺得-我的跟你的也沒有差別 因此對自己的家庭的-特別的染愛、貪愛 你就慢慢的怎麼樣? 就看清楚是平等的 那既然是平等的 那讓它現前跟不現前-也是平等的 因此我就不要非得要說-它是假的 懂嗎? 它做 本來我們是說 不要去當老師啦-當老師也是虛假的 不要去賺錢啦-賺錢也是虛假的 賺那麼多那麼就貪愛 現在再進一步的看清楚說 賺錢固然是假 那賺與不賺也是平等 那我如幻的去做 做了不貪染 所以這個時候什麼? 真與假是也是平等 就進入平等性 所以才能夠從空出假 懂嗎? 本來你執取在空-所以一法不立 現在呢從空出假-不捨一法 就不捨一法啦 因為他看到它們都平等性的囉 所以你就不特別捨空、住空 不!捨假住空 就不要這樣 還反過來捨這些虛假的現象-然後住在那個空性中 那是阿羅漢才這樣 所以阿羅漢他不想要做-世間的什麼弘法的事業 他不會想做 可是呢菩薩就不同啦 菩薩怎麼樣? 菩薩看到空 世間的相固然是空 可是空也不真空 空是為了對治我的執取而有的-而現前的 而說的啦-不是現前 而說的 現在我既然不執取的話 那世間的種種相通通平等 因此我也要去做、如幻的去做 所以他就願意做種種-弘法利生的事業 不過做種種弘法利生的事業-他還知道那本質上還是什麼? 不可得 他不會覺得-嗯!那我做了很多 我下輩子呢不要往生極樂-我繼續……再來 執著我要繼續做這個-慈善的事情 那這樣就不對了 你就不用執著 你既然做了那麼多事啊 下輩子如果因緣 你的個人因緣發願要再來-那大家也會對 有因緣的人會自然再來 可是凡夫、你周邊的信徒-不能往生哪 下輩子再來 他貪染為性的話-就不一定能學佛啊 所以你要叫他們往生 師父再來無所謂 有修行的人再來無所謂 欸!這種觀念 所以他不執取那個功德性 所以做與不做、修與不修 凡夫與聖人-慢慢地就把它看成平等了 但是平等是平等 還是有凡夫跟聖人的-現象存在哦 所以它還不是第一義諦 懂意思嗎? 這是出種種的假相 這還是有什麼樣? 有不一樣的差別性、差別相 只是本質上你已經看到它平等 那麼更進一步的 更進一步的就是提到了 第十四頁說中道第一義諦觀的-前二諦觀 前觀假空 虛假為空 一切是緣起假性 所以本質上為空 所以前觀假空 是空生死 空生死那個空是動詞 空掉了生死 止息了這個生死 後觀空空 連空亦空 空亦不可得叫做空空 不是說罵人傻傻的(台語) 是空亦空 是這樣所以後觀空空 後就是平等觀 就是所謂的從空出假-平等觀 他就觀空也不可得-他才會從空出假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如果空可得 那你就住在空性當中了-對不對? 這就是什麼?-聲聞人、羅漢就是這樣 緣覺都是這樣 所以住在空性中 現在連空也不可得 觀空空 是空涅槃 欸!看涅槃了 涅槃性也不可得對吧? 因為剛剛你觀空所以住在涅槃 把生死給空掉了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住在涅槃了 現在不讓你自己住涅槃 所以把涅槃也空掉-是空涅槃 懂嗎? 是空掉的涅槃 就不住在涅槃上了 那麼好了你看看 這兩邊都不住 那遮、雙遮兩邊-有沒有看到? 常常講遮二邊就是這個意思了 「遮」是什麼意思啊? 不入、不住-名之為遮 不取 那麼雙遮二邊是名二空觀 二諦也空 平等觀也空 是名二空觀為方便道 以這兩種、兩端-都把它看空了為方便 為方便就得什麼?-得中道 不過注意哦 這個是有兩端的中間-懂嗎? 這是有兩個端-對不對? 一端叫有-一端叫做二諦觀 我把它空掉 這一端叫做什麼?平等觀-我也把它空掉 注意!我是有空掉兩樣東西哦 所以叫做二空觀為方便道 有沒有看到? 是不是這樣? 我是有對立的哦 這個也不要、那個也不要-我相對的取中間 懂嗎? 我是去掉兩個空觀 去掉兩個觀 我得中道 所以為方便道得什麼呢?-得中道 故言心心寂滅入薩婆若海 心心寂滅 為什麼心心寂滅? 空不可得那……-這個……妙有不可得 妙有就是平等觀對不對?-不可得 那人類就是對立的嘛 0101就是這樣子 有無有無嘛 有沒有這個 有沒有介於有無之外的東西?-沒有 東西要不就有、要不就無 你去幫我看看庫房裡頭-有沒有茶壺? 欸!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 基本上沒有-但是事實上又有 那你誰聽得懂你的話呢?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對不對? 要不就有、要不就沒有 要不就是我看不清楚 看不清楚還是存在一個-有跟沒有的關係嘛 是不是?這就對立性 所以心心寂滅是-這兩種對立都不可得 我無以名狀這寂滅 我不可緣念而心心寂滅 如此入薩婆若海中 懂意思嗎? 人類總是這樣對立的思惟的嘛 有無、好壞、上下 就是這樣 他都是相對立、相對性的 但是現在呢這兩端皆不得 去兩端讓你不得-懂嗎? 這邊也不能去、那邊也不能去-我只能在中間 那種感覺叫心心寂滅 那麼如此入薩婆若海 不過這樣子的 這樣入薩婆若海跟下一個-要講的入薩婆若海意義又不同 因為這裡頭是-有東西把你隔開來的 你左端沒有、右端沒有 空端沒有、有端也沒有 這樣子的心心寂滅-入薩婆若海 什麼叫薩婆若海?-一切種智 也就佛的智慧 佛的智慧深廣無涯 你也可以體會他的一部分-他也體會了 懂嗎? 阿羅漢沒辦法入薩婆若海 為什麼? 阿羅漢只有這個……道種智 菩薩有一切智 那麼呢也有倒過來講的啦 所以說你也可以講說-它叫一切智 將觀一切法皆空 菩薩只有一種空觀智 那麼哪 這個羅漢只有一種空觀智 菩薩呢空觀、假觀都有 到了佛的時候就佛的一切種智 那麼一切種智是空有怎麼樣? 這個不可得當中-念念於中道安立 不過這個呢-你一定要記得它是有兩端的 現在我們接著要來-以這樣子就叫做別教的三觀 這樣懂嗎? 所以別教三觀基本是可思議的-可體會的 容易體會的 容易思惟的 那麼接下來呢以這個為本 我們下一小節就開始要提到-關於圓教的一心三觀 它以剛剛這樣三觀為本 它本質上是一樣 可是它觀法不同 所以它體會得更深 來!我們看 以上釋別教三止、三觀之文-略引如上 若更以此三止三觀為基礎 而論圓教之一心三觀-(亦即圓教之止觀) 則止觀同時-(止即是觀,觀即是止) 一三相即-(一止即三止,三觀亦然) 三智(空,假,中)-於一心中證 三諦(真,俗,中)-於一境中得 因無三觀、三智與三諦的-前後差別 此三率皆於一念淨心中頓證 而徹見法界性即一念三千之故 而名之為一心三觀 《摩訶止觀》續釋云 圓頓止觀相者 以止緣於諦〔境〕 則一諦而三諦 經云 繫緣法界 法界不異 能所一故 以諦繫於止-(諦由止所成) 則一止而三止 所止之法 雖一而〔有〕三〔諦〕 能止之心 雖三〔止〕-而〔同〕一〔諦理〕也 好!這些呢當然都需要一些-觀念來鋪陳 不過我們就是簡易的來說一下 以上呢是釋別教的三止、三觀 那麼呢 若更以這三止三觀為基礎-而論圓教一心三觀 那麼什麼樣叫一心三觀呢? 那麼也就是圓教之止觀-叫做一心三觀 這是一心三觀或者 其實它更真正的講法 這個有……三種止觀 通通是一心三觀 也通通是圓教止觀 漸次止觀、不定止觀、-圓頓止觀 那麼這特別是提了圓教止觀-有這三類的修法 但是呢它同緣頓理 有沒有? 我們前面不是講到-這樣的道理嗎? 對不對? 那怎麼樣緣那個頓理呢? 也就止觀是同時的 首先止跟觀不分開 修止就是修觀-修觀即是修止 止即是觀-觀即是止 那麼呢三止 一、三是相即的 就舉一即是三 欸!這舉一即是三哪 這個呢 我們應該來怎麼樣講它呢 你如果比如說 那一片三稜鏡三個面 那麼哪 你一道光射進來 這一-一道光射進來 什麼也沒有變 也沒增、也沒減 一道光射進來 這是一 可是呢在這一面鏡子上面呢 經過了之後哪 它就會出現種種的顏色出來 所以我們解釋它叫做 哦!這個白光-具有種種的什麼? 光來組成 我們這樣來舉它 所以舉一即三呢-也是這樣子 我們說一止 那麼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捨二邊分別止 這三種止 講起來有三種不一樣的樣子 其實呢 體真止內容就是有方便隨緣止 也同時包含 也是由所謂的什麼呢?-捨二邊分別止來完成 所以說當它舉一個名字叫做-體真止的時候呢 是我從這個體真的角度 體真的這個角度上來說它的 並不意味著-它本質上就是體真止而已 我想我們勉強瞭解是這樣子 你們勉強去體會是這樣 所以舉一即三-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止、三止-也就沒有所謂的三止 可是它卻有三種名 隨一一名呢-它都具足了什麼呢? 這三個止的內容 那為什麼會這樣哪? 因為它同緣、同一個道理 它是緣 從頭到尾思惟的是一個道理 那個道理將將好就是-不能思考的那種道理 那是它的、那是一個你什麼? 法界性中本然的樣子 這種樣子呢 當你還沒進入它的時候哪 你是有三種角度去看它 那這樣三種角度去止息它-叫三止 三種角度去看它叫做三觀 其實這是一個東西 所以你這個東西你去看它-從三個角度看 所以看出三種道理來 這是別教人立場是這樣 圓教立場是-我取哪一個心去看它 用哪一種觀念去看它 我心中都知道我看的是一個-離開這個觀為方法的 我看到是那個本質 所以那個本質觀到了之後 你已經沒辦法說-它到底是哪個角度的東西 所以你比如說茶杯 茶杯如果我從尾端看-會看成圓的 我如果把茶杯顛倒起來看-圓的 我如果側面看的話-我還可以看到有個把手 那麼這一面看的話-我把手在這邊我看不到 我看到長方型 有帶邊的長方型 那這樣看根本是個圓-多個耳朵 那這樣子看呢-有個耳朵的、帶個耳朵的東西 可是你要說那這樣的話-茶杯像什麼? 這三種角度-都不足以來描述茶杯 只有掌握了這個茶杯-那麼就是了 它非長、非圓-也非扁 它就是那個茶杯的樣子 這樣體會這道理了嗎? 圓教人就是這樣子修觀的 所以他有這個三觀的分別差異 那麼只是在修觀當中能得-這樣的意思 可是他還是不執取這個三觀 不像別教人 別教人三觀歷然 懂我意思嗎? 這觀完成換那觀-那觀完成換這觀 前兩觀完成了捨二端 捨兩端得中間 這別教人就是這樣 所以觀觀清晰而且隔礙的 那麼圓教人不同 圓教人的話他觀的是那個實相 只是實相有三止、三觀的相貌 就像別教人看的那個樣子 他從頭到尾都知道那個實相 他都知道他看的是茶杯 可是他可以用這個角度-來描述茶杯的樣子 也可以反過來用那個角度-來描述茶杯的樣子 也可以用這個角度-來描述茶杯的樣子 這樣懂嗎? 所以舉一即三-舉三即一 止跟觀也是一樣 為什麼呢? 因為本來在別教當中-止是止、觀是觀哪 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現在沒有啊 還是緣同一個道理啊 真理清楚了-心就不妄動 真理在那兒嘛 我因為不知道真理-我心才妄動 妄動修止 接著呢 修完止之後對真理還是不清楚-再修觀 現在不是 現在我一下子就緣那個實相 那既然緣於實相 真理就在那兒 那麼我因為緣於那個真理-所以我心就不妄動 那不就止了嗎? 哪一種止都是緣那個真理 無論是方便隨緣止 無論是體真止 無論是這個……捨二邊分別止 真理還是同一個 實相 所以中道實相-中道第一義諦實相 也不用講第一義諦-它就中道實相 那麼觀察它哪 無論是觀它空、觀它假、-觀它中 空、假、中是三諦圓融 什麼叫圓融? 一空一切空-是一假一切假 是一中一切中 舉一即三 是這樣 所以你看文說止觀是同時-一、三是相即 什麼叫「即」啊? 相攝、相融入 或者說根本無法分 叫做即 即 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一個跟三個是同一個 這樣瞭解嗎? 不過這個是一種概念 也是一種實修的一種方式 也就是你正在修的時候呢 空 觀空不入空 觀假不住假 觀中不住中 同時三觀是圓修-三諦才能圓證 是這樣 那麼好啦 所以括弧 一止即是三止-三觀亦然 那麼三智 智是能觀的心-得什麼呢? 得內心裡頭 能觀之心-在正在觀察的時候叫做觀 觀有所得謂之為智 觀是因-智為果 那麼就境界來講呢-境叫做諦、真理 懂嗎? 那是一個所緣的對象叫做境 境是因 得到那個真理的時候呢-就是果 名為諦 所以三諦圓融 所以說三智於一心中證 你觀 你起空、假、中 你起真、俗、中 空、假、中的三觀-得真諦、俗諦、實諦 真智、俗智、中智 中道智 那也可以講空、假、中三智-也可以 於一心中證 這是因 那麼三諦呢-就真、俗、中三諦啦 那就境界來講叫做諦 我觀的那個境界來講 真、俗、中三諦-那於一境中得 單一這個境界即是 它即是空、緣起性空的 它也是什麼呢? 空中出假的-妙假 也是什麼呢? 也是非空非假、即空即假 這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的什麼? 中道實相 它就是實相 這就是實相 所以於一境中得-真、俗、中三諦 那麼因為無有三觀-能觀的三觀 所得的三智-以及所觀之境的三諦 這樣的前後差別 通通是三觀、三智、三諦-是一心中證 一心中起觀、一心中止 這樣所以此三率皆於-一念的淨心中頓證 或者頓觀 而徹見法界性 那麼就是一念的三千 這一念三千 所以若人欲了知-什麼? 三世的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是一切唯心造 這個「造」字啊 這一心造這個 如果是華嚴宗的人講就是說-哦!有個真如心造這個世間 這一般體會這個「造」字-是這樣講 天台宗也講「造」 所以依著這經文也用「造」字 這個「造」是任持的意思 不是創造它的意思 心是不能創造什麼的 但是呢離了心也無有什麼 如果心在創造什麼 那請問什麼東西-不被心所創造? 那這樣宇宙的一切東西-都是被心所創造 對吧?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糟糕啦 那什麼東西創造心? 那就會有這種問題 懂嗎? 那你說那這樣-華嚴宗不是有問題了嗎? 不是的 因為華嚴宗的語句-是這樣解釋的 它得要立一個真如心在那兒 天台宗連這個也不立 它要空到徹底 所以說它說應觀法界性-是一切唯心造啊 法界之性由心所造是指的說-心一念任持法界的什麼啊? 一念三千 這法界三千性相 任持著 「任持」是什麼意思啊? 那這樣講好了 如果說我們拿個東西放在-鏡子上面、鏡子前面來照 是鏡子裡頭有東西嗎? 有東西嗎? 有啊!你看著鏡子就有東西啊 可是並不是鏡子生 你這個東西並不是鏡子生的 懂意思嗎? 只是被照出來而已 任持在那裡而已 那如果離開了鏡子前面的-這個……東西 比如這個拳頭好了 這個木頭好了 這個木頭離開了-那心 鏡子裡頭就沒有這個木頭-對不對? 那所以說呢 心本無生因境有 毘舍浮佛的偈子它就講到這樣 心本無生因境而有 那糟糕啦 那如果因境而有 那這樣的話 看這樣子是境界造心哪 是不是啊?心本無生嘛 是不是?那因境而有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心本來就無生-那還因境而有 那就境造心哪 怎麼兩尊佛說法不同? 釋迦佛在《華嚴經》上說-應觀法界性是一切唯心造 那這真的是心造境欸 毘舍浮佛說心本無生是因境有 那這境造心哪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是心、境 心跟境兩者皆不互照 那你說那這樣我知道了 心跟境同時存在 那這樣有兩個 有兩個 對不對? 是不是有兩個? 這叫做橫 橫遍十方的橫 你跟我同時存在 如果是心照心 境 先有心再有境 那心在先、境在後 這叫做縱 縱 先有後無嘛 先它再來它嘛 就有前後對不對? 叫縱 不橫不縱 心與境根本不橫不縱 也就心跟境不能講同時存在 也不能說誰先存在 這就麻煩了 那到底它存不存在? 啊? 人類認知的存在要不就同時-要不就先後 這還是對立的 它就是要你超越-人類認知的那種存在 懂嗎? 心的存在 不是你人類那個可捉摸的-記憶、經驗中的那種存在 境也是這樣 唯有你看到這一點了 那境就不成其為境了嘛 心也不成其為心了 你執著無非執著境-要不就執著心 你這樣一看透了 成佛 這才究竟成佛 阿羅漢呢 阿羅漢有心 他將心成佛 拿了心去成佛的 懂嗎? 所以他任持一個什麼?-空性見 把境看破了 所以他認為境實有 看破這個境 他心完成了一個成佛的行動 所以心是真實的 所以它是縱 是這樣子 所以啊天台很究竟 它就是它看到了空性-這究竟的空性 它更直接 所以說呢 見了這個法界性即是一念三千 法界之性啊是一念三千 還是一念任持起來的-任持出來的 任持哦 可沒有說是這一念生三千哦 沒有說這一念生三千 任持在那裡 任持的意思是它把它捧著 那也不對 也不對 那我們只能說離了心沒有境-離了境沒有心 心與境也不同時存在-也不先後 心與境都不可得 然而有如幻的心境的作用-所以有這個法界性 這樣子是天台的實相之一 所以天台就講心跟境而已 那整個世間也不就這樣嗎? 你的心的作用-跟心所面對的這境界 這樣子而已 好!那麼呢這一念中頓證 所以故名之為一心三觀 在一心中完成 不過這一心是法界心 別教也就是唯識宗是別教 它的心叫真如心 真如心 通教人的心 大乘的通 小乘基本還是有通教人 通教人的心哪 我們可以說啊-還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 跟藏教是差不多的 好!所以這一心意義又不同 圓教講的是法界心 一心即法界-法界即一心 好!這不是 這沒有「能」、「所」的對待的 那麼所以說圓頓止觀相者-以止來緣於諦境 緣於諦 則一諦而三諦 以那個止的心來緣於這個諦境 那一諦而三諦 經云繫緣法界是法界不異-能所一故 什麼叫做繫緣法界? 緣法界啊 法界有色有心 有種種的什麼呢? 六道乃至於十道 包括佛法界 眾生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 法界不異 幹嘛?都是一心 都是你的心一念三千所成 所以法界不異 那麼呢包括你的心也在法界中 所以能所一故-有沒有看到? 「能」、「所」聽得懂嗎? 就主觀跟客觀是同一個 所以這西方哲學是無法 不相信也無法去體會 西方哲學從經驗中出發的-從經驗中思惟的 你的經驗中就這樣嘛 你看一切眾生嘛-對不對? 那你是你、眾生是眾生嘛 你來觀察太陽系-什麼……銀河系 那銀河系是被你觀察的嘛-對不對? 「所」就是對象 就是被我觀察的對象 「能」就是能觀察的主觀-自我 現在能觀察的就是所觀察的 我觀察的對象、被我觀察的-也正是那個能觀察的 我問你法界於一心中得 那我如果觀察法界的話 那法界不就是-一心中任持的嗎? 那一心不就是我的一心嗎? 所以我觀察法界-不就在觀察我的心嗎? 所以不是能所一故嗎? 這樣聽得懂嗎? 不太懂 都弄糊塗了(台語) 這裡是最難 「能所一故」是這樣 再加上下午的時間 匆匆忙忙趕來 好想睡(台語) 哎呀!還要去聽這麼累的課 好啦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