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天台禪法的特質10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禪法的特質〉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談到漸次止觀 在《摩訶止觀》裡頭-它有說明到什麼叫漸次止觀 那漸次止觀就是說-調熟你的身心 那麼革除你的什麼呢?-各種的這個障礙 然後呢 因緣到了 最後讓你直接修一心三觀-修實相法 也就是你沒那麼急著修 你對於那個散亂心哪 這個行為、身心行為啊-你就是不能夠安住 所以要漸次調熟 這樣懂嗎? 最後讓你修實相-還是一樣那個方法 這操作的過程當中是漸次的 是漸次的讓你成就 當然漸次或許還有另外的意思-至少在這裡講的是這個意思 你看漸次易行先讓你翻邪歸正-止火、血、刀三塗 血塗是地獄 呃!不!火塗是地獄 血塗是餓鬼 刀塗是什麼?畜生 畜生啊 刀子一抹 很慘啦 就是這個 這地獄、餓鬼、畜生這三塗 那達三善道-就是說不墮落為三惡道 人你起碼得-你得不要墮落嘛 對不對? 那麼次修禪定-止欲散網 接著你修禪定 你能夠持戒-你接著就要修禪定 止欲散之網 欲 因為你有欲-那個就像網子一樣 你一定又來投胎-你懂嗎? 人、天之間就跑去投胎了 所以有欲就是網 有吧?是不是這樣子啊?-自投羅網(台語) 再遠他也跑來(台語) 跑來怎麼樣?-跑來找你(台語) 再遠他也會跑來撞你(台語) 就是這樣子 那麼就是什麼呢 這個欲望是一種網 散 散就會造成有欲 凡夫眾生、我們人間眾生-就是散動為性 所以坐不住啦(台語) 一定要這裡鑽鑽-那裡鑽鑽(台語) 那裡玩一玩-那裡看一看這樣(台語) 坐不住(台語)-就是散 散就有欲-心散就多欲 這欲散 那這有欲有散啊 那麼你就受到這個-它就自動牽引你去 你有了定功-它欲念就不動 你還是凡夫 可是那個禪定太愉快了啦-可以這麼講 你那世間的欲就很低了 什麼打電動-那神經 那個哪會是快樂的-那是很痛苦的 那個東西障 障在眼睛、聽在耳朵-還弄在手裡 那是很痛苦的 男女欲那更是痛苦的-那會讓你失禪定 那禪定的快樂-比男女欲快樂幾百倍 怎麼會喜歡男女欲呢? 怕都怕死了(台語) 是這樣 然後就你也不喜歡這個欲 那這樣子你看-欲界天你都不來了 是這樣的 那麼可是這樣還會在-色界跟無色界 離了那個麤重的欲-還會有少分的欲跟我愛之欲 這是禪定一定有的東西 所以這樣還不夠 所以達色、無色定道-有沒有看到?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就會生到色界跟無色界 我們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那欲界就是我們這種凡夫 包括有一點五戒-修一點定功的 可是初禪以上那就是色界了 那麼呢 四定以上那就是無色界了 那麼呢次修無漏 這個時候修無漏法 無漏法是怎麼樣?-讓你修聲聞法 無漏法懂嗎? 那麼止三界獄-達涅槃道 剛剛也只是說-你頂多能生到色界跟無色界 那還是三界以內嘛-對不對? 好啦……讓你修聲聞法啦 很次第了吧 先修空觀 就只知道空觀 然後好啦-那涅槃道去 你認為的涅槃道 你認為的涅槃 對不對? 聲聞人認為的涅槃-到那裡去 慢慢的又叫你調熟作菩薩 是不是這樣子啊? 次修慈悲 止於自證 達菩薩道 修菩薩道發心成就大眾 最後讓你怎麼樣? 捨掉這些來專修實相 這繞很久了啊-你懂嗎? 那幾百世-搞不好 是這樣修 又要成就羅漢道 又要來從羅漢翻身變菩薩 哦!你看這實在很頭痛-對不對? 耗了很久-這樣 然後再來呢 才醒過來-然後才學圓教法 止二邊偏 二邊 空、有二邊-懂嗎? 空跟有二邊 達常住道 為什麼常住? 一念三千永遠任持在那裡-常住不滅 這就是《涅槃經》講-常、樂、我、淨這四德 佛的四德-常、樂、我、淨 世間法是什麼?-不淨、苦、空、無常 它竟然講常、樂、我、淨-倒過來 這就是佛的境界 這就是由初的淺到後的深-漸次止觀相 可是這條路很長 這條路很長 那麼接著再來這-釋「不定止觀」之體相云 我們來唸一下 不定〔則〕前後更互 如金剛寶-置之日中 〔各面視之,皆是金剛〕 又云 不定者-無別階位 約前〔有〕漸〔觀〕 後〔有〕頓-〔觀,或漸或頓,而說不定〕 更前更後 互淺互深 或事或理 或指世界〔悉檀〕-為第一義〔悉檀〕 或指第一義為-「為人」、「對治」 或息觀為止 或照止為觀 故名不定止觀 好!這個不定 不定呢-則前後更互 如金剛寶-置之日中 金剛鑽哪 在古代也懂得去把它削那個面 削各個面呢-放在日當中去 你各個角度去看它呀-都不同的樣子 可是它終究是那個寶 也就是說你用各種方法去修它 你那個本-你那個根本宗旨沒變 這樣懂嗎? 所以什麼叫各種方法? 你可以淺修-你也可以深修 你也可以只是念佛 念佛看起來淺修嘛 就阿彌陀佛……一直念嘛-(台語) 但是它也可以深-是不是這樣? 它是向於實相 那你也可以-哇!修禪觀啊 拜懺、修禪觀、誦經啊 誦經算中等 然後修禪觀算比較難的-深修 通通是向於這個實相 這樣懂嗎? 所以不定互更 更互-互相的用 那也可能 不定還有什麼? 無別階位-約前漸後頓 約前有漸 那麼呢 漸觀後有頓觀 那麼頓觀 或漸或頓而說「不定」 這是約前-後而說什麼? 約前漸後頓-說這個不定的 怎麼講呢? 前面不是有漸次止觀嗎? 後面不是圓頓止觀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一下子用前面的那個-漸次止觀 一下子用後面的圓頓止觀 這樣叫不定 它這意思是這樣意思-懂嗎? 那麼更前更後是互淺互深 或事或理-這個是講到說 這裡頭的觀法、用心 更前更後就是 「更前」就是用的前面的這個-漸次止觀 慢慢的這樣一路這樣修 也可以用後的什麼?-圓頓止觀的方法那直接修 看你 也可以淺修-也可以深修 我剛剛講念佛或參禪-這就有淺有深啦 或事或理 你看看什麼叫「或事」? 「或事」拜懺就是或事-就是事 懂嗎? 那麼靜坐在那裡-思惟那個佛法的本意 那就是理 我一下子拜懺-我一下修什麼? 修那個理的觀察 可不可以啊? 可以啊 也可以這樣 這或事或理 那再來呢 或指世界為第一義悉檀 或指第一義檀為「為人」悉檀-或者「對治」悉檀 或者反正就是這四悉檀-看你怎麼用 或者世界悉檀為第一義悉檀 世界悉檀就說一些世間人講的-聽得比較懂的道理 建立人間淨土哦-如何這般喔 建立人間淨土要對一個-學圓教的人來講 他也可以講啊-我們要建立人間淨土 你們要這樣好好修行-如是修如是修 他內在裡頭-表面講起來是世界悉檀 其實內在裡頭-隱含著是讓你究竟解脫 什麼叫世間悉檀?-你懂意思 世界悉檀你懂這意思嗎? 什麼叫世界悉檀? 用世間人懂的那個道理跟概念-或者他比較在意的那些事情 然後來講那個佛法 可是講的內容-是讓他究竟解脫的 這樣懂意思嗎? 就指世界悉檀為第一義悉檀 什麼叫第一義啊?-就究竟解脫的真實義 這叫做深入淺出-懂嗎? 講的道理可以很深 可是用很淺的道理-很淺的名詞 一般人都能聽得懂的名詞 欸!你就能懂得很深的道理 這不是理論上說 當然是有可能這樣啦 可是也不太容易 前幾天我到宜蘭去跟他們講 他們一開始跟我講-你講淨土宗 講淨土有關 而且要講台語 那我一坐上去一看 哇!老菩薩(台語)-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那我跟他們又沒有什麼熟悉 你要是講什麼-剛剛講的這種東西的話 一定是睡到什麼?-打鼾 打鼾的聲音搞不好-比我麥克風聲音還大 那所以怎麼辦呢? 欸!你就要講一點-老菩薩感覺得出來的東西 講了講他就 他會覺得在心情上-跟你比較麻吉一點 跟你比較貼近一點 這個時候你就帶上幾句呢-佛法的真實義 讓他知道說我剛剛講的那些-原來是有這個內在的意思 這就是指世界悉檀-為第一義悉檀 我講得很淺-讓你好好笑哦 笑完了你就得要知道-那個道理是什麼樣 那你就在愉快當中聽進去 就像吃一顆很苦的糖、黃蓮-可是外面包了糖衣 那化掉之後 你那個黃蓮的作用還是產生 問題怕就怕在有人就是-聽的人他選擇性聽 他把笑話聽完了-後面東西不聽 那這問題會出在這裡-選擇性吸收 那這樣的話你怎麼說都沒用 指世界悉檀 還是世界悉檀 就不會變成第一義悉檀 那也可以倒過來是為人悉檀 指第一義悉檀為為人悉檀-為對治悉檀 什麼叫為人悉檀? 什麼叫「悉檀」? 普施的意思叫悉檀 「檀」是檀施 「悉」是普遍的意思 就普施 什麼? 佛陀講經說法-謂之悉檀 講經說法謂之悉檀 不過可以這麼講 怎麼叫第一義諦悉檀? 就是為了第一義諦而講的內容 這樣懂了吧? 或者是為了世間人一般的概念-能理解的方法而說的內容 那也可以說是為人悉檀-是什麼? 為了你的根性 你這個人適合念佛 你這個人適合參禪 你這個人適合做世間生意-還不能出家 那我就為你而說-欸!無所謂啦 有人打電話來 我們常住啊-怎麼樣子不如法不如法 我就跟他講 對啦!都是不如法啦 要用戒律來說-這都是不行的啦 不過你要怎麼樣呢? 你又不能出來-對不對? 你是一個出家人哪-你又不能出來 或者說你是個比丘尼-你出來會比在裡頭好嗎? 何況事情也是-被你們原來弄糟的啊 你太執著了啊-然後怎麼樣 好了!那麼就這樣吧-你去跟他說說道歉哪 那事情這一次就不要講出來了-就算了就過去了 不懂的人他會認為-欸?我怎麼把標準降低了? 那是犯戒的 那是因為為人悉檀嘛 對他來講 你跟他講那完了、那死了-你沒希望了 你在那裡共構做壞事啊 他不是更恐懼嗎? 他修也修不下去-他出也出不來 他只能待在那個道場當中 你就讓他好好待啦-好好用功 那個事情反正也不是你幹的-沒事啦 那他就-好!沒事 那是為人悉檀 那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治悉檀 那對治悉檀啊 他就認為要這樣 事情、常住事情要那樣-這個事情要這樣 或者是居士說 欸!師父!我們要這樣好不好-我們那樣好不好? 我們這個可不可以做? 那你看這個傢伙-念頭熾盛、想法一堆 還沒修行就一大堆自我的想法-那以後還怎麼修行呢? 我通通跟他講 不行!沒你的事-以後再說 這事情你不用管 那不知道-你去問問學務長好了 那這樣 然後學務長就把他臭罵一頓 他就好好……沒什麼 這對治悉檀 你看這他不適合啊 即便是好的事情-都不適合你去做啊 這是對治悉檀 這樣懂意思吧? 所以這個佛的方法很多的啊-是這樣 這就這樣 這就是你有種種深淺 這就是裡頭有深有淺 第一義諦最深 世界悉檀最淺 中間的平分、普通 或者息觀為止 或者照止為觀 息觀為止 我本來在觀一個境界 觀這一念三千 現在我不觀了 不觀 不觀就停在那兒 不再抉擇思惟 但是注意在那個念頭上 剛剛那個念頭-觀察到那個階段就停住不動 也不再進入深思 不動 這樣子息掉那個觀-當下就是止 那倒過來說呢 照止為觀 你真的很定 定的感覺很好 就觀察這個「很好」 你正在享受這個「好」-那不是第六意識的覺照嗎? 你靈靈覺覺-那觀察這個「靈靈覺覺」 觀察這個靈靈覺覺-就是能觀察什麼? 能觀察跟所觀察的-到底又是什麼? 這在定、細微的定境當中-你可以感受到這種差別 這樣子照止為觀 正本來在修定-偏偏這個定的感覺讓你去觀察 這樣你懂嗎? 像這樣就是不定止觀-是名為不定止觀 這就是這都在講方法啦 最後更釋「圓頓止觀」-之能所云 圓頓初後不二-如通者騰空 荊溪釋此云 近地之空-與萬仞同體 《摩訶止觀》又云 圓頓者-初緣實相 造境即中-無不真實(此明所緣妙境) 繫緣法界-一念法界〔三千性相〕 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此釋能觀妙智) 己界及佛界、眾生界亦然 陰入皆如-無苦可捨 無明塵勞-即是菩提 無集可斷 邊邪皆中正-無道可修 生死即涅槃-無滅可證 無苦無集-故無世間 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 純一實相-實相〔之〕外更無別法 法性寂然-名止 寂而常照-名觀 雖言初後-無二無別 是名圓頓止觀 好!你不覺得這一段話就是-一直以來我一直在詮釋它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麼這種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但是他老人家講的是不多不少-恰恰如其分這樣 不過呢因為要去演繹-你去感受 所以這段話要多讀 你慢慢就知道什麼叫圓頓止觀-就是這樣 這他老人家自己說的 這是《摩訶止觀》哪 《摩訶止觀》是老人家-自己寫的 呃!不!他講的-然後被結集出來的 算是他說的了 對不對啊? 那最權威了嘛 你對照一下我平常所 我在這幾堂課裡頭-跟你講的那個道理 是不是就是很熟悉的東西? 什麼叫圓頓止觀? 圓頓者初緣實相 初緣 一開始就緣著實相 「緣」就緣念著-憶念著、抉擇著 這樣懂這意思嗎? 很多居士跑來 哎呀!我在修定-我感覺怎麼樣了 我感覺怎麼樣 那我下面要怎麼修? 我說下面你沒得修了 你已經去感覺那種東西了 那又不是讓你感覺怎麼樣 那他要問我-我也沒辦法跟他講 你知道為什麼沒辦法跟他講? 因為你跟他講說-欸!你不要那些禪定 他就不高興 那你又要跟他講修實相-沒辦法 所以我都叫他-你再回去拜懺好了 你不要再打坐 打坐根本不是要得那個 那你說要對治悉檀 這就是對治悉檀 你就這樣對治他 你要不用那個-你說讓他怎麼樣呢 也可以啦-那修小乘吧 問題是《法華經》上說-我們不好樂於人說小乘法 對吧 那我們就不能跟他修小乘法-是不是啊? 所以說雖然他搞不好這樣-可以去修小乘 那算了也不是我該說的 所以他如果來問我-我就勸他那你去多拜懺 這個事情根本一點用場都沒有 你那種感覺一點用處都沒有 他就聽得-真的嗎?(台語) 人家某某師父-都很讚歎我的定境 什麼定境?(台語) 那什麼定境-那是顛倒妄想(台語) 那只是一種無記的作用為多 那哪裡是定境? 你這種道理你不懂-你就會落那種死寂的狀態 這樣了解 所以說一定要依教起修 那你說那禪宗沒有啊-禪宗說不立文字 對……你要搞清楚呢 禪宗都有祖師在那裡帶著 他隨時都逼擴著你的心-應該要向於實相 他不要你立文字是說-他要你專心受他的調教 這叫做不立文字的-這第一種 第二種是你的心法不開-你解文字你很可能都還解錯 你死執它 最後你反而用心都用錯方法 所以他不要你預立太多文字-是這個意思 可不是說不要看文字 在正確的情況之下 在理路清晰的情況 你當然要多看-才能體會啊 是這樣 這明朝有很多大師 他事實上都自己參、自己悟-自己對照經書 都是這樣子的 所以說呢 不能夠現在還講這樣子的話 你沒有那個禪師來接引你-所以要多閱讀、多誦經 所以初則緣實相-這造境即中 什麼叫「造」? 一緣境 一緣了境境就現前-這叫「造」 懂意思嗎? 你沒有緣境-境不現前 你說沒有啊-我隨時境都現前哪 柴米油鹽醬醋茶-整天的生活繞在心裡 繞得是煩得要死 這不是有境嗎? 這也沒有錯啦 但是你並沒有緣它 你只是受它影響……-那也不叫緣它 這裡的「造」-是清晰明白的現前叫造 這裡的「造」不是照見的照 「造」就是造訪它-懂意思嗎? 來了跟它面對面 造境即中-就對境即是中道 無不真實-這就是妙境 這個境就是妙境 無不真實 什麼叫無不真實? 我不是說過嗎 都是三諦圓融-即空、即假、即中 當下它是空-沒有一境不空 所以沒有一個人 沒有一件事 沒有一個國家 沒有一個地球 沒有一個任何的動物什麼的-它不是如幻 是空性的 沒有一個不是空性 所以說無不真實-此名所緣的妙境 這裡頭無不真實-當然不只是說空而已 我說過是什麼?-三諦圓融 所以叫真實 除了三諦圓融以外-就不名為真實 好啦!這個時候能念的 繫緣法界-看到嗎?就這句話 是緣著法界-不是緣著你的心 哎呀!聲聞人最麻煩的就是-他只緣心、緣身 就色心 自己的身跟心 我們是心緣法界 一念法界三千性相 是一色一香啊-無非中道 看到它都是中道 中道就是實相-實相就是中道 一色一香 這個六塵中無非都是中道 然後再來就和合相來說 己法界、眾生法界、佛法界等-乃至十種法界 通通亦然 都是中道 而且啊 這陰入皆如-無苦可捨 這個五陰、六入 「五陰」色、受、想、行、識 「六入」就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皆如 「如」就是實相 皆是實相 它是實相的另外一個名稱而已 如來嘛對不對? 乘如實道而來度化眾生-叫做如來 是這樣 所以皆如 因此皆如-都是如實相 那請問我們都是五陰 五陰就是自閉我六根 讓我們難堪的、難受的 這個無苦可捨 本來是難堪難受-蔭覆我們的智慧的 現在 這些當然都是苦的-現在無苦可捨 那無明塵勞即是什麼?-菩提 哇!對了(台語) 所以回家好好的侍奉老婆-你們男眾 你們女眾回家好好侍奉老公 沒有老公、沒老婆的-侍奉你小兒子 但就是不能貪愛 要了知初緣實相是造境即中 你這兩句話沒搞對 你回家好好照顧你老公、老婆-就是執取、愛染 如果你能夠造境即中-不貪染 那這樣的話 如幻的做 做完就沒有 那麼這樣子呢-就是無明法界即是菩提 什麼叫無明法界啊? 眼前有個人不知怎麼樣-起了抓狂了 嘟……一直在那邊罵我 我在參學的時候他就亂罵 不知道罵什麼? 他這樣罵 罵完了 大家看傻眼了 怎麼會這樣? 那個時候我才剛出家 然後就罵 罵完了我就跟他講 怎麼樣? 罵完了很爽呴 然後他就-欸?傻在那兒 我在罵你啊 對啊!無所謂啊 如果讓你很爽那就好了 那就有我的價值了 諸位啊!這就是無明 如果說你不了解-這個無明塵勞即是菩提啊 那你不是修圓教的人 那你說那這樣的話-是不是要去找那個無明塵勞 當然也不是 就是說現前的你就要知道它是 它是中道、它是菩提 你也不要故意去塵勞 該塵勞你得去塵勞 當先生的人 你老婆生日 你不帶她出去外面走一走 除非她學佛 不然你不帶她出去走一走-她就怨惱 別人的丈夫都對她很好-我的郎君都對我不好(台語) 這樣她怎麼可能學佛咧? 她不學佛了 是不是這樣? 倒過來呢 這個太太學佛 先生不學佛 我現在守八關齋戒 我要拿個鋸子把床割成兩半 那妳老公就說完了……-釋迦佛把我老婆搶走了 那我寧死也不學佛 他就可能這樣想 所以像這個無明塵勞即是菩提 不過當然凡夫很難這樣了解-很難這樣修、很難這樣安住 可是你要知道-即空、即假、即中啊 這些事情看起來是惡 哪一件事情不是空性的?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空性當中具有妙用 這離空離有 這當下就是-這一念心現前對境有所生的 所以一切境即是-空、假、中三諦圓融 要這樣了解 好!再來這個 所以無明塵勞即是菩提 所以也就沒有集可斷 因為集就是無明的集合 是不是這樣子啊? 煩惱的集合就是集 現在好了-沒有無明可斷 是這樣 出家以來遇到很多怪人怪事 男的女的都有 那受得很 要一般人-覺得很困擾 在我來看-那就是這樣 然後甚至於他會跟你講一堆-唏哩呼嚕亂七八糟的話 講完了之後他還跟你講-對不起啊 我剛剛跟你講那些話-很不好意思啊 染污了你的心 染污你的耳朵 我說沒有-一點兒都沒有 啊!沒有嗎?-你沒有專心聽我講 我說我很專心聽你講啊 那怎麼沒有污染你的耳朵? 我剛剛講那話是很煩惱的 我說那煩惱是你的-又不是我的 所以我聽一聽 我一直一開始我就知道 你開始跟我講的時候-我就知道你那是煩惱了 那講到現在 其實你還在煩惱當中啊 那我只知道那是你的煩惱-那又不是我的 所以沒什麼可以斷-也沒什麼可以討厭 他當然會覺得這種人太冷 還有一次我小學同學往生 小學同學往生 在我三十多歲他就往生了 然後女同學就-哎呀!某某師父啊 你趕快回來看看他們哪-老同學怎麼死了 我就去了 去了 然後所有的女生都跑來我前面-嗚……哭得是什麼一樣 我們好同學死了 死得末免太早了 然後我說不要哭啦-有生即有死啊 那另外那個也-啊……又哭得更厲害 哭得很厲害 那我跟她講如是如是啊 妳看妳以前沒把握 現在妳看看 也嫁他嫁不了了-他死啦這樣 然後第三個人就說-欸?師父你怎麼那麼冷漠? 我說我沒有冷漠-我很熱情啊 你覺得熱情 可是我剛剛講那個話-你都沒反應 我說我有反應啊 我不是勸你們說-告訴你們這是很無常的嗎? 她不能理解 她認為說要有感情 就要跟她們一起哭-跟她們一起笑怎麼樣子 不是這樣的 不是這樣 為什麼不是這樣? 我也不去討厭那件事 但我也不去染那件事 那你就知道那她的無明-它在那裡動 可是她的無明對我來看 我看到的那個她的無明-本身也是實相 也必須是實相 換句話說 那就是當她在做夢的時候-她必然的反應 我來看那個死掉的同學 那他就是換了一個身體了 他緣起如此 我們可以說他是可惜 我們也說他是難堪 我們可以說種種的原因 然而我們將將好-就不能把它當真 所以我們知道人家有無明 可是你要知道-無明本身當然讓你難過 包括「你也難過」-本身也是無明 它也是實相的 所以不應該隨順-也不應該抗拒 你就是只是知道它 這叫做一心 那一念心 那一念一心的心就是只是知道 沒有多、沒有少 然後它就現前在那兒發生 是這樣 所以說這樣子-那就沒有可以斷的 什麼叫做斷? 你討厭它 要斬斷它 要遠離它 那叫做斷 是不是這樣子啊? 沒有可以斷 你如果有東西可斷-你就不入這個中道實相 所以你怎麼可能去-證入涅槃咧? 證入涅槃就是斷了所謂的集嘛 是不是這樣? 那斷了所謂的那個集 那你就有什麼呢?-有涅槃可證 那這兩者-你就隔礙了什麼? 中道實相了 就有取有捨了 它是不取不捨的 所以下面一段話 邊邪皆中正 「邊」邊見 「邪」邪見 邪見就撥無因果 邊見就什麼? 常見跟什麼呢?-斷見 人死無未來 還有人死未來還是-二十年後還是一條龍 不是啦!這一些都是錯的 可是皆中正 怎麼會這樣呢? 他錯嘛 他執取 可是對你來講-那只是他的無明、無知所任取 因為本來就是一場夢 有邊嗎? 有常嗎? 有常法嗎? 有斷法嗎? 你說因果-因果也在夢中完成的 所以《梵網經》說非因 非青、黃、赤、白、黑 非因、非緣、非因果法 那這樣沒有因果啊 大修行人就不落因果了? 沒有啊 怎麼會不落因果? 仍然在因果當中 整個因果就叫輪迴 可是他將將好在輪迴-而沒有輪迴相 所以將將好在因果當中-而沒有因果感 所以說說非因果法-是這樣 不是沒有因果 因果從來就在 可是你要知道 你今天說我好苦哦 我過去不知道欠你多少-這輩子讓你這樣糟蹋(台語) 你如果不認為那是糟蹋-(台語) 你欠他的-就不認為是欠他的啊(台語) 他對你糟蹋-就不成糟蹋了(台語) 他糟蹋你 他說話讓你不受用 他呢 嫁一個爛老公 整天就是花錢、花天酒地-三餐揍我 我又跟他怎麼搞得?-還是有點愛他欸 不想跟他離婚欸 好!那就在那裡梗 然後就-啊!我不曉得欠了你什麼啦 那是一種顛倒愛意的妄想執取 然後你就這樣 這就是你認為有欠-有愛、有恨哦 可是呢 如果是你根本就-不把它當一回事 那麼他今天來愛你、恨你-都一樣啊 因為這就如幻啊 這只是實相而已 這都是緣起中的什麼? 兩條線某一種時間-短暫的交叉而已啊 將來他死了他要走向另外一邊 你死了你也走向另外一邊 夫妻不過是兩條什麼? 兩條有一點兒如幻因緣的-平行線 拽了一個角度 然後它在空間當中-偶爾有了交叉而已 這時光電火就產生了什麼?-虛假的愛苗 然後就會覺得有欠、有得 那你就會產生什麼呢?-產生一種困擾不安 你不會把它用中正的立場來看-不偏不倚的立場來看 就沒辦法 所以邊邪皆中正 這都是一種如幻 你有什麼好離? 有什麼好貪? 沒有 它當下就是實相 所以不來不去 所以釋迦佛曾經做過那麼多的-世俗的事情 乃至做豬狗 乃至做鹿、做鴿子、做豬 做地獄的眾生 他皆中正 他也可以讓自己永遠不入滅 那就不就變邊見了嗎?-常見了嗎? 不!他是常、樂、我、淨的常-他仍然中正 你不能夠說他是執取為常-不是 那是凡夫才這樣 所以這樣子邊邪皆中正 那這樣沒有邪見、沒有邊見-那也就沒有道可修 我們執取常、樂、我、淨-對不對? 所以我們要修 修無常、修不樂 修不淨、修無我 修苦、修無我-是不是? 現在呢 苦、樂通通不可得-那就無道可修 所以最高的修行層次是-無法可修、無佛可證 也無眾生可度 然後行一切法 所以這聲聞人哪裡能懂?-不懂嘛 那生死即涅槃 哦!糟糕啦-生死就是涅槃 所以說你有什麼好出輪迴的? 有什麼好離這個世間的啊? 沒有 活了就是活著 死了-死了只是另外一種活 沒什麼 我不貪也不染 隨順眾生因緣流轉六道 隨處而生-隨處利生 利生完畢-隨處而滅 滅了之後再隨處而生 沒有那個所謂不受後有這回事 也沒有所謂的所作皆辦 眾生還在受苦-怎麼會所作皆辦? 我繼續入輪迴-怎麼會不受後有? 所以成佛沒有講不受後有 真正圓教的佛也沒有這樣-就不講這樣 這樣懂這意思了吧? 所以說這就無什麼呢?-無滅可證 但是你看看-聲聞人就是要證苦集滅道 所以無苦無集故無世間 世間相就是苦跟集而已 對吧?(台語) 是不是這樣? 現在 世間的無明 那哪裡是無明?-那就是實相 所以看現在藍綠鬥爭 那他們家的事(台語) 我們就是實相看到的這樣-(台語) 你想不這樣也不行啊 他們活著也是很麻煩哪 這群人有知識、有財力、-有人員 可是如果沒有搞個政治-讓他們鬥爭 他們很痛苦啊 是不是這樣? 所以他們要去鬥一鬥 這就世間相必然如是 那麼他想鬥的時候-自然就有人要依附他 因為這過去的因緣 他不依附-難受啊 如果他又鬥了一半-又再不鬥了 旁邊人也很恨哪 很恨反而讓這世間充滿了恨意-不行的 所以該鬥就去鬥吧 沒什麼 那就這樣 所以無苦無集就是無世間相 既然沒有世間相-你就不會書空咄咄 整天拿著報紙罵人 氣得心臟病 吃不下飯 那每天又非看不可 看那些人又在講些什麼-(台語) 電視機一打開來-哇!五六台、七八台 通通政論節目對不對? 越辣越火越好 是不是這樣子啊? 樂得唯恐不挑天下之亂 是不是這樣? 這樣怎麼? 讓台灣人在怎麼樣? 錢賺不到的時候怎麼樣-講這個更高興(台語) 這樣他就忘了賺錢的事情了-那就是他的事情(台語) 你看看現在你說景氣不好 你去士林夜市看一看 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要問為什麼? 因為賺錢賺不到不如怎麼樣?-去逛夜市啊(台語) 逛一逛 吸一點味道也好啊 是不是這樣? 就是這樣-這就世間相 他看起來怎麼樣? 其實就是苦悶相-對不對? 可是事實上是無苦的 因為他不這樣-他搞不好還造更大的業啊 是不是這樣? 所以這就是他的緣起性 這就是他的必然性 這也是無法抵擋的什麼?-眾生性 那眾生既然這樣子了 那他為什麼這樣?-他自己他也不知道 業力牽絆他這樣 業力牽絆他這樣-那業力誰作主? 無有作主 無有主人 這些身心色法也無有主 就是一堆010101的東西-在那裡動而已 那些數據在那裡動而已-所以人來人往 你看到的也是人來人往-也是你的神經作用在看到他 是你的心境在看到他 這是你心中所造的一念三千-在看到他 所以哪裡有苦跟集?-沒有 那是對凡夫-不修道的外道凡夫說的 圓教人看到的無苦無集嘛-這就無有眾生 既然無有眾生 當然說法四十九年-無有一法可說 也無有度一眾生 就是這樣 所以這世間你不過是過客-那麼認真哪 看起來你就是過客 你那個念頭 念一現前-境界現前 非境在先-非心在先 就是任持在那裡嘛 就是心、眾生-心、眾生 不……心、三千法界-心、三千法界 我們講眾生是簡易說 心、三千法界-心、三千法界 就任持在那裡 不前不後 不縱不橫 它也不是兩個都在那兒 你覓心是不可得 覓眾生也不可得 覓三千法界也不可得 三千法界不可得-怎麼會有眾生相呢? 所以就無有世間相 心也不可得-那也無有我執我愛、我種種相 是不是這樣? 所以故無世間 那無道、無滅-故無出世間 對吧?是不是這樣? 就道跟滅是出世間-所以也無佛可成 所以純一實相啊 我常常講就是一實相-沒有其他東西 實相外更無別法 所以通通是一實相 純然為一實相印 純然為一實相 這個時候法性湛然 湛然 法性是什麼意思啊? 它的本性、它的本質是-就是明明白白的實相在那兒 因此叫做什麼?止 明白的在那兒不表現什麼-叫做「止」 不動不搖 它就是這樣 所以隨緣不變叫做止 叫做法性湛然 隨緣不變叫做湛然 法性 種種的境界 種種的境界中的內在之理-就是法性 法性寂然-不是湛然 「寂」不躁動、不喧嘩謂之寂 對不對? 你的心不喘動、不來來去去-謂之「寂」 「然」本然那個樣 不躁動的本然樣子-名之為「寂」 可是寂而常照 雖然不動-可是它就清楚明白怎麼樣 哦!這都是實相 名為「觀」 所以你進入那個境界之後-隨時隨地是進入摩訶止觀 雖言初後-無二無別 是名圓頓止觀 雖說、雖言 說雖然有前跟後 其實一開始緣實相 造境即中-無不真實 就在那一剎那 就在那一剎那呢-怎麼樣? 就是圓頓止觀 等到說什麼苦啊、集啊-滅啊、道啊 無苦可捨、無集可斷 無滅可證、無道可修 就講的這些通通是後話了 當下 次第不存 那麼心、佛、眾生三法平等-這當下就是 你看這多快啊 這圓頓止觀 但是證入在剎那 一進入之後不動-一進入之後就得了 在這之前你得要種種善巧方便-那就是不定止觀跟漸次止觀 修熟悉了 你每次修就是進入這樣-每次就是進入這些 這樣的止觀 於動、於靜、於苦、於樂 於善、於惡當中通通修這樣 那就圓頓止觀 這樣了解嗎? 你說有點難哦 有點難!沒關係 多拜懺、多念佛、多誦經-多隨緣的做善事、放生等等 不過放生我說過了-要有什麼呢 要有方法 要如法 要量不要太多 動物的本性要配合 那麼不要只是做表演那樣 也不要預先去訂 只要這些方法弄對了-你繼續做放生 培植福報、持戒、消業障-拜懺、持戒 持戒遠離惡法-拜懺消業障 放生怎麼樣 培植你的善根-培植你的福報 那麼這布施-增長你的智慧 那麼聽聞佛法-開顯你的什麼?本性 然後開始拜懺、誦經 慢慢陶冶你的身心 你這樣一路這樣修 然後多聽聞這樣的道理-你就能證入 今生一定能證入 就是你最後念佛-到極樂世界也很快 因為你有基礎 這樣了解嗎? 好!那麼最後我們再一段話-用點小時間 此外荊溪 荊溪就是什麼呢?-九祖湛然大師 荊溪大師更於此觀之名義-與修法 有簡要之補充說明如下 圓名圓融、圓滿 頓名頓極、頓足 又圓者-全也 體非漸成-故名為頓 體雖極足 須以二十五法-為前方便 〔更以〕十法成觀-而為正修 好!這裡頭就是要講到說 這個名義上-圓就是圓融 圓滿、無缺 圓融就是能夠包容-含攝一切 那含攝一切叫圓融-那麼這有積極的義 那圓滿就一法無缺-有消極的意思 消極的說一法無缺 那麼積極的說圓融諸法 所以說含攝種種修法-一切的法門 頓名頓極、頓足 「頓」頓極 頓極就剎那究極 「究」究竟的究 究極 「極」是極致 剎那之間怎麼樣?-極致了 到底了懂嗎? 就是無上了 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就是極、極頂了 「足」一法不缺 剎那一法不缺 又圓者-全也 你看嘛!「全」嘛 就一法-圓滿的意思嘛 體非漸成-故名為頓 有沒有看到? 體非漸成 什麼是體非漸成哪? 啊?那雲撥開來-你就看到那月亮 月亮本來就整粒在那裡-對不對? 它不是慢慢撥再慢慢生出來 你的心也是這樣子 好!那麼是這樣 好!那麼我們就先上到這裡了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