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天台禪法的特質2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禪法的特質〉 各位比丘、比丘尼 各位沙彌、沙彌尼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跟大家談到 天台的目的-是要我們證得中道實相 它運用的方法-是圓教止觀的方法 那麼證得的那個理體-是中道實相 證得的那個目標、修道的目標-就是修成三諦圓融 修道的方法就是運用圓教止觀 所以圓教的止觀 所以你得要先懂圓教 是這樣 可是為了了解圓教 它得要先講藏教、通教、別教-然後才來講圓教 這樣聽得懂意思嗎? 它認為-天台宗認為啊 佛法的深淺所設的機就是四類 設的機 因為佛法講的深淺-四大類 就藏教、通教、別教、圓教-是這樣子 那麼這怎麼分別? 當然有各種分別的方法-來分別說藏教是這個樣子 在這件事情上藏教是這樣講 通教這樣講 別教這樣講 圓教這樣講 在那件事情藏教這樣講 別教這樣講 圓教這樣講 固然是這樣 那麼我們在-本來要告訴諸位的那一篇 本來拿來講-那一篇論文裡頭是一 對於空、有這件事情 藏教怎麼說 這個通教怎麼說 別教怎麼說 那麼圓教又怎麼說 因為這最核心的思想 空、有二法 是這樣 不過這太深了啊 二十四小時講不完啦 那我們就略略帶過-你知道這樣 那麼圓教止觀那個圓教的教理 那就是透過藏教、通教、別教 來一一-一層一層的剖析之後 讓你了解-哦!原來圓教呢 這三者都不是 而且是這三者的更深一級 更提昇一級到-哦!圓教的思想 那麼依著這個圓教的內容-來修什麼呢? 修止、修觀 止 制心一處而不動搖謂之「止」 那麼呢 緣念、緣境而觀察思惟修-謂之「觀」 這就禪的意思了 一般來講禪那-就思惟修的意思 所以「止」制心一處不動 「觀」緣境而起思惟抉擇 依著圓教的道理思惟抉擇 這叫圓教止觀 懂意思嗎? 依著圓教的道理來修止-讓心不動 依著圓教的道理來修觀-思惟抉擇 了知佛法的深義 那麼這樣子就圓教止觀 那即便是圓教止觀-也有三種方法 這叫用心是一樣 可是實際操作的手續方法呢-又分三種 因此那就這一段-這一段的倒數第二行 因此圓頓止觀可說正是天台 這圓頓這不對-應該講圓教 這個字改一下 這裡還在總說 總說這個止觀 圓教止觀可說是天台禪法的-精華所在 當然啦 更進一步的講 天台禪法的精華所在-確實是圓頓止觀 為什麼? 因為已經提出來了-讓你了解一下 這圓教止觀又分三種操作法 一個叫做漸次止觀 二者叫做不定止觀 三者叫做圓頓止觀 這樣知道吧? 這個都統稱在-圓教止觀的修法之下 這樣聽懂嗎? 聽懂嗎? 所以說漸次止觀-有人把它當作是別教的修法 因為漸次跟別 因為別是漸次修 那有人就把它當作是別教 哇!錯了 它還是圓教止觀的修法 那麼呢 別教修止觀跟圓教止觀-又有什麼差別? 簡單的講就是 圓教從一開始修 無論它漸次修、不定修-圓頓修 它從開始修它就知道 它就體悟了 它就開圓解了 對什麼開圓? 從頭到尾都了知中道實相 都知道三諦圓融 只是修的次第是用漸次的-或用不定的來修 可是別教止觀那不同了 別教它就初修不知有圓頓法門 也不知有中道實相 它也不是三諦圓融的修 它先修空 先修這個……真諦 再修俗諦 那麼再成就中諦 是這樣 那圓教呢-一開始真、俗、中三諦就怎麼 就圓觀 空、假、中三觀圓修 所以它證是圓證 圓證就一法不缺-舉一即三 知道意思嗎? 說空 一切法皆空 一切法趣空-無一法不空 說假 一切法趣假-無一法不假 說中 一切法趣中-無一法不中 所以就叫做舉一即三 這就圓教的究竟法嘛 圓教究竟的內容 好!那麼這個文呢-不必解釋太深 那麼接下來下一段 然而圓教止觀當如何具體修持 厥為吾等佛子-在佛法實踐的課題上 所必須深刻理解的 以圓教的止觀修持說 智者大師一生當中 共提出了不定、漸次與圓頓等-三種圓教止觀法門 而在《摩訶止觀》一書當中 更以四種三昧行法 作為具體修持圓教止觀的-實踐方法 因此三種止觀的異同-與關係如何 將成為我們把握天台圓教禪法-的重要命題 好!這就是剛剛我提到的 圓教 為了完成圓教所認知的-佛法最高真理 所謂中道實相 為了完成圓教教理所認知的-最高目標 就是三諦圓融 它必須要提出-它的實踐方法來完成 那麼逐次的方法就圓教的止觀 而圓教止觀呢-又依了眾生的根器不同 想要修圓教的人-根器還是不同的 那麼又分三類 那麼就所謂不定止觀 漸次止觀、不定止觀-還有圓頓止觀 三種止觀法門 那麼這三種止觀的法門呢 你要如果說要以身儀來判 就身體的操作方式來判的話 它又分別由四種三昧來實踐 因為四種三昧-你每一種三昧你都會去修止觀 那修止觀你可以用漸次 你可以用不定 你也可以用圓頓的方法修 這樣知道嗎? 你都可以用 可是用身體的操作方法分四種 四種三昧 什麼四種三昧? 常行三昧、常坐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 還有怎麼樣? 隨自意三昧 非行非坐 隨自意三昧 就有四種三昧 常行三昧就是-也可以叫常立三昧 就是般舟三昧之類的這樣 它就是精進用功啊-不坐不臥 是這樣 那般舟三昧也是一種 不過我們這裡講三昧 一般來講三昧是「定」的意思 只講定 就「止」的意思 可是在天台大乘裡頭講三昧-已經有了止觀的意思了 定中一定要修觀 有觀有定 定觀、定慧啊 就定慧-有止有觀 止跟觀就生 止觀是因 定慧是果 懂意思嗎? 那麼這有止有觀-那就止得定、觀得慧 可是止觀是雙運 止中有觀-觀中有止 聲聞人認為是出定修觀-不能在定中 這樣聽得懂意思嗎? 定就是定啦 數息……數到後來-定在那裡 心不動搖 也沒什麼想念 也無法想念 大乘裡頭不認為這樣 大乘裡頭認為在定當中-他能夠起思惟觀察 而倒過來思惟觀察-也能讓你入定 這最有名的一個例子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太虛大師啊 他閱這個……《般若藏》 他閱《般若藏》-閱……到後來啊 他就聽到打板聲-安板了 等到後來他再-第二念再起來的時候 他一直在看喔 他一直在看喔 看到後來呢 突然第二念-感覺有外在世界的時候 他又聽到打板聲 他想-欸?怎麼打板怎麼 怎麼剛剛打板天黑黑-現在打板 現在打板 呃!不!他聽到敲鐘的聲音了 他想-欸?奇怪了? 應該敲鐘在打板之前哪 怎麼剛剛聽打板-現在又敲鐘? 你知道晚上是應該先敲鐘嘛 不!鐘先敲完了 暮鼓晨鐘 暮鼓完了暮鐘 鐘完了打板-安板了嘛 安板他就一看 可是剛剛已經聽打板-就安板了啊 欸?怎麼現在又在打鐘呢? 原來已經第二天早上了 早上又打板 打完板又打鐘了 他就告訴人家-現在不是安板了嗎? 沒有耶 現在早上了啦 在敲暮鐘-呃!這個晨鐘了啦 他說那我剛剛-我剛剛那段時間在幹什麼? 我看了到底怎麼-怎麼好像才剎那之間過而已 你看他在讀經耶 眼睜睜的在讀經耶 那第二個例子就是-我們智者大師 智者在誦什麼呢 誦《法華經》 是名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誦到那一句-〈藥王菩薩品〉的時候入定了 你看看誦經能入定-你看看 所以這不是在修觀當中入定嘛 在定中他不是楞住不知道 他繼續的怎麼樣?-在法義當中思惟啊 思惟之後起來的時候-已經過了一些時間過了 好久了 所以那樣觀中有定 觀中有止 那止中也會有觀 止不是為了定在那兒啊-它要修觀 所以就止觀雙運 這樣了解意思嗎? 是這樣的 那麼這心要調熟啊-你才能這樣啊 怎麼調熟法? 那就四種三昧 這樣懂嗎? 就四種修三昧的方法 這個三昧要硬翻啊-samadhi 是要真翻要翻成「定」才對 可是這裡不能這樣翻 因為如果這樣翻的話-你就只有定 修四種定法 那糟糕了 所以這裡頭中文-它就故意不翻 把它擴張成多義 就變成修四種止觀法門 你可以這麼想 這樣了解嗎? 那麼這樣子做為具體修持-圓教止觀的實踐方法 這樣 所以說它有方法 前面說三種圓教止觀 接著再說修圓教止觀-有四種方法 這樣懂嗎? 那說三種圓教止觀又四種方法-這怎麼回事? 我說過了 操作的具體-身體的行動有四種分別 常立三昧 常坐三昧 半行半坐三昧-或者叫常行三昧也可以 常行三昧 常坐三昧 第三種叫半行半坐三昧 或者叫做什麼? 隨自意三昧 或者非行非坐三昧 這同一種名 名字不同-意義一樣 非行非坐那幹什麼? 那就是語默動靜、挑柴運水-無非是禪 都在三昧中 這樣知道吧? 天台早就有這種觀念了 天台在智者大師之前的-慧思大師 我們一般講叫即身成佛-有沒有? 那即身成佛-事實上天台宗最早講 就是慧思大師 當生成佛之法門 他講即身成佛的 他不認為要累劫的 這不是禪宗先講-也不是密宗講 至少在中國是天台宗先講 所以他就是教理深刻-體會到那個程度了 他敢說這件事情 敢說這件事情 那麼ok 那麼這樣子了解 那因此我們也要再教諸位 為什麼這個論文有個附題 叫做兼論《法華三昧》的修持 那就在講四種三昧中的-第三種三昧 叫半行半坐三昧 因為你既然要講修止觀 止觀要具體的操作 有具體操作四種方法 我講其中的第三種 為什麼呢? 為什麼要講那一種呢? 我們到時候再說啦 就是我們這個整個論文裡頭-也會兼講到這個實踐的方法 好!那麼因此我們這一部論文-的本身有兩大部分 一部分就是了解圓教止觀中的-三類止觀 不定、漸次 漸次、不定-還有這個圓頓 那麼接著呢-再講它操作的方法 四種沒辦法講啦 講一種 就是半行半坐三昧的實踐方法 這樣不就是有教理有實踐了嗎 是不是這樣子啊? 好!那麼就是這一段的意思-是在講這個 好!下一段就講到我已經說到 來!我們唸一下 另外 《摩訶止觀》一書所楬櫫的-四種三昧禪觀行法當中 與天台典籍和教法-最有直接關係 內容最為明確、完整 影響後世最為深遠的 正是曾經被慧思大師-與智者大師 所親修、親證的-「法華三昧行法」 智者大師初謁慧思大師時-即被教以修此法門 而大師在瓦官寺時 甚至為此行法 親自撰寫《法華三昧懺儀》-一卷 做為教導來學修持法華三昧-之依據 其重要性可知 好!這就是我剛剛講的 我們還要兼論〈法華三昧懺〉 那為什麼呢? 因為你要知道-智者大師很忙碌的呀 他十八歲出家-二十歲受戒 然後呢學戒、參學 最後三十歲證得法華三昧 還在大蘇山試講 不是證得法華三昧-證得法華三昧前方便 入法華三昧旋陀羅尼 那麼呢 那麼在大蘇山 在慧思大師座前呢-試講《法華經》 講到了一心具萬法的時候呢-他稍有疑 慧思大思呢-有點評論 他說他的弟子當中禪定功夫呢 最好的並不是智者-並不是這個智顗這位學生 他還要加緊用功 不過他證得了旋陀羅尼 那麼法華三昧的前方便-這個旋陀羅尼啊 「旋」就是怎麼樣? 「旋」在三十歲就證得了 那旋陀羅尼就是能夠-旋一切的法門入究竟的法門 能夠說法無礙 就旋轉 旋轉一切法門呢-入這個究竟的法門 乃至旋轉外道 乃至旋轉一切語言 他能一句法-一字一句旋出無邊的教法出來 所以你看看他光解一個-《法華經》啊 《佛說妙法蓮華經》 足足講九旬 九旬談妙 談一個「妙」字 好厲害 講九十天 一天有時候他晚上還加講啊-怎麼樣子的 一天好歹講兩個小時唄 九十天一百八十小時 他能夠講一個字 就旋陀羅尼 所以他說-一切外道師、大乘師出世 跟他一起 集合起來要跟他辯論-辯不贏他 他能旋轉一法為無量法-就旋陀羅尼 他能證得這樣 他能證得這個內容 那麼才三十歲 所以這個時候講經說法最適合 師父就派他到金陵去講經了 那時候禪修並不是他最好 所以先開圓解 能夠理解這麼深刻 可是去親證還是有差別 這兩者還是有差別 有親證的人不一定講得出來哦 你要知道-這是佛法就是這樣子啊 他有發願-累劫就是要能講這個法門 他是要來成就建立這個-究竟的法門的教典的 所以他對教理就是能這麼深刻 所以他就專門說-他很少寫書 可是將將好就在瓦官寺 瓦官寺據說就是現在南京的-雞鳴寺的前身 南京雞鳴寺 南京雞鳴寺還在 那麼 那麼呢 他在那裡八年 剛開始四十幾個人呢-講經說法 他講 四十幾個人有二、三十個人-開悟 後來講到好幾百人-還是一、二十個人開悟 他就想講到第八年他不講了 然後他覺得他還要再修悟 所以三十八歲之後-捨掉這一切當大法師 京師要為他罷朝三天-休國定假日 國王皇帝呢這個放香 讓大家來聽他的課 放假讓大家來聽他的課 薪水照領 業績不少 那麼呢繼續來聽他的課 這樣子的有名啊-沒有人能夠 修禪的禪師也沒有辦法-能夠辯倒他了 他這麼有名了-他還是捨掉 躲到山上去閉門用功 然後最後就證得法華三昧 那麼那個時候他是-拜《法華經》修〈法華懺〉 還是回來再修這個 所以他親修這個法華三昧 是這樣 那麼他為了在當時在瓦官寺-要教人家怎麼修 雖然他也還要再修 他在教人家怎麼修的情況-他就親筆寫了 把師父教他-嘴巴上用嘴裡教的 他把它寫成文字 建立成文字的法門 而這個是神來之筆啊 我曾經去參學過這個密教的-這個天傳的這個淨土法門 它裡頭的結構差不多就是-〈法華三昧〉的二分之一 到三分之二這麼多 內容幾乎完全一樣 修供養 修讚歎 修禮請 修禮拜 通通是這樣 然後最後才發願 他這裡呢就加了什麼? 加了懺悔、勸請、隨喜、回向 最後才發願 然後還旋繞、頂禮 最後還修觀 所以這個一定是有他的悟境 乃至於有對大乘佛法-有深刻的理解 不然不會在密教出現-他們的這種天傳的法門之前 他根本沒有受到密教的影響 他就自然能夠完成這麼深刻-完整的一種修觀的方法 由動到靜 這麼完整 這一定是慧思大師-到慧文大師呢 受到特別的啟發 悟入了這種很深的道理 把他過去所學的再重新顯發 那個慧思大師啊 後來智者大師離開慧思大師-之後就沒有再看到慧思大師 慧思大師繼續在大蘇山裡頭-領眾修行 功行不可測 成就-在他身邊成就的人也不可測 不過還是有那個打混摸魚的 他看一看不行了 他就說-好!那我要走了 要走了-他徒弟在那裡哭 師父示現生病要走-徒弟在那裡哭 所以說徒弟真的是像流水一樣-沒什麼用處 都不相信師父的功夫 師父生病不來-你也跟著不來 那麼呢這種就是師父 徒弟像流水的心 那麼他就說啦 他就要往生了 躺在那兒要往生了-要走了 一定是有一點現病態 徒弟就在旁邊哭 哭!他一氣起來就醒過來 他就罵這些徒弟 他說我正在跟觀音菩薩討論-要到哪兒去利益眾生 你們在哭什麼哭?-吵得要死 那徒弟一把鼻涕一把淚 喔!真的喔-吵到觀音菩薩(台語) 吵到 然後就嗯……那師父你既然-可以這樣子那就不要走嘛 他說-好啊!要我不要走很容易啊 你們十 只要給我找十個人 能夠專心修法華三昧 修到開悟 不修到開悟不停止的 你們給我找十個 答應我-我就不走 我供養你們 這些徒弟你看看 哭光哭啊 等到真的要要求這樣 你看我、我看你 你啦、你啦-什麼?是你啦 結果一個人也沒有答應 然後那個慧思大師說-你看吧…… 就只要我留在這裡 你看修也不修 你們哭什麼勁兒? 你們都不要給我哭-我就走了 說完他就走了 你看他這種人是這樣子的 他還可以跟觀音菩薩-討論一下到那兒去 最後呢還跟觀音菩薩暫且 會議開到一半馬上跑回來-把這些徒弟痛罵一頓 然後再又回去開會 他能這樣 這是慧思大師 然後他的師父叫慧文大師-那更恐怖啦 慧文大師-《高僧傳》怎麼說? 只有兩行話 它說 神變不可測-無法寫 就這樣子 《高僧傳》就寫這兩句話而已 因為太深奧了-怎麼講? 當時不知道北魏 那麼不知道哪個國家啊 它那個我們講有報馬 那國家國城門有四個城 那四個城都會有-有一批 有那個觀察的-在那裡觀察 四邊不要有人來犯 突然間有一天 這四個城門的那個守衛啊 都快馬加鞭同時跑進什麼呢 同時跑進這個宮殿裡頭報告 報告說有神人 有人說是妖人 怎麼樣? 坐著一根不知道什麼東西的-從天上飛進皇宮 結果呢那皇帝就跟他講-是不是他? 是不是這一位大德? 那一看-對!四個人都說是他 原來就是慧文大師-坐著錫杖從天上分四個分身 四個分身集合在什麼? 集合在這個他們的那個-國王的那個內殿裡頭 能夠分身 能夠分身是圓教的什麼? 信、住、行、向、地 那個初住-初住位 已經是什麼? 法身菩薩了 能夠到十方化身成佛了 示現成佛的法身菩薩 所以他能分身無量 百千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有沒有? 他就是這樣 他就能做這種事了 所以他神變不可思議 那慧思大師還是他徒弟而已哦 但就他才是什麼? 跟觀音菩薩討論要到哪裡去 他一生被毒了三次 下毒 因為他所證得的法門太深奧 別人不高興他弘揚 就下毒哦 他下毒-他光誦《般若經》 他光誦《般若經》-那個毒從毛細孔跑出來 滴出來 他沒有練氣功啊 他什麼都沒練 他就這樣誦一誦經 誦《般若經》而已哦-那個毒就從毛細孔出來 你說你一輩子誦《法華經》-當然是百病不侵 是不是啊? 那這就是他們兩位師父這樣 那麼下面第三位徒弟-就是所謂的智者大師啊 當然會認為他修得還不夠啊 可是智者大師的任務-不是來完成一個修而已 他還要來講說 結果三十八歲入了天台山 修成了之後下山來開始再講說 講到六十歲 放生、印經、剃徒、建寺廟 六十歲的生命欸 才活六十歲而已欸 他能做這麼多 他剃度僧人剃度上萬 建寺廟建好幾百間 當然有時候他嘴巴講而已啊 嘴巴講他就建了啦 印經書印好幾萬卷 他這樣做了 所以中國開悟的祖師啊 很多開悟就是在道場當中-利益眾生而已 建廟也不過這幾間 很少像看到他這樣 廣做種種世間的法門 而且還是一代宗師 而且還能夠怎麼-講說這麼深奧的法門 所以他很忙的啊 他沒時間寫書-你懂嗎? 當時也沒錄音帶 還好有章安尊者 章安尊者聽進去就記得 聽進去就記得 大家都猛記他的 他也不是真正聽進去就記得 有人很多都做筆記 當時人做筆記 你們現在都不做筆記 你們都是拿錄音帶替你們記 是這樣 結果錄音帶就放在那裡發霉了-然後丟掉 我剛剛看到你們那-發心買那個廢棄的錄音帶 我剛剛還看到那兒-寫在那兒 你看錄音帶都不聽啊 還要發心人家買回去 是這樣 他是記的 記一記之後呢就整理 整理書 可是有一部例外 那就〈法華三昧〉是例外 它太重要了 它不是用講的人家記-他親筆寫 他親筆寫當中的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 那五悔當中的回向發願-那個發願 他就叫我們要發什麼願? 發往生極樂的願 所以智者大師他自己往生哪兒-我們暫且不說啦 這種人已經不是說-往生哪裡了啦 你懂嗎? 他示現的啦 往生極樂也是示現 可是他教我們呢-肯定是教我們往生極樂 這一點你懂了吧? 所以天台宗修行者-一定是求往生極樂的 這樣子你就可以安心的修它了 跟你的那個求生極樂是一致的 跟那個求生極樂是一致的 大家要了解 好!那麼所以說呢 特別要來做為學習-〈法華三昧懺〉 所以最後就做一段小結論啦 本文在探討了天台三種止觀-的核心思想之後 希望透過對《法華三昧懺儀》-之內容組織 及其在天台禪法中之地位-與實修方式之理解 來呈顯天台禪法的精神與特質 從而達到具體把握天台-實踐法門之修持要領為目的 好!那麼這個就是 所以說這篇論文 或者說我們這一次的課程-會分兩大部分 大家就了解了-對不對? 前一部分就是對於圓教止觀中-的三類止觀的核心精神 跟大家做一個簡易的介紹 然後接著呢 為了實踐這種圓頓止觀 呃!為了實踐這種三種止觀 哪一種都可以 那麼總是圓教止觀 那麼呢-它的一個具體的操作方法 我們選出一樣來說明 這樣是不是有了理論-又知道怎麼操作了 對吧? 當然這裡頭也會解釋一下-這個《法華懺儀》的內容 那你就會更體會到-它怎麼跟淨土法門結合 我們常常講持戒啊 持戒念佛 其實進一步的我們可以說-持戒、懺悔、念佛 三個加在一起 持戒加懺悔 修懺悔 然後念佛 持戒叫做不造惡 懺悔叫做什麼? 消除過去已作惡 那一方面不造-一方面又消除 那你是不是越來越乾淨? 不再染污 衣服不再染污 而且又洗它 然後再以這個為基礎-我們再來求往生 那不就是所謂的-能夠真正怎麼樣? 消業也帶業往生了嗎 因為你懺悔就是懺悔-阻撓你現前那個往生的那些業 你要把它懺悔掉 懂嗎? 好!那懺悔了 那麼呢 持戒 持戒不再更造新殃嘛 是不是這樣? 讓心清淨而且沒有恐懼 沒有那現前的恐懼-臨終的恐懼嘛 那麼懺悔 懺悔現前會障礙你往生的業嘛 哇!你看看 那一懺一增 增加你的福報 持戒也會增加福報 又能夠保證你不再造惡業 那麼懺悔 又懺悔你不小心所造的惡業-以及過去所造的惡業 那把它懺掉 欸!那剩下來你就增上-你對於念佛的信願之心 要增上念佛的信願之心-又以天台教法做為基準 來增上…… 那每一句佛號-欸!都能增上這個信願 那平常又能拜懺-消除業障 又能持戒-不再造新殃 那你說這樣還不往生哪 你躺著你都能往生哪 一定要往生的-怎麼不往生? 怎麼還要擔心什麼呢? 沒什麼好擔心啦 就這一輩子就搞定了-就決定能往生 所以不應該再倒心再疑惑-悠忽度日子 就不應該這樣 疑惑道心 悠悠忽忽 我們佛教徒常常都這樣 信佛的很多 別說修行啊 光轉這個世間悠忽都不能轉 號稱台灣號稱六百萬佛教徒 欸!台灣也不過-兩千三百多萬人而已 現在人口還降低了減少了 兩千三百多萬人 而且台灣現在老化當中 那學佛不就老人比較多嗎? 那可見這六百萬人-不到四個人就有一個人學佛 你看台灣現在越來越沈淪-你看看 所以你看看這佛教徒 不要說發揮宗教力量-幫助這個社會 連……自修都不行了你看看 哎喲!所以悠忽而修 悠悠忽忽 然後呢 到道場裡只是在那裡爭風吃醋-搶師父 只是這樣子過日子 爭地位、搶師父 那滿腦子聽經-聽了根本就不是為了佛法 為了感情 糟糕 很愚癡 這就是末法 這就末法-不用看別人啊 看自己就知道 好!那麼呢 這個就是這個的目的 所以說了解〈法華三昧懺〉 也是我們這個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 接著我們進入正文 在進入正文之前-當然我們看一下那個目錄 讓大家了解一下那個目錄 目錄呢 我們看一下 首先是題要 其實就是序文啦-不是題要 是序文 現在就正文 正文分怎麼呢 分這個五大節 第一節是什麼?-緣起與目的 就這篇論文的緣起跟目的-是什麼 第二章呢 這五大章第一章是這樣 第二章是什麼?-天台禪法概述 第三章 法華三昧懺儀-在天台禪法中的意義 第四章 法華三昧懺儀的組織-與修法大要 第五章就結論 所以重點在於第二章跟第四章 重點在於第二章跟第四章 第二章天台禪法概述 那麼裡頭呢-分兩小節 第一節是什麼? 圓教三種止觀的總說 再來別釋 再來小結 再來第二章 呃!第二節是什麼呢 別釋三止三觀 特別提到三止三觀 那麼再來結示本章 這樣 那麼這是三小節 這是主要 那麼第三章呢 是法華三昧懺儀-在天台禪法中的意義 這總說這部懺法的-價值、意義、目的等 那麼第一節 分三節 第一節 天台懺儀行法之目的-是什麼? 第二節 法華三昧之契機性-是什麼? 為什麼它契機啊? 那麼第三節就是祖師勸修-勸修這部法 我告訴你這部懺法-一千六百年流傳 是中國懺法中的主流中的母體 中國懺法有兩大類 一類是屬於梁皇懺、水懺之類 是以長行加佛號 長行來誘發慚愧心 佛號來增長我們的懺悔的行儀 就這樣很簡單 可是第二類就天台懺法-那就不同了 天台懺法分事懺跟理懺 那麼呢既有懺悔之文-也有觀想中道實相之修法 那麼呢 有這個……口誦身拜 不只是禮拜 還有供養 還有種種的禮請、讚歎、旋繞 最後修止觀 都放在裡頭 所以它就很龐雜-很龐大而完整 全世界的佛教法門當中的-懺悔法門 最究竟完美、結構嚴謹的-就是天台禪法 全世界獨一無二 要知道是這樣 它整合了一個經典當中關於-懺悔的方法以及調熟的善巧 就內容、理論-還有實際的操作的那種善巧 通通整合在裡頭 完美無缺 而且兼顧理跟事 兼顧理跟事 哦!兼顧理跟事 所以祖師勸修 那麼最後第四呢是 法華三昧懺儀的組織-與修法大要 那就直接就這部懺本這個懺法-我們就開始分析它了 分析它的結構 怎麼用心? 為什麼這個在前、那個在後? 到這裡來又屬於哪個什麼東西-什麼義涵 分析得很清楚 我也看到有人後來-專將〈法華三昧〉做論文的 結果呢他還做學術論文 前面講了一大堆無關宏旨的事 找了一堆資料 然後說什麼是懺法 世界上有什麼懺法 懺法這兩個字什麼意思 解釋了一堆 已經一大堆了 然後再來又講到這個-〈法華三昧懺〉是怎麼產生的 這當時怎麼寫的 引什麼文 又是無關宏旨-又講了一堆 然後最後就說法華懺法很好 然後結束了 也沒有分析它的內容 也沒有說明它到底怎麼修 它跟這個內涵怎麼樣的-直接的意思怎麼樣 無關宏旨寫了厚厚一本 然後畢業論文完成 這樣子也好啦 就叫資料整合啦 這樣 可是你就是抓不到那個-修道的那個味道 修行那個味道 你沒有抓住這個 你在講的是什麼呢? 你在講的是什麼? 你叫做什麼?-產品介紹而已 你根本就不-你怎麼喝你都沒說 像這樣子就是-佛學教學的一種失敗 是這樣 我們要知道-我們佛教徒是個宗教徒 我們為的是完成生命的實踐-不浪費生命 所以我們要完成的就是-怎麼實踐 這個就是最核心思想-核心價值 你就先講 你就是一定要 你橫說豎說、多說少說-最後就是怎麼實踐 而且那還要確實可行的實踐 你不能夠說有方案沒實踐 那這公司都要倒-對不對? 開會講了一大堆關於-振興我公司的業績的種種方法 最後沒有辦法操作 然後還不是倒 是不是這樣? 同樣道理啊 你不能佛法講了一堆-關於開悟的種種理論跟技巧 最後沒辦法實踐 那你這還能幹什麼呢? 所以這個就要弄 所以〈法華三昧〉 這一部分第四很重要就是-它的修法大要 所以你幾乎閉著眼睛 整個〈法華三昧懺〉的內容-在心裡頭怎麼轉的 你就自然知道 那個不是背那個文字而已 諸位這樣了解嗎? 修〈法華三昧懺〉 好!最後就總結了-結論了 好!那麼諸位這樣了解 最後還有參考書目等這個 那麼現在知道這個大概啦 接著我們來看正文 緣起與目的 來!我們唸一下 佛法雖然強調解行並進 要求實踐必須與理論配合 然欲得佛法之真實受用 則實修終為最根本之道 因此一切的理論研究 最終若不能導向實踐之路 則理論不過是-凡夫的妄想戲論而已 說食數寶之誡早有明訓 天台宗做為影響中國甚大甚久-的第一個本土化宗派 其關於佛法之實踐 自有一套嚴密理論為基礎 尤其智者大師綜合了五百年來 流傳在中國的各類大小乘禪法 並配合著自所體證的教理理論 相互構成了一整套禪、教合一-的佛法理論與實踐體系 因此若能在天台的-教理思想門之外 另對其禪觀實踐法門-有一深刻之理解 則對於吾人在大乘佛法上的-實修實證 必能有相當之助益 這就剛剛跟大家所提到的 一切佛法 像這裡頭開始講的是有點理論 所以我們要先說明 這個理論必須配合什麼?-實踐 這才是佛法的根本之道 而這裡頭特別提到了什麼呢 天台宗 叫我們不能說食數寶 那麼好了就引入了天台宗 它做為影響中國甚大甚久-第一個本土化教派 這裡頭三個事情 甚大、甚久-又第一個本土化教派 其實這裡頭講只有一個 講這三件事-甚大、甚久跟第一 只有第一講的是確定的-第一 第一不是第二 也不是最後 就第一 因為這是有歷史考據的 問題是甚大、甚久 這兩個字就有點模糊了-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什麼叫「甚」? 「甚」就是「很」 很大、很久 那很……很到怎麼樣很? 其實這是因為在寫論文的時候-那要去發表的 我怕引來這個不必要的諍論 所以我不願意講最大最久-你懂嗎? 但我個人的體會是最大最久-是這樣 這是寫跟感覺是-你要改變一下 好!當然 因為我們寫論文-人家就會挑剔你 是不是這樣? 那你怎麼證明啊? 啊!糟了!這很難證明 我只能說我的感覺是這樣 所以我剛剛跟你講-我的感覺是最大最久 影響最大-為什麼? 我很難看到 你說禪宗是中國佛教的什麼?-特質 沒有錯!但這是講實踐而說的 連天台都講禪嘛 是不是這樣子啊? 所以禪宗確實是中國佛教特質 它這裡講的禪-特別指的是祖師禪 我同意!是這樣沒有錯 可是真要講禪的統一理論-自古以來就沒有定論 也沒有哪個祖師他說-來!我統一了什麼呢 我統一了五家四流的-各個禪的統一教理 馬上會被人家罵死-不是這樣? 所以禪它沒有統一理論的 那麼因此我們要講的是說-甚大、甚久 「大」是指最大-是因為它的理論清晰 它被用了你也不知道 它被禪宗所用你也 你要去找出來 所以它遍一切處-各宗各派都被運用 禪宗雖然影響那麼大 可是華嚴宗不一定-用它的那一套 你懂意思嗎? 你懂意思嗎? 賢首宗不一定用它-密宗也不一定用 像日本就發展出台密出來 跟天台相結合的密宗出來 是這樣子的啊 那麼我們南山律師 南山律師一定是引《法華經》-引《涅槃經》 用的是圓教教體 這個圓教固然是藉用-這個「圓」這個名詞 不全然是天台講的圓教 可是它受影響 解南山律師最好的一部註解書 那就是什麼呢? 這個什麼? 這個的誰啊? 欸!什麼?-《資持記》 《資持記》的作者就是什麼?-天台的傳人 到了日本最有名的什麼? 最有名的 我們中國去傳戒的鑑真大師 對不起!他就是天台宗的傳人 所以你想想看 他傳戒耶 傳的是南山律耶 但是他自己又天台宗的傳人耶 然後還有你看那個一宿覺 一宿永嘉大師 永嘉大師為什麼叫一宿覺? 一宿-就是一夜之間就覺悟 他就是研究天台三十年 已經悟了中道實相 他聽說六祖大師惠能大師-在南方有悟 那個時候不叫六祖-他就是一個大師而已 有悟的禪宗 也不叫禪宗 他就是一個悟的人 他就去了 繞他的病榻三匝 因為他當時他生病躺在床上 繞他三匝 就著錫三聲 就跟他對談了關於他所悟 從天台宗所悟的教理-中道實相 六祖大師當場印證他已經悟了 然後他就說既然我的見解-跟你是相契的 那我就回去了 他說不必那麼急嘛-過一夜再回去吧 所以就一宿覺就是這樣來的 後來他寫〈永嘉證道歌〉 有沒有啊? 所以你看看-一個研究天台三十年 然後自己參悟之後 一去就跟中國禪宗第一大祖師-六祖大師馬上印證 一印證了-兩人所悟的道理是一致的 他就回來 所以這不就是天台跟禪宗的-這種關係是貼近的嗎? 所以後來很多禪宗的人 他也運用天台的教理-來解釋他的悟境 倒過來天台宗的人 也會運用禪的修法-來契入天台的教理內容 這樣諸位了解意思嗎? 所以這就是互相的影響-所以說真的是最大最久 怎麼叫久? 你看現在還有傳承嘛 這個傳承還一直在講解當中-還一直在推動 還一直在研究-學術的研究當中嘛 學術也好、教理講說也好 都這樣子到現在 而且還在往外弘揚 日本也好、韓國也好-都還有天台宗 都還有天台宗 那麼中國當然也在興盛-重新恢復當中 你說是不是久? 現在要講華嚴宗雖然有-但弘揚的就沒有這樣子 沒有這樣子 諸位這樣了解嗎? 那至於第一 那在歷史上本來就第一 你們去聽〈中國佛教史〉-你們就知道它本來就是第一個 第一個建立的 所以說是最大最久 是這樣 那麼呢關於佛法之實踐-它有一套嚴密的理論基礎 那麼這個-有關天台宗的性格跟價值 之進一步的說明-可見附表一 附表一就是我在那-《天台宗入門》的這部書當中 我寫的個序文 這個序文呢-有必要讓大家再讀一讀 那麼就-〈淺談天台宗的性格與價值〉 據說我這篇序文後來被人家 這麼短哦 我真是搞不清楚那個大陸的人-不知道怎麼想的 他還把這麼短-也不過才三面這樣而已 他還把我用節錄的 實在很慘 節錄在某一個什麼-天台宗的什麼雜誌裡頭 那有人就因為這樣看了之後-他才發願學天台宗 把我節錄的文-才這麼一點點而已 他都還要節錄-真可惜耶 如果他全部都刊登的話-那不是很好嗎? 不是又讓更多人懂嗎? 為了這樣子 所以我現在要你們呢-重新完整的看一看 那麼我們來唸第一段 天台宗乃是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以來 經過五百多年的辯證與理解 並逐漸組織化與本土化後 第一個成立的宗派 也是漢傳佛教存在最久 而且影響最深遠的-漢傳佛教宗派 到目前為止 仍有專人專處在弘揚-且傳承不輟 其教理與修持之契理與契機 由此可見一斑 好!那麼這個文你們先唸 那麼我們今天也時間到了 我們下一堂課呢-繼續再上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