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天台教觀概述7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教觀概述〉 懺公上人 各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 跟大家介紹到甲六-天台判教的概述 這只是就判教-五時八教的部分 那麼我們也談到了-就關於所謂的八教 化儀四教跟化法四教 重點在那個化法的四教 簡單跟大家略提 那麼這化法的四教-怎麼樣子的被教學 那麼就是在這個五時當中-被教導 那麼我們上一堂課提到了 這個五時中的華嚴、阿含-方等、般若 現在呢 我們往下看就是所謂第五時的-法華跟涅槃 表上面那個「涅」寫錯了-打錯了 改一下涅槃 涅槃 還有那個四教八法比較圖當中-第一頁的下面 最下面倒數第二橫-橫列的最右邊那個藏教 所謂「智」-觀智那個智 行人所發之觀解-有沒有? 那個地方有個總相 用總相智跟用別相智 那兩個左右剛好顛倒 在聲聞這邊是用別相智 那在辟支佛這邊是用總相智 那個是打錯的-要改一下 還有那個關於在前幾堂課-我有提到所謂的三智 一心中證得三智 那三智呢 這裡頭有一切智跟道種智 剛好在經論裡頭對這個的解釋-剛好相反的地方很多 那我要修正一下就是 如果天台講法的話-一切智是證空性的智 但有些地方反而把它一切智-當作是證妙有的智 這裡的話 這裡的話呢我們修正一下 就是一切智是證得空性的智 那道種智是證得妙有的智 這一點也修正一下 好!那麼我們現在來 回過來談到這個五時八教-權實總圖當中的法華跟涅槃時 首先法華跟涅槃時 這個時的名稱-也是由經來立題的 也是由經來立題 那麼因為有《法華經》-有《涅槃經》 所以就單指講這個經的時候-的時立名 當然同時的-具有《法華》這個思想 具有《涅槃》這個思想 《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這個思想 都可以列入這個時當中 不過按照我們在藏經裡頭-的理解啊 天台宗認為除了這兩部經以外-其他的經都沒有說到這樣 即便有法華部裡頭-提到這個概念 但也沒有那麼樣子的純圓獨妙 那如果就化儀來說 法華時呢-它是會漸歸頓 所以你說它是漸-它又歸頓 所以說不是漸 你說它是頓-它又會漸而歸頓 所以說它是非漸非頓 然後在化儀來說 化儀就化導的方法來說-其實它是非漸非頓 那麼再來呢-你說它是秘密 整部《法華經》它是顯說 所有的人都知道什麼? 都知道佛陀說了些什麼? 而且也非得聽清楚不可 是這樣 你必須瞭解是這樣子 法華會上五千人離席 顯然他知道佛陀要說什麼-他不想聽 他認為他老了 佛陀所說的開悟、離生死之法-我已經學完了 那既然已經學完了啊 那佛陀現在還要說-還有更甚深的法 我不相信 離席 從今而後 剩下來的呢 佛陀都是一再的什麼?-這個……說明清楚 所以本機二門-這說得很清楚 所以他是顯露-非秘密 再來呢 他要你呢 法華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決定信仰唯一佛乘 發心求往生 呃不……不是發心-發心成佛 發心成佛 那既然發心成佛 你已經沒有別的路可走 聲聞法在這個法華會上-一講完之後他已經完全知道 原來聲聞法不是要叫我做羅漢 是因為我不行-那我才去學這個 聞便信受-思惟取證 我聽了我就信-信了我去取證 取證去證阿羅漢 這個目的呢-原來不是佛的目的 所以他是決定-他完全沒有不定 所以是顯露、決定-他沒有不定 你聽了你就決定是信仰-唯一佛乘 而且是顯露的 法華會上每一個人都清清楚楚-彼此聽到的是什麼 而且也彼此知道-我們應該怎麼辦 幹什麼? 就是學佛唯一一乘 佛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並且呢佛陀也告訴我們 在法華會上也告訴我們說-他沒有入滅 在第十六品當中呢 他說到說久遠以來他已成佛 而且即便是娑婆世界都毀壞 成、住、壞、空 這空劫、壞劫之後-這個地球毀壞 娑婆世界毀壞 他的世界琉璃晶瑩剔透仍然在 那是你凡夫的業感所現的 所以你看到這個……-娑婆世界已經壞了 他說他示現入滅 是因為眾生不好樂佛法-不真實的追求佛法 那麼他呢-他方便示現入滅 為了就是讓你呢-產生戀慕的心 啊!佛陀入滅了-那我怎麼辦? 我要憶念佛法 那如果佛陀還在 你就想反正他還在嘛-隨時找得到他 那我待會兒再學好了 就像阿難一樣 他就說我的堂哥是佛 那我那麼急著開悟幹什麼?-無所謂 所以佛剛入滅-他不過證初果 大迦葉尊者要結集這個什麼? 要結集經論、經藏的時候呢-他才急起來 那麼再被逼著證四果 不過這個在法華會上-都不是真實 都是示現的-這樣子 所以這是顯露說 《法華經》的真正的意思-就是開權顯實會三歸一 就「開」、「會」二法而已 《法華》的真正精神就在這裡 但是呢 他為什麼能夠開權顯實? 「開」就是判開、挪開-就開展 這個事情-這個「開」是什麼意思啊? 揭露的意思 可以這麼講 揭露的意思 比如說我今天跟你講什麼道理 賣關子!你到時候就知道了 好!現在到時候了我就說 哦!我以前這樣說-真正的目的是這個啦 哦!以前你這樣說-真正目的是這個 你從來沒告訴我真正的目的-現在才告訴我 佛陀說我以前講華嚴、-阿含、方等、般若諸經 所有的經都被前面四者所攝盡 現在我再講《法華》 我要告訴你 開顯出來、揭開我以前-講這些經的真正目的 是都要大家成佛 我的弟子當中-沒有一個人應該去證阿羅漢的 即便他證了阿羅漢 我也要在他方世界以另外的身 世尊沒有入滅的 在法華上他唯一這麼講 沒有哪一部經這麼講 在法華上這樣講 我要在他方世界-再示現別尊佛的樣子 千百億化身嘛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你們唱那個供的時候-不是這樣講嗎? 就是指這個意思 我要在他方世界-再示現另外的身 然後去度那些已經成阿羅漢 因為他根本就沒弄清楚 我不是要他做阿羅漢 然後他還跟那個舍利弗-目犍連、迦葉尊者 富樓那尊者說 他說久遠劫、點塵劫以前 這個點塵劫怎麼算? 他說啊 把這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所化的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哦 都集合起來揉成粉末 那麼呢 經過了 那麼再往東方經過無邊個佛土-下一點 粉末哦 然後再經過無邊的佛土-再下一點 再經過無邊的佛土-再下一點 那把這三千大千世界的粉末-都全部下完了 這麼多的空間當中的佛世界啊-再把它集合起來 再把它磨成粉末 那每一個粉末、每一個微塵-一劫 有那麼遠的劫數 你舍利弗 你迦栴延 你……目犍連 你迦葉尊者、富樓那尊者 你們這些大弟子-我的大弟子 在那個時候就已經跟我學佛了 那個時候有十六王子佛 那個時候你就跟我學佛 還有那個時候-你就發大乘心了 結果你看到現在-我成佛已經多久呢? 無量無邊久 那如果要說來娑婆世界多少次-八千次 來八千次娑婆世界成佛過 你要知道 釋迦佛這一次來娑婆世界-是賢劫千佛中的第四尊 他才來這麼一次哦 然後就要賢劫千佛這樣子-他才來這麼一次 然後他來八千次 那八千尊 八千次乘以一千佛-那多少? 多少? 八十萬尊 八十萬尊佛才能夠怎麼樣?-來 這麼多次佛他當中才來八千次 哇!那這樣想起來這個佛到底-世尊成佛了多久了? 好久……已經沒辦法想 然後他還說未來他不入滅 這麼久 這麼久 那麼在這麼久的世界當中 你以前就發心說要做大乘-結果退 搞到今天還在證阿羅漢 他就在法華會上這麼講 不過其他經上說那是他示現的 這些大阿羅漢們就得要示現 為什麼呢? 因為印度太多聲聞人 他得要再示現這個聲聞人 然後帶領他們-來聽最後的法華會 佛陀如果不說法華會-佛法就完全不清楚 佛陀如果沒有說《法華經》-佛的真正本懷就沒有說清楚 因為他在《法華經》-才開示顯說 一切眾生-我講的法都是要你成佛 這樣瞭解嗎? 所以說佛法是先有《阿含》法-還是先有《法華》的法? 請問是先哪一種? 先有哪一種-有哪一種法? 啊?有什麼法? 啊?大聲一點說-哪一種? 《法華》 當然不會是《阿含》-對不對? 是因為我本來就要講《法華》-可是不懂啊 不懂!我示現講《阿含》 我只好隱實施權 實法 「實」真實之法 《法華》這種真實之法你不聽-你也無能聽 所以說「隱」-隱藏起來 施予權教的方法 所以就開始教導什麼呢? 教導藏、通、別這個法 那就從《阿含》開始講 其實《華嚴》也是 因為《華嚴》說嘛-帶 《華嚴》是正說圓兼說別 所以這裡頭-別教也是有這個什麼? 也是有權的意思 所以連《華嚴經》-都不是完整的 都不是完整 所以華嚴時、阿含、方等、般若 如果沒有了法華時-啊!糟糕…… 所以諸位啊 為什麼中國歷代以來-誦《法華經》? 為什麼會這樣? 你看我們那蓮因 我們老人家-他描述他自己的自學 懺公老人 那麼他自己描述自學 他也是在家的時候-就誦《金剛經》、《法華經》 也是這樣 那麼呢 那個聖嚴老法師也曾經-寫過一篇論文 關於中國人的法華信仰-跟法華的修持 大概中國你可以想得到的-所有的懺儀、出食法門 幾乎都跟天台有關 你比如說焰口、水陸 大悲懺、法華懺、地藏懺-彌陀大懺、占察懺 全部都是天台的懺法 你想得到的-這都是天台的懺法 然後我們說那個-唱這個什麼? 往昔所造諸惡業 最後唱完了-還要唱一個什麼?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這也是跟法華有關 因為法華有三經 《無量義經》是前經 《法華經》是中間的本經 再來一個結經-叫做《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那普賢菩薩在這一部經上說 若有人想要修法華三昧-我要做他的懺悔主 那因為他宣告-他要做眾生的懺悔主 是大乘佛法的懺悔主 所以後來我們只要修懺悔 我們最後都要唱-南無普賢王菩薩 為什麼要皈依普賢王? 這不是密 跟密教沒有關係 這是因為在顯教裡頭有這部經-他說他要做我們的懺悔主 是這樣子的 那麼這就是法華 所以法華時它純圓獨妙 所以這裡圓圈寫個「純」-有沒有? 是判開 就是判開 判開權法 那麼呢顯示實法 判開就揭開的意思 會歸 旁邊寫個會歸有沒有看到? 會歸-你自己要寫上去 會三歸一 開權顯實 就是判開 開權顯實 會三歸一 所以他純說圓-也突顯唯一的妙法 為什麼講妙法? 他講的中道實相再也沒有方便-就直了成佛 就是所謂的三諦圓融 三諦圓融 當然這個是依《般若經》裡頭-所彰顯的道理 還當然《法華》裡頭也提到 《法華》裡頭在哪裡提到? 〈安樂行品〉裡頭提到 《法華經》有最重要的四品 所謂的四要品 諸位誦《法華經》呢-剛開始可以先誦這四品 甚至把它背下來 甚至把它背下來 那麼機門當中 機門跟本門 「機」就是顯示他度化眾生-的方法 「本」就是所謂顯露展示-這個佛陀本地風光叫作本門 機門裡頭有兩品 這第二-所謂的〈方便品〉 他顯說了什麼? 佛陀出世的真正因緣-呃!教化的真正目的 這〈方便品〉第二品 還有第十四品〈安樂行品〉 〈安樂行品〉 那麼呢 本門當中有最重要兩品 那就第十六品的〈壽量品〉 跟二十五品的〈普門品〉 〈普門品〉講的是-觀音菩薩怎麼示現利益眾生 他無非就在講 佛的不可思議功德-能怎麼樣利益眾生 他是藉觀音菩薩來說的 那是在流通分裡頭 這四品非常的重要……-這樣 好!那麼就純圓獨妙 所以下面連下來說-這開顯圓 開顯圓 化法四教當中就是開顯的圓教-這樣子 好了!那麼再來就《涅槃經》-涅槃時呢 是佛入滅前所說的 它是什麼呢? 《涅槃經》 講《涅槃經》 它也是非頓非漸 它也是顯露決定 這當然沒話講-是吧? 不過他特別講這樣-他談常扶律 就扶律談常-也可以這麼講 重新扶助戒律 佛陀入滅前他說啊-以戒為師 所以扶律 「談常」談什麼? 我們一般不是-聲聞法不是講無常嗎? 他特別談常 為什麼常呢? 常、樂、我、淨 為什麼會有常、樂、我、淨呢 因為妙有的關係 因為妙有所以無我中說有-說有我 無我-這裡講我 這個是什麼我?-妙我 那麼呢 無常中談常-這是真常 那麼呢 那麼一切皆苦-這是眾生相 他講涅槃中的極樂 那麼再來「淨」 一切法都是不淨的 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這四念處 這都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現在他談 反過來他談常、樂、我、淨 談「常」 那這個「常」是什麼? 是不是真的有一個「常」-不動搖的那個本體呢? 不是 是就法身的常而說的 法身是真常不變 我跟你講如果說無常 那我請問成佛了還無不無常? 成佛了還會不會退為凡夫啊? 你要講無常咩-是不是? 那成佛了還會 那成佛是完成了 那他還會不會無常? 緣起的就是無常 所以成佛不緣起 成佛不是因為緣起-所以你成佛 你修行了所以去成佛 那請問那不修的-會不會怎麼樣? 禪定就是這樣 禪定你修了襌定-哦!你就得禪定 我告訴你年紀大了禪定會失的-你知道嗎? 即便是四禪你都會失 這無論是聲聞法、大乘法-都這麼講 所以這是修來的啊 那有修會壞啊 是你的身體的一種精神的境界-它還是壞 諸位!所以說這種這樣子的-緣起當然都會有無常 可是佛呢 佛從來沒有說-哪一尊佛會變成凡夫的 對不對? 所以這樣子講真常 講常、講樂、講我、講淨 這個是非緣起法 所以說非因、非緣、非因果法-非青、黃、赤、白、黑 在《梵網經》上就提到-這個道理 當然大乘經典也特別提了這個 所以這叫不生不滅的佛性 它非生非滅不可思議 所以不能立為一個這凡夫的-這種妄我 不是這種妄我 然而他是一種不可思議的我 他也不是梵我 梵我是外道哦 現在很多學術研究說-欸!那個真常唯心系 這如來藏那是講梵我 他自己顛倒 講這個真常的我-不壞緣起 所以這個我-非意識概念中的這個存在的我 要知道 這樣子叫做常 談常而扶律 就是常住的佛性 所以佛性常住-本來不生也不滅 所以本來在那裡-這叫「如」 這就是叫「如」的意思 好!接下來他說純圓獨妙-是《法華經》 這裡說追說追泯 追說追泯四教 追說四教也追泯四教 在涅槃會上他說-藏、通、別、圓 所以再說了藏、通、別、圓-就追說了 那也追泯了 「追」是什麼? 從後面來說 你還有不懂的那我再說一遍-這就追說 那追泯是什麼? 「泯」就泯除差別的意思 當他在說藏、通、別、圓-的時候 藏教人已經懂得通、別、圓 通教人也懂得別、圓 別教人也懂得圓 圓教人當然也懂藏、通、別 換句話說四教之人-都聽了藏、通、別、圓的法 而通通清楚藏、通、別、圓 一開始就知道 可是在早先講藏教-他不懂得通跟別跟圓 你在《方等經》上說啊 方等說對藏說通、別、圓-對不對? 對藏教人說通、說別、說圓 說了他才懂 所以他自己還是藏教人 但是在涅槃會上不是這樣 涅槃會上你再對他說藏教 那是因為他的根機-需要從藏教再修 可是他已經開始就知道-圓教的道理 哦!所以說追泯 雖然我還聽藏教的道理 可是我已經泯除了跟藏教的 我已經泯除了什麼?-跟圓教的差別 我一開始我就懂了圓教的道理 可是我還得學一些藏教的道理 藏教就是瞭解苦嘛 苦要生起-還要去滅 我得要這樣 這就像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也有阿羅漢-怎麼會這樣? 極樂世界二乘與女人不生 《往生論》不是這樣講嗎? 二乘與女人不生 二乘人跟女人生到那裡-都會變成大乘 那這樣的話-極樂世界怎麼還有阿羅漢咧? 那是因為他的習性-要示現那種聲聞法 但是他已經知道大乘 在極樂世界同聞無生法忍-同聞無生法了 所以他不會再形成羅漢的修行 他不會再修羅漢的法 可是他卻會如幻的實踐-羅漢所修的那生滅法 就藏教法 他還是會修 可是修那個法-已經用圓教的眼光來看它了 是這樣 所以說泯除了四教的差別 這樣叫追說而追泯 為什麼還要追說? 因為有人根器差 還要再說藏、通、別-讓他進入圓教 趕快把他收回來 因為佛要入滅了 再不說藏、通、別-他聽圓教來不及了嘛 是不是這樣? 他聽不到圓教了啊 那佛就入滅了 跟你再說藏、通、別 可是聽完了-你立刻就懂得圓教 說藏、說通、說別-同時你也一定懂圓教 因為圓教才真正目的 你這個時候聽藏、通、別-都知道圓教的道理 所以叫追說 同時也是追泯這個四教 這個叫做實法 「實」權實的實 這樣子呢 諸位!所以說佛陀分五時說法 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涅槃時 呃!不!這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這五時說法 這五時是不是真的先說了華嚴-才能說阿含? 當然不是 遇到有人應該先說法華-他就先把法華道理說給他聽 遇到法華會上-正在說法華的時候 有人需要聽藏教的道理-他也是跟他說阿含 你不能夠說一定要說完阿含了-以後就不再說阿含 說了法華了-再也就什麼法沒得說了 不是這樣 這是就分-這是就大體而說 他先說了華嚴、阿含等等-這樣說 可是在其他的時間-遇到了因緣他還是會融通的說 所以說我們先說這五時-各別分開這叫別五時 其實真正的佛陀在講經說法-的時候 遇什麼人他會用什麼法來說-那麼這個是通五時 你可不要執著的這樣講 那有的那個學者他說這個五時 五時不符合佛教的這個歷史 他又懂歷史啊? 他又沒神通-他知道佛陀當時在怎麼樣 先別說他懂不懂 那即便他真的懂 人家所謂的五時說法 這也不是死死板板的說 這個華嚴說了三七天-(即二十一天) 那麼阿含說了十二年 方等說了幾年 般若說了幾年 那麼呢法華說了八年 不是這樣子的 不是這個意思 這樣懂嗎? 他不真的說-先說了華嚴才說阿含 不是這樣 基本是這樣-但不完全這樣 什麼時間來了 他該說什麼法 他還可能跳著說 這叫通五時 需要瞭解這個道理 好!那這樣子五時八教啊 基本上你們有個大概的概念 接下來我們說 這個是就教法的判別而說的 接著要修行怎麼辦? 天台怎麼教我們依著這樣修 天台告訴我們修行的方法 那麼這個時候呢 這就是講到天台的止觀 止觀的概述 這是甲七的部分 止觀概述 甲七 那麼分三科 乙一是止觀的名義 在〈小止觀〉裡頭-提得非常清楚 「止」就是什麼? 修止是因-得定是果 所以止是因-那麼你修止成功就得定 那定中修觀 聽懂我意思沒有? 我問你定中能不能修觀? 禪定當中能不能修觀? 可不可以啊? 可不可以啊? 不太清楚 禪定中能不能修觀? 可不可以? 啊? 聲聞人是一種通外道的枯定 當然禪定中他認為那是-出定之後以禪定的餘勢在修觀 可是大乘法裡頭明明白白的-說明了是在禪定當中修觀 並不是出定中修觀 有人在網路上問我說-為什麼那個鬱頭藍弗 這是外道六師 六師外道中的其中一位-證到非非想處天 為什麼他會這個……-墮入成飛狸之身呢 因為有飛魚-在那兒擾亂他的禪定 他氣起來就發願說要做飛狸-來吃這個飛魚 是這樣子 那他就懷疑說-奇怪啦? 那在禪定中怎麼會聽得聲音? 禪定中是會聽得到聲音 不然誰出定-你要怎麼叫他出定? 啊? 你看那個玄奘大師呢-去西域取經 他遇到了誰? 他遇到了這個窺基大師呢-他在入定當中 結果他就拿引磬在旁邊敲……-敲了好幾次醒了 他入的是滅盡定 定 滅盡定 滅盡定是那個神識完全是不動 完全就不動這樣子 但是他 你跟他敲-多敲一些時候 他一樣會出定 出定的時候問他說-你怎麼在這兒? 他說我要等那個釋迦佛出來-度化眾生的時候 我也要出定來跟他學佛法 他說釋迦佛出來、出世 釋迦佛都已經又入滅快千年了-你等過頭了啦 哦!這樣哦 等火車等到睡著了 下一班 那我再等下一班 我再等這個彌勒佛降生 他說別等了啦 你趕快跟我到中土去那個 你趕快去投胎吧-然後到中土來 後來就投胎成窺基大法師-是這樣 你看他滅盡定-還不照樣用引磬可以敲得醒 是不是啊? 那還有在那個廣欽老和尚-那個……傳記裡頭提到說 有一次他入定 然後那個弘一大師-去到那裡的時候 也是把他用引磬把他敲醒 因為人家怕他已經往生了 幾乎沒有呼吸了 那沒有呼吸-那是很深的定 他已經用身體的毛細孔在呼吸 所以我們誤以為他沒呼吸-往生了 結果弘一大師就是用引磬去敲 敲了-欸!他還是醒來 所以不會 那沒聽到聲音-他怎麼會醒得來? 所以說「定」-事實上心中還是有意志的 他還是有意志 不然他沒辦法從初禪到二禪-二禪到三禪 他怎麼進去啊? 他進入初禪就定中-那就身心不動了嘛 乃至於四禪了-很深了 他還要進入什麼? 識無邊處、空無邊處-無所有處、非非想處的四定 這一些 然後他又 這四定到非非想處的這個-極深的定 他還能夠再出來 甚至於倒過來 從非非想處定到識無邊處-空無邊處 呃不!無所有處、識無邊處-空無邊處、無所有處 到四禪、三禪、二禪、一禪 他還會倒回來 所以這裡頭是有意識的-不是沒有意識的 所以聲聞人不了這個-心識的微細作用 不了 所以他不知道 他認為要出定才能修定 那是祖師之語 在經、在論當中處處有證明 那《楞伽經》上說-世尊楞伽常在定 他常在楞伽大定當中 但是他甚至於自知動中 他是能夠語默動靜說話什麼 他都在甚深的禪定當中 諸位!所以是定中能修的 所以因此止觀呢 「止」就是什麼?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的意思-叫「止」 當然它還有很多意思啦 奢摩他 毘婆舍那 毘婆舍那就是「觀」 那麼「止」 這裡頭就是奢摩他 那麼這個「止」呢在 當然這個定啊-就「止」 這個止心其實它有少分進入 再進入的九次第定-的這樣子的一個九定 九種定的這個次第呢 在這個《瑜伽師地論》裡頭-有特別提到這樣子的觀念 那這個呢 當然現在我們是不可能-跟大家再說得這麼多了 只是我必須告訴你說 修定之前一定要-做兩個前行的工作 第一、消業 第二、持戒 這兩個一定要做 以前還在這裡的時候呢 那有時候沒事 我不是齋戒會-平常也會上來 上來的時候-那老人家在那裡拜佛 我們也拜完八十八佛 就像你們現在這個時候-拜完八十八佛 那我們就旁邊坐著看書什麼的 那我就喜歡坐在旁邊就坐 然後坐…… 從兩點多 拜完八十八佛兩、三點了 一坐坐到五、六點 就坐在那裡不動 那等一下下來的時候-老人家就開始罵 這個小孩子亂坐一通 他希望你多拜懺 他不希望你隨便在那邊坐 想想是有道理的 因為你坐-這個定中的境界很複雜 教理也不通 業障也沒消 戒律也不守 那顛倒妄想也很多 那貪心也很深 你在那定當中-你會生起一些妄想而不知 結果就會錯亂神經、起顛倒-或者認錯境界 是這樣 所以說教理要清楚 那麼呢業障要消除 戒律要守持 教理還包括你要修什麼 你不能瞎坐在那裡 那只是懶惰而已 那一點意義都沒有 那好吧!你坐你要念佛啊 那你怎麼念啊? 你隨著呼吸念-還是計數念啊? 那你要念啊 你不能瞎坐在那裡 在那邊比我坐得比你久 這有什麼意義呢? 是不是這樣子啊? 你坐在那裡-哦!我不動 我腳能拗 你腳能拗-你還不比雞能拗 你看雞、白斬雞那腳-都拗到屁股裡頭去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算什麼呢? 你要比那個幹什麼呢? 是不是啊? 那年輕人最愛比這個東西 這你要去比拜佛-你不要去比靜坐 因為靜坐是需要些-前行的準備工夫 教理 業障消除 教理要瞭解 修行的目標要清楚 那麼你要怎麼樣?-要消業障 再來你要有戒律 你要持戒防護你的身心 好!那教理讓你頭腦清楚 你現在靜坐在幹什麼的-怎麼用心? 好!那你業障消除了 你坐了-你的冤親債主啦 那貪戀才不會跑上來 不然你一坐呢-想東想西 這些你說你一坐坐三小時-都在那兒打妄想 浪費生命而已 好吧!就算你能夠定了 你沒有教理在支持 你那個定是枯定-不知道怎麼修 好吧!就算你能修 你還有那個貪心 教理還不清楚 啊!得少為足 起狂亂的狂惑、狂慧 哦!你一下座之後啊-滔滔不絕哦 這個也能說、那個也能說-誰也沒辦法跟你辯論 是這樣 看起來好像懂很多 其實都是狂慧 那已經是顛倒了 那你跟他說也沒有用的哦 他會跟你抓狂的吵鬧 是這樣子的 這是一點用處都沒有 所以我這出家這近二十年來-看太多這種事情 太多這種事情 所以說先拜懺 尤其是八十八佛啊 我到現在 初學的淨人、沙彌 以前在南普陀就是叫學生-就是拜八十八佛 那你拜了你就知道-這個人路走得很遠 我要出家前我拜八十八佛-拜得非常多 有時候為了要追求-出家能夠順利啊 我都一天拜兩次那樣子 當然施食是沒話講 就是說拜懺這個事情是-很重要…… 要懺悔業障啊 做了大學生的業障都非常重 你要五、六歲以前就能修行 那三歲能修行是最好 三歲就能修行 到了六歲已經有-爸爸、媽媽的這種貪愛了 已經有了 這都是很慢、很慢了 那七歲 所以說那個藏傳的人-他為什麼三、四歲就帶走 他還不起這個貪愛-他就帶走 那個國、高中污染已經非常重 做了大學生-這個污染真是很重…… 你要出了家你就知道 早知道就不要讀大學-早一點修行 是這樣 當然跟你們講 你們沒有發心的人-這個話是聽不懂的 你要有想要去出家-你就聽得懂 所以根本就是要好好的拜懺-好好拜懺 不要打混 不要摸魚 應該拜就要好好拜 然後呢 拜了懺、教理懂 那身心清晰明白 這個時候你去坐禪 你才有得利益-是吧? 所以就「止」是這樣 這樣才修禪法 修禪法當中你才有辦法觀 不然你怎麼觀? 枯定在那裡變石頭公哦 心不動這樣子-很舒服哦 這樣是很舒服哦 氣脈都通哦 氣脈都是通的哦 那血氣很通的 昨天跟你們作晚課 那比如說拿那麼厚的那個毯子 我是沒辦法蓋 我腿只要一盤十分到二十分-之內我整個身體就發燙 整個身體就發燙 所以它很舒服啊 血氣通了 很舒服啊 可是一點意思都沒有 因為這個是臭皮囊-守屍鬼而已 外道很多就是這樣子修 所以即便你教理懂 你還不知道怎麼運心方法 你去那裡坐都可能會被-這個禪定的美酒所惑 所以《楞伽經》上說-聲聞人在禪定中 以禪定的餘勢觀察苦空無常 然後又證入了這個苦空無常 這樣子是以禪定的加持-證入了涅槃 這種所謂少分有餘涅槃的-美酒中 他不願意再發心行菩薩道-更上一著 也是這樣 連聲聞人都會這樣了 他是有修的聖者-他都會這樣子 他也是以禪定的支持力-來加強他對四聖諦的觀照 那這兩個一加起來啊-有觀有止、有止有觀 那有時候很愉快的那種-身心的覺受 所以現在有一些在家人 說什麼從印度來的什麼……-十日禪這一類 哦!那有很多在家、出家人-去學了 哦!這很好啊-如何這般 完全是得少為足 完全是向於類似外道的這樣子 當然他也觀了什麼?-觀了身心無常 可是你要喜歡那個-你就不會再向上修大乘法 千萬不要這樣子 千萬不要這樣 所以說應該 所以天台說 天台家說啊-應該要怎麼樣? 開圓解之後才起修 不然勤苦修行非涅槃因 勤苦修行都不是涅槃之因 你得了樂處了你就不想出來了-是這樣子 它像嗎啡一樣啊 好!OK 好!止觀 那「觀」就是什麼? 於定中修什麼?-思惟、觀察、法義 這就是「觀」 毘婆舍那 這就是「觀」 所以修止是為了修觀 止不是目的 止得禪定在定中修觀 「觀」呢-「觀」也是一個手段 得智慧這才是目的 那我問你念佛怎麼修止觀? 你首先要止啊-止妄想心 你要這樣憶念 娑婆是厭、極樂是欣-欣求的欣 娑婆要厭-為什麼要厭? 觀身、觀情、觀愛、觀肉體、-觀諸法、觀這個……覺受 都是一種苦惱 好!那麼就降伏了 觀極樂世界清淨 觀彌陀佛的本願加持畢竟不虛 你要先這樣念 帶這個理來念佛-帶一下 要想一下這個概念 好!這個時候開始囉 哦!你這樣讓人家起信心 世尊說淨土法門-既是我的一心中的佛 也是十萬億佛土外的佛 心內即是心外-這一心三觀就起了 所以說我心中一念心性-即是法界性 所以以法界心念法界中的佛-還入法界中的心 所以我這句佛號-是法界中的心在念的 也念入法界的彌陀佛 那重新回到我這法界心來 你這樣觀察瞭解-就「止」這樣 你就起這樣子的-少分的這個理觀 那就止掉你的心情的妄動-回到這裡來 好!這時候開始念佛 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開始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 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 阿彌陀佛一、阿彌陀佛二-阿彌陀佛三、阿彌陀佛四 好!這樣過一珠 這樣數十下過一珠……-這個心漸漸止…… 止的時候呢-放掉這個計數 因為你心已經很止了 這個時候阿彌陀佛…… 你的慧觀慢慢起來 剛剛你不是先想了帶理了嗎? 這個理會從你的佛號當中現前 你會覺得很穩……-每一句佛號重如泰山 阿彌陀佛…… 它不是在計數哦 它每一句佛號-都帶有很強烈的理觀在那裡 不用觀佛像 也不用觀道理 它隱隱約約的有個道理 有一個什麼? 有個信心在那裡-隱隱約約 你不要再起心說我要有信心-不用了 已經不用 它有那個餘勢 有那個餘勢會推著你 你就自然的會有信心-阿彌陀佛…… 那個時候你死掉 那個時候你被車子撞到 你一定往生 不要笑!這是真實 這不是開玩笑-這真的是這樣 所以是必須這樣子念 你每一次都這樣訓練-每一次這樣訓練 當生成就-根本不懷疑 這就是修止觀 所以止觀它通於一切處 它是這樣修 心不動為止 制心一處曰止 起內心如理作意曰觀 那麼如理作意得不動搖的正見-得智 觀的結果是智 那麼止-止到了你身心不動搖 那麼這個時候呢 一個穩定的制心一處了-那叫做定 所以止的結果是定 那麼呢觀的結果就是智-或者叫做慧 這樣瞭解嗎? 一切法都在修止觀 一切法都在修止觀 是這樣子的 好!那止觀名義知道了 接下來我們說那止觀總述-是什麼意思啊? 到底一代時教講的止觀-有哪一些止觀? 佛陀所說的止觀有哪一些? 依著天台來判的話-那麼就是附件四裡頭所提到的 這天台禪觀總圖 所謂天台禪觀總圖是說 不是說天台所創的禪觀-不完全是這個意思 是說就天台的角度來看-佛陀所教的行門…… 解門是什麼? 解門就是教判嘛 五時八教嘛 已經講了對不對? 是不是這樣子啊? 就是五時八教 那行門是什麼呢?-就是止觀 所以天台就這兩個-解門跟行門 解門就是五時八教判 那麼行門呢-就是止觀 就是止觀法門 那麼止觀法門 天台認為佛陀所說的-大、小乘的禪的修法的行門 無非就止、觀二字所攝盡 止、觀二字所攝盡 那止跟觀的內容呢 我們剛剛說了-一代時教分拙度與巧度 拙就是比較什麼?-笨拙一點 那麼呢 那麼呢巧就巧妙一點 拙度就是藏教跟通教 這我們已經上兩堂課已經講了-藏教跟通教就拙 就是對界內-我們三界以內的凡夫所教 那麼呢 藏教人析空觀 他修禪定 禪定當然都一樣的啦 定是就是心不動-那所以沒有分什麼拙跟巧 是不是? 當然也-其實也有啦 不過基本上定的內容都一樣-就是制心一處不動 重點在觀的不同 在觀的不同 藏教人析空觀 那麼通教人體空觀 這是上堂課、上兩堂課-我已經講了對不對? 當體是空-這體空觀 析空觀-要分析它的結合及元素 把它分析開來-一一瞭解緣起性的空 像我們說觀身不淨 很多南傳禪師來到台灣-他也教人家身念處有沒有? 走 行禪 手會在動 他在看看動的這個感覺 還有吃飯吞下去那個感覺 這些都是在動中觀察 這感覺是相結合的…… 你會發現人除了感覺 跟這些肉體的結合以外-已經沒有我了 哦!這就是析空觀 他把感覺分析…… 他把肉體分析…… 他在定中越來越看每一個身體-的毛細孔一一分開…… 他發現無我 感覺也不是我 想法也不是我 念念遷滅沒有我 這都是析空觀的觀念-是吧? 好!那麼體空觀呢 當下那一念心了知一切不可得-一切的變化種種都不可得 你看下面說但有空觀而無假觀-也沒有中觀 假觀就是妙有觀 沒有 好了 那巧度呢-就分別教跟圓教 別教有次第三觀 我上兩堂課也講-所謂什麼叫次第三觀? 先修空觀 再修假觀 再修中觀 對不對? 就次第的修 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說-它怎麼次第法呢? 他先修禪定-呃!先修三皈、五戒、十戒 然後這個-修種種的布施法門等等 次第的法門慢慢的修來 這也是次第的三觀 次第修 主要的次第三觀-主要是空、假、中三觀次第 它不是一體總修空、假、中-三觀 這樣子 那你說圓教呢 圓教不同 圓教在一心三觀 於一心中一觀就是起三觀 就是空、假、中三觀齊修 即空、即假、即中 你說這怎麼修啊? 當然這個幾堂課我-怎麼有辦法告訴你怎麼修呢? 所以你知道這回事就對了 這不一樣在這裡 一心三觀 這一心三觀呢 又為三種根器的人呢-分別有三種止觀 叫做漸次止觀、不定止觀-跟圓頓止觀 這無論是哪一種止觀-都是一心起三觀 你說漸次-漸次跟次第一不一樣? 不一樣 次第是有空觀-他不知道有假觀跟中觀 那麼先修假觀 假觀修了-他不知道有中觀 中觀修 那空、假二觀修完了-才開始修中觀 它是次第的-修前不知後 可是漸次止觀不同 漸次止觀雖然也是漸修 它這樣漸漸的修什麼? 比如說我先修禪定 先修三皈五戒 先修空觀 再修假觀 再修中觀 雖然也這樣 可是他修空觀的時候-知道有假觀跟中觀 他修假觀的時候-他也知道有空觀跟中觀 他修中觀的時候-也知道有空觀跟假觀 他是同時並運著 只是專修 正在修專修一觀-叫漸次修 有兩個意思 漸次有兩個意思 那不定呢 就是該修空觀的時候空觀 該修假觀的時候假觀 那該修中觀的時候就中觀 他各別單獨的跳來跳去 沒有次第 沒有次第 或者說正在修的時候 他數息-他又隨息 該隨息的時候 數隨止觀 該修止就止 該修觀就觀 觀修完了再來修止 止修完了再來修隨 他這樣倒過來倒過去 看需要怎麼樣就不定-不定止觀 但無論如何都是緣中道實相 都是在起一心三觀 只是有偏重的不同 這樣子叫做不定止觀 那圓頓止觀呢 三觀著緣同時進行……-同樣存在 一次觀三種 這個就是很大根器的人 一次觀三種 是這樣子觀 那麼關於這部分的說明 我們下一堂課再跟大家-再仔細說 先講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