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天台教觀概述6 上法下藏法師 主講 我們大家請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天台教觀概述〉 懺公上人 各位比丘 各位沙彌 各位居士 大家阿彌陀佛 請放掌 我們上一堂課呢-跟大家講到說通教 通教人他雖然 他修的觀是體空觀-不同於藏教 那雖然通於後面的圓教跟別教 都是修空觀 然而修法不同 不同藏教 雖然與別教跟圓教修法相同 可是他又只有空-而不知不空 所以說通教呢-又有別於後面 然而由通過這個通教 由於這個通教呢 你的理解才有機會進入-別教跟圓教 所以說通於後-是這樣 好!那麼呢-它如果修四諦的話 我們說「集」 那麼上一堂課說到「集」 現在講到他通教人-修四聖諦裡頭的滅諦呢 他了解說這個苦集啊-當體既然是空 那空故不生-不生所以故無所滅 所以說對通教人來講 你看藏教人他就覺得-有一個生死可滅 對通教人來講 他已經開始知道說-沒有一個什麼? 沒有苦、集可滅了 雖然還有生死可離啊 但是他已經知道說這個什麼?-生死當體也是空 他已經-也已經知道了 可是他只知道空-他還不知道不空 所以跟後面圓教跟別教的所謂 所謂的無生死、無涅槃-非生死、非涅槃 這樣子的觀念還是不一樣 好!那麼到了道諦呢 他怎麼修道諦? 就「道」為能對治-那「惑」為所對治 那麼所對治的所謂的苦跟集啊 既然當體是空-那麼能對治的亦然 所以你有沒有注意到? 他事實上苦、集、滅、道-四諦啊 通通是什麼? 通通是所謂的當體無生-這種觀念 這樣子的-這樣的理解 哦!對通教人來講是很特別的 那麼了解到這樣子 其實你已經漸漸的有機會-進入到所謂的更深的大乘法 所以這種空性的了解 已經不同於藏教人聲聞人-那樣子了 他只知道苦是真實-我斷苦也是真實 生死是真實-我斷掉生死成佛也是真實 成的叫阿羅漢-是真實的 所以聲聞人他有五分法身 這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這都真的 戒是真的-要修 因為要斷我們的煩惱 定是真的-要讓我們專心 慧是真的-斷我們的無明 斷我們的見思惑 那麼呢解脫也是真的-我要成佛離生死 那麼解脫知見 有解脫知見來讓我正念解脫 所以他永遠要任持-這個五分法身在那裡 你去看那個《阿底峽尊者傳》-你就會看到 他對這個五分法身-抓得很緊、很死 永遠抓在那兒 所以這非常辛苦 他還有解脫見抓住在那裡-他不能任運 到了通教人已經知道它是空 但就只是知道空-他還不能從空出妙有 所以他去證那個空 證在那個空 所以入在那個空見上 還是入在這個空見上 有這個空見可入 別教就不同了 別教的話呢 是見空不入空-是出妙有 出妙有 是這樣 不過先空而後妙有 沒有空就沒有妙有 然後離這個空、有二邊 還要離這個二邊-才了知有中道實相 這樣叫別教-別教人 所以他次第的 三觀是次第的 空、有、中-它是次第的 這就是所謂的別教菩薩 別教菩薩是這樣 了解嗎? 他已經知道了有中諦-也知道有妙有 在通教的菩薩裡頭-當然他也知道什麼呢 這個「有」這件事情 可是這個「有」-是世俗的煩惱「有」 他從這個「有」-當下說是「空」 所以他入在「空」當中-他還是沒有出 他還是沒有三諦的這種觀念 必須要接入圓教、別教-他才會有三諦 這樣了解嗎? 還不太清楚 不過你多少要知道一下 多聽一下-慢慢的聽 是這樣 所以就以通教人當體-他也不知道有中諦、有俗諦 他也是不知道 必須被導引進去才可以 所以他修的四聖諦是這樣 那麼到了別教來呢 別教他修的是什麼呢 為什麼叫別教呢? 我們先說釋名 教、理、智、斷、修、位 行、位 修行的行 行、位、因、果 這八種呢 別前面的藏、通-亦別後面的圓教 是這樣 那你說怎麼會別呢?-怎麼會別? 那藏、通、圓不也別嗎? 不!你看藏教跟通教-它們同修空觀 它不別啊 這件事情它一樣的 這個別教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說別披、別被菩薩 就權教的菩薩 他不知道圓教的這種圓頓修法 所以他有別於什麼?-這個……實教的圓教菩薩 他有別 那麼他又別於藏跟通啊-只修空見 他修空、妙有跟中諦 他修三諦的 還有 「別」還有位位而別 因為他是次第而修 前前不知後後 前面的階位不知後面的階位-所證的道理 所以位也別 所以各個立別 是這樣叫做別教-別教菩薩 所以這「別」有特別的名義-特別的意思 它跟藏、通、圓都不一樣-叫「別」 他各個階位都別 圓教不同 圓教一味修成了-大開圓解之後 他乃至在名字即-他都已經知道圓教的道理 整個圓教的道理-他已經全部把握 只是還沒證得而已 別教不同 別教前面修的不知後面的果位 他也不知道圓教的那種-究竟三諦圓融的道理 他沒開這個圓解 所以他位位皆別 是這樣 我們來講-那別教他修什麼四諦呢? 他修無量的四諦 為什麼無量四諦呢? 因為他已經是離生死 他已經不入在生死裡頭-修我自己的四諦 他要修無邊眾生的四諦苦 怎麼會這樣? 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都是自性眾生 不離自性 所以我如果說我自己要離煩惱 那我修我現前的苦諦斷就可以 可是我要利益一切眾生 所以要修一切眾生的-苦、集、滅、道 所以是無量的四諦 無量的四諦 那他怎麼修呢-你看哦 苦諦是九法界的苦相皆不同 九法界的你看 我們本來是人法界 那九法界-為什麼不十法界呢? 因為佛不算嘛 你看十法界你應該懂嘛 十法界-哪十法界啊? 聖人有四個法界 那凡夫有六個法界 什麼叫法界? 就是以法為界 就是「界」者範圍的意思 或者是群聚的意思 以這個同樣的法-相類的法而聚 聚成一個什麼? 一個範圍叫做「界」 那麼人 人的法聚成一個界就人法界 所以人 人看到車子啊 人有男女 人有欲望 人的欲望 狗當然也有欲望 狗!狗有狗的欲望 狗吃屎-人不會吃屎 是不是這樣子啊? 那就是人-人法界 那麼凡夫裡頭有地獄法界-餓鬼法界、人法界 這個……修羅法界、天法界 還有一個畜生法界這樣子 那三惡道就地獄法界、-餓鬼法界、畜生法界 三善道就人法界-這個修羅法界還有天法界 那聖人呢 聖人有四個法界 阿羅漢的法界 聲聞人的法界-就是聲聞人 再來緣覺乘的法界 緣覺 觀十二因緣而開悟的法界 那麼再來菩薩的法界 修菩薩法廣利眾生 那麼再來佛法界-就究竟的法界 唯有佛是究竟 所以說佛以下就九法界 這樣懂嗎? 這九法界都有不究竟 即便他是聖人-他還有不究竟 他對佛來說 佛的果位來說-他還有不究竟 所以他還有什麼?-他還有苦 只是那種苦 聖人的苦不會讓他落輪迴 凡夫的苦-造業再落輪迴 這苦是不同 所以九法界以下都有所謂的苦 苦的真理 那麼呢-那麼所以說無量的四諦 首先就苦聖諦呢-是九法界的苦相皆不同 他能一一了解-修持一一了解 皆不同 所以說他修到菩薩法界的苦-他能夠了解 那我們凡夫自己的苦都不了解-還菩薩法界的苦 是不是啊? 羅漢!羅漢也有他的苦-是界外之苦 比如說他神通妙用不足 在《法華經》上自己感嘆-神通妙用不足 望著眾生無法度 無法度眾生 羅漢沒辦法再度廣泛的眾生 少分度是可以的 被你布施供 被你供養那我替你發願 那度於未來 眼前沒辦法 是這樣 好!那麼但是呢 要學菩薩 別教學菩薩 九法界的苦皆要了解 那麼呢再來集 見 這見惑 那麼呢思惑等等 這個五住地的煩惱 愛欲住地、欲愛住地-這無明住地等 這就是煩惱 就是所謂的見思、塵沙、無明 還有無明-根本無明 這樣子的這些煩惱就是集因 這些都是無明因 無名因就是苦的因-就是說它集 它也怎麼樣? 這就五住煩惱也無量無邊 那麼滅呢 法門無量 因為煩惱無量、苦無量、-無明無量 所以你法門也要無量 那麼他一一解脫的指歸-就滅諦啊 滅就是解脫法 解脫的位、方向也是無量的 好!這就是滅諦也無量 再來講道諦呢 一法門 一佛的法門有無量 為什麼呢? 因為它利益一切眾生 這尊佛在這個世界-有不同的眾生、有不同的相貌 他就有無邊的法門來度化你 好了!那他方世界-有他方的眾生 那他方的佛也有無邊的法門 哇!那無邊的佛 每一尊佛都有無邊的法門 那無邊的無邊 那無量無邊了更是 所以法門真是無量無邊 是這樣 所以一一法門都有一一的對境 是這樣 法門無邊 所以說何況多佛呢 所以道諦也無量 所以叫做無量的四諦 而這一一四諦-都具足空、假、中三觀 都是空假 都是真、俗、中三諦圓融的 一一諦理都是-真、俗、中三諦圓融 是這樣 好!這就 所以因為別教開始修-真、俗、中三諦 所以苦、苦諦當下也是-真、俗、中 當下是空-然後它又具有妙意 妙有之意 不可思議的妙有 同時也是中諦 是這樣 好!那麼這樣叫做別教 那圓教呢-修無作四諦 什麼叫無作四諦? 圓教是什麼? 圓教什麼意思啊? 圓妙、圓滿、圓足、圓頓 佛說的境界是不共三乘的四諦-叫做圓妙 就圓滿、圓頓、圓足 頓 這裡的「頓」-不是頓說的頓 「頓」是指什麼呢? 完整不缺的意思-叫做「頓」 再來圓妙什麼?-就是妙 妙而圓 妙就是什麼?-究竟的 究竟極致不可思議叫做圓妙 圓滿 滿而無缺 法門無缺的 法門無缺 這叫做圓教 圓足 「足」就一切具足 也是無缺的意思 這是佛的境界 那不共三乘的位次 不共三乘是指前面那個三個乘 別教、通教、藏教這個三乘 這樣懂嗎? 這三乘 那講的是無作四諦 「無作」是什麼意思啊? 「無作」是什麼意思啊? 無作呢-是在無量的前提之下呢 我們講一切法都怎麼樣?-都不可說 都是圓滿的三諦圓融 所以苦是三諦圓融 而且當下三諦圓融 既不生-也不說不生 非空非非空-非有非非有 當下呢 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 那麼呢 一中一切中 空、假、中三諦-全部圓融 當下就圓融 所以這個哪一個東西 這個東西茶杯是空 但它也是妙有 它也是不思議的中道實相 每一個對象都是這三諦圓融 所以無作 無作 說一即不中-這無作 說哪個都不是 這叫做無作 然後我們說-他怎麼看苦呢? 因入皆如-無苦可捨 如!如聽得懂嗎? 如就是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 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 就它就是實相 「如」實相也 就是「如」 那麼呢 無明塵勞-即是菩提 這無機可待 無明塵勞就是菩提 那這樣就是覺悟的內容 它就是覺悟的內容 那本來無明塵勞 那所以說《圓覺經》講-殺、盜、婬即是戒、定、慧 怎麼會這樣? 那無明塵勞 那無明-那也是要講殺、盜、婬 那也要是極塵勞的事-就是這樣 貪、瞋、癡即是戒、定、慧 也可以這麼講 生死即是涅槃 所以下面講啊-你看看滅諦 生死即涅槃 那麼呢煩惱即解脫 那無滅可證 這無作嘛 可是呢有沒有生死端?-沒有生死端 沒有涅槃端-也沒有 這樣子 他證得的-他修的四諦是這樣修的 他要這樣修四諦 那道諦是什麼? 邊見、邪見都是中正 都是中道實相 邊見 這常、斷就是邊見 邪見-撥無因果 那再不然就是 還有呢-還有什麼? 這個……戒取見、戒禁取見 非因計因-這戒禁取 非果計果-這戒取 是這樣 比如說你看某人修行-你看他 某人學雞耶-最後你看他生天了 哦!原來學雞可以生天 那不是的 他另外有修行 那是另外的因嘛 你把他這學雞-持那個雞的戒可以生天 那非因計因 還有他去布施 結果因為有過去的惡緣-結果遭到誤殺而死 他就說 欸!你看看 他布施-結果被誤殺而死 所以我們不要布施好了 那非果計果 那誤殺-被人家誤殺而死 是過去世他有另外的因-今天才有這個果 他把那個什麼 他把這個果當作是什麼?-布施的果 非果計果 是這樣 那這種都中正 都不是邪見 也不是邊見 邊見就是斷見 人死了就沒有了 死就沒了(台語) 所以說我去做些惡法-死了就沒了 還有一種是死了之後-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 那這個就是常見 人死為人 狗死為狗 牠倒楣繼續為狗 不是的!要看你的業緣 這不能夠說一定這樣 這就是非因計因、非果 這就是所謂的斷見跟常 「常」就是永遠恆常這樣 好!這苦、集、滅、道 這無作四諦 什麼叫無作? 不假造作-當下即是 當下即是 這個其實也可以拿來念佛 念佛!念佛怎麼念佛啊? 就是念佛 當下現成 佛號的本身具足一切 你信得過 你體會得到 你念佛根本就沒有什麼?-沒有什麼其他的目的 就生命當中只有念佛 那你說那求不求往生? 往生具足 當下是具足的 往生是具足 願!願心!願不願在那裡? 無作的啦 那當然是願心具足 所以念佛中具足往生 往生極樂 信、願、厭、欣-通通具足 不假動作 不要再起心你就能具足 欸!你信得過就能 你信得過 這種信得過可不是說-不知道道理的亂念 然後說我什麼也不想-我沒感覺我就信 這樣就是當下具足 不是的 你要知道這個道理 你臨終的時候萬一你還是凡 你的念頭你才知道說-我念佛當下具足往生 所以我不用等求佛來 很多人可怕 他生大病的時候一直念佛 他就佛怎麼沒出現? 你……這妄想心求佛 是這樣子-這樣子念佛有障礙 念佛號當下一切具足 這個這樣子念佛 這一種念佛啊-是無作的念佛 那麼這樣子呢-叫圓教 那麼曰三諦來講啊 藏教人只知道空諦-就是俗諦 真諦啦!不是俗諦 真諦就是空 空的智慧-解空的智慧 所以他不知道三諦的名 到了別教 理論上說當分的通教-也是只知道空 不過他修得比較好 他有機會接入什麼?-別教跟圓教 他開始知道什麼?-有三諦 真空出妙有 空有不可得-入中道義 這是但中 也可以說即空、即有、即中 這是圓教 接入圓教 這樣叫做通教人 那別教人呢? 空、假、中三諦通通在 不過先修空、後修假、再修中-再證得中 三諦是次第而修 那圓教人呢 空、假、中三諦當下圓足 任何一事一物三諦圓融 所以一境三諦圓融 一心三觀齊修 三觀齊修 一心三觀齊修 那麼證得空、假、中三智 那麼證得真、俗、中三諦圓融 欸!三諦圓融 三諦次第 然後三-由空諦接入俗諦跟中諦 這是通教人 然後再來就是不知三諦之名-這是藏教人 所以藏、通、別、圓四種人 對空、假、中這個三觀-真、俗、中三諦的分別 你也知道了-對不對? 藏教人只知道真諦-就是空見 那麼通教人也是只知道真諦 不過他能向於俗諦跟中諦-而了解 那別教人-真、俗、中三諦都了解 不過要立階位而修-而了解 先知道空諦 再知道俗諦 再知道中諦 那麼圓教人 真、俗、中三諦當下圓證、-圓知、圓解 先知而後解、先解而後證-就圓證 這樣子叫做圓教人 好!所以這樣叫四教分別 佛陀的弟子就不離這四種人 佛陀的教法也不離這四種教 比如說《阿含經》專講藏教 專講藏教 那麼呢 《華嚴經》講圓教-帶有別教 《般若經》四教都說-都有說 呃!不……《般若經》講通教-別教跟圓教 方等經典通通講什麼呢 通通藏、通、別、圓全部講 《法華》、《涅槃》這兩部經-但講圓教 你看看 天底下的經就是這一類經 小乘經就《阿含經》 再來大乘經典就是 《般若經》、《華嚴經》-《法華經》、《涅槃經》 再來一切方等經 這幾種經之外的經-的大乘經都叫方等經 對不對? 所以五時 華嚴時講圓教跟別教 講圓教跟別教 那麼呢 這個阿含時講藏教 方等時 現在開始講方等時了 方等時講什麼呢-講藏、通、別、圓通通說 那麼呢 這個般若時 不講藏教-講通教、別教、圓教 法華涅槃時只講圓教 五時也是講這四個教而已-對不對? 所以說五時八教-其實真正重要的是這四個教 化法四教 化法四教 好!那我們現在這樣懂了 那這樣化法、化儀四教都知道 我們回過頭來再來看這個-五時八教總圖 這樣就更有意義 來哦 現在講五時當中的華嚴時 華嚴時講《華嚴經》 依經題來立名-立為華嚴時 然而它講的教是什麼教呢?-正說圓而兼帶別 下面有個「兼」字看到沒有? 看到沒有? 有沒有看到? 哦!就在那裡啦 兼帶別 所以它正圓兼別 那麼到了阿含時呢 但 阿含但. 圓圈裡頭寫個「但」字-有沒有看到? 「但」是什麼呢?-但說藏教 有沒有看到? 就所謂純聲聞人 只證得空性-講生滅四諦 有沒有看到? 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下面藏教 化法四教就是藏教 再下來二諦說-它就空觀 但有空觀 是不是這樣子啊? 好!那麼好-這阿含時 阿含依也是依經立名 阿含時 那麼呢如果就乳味來講的 「乳」 用牛奶來譬喻的話呢 華嚴時都沒有調教-也沒有變化過 純粹就是佛陀的原意-把你講出來 就像牛奶沒有經過製作過-就生出來就是乳 擠下來就是乳 所以如果拿牛奶來譬喻-它就是乳、生乳 生的!生下來就是了(台語) 完全沒有變化 到了阿含呢 阿含就是因為你 《華嚴》一講啊-大家不懂啊 不講不就要轉過來怎麼樣? 轉過來講方便法門 就調熟眾生令你轉凡成聖 就把牛奶煉成酪 優酪乳啦 經過發酵 你吃起來就不會拉肚子了啊 對不對啊? 好!這就是酪 所以就轉成酪-這阿含時 好!如果曰漸、頓-曰化儀來講 他漸初-最早的漸法 漸漸調熟你 也就是漸漸的調熟你 然後呢最初的開始-阿含時 好!接著漸中-方等時 什麼叫方等? 方等是依什麼呢-依理事來立名 這不依什麼? 不依這個經典的名稱來立名 你看阿含時是依《阿含經》-來立名 什麼叫阿含? 「阿含」就是無比法 或者叫做對法、對位法 無比就無比的高超 當時對外道來說阿含叫做無比 就是你外道比不上來-沒得比 或者對法 對向什麼?-對向涅槃之法 叫做阿含法 這樣知道嗎? 那是經典的名稱 阿含有四阿含 有《增一阿含》 有《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有四種阿含這樣經典 好!那麼現在講方等時 為什麼立這個名字叫方等時? 這是依理跟事來立名 「方」是方廣的意思 「等」是平等的意思 什麼叫方廣? 什麼叫做方?-有方廣的意思 那方廣怎麼解釋呢? 「方」者這個大乘正法謂之方 正而名之為方 大乘的正法 所以他講的是大乘法-所以是方 所以是方 什麼叫廣? 什麼叫廣? 因為他四教並說 藏、通、別、圓通通說-都包含了叫做廣 所以「方」者方廣的意思 就是大乘四法全說 大乘法而且是四法全說-謂之為「方」 謂之為「方」 然後再來「等」是什麼意思? 大乘法四方皆等 通於四方-宇宙四方通通平等 所以叫「等」 「等」者平等的意思 大乘平等法通通說 那你說既然通通說 也講藏教-也講通、別、圓 那他到底要悟到哪裡去?-他只悟到通教而已 他講藏教是要你更了解通教 欸!你如果不了解析空觀-你就不知道體空觀是什麼嘛 你如果不了解生滅的四諦 哦!有苦這回事 有滅苦這回事 有所謂的修道的事情 有苦的因 你不知道這個-那你怎麼知道無生的四諦呢? 剛剛講無生四諦啊 你怎麼知道? 所以要先有生滅四諦的了解嘛 所以講「藏」-是為了讓你了解「通」 好了!可是他又講別教跟圓教-那為什麼? 為了讓通教人立下將來怎麼樣 將來向於別教跟圓教-修證的什麼?的因 他真正得利益 《阿含經》讓你真正得利益-只得在這個通教的利益上而已 眼前只-當下只得在通教利益上而已 密得通教之意 這個呢 真的是需要深一點的道理-你才能懂 我是多說了一點 不懂沒關係啊 懂這個道理還沒幾個人-我告訴你 經典你要多看 你才能知道說-哦!原來是這樣 所以密得這個意思 好!這是方等 那他就是怎麼樣-拿酪呢 你如果拿牛奶來說 剛剛說轉凡成聖 那你是聖了-我還要讓你怎麼樣? 恥小慕大 歎大褒圓-恥小慕大 我在方等經裡頭讚歎大乘 「褒」褒揚這個圓教 「歎」讚歎大乘 讓你產生什麼呢 這個繼續安頓在這個藏教 藏教人或通教人的這個-小乘當中感覺很羞恥 所以不要留在藏教那裡-要往這個大乘這裡來 所以要通過去 是這樣子通過來 通過來了 所以說要歎大褒圓-讓你恥小慕大 覺得做小乘很可恥 所以到方等經呢 什麼是方等經啊?-很容易懂 你只要用排除法就知道了 《華嚴》、《法華》、《涅槃》-《般若》、《阿含》 這五類經典之外的大乘經 通通是方等經 那換句話說 彌陀三經都是方等經-都屬於方等經 它既說大乘 說的是大乘 可是要讓你直接了解三諦圓融-還沒那麼容易 還沒那麼容易 就字面表面意思-還不是那麼容易 《圓覺經》也是 這個……《楞伽經》這一類的-都算是方等經 好!它叫生酥 從酪再進一步的讓你調熟-更向於未來、更好的未來而去 所以繼續調熟叫生酥 為什麼叫生酥、生呢? 因為你剛入大乘到方等時來 你小乘人剛被調熟進入大乘-所以還有點生 所以叫生酥-懂嗎? 那麼他如果講經說法-的內容、對象的話他是對 怎麼講? 他對藏教人說通、別、圓 對通教人說別、圓 對別教人說圓 是這樣 你別教人你就聽到圓義 通教人說-就了解到別教跟圓教義 藏教人呢 你就會聽到通教、別教、圓教-之義 所以說「對」 所以講法是講「對」 所以方等對-是這樣 所以你看看-「對」有藏、通、別、圓 四條線都有劃到-有沒有看到? 那麼呢你看看哦 那個《阿含經》那個「但」-只劃一條線下來 有沒有看到? 只劃到藏教這裡來 那麼呢這個華嚴時啊 華嚴時他就講「兼」-有沒有? 正說圓、兼說別 所以他劃兩條線-一個別、一個圓 看到沒有? 是不是這樣子啊? 好!這就方等時 方等時 聽了很頭大-是不是? 我告訴你啊 我這個講法-已經比以前顯公師父 顯公上人講得還要清楚了 他老人家呢他就這樣帶過-這樣子 但是這樣是對的 帶過-我才會努力去讀 是這樣子 以前高中的時候我有一個 高中我讀師大附中 那高中呢有個老師啊 數學老師他是師大碩士 當高中老師-其實當學士就能去當 還念到碩士 他常常那個數學原理啊-講個頭 中間隨便演算一下就說個結尾 以下你們知道了 他就走人了-這樣子 這樣講得不清不楚的 但是他提了個原則了-反而讓我數學學得很好 你什麼都慢慢的寫…… 根本浪費時間在那裡-反而你自己不會發動時間去想 所以會講的是講頭講尾就好了 我們這種不會講的-才要細細分別 細細分別反而讓你頭很大-是這樣 沒關係啊-那你就聽一聽 聽了慢慢你再去看書 我們蓮因寺有出好幾本-屬於天台的書 有三本那你就去看一下-你就會懂 《教觀綱宗科釋》還有什麼 《天台宗概論》-寶靜大師的 還有那《四教儀》 那個都可以看 這三本都可以看 好!那麼這樣就「對」-就方等時 那第四時是般若時 這個般若的立這個名-也是依經來立名 《般若經》 依《般若經》來立的 般若時 那麼它叫漸的話是漸末、漸後 為什麼? 因為最後了-最後階段 你聽到《般若經》的時候 你差不多就要去聽-究竟的《法華》、《涅槃》了 《涅槃經》了 你差不多就能有這個深度了 所以就乳來說 生酥還剛進來嘛-剛進入大乘 現在就大乘的後位-所以叫做什麼?熟酥 準備進入到究竟一乘去了 準備進入究竟一乘 所以已經熟了 準備熟了(台語) 馬上就要進入最後一階段-所以叫熟酥 它叫帶 帶「通」、「別」-正說「圓」 帶一點「通」跟「別」-真正還是說「圓」 跟那個華嚴的正說圓、兼說別-有不同 兼說是有一點平等的意思 兼說了一點 帶說「通」、「別」-是為了讓你再了解「圓」 我帶一下…… 怕你忘記了-再帶一下 這樣懂意思嗎? 是拿它當目的說-呃!拿它當手段說 「通」跟「別」還要說 在這個……般若經典之所以-還要再說「通」跟「別」 是為了讓你了解「圓」 目的在「圓」 而《華嚴》裡頭的正說圓-兼說別 是「圓」跟「別」通通知 了知「圓」的知「圓」 知了「別」的知「別」 目的不在於「圓」-也不在「別」 是「別」、「圓」都有 是這個目的 這樣懂嗎? 為什麼叫「別」、「圓」都有? 就是你願意先修圓教就修圓教 你不能!你就修別教也沒關係 所以學《華嚴經》的人-有時候會修到別教去 那也是他的目的之一-那無所謂 可是學法華天台的人只修一種-圓教 那你說怎麼會? 那別、圓 藏、通、別-怎麼還學咧? 怎麼還要學? 學是為了了解「圓」 等到「圓」一了解 開圓解之後只修一種-圓教 不過話又說回來 你知道「圓」了之後-藏、通、別通通變「圓」了啦 了知圓教之後一切法皆「圓」 也沒有什麼其他教好修 是這樣子 好!那麼這樣子呢 所以說帶「通」、「別」-正說「圓」 這就是般若時的主要講法 這樣你知道了啊(台語) 這樣你就知道了啊 以後你看《般若經》-你心裡要頭腦清楚 裡頭重點在三諦圓融 不過有時候會講真諦 有時候也會講中諦跟俗諦-也會講 也會講一些 但最後你要證得三諦圓融-那個道理 有時候三諦也會次第 真諦、俗諦、中諦-也會次第 但這個次第也都不是目的-真正目的是三諦圓融 這樣看《般若經》-你才會有個準則啊 不然很多人看《般若經》-六百卷看完了 就是看很多-很高興 做了一點筆記 下來也能講經 但是沒得精髓 所以說佛法真的沒有天台這樣-來跟你提綱挈領 你看經都不曉得往哪兒去 看經你都不曉得往哪兒去 會這樣子的 所以說這是最先-最宜先知 為什麼古德啊 不管你哪一宗哪一派-都會先學天台教觀 都會先學《四教儀》 原因也是這樣子 好!那麼這是帶通別-正說圓 這是般若時 所以你看看 他下面就劃三條線出來-有沒有? 劃到通跟別跟圓這裡來 其實這裡的劃法啊-還是不能夠這樣劃 應該它劃在「圓」是實線 劃在「別」跟「通」要虛線 然後那個「兼」呢 華嚴時的那個兼-是兩條都實線 那個「但」呢-一條實線 「對」呢-是四條都實線 四條-都實線也都 不!那個「對」就很奇怪 「對」是對「圓」劃實線 那別、通、藏三條線-都要劃兩條 一條實線、一條虛線 然後呢「通」 「通」也要劃兩條-是一條實線、一條虛線 那麼 「藏」呢-就純是虛線…… 目的都不在「藏」 是這樣 好!那麼這個這樣沒關係啦-不知道都沒關係啦 好!是這樣 好了!那麼再來講到-藏、通、別、圓 往下看化法四教的那個-藏、通、別、圓 怎麼還有內容呢? 你看看哦 你看藏教跟通教通通在「真」-有沒有? 劃下來有個「真」-有沒有看到? 劃下來一個「真」-就是什麼? 真諦、空觀 那麼呢 別跟圓呢? 他都劃到這「圓」 呃!不-劃到這個「中」這邊來了 中觀 所謂三諦圓融的中觀、中諦來 不過呢 別教是但中 圓教是圓中 有沒有看到? 有沒有看到? 是這樣 好!為什麼呢? 為什麼圓教是圓中-然後別教是但中呢? 是這樣 這個別教啊 它是捨空、有-然後取中間 叫但中 所以這個中是對空、有說中 離空、離有說中 所以它次第中 可是圓教的中呢-是一中一切中 無一法而不中 都是中諦 都是不可思議的中諦 一空一切空-無一法不空 一假一切假-無一法不假 所以空、假、中三諦啊-通通在一境上面 他的認知是這樣子 但是對於別教人就不是這樣 他要先看看空、空諦 然後就是俗、空見 就是所謂的俗諦 有時候會講空諦-其實就是俗諦 天台講俗諦-有時候又講空諦 我們講空比較容易理解 因為它修空觀嘛 就俗諦-呃……真諦 然後也要再看看俗諦 就是所謂的假 這兩諦一看-才兩邊皆不取 才了知中諦 所以這個中諦是枯萎的「但」 「但」就但有、唯一 或對兩邊而說中 你看一個柱子 一個柱子兩端才有一個中間-對不對? 才有一個中間 所以「但」是一個中 可是呢-如果說我捨了兩端 我一切地方、空間都是中央 宇宙各個無邊嘛 所以任何一點都是中央-都是中央 任何一點都是中央 這叫圓中 這樣 那如果曰權實來說呢 藏、通、別-看那個圖 藏、通、別-都三條線劃到「權」來 有沒有看到? 只有這個「圓」-劃到這個「實」來 有沒有看到? 劃到這個「實」來 所以說圓教才真正的「實」 也就是佛陀真正-要你證得的內容 要你修的內容是這個「實」 所以有人說天台-言必稱圓、修必說頓 都是在那兒講圓頓 你看那個印光大師也說-彌陀法門至圓至頓之法 那有人就批評說-欸!都是講圓頓 其實不圓不頓-哪有佛法? 就沒有了啊 佛的本意就是講圓頓 那你說這樣子的話-那藏教沒有人修了 誰說沒人修? 《四教儀》講最多就講藏教 接著才講通教 然後別教講一些 圓教講最少 那又是什麼意思? 我告訴你 藏教不知-你怎麼知道「通」? 通教不知-你怎麼知道「別」? 別教不知-你怎麼知道「圓」? 所以藏、通、別-通通來支撐你知道圓 而圓教一知之後 藏、通、別-通通入圓 通通是圓教 所以說修是修圓教-其實四法皆修了啊 無一法不圓 所以我常常說 唉喲!有的大乘 修學大乘的人說-哎呀!現在藏傳人傳進來很多 那都是別教的 那個很少圓教 那麼很多人這個傳進這個……-南傳佛法 哎呀!這怎麼辦? 我說什麼……怎麼辦? 這些都是圓教啊 你要懂得天台 那來了最好啊 通通為我所用 通通叫圓教 念佛也是圓教 修禪也是圓教 《阿含經》也是圓教 你要搖鈴打鼓修密宗、持咒-也是圓教 哪一法不圓啊? 所以天台宗懂了圓教之後 什麼法通通包容-全部不拒絕 可是這有個前提哦-你得先學懂了 你學不懂-你看藏教就是藏教 就在那裡觀呼吸 還以為觀身苦……-然後覺得這樣很好 得少為足 這樣懂意思嗎? 所以我常常說-先把天台學好了 你要去學南傳、北傳、藏傳-什麼傳 通通是圓 那就是佛法 這叫做圓融性 天台的價值就在這裡 哎呀!五時八教權實總圖 總算這裡呢-簡料的講一講 希望能夠寡過-能夠少於過失 好!我們就上到這裡 向下文長付予來日 我們回向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