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講:普獻法師 主題:佛遺三經--佛說四十二章經06 各位大德 大家午安 阿隬陀佛 我們現在來看第三頁 就是第八段 第八段說一起念 佛言:惡人害賢者 猶仰天而唾 唾不至天 還從己墮 逆風揚塵 塵不至彼 還坌己身 賢不可悔 禍必滅己 這是講到惡人害賢者 猶仰天而唾 有些人見不得別人好 所以往往打擊別人-抬高自己的身分 這種人就像什麼 嘴巴對著天 臉朝著天吐痰 但是吐的痰不可能飛到天上去 結果這個痰又掉在自己的臉上 所以說唾不至天還從己墮 又像什麼逆風揚塵 像我們掃地的時候 不是順風而掃 我們逆風來掃 掃了老半天掃過去風又吹回來 掃過去風又吹過來 所以塵不至彼還坌己身 掃了老半天把自己的身體弄髒了 接著說賢不可悔禍必滅己 這就是說我們做人一個原則 別人好 我們只是讚美 向他學習 千萬不要毀謗 有德有修的人 千萬不可以毀謗 否則的話禍必滅己 禍會傷害自己 你所講的每一句話 最後都回歸到自己身上 這是佛陀告訴我們-做人的一個原則 做人的原則 千萬不要去傷害人 傷害人就先傷害自己 就好像你吐痰 往天上吐 吐到最後掉到自己臉上 這是佛陀告訴我們 千萬不要對有德有修的人-傷害他 不管他有修沒有修 都不要去毀謗人家 不要去傷害人家 這是佛陀告訴我們的一種保身之道 保護自己 保護自己 有時候我們動惡念 有意無意的去折損人家 有意無意的 講話之間就傷害人家 這最後自己都會遭到報應 會遭到報應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修行 不是盤腿打坐修行-不是這樣子 先修這個嘴巴 不要亂講話 不要亂講話 講一句有意義的有道理的 能啟發人向善向光明的 這些修行就是有修行 修行的開始就是從嘴巴 不亂吃東西不亂講話 這就是修行 各位以為修行很難 腿只要盤起來 一盤痛的要死 不敢來佛堂 所以我們這次在柳營 禪修營三天 有些人腿不能盤 我說沒關係一樣可以修 坐在椅子上 坐在椅子上 一樣可以修 如果是非這樣盤腿的話 有些人不能盤腿就永遠不能修了 如果沒有腳的人怎麼修 如果他的雙腳都沒有了-不能盤腿啊 連盤腿的機會都沒有-就不能修了 所以修行不是要練腿功-知道嗎? 有些人問師父我要怎麼坐-才能坐一個小時腿不酸不麻 我說你那是練腿功 那是練腿功 修行是從修身口意 身口意不要去傷害自己-也不要去傷害別人 尤其是嘴巴最容易去傷害人家 有意無意的講那些-讓人家很難過的話 尤其是有才華的人 講話都是很急 瞧不起人家 這是一個很大的忌諱-知道嗎? 所以我們看一個人講話 就知道他的福報 有的人講話很急瞧不起人家 福報就不大 有的人講話 非常的平順、厚道 那這個人福報大 這個人一講話很尖酸刻薄 福報不大 即使他現在有福 不久後也會完蛋 所以我們講看一個人講話 就知道他的一生婚姻事業財富 都可以看得出來 為什麼呢? 他是從心發出來的 從心發出來的 這是講到我們信佛學佛的人-談修道 要在我們身口意去下功夫 最重要的是從嘴巴去修行 接著我們看下面這一段 下面這一段是第九段了 一起來念 佛言:博聞愛道,道必難會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總是要我們念完它就停止 所以要我們博聞愛道 道必難會 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這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 可見修道不簡單 很多障礙,是不是? 當我們唸完了聲音就沒有了 博聞愛道,道必難會 這意思是說我們修學佛道 不是了解很多知識-很多名相 懂得很多很多的學問 很多很多的名詞 不是這樣子的 強聞博記 記得很多很多的名相 這樣子的話道必難會 你要證到道的話是很難的 非常難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守志奉道 嚴守戒律 然後按照佛陀善知識 所開示的方法 去修正我們的身口意 遠離貪瞋癡的話 這個道就能夠在我們的身上-去驗證 所以理解跟實踐在佛法裡面-有句話叫做 解行並重 解行並重 在華嚴經裡面就有這句話 華嚴經裡面怎麼講呢 如說修行 如所說的去修 如果是我們了解很多很多 名相知道的很多 背很多的經典 可是這只是一堆資料 只是一堆資料而已 沒有辦法悟道的 所以我們了解是為了修道 多聞堅固修行 這是華嚴經所說的 你多聞很多的道理是讓我們-不要去走冤枉的路 不要去走冤枉的路 在我們目前台灣有這個現象 就是什麼 有些人專門在修行的人 他不研究經典 有些人是專門研究經典-不去修行 所以這兩種人就互相輕視對方 喜歡研究的人怎麼講 你們這些人是盲人修道 盲修瞎練 知道嗎? 真實在修的人他就說 你們研究的人 你們說食不飽,畫餅不能充饑 互相的輕慢 可是真正講我們信佛學佛的人 我們研究經典 不是為了背很多的名相 來博取名聞利養 不是這樣子的 了解這些道理 然後再自己身心上去實踐 去驗證 不是為了背很多的名相 講給別人聽就好了 不是這樣子的 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博聞愛道,道必難會 如果能夠守志奉道 按照佛陀告訴我們 持戒修定修慧 這樣子的話其道甚大 這個大 不是一個形容詞 這個道有多大不是這意思 我們講到這個大 普遍存在就是大的意思 你看我們講世間最大的東西 大氣、大海,是不是? 那麼為什麼用大 我覺得很有意思 它就是普遍的意思 如果我們懂得修行的人 時時刻刻用無常無我-緣起來看 世間的一切一切 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有一切的法形形色色-的一切法 都在演無常無我緣起的道理 如果我們能夠隨時隨地 我們身邊的一切一切 我們去用心的話 我們就能夠得到這種道理 所以大就是指我們隨時隨地-都能去悟道 蘇東坡不是講過嗎? 山色無非清淨身溪聲-盡是廣長舌 我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一切一切 會用心的人 他隨時都可以悟道 不會用心的人 見色聞聲都是障礙 了解了嗎? 隨時都是障礙 會修道的人隨時都可以悟道 都可以悟道 所以我們用大普遍存在 這樣來形容 接著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一起念好了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歡喜 得福甚大 沙門問曰:此福盡乎? 佛言:譬如一炬之火 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這個地方就是普賢十大願王裡面 我們修十大願其中一個願-是什麼? 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就是修隨喜法門 隨喜 四無量心裡面有慈悲喜捨的喜 我們見到別人的成就 別人的成功,別人的福報 千萬不可以嫉妒心 反而我們要生歡喜心 這個人真的有智慧-真的有福報 我們跟他恭喜 所以別人布施別人做善事 但是我們的經濟條件不行 我們只要見到別人有善的行為 然後我們助之歡喜 我們生歡喜心 這個人不得了有智慧 會做善事懂得修福報 造福人間 我們也隨喜功德 雖然我們沒有拿東西去布施-但是我們因為有這念善 助之歡喜 我們能夠得福甚大 得福甚大 沙門問曰:此福盡乎? 有人就問佛 佛陀這種福是不是有限呢? 隨喜功德是不是很有限 你根本就沒有做 佛就說:譬如一炬之火 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 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比如說這裡有根蠟燭火 幾千支幾百支的蠟燭 大家都來引火 這個火還是一樣 這就講了隨喜功德 隨喜功德 數百千人各以炬來分取,熟食除冥 熟食除冥 人家以你的火去做什麼 熟食除冥它可以煮東西吃 它可以除滅黑暗 所以火還是一樣 沒有減少 我們不但是有隨喜功德 還有迴向法門,知道嗎? 十大願王裡面還有迴向法門 所做的功德你不是一個人-獨吞獨享 我做了這麼多善事 來生我一個人獨享 這不行 迴向 你迴向是不是你沒有了呢? 你說我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普及於一切眾生 我所做的善事普及於一切 那是不是你的功勞就沒有了呢 不是這樣子 那是愈來愈多 就像一支火十支蠟燭火 點了千支萬支 不但不會減少而且光亮愈大 愈來愈大 所以我們常常講 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 我們每一個人都知道 今天存一點-明天存一點 銀行裡面有些存款 你的存摺愈存愈多愈存愈多 其實我們的善也是可以存 怎麼存? 比如說你看到這個人家裡窮 你設一個獎學金給他讀書 你幫助他讀書 這個人讀書成功了 有一天他想到說 我今天能成就是某某善心人士 捐了一筆獎學金給我繳學費-讓我讀大學 出國留學 我成功了 我現在成功了以後怎麼辦? 我想要報答這個人-可是這個人已經死掉了 或者是這個人不見了 找不到了,怎麼辦? 這愛心我又再去找一個-比我窮的人去幫助他 這個愛也是在利滾利,叫做複利 這樣了解嗎? 我們世間人就有句話 叫遺愛人間 遺愛人間 我們當時一念 這個人清寒貧窮困苦 我們一念的愛心去幫助他 結果他成功了以後-他把這個愛又擴大 他也可以再找十個-八個去幫助人家 你的愛的存摺會愈來愈大 雖然你已經離開人間了 可是你當時那個愛的念頭 透過這個人 這個人又透過其他的人 這個愛就繼續在世間利滾利 遺愛人間 你看王永慶 知道嗎 王永慶是台灣的有錢人 聽說在大陸建了兩百多間的-希望工程小學 建了兩百多間的小學 知道嗎 我這樣講的時候我們應該-隨喜功德 給他鼓掌好了,對不對? 雖然我們沒有出錢 雖然我們沒有出錢 但是我們會覺得一個企業家 他懂得把財富去建學校 給那些窮鄉僻壤的小孩讀書 然後他拿了一筆獎學金 設工廠改善他們的職業 改善他們的生活 給他們的小孩有教育 幾百間兩百多間在武漢這地方 我們也隨喜功德 要隨喜功德 只要世間有人做善事 我們都隨喜功德 你不要去說風涼話 他有幾百億幾千億-拿那一點點算什麼 你說風涼話這不好 知道嗎? 我們要這樣子 像美國的卡奈基鋼鐵大王 他建圖書館不曉得建了幾座 然後幫助窮人 外國人也有這種頃向 當他企業成功的時候 知道回饋給這個社會 造福這個社會 窮人因書而富 富人因書而貴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沒有機會受教育 你給他受教育的話-他就有成功的機會 就有成功的機會 所以知識能夠改善我們的生活 知識可以改善我們人間種種困境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做信徒的人 你送禮物給人的時候 最好是送書 但是人賭博你送書他會罵你 送輸,不行 賭博的人你送書給他他也不要 你千萬不能送書給賭博的人 他還以為是送輸給他,不行 所以最好的禮物是送書 送書 各位有沒有這種習慣 你身上帶一本兩本的佛書 有的時候到某一個地方 與人攀談很有緣 覺得這個人很有善根 送書給他 讓我們大家養成這個習慣 養成這個習慣 身上隨便帶一些勸善好的書 坐車 有這個機緣的話 我送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不錯-你可以看看 書本影響人很大 影響人很大 所以我們送人禮物 千萬不要送酒 酒會醉人 不要送酒,要送書 這是因為你的智慧會感染別人 你的愛心你的慈悲你的智慧 就像一支蠟燭的火 一燈引千燈萬燈 知道嗎? 所以隨喜功德 這福報很大 福報很大 下面一個重要的觀念 我們一起來念好了 佛言: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 飯百萬須陀洹 不如飯一斯陀含 飯千萬斯陀含 不如飯一阿那含 飯一億阿那含 不如飯一阿羅漢 飯十億阿羅漢 不如飯一辟支佛 飯百億辟支佛 不如飯一三世諸佛 飯千億三世諸佛 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這對修道人來講是一個很重要-修道的一個觀念 我們從這個文字上來看 就是如果你拿個好吃好穿好用-的東西 給那些壞人的話 不如拿給一個善人 你會覺得很奇怪 我們信佛的人不是-不要有分別心嗎 這個地方經文講的很清楚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什麼叫做惡人什麼叫做善人 我們來研究一下 什麼叫善什麼叫惡 會傷害別人身心的叫惡 對別人的身心對自己身心-有所助益的叫做善 我舉個簡的例子好了 最現實的各位都曾經碰到的 尤其是太太們到菜市場買菜-的時候 菜市場不是站著很多出家人嗎 穿著紅祖衣 道貌岸然的 見到人就阿彌陀佛,有沒有 你一看師父在化緣 是不是要建廟要建佛像 好吧十塊一百塊丟進去 你以為你造福你做善 有沒有做善 你在做惡 因為這世間太多冒充出家人 他不必納稅也不必開發票 也不必店 只要市場一站 利用別人的善心來增長自己的罪惡 滿足自己的欲望 最簡單 不必開工廠不必有工廠-什麼都不要 也不要本錢 在那邊一站 你們就這麼丟的十塊一百塊-一千塊的丟 他拿回去吃喝唱跳 你是助長惡人 有沒有功德還有罪過 了解嗎 所以說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所謂善人 比如說你對一個窮苦的孩子 沒錢讀書 你每一個月贊助他一點錢 讓他可以去讀書 他知道長進 你不如去幫助一個窮苦的孩子 讓他有機會受教育 那才是真正的善事 所以你做善事沒有智慧的話 得不到善報還有惡報 增長人家的貪愛心 增長人家的欲望 所以說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然後再比較 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這是講到行善行善 跟五戒持五戒 持五戒的人比行善的人-更值得我們尊敬 我們世間人很多人很長進 可是他長進當中也有過失之處 殺盜淫妄酒你看不到的也有 所以善人是善人 有時候他大魚大肉吃喝唱跳 享受 但是不如去供養持五戒的人 五戒就是不妄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持五戒的人比行善的人-更值得我們尊敬 值得我們尊敬 持五戒的人-跟一個須陀洹的人比較起來 須陀洹的人更高了 因為須陀洹的人證果了 他斷了我執 持五戒的人他不見得能斷我執 須陀洹已經破了我見 他的生死己經見到邊緣了 見到邊緣了 七死七生就證到阿羅漢 再比較的話 須陀洹是初果 跟二果比較起來又差一點了 因為二果的人-斷了思惑的前六念 如果跟三果阿那含比較起來 阿那含是不來 他的思惑沒有了 已經沒有了 如果再比較阿羅漢 阿羅漢叫做殺賊 他殺掉內心裡面的貪瞋癡-殺掉了 殺掉他的賊了 阿羅漢是四果 比阿那含更高 所以你供養阿羅漢的話 就比供養阿那含的功德 比較起來是供養阿羅漢比較大 但是阿羅漢比辟支佛-又差一點了 辟支佛 辟支佛是不說法的佛 他是獨覺 他也沒有聽到佛法 他看到萬事的生住異滅現象-的時候 他就悟道了 這種人很高 但是他不說法 辟支佛的功德比阿羅漢大 辟支佛跟一般的三世諸佛來講-又差一截了 因為三世諸佛一定會講經說法 佛來到這世間 第一個他一定要度父母 他一定要度自己的父母 第二個他一定要度有緣的眾生 然後無緣的眾生也要種因緣 這是三世諸佛一定有的現象 然後三世諸佛一定會去授記菩薩 佛來到這世間一定有這些工作 第一個一定要度自己的父母 還有有緣的弟子 讓他成聖成賢 有些夠水準幫他授記 授記成佛 無緣的眾生 佛也要想盡辦法去種下一個因緣 所以佛陀離開這世間的時候-他留下舍利 這舍利子很神奇 知道嗎? 怎麼神奇 你很虔誠拜佛的時候 奇怪在佛像的腳下或者是身上 去擦灰塵的時候 你無意間會發現舍利子 在新加坡我就遇到一位師父 他們的佛像很莊嚴很莊嚴 尤其他擦桌子的時候 怎麼佛的腳下有白白的東西 一看是舍利子 這舍利子很奇怪是裝在玻璃裡面 天天很虔誠的拜的時候 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 然後你一陣子沒有去拜-沒有用功沒有修行的時候 這舍利子慢慢就會變少了 很奇怪的事情 舍利子有很多種顏色 比如業障比較輕的人-他看到是黃色的 金黃色的或者是白色的 有些比如說業障重的一看 明明是黑色的東西 同樣的東西 佛陀用舍利子種種神通 讓不信佛的人 也種下善根的機會 善根的機會 好多年前我到了大陸 阿育王寺去的時候 那裡就有舍利子 舍利子每一個人看了顏色都不同 所以不管信佛學佛 不信佛的人大家都想看一下 如果完全不信佛的人 他看一看也種了一個善根 佛的舍利千奇百怪 他看完以後大家就問了 你看到的是什麼顏色 竟然有位師父他看到的是黑色的 這下他就完蛋了 既然我出了家看了是黑色的 你趕緊懺悔趕緊懺悔 他痛哭流涕 哭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瞋癡 拜…拜 再去看的時候 變成白色的 真的有這回事 真的有這回事 真心懺悔的時候當下顏色就變了 他再看 人家問你看了什麼顏色 這回看的白色了 大家跟他鼓掌 了解嗎 就是釋迦牟尼佛離開人間了 還用他的舍利子來廣度眾生 跟眾生結個緣 我當時去看的時候 排隊排了好多人 有些根本就不信佛的 但是他就聽說舍利子很神奇 大家還是排隊在看 這就是佛陀來到這世間的時候 他度自己的父母 度那些有緣的弟子 無緣的眾生也要設法讓他有機緣 種下一個善根 然後授菩薩的記 授記成佛 所以辟支佛跟三世諸佛比較起來 供養三世諸佛的功德-就大於辟支佛 但是最後一句話很重要 飯千億三世諸佛 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之者 請問佛從哪裡來 佛也是無念無住無修無證 是不是 我們凡夫才會有相對的觀念 我要做善事我要修行成佛 我要什麼 我要什麼 都是一個我 你套上一個我 都是雜染的煩惱的 而十方諸佛一定是-透過無念無住無修無證 徹底的破除了我執我見 才能成佛 所以這地方也告訴我們 我們把法的修行 比物質的供養是更重要的 我們雖然是供養三寶供養眾生 福德很大 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破除我們的身見 我執我見 如果你老是以我這個觀念來修行 我做善事我幫助你 你必須報答我 這就完了 就麻煩了 本來是一件好事情 就變成很麻煩的事情 為什麼?有所執著 有所執著 我們修行也是這樣子的 我們一打坐 我們就想我這麼一打坐-我希望能入定 我這一打坐我希望能夠坐兩個小時 我這一打座我希望我的腿-不痠不麻 我能不能入定 我這麼一打坐釋迦牟尼佛現前 阿彌陀佛放光 請問這是什麼心 什麼心?貪心 是不是? 貪靜 貪入定 我希望我打坐我有神通 你貪神通 神通跟神經差一個字 知道嗎? 搞不好你會變神經 所以我們不能貪不能起貪心 也不能一打坐就要入定幾個小時 這個都是錯的 你應該去注意你的過程 方法 我們用的方法對不對 方法對過程小心 注意 不要去求入定我要見到佛 佛放光加持我讓我的罪消滅 你這樣子的話有所執著 有一個我跟所修的法 然後得到一個什麼結果 那是在增長你的貪愛心 貪愛不成就變成你的瞋恨心 我念佛念了幾年 佛也不現身佛也不放光加持 你起瞋恨心 你又起疑心 這個法門對不對 師父告訴我這個法門對不對 你一打坐不想有妄念-能夠入定 可是他有妄念又不能入定-就起瞋恨心 算了不要坐了 所以我們為什麼修沒有結果 因為我們不斷修貪愛跟瞋恨 貪愛瞋恨從哪裡來的 從愚癡來的 從愚癡來的 所以這地方告訴我們-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是什麼 無念無住無修無證 沒有一個主觀的我 沒有一個客觀的什麼被我得到 被我證到 被我所念 被我安住 被我所修 被我證悟,沒有 在修道的最高境界是這樣子的 但是最初 我們還是要起心動念 我要做善事做善人 我要成聖成賢 我要成佛我要度眾生 最初最初可以 最初請各位注意 最初可以 最初我們剛開始修道的時候 我們應該經常發善念 我要成佛我要做善事-我要幫助人 我要怎麼樣子的有智慧 我要有福報 因為這是一個大方向 你在這個大方向在走的過程當中 你慢慢要把我這個念頭丟掉 變成自然 變成一種自然 我就這麼修 你不會再有個念頭 我要見到佛我要放光 我要加持我要有智慧 我要開悟我要怎麼樣子的 你的我慢慢的丟掉它 就像我們上高速公路 當我們還沒有上高速公路的時候 我們在市區裡面東轉西轉-怎麼樣才能上高速公路 怎麼樣才能上高速公路-是不是 怎麼樣才能上高速公路比較近 你要有所分別 一旦你上了高速公路的時候 你就不要想我現在在上高速公路 我現在已經到了高雄 我已經到了不要再想 你就很認真的開車 它就自然的到高雄 是不是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分別 但是到某一個層次的時候 主觀的我和客觀的理 主客雙亡 主客隻亡都沒有 這地方就是修道的一個關鍵 所以我們常常讓信徒了解 當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 你不要一天到晚想著 佛怎麼不來放光加持 示現瑞相給我看 我就遇到一位信徒 師父我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年了 佛也不來現身給我看 我不相信阿彌陀佛 真的有這種信徒 我說你念佛是為了要見到佛 佛不來現身你就這麼難過 我說我出家十幾年二十幾年-佛也沒有現身給我看過 對不對 那不是我的罪障深重嗎 可是我還是很信佛很相信 真正的見佛不是這樣子 是見緣起 見到法的如實相 見到身心的無常無我 破除我們的我執這最重要 你不在這邊下功夫 你一天到晚希望 佛來現身給你看 證明有佛 佛用不著你去證明不證明 佛要你證明是證明你身心的-無常無我 了解這世間的無常無我 你的我執慢慢會破 會斷會少 所以修行的方向很重要 方法很重要 這是講到比較功德 用物質的布施 這也是修行的過程 按照法去修行 遠離一切執著 到最後一切不執著 連不執著也不執著了 那就是最高明了 無念無住無修無證 這是最重要-修行的最高指導原則 接著我們看這是很重要的 就是人有二十難 二十種災難 二十種不好的 一起念好了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 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 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 忍色忍欲難,見好不求難 被辱不瞋難,有勢不臨難 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 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 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 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 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 善解方便難 這是有二十種很困難的-修行的障礙 修行的障礙 第一個是貧窮布施難 貧窮布施 請問各位我們貧窮從哪裡來 貧窮 貧窮就是慳貪來的 不肯布施來的 前輩子很有錢 但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 如果勉強要他布施的話 很多人坐在一起要他布施的話 捨不得 放一些五塊十塊 好像割他的肉一樣 知道嗎? 慳貪來的 貧窮是從前世的慳貪來的 富貴是從前生布施來的 持戒布施來的 所以我們這一輩子-若是貧窮的話 要去布施就很難 很難 在佛經裡面有講貧窮不好 為什麼 貧窮的話會造惡業 知道嗎 貧窮的話容易造惡業 飢寒起盜心 人一定是要衣食充足的時候 才知道禮儀 人能衣食溫飽 他才知道講廉恥 人在衣食不能溫飽的情況下 飢寒交迫之下 很容易做壞事 很容易做壞事 我們看南洋大海嘯的時候 美軍的飛機直升機 飛到那邊降落下來的時候 大家肚子餓的幾天的人 蜂擁而上去搶 把人家踩死也不怕 知道嗎 他在飢餓狀態之下他失去理性 所以我們中國有句話是什麼 飢火焚心 飢火會把你的心靈智慧燒掉 一個人在飢餓狀態之下 他會失去理性 他會失去理性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們做一個人 最怕貧窮 貧會跟什麼連在一起 貧跟病會在一起 病跟窮又會扯在一起 一個人一生病以後就窮了 花錢了,是不是? 花錢買藥 所以貧病會交加 貧病交加在一起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們要-遠離貧窮災難的話 就是要布施 當我們貧窮的時候很難布施 很難布施 貧窮布施難 但是貧窮的人也可以布施什麼 我們的心 我們的臉 和顏 還有一個什麼?什麼氣 和顏悅色是不是 面上無瞋真供養 一個人面帶微笑 那麼就是一種供養 我們平時對人不要用-瞧不起的眼光來看人 我們和顏悅色的看人的話 給人一個好的印象 別人也不會看到你那臉色 而生起恐怖的心 那也算是布施 知道嗎? 我們平常能和顏悅色的-也算是布施的一種 我們不一定拿錢來布施-也不一定 手也可以布施 一個人跌倒了 幫他拉他起來 手的布施 手的力量布施 所以雖然是貧窮還是可以布施 用體力來布施 所以有些人說到寺廟裡面用錢-不一定 你洗洗碗也可以掃地 到佛堂把佛桌擦一擦-也是布施 不是你到佛堂一定要多少錢 不是這樣子-有些人有這種錯誤的觀念 隨時隨地都可以布施 所以這裡講貧窮布施是指-物質上的 物質上的 貧窮布施難 豪貴學道難 豪貴學道難 那是叫我們不要有錢嗎 不是這個意思 是說一旦你有錢的話 你修道的機會少一點 因為你有錢的時候 人沒有智慧的時候 一旦有錢的話會吃喝唱跳 花天酒地很容易 走向這種傾向 有這種傾向 所以我們修福一定要修智慧 否則話你來生有福報的話 很容易就造惡業 那就會麻煩 那就會麻煩 今天簡單先講這個二十難裡面 有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 講到這裡為止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