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六祖壇經27 主講:理群法師 《六祖壇經》第二十七集 各位觀眾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六祖壇經》介紹到這裡 已經是行思大師 向六祖惠能大師請法 那他們在對話當中 也知道行思禪師有他的根器 那接受了惠能大師的指點之後 他也就好好的去用功 那當然在行思禪師後來也接了 惠能大師他這兩個法脈-延續下去 所以我們在認知這個法脈相傳 有它的必要性 甚至於這好像棒棒相傳 能夠一花開五葉 這個整個的禪宗的弘揚 是在每一個法將-這樣點點滴滴的 這樣弘揚下去 那麼之後呢 也又換了這位志誠禪師來請法 我們在認知整個的法門之後 每一個人的根器不同 所以就有不同的教法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惠能大師 他觀機逗教 因才施教的這樣的用心 那之前這些 比如說來跟他請法的人 不一定是來他座下出家 有的是在別的地方出家 然後呢 聽聞這邊的法緣殊勝 所以就來了這邊請法 那像志誠法師 請了義理之後 他也說了一首偈子 他說 五蘊幻身 幻何究竟 迴趣真如 法還不淨 就是你用五蘊這樣幻化的身體 這個是沒有究竟的 那要這樣子來迴向趣入真如 這個法就是不清淨的 他就聽過了 六祖惠能大師的開示之後 然後呢 就這樣子的回應他的心得 那麼惠能大師就回答他 在講義的六十四頁 第二段經文 師然之 復語誠曰 汝師戒定慧 勸小根智人 吾戒定慧 勸大根智人 若悟自性 亦不立菩提涅槃 亦不立解脫知見 無一法可得 方能建立萬法 若解此意 亦名佛身 亦名菩提涅槃 亦名解脫知見 見性之人 立亦得 不立亦得 去來自由 無滯無礙 應用隨作 應語隨答 普見化身 不離自性 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 是名見性 那麼六祖惠能大師 對著他的答覆之後 因為這個志誠禪師他是 神秀那邊派過來的 那派過來的 他也非常的歡喜跟大家參學 那麼他剛剛把他的-心得報告之後 六祖惠能大師就跟他說 這首偈子寫得很好 也很同意 也為他印證了 然後告訴他說 你的老師所講的 戒定慧是勸小根之人 小根之人就是他的根器 或是他學法的這種根機 比較以自我解脫為主 當然也有上智慧 但是他的智慧 就是 他如果有智慧他也是沒有辦法-接受他老師的教導 所以他的智慧也是-有他的局限性 那麼六祖惠能大師說 我所講的戒定慧是勸大根之人 是上上乘的根性 若悟自性 也不立這個菩提涅槃 同時也不建立解脫知見 因為沒有一法可得 然後才可以隨緣建立一切法 那麼諸佛祖師也不過如此 六祖惠能大師說 你要明白這個意思的話 要透過這個認知 這才叫做佛身 才叫做菩提涅槃 也才叫做解脫知見 那麼見性的人 非常自在 他建立也可以 他不建立也可以 來去自如 一點妨礙也沒有 所以可以運用又可以隨心所欲 又不逾矩 這個是儒家所說的 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 那禪定的修行是 你已經見性了 你已經往悟了 所以是隨心所欲不逾矩 很重要是不逾矩 那能夠逾矩是他對於-己的戒律 對於因果有所承擔 他才敢去逾矩 像南權斬貓 那麼他住的那個常住有兩 有東西兩邊的人在搶一隻貓 那這個說起來就是 修行可是碰到這種東西 這邊的說他的貓 這邊的說他的貓 那南權禪師聽到了話 誰的貓說出來 說出一個理由 說不出一個理由 他就把那個貓斬了 好 所以就有一個南權斬貓的公案 那當然有人就說 那不是說佛教以慈悲為懷 怎麼可以殺生呢 那南權有沒有斬貓 這個就是一個公案 南權為什麼敢斬貓 這個就是很玄的一個禪機 且說他有沒有斬 就是他敢這樣做的話 就是他敢對因果 對殺生這件事情挑戰的話 必有他的怎樣 擔當 所以我們剛剛說的 隨心所欲不逾矩 那他敢逾矩 逾越了這個戒律 或是殺生這樣的一個規定的話 那他一定有他的用意 也是他的老婆心切 他無非就是要讓兩邊的人-都不要去怎樣 執著這是你的東西 這個東西都不存在 你還執著什麼 所以他敢用這種霹靂手段 這叫老婆心切 好 那麼能夠隨心所欲不逾矩 正所謂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一切眾生來求教的話 隨語隨答 字字句句都能夠明心見性 這個就是菩薩講的自在神通 也是遊戲三昧 這叫做見性 那麼 這裡就是簡單的把 六祖惠能大師他所開示的話 把它作一個解釋 那麼一個見性沒有見性 在故事裡面也有這樣的舉例 那麼有一個叫老婆禪的公案 那過去有一個非常護持佛教-的一位修行人 就是他身分年紀很老了 所以人家叫他老太婆 他供養一個禪師參禪修道 一修就是二十年 那麼有一天這個老太婆 就想知道這位禪師-修到什麼境界 就叫他的孫女兒拿東西去給他 他說 你送東西的時候不要講話 你只要過去抱住他 看他怎麼對待你 這個不是柳下惠 或是那個坐懷不亂 那這個可能就是-要試他的功夫了 這個孫女很聽話 聽了老太婆的交代 就看到這個禪師 東西送過去之後 也照著這樣做了 結果那個禪師一動也不動 卻冷冷的說 枯木依寒岩 山冬無暖意 意思說 我已經修了很有定力 我的心就好像冬天一樣 不會 像冬天一樣結冰 沒有暖意就是不會起心動念 不會為外境所動 管你這個是漂亮的美姑娘 這樣投懷送抱 我還是不為所動 那麼大家一定會很讚歎 哇這個修得好修得好 真的不為美色所迷 剛剛我們說殺生 現在是色 色界來跟你挑戰了 結果這個孫女兒回去-告訴他的老婆婆說 老婆婆一聽很失望 一氣之下就把這個禪師趕出去 所以以一般的思想邏輯 他修得好啊 見色不起心 你這個小女生小孫女 這樣年輕貌美 像那個烘好的麵包一樣 送到口裡來他還不吃 怎麼你把他趕出去 結果這個老太太-不但把他趕出去 還把他修行的茅蓬-把它放火燒掉了 說了 我供養二十年 竟然供養一個自了漢 就被人家趕出去 那這個禪師被趕了之後 就到處參學 過了幾年一回到這個-老婆婆的地方 就跟這個老婆婆說 那請你再繼續護持我好嗎 老婆婆也是念了過去-他也是在修行 好吧 繼續再護持你 三年之後 他還是要考試 所以不是那麼簡單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早餐晚餐還有消夜 兼茶水 沒有一樣的白喝白吃各位 三年之後老太婆又叫他的孫女-去試探他了 同樣送東西過去-順便去抱一抱他 可是當這個孫女去抱-那個禪師的時候 那禪師就說 這個事情只有你知我知 千萬不要給老太婆知道 那孫女就回去跟老太婆說 剛剛禪師跟我講這一些話 那個老太婆一聽說 我終於供養一個人間的菩薩了 為什麼呢 就是在這邊經裡面提到的 不捨道法而行凡夫事 種種運用能不離定慧 能夠在用與不用當中 你自己有一個拿捏 所以你知是知 但是你不逾越 你知是知 但是你不墮落 那當然就是說你抱到-這個美麗的姑娘 她有溫度 她有軀體 但是你不墮落 你不隨著境轉 而不 就是而不墮落說-對她的色身的執著 那才是境界 而不是說用拒絕 所以有人對妄想是用壓的 能不能有什麼方法-讓妄想不起來 就像石頭就把草壓住 那是一個消極的方法 積極的方法是有草出來-你不要隨著草讓它一直滋長 或是你一開始就讓它-沒有長草的機會 要把那個雜草的根就除盡了 所以找出原點 問題出在那裡 這個比較是根本的方法 而不是長出來-然後用石頭把它壓住 叫它不要長 你能夠讓他長而不要隨著它的-速度或者環境 讓它變成我們一個庭園 變成這個雜草叢生 那雜草叢生就是你自己的心 就隨著這個妄想就紛飛攀緣了 好 那麼講義六十四頁 最後一段的經文 志誠再啟師曰 如何是不立義 那麼志誠就向六祖惠能大師-再請問 什麼叫做不立的意思 師曰 自性無非 無癡 無亂 念念般若觀照 常離法相 自由自在 縱橫盡得 有何可立 自性自悟 頓悟頓修 亦無漸次 所以不立一切法 諸法寂滅 有何次第 志誠禮拜 願為執侍 朝夕不懈 誠吉州太和人也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就跟他說 自性無非 沒有一念是非 無癡 就是沒有一念的愚癡 無亂 就是沒有一點的雜亂 就是前面說的 我們自性戒定慧 那麼又說 念念般若智慧觀照 常離法相 般若性空 它是自由自在的 它是縱橫盡得 橫遍十方 豎窮三際 它是遍一切時間空間的 本無有一法可以建立 所以自性是自悟的 自悟是直捷了當的一直證入 那麼頓悟頓修 沒有這個什麼 漸次可言 沒有一個次第可言 沒有說這裡開始那裡開始 它本來就是一體同性的 所以不立一法 那麼這個教法是最上乘的 最利根的人才有辦法-接受這樣的教法 所以它一法都不立 你從那裡立起 無法下手立起 因為一切法都是寂滅相 《法華經》裡面有說 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 本來是沒有次第 次第誰設的 是人設的 是人為的 次第是因為眾生的根機不同 所以才會有什麼 次第啊 所以我們說從小學中學-高中大學研究所 是因為眾生的根機須要這樣子 那如果他的根機他一目了然 很多人從零歲就開始受教育 不一定要從六歲受教育 換言之 他的煩惱障重 所知障重 佛祖才會在無次第當中-建立次第 所以無次第是真實的 次第是虛妄的 用虛妄的次第來-證得無次第的真實 所以志誠禪師聽了非常的法喜 所以就發心在六祖惠能大師-的身邊當侍者 這個也是有他的可取之處 好 講義六十五頁 第一段的經文 僧志徹 江西人 那剛剛也有提到這位 志誠禪師他是吉州太和的人 於是不管他是從那個地方來 對於法的認知之後 他終於也能夠在六祖惠能大師-的座下 去好好的修行 那這位志徹禪師 是江西人 本姓張 名行昌 張行昌 少任俠 自南北分化 二宗主雖亡彼我 而徒侶競起愛憎 時北宗門人 自立秀師為第六祖 而忌祖師傳衣為天下聞 乃囑行昌來刺師 所以修行修到這裡起瞋恨心-也是很不理想的 他呢 年少的時候就怎樣 有俠客的精神 好打抱不平 可是自從這個禪宗分南北之後 神秀大師跟惠能大師這兩位-主角是不會起瞋恨心的 是因為各有各的因緣 你度南方的眾生 我度北方的眾生 各據一方 互相來利益眾生 這沒事的 可是下面的人就是沒事找事 無事生事 就是有這些人 那麼起了這種愛恨的這種想法 就是說我是北宗的 我見不得你南宗怎樣 這個興榮 我是南宗的 我見不得你北宗太猖狂 結果我們這邊看得出來 北宗的人有下手有出手了 那麼這個時候 北宗的這個神秀大師 他的門人 自己就立神秀大師是第六祖 可是呢 有一件事情 五祖弘忍大師把衣缽-傳給惠能大師 他們就很忌諱這件事情 所以就派人 就是這一個行昌這個人 來要暗殺六祖惠能大師 這個是什麼恐怕啊 那當時他是還沒有出家 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派他來行刺 講義六十五頁的第二段經文 師心通 預知其事 即置金十兩於座間 時夜暮 行昌入祖室 將欲加害 師舒頸就之 行昌揮刃者三 悉無所損 這裡就是說惠能大師得道的人 他有他心通 預知這件事情 知道有人要來刺殺他 所以他事先就放了十兩黃金 在他的床座旁邊 等待這個張行昌來跟他行刺 有一天晚上 張行昌就進入他的方丈室了 那就要來行刺 六祖惠能大師就已經預知-這件事情了 當然他就不會害怕 把頭伸長了 要砍給你砍吧 這個張行昌拿了刀子砍了三次 都砍不下去 嚇死了脖子是有什麼東西護著 命不該絕 命不該絕 像我們在了解到普門品也是 有這種感應事蹟 那有人就碰到有人被處死刑 被刀子砍的時候也砍不下去 那他就是因為念-觀世音菩薩的感應 所以他也命不該絕 好那麼 結果這個刀子都砍不下去 就嚇死了 那這個經文的第二行他說 師曰 正劍不邪 邪劍不正 只負汝金 不負汝命 行昌驚仆 六祖就跟他說 好啊你砍啊 你砍吧 結果砍不下去對不對 這個正的劍它是不砍邪的東西 那邪的劍它也不會-做這些不正的事情 那我只欠你錢 我沒有欠你命 所以這個張行昌一聽 嚇得倒在地上去了 這個叫做嚇得腿軟 就倒下去了 然後呢 久而方甦 他不但倒下去 還怎樣 昏倒 一嚇而氣悶了 昏倒了 不是腿軟而已 所以行昌驚仆 久而方蘇 久而方蘇 求哀悔過 即願出家 一昏倒很久才醒過來 趕快求懺悔 我遭糕了 我竟然來殺一個得道的高僧 那這個罪業之深 我有怎樣 懺悔了 當然如果惠能大師要把他帶他去見官府 我看他也是死命一條 不如他就怎樣 求他 度他出家算了 重新做人 罪孽深重 那麼 師遂與金 言 汝且去 恐徒眾翻害於汝 汝可他日易形而來 吾當攝受 那以後出家當然很好 可是不行啊 你這個是刺客啊 等一下被人家抓到怎麼辦 所以趕快就請 他不是準備了十兩黃金嗎 就趕快拿給他 塞給他 你趕快走 因為這個事情被我的徒眾-看到了 可能就會反過來把你殺害 可能要怎麼處理你就很難講 因為你要我的命 那我是南宗禪門的領導者 那你要來殺害我 你就被我的徒眾一知道-那還得了 對不對 我們也說過了 一人吐一口痰你就淹死了 那一個人揍你一拳 那就屍骨無存 那還得了 你一定沒命的 所以所以你趕快走 改天你變化你的容貌了 就再改裝一下 那我就會接受你 再來教導你 所以一個真的得道的人 他的悲心 是非常感人 他不會為在的這些什麼名利 而怎樣 迷失自性 不是這些下面的這些還沒有-證悟的人在那邊搞是非 所以派人要來謀殺-六祖惠能大師 那六祖惠能大師人家要殺 該我命絕 我就給你砍 結果還是砍不下去啊 因為他命不該絕 不是那個刀子沒利 相信這個張行昌也是在家裡把那個 那把殺人的傢伙-已經磨得亮麗亮麗 砍不下去就砍不下去 所以不用鐵齒 這個命不該絕 不管你是子彈打出來 他剛好那邊打不到 你也是不會一命嗚呼哀哉 所以他還怎樣 把錢給他 可能過去世 累世以來 以惠能大師的神通預知 過去世他們曾經也有一段因緣 那一段因緣可能-他就欠他錢而已 所以這輩子他要來取他的命 拿不走的 所以錢趕快塞給他 只欠你錢沒欠你的命 所以以後大家也要小心一點 有人來搶劫的時候 不要說人家命拿不到 錢也拿不到 可能就比較不舒服 然後他就趕快錢給他 叫他改天再來 改天就光明天大走進來 說要來祈求出家修行 不是很好看嗎 三更半夜殺人不死-才說你要出家 這動機可疑 可能一嚇的腿軟了-就趕快隨便說說 那你真的有心要出家 等你理智清醒了 然後再來說你要出家 好 講義六十五頁最後一段經文 行昌稟旨宵遁 後投僧出家 具戒精進 那麼張行昌聽了-六祖惠能大師的話 真的就趕緊逃跑了 再不逃人來了就糟糕了 以後他就真的找師父出家了 而且持戒精進 這個也去受戒了 也非常的精進修行 經文的第一行中間 一日 憶師之言 遠來禮覲 有一天他想到了 六祖惠能大師當初-剛初跟他講的話 你改變了你的形貌了 外貌了 然後你再過來 我一定會接受你 那他就來到曹溪禮拜-六祖惠能大師 你看我們的惠能大師-還是很感性的人 他說 師曰 吾久念汝 汝來何晚 六祖惠能大師 我想你想了很久了 我懸念你 就不知道你有沒有平安 或是你有沒有 因為有人派殺手出去的話 你沒有履行你的職責回去-就變他被殺 或是他沒有拿到賞金 對不對 那你回去沒有履行任務 不知道會不會有生命危險 或是會被處罰 他是懸掛他 那你怎麼現在才來 不是說一定非要幫他剃度 要他出家 我相信六祖惠能大師-也沒有這個業績壓力 只是懸掛他得安全 懸掛他是不是有受到一些-不理想的一些處罰 是這樣子 那你這麼久才來 實在是一個有修有證的人-他內心的慈悲跟關懷 是流露於自然的 那怎麼現在才來呢 經文第二行 曰 昨蒙和尚捨罪 今雖出家苦行 終難報德 其惟傳法度生乎 弟子常覽《涅槃經》 未曉常 無常義 乞和尚慈悲 略為解說 他說昨不是昨天 昨就是過去 昨日已非 就是過去曾經蒙和尚您慈悲 赦免我的罪 那麼今就是現在 不一定指今天 那麼現在我雖然出家苦行 實在是很難報答你的大恩大德 那過去的恩德 想來想去只有傳法度生 才能報答您老人家的恩德 所以就怎樣 來親近了 那麼弟子 他就自稱 就是說希望能夠報答師恩 報答佛恩 唯有傳法利生 我弟子 他就自稱弟子 常常讀誦《涅槃經》 那《涅槃經》講的-常與無常這個義理 這是在《涅槃經》第十三卷-有這樣常無常的解釋 但是我還是有疑問不清楚 希望和尚慈悲 為我簡單的解說 那他就是 雖然當初六祖惠能大師 沒有收他出家 那他自己也真的有起懺悔心 所以就去出家修行 而且在修行上他也有-盡他的心力 只是功夫不是很熟透 所以還是有些問題 尤其看到《涅槃經》常無常-這個義理 他有所不知 所以請求六祖惠能大師 給他開示 那麼我們在講義的第六十六頁-的第一段經文就提到 師曰 無常者 即佛性也 有常者 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 他是說無常就是講的佛性 那麼長呢 就是一切善惡諸法的分別心 所以才有常見斷見 常就是長久不變 無常就是有所變動 春去秋來 花開花落 白天夜晚 生老病死 成住壞空 這都是無常的真理 所以一切都是會變動的 那包括生命包括物體 包括桌子 包括佛像 它也會經過時間而成住壞空 人的生命也會成住壞空-生老病死 所以無常是這個法界的真理 曰 他就回答了 和尚所說 大違經文 他不曉得內涵 還敢頂嘴 說和尚啊 六祖惠能大師 所說的跟經文不一樣 我們看六祖怎麼回答他 第二行 師曰 吾傳佛心印 安敢違於佛經 我傳的是佛心印的人 怎麼敢違背佛經的義理呢 志徹又說 曰 佛說佛性是常 和尚卻言無常 善惡之法乃至菩提心 皆是無常 和尚卻言是常 此即相違 令學人轉加疑惑 你不講還好 你越講我越不明白 因為經中裡面明明說了 佛性是常 可是和尚您說的是無常 經中明明說善惡諸法-乃至於菩提心皆是無常 和尚您偏偏說常 這不是跟《涅槃經》違背嗎 我本來還沒有那麼迷糊 你一說我迷糊就越大了 好 我們看經文第三行 師曰 《涅槃經》 吾昔聽尼無盡藏讀誦一遍 便為講說 無一字一義不合經文 乃至為汝 終無二說 那麼六祖惠能大師 《涅槃經》有過去曾經聽那個 名叫無盡藏的尼師 讀過一遍 就為他開示裡面的內容 沒有一個字沒有一個意思 違背經文 乃至今天對你解釋 我也沒有違背 也沒有兩種解釋 我沒有說錯 好經文第五行 他說 學人識量淺昧 願和尚委屈開示 這個志徹法師聽對懂 然後反過來說是六祖惠能大師 講的跟《涅槃經》不一樣 那麼惠能大師是說沒有不一樣 我以前跟別人講的-也是這樣的精神去發揮的 今天你說我講的不一樣 不會啊 那志徹法師他自己客氣下來 可能就是我根器太淺 那麼委屈您老和尚-再為我開示開示好了 人也是 你要求法 儒家尚且說不恥下問 你不懂得你都能夠-很虛心的下問 那你何況是上問 你是對尊貴的長輩在請法 當然更應該謙卑 更應該客氣 好 當然惠能大師也是很慈悲的人 我們在講義的六十六頁 第二段經文 師曰 汝知否 佛性若常 更說什麼善惡諸法 乃至窮劫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 故吾說無常 正是佛說真常之道也 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 即物物皆有自性 容受生死 而真常性有不遍之處 故吾說常者 正是佛說真無常義 既然要他開示 六祖惠能大師就說了 佛性如果是常 那還說什麼是善惡諸法 就常就不變了 善的就永遠是善 惡的就永遠是惡 那那是佛法 所以是會變化的 否極泰來 樂極會生悲 苦極也會生樂 這都是變化的 乃至於窮劫沒有一個人-發菩提心 所以我說無常 六祖說的無常 正是佛說常的道理 所謂真常無常 說的就是道理 六祖所說的話 可見他跟佛祖所說的沒有兩樣 只是他會意不過來 譬如說我們說真理 真理是無常的 那麼無常這個真理是不變的 所以是無常 我們剛剛說 春去秋來 花開花落 這樣的無常的真理是不變的 對不對 它的精神是不變的 不是說這個真理的內涵 是不變的 是真理的精神是不變的 不是真理的內涵是不變的 講白一點就是這樣子 那意會錯了 那麼六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因為這個志徹法師 他執著經典上說的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是用這樣-方法要來破他的執著 他的執著一破的話 他的經文的道理自然就懂了 他之所以不會悟 是死在字裡行間 所以六祖在這個地方 他是善用這個方法跟他解釋 所以非常的高明 又說一切法若是無常 換言之 所有的物體都會有自性 都會受到生死 真常性就有不遍的地方 所以我說常我說 正是說了佛說的無常的道理 我說的常就是佛所說的-真正無常的道理 那麼大師所說的常 常即無常 無常即常 這個是要去體會它的精神 或是它的內涵 所以六祖曾在第一品裡面 對這個印宗法師講 佛法是不二之法 二就不是佛法 佛法是不二的 你分為二那就不是要佛法 所以常無常是二 你把它分為無常 常無常不二 這才叫做真正的佛法 所以常跟不常是不二的 不二不是肚子不餓 是沒有分開為二的 所以無常這個真理 它的精神是常的 生死變化 還有成住壞空 這個精神當然是不容許懷疑的 不容許改變的 可是它的內涵是對的 就像我們一個人的生命 五歲的時候是你嗎 十五歲的是你嗎 二十五歲的是你嗎 五十歲的是你嗎 這是不是都是在變化 是不是在變化 變動 所以這個叫做無常 可是這個五歲十五歲二十五歲-五十歲 是不是都是你 都是你 沒有變成別人 也不是張三 也不是李四 那個就是你 所以變化的是它的過程 而它本體是沒有變化 所以我們說變化的是它的內容 而它的精神是不變化 所以不容易啊 有時候 有的人這種根器 一聽到比較不是那麼直接了當-的意思闡述的話 比較玄的或是比較-邏輯的推演的話 他就沒有辦法去會意過來 所以我們也是非常的能夠體會 只是在講一些道理的時候 有的人他就有那種邏輯思辨的 或是演繹的推演的-這個想法的話 他有時候就會想一些問題來 挑戰 譬如說上帝是萬能的嗎 既然上帝是萬能的話 他應該可以發明一顆-搬不動的石頭 這個話就有矛盾了 他是萬能的所以他無所不能 他可以變出一顆-他搬得動的石頭 他也可以變出一顆-他搬不得動的石頭 可是有語病 他既然就一個萬能了 他怎麼有可能搬不動的石頭呢 那不是矛盾了嗎 所以有人會用這種矛盾的詞藻 來興問 來問這個一個指導者 那麼所以 如果上帝是萬能的話 他所能夠發明的東西 都是怎樣 都是他能的 所以他不可能有不能的地方 所以有時候我們人-在聽人家講話 有沒有什麼矛盾 有沒有什麼這個 無法相融的地方 沒有這種思惟邏輯演繹的-這種訓練的話 你有時候被人家弄得迷迷糊糊 那當然這個志徹法師他一看-就知道他沒有受這種訓練 所以他才有這樣的問題出來 既然 上帝是這樣子 那佛陀是不是 佛陀他講明了 他說他不是萬能的 因為怎樣 眾生業力難度啊 業力難轉啊 然後佛度有緣人 有緣的再度 沒緣的他不是說不度 等他有緣再來度 所以他從來不標榜-自己的是萬能的 他是有能 但是他不說他是萬能的 但是他是不是萬能的 我們自己心裡知道 以他的萬德莊嚴 他怎麼沒有辦法能 那只是他不要眾生去落入-那種神通 神機 或是用那種特殊的手法-去度眾生 他要眾生從內自證裡面-去引發他的菩提 去祈求佛法 去要發心修行 佛陀都是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一切眾生 他不會就像在那個《百喻經》-有提到 有一頭牛牠很口渴 你把牠拉到水裡邊要去喝水 牠如果不喝的話 你頭一直跟牠按按到水裡面 牠甚至於怎樣 一口水都沒有喝到 牠就淹死了 所以你要讓眾生-能夠心甘情願的 張開牠的嘴巴去喝水 他才不會淹死 法界的真理何其多 那他如果不願意去接受 就好像碰到水 他雖然很渴很渴 已經在生死的邊緣 沒有再任何的真理-可以救他的時候 他還是不願意接受真理 他還是怎樣 不願意接受牠因為口渴-需要喝水 這個舉例大家就很清楚了 牠不願意喝水 你把牠壓下去 牠會淹死啊 你要把牠壓下頭去 至少你應該讓牠有個空間-能夠張開嘴巴去喝 所以眾生他來到真理的面前 你要要給他一點空間 因緣成熟 讓他能夠張開嘴巴發起他的-菩提心要去接受真理的薰陶 所以佛陀是福慧具足 他有福但是他也有智慧 他才不會怎樣 硬壓著眾生你要來信佛 你要來學佛 甚至於要成佛 本來眾生與佛就是-一個對立的角色 你沒有對立的角色 本來一切的眾生佛性是平等的 所以你透過佛法的薰陶 你會對一切眾生起-真正的悲愍之心 而不是說我的才對 我的才好 我的是最棒的 你們那算什麼 所以也不會有北宗的人-會派人去暗殺六祖惠能禪師 所以這個都是眾生在對-是非對錯自我的執著起分辨 所以我們看到這裡 知道惠能大師的慈悲 他的智慧的大機大用 希望我們都能夠活在當下 也能夠大機大用 大自在 祝大家一切吉祥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