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六祖壇經24 主講:理群法師 《六祖壇經》第二十四集 各位觀眾大德阿彌陀佛 我們在講《六祖壇經》的時候 很多人來向六祖請益 那麼其中這些請益的人 也得到很多的法喜 那麼一一請益之後 他們也將他們的心得報告 向六祖惠能大師回報 那麼介紹了很多的-請益的人之後 我們接著要來介紹這個行思 青原行思禪師 在講義的第五十五頁 這一段 下段有一個經文就講著 行思禪師 生吉州安城劉氏 就是他出生在吉州 他姓劉 那麼經文裡面提到 聞曹溪法席盛化 徑來參禮 遂問曰 當何所務 即不落階級 那他當然不是泛泛之輩 就聽說了 曹溪這邊法務 還有法緣非常興榮 所以他就也趕快來這邊請益 來請法 所以就問怎樣做才-不會落入階級裡面 階級當然就是我們指的-菩薩有十信位 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 還有妙覺 應該是這樣子的 有總共五十二階才對 不落階級就是如何頓超 好經文裡面惠能大師就回答他 第二行就說 師曰 汝曾作什麼來 你曾做過什麼功夫啊 你曾用過什麼功 作過什麼修學 曰 聖諦亦不為 那麼就作這樣的回答 那六祖惠能大師就說 師曰 落何階級 曰 聖諦尚不為 何階級之有 師深器之 令思首眾 一日 師謂曰 汝當分化一方 無令斷絕 思既得法 遂回吉州青原山 弘法紹化 諡弘濟禪師 那麼這邊提到青原山 所以他的地名就在青原 他的法號就行思 後來就稱他為青原行思 那這個就是古代的人 為什麼有的名字-聽起來有四個字 就是怕地緣上有兩個行思 所以就把他住的地方冠上去 這樣就不會認錯人了 同樣張三 有北部張三南部張三 所以他就冠上他住的地方 就不會有錯了 好我們剛剛就提到 六祖惠能大師就問他說 你做什麼功課 那他就說聖諦亦不為 聖就是指他成為佛了 我們在講義的五十六頁第一行 這個解釋裡面 這個消文裡面 聖就是佛了 聖諦就是無漏的聖解 行思就回他說 我連這個也離開了 我也不執著了 這個境界就非常高 所以六祖說 那你落的是什麼階級 行思說 我聖諦都不為了 那有階級之有 就是說我都不去執著-成佛這件事情 我怎麼會落到人階級之中 所以他有這樣的自信跟把握-把它回答出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非常的欣賞他 覺得他非常透徹 因為有凡有聖才會有這個階級 有修有證才有階級 行思禪師的境界 他已經超越了無修無證 凡聖一如 在這個當中也沒有分別執著 哪有什麼階級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對他非常 的器重 就叫他作班首 就是大家修行當中的班長一樣 有一天六祖惠能大師就說 你跟眾生有緣 應該到一個地方去弘化利生 不要讓佛法的這個法脈中斷 意思就是叫他去教化眾生 所以他就離開了 到吉州青原山 在那邊弘法利生 在這個《傳燈錄》 大藏經 一般我們都用《大正藏》比較多 這個《傳燈錄》就記載他的行蹟 那另外我們知道這個惠能大師 他在座下很多人 比較有名的就是-我們剛剛介紹的青原行思 還有一位就南嶽懷讓 那麼接著我們就來介紹他 在經文的第一段 就是講義五十六頁 懷讓禪師 金州杜氏子也 住在金州 姓杜 初謁嵩山安國師 安發之曹溪參扣 他開始是到嵩山安國 那邊有個法師 就請他到這個曹溪來參訪 那麼讓至禮拜 師曰 甚處來 曰 嵩山 師曰 什麼物 恁麼來 就是說你是從那裡來 從嵩山來 那就是說 意思說 當然這個對話也是很直接 什麼東西 那怎麼來 那這個懷讓禪師他就 說似一物即不中 你說他是什麼就不對了 所以這個回答也很恰當 好 經文裡面的第二行 師曰 還可修證否 曰 修證即不無 污染即不得 師曰 只此不污染 諸佛之所護念 汝既如是 吾亦如是 西天般若多羅讖 汝足下出一馬駒 踏殺天下人 應在汝心 不須速說 讓豁然契會 遂執侍左右一十五載 日臻玄奧 後往南嶽 大闡禪宗 敕諡大慧禪師 那麼他們的對話當中 我們剛剛也提到了 就懷海禪師就回他什麼都不是 在經文的消文解釋 第二段 說似一物即不中 就是說你問這個什麼意思 直指人心 那懷讓禪師一聽就明白了 馬上就回答 一物即不中 因為這個虛靈不昧的真如本性 本長就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比擬的 一般常講言語道斷 心行滅處 所以什麼都說不上來 那麼他這一回答 六祖就了解他的境界了 就問他 你有在修什麼嗎 那他就回答 修證即不無 污染即不得 修證即不無就是說有修有證 既然有修 心地是清淨的是光明的 決定沒有絲毫的染著 這是真實的功夫 不善修學的人 譬如修布施 難免心裡落一個能布施的我相 還有這個布施的物相 還有這個布施的對方 這就是有染污 所以我們才會一再強調 這個布施要三輪體空 艱然有修 有修就有染污 若有修而無染污的話 這才叫做真修 不但布施 就是誦經拜佛禪定乃至般若 都時時就被染污 如果能夠做到 染污即不得 必須要離開分別心 所以記得離開這個執著心 才是禪宗所說的離心意識參 才能夠達到這個境界 所以六祖說 只此不污染 是諸佛之所護念 你既然到了這個境界 我也是這個境界 那並且告訴他說 你以後 你的下面會出一位馬駒 馬駒就是這個馬祖道一 那我們有很多典故可以介紹他這個馬祖道一 那這個馬祖道一踏殺天下人 就是非常 根器非常利 所有人都被他擺平了 那你只把這句話放在心裡面 先不要說出去 讓豁然契會 他就非常的高興 也了解這個意思 就待在惠能大師的身旁十五年 到了這個因緣成熟才往南嶽去 大闡這個禪宗的法門 所以他也是有乖乖的-在惠能大師的座下 好好的修行還有弘揚 那麼馬祖道一是在禪宗裡面 非常難得的一位人才 他姓馬 是四川人 他的弟子們就針對的他的姓 就叫他馬大師 後稱就叫馬祖 他身在這個唐中宗的-這個錦龍三年 就公元七百零九年 滅於唐德宗真元四年 就公元七百八十八年 活了八十歲左右 所以這個唐德宗-就封他為大寂禪師 那麼他的思想跟活動的區域 有人就把它劃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巴族之間 就是四川地帶 因為他生在城都漢州的十方 那幼年他在本鄉的羅漢寺出家 後來就依知州這個唐和尚處 這個剃度 唐和尚處即剃度 那麼在玉州的元律師受具足戒 當時都是智詵禪師的-這個活動範圍 那麼智詵禪師是五祖弘忍大師-的十大弟子之一 也曾經被武則天-請到宮內去供養 但他主要的弘揚-都在這個東山法門 那因為他姓唐 所以大家就叫他唐和尚 那麼這個當中 因為他也法脈綿綿 他繼承不斷 所以大家也對他非常的恭敬 那他到那邊 跟著他出家 但是又到這個南嶽懷海禪師-那邊去參訪親近 所以這個是他的第一個階段 第二個階段 他是在南嶽橫山 也就是在開元二十一年 公元七百三十三年 他已經二十四歲-二十五歲左右了 那麼道一 馬祖道一就來到這個南嶽橫山 住在這個傳法院 專心坐禪 這裡面就有一個公案 馬祖道一就很喜歡打坐 打坐打坐 他的師父 他就來跟這個-南嶽懷海禪師學禪 就在旁邊磨鏡子 磨那個磚頭 那各位如果有經過打坐或念佛 我們在修行的時候 是最怕有噪音 結果他每次在打坐的時候 他師父就在旁邊磨磚頭 有一天他忍不住了 師父 類似那種話 寧動千江水 勿動道人心 我在打坐修行的時候 你怎麼在外面製造噪音呢 你在做什麼 這個師父就回答 我在磨鏡子啊 他說奇怪 磚頭怎麼可以磨鏡子 那他師父就反問 你在做什麼 我在打坐啊 你打坐要幹什麼 打坐要成佛啊 那他師父就回答他說 磨磚頭就不能成鏡子 你打坐怎麼會成佛 所以這也是一個公案說法 這樣言下頓悟 這個就是根器很利 所以就傳他的法門給他 懷讓禪師曾經以說一物即不中 剛剛說的 他去親近六祖惠能大師的時候 他就說了這一句話 那麼修證即不無 污染即不得 這些話都得六祖惠能大師-的印可 成為惠能大師座下的法將 那麼道一 馬祖道一也成為-南嶽懷讓的入室弟子 他侍奉懷讓十年 那麼他的師父南嶽懷讓就侍奉-六祖惠能大師十五年 那麼在這個當中禪法日益深奧 上接曹溪的法脈 那麼來光大南禪的門庭 所以這個是他的第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他出生的介紹 第二個階段就是他去參學 第二階段 在建陽佛跡嶺 那麼天寶元年 公元七百四十二年 他已經三十幾歲了 三十三歲 馬祖道一就辭別懷讓禪師 來到福建的建陽佛跡嶺 自創法堂 開堂說法了 那麼我們可以看見他 親近將近十年 十年當中 所以有的人就佛門中一些前輩 會對這些新出家眾 一些期許 今天剃了頭明天受戒 受戒完了就開堂說法 這個就覺得說蠻快了一點 那我們可以馬祖道一是南宗 禪宗南宗的法將 他尚且怎樣 好好的出家修行 那還在一個善知識的座下 用功十年才敢出門 那放眼之下 所以難怪我們佛教界的長輩 會對這些新出家的有所期許 希望他們也能夠在師父的身邊 學戒五年 或是好好的修學幾年 不要說一下子就趕快出來 開創自己的道場 這裡就提到他來到這裡 就開堂說法了 這個階段不到三年 但是在道一的思想過程-是非常重要 也開始了他弘揚南宗禪的生涯 他的由學法變成弘法 他的才華跟智慧在這裡-已經出入端倪 就是之前是學法十年 然後這邊弘法了三年 第四個階段 他是在江西天寶三年 就公元七百四十四年 來到江西福州之 西里山弘法 後來又去龔山公 又到洪州 又到開元寺 那麼圓寂後他的舍利 就被供奉在石門山 山西是馬祖道一弘法的-主要的地區 也是他思想定型的一個地方 那麼他在那裡面高振法鼓 天下歸心 就是很多縣官 就是很多那個當地的-這些作官的人 都能夠到那邊 然後向他請法 所以這時候他的門庭繁茂 弟子如雲 這個英才輩出 真是非常的殊勝 那麼《景德傳燈錄》有提到-他說入室的弟子 有一百三十九人 非常的多 那麼所以從那個地方才能夠-輻射狀的 弘法的地方非常的廣大 就是在中國南部 整個放射出了這樣子的一個-弘法的路線出來 包括胡南胡北 浙江福建江蘇安徽這些地帶 都被他這個弘法的地區 有滲透到 還到陝西山西 河南河北 這個有北部的地方-甚至都還有這些影響 所以他就是跟 馬祖道一跟這個石頭希遷 被稱為南禪江西胡南二大士 兩甘露門 那就是在之前 為了 惠能大師說馬駒踏殺天下人 就是這樣的意思 就是他能夠弘法那麼多地方 那我們介紹了他一些區域 那他的思想就是 即心是佛 非心非佛 平常心是道 就是以這樣的觀念 來作為他的思想特色 那他又指出道不用修 任心為修 說道是你在心 不是用嘴巴講 要修道要修道 那他的很多方式動作手語符號 都接引很多人 來修行 甚至讓他們開悟 所以大機大用 這個大開大合 他的機鋒巨烈 怡然自在 形成一個自由的活潑的禪風 所以在禪宗裡面非常的有名 那麼我們在這裡就提到了這個 有一天這個惠能大師在打坐 那麼有聽到這個馬蹄的聲音 當然我們就回歸到-這個剛剛說的 惠能大師對南嶽懷讓禪師-的提示 說你有一個弟子是誰 那就聽到這個馬的蹄聲 那他就覺得怎麼有這種馬蹄聲 打坐時候聽到 那旁邊就有他的師父 就是馬祖道一的師父南嶽懷讓 就在那邊服侍著惠能大師打坐 那惠能大師出定的時候-就跟他講 你在我這邊多久了 他說我在你這邊已經很久了 他說 你要小心 以後你的座下就有一位弟子 非常的優秀 他這個就是把這句話 有一個適時的景象 就是說你的坐下有一馬駒 踏殺天下人 那真的是惠能大師-在打坐的時候 曾經有聽到馬蹄聲 這個是惠能大師對-南嶽懷讓禪師的一個提示 南嶽懷讓禪師在這個南嶽 般若寺在弘揚禪法的時候 所以這個法緣也非常殊勝 很多人來請法 那有一天這個道一 這個馬祖道一 就在旁邊 就是隨侍在側 那麼有老百姓從附近的-山集裡面 趕集 就以前的人就不像我們現在有大賣 大的賣場 有這個大的超市 以前就是初一-十五有一個集會所 所是某一天定為集會所 那有一個老百姓 他就買了很多東西 就其中有一個鏡子 就拿到這個供養 那馬祖道一就看到這個鏡子 就問他師父了 師父啊 這個鏡子照了人之後 那麼原來這個鏡子上面的光 跑到那裡去 那他師父就回答了 懷讓禪師就回答 是不是你忘了你小時候的容貌 所以他已經跑到那你去了 這個馬祖道一說 當下就有所醒悟 他問的是那個光 他師父反問說 你是不是小的時候那個容貌 已經跑到那裡去了 這個也是一種無常的一個激發 我們常常說你看我 有沒有比較胖 有沒有比較漂亮 都執著那個容貌 或是我的衣服比較好看 那他直接指點他的 你小時候的容貌那裡去了 就告訴他說 歲月的無常 你能不能有所醒悟 那才比較重要 所以這個馬祖道一有所醒悟了 後來他的師父又問他了 你講的話 很重的鄉音 你是四川的什麼人 那這個馬祖道一就說 師父啊 我來的時候就稟告你了 我就是城都的漢州人啊 那他師父就說 我只記得你是在那裡出家 原來你家就是在漢州 就是類似有點像這樣聊天 那對啊 我家就是在漢州的那裡的地方 那邊有什麼有什麼 我小時候就在那邊寺裡面出家 那他師父又問 那你出家前姓什麼 叫什麼名字啊 他說我姓馬 住那裡呢 叫德揚啊 後來遷到十方啊 我的父親是一個秀才 但是沒有什麼成就 因為沒有考上 再往上考 所以沒有什麼成就 閒賦在家 那麼他生下我的時候-就取一個小名叫馬駒 所以就這樣子報告 他師父說你小時候的名字-就叫馬駒了 對啊 那麼他師就因為回想到 六祖惠能大師跟他提示的 你的座下有一匹馬 就是馬駒 對對對 不然你就三更半夜-的時候再來找我 晚上的時候再來找我 因為有些事情-不好當著大家面談 他就問他的過去 還有小時候的問題 好 那麼到了三更的時候 這個馬祖道一就來到 南嶽懷讓的房間 那麼在這裡 馬祖道一進了房門之後 馬上泡茶給師父喝 那麼 那個南嶽懷讓他就是趁著大家都不知道的一個時候 就是三更半夜 要把法傳給他 因為六祖惠能大師-有這樣的口意 就是說你的座下有一個-很優秀的人叫做 有一匹馬叫馬駒 他就說他小時候-的小名就叫馬駒 所以被六祖惠能大師預測到了 然後他就把個人從六祖惠能-大師的這些所傳的這些心法 就傳給他 那因為馬祖道一以為他師父-要告訴他什麼公案 想不到他原來就是要-跟自己傳法 所以他就把那個內容 就很仔細的聽完之後 就非常的感恩 那麼這個馬祖道一就接受了 南嶽懷讓的傳法 所以就肩付著這個-弘揚大法的重任 所以在這個福建 他首次開這個開堂說法的時候 那他就一開始說法的時候 他就跟大家講各位大德 我今天要講的是用大智慧-到解脫彼岸的無上佛法 那他把這個一開場白講了之後 大家就靜靜的 沒再說什麼 那麼他又接著說 各位善知識無論在家出家 修行時間的長跟短 都能夠得到大智慧 那麼求得無上的佛道 可是請問各位你們知道-如何求得佛道呢 如何成佛呢 那麼大家就沒有辦法回答他 他就直接的剖析了 他說自心就是佛 我們這個心就是佛心 當年達摩祖師來到我們中土 就傳了最上之法 所以心為宗 無門為法門 這個讓大家好好去體證修行 簡單的內容他就把它 很快的告訴大家這些要點 那麼修行其實 在這個心之外 就沒有別的佛可求 在這個法這個佛之外 也沒有別的心的話 大家就不要再執著什麼善惡 不要落入什麼清淨的-污穢的分別 都要掙脫這樣的束縛-才能夠獨立自主 那麼明白這個道理 那麼你們的心裡就不會有罣礙 要證得菩提聖果也是這個道理 要了解色即是空 聲即是無聲的道理 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隨緣任運 順應自然 連穿衣吃飯也是佛法的體現 然後大家就非常的法喜 然後來請法的有很多 那有一天有一個-小沙彌也來到山上參訪 他的法號叫做道通 那就收他為弟子 那他的這個 道通也後來到各方去傳法 有一天他就看到一個山 這個石頭很奇特 有紫色的 有種種顏色 叫紫玉山 那這個道通就回想到-他師父曾經跟他說了 要這弘揚佛法到處都有 但是呢 你要選擇適合你的地方去弘法 可能他之前有跟他寓言-你要去的地方類似這個紫玉 或是石頭非常特殊的地方 叫紫玉山 那這道通到這個地方來 也怎樣 法緣非常殊勝 非常的特殊 好 那我們再回到講義來 就是 在五十六頁 第二段的經文 的經文 就提到 那麼我們接著看 講義的第五十六頁 經文的第二段 永嘉玄覺禪師 溫州戴氏子 少習經論 精天台止觀法門 因看維摩經 發明心地 偶師弟子玄策 相訪 與其劇談 出言暗合諸祖 策云 仁者得法師誰 那麼永嘉玄覺禪師 他是溫州姓戴的這個戶人家 那麼他小時候就學了很多經藏 特別是對於天台的法門-非常精通 那麼在修學的很多經藏裡面 特別對《維摩經》也看了 相當有心得 發明心地 就是在心得特別有感受 那麼偶然的機會 碰到六祖惠能大師的弟子-叫做玄策 那麼相談之下大家-非常有戚戚焉 就是非常的有這個默氣 非常的投緣 那而且所談的內容 跟這些祖師大德 所留傳的這些內容 都非常的相合 所以就問他 請問你的師父是誰 那這個玄策法師就說 在經文的第二行-後面倒數第二個字 曰 我聽方等經論 各有師承 後於《維摩經》 悟佛心宗 未有證明者 策云 威音王已前即得 威音王已後 無師自悟 盡是天然外道 曰 願仁者為我證據 策云 我言輕 曹溪有六祖大師 四方雲集 並是受法者 若去 則與偕行 他就說我的感受是這樣子的 那他們相談非常愉快 那就問你的老師是誰 那我們在接著看-五十六頁的講義 這個消文的第二行 倒數第二行 玄覺禪師說我聽方等經 已經很久了 也聽過很多法師的講解 那麼以後呢 我在《維摩經》 得到開悟佛法的心宗 可是到現在還沒有-人來為我證明 就是沒有人來印證 他的開悟是正確還是不正確 玄策就說 經論中講 威音王佛以前 你自己可以開悟的 能講得通 威音王佛以後 佚說無師自通 這個都是天然外道 因為威音王以後 必須大徹大悟之人-來為你做證明 證明你所悟的是真實不虛 就這樣的比方 那麼永嘉大師就非常謙虛的話 那請你為我印證好嗎 那玄策法師說 我人微言輕 你何不到曹溪去禮拜六祖 他說曹溪那個地方 四方雲集 大眾都在承受六祖的教學 你如果想去 我一定陪你去 所以一同去參學 那這個有時候就是同參道友 共同激勵 因為他自己也有一些心得 沒有人跟他印證啊 既然我們大家都能夠有這個心 去親近善知識的這個心願的話 就大家一起去 相信大家也有這個經驗 要去參學 要去參加什麼活動 有時候還是要約伴 不過對的事情如果-沒有伴還是要去 有一句話問的很實際說 無常到來的時候-你找誰跟你作伴 所以參常請法親近善知識 當然有伴同行是最好 沒伴同行還是要怎樣 要去依教的去親近 去請法 那麼講義的五十七頁 經文第一段 覺遂同策來參 繞師三匝 振錫而立 師曰 夫沙門者 具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大德自何方而來 生大我慢 覺曰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師曰 何不體取無生 了無速乎 曰 體即無生 了本無速 師曰 如是如是 所以他們就去跟-六祖惠能大師請法 那麼參見的時候 他們表現的態度有一些傲慢 就是繞師三匝 振錫而立 就繞著三圈 拿著錫丈立 站在那邊 那六祖就說 你一個修行人必須具三千威儀 八萬細行 一切得循規道矩 你從那裡來 怎麼態度這麼傲慢 玄覺禪師就說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這個講的頭頭是道 六祖惠能大師說 你何不從體取無生 了無速乎 你不從體下手去了解無生 這樣不是更快嗎 那麼永嘉大師說 體即無生 了無本速 本體就是無生了 本來就沒有什麼 快慢之說 這邊講的 消文上的體是講體認自性 自性是無生無死的 了是一了百了 就生死已經沒有了 哪還有什麼快跟慢 這就是了本無速 那六祖惠能大師覺得-他的說法很對 如是如是 所以去的時候 他有臭屁的本錢 就是在那邊顯現他的慢心 這個 圍繞三匝 然後就拿著這個錫杖站在那邊 他當然對自己的見地有所把握 不過也好 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認可 如果沒有得到認可 他只是一個慢心的話 可能也會被修理的 很清潔溜溜的 好 那麼講義的第五十七頁 經文第二段 玄覺方具威儀禮拜 須臾告辭 師曰 返太速乎 曰 本非自動 豈有速耶 那麼既然得到印可 所以他就禮拜了 所以他是傲慢嗎 他是表現一副自信 那得到了認可之後 他就禮拜要告假了 那六祖惠能大師就 你不會覺得你回去的太快了嗎 才說幾句話而已啊 這個永嘉大師就 還是露出他自性的本性 本非自動 豈有速耶 本就本來 本來就沒有動 那有快跟慢 六祖惠能大師說 那誰在動啊 那這個經文就是說 永嘉大師就說 仁者本生分別 本來就沒有快跟慢 是你在起分別心 所以他還敢頂嘴 還敢怎麼樣 反撲 這話說得很好 那六祖就回答說 汝甚得無生之意 你了解得到無生的意思 無生就是無生法忍 確實能夠證得無生法忍 好他又回答了 無生豈有意耶 然後呢 師曰 無意誰當分別 曰 分別亦非意 師曰 善哉 少留一宿 當謂一宿覺 後著證道歌 盛行于世 諡曰無相大師 時稱為真覺焉 那他就急著要走了 所以六祖惠能大師-就留下他住一夜 所以就叫一宿覺 這個住了一個晚上 那他這個對話當中就說 本來就無生 那有快慢之分 那六祖惠能大師說 無生豈有意 他就馬上反駁說 那是仁者自生分別 是你在產生分別的 那個 這個就是非常的犀利 那麼 這裡就是說 凡夫因為沒有證道 所以凡夫會有分別 那麼了解了真實義之後 本來就沒有什麼可以執著 或是什麼可以讓我們去作一些-不實在的認知 這裡是惠能大師跟他對話之後 他們的一些對話 那麼說的實在是分別亦非意 就是能夠把它的意思-能夠點出來 如果用意識分別這是凡夫 分別不是意 不是意就是什麼 是真如的本性 所以盡性之後呢 分別即是無分別 無分別與分別是一不是二 這是真正的證入佛祖的境界 我們學佛也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 你沒有證悟之前 你的分別是分別 你的證悟之後 你的分別也是無分別 那會分別的是凡夫的分別 所以他能夠把這樣的答案 講得非常簡單扼要 所以六祖大師非常的歡喜 知道他真的是有境界 就留他就住了一個晚上 那他在住了一個晚上之後 也得到了很大的法意 所以以後去弘法的時候 就作了這個證道歌 還有禪宗集 那對於後世的影響 非常的大 所以我們在介紹這些祖師大德 甚至於惠能大師手下這些法將 個個非常的犀利 個個非常有擔當 所以佛陀在原始佛教的時候 也對其他的佛弟子說 你們一個人去一個地方弘法 不要結伴而行 你結伴而行了你就怎樣 少一個地方有人去了 所以每一個人-就去一個地方弘法 那這樣就讓佛法遠佈各處 所以你們還要結伴而去 那就會相對會減少-差不多一半的人 去其它的地方弘法 所以剛剛說去參禮-六祖惠能大師當然有伴是好 可是他們到以後證悟了之後 去弘法的時候還是各去一方 所以玄覺禪師跟玄策這個 都得到了很好的受益 也能夠得到了惠能大師的印可 甚至於他們在弘揚的路上 也非常的精進 那麼相信我們在修學的路上 也能夠這樣作為 以他們作為我們的榜樣 大家互相的勉勵修行 祝大家疾成佛道 速證菩提 阿彌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