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六祖壇經4 主講:理群法師 《六祖壇經》第四集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六祖壇經》第四集 我們講到了惠能大師 他自己也呈上一首偈子 當然有人看好有人也不以為然 這個期間是因為-五祖弘忍大師怕他遭人嫉妒 受人家陷害所以趕快-也說這個沒有見性 才偷偷的跟他示意到他寮房 單獨為他講說《金剛經》 聽完《金剛經》之後 他也怎樣 也有心得 因為你如果有見性 你如果有開悟的話 所說的話是不用修飾的 也不用在那邊裝模作樣 他就原原本本表露出來 在講義的第九頁第二段經文 他聽完《金剛經》之後 尤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那麼六祖惠能大師就 遂啟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六祖壇經》當然重點是在-惠能大師自己寫的那首偈子 那麼他聽完了《金剛經》-之後的心得報告 何期自性-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心得 內容就是說 想不到啊 何期自性 何期就是沒有期待的 沒有想得到的 自性本來就是清淨啊 自性本來就是不生滅啊 自性本來就是具足啊 自性本來就沒有辦法動搖 自性本來就是能生萬法 所以我們還是要原汁味的法 惠能大師的心得講出來就好 經過太多的著墨跟解釋 那就是頭上安頭-是畫蛇添足 一般我們對於他的認知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 就好像我們提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時候 他說眾生本來就-具足佛性 本來就是清淨的 是因為妄想執著 那麼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 本來就是具足的 是因為眾生染著攀緣 祖師大德一再的-勉勵我們要放下 要認知要懺悔要精進 所以這都不是口頭禪 也不是一種標語在那邊 是要我們從內心去發現 從內心去實踐 那在講義的第九頁第三段經文 祖知悟本性 五祖知道惠能大師-能夠大徹大悟 了解到他的本性 謂惠能曰 就告訴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那麼《六祖壇經》當中 當然六祖惠能大師裡面的-見地非常重要 可是相對的 我們知道他是來跟五祖學法 所以老師的開示-是不是也很重要 對不對 我們說六祖很讚歎他 那他的老師當然也有-一針見血的話 神秀講的那些話 菩提啦 明鏡台啦 他就跟他說這個沒有見性 六祖所講的話 他有跟他認可他是見性 但是他有一個對大眾的一個-標準的一個要求在那裡 不是本心學法無益 這是對誰的標準都是一樣的 同樣一個尺吋 不是本心 你沒有見悟本心 學法你學的都是-皮毛啦名相啦 然後隨著人家的口水-在那邊起舞而已 好 經文又說 若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師 佛 佛有十號 這裡面就提到你能夠-見到自己的本性的話 就跟佛一樣 就是大丈夫 就是天人師 所以你能夠見到本性 就是你能夠徹悟到-究竟解脫的話 你就跟佛一樣 這個是等號的 不是誰跟你標榜 你是誰跟你誇獎 捧你 不是 就是佛的境界才有辦法 所以黃檗禪師 直下頓了自心本來是佛 無一法可得 無一法可修 此是無上道 此是真如佛 你能夠當下承擔 當下悟了自性 就是你的心跟佛心一樣 心心相印 這個心心相印-是你的心跟佛的心相印 不是吃喜餅的心心相印 兩顆心疊在一起-還有一支箭穿過去 丘比特的箭穿過去-那叫心心相印 那是借用佛法的兩個心 能夠互相的了知-互相的透徹 而且沒有任何的雜染 才叫做直了本心啊 那很多人在學法當中 以自心為佛心 當然你這要悟心才行啊 真正的開悟那個心-才叫做跟佛心相印 如果自以為是 那個叫什麼? 誤心沒有錯 誤解的誤啦 誤會的誤啦 接著在講義的第九頁-最後一行的經文 既然五祖有認可他了 就會照著他的意思去做 說誰啊-如果能夠悟了他的這個境界 就是開悟的境界-自性的境界 他就要傳法給他不是嗎? 他一開口就這樣講了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 便傳頓教及衣缽云 汝為第六代祖 善自護念 廣度有情 流布將來 無令斷絕 既然是三更半夜 當初神秀也是-三更半夜去寫那首偈子 以為神不知鬼不覺 可是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 五祖一看不行啊 現在六祖寫的這一首-是為了保護他 所以三更半夜去跟他-證明他的見地 所以也沒人知道 所以把這個法就傳給他了 希望他能夠好好的自己保重 要廣度眾生讓這個正法 永遠能夠流傳下去 廣度有情啊 所以這個責任也是非常的重大 所以一個宗教家有他的使命 宗教家有他的承擔 那在這個六祖承受了-這樣的使命之後呢 他也要重新的來面對-他人生的方向 在講義的第十頁 那希望就勉勵他了 希望你能夠好好的永續經營 讓這個正法久住法門常轉 五祖就跟他講了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就是說一切的有情眾生-種下了成佛的種子 第二句就是說因地這個菩提種子-佛果是從這裡產生出來的 第三句是說-沒有情識活動的無情 就是沒有生命的東西 他本來就是沒有佛性種子的 所以第四句就說-沒有佛性的無情 當然就沒有佛果的出生 所以這個是代表五祖他對六祖-的一個勉勵還有他的看法 那麼第二段的經文說 祖復曰 昔達磨大師 初來此土 人未之信 故傳此衣以為信體 代代相承 法則以心傳心 皆令自悟自解 過去達磨祖師來到-我們這邊的時候 眾生的因緣不是很具足 所以要有一些證物器物 用他的衣缽-來代表他的法傳下去 所以代代相傳 外在是用這個衣缽來代替 可是法是用心來交代 剛剛講的是以心印心 以心傳法 能夠讓他證得自性 所以這個黃檗禪師-有他著《傳心法要》 就這樣子 把這個心法能夠傳下去 你這個法沒有傳下去 就很讓正法久住 講義第十頁的第三段經文 自古佛佛惟傳本體 師師密付本心 本體就是宇宙人生的-這個本體理體 佛性自性都是一樣 就是要代代相傳 佛傳給佛就是傳這個本體自性 師師密付本心 這個本心就是本性-真如本性 一代一代的祖師就是讓-這個心法代代的傳下去 以心印心 經文的第四段 衣為爭端 止汝勿傳 那麼衣缽是爭奪的禍端啊 所以到你這邊就停止了 不要再傳下去了 若傳此衣 命如懸絲 因為後來的眾生太執著外相了 你如果再把這個衣缽-再傳下去啊 大家只看到這個衣缽的爭奪 而沒有去觀照本體 沒有去觀照本心 就是 只看到外在的爭奪而沒有去怎樣 內證的功夫 所以有人彼此標榜 曾經有一個 他參加什麼會什麼會 也沒在做什麼利益社會的事情 就在比說你買了幾棟房子 你賺多少錢 你的鑽戒是幾克拉 你怎樣 比那個外在的財富 那相對的 你在修行當中沒有去-內證本來的自性的話 就說你蓋多少道場-你收多少徒眾 你有多少信徒 那跟比那個有什麼兩樣呢 所以環境不同習性相同 那不是離佛法太遙遠了 當然那也是一種成就 可是我們還是要回過來 來觀照我們的自心-我們的本體 那五祖對六祖的期許就說 後來的眾生末法的眾生-都執著外在 而不去從內自的修為-來啟發我們的自性 我們的如來本性 所以傳這個衣缽是因緣性的 傳到你這邊不要再傳了 再傳下去會產生怎樣 生命的危險 有人就爭奪 爭奪就怎樣 不擇手段 那會產生弊端 到你這邊就停了 經文又說汝須速去 恐人害汝 現在把這個衣缽傳給你 但還是在你這邊啊 你趕快離開 不然有人心裡會不平衡 會加害於你 惠能啟曰 向甚處去 祖云 逢懷則止 遇會則藏 那你趕快離開 可是要去那裡呢? 他也跟他指點個明路 說逢懷則止 懷就是地方 就是廣西的懷集縣 遇會則藏 會就是廣西四會縣這個地方 說你到那邊就要-停止下來 到了懷集縣你要停止下來 那麼到了這個四會縣你要潛修 那這個就好像這個密笈 錦囊妙計 跟他講了這樣兩句話 到那裡怎樣到那裡怎樣 所以人生的導師非常的殊勝 有人在我們的生死大關當中-給我們一個指點 那麼五祖就跟惠能大師-作這樣的指點 講義的第十一頁第一段經文 惠能三更 領得衣缽云 能本是南中人 素不知此山路 他三更半夜得到五祖-弘忍大師跟他講解《金剛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也得到五祖的印可-甚至把衣缽傳給他 可是我還是他鄉異客啊 來到這邊修行的 不知道這個山中的路 如何怎樣出得江口 我不知道麼樣能夠 到達師父你交代-要去的那地方去藏 要去那裡去停止 山中我是來修行的不曉得路 那五祖言 汝不須憂 吾自送汝 祖相送直至九江驛 五祖就說你不要煩惱 我會送你走 送到他到這個港口 就叫他上船 祖令上船 五祖把艣自搖 惠能言 請和尚坐 弟子合搖艣 他不好意思讓他師父替他怎樣 划這個槳 師父啊你不要幫我搖這個槳 你請坐 那麼五祖說 祖云 合是吾渡汝 這我幫你搖這個槳-就好像我度你一樣啊 沒關係你不要罣礙 反正你也不懂得方向怎麼走 可是這個惠能很識相 他說 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這也是《六祖壇經》的名言 我迷迷懂懂的 迷迷糊糊的懵懵懂懂的 是師父你要度我 我已經開悟了 我就自己要有所承擔 度名雖一用處不同 度生死煩惱的此岸-到解脫的彼岸 這個度是這樣子的 所以我度他學佛 我度他出家 你要度人家解脫生死煩惱 不是頭剃下來-或是吃個素菜這叫度 這個結善緣啊 度啊唯有佛才有辦法去度你啦 解脫生死 所以度這個名字雖然是一-可是用的地方不同 好 經文這個惠能又說了 惠能生在邊方 語音不正 蒙師傳法 說我生在這個邊方地帶 發音不是很好 講話有個口音 但是從蒙師父你的不棄 讓我也能夠得悟 只合自性自度 所以也能夠怎樣 好好的自己度了自己的自性 那五祖就回答他說 以後佛法由汝大行 汝去三年 吾方逝世 汝今好去 努力向南 不宜速說 佛法難起 那麼五祖把法傳給他說 以後就看你了 三年之後我也怎樣 離開這個世間 那你呢 往南的方向去發展 那麼因緣不成熟 你就不要太早出來說法 這個佛法的弘揚 也要看因緣時節 這個因緣時節不具足的話 你說了沒有人會信 相對的會惹來殺身之禍 這個他在經典上是沒有說明 只是為什麼他要保護他 為什麼他要三更半夜會送他走 就是為了讓他平安的得到法 讓他平安的能夠弘揚佛法 當然就是一開始你要低調行事 一個人太早出頭 樹大招風 反而會弄得屍骨無存-那就很麻煩了 所以他師父再怎麼保護他-也沒用啊 那他這不根器-你硬要叫他承擔什麼 那也是很難啊 人家說阿斗就是阿斗 扶不起的阿斗 你再交給他什麼他還叫阿斗 那麼五祖看他是根器-所以才交給他 那六祖他開悟之後-也如何知道自處自度 那麼那時候三年 這個五祖才會往生 那麼在計算上說 他往生的時候 應該是七十四歲 七十四歲以那個古代來講 這個是高壽 當然他也有這種先見之明 還是要代代相傳 不只不要自己 自己一直擁有這樣的法脈-而不流傳下去 所以他還是有這個-前瞻性的告訴六祖說 你啊三年之後我就往生了 你才出來弘法 那因緣不具足的話怎樣 不要勉強 其實六祖也不是停留三年 他十幾年隱藏在獵人當中 好我們後面會在作些介紹 講義的第十一頁第二段經文 惠能辭違祖已 就是拜別這個五祖 就告假 發足南行 兩月中間 至大庾嶺 趕快就向南方去了 走了兩個月來到大庾嶺 五祖歸 數日不上堂 眾疑 那麼五祖送了六祖-惠能大師走了之後 好幾天不上堂說法 講經說法變成日課了 就像我們要上早課上晚課 還有共修還有講經 結果呢 五祖呢 平常是日課都會參與 怎麼好幾天不上堂-說法或是怎樣 大家就奇怪了 是不是有什麼事呢 就來請問 和尚少病少惱否 曰病即無 就來請問他你有什麼病痛嗎? 或有什麼煩惱 這個是以前弟子們-看到佛陀的時候向佛陀請安 佛陀啊少病少惱否 這個是一種關懷問候語 佛陀怎麼會有病佛陀怎麼有煩惱 只是用這樣的請問來代表-弟子對佛陀的關心還有尊敬 那麼這些弟子們看到-五祖好幾天不上堂了 也來作關懷關問 有什麼煩惱嗎?有什麼病痛嗎? 五祖回答說曰病即無 沒有啊 可是衣法已南矣 問誰人傳授 曰能者得之 他是不打自招 我是沒生病 可是我把衣缽已經傳出去了 哇大家嚇了一跳 那你傳給誰了啊 他說惠能得到了 眾乃知焉 逐後數百人來 欲奪衣缽 不得了 他不是門下千人嗎 一聽到這個消息-數百人從後面追來了 所以你看眾生在追什麼-奪什麼啊 很坦白啊 數百人真的追出來了 要來追了 欲奪衣缽 一僧俗姓陳名惠明 有一位出家眾 他的俗名姓陳叫惠明 先是四品將軍 作到四品將軍了 武將 武將他就怎樣 性行粗慥極意參尋 個性剛強動作迅速 這個力量很大 三兩下他就跑的快要追上了 經文上說 為眾人先 跑的比誰都快 就怎樣 趁及惠能 追到了啦 你惠能多會跑 他三兩下就追到了 那追到怎麼辦呢 追到就面對囉 涼拌哦 惠能擲下衣缽於石上云 此衣表信可力爭耶 他沒辦法被追上了 他就把這個衣缽丟在石頭上說 這個是一個傳法的信物 怎麼可以用你用搶的呢 這樣不是吃相很難看嗎? 所以能隱草莽中 惠明至 提掇不動 這還是護法菩薩有感應啊 他被追上了 為了保命 所以把這個衣缽丟在石頭上 然後放話說 這個是傳法印心的代表信物 你怎麼可以硬搶的呢 當然他也不敢抱在胸前 還是把它丟到石頭上 那他追到了-就伸手要去拿這個衣缽 結果拿不動 你說他腿也長-力道也夠 可是在這個石頭上的衣缽-他偏偏拿不動 唉呀不是你的就是不是你的 搶也搶不來奪也奪不到 只好身段放軟了 乃喚云 行者行者 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趕快硬ㄠ啦 我是為法而來不是為衣而來 就拿不到當然就說-不是為衣而來 惠能遂出坐盤石上 惠明作禮云 望行者為我說法 惠能云 汝既為法而來 可屏息諸緣 勿生一念 吾為汝說 明良久 惠能云 不思善 不思惡 正與麼時 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 所以你要我為你說法 你說你不是為衣而來 那就為他說法 所以就跟他說法了 不思善不思惡 屏息萬緣放下 善也不想他 惡也不想他 對也不想他 你如果在這個當中不作文章的話 哪個是你真正的本來面目呢 所以問話有時候呢 就好像一根很刺很尖很銳的-一根針就刺到你的心裡面 就好像一個人長瘡 那個膿就已經熟了 那個針刺下去 那個膿就出來了 一樣 心中的染著 你不是為衣而來你跑那麼快幹嘛 但是他就說我是為法而來 好你既然是為法而來 不思善不思惡 什麼是你真正的面目 你敢說嗎? 你敢說你不是為衣而來 那什麼是你真正的面目 這個就好像整個棒喝 棒棍子打你叫棒 喝就大聲的喊叫讓你-不作思惟判斷跟反駁 所以恍然大悟 好啊 你真的是為法-不思善不思惡 什麼是你真正的面目 你是奪衣是惡 你是為法是善 那都是我們自己在-著墨在作文章 有的人說我做好多善事 我好忙哦 你忙什麼? 你做什麼善事? 那是什麼善? 那是人間福去還是小善 還是真正的是讓眾生得以離苦 得以解脫 那忙的什麼呢? 是這些蠅頭小利 還是吃喝玩樂 所以你到底忙些什麼? 所以這個惠明聽到惠能 一個明一個能 就好像一個很刺的很尖銳的 這樣刺下去 像針跟他刺下去 他整個的身心的疑慮 就好像膿通通出來了 言下大悟 所以他沒有大根利器的話 講也沒用 你反而遭他起煩惱 生這個毀謗 有人自己做不到 然後呢說我是真心要求道求法 結果是求你自己標準的法 求你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已 其實不是那麼回事 所以善知識能夠直搗黃龍 痛擊我們的要害 要出手力道非常的準確 而且知道我們的痛在那裡 這個敲他的膿包 好 講義的第十二頁 復問云 上來密語密意外 還更有密意否 那麼您既然跟我這樣講 你會更殊勝更棒的這些密意 你不要隱藏啊 祖師一脈相傳 還有什麼祕密的話沒有講的啊 什麼祕密的話沒有告訴我的 惠能云 與汝說者 即非密也 講出來就不是祕密了 各位相信也都知道 這個事情我只有告訴你 別人我都沒有講 結果大家都知道 只有你最後一個知道 因為講出來就不是祕密了嘛 那密就是心照不宣 就好像佛陀把金缽羅華-傳給摩訶迦葉 他拿到他看到這個現象-就會心一笑 這才叫密啊 你懂我的意思我了解你的意思-會心一笑 那講出來就不是密了 這邊呢惠能云 與汝說者 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 密在汝邊 你能夠回心返照細心觀察 才能夠再去發現更多的祕密啊 這個密不是說隱藏不說的密 你才有辦法去發現-才能夠去揭發 很多話講的太白了有時候 你也覺得說只不過如此 所以我們有時候跟人-講一些事情點到為止 你能夠體會的那是你的東西 你不能體會的講到死-講到口吐白沫 也是沒有用的 那麼點到為止 你能夠了解那就是你的東西 你不能夠了解 真的講的再多也沒用 所以你能夠要回觀返照 這個清心反照 觀照自己的自性 那你就可以發現很多的祕密 我們說的舉一反無量 你就一一的去揭發 這樣的密意存在 明曰 惠明雖在黃梅 就是說我惠明-雖在五祖弘忍座下 這個是黃梅 實未省自己面目 慚愧啊 我從來沒有好好的-反省我自己本來面目 今蒙指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所以這個-我們有時候常常聽到說 唉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這個水喝下去是冷是熱的 是好喝是不好喝 這個你自己要喝了才知道 今行者即惠明師也 今天你真是我的老師啊 所以老師不一定要是高壽 不一定要是名師啊 要有明白自性 而不是名望很高的 所以大家都有名字 那是有要名聲呢 還是指點我們明路的人-才叫我們的老師呢 那惠能他自己-就這樣的很從這個內心歡喜 讚歎說你真是我的老師啊 現在把五祖也丟到一邊去了 因為能夠把你的內心的膿挖出來 把你的痛處點出來-那就是你的師啊 不一定要名師 那惠能曰 汝若如是 吾與汝同師黃梅 善自護持 明又問 惠明今後向甚處去 惠能曰 逢袁則止 遇蒙則居 明禮辭 那你說我是你老師 隨便啦 反正我們通通都是同門師兄弟 你現在說我指點你 你能夠接受就說我是你老師 但是我也不是好為人師 我們就還是同門師兄弟 跟這個黃梅-五祖弘忍大師學的啦 那你自己好好護念你的善根 好好的護念你的道業 那惠明就同樣問他 我以後如何去發展 或是如何去護持我自己的道業 所以惠能就跟他說 你呢到那個袁那個地方-就停止 那麼遇到這個蒙這個地方-就居住 就是說你去什麼地方停止 去什麼地方才安居 就好像五祖弘忍大師對-惠能禪師的一個指點 所以他可能對他的根器-也是相當的清楚 所以這個地點-也是針對他的因緣 還有他的背景給他一個指點 那等待也是機緣成熟-能夠利樂人間 能夠普度眾生 所以不是我好就好 要大家都好 要因緣成熟 講義第十二頁的第二段經文 明回至嶺下 謂趁眾曰 向陟崔嵬 竟無蹤跡 當別道尋之 趁眾咸以為然 惠明後改道明 避師上字 他動作很快 追到了惠能禪師 既然他已經指點他的-未來的方向 他又趕很回到山林 大眾還在找的那些地方 然後就大家說-你有沒有看到啊 那個那個獦獠啊 沒有沒有我沒看到 他應該沒有從這條路走 應該從那條路走 他就指錯方向 讓大家就-以為他是因為他先到 那他也是要去追啊 那他說這條路沒有找到-是從那條路 大家以為他說的是對的 就是跟著又往錯的地方去 那越走是-離惠能禪師是越遠 那麼就整個就找不到了 就避開了這樣的危險 那因為他的名字叫惠明 他因為避這個名諱 所以他自己叫做道明 本來叫惠明改成道明 就是恭敬惠能禪師-給他的一個指點 講義第十二頁的第三段經文 惠能後至曹溪 又被惡人尋逐 乃於四會 避難獵人隊中 凡經一十五載 時與獵人隨宜說法 獵人常令守網 每見生命 盡放之 每至飯時 以菜寄煮肉鍋 或問 則對曰 但喫肉邊菜 好 幾百個人追他 那這個惠明也幫助他了 可是還是有人-從不同的方向追到了 追到了之後呢 他就又趕快逃離 就到了五祖跟他講-四會縣的地方 他就躲在那邊就沒有再 就遇會則止-就躲在那邊沒再跑了 那邊就在獵人當中-就跟他們一起生活 獵人打獵他就看管他們的 衣物獵物 所以他們打獵回來-如果那個生命還活著的話 偷偷的把牠 放生了 已經打死了那就沒辦法了 那沒打死的他偷偷的把牠放生 那個獵人回來說 我們不是有獵到什麼抓到什麼 那死了他就沒辦法-他們就要煮來吃 就偷偷的就裝傻-裝作不知道 沒看到 後來結果他是暗中把牠放走的 獵人在山中要吃東西啊 所以他就把自己-要吃的這些疏菜 這個放到裡面 大家都吃肉你怎麼吃菜啊 他說我就吃肉邊菜就好-我喜歡吃菜 就這樣子 總共多少年啊 十五年 五祖弘忍大師跟他說-我三年之後會往生 但是他因緣還沒有成熟 他就這樣子安忍十五載 十五年是蠻長的歲月 一個人能夠對於-自己自身的安全 或是對於法的弘揚-能夠這樣安忍十五年啊 不容易 所以他是為了 為了弘法利生 是我們後世弟子在修行上-一個很好的榜樣 十二頁最後一段經文就說到 一日思惟 時當弘法 不可終遯 就想到了 也應該因緣成熟了 經過十五年的隱藏 應該來弘法利生了 不要再繼續躲藏下去了 遂出至廣州法性寺 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 所以這一群人 他不是在獵人當中十五年嗎 後來他就離開了 來到了廣州法性寺 剛好那邊有一位-印宗法師在講《涅槃經》 時有風吹旛動 那時候到的時候剛好-有在吹這個幢旛 旛就上面有寫佛號的 一僧曰風動 一僧曰旛動 有一個出家人說啊風在動 有一個說不是啦 那是旛在動是風在動 那個幢旛在動 吵來吵去 議論不已 惠能進曰 不是風動 不是旛動 是仁者心動 所以他不出手而已 一出手就直搗這個要害 不是風在動也不是旛在動 是你的心在動 大家一聽嚇了一跳 這是那裡來的-好利的一張嘴啊 經文上說 印宗延至上席 徵詰奧義 見惠能言簡理當 不由文字 宗云 行者定非常人 久聞黃梅衣法南來 莫是行者否 這個宗印法師聽他這樣一講 不是普通的行腳僧 當然他那時候沒有現出家相 不是普通的這種講經說法的人-或是一個修行人 就請他上座 你請坐 就跟請問一些佛法 他講的頭頭是道 而且不是那種泛泛之言 而且痛下針貶 就是能夠講到深處廣處 而且非常的合乎義理 他說你不是普通人 我們聽說五祖弘忍大師的法-已經往南傳來了 是不是那個人就是你呢 惠能曰不敢 他客氣的說不敢當不敢當 當然就是我啦不然還有誰 他只是沒有這樣講 宗於是作禮 這個印宗法師 哇果然是 所以趕快怎樣 請他趕快把這個衣缽-示給大家看 然後又問他說 黃梅付囑 如何指授 惠能曰 指授即無 惟論見性 不論禪定解脫 宗曰 何不論禪定解脫 能曰 是為二法 不是佛法 佛法是不二之法 那麼就說那黃梅五祖弘忍 有什麼要跟我們交代的 如何指導 他說沒有 只要見性 不講這些枝末的表相的禪定 見性就能夠怎樣 成佛啊 見性不代表坐禪 見性不代表這種外在的-這些泛泛之談 我是解脫我是放下-不是講這個 是佛法能夠相應的 所以他不談這個外相的事情 這是兩回事的啦 是兩回事的 你講表相那不是佛法啦 你要講見性解脫的-那才是佛法 佛法是不二之法 是沒有離開見性的 是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所以我們看了公車是-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 換句話說 修行是解脫唯一的路 你不透過修行你不透過見性 那哪有解脫的路啊 所以佛法只有這條路可走 沒有第二條路 所以他就把這個要點點出來了 那麼什麼叫解脫 這個生死輪迴啊 六道輪迴啊 那你如果沒有見性-講的都是怎樣 泛泛外面表相的語言 所以你說放下 什麼叫放下啊? 你說自在-什麼是自在啊? 都是你說的自在啊-不是真的佛所說的自在 你說的放下是你的放下 可是常常聽到的是-某一個人叫別人放下 而自己永遠不會放下 所以有人說發心呀發心 自己從來不發心 他是發心叫別人發心 所以很多事情要回歸到說-你自己的所作所為 是不是跟你的所作所言一致 所以佛法絕對不是二分法的 不是我的好惡-我對的就是對 我不喜歡的那就是不對的 絕對不是這樣 同樣的標準同樣的尺度 還是見性成佛 絕對不是你外在的-我喜歡做的 或是我做的才對 我不喜歡做的-別人做的都不對 那是二分法了啦 那是錯用佛法 所以你看六祖-他一出來的時候 就馬上說出見性開悟解脫 不是我們嘴巴講而已啊 而是要去能夠-直接與佛心相應 那當然要有根器相應的話 他才能夠聽得進去 不然有很多人-筆上寫的嘴上說的 是一回事 做的就是還個人的好惡 所以我執跟法執不容易啊 前面講的 你如果法執-執著自己的法最好 你如果我執我講的最對 都是執著-不是見性成佛 所以這個要切記 要小心 要慎思 要熟練 我們今天就先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