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六祖壇經3 主講:理群法師 《六祖壇經》第三集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今天《六祖壇經》第三集 要來跟各位談到的是神秀 他就是自己就把自己認定-是五祖弘忍禪師的傳人 所以大家就要等著他寫偈子 傳給五祖弘忍大師 大家就不寫了等著他寫 我們在講義的第五頁 最後一段的經文就有提到他的 心裡的一些想法 經文上說 神秀思惟 諸人不呈偈者 為我與他為教授師 說大家都靜靜的 靜靜不出聲音 也沒有動作 就等著他把這個偈頌呈上去 等著來依止他為教授師 那我須作偈將呈和尚 若不呈偈 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的深淺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 覓祖即惡 ?同凡心 奪其聖位奚別 若不呈偈終不得法 大難大難 這是內心的一些掙扎 因為大家就說-他是我們的教授師 五祖弘忍大師必定是傳給他 我們就不用寫了 不用白費心力了 那他自己也認定了 我不寫那要叫誰呢? 大家眼睛都看著他了 所以他心裡就想 大家放棄了寫偈頌的念頭 沒有人寫偈頌給和尚看 這是都是因為他們認為-我是他們的教授師 所以我就必須承擔這個責任 要寫一首偈子給和尚看 我如果不呈偈呢 那麼五祖弘忍大師 怎麼知道我心中見解的深淺呢 他怎麼如何來稱稱我的斤兩 我秤看他的斤兩多少 那我如果呈這個偈子 是希望師父善知識給我印證 那麼其實我並不是-為了要爭取這個什麼 祖師的地位 如果我是為了要-貪圖這個地位的話 那我跟一般的凡夫-有什麼兩樣呢 可是如果我不呈出-這個偈頌的話 那麼大家也不曉得-究竟他修到那裡 所以他其實也是兩難啦 兩難 所以這個經文上說 他的一個內心的一個掙扎 真是很難很難 他自己都為很為難的感覺 這個就是一個人-當大家的眼光都看著他的時候 所以他必須有所承擔-有所表現 所以以現在人來講-是有他的壓力存在 大家都有所期許 所以現在人的壓力指數很高 痛苦指數也很高 所以你不要說-小學生小孩子沒有這個壓力 其實他們還有他們的壓力 尤其現在的小孩子 父母親小孩子生的比較少 所以他自己本身-還有對小孩子的期許 小孩子這個壓力當然就很大 而且現在人抗壓力又輕 又沒有辦法承擔太多的壓力 所以動不動就以-結束自己的生命來手段 所以我們有時候真的要斟酌 那麼這個當中-我們看到他的壓力了 我如果不寫 祖師不知道我的見解的深淺 我如果寫 這個當中也有兩難 一個是我希望奪取這個位置 那我不寫 沒人知道我的深淺 所以他真的是唉呀好難好難 所以他這個也有他的-那個身心的一個困難點 好 那我們在講義的第六頁 經文又講他-如何把他的偈頌呈出去的經過 第一段經文就是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 就是那種五祖的這個客堂 他的房間之前有這個三間走廊 那這個堂前有人是說法堂 說法的這個法堂 就是現在說的講堂 好 有三間這個走廊 那麼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經變相 及五祖血脈圖 流傳供養 本來是要畫《楞伽經》的經變 還有五祖血脈圖 從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 傳到這裡就是血脈圖 就是這樣法脈相傳有個圖表 神秀作偈成已 數度欲呈 行至堂前 心中恍惚 遍身汗流 擬呈不得 他把這個偈子寫完之後 想把它呈出去 可是呢非常的猶豫 然後呢 流汗流很多 相信這流的是什麼汗 是虛汗 那這個自己對自己的見解 也沒有一個自信 來來去去往往返返的 四天過去了 總共有一十三度呈偈不得 這樣來來回回走了四天 總共十三次-要把這個偈頌送出去 送不出去 秀乃思惟 不如向廊下書著 從他和尚看見 忽若道好 即出禮拜 云是秀作 若道不堪 枉向山中數年 受人禮拜 更修何道 是夜三更 不使人知 自執燈 書偈於南廊壁間 呈心所見 那麼這樣的猶豫 這樣的來來回回 總共十三次 沒有把握 這個我們可以體會到他這個 用心良苦 那種沒有自信沒有肯定自我 這樣的是很辛苦的 真的是很耗費他的能量 想來想去他就想 不要呈上去好了 我就在這個三個走廊當中 就把它寫上去 那麼 師父他一定看得到 他如果稱讚說寫好 我就趕快出來-這是我神秀作的 那麼如果說不好呢 算了嘛 只怪自己在這個山中-妄住幾年 受人家恭敬禮拜 也就是說認了啦 所以他就到晚上 三更半夜的時候 趁大家不知道的時候 都睡著的時候 他才怎樣 把這個偈頌寫在南方 靠南方的那個走廊的牆壁 然後把自己心中的見解 把它寫出來 人家說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 那現在大家都是看著他 把他的心得報告出來 所以偈頌偈頌 所以我們如果對自己有所 修行上有所體會 或是有所心得 也都可以寫一首偈 呈給你的善知識 讓他評論評論 那麼這個當中有個好處就是 你的見解是真是假-是對是錯 這個非常的清楚 那有不足的地方 那剛好也請善知識-跟我們說指點 有對的地方-我們更能夠增上 所以向上一著 然後好好的精進到底 所以其實要面對跟坦然 這個在學佛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觀念 不要太多的包裝 還有那個虛偽 經過很多的思量 經過很多的這種迂迴 其實是很耗費精力的 也浪費我們的法身慧命 那麼這個過程當中 這個 神秀他也是真的蠻不容易的 要經過這個煎熬 終於把這個偈頌寫上去了 他這個偈頌相信大家-也非常熟悉朗朗上口 所以第六頁的第二段經文-就寫了他的偈頌 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這個大家非常熟悉的 那麼身是菩提樹 就是說菩提樹是印度人的 叫畢缽羅樹 以前釋迦牟尼佛-曾經在這個菩提樹下修行 他發一個願 如果沒有成佛 不起此坐 所以一個人要修行真的要給-自己蠻大的一個堅定心意志力 所以佛陀說-我沒有開悟證道的話 不離開這個坐位 那就有一天夜睹明星 看到這個流星劃過天空 豁然開悟 才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只是怎樣 妄想執著 那麼我們可以說釋迦牟尼佛 他也是透過這樣的精進修行 透過自己自性的顯露 所以我們現在去佛已遠 正法也遠 那唯有自己能夠-堅定的這個意志 向佛道去邁進 所以無形當中如果我們發願 如果我們度眾 如果我們修行 都能夠跟佛法相契的話 這冥冥之中佛菩薩-還是給我們一條怎樣 很直接了當的道路 那如果還在這個名位上 剛剛那個神秀他自己也說 我如果執著於那個名位 要當祖師 要當大法師 這個就困難了 所以他自己還是有一個警惕在 所以在這個要不要呈這個偈頌 所以他有他的難處 終於把它寫上去了 身是菩提樹 就比喻我這個身體-就像菩提樹一樣 那麼我的心像明鏡台一樣的清澈 常常精進修行把塵垢去掉 不要讓它惹到塵埃 斷六根六塵 五欲 然後呢 豁然開朗 無所不照 能夠清清楚楚明明朗朗 講義第六頁的-第三段經文就說 秀書偈了 便即歸房 就是說寫完了之後 趕快閃進自己的的寮房 人總不知 秀復思惟 大家都沒有看到 所以他就想 五祖明日 見偈歡喜 即我與法有緣 若言不堪 自是我迷 宿業障重 不合得法 聖意難測 房中思想 坐臥不安 直至五更 這個自己想很多啦 如果好的話 那神秀就會得到-五祖弘忍大師的傳位 就會給我好好的誇獎一番 所以人還真的喜歡聽好聽的話 他顧慮的就是說 如果不行不堪 不能用 那我不是 不是臉上也很不堪嗎? 所以他的心情-就已經不堪在那邊了 翻翻攪攪-攪攪復復 所以他三更半夜 就三更去寫 然後反反復復-到了五更都還沒有睡著 就整個晚上就沒睡了 講白一點根本就闔不上眼 沒辦法 寫一寫然後又想很多 這個就是坐立難安心神不寧 真的是很折騰 所以一個人內心-的得失心太重的話 那種內心的翻攪折騰不容易啊 所以在佛門中 放下不要執著 說了很容易 碰到的時候就執著的不得了 翻攪的不得了 所以當境來的時候 你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什麼 瞞不了別人的 好 那麼講義的第六頁-最後一段經文 既然寫在那邊 當然他自己也有兩面的評語 好的話我就得到位置 不好的話是我自己業障重啊 聖意難測 聖意難測就是說解脫的境界 不是那麼容易可以猜測 可是各位啊 解脫的境界不是用猜的用測的 不像測字的說你寫個字 我跟你測測你的運氣好不好 我寫個字 我跟你測測你的-今年的運勢好不好 那不是用猜的不是用測的 那是真實工夫的怎樣 一步一腳印 血淚交織把它完成的-一個成佛之道 不是用猜的 也不是我業障重 或是說我根器不好 其實根器不好業障重 這都是在修學過程的一個 階段 不全然是一直一直都是業障重 也不是一直一直就是怎樣 根器不好 我們現在 在佛陀在世的時候 那麼周利盤陀伽-不是大家公認最笨的嗎 但是他就很精進的修行 掃帚掃帚 他就觀想掃帚 掃地掃地掃心地 心地不掃妄掃地 所以他把自己內心的塵垢-業障煩惱愚癡掃掉了 不是自性顯露嗎? 他還是能夠開悟證果 能夠講經說法 所以我們不要一點點的-自己認為不足的地方 就一直把它擴大 而反而要把它放下來 擴大了是我們的優點 縮小我們的缺點 那當然不是靠包裝 而是那種得失心-不要太大了的話 我們的心情情緒也不會這樣 起伏太大 所以一個人的情緒起伏太大 它影響我們的-身心的一個平衡 所以一個人身體不好 大部分都心情不大好 這個是必然的 還好啦 神秀法師就為了寫一首 這首偈子 這樣反反復復四天 那也還勉強可以接受 如果超過四天超過十三次 可能他的身心的疲憊-跟承受度就比較困難了 可是寫完了之後 當然啊 因為他就在五祖弘忍大師-這附近寫的 所以他當然就會看到 看到的時候他有什麼看法呢 所以在第六頁的-最後一段的經文說 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 還沒有入門 還沒有得道 不見自性 天明 祖喚盧供奉來 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 忽見其偈 他本來請人家來畫這個-《楞伽經》的經變 畫他的這個血脈圖 一看到這首偈子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看到了 那就跟這個畫家話說不要畫了 不好意思啊 讓你這麼早-這麼遠的地方來 所以就報言 供奉?不用畫 就是跟他說不要畫了 勞爾遠來 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但留此偈 與人誦持 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令門人炷香禮敬 盡誦此偈 即得見性 門人誦偈 皆歎善哉 他本來是要畫 本來是要圖像 看到了就只好-跟這個畫家說對不起 我不畫了 因為《金剛經》說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以那些就不畫了 我們就把這個偈頌留起來好了 讓大家去受持 讓大家去好好修行 所以就留下來好了 然後就大家來看這首偈子 還焚香還禮拜 告訴這些門人說-你們好好的受持讀誦 可以見性 太好了太好了寫的很好很好 那大家也鬆了一口氣 因為五祖弘忍大師-不是要大家都寫 大家都沒有寫-就等著神秀法師寫 神秀法師既然交了卷 大家也鬆了一口氣 所以皆大歡喜 然後五祖也很讚歎啊 寫的好寫的好 大家趕快念趕快修 那好不好呢? 且待下文 在講義的第七頁-這段經文就說 祖三更喚秀入堂 三更 當天晚上 他不是到了五更天-這個神秀都沒有睡嗎 可是那一天的到要三更的時候 叫秀進來 問曰 偈是汝作否 秀言實是秀作 那首偈子是不是你寫的啊 他說是啊是啊 但是他趕快為自己辯駁 你看他經文怎麼寫 不敢妄求祖意 望和尚慈悲 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師父啊 我寫這首偈子啊 是大家的期許 可是我並不是貪求-這個祖師的位置 只是希望師父您慈悲 看看我還是不是這種料子 修行的料子 是不是有點智慧呢? 祖曰 汝作此偈 未見本性 只到門外 未入門內 如此見解 覓無上菩提 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 須得言下 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不生不滅 於一切時中 念念自見 萬法無滯 一真一切真 萬境自如如 如如之心 即是真實 若如是見 即是無上菩薩之自性也 他就跟他講一些 所以其實是五祖慈悲啊 不會是光稱讚他 他是在大眾中說寫的好啊好啊 但是進來門內 沒有見性 不合格的東西 他就開示了一些 那我們先把大意提一下 那麼寫的不好 經文就說 汝且去 一兩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將來吾看 寫的不好 那麼你先離開 你再想個一兩天 再拿來給我看 汝偈若入得門 付汝衣法 神秀作禮而出 又經數日 作偈不成 心中恍惚 神思不安 猶如夢中 行坐不樂 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 因為見地不到那邊 你再寫也不是你的東西 那麼當然從這一段經文-看到五祖的直接了當 他不會去欺騙他的弟子 他也不會去恭維他 不合格東西就是不合格 就好像這東西就沒熟 沒熟就沒熟-偏說他很熟了 那根本就不能吃的 為什麼要欺騙呢 所以這個五祖就這樣講 所以我們在這個《傳心法要》 也看過這樣的內容 說何處是菩提 師云 菩提無是處 佛亦不得菩提 眾生亦不失菩提 菩提本性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求 一切眾生即菩提相 又問 如何發菩提心? 師云 菩提無所得 你今但發無所得心 決定不得一法 即菩提心 所以你的心有所執著-那都是怎樣 離法太遠了 有這個身見就有法見 有我執也有法執 這兩種執著不容易去掉 所以修道這種般若性空 你隨順眾生-但是又不會被眾生所綁 所以十方常住 十方信眾 十方道場 那一樣的是你的啊 所以我們有時候對在家居士說 這棟房子的是你的名字 說是你的 可是你一住幾年 很少能超過一百年 一百年過後 也是別人的啊 那一樣是你的 房子也是道場也是信眾也是 那一樣是你的 所以在佛門之外了不可得 佛門之內更是了不可得啊 那一樣是你的啊 能夠了生死才是你的本事 其它都不是本事 那都是 幻化 水中道場 隨緣度眾而已 所以見性 要能夠自自如如 你沒有見性-你寫的東西一看就知道 所以說這個專家是不是有內容 你一出手人家看了就清楚 所以你是不是專家 也有比你更高超的專家 所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就這樣子 不要自滿 那麼整個的一切 這個五祖弘忍禪師-對神秀所說的 你這個內容沒有見性 只到門外 根本就還沒進門 那麼你要在這個當中 就好像你在門外 你要看房子裡面的東西-根本看不清楚 你看的也是你好像看到-但不是你的 所以在一切時中 念念自見萬法無滯 如果是你的東西 是你自己自心所現的 沒有任何的停滯 沒有任何的染著 所以這個見山是山 另外一個境界見山不是山 再來更高見山還是山 你原來看到的 但是你的進階是不去執著它 再進階是它又不是它 你都不被執著了 那才叫 無滯 沒有停滯或是沒有染著 所以這個從百花叢裡過 片葉不沾身 好多花草樹木 你進去繞一圈回來還是 沒有任何樹葉花朵沾在你身上 那有人去看花賞花 這棵好漂亮摘回去 這個葉子好棒摘回去 就佔為己有-這眾生的執著 那你好的東西 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 對不對 那為什麼一定要你佔為己有 這就是心量的問題 見地的問題 那你見地沒到那邊 寫的就是那些東西了-還要時時勤拂拭 本來就沒有罣礙 那有什麼拂拭可言 那麼這裡就把他的功力 一覽無遺的表露出來 所以我們對我們的指導者-真的是要坦白 然後沒有任何的遮蓋 那善知識也才能夠盡你的-優劣缺點給予改進 給予痛下針砭 那裡不對那裡下針那裡用藥 你明明這邊痛那裡又腫 裝的說說沒事沒事 結果已經爛掉了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一個糖尿病的病症 那曾經有一個人糖尿病 結果那個腳頭-有一個趾頭受感染 到一家醫院去 那個醫生年輕坦白 你這個趾頭要鋸掉 他說什麼 我五根趾頭給你去掉一根-我就變四根這樣不好看 雖然是腳趾頭 那個年輕的醫生說 你不鋸掉你等一下變成感染了-你整隻腿都要鋸掉 唉呀你怎麼心那麼狠-把我整隻腿都鋸掉 他沒有想說-你現在先鋸這一小趾頭 你不要搞到後來整隻腿都鋸掉 他感到煌恐-想說他要鋸他的整隻腿 唉呀你這個醫生心好狠 他就不去 這個弄弄弄弄 自己找醫生自己找藥 然後也是沒弄好 後來敗血症昏倒了 又送到醫去 送到別家 別家醫生唉呀慈眉善目 沒關係我會給你好好的處理 好好照顧好好檢查 我一定會幫你治好 三天下來 唉呀你這感染 已經不是這個趾頭了 你整個腳盤要鋸掉 你再不鋸掉就要整隻腿鋸掉 是不是還回歸到那個問題 但是他接受他的怎麼樣 態度 我會跟你好好治療 我好好的處理 我會跟你好好的檢查 所以檢查的結果現在-已經不是鋸掉一根趾頭了 而是整個腳盤他也能夠接受 因為他已經把它縮小說 就剩下腳盤鋸掉就好 所以事情一拖 事情一好惡上的選擇的時候 那已經完全不是那樣的結果 所以他 接受腳盤鋸掉 他前面那個就很跩 就跟他說你再不鋸就整隻腿 他就想到要鋸整隻腿 死也不鋸那根趾頭 結果現在變成腳盤鋸掉 他說啊還好 我沒有拖到鋸掉整隻腿 他還會自我安慰 所以眾生你要看他的心性-還有他的承受度 那麼這五祖他很直接的 就跟這神秀說你的問題在那裡 你的缺點在那裡-做不到那裡 好 再給你一兩天 重新寫 然後再送過來 可是 功力沒到那邊啊 有時候都是台上十分鐘-是台下十年工啊 弄不出來就是弄不出來 你說一兩天他還是沒辦法寫 所以非常的徬徨-非常的猶豫 所以悶悶不樂 所以從這裡就看到-他內心的交戰 非常的痛苦 那在講義的第八頁-第一段的經文 復兩日 有一童子 於碓坊過 唱誦其偈 過了兩天 他就沒有寫新的來 所以那個偈子還在 那麼有一個小孩子 就從後面 剛剛說的惠能禪師就-五祖叫他去後面工作作務 做這些雜務 那有一個小孩子-就從那邊經過 就在念這個五祖所交代-這個神秀所寫的這個偈子 因為他就交代你們好好去誦持 然後呢 可以見性 所以大家就依教奉行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大家就朗朗上口 包括這小孩子也會誦-口在那邊背 那麼經文上說 惠能一聞 便知 此偈未見本性 雖未蒙教授 早識大意 他一聽就知道-這首偈是沒有見性 他雖然還沒有得到-五祖的認可跟教授 可是整個的修行的內涵跟步驟 他怎樣有個架構跟方向拿捏 所以經文上說 遂問童子曰 誦者何偈 你在念什麼啊 這誰寫的啊 童子曰 爾這獦獠 不知 大師言 世人生死事大 欲得傳付衣法 令門人作偈來看 若悟大意 即付衣法 為第六祖 說你這個啊 他也會 人家說人微言輕 既然五祖當面就說他是獦獠 連這小孩子也跟著叫他獦獠 你不曉得人家五祖大師 對這些門徒訓話 生死事大 要把這個衣缽傳出來 所以叫他的門人都寫一首偈子 那麼 如果呢 通過了 審核通過就付他這個衣缽 所以經文上說 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 書無相偈 所以神秀上座就在這個南方-走廊上寫了這首偈子 大師令人皆誦 弘忍大師就命令大家-都要來傳誦 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所以大家如果跟著-這個偈頌來修的話 有好的收獲-也不會墯到惡趣去 那麼惠能大師一聽到這個內容 就知道他有沒有見性 就反過來說 惠能曰 一本有我亦要誦此 結來生緣 上人我此踏碓 八箇月餘 未曾行到堂前 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他很客氣他說 我在這邊工作了八個多月 都還沒有到那邊 是不是您帶我去啊 然後呢 這個小孩子就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 惠能曰 惠能不識字 請上人為讀 我就不識字 不然你讀給我聽 你幫我讀好了 那時候呢 有江州別駕 有一位江州來的 別駕就是一個官位 比如說他御史出門 那別駕就是旁邊-另外有個坐騎的 類似現在的機要祕書-或是特別助理叫別駕 特別有一個坐車-讓他在旁邊隨從辦事情的 姓張名日用 便高聲讀 他就發心 你不識字我就用比較高的聲音 大聲的聲音把它念出來 經文上說 惠能聞已 遂言 亦有一偈 望別駕為書 既然他有寫了一首偈 我聽了之後也有所心得 是不是你也把我的心得-寫上去呢 別駕言 汝亦作偈 其事希有 不認識字又會寫偈子 這當然剛剛說的 一個人看他不起 所有的人跟著瞧不起 所以其實人不可貌相啊 所以人就很容易被感染 你說你不識字我要念給你 他前面對那個童子說 他不知道在那裡 他帶他去禮拜 現在別駕說念給你聽 你還有偈子 憑你還有什麼偈子 真是稀有啊罕見啊 那惠能大師向別駕言 欲學無上菩提 不得輕於初學 你們啊說學佛學佛 無上的菩提 不得輕於初學 不能對那種初學者-有輕視之意 所以下面這兩句話-也很有震撼之意 所以大家聽清楚了 他說什麼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沒有意智 若輕人則有無量無邊罪 所以裡面這兩句話-是很有震撼的 蠻嚇嚇人的 沒有智慧的人就是很下根的人 他也有上上的智慧 你位階很高 但是呢 他也有沒有智慧的時候 所以 這兩句話是罵人 說罵也不是啦 是提醒眾生不要這種 狗眼看人低 就是瞧人家不起 所以一開始我們知道惠能大師 就跟五祖弘忍大師對參 現在有人瞧他不起 他也講幾句給他聞香聞香 給他聞香一下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沒意智 那你看當時呢 有人說官大學問大 那也不一定 術業有專攻 有時候他不一定是-這方面的專業 所以還是要虛心就教 那如果你輕視人家-則有無量無邊的罪過 所以我們對於專業上都要尊重 對一切眾生都要尊重 也一樣的意思 所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好 講義的第八頁第二段的經文 別駕言 汝但誦偈 這個別駕就被他洗臉了 就是被六祖惠能大師-給他修理一下 就不敢這麼囂張了 好吧好吧 你就把你的那一首偈子念出來 吾為汝書 我替你寫好了啦 汝若得法 先須度吾 勿忘此言 你如果有見地 有得到法位 那麼請你度我好了 所以他就不敢那麼囂張了 所以不要忘記-我們今天的約束啦 你可以的話 當然我就幫你寫 也希望你能夠度我 所以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一首偈子一出來不得了了 經文上說 因為他們在對話-一定旁邊有人來看 再把那首偈子寫上去-旁邊又圍了不少人 所以我們看這個經文上說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 哇-不得了啊 大家 雖無證悟-可是也是識貨 不得了寫的這麼好 無不就是驚嘆嗟訝 各相謂言奇哉 不得以貌取人 現在你才知道 不得以貌取人 何得多時 使他肉身菩薩 不得了 他才多久啊 簡直是肉身菩薩 祖見眾人驚怪 恐人損害 遂將鞋擦了偈 曰 亦未見性 眾以為然 這個五祖禪師一看 大家反應很好 可是呢 畢竟惠能你這個傢伙-不過是空降部隊 你一下來的話那還得了 神秀往那裡擺 其他這些老資格的往那兒擺 所以趕快拿了鞋子-就把那個偈頌擦掉 唉呀這也是沒有見性啦 沒什麼沒什麼 所以大家以為-五祖弘忍大師講的就對 就這樣子 不然大家怎樣 寫的好寫的好很讚歎 即然為首的要印證印可 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行不行 這也不是什麼東西 不是見性的東西 大家就以為然 以為然就是對對對對對 已經要跟他印可了 就說這不是見性的 所以大家也就接受-這樣的說法了 好 講義的第九頁第一段經文 次日 祖潛至碓坊 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 為法忘軀 看到這裡就會很感動 隔天 因為他當天如果說-這個寫的好 這個wonderful 那不得了 我看這個惠能禪師屍骨不存 給這些人吐一口痰-他就把他淹死了 那這個惠能還能活下去嗎? 他趕快就當著大家的面-把他否定掉 隔天才慢慢的 四下無人偷偷的跑進什麼 椎房就是樁米的地方 他親眼看到惠能怎麼在做事情 因為他個頭小 人又矮又小又瘦又醜又黑 樁米要力氣這個是要什麼 虎背熊腰的 或是這個身強力壯的人來樁米 結果你這個惠能 小不點一個然後又醜又黑 他沒有力氣啊 可是怎樣 把那個石頭綁在腰上 增加力道 他這樣樁米才能夠樁夠多 就看到 所以啊 你在做什麼 人在做天在看 五祖就看到了 就跟他講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 你要求道 就不要執著你的身體 為這個法要怎樣 努力去付出 當如是乎 你這樣做就是跟法相應 你的工作所發的心-就好像你去求道的心一樣 為法忘軀 乃問曰 米熟也未 米熟了沒有 惠能曰 米熟久矣 猶欠篩在 米是熟了 可是還沒有做一些篩選 好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 三更入室 惠能了解五祖弘忍大師的意思 三更的時候就偷偷的進入-五祖弘忍大師的房間 那麼祖以袈裟遮圍 這個窗戶 就用他的袈裟把它蓋住 把袈裟當窗廉圍起來 不令人見 不讓人家看到 為說金剛經 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所以他當初聽到人家在誦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所以五祖跟他說的時候 當下大悟 大徹大悟 所以其實修行它-有這一世的因緣 那也有過去世的因緣 所以因緣果報 這一世的結果也有怎樣 因緣的成熟 也有過去種下的因 所以才有辦法大徹大悟 徹到什麼 悟到什麼 一切法萬不離自性 所以身心脫落 脫落身心 脫落脫落 就是沒有任何的執著 沒有任何的雜染 所以一個人說我是多發心-我是多努力啊 你的所作所為跟你的言行-有沒有符合? 那就很清楚了 五祖看到他的-做事情的態度 所以我們說個性決定你的命運 那麼他的努力就決定他的結果 他為法忘軀 所以這個前提 五祖也是在讚歎他-也是在肯定他 你是堪於受教的人 他就怎樣 把他特別 把這個法跟他做一個-說明跟解釋 他就剛好人家說孵這個雞 這個雞要孵熟的時候 外面的這個母雞的這個嘴一啄 剛好那個蛋殼一破 然後那個小雞也剛好要孵現 內力跟外力互相一擊 就怎樣 互相成就 所以裡面的小雞能夠孵出來 外面的力道這樣上下一著 剛好因緣成熟 所以說就恰到好處-也是不容易啊 所以他也要有這種根機 那也要有這種因緣時機 讓他在法意上受到這樣的解脫 所以這個經文啊 不是讓我們在念口頭讒 應無所他而生其心這樣子 而真正的在修證上-有所大徹大悟 那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