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六祖壇經2 主講:理群法師 《六祖壇經》第二集 各位觀眾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六祖壇經》 他的背景介紹之後 那麼很多人來請法 請法的內容就六祖-非常慈悲的一一開示 他就先把自己的生平-作一些介紹 他一開始當然就是告訴大眾說 自性本是清淨 菩提自性 那如果能用這樣自性-把它保持下去的話 直了成佛 所以成佛其實不是困難的 一念成正覺 一念清淨就與佛相應 那麼他把重點這樣一句話-兩句話就把它帶到了 直了成佛 接著他就自我的背景的介紹 他說善知識 我們再看講義的第二頁-的第三段的經文 善知識 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嚴父 本貫范陽 左降流于嶺南 作新州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 移來南海艱辛貧乏-於市賣柴 就把他的這個先祖的過程 還有他跟他母親的-這樣的相依為命 他說他原來的籍貫在范陽 就是現在的河北省 那麼他的祖先 之前的就不提了 相對的他的父親在作官 但是呢作官不懂得-官場的倫理風氣 也不一定步步高升 他這很坦白的說他父親-不擅長這個官場的這些作風 結果被降級了 降級就流放到嶺南 嶺南就是五嶺之南 現在的廣東省 就是往南部這樣流放 那麼我們說中原中原 首善之都 或是一個京都之所在 那你這不聽話的-或是不懂得這些迎逢的 貶到邊疆地帶 所以他為什麼會來-成為一個南部的人 那當然不是出生於此 而是他的父親當官-在市場不如意 作官的市 市場不如意-所以就被貶到嶺南來了 就是廣東省 那麼新州-就在嶺南新州作百姓 那麼新州就是廣東的新興縣 這個淪落為平民 連官也作不成了 就貶為百姓 那麼他的童年不是很如意 他的父親早亡 那各位知道 以前父系時代 就是作爸爸的-掌管一家的經濟來源 管教什麼的 所以父親往生之後一般來講 母親就很難把這個孩子帶下去 非常辛苦除非她改嫁 或是家有恆產 那才有辦法-把這個生活維持下去 他父親早亡 記得我們小時候也是 聽我們祖母說 我祖父在我父親兩歲就往生了 那以前的人裹小腳-綁著小腳 她去那裡討生活啊 她只好再嫁 所以我們自己的家裡就-父親兩歲祖父就往生了 那我們的祖母她說只好改嫁 還好她嫁的不錯-所以這個家境還能小康 所以讓這個家裡還可以維持下去 那這裡的六祖他就是父親早亡 那麼母親呢 這裡就沒有說她再改嫁 又搬家 可能那個地方又沒辦法討生活 搬到這個南海地帶 所以家境非常的貧寒 那麼就靠這個賣材度日 這個賣材我們當然後面經典-會提到是六祖在賣材 會不會他母親因為要有個收入 他母親的時候他應在賣材了 好那麼再來看第三頁的經文 第一段 時有一客買柴 那麼當然這裡面只提到-他們因為父親早亡 家庭非常的貧困所以賣材 那就把這個內容就帶到-惠能大師已經成人了 已經他自己在賣材了 經文就提到時有一客買柴 使令送至客店 客收去 惠能得錢 卻出門外 見一客誦經 惠能一聞經云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即開悟 遂問客誦何經 客曰《金剛經》 復問 從何所來持此經典 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 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 門人一千有餘 我到彼中禮拜 聽受此經 大師常勸僧俗 但持金剛經 即自見性 直了成佛 能聞說 宿昔有緣 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 令充老母衣糧 教便往黃梅禮拜五祖 這段經文就明白的點出 惠能大師如何去親近-五祖弘忍大師的因緣 我們把它經文作一個-比較白話的一個說明 這個經文本身已經很白話文了 可是現在人還須要再白話一點 我們把它作一些說明 有一天有一個客人顧客-向他買材 然後叫他送到客店 客店就是旅店客棧 所以這個講到客棧-就是早期的飯店 那麼有的人就叫酒店 酒店不一定賣酒 有些人住宿叫酒店客店飯店 客棧 那麼叫他送到這個客店去了 那材拿了就把錢也給惠能大師 那麼惠能大師他拿了錢-就走出了這個門外 就要離開了 卻聽到另外有一個客人-住在客店裡面的客人在誦經 裡面講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哇-心開意解 這個一樣 你如果看一本書看一部電影 或是人家說一句話 剛好跟你的心性相應 或是跟你的所思所為能夠契合 所以久逢知己千杯少 話不投機半句多 所以能夠投緣投機 就濤濤不絕的講的沒完 你跟這個沒話說-吃飯簡直跟嚼蠟一樣 這個喝茶簡直實在難喝 喝什麼東西啊-喝不下去 他聽了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奇哉妙哉真是好 他聽了心有戚戚焉 就問了 這是什麼啊? 這誦的是什麼經? 他就跟這個客人問 就跟他回答 回答他的問答 這個我誦的是《金剛經》 那你這個經典是從那裡得來的 或是聽誰誦的-或是誰教你的 那他說我這個經是-蘄州黃梅縣的東禪寺 那我是跟著親近這個五祖-弘忍大師修行的 這個註解第三-他是蘄州黃梅縣人 那麼遇到這個四祖 所以他們這是-一祖一祖傳下來的 碰到四祖然後-開始修持這個法門 這裡面五祖他的門人-座下有一千個人 這個算蠻大的叢林 我們說寺廟道場-那麼叢林也是 為什麼叫叢林 就是一個一個的修行人-就好像一棵樹 那叢林就好像一個樹林一樣 所以道場又講叢林 表示很多很多的-修行的這個樹木 那麼這個客人說-我是到那裡親近學佛的 聽到這部經那這個弘忍大師-常常勸我們在家出家的 要好好的受持《金剛經》 受持《金剛經》-就可以見性成佛 那惠能大師聽了真的是-宿世有緣 這邊寫的宿昔有緣 就宿命當中過去世當中 好像怎樣 冥冥有種下這個因緣 相信大家也許有這種經驗 你看到那個人非常熟悉 好像不是這輩子才認識的 好像一見如故 好像認識很久 或是這本書或是那本經文 或是那個佛像 或是那個佛號 念起來就好像 如子憶母 就好像兒子在想念母親 那樣的親切 那樣的殊勝 所以這個叫宿世有緣 過去世就結下這個因緣 那麼當然大家在交談之中 這個惠能大師有表現出-想去親近這樣的意思 所以其中就有人-拿出銀兩給他 然後呢 讓他能夠安頓-這個家裡母親的事情 讓他能夠到黃梅那邊-去親近五祖 所以這個開始呢 就是非常推崇《金剛經》 這個《金剛經》呢 度化眾生乃至於這個般若性空-這個思想非常的具足 好 那麼簡單的就把-這一段經文作一個交代 所以一個人要去修行也不容易 第一個他有那個發心 第一個要有那個資糧 第三個要有那個善知識 對不對 你發心要去 可是你沒有善知識可以指導 也不曉得自己要怎麼走 你自己有責任有義務 你沒作個處理 你會心生煩惱啊 對方也會煩惱啊 所以這個 好啦 就算他有資糧安頓-他媽媽不讓他去 他也比較困難成行 所以相對的-他的母親也有成就他 也有配合他的這樣-要發心修行的這個意願 所以這要各方面因緣聚足-所以不容易 他自己願意去 他母親願意讓他去 剛好有錢去 所以這樣-每一件事情都安排好了 就把他母親安頓下來 那我們看第三頁的-第二段的經文 惠能安置母畢 即便辭親 不經三十餘日 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他聽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言下怎樣 有省有悟 我們有時候聽到某些人的開示 某些偉人的座右銘-就非常的法喜 惠能大師也是有這個善根 聽到這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樣子有所省悟 那當然也接受了人家的好意 然後準備了母親的生活費 把她安置完畢-就向母親告假去了 親近五祖 他說不到三十天 走不到三十多天 差不多一個月他就到達了 胡北黃梅縣的東禪寺-來親近五祖弘忍大師 第三頁 講義第三頁的第三段經文 祖問曰 汝何方人 欲求何物 惠能對曰 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 遠來禮師 惟求作佛 不求餘物 所以明眼人一出手就這樣 指搗黃龍 你是那裡人啊 來我這邊有什麼事情啊 要求什麼嗎? 惠能就回答說 我是嶺南新州的平民百姓 遠來禮拜大師 只求作佛不求其它 所以各位你可以看到 眾生的發心跟根器 有人買三個蘋果 就求早點事業發達 早點兒子考上那裡 早點讓自己孫子怎樣怎樣 求這個求那個 無非是五欲當中的事情 六祖惠能大師只求成佛 那些欲界的眾生 欲界的東西 沒完沒了 所以他就直接點出他的須要 我是要成佛的 要來作佛的 所以這個欲界的財色名食睡 永遠追逐不了的 如果有的人說等我幾歲啦 等我再多玩幾年啦 等我再多賺幾天的錢 等我的兒子長大 等我的孫子入小學 就是他有很多的理由等等等 歲月無常可以商量嗎? 很難吧 這個忙於這些欲望的追逐 道心就會怎樣-冷卻 精進就會退縮 所以眾生還是有惰性的 那你如果一直讓自己的欲望 在那邊操縱你的人生 這個離成佛是越來越遠 有人說成佛是三大阿僧祇劫 可是你的欲望-一直在那邊累積累積 成佛恐怕也不只三大阿僧祇劫 如果你能夠起修-三大阿僧祇劫也是一念之間啊 好 惠能大師他就馬上-指點了他的目標 成佛作佛 不求餘物 其它的他都不要 所以一個人他的目標-很正確很直接的話 對人我的是非 這個身外的之物 他就怎樣 不求不乞 有 我們增上我們的道業 沒有 不去追那些-不去抓那些 所以成佛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勸人家 這個人情事故 有些不如意的-或者人家怎樣對待你 那我們學佛剛講 就是為了要成佛 除了成佛這件事-其它的事情都是雜務 都是打閒岔 都是跟成不佛不相干的 你不要去相應 不然你就會耗費很多自己的 歲月青春能量 那就一直到晚去攀緣解釋 怎樣怎樣沒完沒了的 你既然自己覺得時間很寶貴 相對我們也尊重別人的時間 所以那不重要的事情-你真的不要花費太多時間 所以六祖他直接-就點出了他的目標 好 講義第三頁的最後一段經文 祖言 祖言就五祖說了 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 若為堪作佛 能曰 人雖有南北 佛性本無南北 獦獠身與和尚不同 佛性有何差別 所以他這個-一出口就非常犀利 第一個我是要作佛的 你要作佛 你嘴巴這麼利 五祖那是省油的燈-馬上就給他打回去了 你是嶺南人又是獦獠 如何作佛 獦獠我們這個註解上有說 他是對一種未開化的-蠻夷的少數民族 通稱為西南夷者 就是比較少數的民族 那他可能是經濟繁榮-這個條件不是很充裕 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原住民 那麼早期大家稱呼不是很有禮貌 稱為蕃仔 所以現在有人姓潘 這個就是早期-他們是這樣的民族性 給他一個姓叫潘 蕃就是早期對這種少數民族-的一個不是很有禮貌的 很理想的一個稱呼 所以現在人有時候在口頭上-說那個人不聽話 說那個人不配合-蕃蕃這樣 這蕃仔 那麼早期就是這樣-不是很禮貌的稱呼 那麼之後就原住民 現在還有新住民 就是外籍的新娘-勞工 那叫新住民 新的來到這邊住叫新住民 其實你在這邊住久了-也是原住民 你阿公那一代 或是早前不知道幾代 有十代八代 四百年的來台灣開發之前 那經過多少代了 那也是原住民 所以我們通稱原住民是-原來居住在這個地方的 可是你這個原 是地理上的原還是時間上的原 源頭的源 所以有一次我們到一個地方 他說我是這邊的原住民-原來早期祖先就住這邊了 這叫原住民 那有緣才能夠住在一起 有緣修得同船渡 是有緣才能夠同船 坐同樣一隻船來怎樣 渡這個江 那麼這個都是有過去世的因緣 才有辦法住在一起 或是才有因緣成為怎樣 眷屬 好了 五祖就話鋒很利 你這個就是獦獠 你要作什麼佛啊 惠能大師雖然不說他是怎樣 有備而來 但是根器就是這樣犀利 所以他這些對話也成為我們-在人與人之間對話的一個範 本 他說人雖有南北 佛性本無南北 人有住南方北方 佛性有分南方北方的嗎? 夠利哦 獦獠身與和尚不同 佛性有何差別? 好 你說我蕃仔 跟你這個尊貴的和尚 教授和尚或是這樣的師尊 雖然身分不同 可是佛性有何差別 所以這個會講話的人-話不在多 話多不如話少 話少不如話巧 你講的恰到好處-就一針見血 比你講了長篇大道還怎樣 有用 所以有句話說 一言一用 一句話有用說一句話就好了 你不要說一大串 所以會說話的人不是說一大堆 他是說重點 第一第二第三講完就好了 你講一大堆-沒有把這個重點提出來的話 大家也聽不懂你在講什麼 那我們從這個經文的開始 惠能大師的思想口才 真是堪做現在口才訓練的範本 第一個目標很清楚-我就是要來作佛的 第二個人家否定他的時候 他就怎樣-反過來再踢回去 那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所以他也不容易被怎樣 尥倒的-所以馬上就反撲過去 好 我們看講義的第四頁 第一段的經文說 祖更欲與語 且見徒眾總在左右 五祖這個識貨的人 這個一看到 我們剛剛說是伯樂-能夠看出什麼是千里馬 什麼良駒一眼看就看得出來 他是個料子 一看就知道 可是旁邊很多什麼 渣渣都圍繞都旁邊 說嘴來就是礙到鼻 你說他好你就等於否定別人 所以他又想跟他對話 旁邊還是有一堆人 多講幾句 恐怕引起大家不舒服 所以他就顧左右而言他 所以我們就在第四頁-的經文第一段的第三句 五祖說乃令隨眾作務 就叫他怎樣 隨大眾做事情出坡 從基礎做起 我們看企業界的這種-對於接棒人的受訓 從基礎做起 灑掃擦玻璃 那你從這種生活的細節去體會 這個整個工作的串連 那麼早期人就學一個工夫 學一個技能三年四個月 那個工夫不一定要學那麼久 可是對你的磨你的心 磨你那種求法求技能的心 對於倫理長輩的尊敬 他其實在磨你的心 那個技能當然越做是越純熟 可是你的心跟你的技術-能夠融合合一的話 那才叫做純熟 不然就叫做技而已 技術的技而已 或是成為術而已 不是工夫了 好 第一段的經文又說了 惠能曰 惠能啟和尚 弟子自心常生智慧 不離自性 即是福田 未審和尚教作何務 祖云 這獦獠根性大利 汝更勿言 著槽廠去 所以我們知道五祖 非常的識貨 這匹千里馬 可是你說了太多-恐怕引起周遭人的嫉妒 所以叫他從基礎去做 隨眾服務修福報修福田 這個是很重要的 這個佛門也有一句話說 未成佛道先廣結善緣 那麼你要成為佛門中的龍象 要做眾生的牛馬 要為大眾付出 你肯為大眾犧牲付出-奉獻的這種宗教情操 你才堪為怎樣 修行 好 那 惠能就也是依教奉行 那麼這時六祖就請問 五祖說我的心也怎樣 跟智慧相應 不離自性就是福田 他就又反過來 再跟五祖過招一下 本來我的內心-本來就沒有離開福田自性 那你還叫我去做什麼呢 那這個五祖知道了 這個根性大利 太銳利了 你不要說太多了-趕快去做事情 說的太多不如把-那個時間做多一點 那麼當然 這邊點到一句話 就是不離自性即是福田 你的心跟智慧相應的話 你所做所為就是一種-福田的耕耘 你內心沒有智慧的話 做出來不一定跟智慧相應 你怎麼會做到福田呢 所以你的心跟智慧相應 你的所作所為-本來就跟戒定慧相應 不一定是福田而已 福田只是一個範疇而已 所以你的自性能夠跟智慧相應 就是戒定慧都能夠相應 所作所為的一切-所作所為所思所想 都是怎樣 跟戒定慧三無漏學相同 所以不一定只有局限在福田 所以六祖馬上就-反撲一句話回去 那五祖就不要跟他訓示太多 你講太多恐怕引起大家嫉妒 一般的人師父講什麼-他依教奉行就好 你這個還講那麼多 叫他去趕快做事情 好講義的第四頁第二段的經文 惠能退至後院 有一行者差能破柴踏碓-經八月餘 他就到後院去了 那麼有一個行者 行者就是帶髮修行的 這個要出家修行有時候有觀察 帶髮修行先觀察你的心性 這個人有習氣-阿羅漢都有習氣 所以是要先觀察-這個叫帶髮修行 有的人要觀察差不多一年左右 如果說你本來就-帶髮在善知識的旁邊 蠻長的一段時間 到寺院的觀察-有時候他時間會短一點 那如果太匆促了一個禮拜 真的有時候彼此還沒有很熟悉 或是他對寺院修行團體-的生活沒有很適應的話 這可能有時候會起一些煩惱 如果他的根性很適當的話 觀察時間縮短他馬上就融入-這樣的修行的這個行列 好 那麼他就跟著一個-帶髮修行的到後院去了 去砍柴 去椎米 就是樁米 就是以前就要把那個稻子 把那個殼弄掉 這樣總共做了八個月 做了八個月 這基本訓練 基本生活訓練 你說你要修行 你要弘法 你要度眾 你還是要吃喝拉屎睡 那這個生活的基本的 你應該去付出 你沒有去成就別人 那誰來成就你啊 所以這個五祖就先讓他-在這個基本的生活上 去做一些培訓 好 講義的第四頁最後一段經文 祖一日忽見惠能 曰 吾思汝之見可用 恐有惡人害汝 遂不與汝言 汝知之否 惠能曰 弟子亦知師意 不敢行至堂前 令人不覺 有一天五祖突然來到後院 看到惠能告訴他說 你的見地我是認可的 可是呢 太利了 恐怕你一直出言-行為引起人家怎樣 不舒服 對你下手修理 所以我就沒有跟你講很多 你知道嗎? 那麼六祖他也很聰明 他就說是的 我知道師父的意思 所以我也八個月來-乖乖的都在後院做務 這些事情交代要做的我通通做 所以要把被動化為主動 被動就是說你去掃地 你去樁米 主動就是說掃地之後-要收拾垃圾 收拾垃圾之後要把這些 畚斗垃圾桶洗乾淨要弄乾 去樁米 你這些米糠 這些不要的東西 你看是不是能夠資源回收 或是做那個堆肥 或者你要 人家說要你一你就一 人家叫你一你就取一 就是能夠反應 或是更主動的 把變成更多的工作思想 而不是人家說一你就都一 人家說二你就只能做二 人家舉一能夠反無量 這樣才由被動變成主動 那才有主控權 做這個馬上整個系列的工作-都能夠涵蓋乾坤 通通清楚通通掌握 那惠能大師我們等一下-後面介紹他的時候 你看他工作的一種付出的-還有精進的態度 所以五祖來跟他講說 我知道你的見地很好 那因為旁邊太多閒雜人等 我跟你講太多怕對你不利 所以你能了解師父的意思嗎? 他說我知道 所以我也怎樣 弟子我也不敢到前堂 我在後院做事我不敢到前堂去怎樣 去打擾師父 乖乖的做事情 讓人家以為我也是泛泛之輩 所以人家不要強出頭 所以有一種玩具-他一出頭就捶子打下去 一出頭就捶子打下去 強出頭就會被修理的金閃閃一樣 那當然你能夠接受這樣鍛練訓練 百練就成綱 對不對 那問題是眾生很容易驕慢的 很容易驕慢 一點不順我的意 揮揮袖子不必相送 他就自己跑到遠遠的 所以這個是利根的 但是還要怎樣 堪於教誨 好 那麼這裡就惠能了解了師父的用意 也怎樣 依教奉行 所以他就乖乖的在後院-做務八個月 都沒有到前院去怎樣 強出頭 然後也讓人家怎樣 他也不過這樣子而已 所以你是不是這樣子-你自己很清楚 你的指導者也很清楚 所以不要強出頭 所以老一輩的人就會罵小孩子 大鼎還沒滾-小鼎的強強滾 是可用的-人家都還沒有發出聲音 你這個還不知道落差多遠的 這個後生小輩一直強出頭 所以就被修理 這個是其實是對我們一個期許 我們把它這樣善解 當然也有人佔著位子死不放手 佔著位子死不讓後面的人出來 當然也有人這樣的心態 可是你如果是料子 石頭壓著你-難道你就長不出草來嗎? 還是可以啊 我們看那個牆頭上-石頭縫中還是有草 還是有植物冒生出來 只要你是料子 那有不是我們發揮的舞台-不要怕 第五頁第一段的經文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 就是他有一天 就把他所有的門下弟子都叫過來 我們一開頭知道他 六祖就問其中-在客棧的一個客人 就是你誦的是什麼經? 《金剛經》 這經典是那裡來? 他說五祖弘忍大師來的 他的門下有一千多人 有一天五祖心血來潮 就把這所有的弟子叫來了 集眾 他就向大家講了 吾向汝說 世人生死事大 汝等終日只求福田 不求出離生死苦海 所以這裡也是一個重點 一般的眾生-他其實不是單單講那些徒眾 你把他拐彎來講 他也是對一般的世人一種開示 大家每天汲汲營營的只求福田 種福田 不求出離生死苦海 我們學佛就是要得解脫 就是要避免六道輪迴啊 避免這個生死的束縛啊 可是有時候就怎樣 忘了目標在那裡 就是只求福田 福田沒有錯啦 可是指月怎樣 不去看月亮去看這個指頭 所以月亮在那邊 你要去看月亮-你不是看你的指頭 忘記了你的目標是誰-月亮那邊 只看到我的指頭 指甲有沒有剪 還是要擦那一種指甲油 還是要擦什麼護手膏 你忘記月亮的明明朗朗 那麼這個五祖-就對他的徒眾作一個開示 那麼這一段的經文的-第二行的第二句 自性若迷 福何可救 你的自性都迷了-你那有福田可得啊 所以本末倒置 那麼它經文又說了 汝等各自去自看智慧 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各作一偈 你們去觀照自己吧 你們去反省自己的般若之性 然後寫一首偈 呈來我看 若悟大意 付汝衣法 為第六代祖 火急速去 不得遲滯 思量即不中用 見性之人 言下須見 若如此者 輪刀上陣 亦得見之喻 利根者眾得處分 那麼不要忘記了 修行是為了怎樣 脫離生死輪迴六道這個輪迴的 那麼你們趕快去做一首偈 不要再推托了 不要再逗留了 但是呢 自性這個東西不是你去想的 好美麗的辭藻 就是現在講的 你能夠巴結說好聽的話 灌迷湯 這個在這個妄話裡面叫綺語 拍馬屁 迎逢 狗腿 講好聽的話 不是的 自性是由你自性當中-去把流露你的見地 把它寫出來就好了 不要○○○太多.................................. 不要修飾太多 直接講 因為明眼的人 不是那些裝飾的東西 我們吃一個料理 新鮮的原味的 是不是又有營養 又能吃到它的真正的味道 那你太多調味料 到底這是茄子呢還是馬鈴薯 調味料太多你都吃不出來了 所以明眼的人是直接了當 他不是一直講直了成佛嗎 直接了當 人生不要做太多的修飾 所以修道真的是要怎樣 樸素 簡樸 然後呢 簡單 生活樸素思想簡單 動作簡要 你說好像思想簡單不是好話 罵人家的話 腦筋太簡單了 不是 就是不要轉了太多彎 這樣就這樣 直接了當 我們只是用語 就是思想簡單 不是說他簡單到-一點頭腦都沒有 而是不要太多的著墨 很樸素的把它表現出來 那麼五祖就這樣期許他的徒眾 把你們的見地表達出來 那我呢怎樣 也準備 退休了啦 這個還是棒接來賢 大家個個有怎樣 有機會 但是又個個沒把把握 因為大家都只會聽著 祖師大德說怎麼做怎麼做 而從來沒有說我是不是適合做 或是我如何做的更好 就是剛剛說的 你如何化被動為主動 只叫你寫偈子 但是偈子當中如何表現-你對佛法的見地的一個真髓 有沒有辦法表現出來呢? 所以機會是給怎樣-已經準備好的人啊 準備好了沒? 好 那麼 第五頁的講義第二段經文 我等眾人 不須澄心用意作偈 大家想我們不用用心寫啦 為什麼呢? 將呈和尚有何所益 沒有益處的啦 我們寫一寫 因為和當已經認定了某一個人 誰啊 神秀上座啊 現為教授師啊 六祖之外 還沒有出頭的時候 五祖那時候有一個叫神秀的上座 現為教授師 教授就是五祖授權給他 有些事情他要去處理 有些事情他要去教 所以他既然是教授師了 必是他得 這個位置你別想搶了 一定是他的 我輩謾作偈頌 枉用心力 我們是多浪費工的 不會輪到我們 就讓他 這叫什麼? 枉自匪薄 看輕自己沒有信心 所以怕怕不會得等 就是害怕然後膽怯 沒有承當 所以經文裡面說 餘人聞語 總皆息心 聽到和尚講這句話 反正也輪不到我 幹嘛那麼麻煩 總皆息心 大家都無樣 沒有那個意念說要去寫什麼 經文說咸言 我等已後 依止秀師 何煩作偈 反正就是他嘛 我們不用寫了 等他接了位的時候 我們就跟著他走就好了 所以這是不是料子呢? 一看就清楚了 所以一個祖師 有百分之八十是泛泛之輩 百分之二十乃堪授受 還可以教 還可以交代他事情 就那些人 那有人就得過且過 那麼這些人就說白一點就是 他也看清楚自己是什麼料子 說嚴苛一點就怎樣 得過且過 沒有辦法承當這個如來家業 反正就是他嘛 那歷史可以改變啊 歷史可以改寫啊 我們可以改寫歷史 當然我們不要強出頭 可是你還是怎樣-要做一番努力 把你的見地跟師長-跟師長有個報告 可是這些人都不要了 都沒有這種鬥志 意興闌珊 反正我們就看他了啦 沒有我們的分-不用寫了啦 你不用用心了啦 反正以後我們就搭了便車 只要神秀大師坐了位置 那我們就跟著他走就好了 幹嘛操那個煩啊 所以有人就不耐煩 修行要耐煩 做事情也要耐煩 度眾也要耐煩 說法要耐煩 常常有人會重複一直問那個問題 什麼叫六度 什麼叫戒定慧 你一個說法人就要耐煩 什麼叫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不同根機的你不同的解釋 不同這個個性你要不同的指導 你不是同樣的-教規教才就這樣講 那他有時候沒辦法相應 還不是講的都那一套 結果斷了他的道心善根 那麼這些人就是-已經產生了惰性 所以修行要常常警惕自己 因為眾生就是有惰性 所以才要善知識的指點 所以眾生就是因為有惰性 所以有時候要共修 共同的勉勵 所以同學同學同參道友-有時候是必要的 但是不要同慘 同悽慘下去就不好了 這些人就通通慘了 都沒有辦法去承擔 好吧 我們不用寫了 我們等著神秀上座來做接棒人 好我們今天就先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