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92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一節課講到卷七-懺主謝大眾第十二 主要是兩個觀念 第一個 梁皇寶懺-是非常殊勝的懺法 要成就這個殊勝偉大的功德-不是一二人之力所能成辦 所以要假借大眾的因緣 才能夠眾志成城的完成-這個難得殊勝的法會 第二個今天我們有緣-在這邊共修梁皇法會 當然是前世的勝因 希望大眾能夠-承繼這樣的善因 生生世世同為法親眷屬 看517頁-懺主謝大眾這一章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此道場同業大眾-廣及法界一切有情 同一菩提心 同一菩提願 這是總說道場法會的大眾-跟一切的有情同一菩提心 下面說有三個 第一希望未來能夠-同為菩提眷屬共同修行 互相勉勵團結在一起-像形影相隨一樣不分離 第二修行成功以後 一起莊嚴佛國土-淨化佛國土 然後普利有情 第三-希望將來一起成就法身 因為法身平等一體 所以我們一起-成為清淨的法身 願從今日盡未來際 從今天開始乃至-無窮無盡的生命時間 生生世世常為三寶眷屬 我們都是佛法裡的眷屬 同為智慧法親-一起為智慧的法親 同為慈悲骨肉-都是有菩提心的骨肉 就像手腳一樣 同處修因 同處證果 一起修行菩薩道-一起證得佛果 音響相應 形影相隨 後面講到比喻 這邊發聲那邊回音-叫音響相應 形影相隨就更清楚了 身體到那兒-身影就跟到那兒 形影不相離 音響相應 形影相隨-把彼此緣份講到了極點 講得俗一點就是-黏在一塊不相離了 各位知道-眷屬非常的重要 事業家庭的成功-就是要有好的眷屬 不是只有父母兄弟才叫眷屬 老師學生之間也叫眷屬 長官部屬之間-朋友同事之間叫眷屬 鄰居村里之間也叫眷屬 不是只有家庭的-血緣關係才叫眷屬 所以佛經裡有個六方禮經 就是對我們的父母兄弟-伯伯叔叔 還有我們的師長-乃至我們下面的眾生 都要加以恭敬 中國人叫五倫-倫是合理的關係 所以這邊把-人與人之間這種倫理 緊密的-用佛法的慈悲心作為連繫 這樣的眷屬跟世間人眷屬-有什麼不一樣呢 世間眷屬以什麼作為連繫呢 第一種是-以血緣關係作為連繫 父子兄弟之間-是血緣的關係 血緣裡面有個很重要的-血緣的恩愛 血緣裡面有個很重要的-是身體的一部份的關係 我們叫骨肉 夫妻是男女的恩愛-還有加上骨肉的關係 因為兒子女兒-是夫妻共有的 所以除了夫妻的恩愛以外 還有所謂的骨肉的關係 所以家庭是男女的恩愛-連繫著骨肉的關係 所造成一個所謂-眷屬的結構 當然再加上道德的薰陶 就有父慈子孝的-道德的連鎖關係產生 家庭的眷屬關係得到昇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世間人的話 君臣之間-長官部屬之間 就是屬於利害的關係 因為你有權力有金錢-我必須要配合你 你發薪水 所以我必須要盡忠-必須要努力的工作 這樣就有了-所謂的利害關係 孟子說-人與人關係要加個道義 所以孔曰成仁 孟云取義 孟子強調 人與人之間除了利害-還要有道義 超越利害-作為人的一種高尚的道德 把所有其他人 都用跟親人眷屬-一樣的關心態度來對待 這就是道義 所以孔子孟子 在恩愛骨肉的關係上-在權力金錢的利害關係上 把人與人之間的眷屬關係-提昇到仁義的層次 這是中國儒家的思想 佛法是把所有的有情生命 不管是人乃至地獄 餓鬼-畜生都等同一視 沒有親人眷屬的問題-沒有長官部屬的問題 沒有親里朋黨的關係 只要是有情的生命平等一視 都以佛法的關係來成為眷屬 這樣的所謂眷屬的思想-就更深刻的超越上去了 所以我們要從所謂的 同為慈悲骨肉-同為智慧法親 音響相應 形影相隨-這裡面看到 它不是等同於世間的-恩愛利益的眷屬 也同時超過儒家-孔孟仁義的眷屬關係 它是用佛法的智慧與慈悲 普利一切有情-平等的眷屬關係 所以這一種所謂形影相隨-音響相應的眷屬 跟世間人的恩愛骨肉-利害相關的眷屬關係 是絕對不一樣的 這個大家要很清楚 看下面 莊嚴淨土歷事諸佛-同行同到救護世界 接引眾生同力同作 這裡講到第二個層次 我們不斷修行菩薩行以後 慢慢地種種功德智慧成就 我們要一起清淨淨土-然後親近十方諸佛 同行同到一起做一起走 然後救護世界接引眾生 同力同作 一起實踐一起來做一件事情-就是利益眾生 前面是自利 這邊是利他 最後成果 法身本無二體-行願亦同一致 三身四智同得圓成-八解六通同一自在 饒益將來同登正覺 法身本無二體 證到佛的法身 諸佛同一法身 所以我跟一切的有情-是同共一個法身 所以沒有二體 行願也一樣 我們所發的願-所行的菩薩行也是一樣 所以三身四智-法身 報身 化身 四智 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 佛的三身四智也一樣-一起成就 八解六通 同一自在-六種神通同一自在 利益無量無邊的未來-一起成為正覺 這就是剛剛講過 慈悲道場-之所以慈悲的意涵 就是所攝及度化的眾生-是所有一切有情 度化到什麼樣的程度呢-是同登正覺 這就是慈悲的精義 看下面一章-總發大願第十三 這一章簡單講-它的宗旨就是 總願一切眾生-成就佛果的功德 看下面有五條 前面兩條是祈願 第一條是祈願諸佛菩薩的-種種神通力 不可思議力-智慧力 誓願力 種種力-總共有十二條力 能夠令眾生得如所願-得到眾生所祈求的 第二條是 雖然大眾還是生死凡夫-心智非常的卑微 可是以大眾合成的-懺悔功德力 力量也是很大的 也是希望眾生-能夠成就所願求的 這是兩種力 一個是諸佛菩薩的力-一個是我們大眾的懺悔力 希望眾生得如所願-滿願 後面三段 是祈願眾生能得到-諸佛的身口意 所以這五段很清楚 前兩個是滿眾生的願 後三個是-眾生得到諸佛的三業 五小段主要內涵就是這樣 現在來看文字-總發大願 在518頁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相與又以-今日懺悔發心功德因緣 願十方盡虛空界 這以下是把所有六道眾生-代表的類別標舉出來 總共有十二大類 當然裡面的小類又更多了 前面有七類是王-七個王 為什麼 因為這一類可以說王 他走到那-這一類就會跟隨到那 王的力量是-統攝所有的部眾 大眾都是-以王的意思為意思 所以要把王推舉出來 整個的部族就是以王的意志-王的所行為規矩 所以王是代表 第一個是諸天王 第二是仙王-第三是梵王 第四是神王-第五是龍王 第六是阿修羅王-第七是人王 總共七個王-下面都各有部屬眷屬 就不那麼詳細的一一羅列 這七類的王也代表了-七類很重要的種類 願十方盡虛空界一切天主 這七類乃至後面的十二類 其實就是後面-總發大願第十三章以後 第十四開始為天道禮佛-一直到第三十三章 總共有二十章 都是為了六道各類的有情-禮佛懺悔的章節 從十四章到三十三章-為畜生道禮佛為止 二十個章節-為一切有情禮佛 就在現在總發大願第十三-這一段把它全部列出來 可以說總發大願這一章-就是後面禮佛二十章的總說 這七大類的王 一切天主一切諸天各及眷屬-這是第一天主 第二又願仙主一切真仙-各及眷屬 這是仙主 第三又願梵王帝釋 帝釋是帝釋天王-護世四王是四大天王 神王神將各及眷屬-第三類 第四-又願聰明正直天地虛空 主善罰惡守護持咒-一切神王一切神將 這個神王是屬於鬼神類 因為除了天 梵王-還有仙主以外 另外還有很多的鬼神-他們各有司職各有所長 所以神就是鬼神類的 又願妙化龍王 頭化提龍王-五方龍王 龍神八部 八部神王-八部神將各及眷屬 這個第五龍王 第六又願阿修羅王一切神王-一切神將各及眷屬 這裡從第三梵王開始-就有神王神將 第四第五第六-也有神王神將 所以神王神將基本上 是因為現在所說的部類很大 什麼大王 帝釋 護世四王-聰明正直的主善罰惡的王 龍王 阿修羅王-因為部族很大很大 是一個非常大的類 在大類裡面-有很多很多小的部族 小的部族裡面就有小王-就有很多神王的名稱出現 司職眾生的善惡懲善罰惡 在天王 龍王 修羅王-這幾大部類裡面 都有小的部族-裡面也有小的神王神將 所以神王神將 是各個大的部類裡面-都會有的一種普通名詞 不是指那一個部族的王-或者是很多的鬼神 都有自己的王-也都有自己的將 這是跟各位提醒的 第七-又願人道一切人王 人王有很多-有大王有小王 臣民將帥各及眷屬 第八-又願十方比丘 比丘尼 式叉摩那 沙彌-沙彌尼 各及眷屬 這個是出家眾五眾 又願閻羅王 泰山府君-五道大神 十八獄王 一切神王 一切神將 這個王加上閻羅王-就有八個 閻羅王也有神王神將-這邊是屬於地獄的王 包括地獄道裡面的獄王 十八地獄每個小地獄-也有王 也有神將 第十-又願地獄道一切眾生 餓鬼道一切眾生-畜生道一切眾生 各位可以看出來 他把地獄道的王跟將-跟地獄道的眾生分開 因為一個是主罰的-一個是被罰的 這兩類不一樣 一個是被統治的-一個是統治者 所以這兩類分開來 雖然都同樣受地獄的果報 可是同業中有別業-共業中有差別業的不同 一個是統治者-一個是被統治者 第十一 又願十方盡虛空界-窮未來際 若大若小-一切眾生各及眷屬 就是未來際無量無邊的 又願若後流眾生異願界者-皆悉令入大願海中 都進入這個大願海裡面-各各具足功德智慧 每一個有情眾生都能夠-成就圓滿的功德智慧 就是福德智慧 如是三界內外-無窮無盡一切眾生 上面十二類的眾生-一一列舉以後 再把他總括一下說 三界內外無窮無盡-一切眾生 這兩句話注意一下-名色所攝 有佛性者 後面出現好幾次 名是心-色就是色 有精神 有物質的-就是有情 名色這個名詞比較常常用到 是在佛陀最根本的教法-十二緣起裡面 無明緣行 行緣識-識緣名色 也就是說從阿賴耶識-開展出來就有了名色 就是有神識有色身了 只要有色身有物質的-有名 有心神心識 有精神的 就是有佛性都可以成就 今日仰承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大慈悲力 仰承就是借著-十方諸佛的慈悲力 諸大菩薩一切賢聖-本誓願力 下面各位把力畫起來-總共有十二個力 大家仔細看 第一個-諸佛大慈悲力 諸大菩薩一切賢聖-本誓願力 無量無盡智慧力-無量無盡功德力 自在神通力-覆護眾生力 安慰眾生力-盡諸天諸仙漏力 攝化一切善神力-救拔地獄眾生力 濟度一切餓鬼力-免脫一切畜生力 總共有十二個力-力就是有能力 我們要成辦大事-一定要有大的力量 力量是最重要的事 說世間人有福報-福報就是福德力 我有權力 財力 學識力-我有人力 智慧力 都是力 有力量才能夠辦事情-有氣力才能夠扛東西 所以力很重要-是成辦一切萬事的因 所以它提出力 所以佛有十力 你說-金錢是不是力 智慧 學問 人力 權力-是不是力?都是力 也是因為有這些金錢-學問 官位 名望 人緣 你才能產生成辦事情的力量 所以最後還要-匯集到力上面來 令諸眾生得如所願 這麼多力只是為了-要讓眾生滿他所願 這是仰承三寶-諸佛菩薩的力量 以下就講到懺悔的八個力 就是我們在梁皇寶懺裡面-所做的種種懺悔的要義 某等今日又承慈悲道場力 這是總說慈悲道場的功德力 整個梁皇寶懺道場的加持力 下面是內涵 慈悲道場是總的-下面是別的 第一歸依三寶-第二斷疑生信 第三發心懺悔-懺悔發願發菩提心 還有解怨釋結力-自慶歡喜力 踊躍至心力 這些都是裡面章節的意思 發願迴向善根力-最後令諸眾生得如所願 跟前面一樣 所以總發大願前面的兩小段-是希望眾生得如所願 兩小段分別有兩個不同的力 一個是佛菩薩的力 第二個是慈悲道場的-法性功德力 前面佛菩薩是佛跟僧-這邊是法 所以還是佛法僧三寶力 下面三小段 是願一切眾生得到-佛的身口意三業 還是力的功德 某等今日-又承七佛大慈心力 下面就把梁皇寶懺裡面-所有的佛列舉出來 第一個是七佛大慈心力-十方諸佛大悲心力 三十五佛滅煩惱力-五十三佛降伏魔力 百七十佛度眾生力-千佛攝受諸眾生力 這個是佛的序列拉開了 下面十二菩薩覆護眾生力 其實不只十二位菩薩 乃至於每一個佛號後面 都有觀世音 無邊身-流通懺儀的功德力 願令十方三界六道-窮未來際一切眾生 若大若小 若升若降-名色所攝 有佛性者 看到沒有 所有一切眾生-從今天懺悔發願以後 在所生處 各得諸佛-諸大菩薩 廣大智慧 不可思議-無量自在神力身 希望有情眾生-得到佛的神力身 六度身正向菩提-四攝身不捨一切 大悲身拔一切苦-大慈身與一切樂 功德身饒益一切-智慧身說法無窮 金剛身物不能壞-淨法身遠離生死 方便身現自在力-菩提身隨一切時成三菩提 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皆悉具足如是等身 具足成就-諸佛無上大智慧身 這裡面有總有別 第一個自在神力身是總說-下面有十個別說的身 六度身 四攝身 大悲身-大慈身 功德身 智慧身 金剛身 淨法身-方便身 菩提身 最後具足成就-諸佛無上大智慧身 自在神力身 大智慧身-這兩個是總說 所以總共是十二個身 這講到祈願一切眾生成就-佛的自在神力 大智慧身 下面得佛口的果報 又願十方一切眾生-從今日去在所生處 各得諸佛菩薩-不可思議功德之口 柔軟口安樂一切-甘露口清涼一切 不虛口說真實法-如實轉口 乃至夢中無有虛言 尊重口-釋梵四王恭敬尊重 甚深口 顯示法性-堅固口 說不退法 正直口 具足辯才 莊嚴口-隨時隨業普皆示現 一切智口-隨其所應度脫一切 願四生六道一切眾生 皆悉具足-諸佛菩薩清淨口業 這邊也是前面一個總說-不可思議功德之口 然後十條別說口業 說明這十種口的果報-所成就的功德殊勝 比如-柔軟口能夠安樂一切 甘露口清涼一切-不虛口說真實法 如實轉口 在夢中-都不會講謊話不真實的話 尊重口講的話 連梵王帝釋天四天王-都很恭敬尊重 甚深口能夠顯示諸佛-清淨真實的法性 堅固口說不退法-正直口具足辯才 莊嚴口-隨時隨業都示現 一切智口-隨其所度脫一切 這是十條-佛的口莊嚴的果報 各位要知道 隨便一個口業-能夠讓我們下地獄 也能夠讓我們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 我們先不講出世的功德-就講世間的功德 最近美國流行天王麥可死了 他的音樂-就是能夠打動世人的心 這便是口的果報 只是他的生命中-有很多雜染的部份 所以讓他的生命-不是那麼清淨 那麼順利那麼安樂 他有一點點口的功德 或許是他前世讚揚三寶-歌頌三寶 所以招感了今生口業的果報 可是他的其它生命中-夾雜很多虛妄貪瞋痴 煩惱 或者殺生的業報-所以讓他短命 讓他有很多的苦惱-甚至牢獄之災等等 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淨三業 唯有清淨三業-所成就的功德才會沒有雜毒 什麼叫雜毒 很好吃的飯裡面放了毒-這個飯就不能吃了 沒有染污 沒有垢穢-這個很重要 所以我們一定要-常常清淨我們的三業 看下面意業 又願十方一切眾生-從今日去在所生處 各得諸佛菩薩-不可思議大智慧心 常有厭離煩惱心-猛利心 堅強心 金剛心 不退心 清淨心 明了心-求善心 莊嚴心 廣大心 這邊也是總說-不可思議大智慧心 然後下面有十條 所以身口意都是一個總說-下面十個別說 有大智慧力-有所聞法即自開解 慈心向人 斷諸怨結-住於羞恥 常懷慚愧 不計吾我 同善知識 見有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禪定 智慧之人咸生歡喜 怨親一觀 心無憍慢 不說他人善惡長短-不傳彼此和合分離 所言柔軟不出惡辭-歎佛功德樂學深經 愛護眾生如己無異-見有作福不行誹謗 慈心和合猶如聖眾-同諸菩薩成等正覺 這裡講到有大智慧心 智慧的人-所做智慧的事情 我們來看是-什麼樣的表現行為 人心裡面所想的-就自然會表現出來 裝不出來的-裝只能裝一時 大學說-正心誠意 心正意誠以後-才能夠形諸於身口 才會表裡一致 沒有讓人家懷疑的地方-也沒有不恰當的地方 非常妥協吻合 有所聞法即自開解 聽聞到佛法看了書-就自己能夠理解 慈心向人 都是以慈悲心面對人 斷諸怨結-斬斷跟人家不好的冤仇 其實我們自己可以反省 這是很細微的-可是卻很真實 而且也是我們要用功的地方 別人得罪我們對我們不好 我們會不會起瞋恨心 從這一點上面就可以反省到-自己的功夫做到什麼地方 我個人感覺到 人家對我不好-要不起瞋恨心可能很難 還是會起瞋恨心 可是要放掉還是可以 想一想算了-不要跟他計較 歸於因果業報好了 不是我欠他-就是他來還我 所以大家要反省-自己的問題在什麼地方 要一直不斷的改進 所以慈心向人斷諸怨結-確實不容易 住於羞恥常懷慚愧 這一點我覺得倒是可以 我們常常什麼事情做不對了-覺得很慚愧 這個倒是很重要 不計吾我同善知識 要隨同善知識的知見-不要老是執著你是什麼 要跟著善知識的道理走-同善知識 不要用你自己的想法-來看問題 見有布施 持戒 忍辱-精進 有人修行善法-我們要生起歡喜的心 怨親一觀 心無憍慢 要平等 跟有仇的 有親的-都要平等 這個也很難 心無憍慢也很難 我們自己有一點點長處-總覺得我比別人強 這個都是我們需要去改進的 不說他人善惡長短-不傳彼此和合分離 這就有一些分別了 我們不要有意的-去講人家的話 盡量不要談到 我個人一個問題-就是教學當中 往往要談些具體的案例-來分析做人處事過失 就是臧否人物 我自己也在反省-盡量不要 即使要也不要提姓名-就只是說案例 所言柔軟不出惡辭 講話盡量用詞遣字要選擇-不要用一些不好的詞 口氣也要調整要很柔和 歎佛功德樂學深經-學習大乘經典 愛護眾生如己無異-一切眾生跟自己一樣 見有作福不行誹謗-隨喜人家的功德 慈心和合猶如聖眾 大家都是平等的 我們這個心根本上-把眾生跟自己看成一樣 這個心就會慢慢的朝著-一切都是善的方面去做 最後同諸菩薩成等正覺 這節課講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