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91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節課到-卷七的警緣三寶 意思是要我們-感念三寶的恩德 能夠歸命三寶修學佛道 從前面的-歸依三寶第一章 斷疑第二章-懺悔第三章 發菩提心第四章-發願第五章 發迴向心第六章-到卷三的顯果報 卷四的出地獄第八章 卷五卷六-解冤釋結第九章 進入第七卷以後-就要開始 為諸天以下一直到地獄餓鬼-畜生的六道眾生禮佛懺悔 最後發願回向-整個梁皇寶懺算結束 我們所提出的七個核心思想 第一歸命三寶-第二禮拜懺悔 第三發菩提心-第四發願回向 第五因果業報-第六神通感應 第七解冤釋結-基本上思想已經敘述圓滿 第十章自慶-十一章警緣三寶 十二章懺主謝大眾 十三章總發大願-基本上是作為收尾 就是整個梁皇的思想結構 還有一些要提醒大眾注意的 不要以為懺悔圓滿結束了 還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情-要反覆的提醒我們 要自己感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覺得很慶幸 然後不斷努力珍惜 警緣三寶是屬於歸依的部份-自慶屬於發菩提心的部份 警緣三寶剛剛講過 重點是要我們對三寶的恩德-不斷的思惟三寶難遇 讓我們好好努力歸依三寶 懺主謝大眾是今天-我們來參加法會 固然我們自己的-發心是最重要的 可是要想到-一個法會 道場的建立 殿堂的莊嚴 執事維那 主法法師們-多年的修持帶領我們來共修 施主的護持各種因緣-聚成這個法會的緣起 所以我們要感謝所有直接-間接成就這個法會的人 讓我們知道善的修道因緣-難得的珍惜感念之心 最後要發願回向-一切的有情同證佛果 所以卷七的這四條 自慶 警緣三寶-懺主謝大眾 總發大願 可以說是一個收尾 奉為天道禮佛第十四章以下-一直到三十四三十五章 都是為了乃至地獄餓鬼道的-眾生禮佛懺悔的實際過程 前面講過 懺悔就是-要禮佛發露懺悔 所以我們除了自己禮佛以外 我們還要為這些六道的眾生-為他們發露 懺悔 禮佛 這就是體現菩薩道的思想 眾生一體乃至度盡一切眾生-這種胸懷菩薩的精神 我們把現在進行的位置-簡單的瀏覽一下 就開始看警緣三寶第十一 我們講過它的內容-是屬於歸命三寶思想 上次已經講了大部份-警緣三寶有六個小節 再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節-是因為三寶加持力 所以我們能夠聽聞佛法-修行菩薩道 第二節以三寶力故 我們能遠離地獄餓鬼的境界 五根眼耳鼻舌身 不去面對地獄餓鬼的-痛苦恐怖的境界 我們的內心能夠常常-感念三寶慈悲救拔的功德 第三節 我們生在末世 佛前佛後-卻能發起對三寶的信仰 能發起菩提心-進而修學佛道 也是三寶冥冥加被的功德力 所以能夠有這個人身-來修行佛法 這個世間最珍貴的財富-最殊勝的因緣 都是由三寶所給予的 所以我們要感念三寶 第四節 雖然我們對三寶-供養金錢財物 出力奔走 承擔三寶的種種事務 這些並不真正能夠報三寶恩 因為雖然這個供養有福報-可是還不夠大 不足以報三寶護覆之恩 所以第五節講到-如何回報三寶護覆之恩 要發菩提心 四弘誓願 然後莊嚴淨土成就法身-這樣才是真正的報佛恩 上一節講到這一段-再念一下就會比較清楚 在507頁 欲報佛恩 唯發菩提心-立四弘誓 造無量緣 莊嚴身相 修淨土行-是為智者知恩報恩 這一段講得非常清楚說 欲報佛恩-要發菩提心 立弘誓願 造無量緣 莊嚴身相-修淨土行 發菩提心 立四弘誓願-這是在因地的發心 莊嚴三十二相清淨國土-是果地的功德利益眾生 這樣才真正是有智慧的人 知恩報恩-知道佛恩報恩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諸佛慈悲恩不可報 菩薩摩訶薩碎身-猶不能報萬分之一 況我凡夫而能報者 菩薩粉碎身體都不能報佛恩-何況我們凡夫呢 眾等唯當依經所說-利人為上 各各志心五體投地 普為十方無窮無盡-四生眾生 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眾等唯當依經所說-我們只有依照經典所說的 利人為上-利益眾生為最尊貴的宗旨 大家一起五體投地-為無盡的眾生來歸依佛陀 看到利人為上這一句話-就使我想到解脫道 一般所說的-小乘或叫聲聞乘 如果用路來比喻叫解脫道 就是聲聞乘修成阿羅漢以後-就能免除生死輪迴 不再墮入生死輪迴 然後身能夠入涅槃禪定-與法界合為一體 而後回小向大再成佛道 聲聞乘是解脫道 菩薩乘叫菩薩道-是以利益眾生為前為上 所以這邊講利眾生為上-叫做菩提道 很多人菩提道與解脫道混淆-不知道兩個差別 其實兩個的根本差異-是在對於佛法講的真理 另外一個名詞叫做法性 是對於法性的認知有差別-也就是深者見深 淺者見淺 菩薩所看到的是甚深的真理-羅漢所看到的真理比較淺 這就是所謂-人空跟法空的差別 人空是真理-法空也是真理 人空真理的深度比較淺-法空的真理比較深 這樣分大家會比較清楚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 因為所見到的真理有差別-所以修行的趨向就會有差別 這裡面有很多的差異性-我們不談 今天舉一個很有趣的角度-是對於金錢財物的看法認知 在阿含經裡-佛陀常常告誡佛弟子說 金錢是毒蛇 不可以碰 而且在我們的戒律裡面-對金錢也有類似的規定 可是大乘的菩薩思想-就不這樣想 甚至在大智度論-六度這個章節裡講到 菩薩為了利益廣大眾生-所以廣求資財 我讀到大智度論這一段 內心對菩薩乘與解脫道-就有很清晰的感受 當然行菩薩道廣求財物 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不是自己享受 所以我們出家人-不管是聲聞道或是菩薩道 一個真正的行者-始終是勤儉自持的 絕不能夠假借行菩薩道-而奢侈浪費 這是違背修行行者的心念-以及利他自利的原則 有財無財不重要 重要的是有沒有利他-普濟眾生的胸懷跟行為 對於自己的資生-我們生活上物質條件 我們始終不管是行菩薩道-或者是解脫道 都是淡泊勤儉-這才是真正修行者的風範 這是講到利人為上 尤其是我們出家眾-對這個問題要非常的清楚 台灣佛教界講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利他的思想 就是這邊所說-利人為上的思想 會落入比較-庸俗奢華的情境裡面去 是我們要注意的 下面第六節是 三寶力故-一切有情生生世世三寶攝護 這等於是祈願三寶攝護我們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力 覆護眾生力-大方便力 不思議力 令修懺眾等-普及法界一切有情 這個還是願-歸依三寶後 還是願的部分 願以慈悲力 覆護眾生力-大方便力 不思議力 令我們現前法會的大眾等-以及一切有情 各位看 它始終-不忘一切有情的胸懷 生生世世在在處處-不管是什麼時間 空間 下面有六個受到三寶的攝護 第一個是-常聽聞三寶的名字 第二是-常看到三寶的相貌 第三個是-蒙三寶的光明照耀身心 第四個是-蒙三寶的慈悲覆護 就是三寶的慈悲-能夠加持在我們的身心上 第五是-三寶的神力拔濟身心 如果我們的身心-掉在痛苦的境界裡面 希望三寶能夠拔濟我們出來 第六個是-三寶的智慧 最後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 能夠打開我們的心智-悟無生忍 證真實相 能夠開悟證真理 這是我們修學佛法-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標 後面八條是我們怎麼樣-知恩報恩 緣念三寶 因為是警緣三寶 所以始終告訴我們-要怎麼感念三寶的恩 然後知恩報恩 常知三寶之因 常常去思惟了解三寶-成就我們一切功德的因 三寶是我們安樂的根源 常念三寶之德 其實三寶之因 三寶之德-差不多 要去想到三寶的種種功德力 常稱讚三寶 知跟念都是心裡面的事情 稱讚是口業上面的 不管是出家眾或在家眾-要常常稱揚三寶的功德 剛剛學佛的人可能害怕啟口 要知道人都是要靠宣傳 靠教導 靠說服的力量-把思想轉變過來 電視上為什麼大企業大公司-要花幾億的錢來做廣告 你明明知道-那個廣告誇大其詞 可是日積月累以後-就在腦筋裡種下好印象 這個很真實的事情 如果廣告沒有效果的話 那這些大公司都是傻瓜 我們看到高速公路上面-這麼多的看板T霸 台北市高雄市大樓上面-看板一年要幾百萬 為什麼-就是宣傳讚揚的力量很大 我們叫口碑 佛法裡有一句-僧讚僧佛法興 常常讚揚三寶的功德 世間人就會對三寶-產生信念信仰 翻過來 如果毀謗的話-就破壞了世人的信仰 所以常稱讚三寶非常重要 常恭敬三寶也很重要 稱讚是言教-恭敬是身教 你自己帶頭來恭敬三寶-更能夠感動教化大眾 比如-今天總統馬英九來頂禮三寶 大陸的國家主席-胡錦濤來上香禮佛 那對於世間的影響就很大了 因為他帶頭身體力行-來恭敬三寶 如果你是公司的董事長-在公司裡設佛堂 沒事在那邊拜佛 你公司的人即使不信佛-也對佛法有很好的好感 這就是恭敬三寶-就是弘揚佛法以身作則 供養也是一樣 我們要供養香花金錢-乃至我們的身心 常修建三寶-就是建寺院 印書 度生 常常成就三寶的形象 常護持三寶-保護維護三寶的尊嚴生命 常相續三寶-延續三寶的生命力 傳燈 凡是有利益於三寶-在這個世間生存發展 都叫做相續 這裡常知三寶 常念三寶-稱讚三寶 恭敬三寶 供養三寶 修建三寶-護持三寶 相續三寶 總共有八條 以此警緣三寶 我們以這八種心情 常常來對應於三寶的功德-知恩報恩 最重要是因為我們-知道三寶的恩德 前面講了很多很多-三寶對我們的恩德 所以我們要知恩報恩 這個知恩報恩說了好幾次 人人各獲六根清淨-五眼圓明 四無量心 四無礙智-應念現前 六神通力 六波羅蜜-隨心自在 盡未來際饒益有情-行願圓成俱登正覺 每一個警緣三寶的大眾 都能夠成就六根清淨-五眼圓明 這個法的功德力 慈悲喜捨 四無量心 四無礙智就是四無礙辯 法無礙辯 義無礙辯-辭無礙辯 樂說無礙辯 能夠垂念現前廣化眾生-六神通力 六波羅蜜 這是警緣三寶第十一章 下面看-懺主謝大眾第十二章 這個應該是屬於發願的部分 簡單講這裡面就兩條 第一個是興建梁皇道場-是非常殊勝的功德因緣 其實我們沒有能力-來做這麼殊勝的功德 能夠成就是藉大眾-諸位上人的威德 大眾眾志成城的力量 這是第一個要說明的問題 第二個是今天大家能夠-一起成就這個梁皇法會 今生固然是非常殊勝的因緣 事實上也是-前世種種的善緣善因 促成顯現了今生-大家一起共修的果 這是前世跟今生的因果 希望今生的善因 來世也能夠生生世世-成為菩提眷屬 大家一起繼續修行佛法 這個就是願 希望我們大家能夠珍惜-共修梁皇法會的善緣 成就生生世世的菩提眷屬 這是懺主謝大眾 就是梁皇法會的帶頭者-提醒大家 要發起這麼一個殊勝-共為菩提眷屬的大願 所以這是屬於發願 看第一個-永為佛法眷屬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相與已能生堅固信-發菩提心誓不退還 我們大家有信心-也發菩提心了 此是不可思議志力-此心此志諸佛稱歎 大家學習修持梁皇寶懺-到現在第七卷 已經慢慢升起-誓願度眾生的菩提心了 這個心-十方諸佛同聲讚揚 今日唯深隨喜 我們也非常的隨喜-大眾的這個菩提心 願未來世復得遭遇-希望我們還能夠再在一起 捨身受身願不相離 生死輪迴這一世死了-再投生在下一世的時候 希望我們還能夠聚在一起-不要離開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世間人講男女愛情-就是這個樣子 結果生的變成連體嬰 雙胞胎還好 至于菩提-永為法親 慈悲眷屬 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成就佛果 我們永遠為佛法的親人-永遠為菩提的慈悲眷屬 剛剛講的-以恩愛相許的眷屬不一樣 以恩愛相許的眷屬 前面講過今天的仇人-都是由我們親人而來的 我們如果以恩愛-期許為生生世世眷屬的話 那麼將來就會彼此成為仇人 如果我們現在是-以佛法的思想來成為眷屬 就可以互相增上 彼此成就-共為善知識 然後進修佛法 看下面這一段-藉大眾的因緣來成就功德 今建此法集便成叨靦 現在我們興建慈悲道場 成就共修法集-就是共修法會 便成叨靦 有點誇大自不量力-所以有一點不好意思 靦是慚愧的意思 叨是只有一分的力量-做了五分十分的事情 自不量力的感覺 為什麼 智無其解 身乖其行 智慧沒有這麼的深厚-能夠深入理解佛法的思想 自己的行為又不符合-佛陀的六波羅蜜 菩提心 輕發此意 你的智慧不夠-行為又沒有那麼的圓滿 可是卻說要行梁皇寶懺-度一切眾生 實足驚於視聽-讓人覺得很詫異 驚於視聽是-讓旁邊的其他人 覺得你有資格能力-能夠做這個梁皇寶懺嗎 就是讓人家產生懷疑的意思 然人微事重 冰炭交心 沒有錯 我個人的力量非常的微薄-可是這個事情卻擔子很重 我們可能一個人擔不起 冰炭交心-冰是冷的 炭是紅紅的火炭 因為事情很重大-可是力量很薄弱 所以承擔不起的人-就覺得矛盾心裡面有壓力 就像冰跟炭融在一起-有衝突感覺一樣 冰炭交心就是-內心很大的冷熱不調和 這麼重大的事情-我卻個人力量非常微薄 假設不藉著其它有力的幫助 若不資藉強因-而無以獲勝妙之果 所以假設不資藉-不借重於旁人有力的幫忙 強因就是有力的幫忙 當然就沒有辦法-得到殊勝的功德之果 誠知謬造心不忘善-冀蒙念力同為慈親 雖然我知道-我這樣做有點唐突 有點不自量力 可是我心是誠意 是向善的-是為了眾生的 冀蒙念力同為慈親 所以-希望得到你們的心意支援 一起來成就為法會的眷屬 仰屈大眾降德道場 所以委屈大家來到-這個慈悲道場法會 一起來幫忙成就-這個殊勝的功德 下面就勉勵其它人 時運不留 忽爾垂邁 緣行所牽 勝會難期 時運就是時節因緣-不會停在那邊等你 三天五天的法會-馬上就會過去 你說五天以後再來-法會已經結束 不會等你-不會停下來 忽爾垂邁 你今天不參加 今年不參加-明年也不參加 忽爾-看看馬上就老了 垂邁就是-老朽 年紀大了 緣行所牽 種種的因緣 種種的世界 行就是萬物流行 很多的外緣事情-在你的周圍牽牽扯扯 哎呀 這個事情不能參加-哎呀 那個事情 再下一次 始終沒有機會-來參加這個梁皇法會 明日復明日 明日何其多 勝會難期-這個殊勝的法會不會等你的 很難再碰到 所以我們要努力參加-努力的行持 以免漏失掉或者錯過了-而感到後悔 當自課勵兼以利人-卓然排?莫追後悔 我們應該要自己勉勵-很努力的去做 同時也可以利益別人 卓然排?就是 別人說-我們去打麻將 看電影 去北京 去西湖-去日本看櫻花 不要-我要參加慈光寺的梁皇法會 卓然排?-你們去 我要去參加-慈光寺的梁皇法會 很超越的 很獨特的-不跟別人去世俗的遊樂 家人說-今天大家去吃個飯 去那裡看看什麼人吧 不要-你們去 我要去參加-慈光寺的梁皇法會 卓然排? 所以莫追後悔-否則我們就會事後追悔 慈光寺的梁皇法會真好-沒有參加可惜啊 後悔了 所以不要後悔啊 法音經耳功報彌劫-一念之善永得資身 一向一志無願不獲 這一段是鼓勵大家-來參加當然會有功德 所以講-可以成就種種功德性 心想事成 滿種種善願 法音經耳功報彌劫 法音就是我們禮誦梁皇-讀誦唱讚的音 經過耳朵以後 功德果報-一直會延續多生多劫 不只是一世 是多生多劫 一念之善永得資身 你今天起一個念頭-要去參加梁皇法會 這一念善-你參加了以後 永得資身 你生生世世都能夠得到利益 一向一志無願不獲 你的心意你的志願-都能夠達成滿願 相與人人 各各至心-五體投地 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所以大家要努力歸依三寶-歸依佛陀 這一段是說-藉眾力以成就大功 後面還有一節 是希望我們大眾能夠-成為生生世世的眷屬 請看517頁 這是懺主謝大眾的第三小節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此道場同業大眾-廣及法界一切有情 同一菩提心 同一菩提願 願此道場同業大眾 其實主要是我們這個道場-可是還廣及一切有情 所以我就提醒各位 梁皇寶懺慈悲的特質-就在於廣及一切有情 這就是真正的慈悲心 始終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的-不會捨掉一切眾生 同一菩提心 同一菩提願 這個菩提心菩提願-就是廣度一切眾生 所以各位從這邊可以看到 慈悲道場的精神-為什麼叫慈悲 就從每一段的文字都是-廣及法界一切有情 同證佛果-這麼一個精神來看 慈悲就在於此-利及的面廣及一切有情 所要令有情達到的境界果報-是佛的最圓滿的功德 這才叫做真正的慈悲 以這個慈悲心所修的法會-叫做慈悲道場 今天先講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