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90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好-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一節課講到第十章-卷七的自慶 我們再把章節複習一下 前面六卷總共包含了九章 從歸依三寶第一-斷疑第二章 懺悔第三章 發菩提心第四章-發願第五章 發迴向心第六章-顯果報第七章 出地獄第八章-到第九章解冤釋結結束 現在講第十章自慶-在第七卷 第七卷有四章 從自慶 警緣三寶 禮謝大眾-到總發大願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以下開始 為諸天乃至六道的眾生-禮佛懺悔 這四章其實仍是-七個思想裡面的 自慶是發菩提心-警緣三寶是歸依三寶 懺主謝大眾是發願-希望與大眾永為菩提眷屬 總發大願是總願眾生-成就佛的身口意三業 所以仍然屬於-七個思想裡面的部分 自慶主要是說 從開始歸依三寶-一直到第九章解冤釋結 我們多生累劫-與一切眾生的冤仇解除 所以身心清淨無礙-值得大眾慶悅歡喜 雖然我們在佛前佛後 可是實在有很多-值得慶賀的善事 舉出了十五種-值得慶悅之事 上次講到第九種-今天開始要講第十種 請看499頁-第十種慶悅之事 佛言聞法復難 相與已得餐服甘露-是十自慶 聽聞佛法是很難得的事情 可是現在大眾已經能夠-一起餐服甘露佛法妙慧 餐服就是能夠受用-能夠聽聞甘露 甘露指佛陀的教法-智慧分成聞思修三種 聞慧是靠著語言文字 帶起我們對事物-道理的思惟認知觀念 這叫聞慧 過來是思惟 思惟是能夠-運用語言文字思惟 或是脫離了語言文字-在心靈上一種意念的運轉 修慧是在定中間-我們的心寂靜 在禪定裡跟宇宙真理相契合 聽聞佛法就是聞慧-還是非常淺的 可是佛法經典很多很多 各個宗派所主張的經典-也不一樣 比如淨土宗主張以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跟觀無量壽佛經-淨土三經為主 事實上現在台灣的淨土宗 主要還是以阿彌陀經-為修行的依據 無量壽經-只是舉幾條願依據而已 像觀無量壽佛經的思想-已經都丟在一邊了 事實上觀無量壽佛經是 屬於比較需要善根深厚的人-修行的淨土經典 是以觀佛為修行的法門 彌陀經是-以持名為念佛的法門 當然持名念佛比較容易-可是觀佛所成就的比較深 所以適合根性銳利善根深厚-大根器的人來修觀佛 所以觀無量壽佛經其實是-非常值得發揚的一部經典 剛剛講 每個宗派都有不同的思維 有一些共通於各宗派的經典 比如般若經 唯識的經論-如來藏的經典 像大方廣如來藏經 楞嚴經-圓覺經 起信論 是共通於各個宗派 可是在聽聞經典的時候-每一個人的根器不一樣 有的人相應於唯識-有的人相應於中觀般若 有的人相應於如來藏 而且時間點不一樣 可能他現在聽聞唯識很高興 過一陣子聽聞到般若中觀-覺得這個更好 過一陣子聽到如來藏-這個更好 所以每一個人-相應的時間點不一樣 所相應的經典也不一樣 我們聽聞佛法十年前聽-跟十年後聽二十年後聽 理解力也會不一樣 所以大家在聽聞佛法的時候 不要以自己的見解-來衡量別人的觀點 要能夠聽懂別人-在闡述什麼東西 這樣你才會用-更客觀的心態來修學佛法 這是講到聞法很難得-第十個我們值得自慶的事情 第十一條-佛言出家為難 相與已得辭親割愛歸向入道-是十一自慶 這是專對出家人講的 出家很不容易 我們大眾現在都-已經可以辭親割愛 捨離我們的父母親-割除家庭的恩愛 進入僧團青燈古佛伴一生-能夠向佛道 所以這是第十一個-值得我們慶悅之事 佛言自利者易 利他為難 相與今日一瞻一禮-普為迴向十方一切 是十二自慶 我們為自己做事情很容易 想要替眾生替別人做點事-一般很難發起這種心 也很難做成這樣的事 可是我們現在一個禮佛唱念 都能夠把功德普遍的-迴向給十方一切六道有情 這是很大的利益眾生的心-是很殊勝很廣大 是非常不容易的 所以是第十二條-值得我們慶賀的事情 佛言捍勞忍苦為難 相與今日各自翹勤為善不懈-是十三自慶 佛說捍勞忍苦 是強忍辛苦-忍耐著種種身心的疲憊 這個很難 可是我們大家今天-都各自翹勤 各個都努力勤奮 翹勤就是勤奮-為善不懈 一直不斷參與這個梁皇法會-每一個章節的禮懺誦念修行 所以這是值得我們慶悅之事 第十四條-佛言讀誦為難 我今時得披覽經典-是十四自慶 讀誦聽聞經典的法義-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這是真的 各位看一看-這麼多的人 有幾個人能夠常常聽聞佛法-讀誦佛經的道理呢 佛弟子看起來很容易 如果不是佛弟子-那就非常的不容易 讀誦經典 在我們常常讀的人-當然很容易 可是對於一般的普羅大眾-就很難了 所以讀誦經典很難能可貴 我們現在能夠披覽-把經典打開來一起讀誦 這是第十四個-值得我們慶悅之事 第十五個坐禪為難 而今見有息心定意者-是十五自慶 坐禪也是很困難的事情 而我們現在看到也有很多人 就不講自己了 因為在梁皇寶懺裡面-比較沒有坐禪的流程儀式 我們看到很多人息心定意 把奔馳向外攀緣的心止下來-讓心寂靜 有很多人常常練習打坐 這是第十五條-值得自慶之事 在讀到十五條自慶時 會覺得-這有什麼好自慶的? 這很簡單嘛 我們天天打坐-也天天讀經 離開三途六道-五官健全 這有什麼嘛? 我跟各位講 我們佛弟子在無量無邊-生死輪迴的六道眾生中 真的是有很多很多-吉祥慶悅之事在我們身上 是我們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們是真正的-有很大的善根福德 可是自己不珍惜 比如看到很多流浪狗 我們慈光寺-也有養流浪貓狗 牠們就很可憐-心思就是那麼一點點 很微細的 每天有一點吃的-能夠餵牠好吃東西就很滿足 其它沒什麼所求 沒有穿漂亮的衣服 也沒騎摩托車開車-出去溜達 在慈光寺跑一跑就很高興 跟著去爬爬山-就蹦蹦跳跳的很高興 牠沒有什麼-牠的生命非常的狹隘 看看蚊子 蟑螂 蒼蠅 還有社會上普羅大眾-一天到晚 為著生活費用-在社會上爭口飯吃 辛辛苦苦的就很可憐 我們大眾不管是出家在家 還有閒暇-能夠來學佛來出家 真正是不容易-值得慶悅 我們要珍惜這樣的善根福德 這是我們應該要深思珍惜的 不要以為很容易隨隨便便-不珍惜就很可惜了 我們看自慶最後 這麼多值得我們慶悅之事 我們應該要感念-三寶恩德的加被 才讓我們-有這麼多善緣聚集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如是自慶事多無量-非復弱辭所能宣盡 凡人處世苦多樂少-一欣一喜尚不可諧 況今相與有多無礙 得此無礙-皆是十方三寶威力 宜各至心懷憶此恩-等一痛切五體投地 奉為國王帝主-土境人民 父母師長 上中下座-信施檀越 善惡知識 諸天諸仙 護世四王-聰明正直天地虛空 主善罰惡守護持咒-五方龍王 龍神八部 諸大魔王 五帝大魔-一切魔王 閻羅王 泰山府君-五道大神 十八獄主 并諸官屬 廣及三界六道無窮無盡-含情抱識有佛性者 至誠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心同加攝受-以不可思議神力覆護拯接 令諸天諸仙一切神王-廣及三界六道一切眾生 從今日去越生死海-到於彼岸 行願早圓 俱登十地-入金剛心 成等正覺 這邊有兩段-一個是說 這麼多值得我們慶悅的事情 因為我們很笨拙-沒有辦法讚說明白講得完備 一般人在這個世間-辛苦的事多 安樂的事少 一些小小值得歡欣的事情 尚不可諧-就不容易得到 何況我們現在有這麼多-沒有障礙的善事 都是因為-十方三寶的威力加持 這是前面這一段 我們應該感念三寶的恩 為所有一切有佛性的眾生-為他們禮佛歸依三寶 願他們早日成就到於彼岸 所以說 發願迴向是梁皇寶懺-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質 所發的是-度盡一切眾生皆成佛的願 這個就是菩提心的本質 菩提心是-度一切眾生皆成佛的意思 之前講到菩提心的時候 我以金剛經前面的話-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就是度一切眾生皆成佛 而無有能度的菩薩-跟所度的眾生相 這就是無上正等菩提心 所以這一段所講的 宜各至心懷憶此恩-等一痛切五體投地 奉為國王帝主-為這些國王皇帝 還有土地人民父母師長-上中下座的僧眾 信施檀越-我們的善惡知識 還有諸天護世四王-聰明正直的虛空天地鬼神 主善罰惡守護持咒的-龍王 龍神八部 魔王還有大魔王-閻羅王 泰山王 五道大神 十八獄的獄主-還有牛頭馬面的官屬 乃至三界六道無窮無盡-含情抱識有佛性者 就是包含所有一切有情眾生 至誠歸依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心同加攝受-祈望三寶攝受 以不可思議神力-覆護拯接來救度我們 令諸天諸仙一切神王-廣及六道一切眾生 從今日去越生死海-到於彼岸 這就是所發的大願 一切眾生從今天以後 都能夠超越生死輪迴的大海-到涅槃的彼岸 行願早圓 大家都能夠廣行菩薩道-早成佛果 俱登十地入金剛心成等正覺-最後都成佛 這就是佛的大願 我常常在讀誦這些的時候-覺得很順很流暢 為什麼呢 每一段都有發這個願-覺得很熟很順 反正念過去就是了 我跟各位說 我們常常會覺得這些大願-好像跟我沒有關係 我能煩惱輕一點就好了-現前的家庭安樂一點 親人眷屬平平安安-往生的能夠到達善處 不要常常來找我 有的往生的人會來-跟你要這個要那個的 這樣就滿足了 眾生只是發願 把功德迴向家人親眷就好了 一般人的心量都非常的狹隘 所以在這邊要提一下-希望大家把心定下來想一想 我們在生死輪迴當中 現前的親人眷屬還是會分離 下一次什麼人-才是你的親人眷屬呢 不一定 固然有一些善緣的人-生生世世永為親眷 這個是真實的 可是這個肉體還是虛假的 所以我們要把心量廣大 要知道所有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親人眷屬 所有一切眾生-也都是虛幻不實的 所以我們要常常把所有眾生-當成我們的親人眷屬 然後把願力-普及到他們的身上去 把關懷現前親眷的心擴充-到對所有一切眾生的關懷 要常常想到 現在親人眷屬其實就是-黃梁一夢 南柯一夢的夢境 所有眾生都是虛幻不實 這樣子發願迴向 自慶第十講到這邊 下面看第十一-警緣三寶 這個應該歸屬歸依三寶思想 警緣三寶分成六小段 簡單講 第一個是-三寶力故得行菩薩道 第二個三寶力故 我們能夠五根-常離地獄餓鬼之境 心意常得三寶-救拔眾生諸苦之功德 第三小段說生末世 而能夠發起信心跟菩提心-都是三寶之力 我們現前所修的些微供養-並不足以報答三寶佛恩 發菩提心 四弘誓願-嚴身淨土才是真正的報佛恩 第六說以三寶力故 祈求一切有情生生世世-得到三寶的攝護 所以第十一章警緣三寶 要我們思考 憶念反省到 所有一切善法的功德-都是因為三寶而成就 我們離開一切-六道種種的苦難 也都是三寶的攝持護念之功 請看第一段-三寶力故讓我們行菩薩道 今日道場 在503頁-同業大眾 宜復人人緣念三寶-何以故爾 第一 若使不知三寶-云何得起慈心愍念眾生 第二 若使不知三寶-云何得起悲心救攝一切 第三 若使不知三寶-云何得起平等心怨親同觀 第四 若使不知三寶-云何能得妙智證無上道 第五 若使不知三寶-云何明了二空真實無相 到這邊都是講到 我們大家要常常繫念-憶念三寶的恩德 為什麼呢 假設沒有三寶的話 我們想要利益眾生慈愍眾生-成就佛道的因緣就不成就 看第一個 假使不從三寶處-不能得到三寶的力量 我們怎麼能夠起慈心-來慈愛眾生給眾生安樂呢 沒有三寶-我們怎麼成就 第二個假設-不懂得佛的教法 沒有佛 我們怎麼樣能夠發起悲心-救度攝護一切有情呢 第三若使-假設我們不知道有佛 不知道有佛法-不能夠行佛法 怎麼能夠起平等心-對一切眾生怨親同觀 有仇的 有恩的-都平等同觀 平等看待? 第四假設不知道有三寶 云何能得到妙智-證得無上的佛道呢 不知道-沒有從佛法這邊得到 就沒有辦法-得到智慧 證得佛道 第五假設不知道三寶-怎麼明了二空 二空就是人空法空-真實無相的真理 沒有佛法告訴我們-怎麼進入真理 前面的慈悲眾生是事相 平等心 妙智 明了二空-是理性 事理二者圓融 前面的慈悲眾生是福 平等願心 等觀妙智-證無上道 二空真實無相-是智慧之理 這是講到行菩薩道 第二個講到三寶力故 能夠讓我們的五根-離開餓鬼地獄的境界 能夠心意常得三寶-救度救護的功德力 佛言人身難得今已得-信心難生今已生 我等今者歸憑三寶 我們人身難得-現在已經得到了 對於佛法的信仰很難生起-現在已經生起了 所以我們現在-依憑三寶的力量 眼不見地獄餓鬼-拔舌吐火之色 眼睛沒有看到地獄跟餓鬼 種種刀兵火石的刑具-受苦的境界 眼睛所看到色的境界-一種恐怖痛苦的境界 耳不聞地獄餓鬼-苦楚熱惱之聲 耳朵沒有聽聞到地獄餓鬼 他們受到痛苦哀嚎-呻吟苦難的音聲 鼻子沒有聞到地獄餓鬼剝裂-膿血污穢臭惡的氣息味道 舌頭不嘗到-臭穢腐敗的滋味 所嚐都是甜美清和-酸甜苦辣可口的滋味 身不觸到-地獄餓鬼所受到的火炭 油炸 刀兵 寒冰 擠壓-磨榨 斬剉身體摧殘的痛苦 這是眼耳鼻舌身五根-遠離地獄餓鬼種種痛苦境界 我們的意成就種種佛菩薩-三寶救拔眾生的功德力 意常得知-佛為無上慈悲之父作大醫王 從意識裡面知道佛救護眾生-為一切眾生大醫王的功德 知一切法為諸眾生病之良藥 知道種種的佛法為救度眾生-煩惱無知的甘露妙藥 知諸賢聖-為一切眾生看病之母 知道佛菩薩羅漢尊者 常常護念眾生-關愛憐憫眾生 墮入惡道會去救拔他們-像母親一樣看護著眾生 意常警緣三寶護世-有識念處我常得知 我們的意念-應該要常常的警緣 警是很靈敏-緣是知道 知道三寶護念世間眾生 有識念處我常得知 所有心念可以到的地方-我都常常去了解去知道 這是我們因為三寶力故 能夠五根-離開地獄餓鬼的痛苦境界 意常常能夠了知到-三寶護念眾生的慈悲 下面第三小節講到 末世我們能夠發信心菩提心-都是三寶的加持之力 我等今日-雖不值佛生在末法 具有信心-六根清淨無諸衰惱 優遊適性往來無礙 此之勝報-莫非宿緣三寶恩力 又令今世發菩提心 諸如此益非可具說-豈得不人人報恩供養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生在佛的時代 生在末法時代 可是我們有信心 六根非常的清淨-沒有苦惱衰敗 身心安樂能夠往來無礙 學佛 做佛法的善事沒有障礙 這些殊勝的果報-就是我們的善報 所以不管是僧眾或居士-大家要知道 台灣的佛弟子真的很有福報 我們不但聽經聞法-可以很方便 有很多道場有法會共修 打禪七 打佛七-拜懺 讀經班 要做公益-當志工也很多機會 而且交通工具很方便-資訊很發達 只要願意發心就可以隨意願-做修行善根增長福報之事 這就是我們殊勝的果報-前世的善緣 莫非宿緣三寶恩力 除了自己力量是主要以外-也有三寶宿世的加持力 又讓我們今生發起菩提心 發起菩提利益一切眾生-成佛的心 這些善益善的功德-沒有辦法完全說完整 都是佛法三寶的功德 豈得不人人報恩供養 我們應該要報三寶恩-而供養三寶 我們供養了一點點-還是不能夠真正的報答 只是盡我們的一份心力-微福供養 並不足以報佛恩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一切功德供養中最 故經說言 惟念過去世 供養為輕微 蒙報歷遐劫 餘福值世尊 又經言 設欲報者起塔精舍-燈燭幡蓋 香華茵褥 種種供養 將來之世自受其福-雖是供養非報佛恩 這邊講到-我們現前諸位大眾 功德裡面-供養算是非常重要很殊勝的 所以經上說 我憶念思惟過去世 曾經有一些小小-很輕微的供養 這一點-輕微供養三寶的果報卻很大 蒙報歷遐劫 遐是很長遠的意思 在很長遠的劫數當中-都受到這一點點供養的福報 也就是說 我一點點小小-輕微供養三寶的功德 所得到的果報 卻經過了很長的時劫-都受到這個供養的回報 受到好的果報 而剩下一點點的福報 還能夠生在佛的世間-遇見佛 聽聞佛說法 這就是供養三寶的利益 所以說一切功德-供養中間最殊勝最大 又經言 設欲報者起塔精舍-燈燭幡蓋 香華茵褥 種種供養 將來之世自受其福 我們想要有好的福報善果 發心造佛塔 起三寶精舍-點燈點燭 張揚幡蓋 或是供養香華 被子-種種的供養具 一絲一毫的供養 將來必定會自己-受到所供養的福報 一定會受到供養的福報 雖然這樣供養 可是並不足以-真正說是報答了佛恩 供養雖然很殊勝-並沒有辦法完全的報答 真正的報佛恩是發菩提心 四弘誓願 嚴身淨土-才是報佛恩 欲報佛恩 唯發菩提心-立四弘誓 造無量緣 莊嚴身相 修淨土行-是為智者 知恩報恩 前面說-供養是很殊勝的果報 可是不能說-供養三寶就是報佛恩 欲報佛恩只有發菩提心-立四弘誓願 我曾經講過好幾次 大學時代佛學社的一個學長-有一次在素食館碰到 我問他最近在佛法用什麼功-我在學藏密 為什麼以前學漢傳佛教-不學了呢 他說-漢傳佛教沒有講菩提心 藏教特別強調菩提心 我說 是因為你自己-沒有深入漢傳的經典 漢傳經典處處都講發菩提心 像我常常舉的 金剛經一開始就說 菩薩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我當度一切眾生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濕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無色-若有想 若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 這一段是所有經典裡面 對菩提心最精彩-最完整的敘述 而且在課誦本裡 在每個儀式裡面-都一定要發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第一句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是智慧 法門也是智慧-佛道也是智慧 所以第一句是福 第二句第三句-斷煩惱修法門是般若智慧 然後總括就是成佛道 所有一切眾生都成就佛道 所以這邊講得很清楚 欲報佛恩-只有發菩提心 立四弘誓願 這才是所謂的報佛恩 怎麼說-漢傳佛教沒有發菩提心呢 這明明就是一種-不知無識的說法 所以可以看到 我們漢傳佛法把四弘誓願-替換成菩提心 菩提心用四弘誓願來表示-更清楚更具體 造無量緣 莊嚴身相-修淨土行 為什麼我們要造無量緣呢 發心以後-造無量無邊利益眾生之事 來成就我們莊嚴的三十二相 修淨土行 各位注意 這個修淨土行-不是念阿彌陀佛 要阿彌陀佛-接引我到極樂世界去 是我們發心建立-一個清淨的國土 讓無量無邊的眾生-到我這個國土裡面來修行 不是我要到-阿彌陀佛的國土去 是我們自己要建一個-阿彌陀佛的國土 讓眾生來到這個地方修行 造無量緣 莊嚴身相-修淨土行 不是莊嚴佛的身-不是去佛的土 是莊嚴你自己的身-是你自己要造一個清淨的土 嚴身熟土 莊嚴我們的身-成熟這個淨土 這個就是菩薩的精神 所以我講過 每一卷結束迴向讚-有一個龍華三會 還有一個往生淨土 這部梁皇寶懺-不是淨土思想 是彌勒的龍華思想 那個讚不是有修淨土行嗎-不是 這個淨土行-不是我們要往生淨土 是彌勒菩薩因為-往昔無量無邊功德的關係 所以彌勒菩薩下生的時候 我們這個世界是清淨的國土 是我們自己要造一個國土 是為智者知恩報恩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諸佛慈悲恩不可報 菩薩摩訶薩碎身-猶不能報萬分之一 況我凡夫而能報者 眾等唯當依經所說-利人為上 各各至心五體投地-普為十方無窮無盡 四生眾生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菩薩報佛恩都不能報-何況我們凡夫 所以我們應該要努力的-大家一起好好的歸依三寶 唯有能夠發起菩提心 不斷行菩薩行-不斷歸依三寶 才能夠真正成就-報佛恩的道理 今天講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