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35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次講到歸依三寶 講到祈願三寶-攝受覆護這段 再回過頭來47頁-有五首頌 第一首讚佛-第二首讚法 第三首讚僧 第四首跟第五首是-總說三寶慈悲 諸佛大乘尊 覺法無不盡 佛是聖者非常的尊貴 是自覺 覺他-覺行圓滿 是一切正遍知-叫覺法無不盡 什麼都知道 天人無上師-是人天的師範 是故為歸依-所以大家要歸依 一切法常住 般若的法性是法住法位-法爾如是的 所以清淨修多羅-修多羅是經典 法常住講理法-清淨修多羅是講教法 能除身心病-可以說是行法或者是果法 因為三學能去除身心病 法分成四種-教理行果 所以我們要歸依 第三首大地諸菩薩 大地指地上的菩薩-登地 見了法性的菩薩--叫大地諸菩薩 無著四沙門 四沙門是指四種果位-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聖者 聲聞乘是以四果來論果地-論聖位 菩薩乘大乘用十地所以叫大地 地是指十地 能救一切苦 聖者羅漢跟大地菩薩-能夠救免我們一切的苦惱 所以我們要歸依 三寶護世間 我今頭面禮 三寶就是佛法僧-是難能稀有珍貴的 護是保護-慈愍救度叫護 世間是指六道的世間 世是指-過去 現來 未來三世 間是指空間 我今頭面禮 六道諸眾生 今盡為歸依 今天五體投地頂禮 我不但自己歸依 而且替六道的眾生精進-為他們一起歸依 慈悲護一切 皆令得安樂 以大慈大悲之心-覆護一切保護一切 覆就是遮避 讓一切眾生躲在他的下面-得到安全 安樂叫覆 覆是覆蓋之義-能夠保護 能夠作為裨益 比如我們在房間裡面-不會被雨淋到 不會被太陽曬到-不會被蟲螫到 就是覆的意思-把我們保護起來 皆令得安樂-令所有一切眾生都得到安樂 哀愍眾生者 我等共歸依 憐愍眾生很可憐 誰憐愍-就是三寶 我等共歸依-我們共同的去歸依 這裡每句話每一頌-最後兩個字都是歸依 我們每個人進入佛門-都要舉行一個歸依的儀式 歸依儀式唸完拜完-供養一個紅包就ok了 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 覺得拜拜佛-唸一唸 然後供養師父一個紅包 好像已經掛號註冊-事情辦完了 我常常跟居士們講 歸依其實是一個開始-不是結束 像學生進到學校註冊一樣 歸依-不是只是一個簡單的儀式 或心裡面想-我是三寶弟子 我歸依三寶 不是這樣想而已 應該要常常思念-佛的慈悲 佛的功德 要常常學習經典-學習佛法所教種種的行儀 布施持戒忍辱禪定等等-常常懺悔反省 這才是真正歸依了法 我們常到寺院裡親近僧眾-向法師們請教佛法 跟著僧眾學習薰陶佛法 在我們內心的深處 能夠對於佛法僧的道理-比如佛的智慧 佛是正遍知-無所不知的 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 地藏王菩薩解救地獄-惡鬼道的苦難眾生 他們大慈大悲的精神-深深的印在我們的心裡 對於佛菩薩的慈悲-神通感應非常的信仰 在生活中能夠常常用佛法-六度的思想 來落實生活中每個細節 對我們的父母 兄弟 子女-朋友 乃至對所有的人 都能夠落實在-佛法的六度精神上面 這是真正的歸依佛-歸依法 歸依僧 不是舉行個儀式-供養個紅包後 不是那麼簡單的 當然那個也是歸依-歸依的層次不一樣 這邊所講的歸依是 真正從思想行為上-落實在我們生活上的歸依 看下面49頁 五體投地 各自念言 仰願十方一切三寶 以慈悲力 本願力-大神通力 不思議力 無量自在力 度脫眾生力-覆護眾生力 安慰眾生力 令諸眾生 悉皆覺悟 知某等今日為其歸依三寶 以此功德力-令諸眾生各得所願 若在諸天諸仙中者-令盡諸漏 若在阿脩羅中捨憍慢 若在人道無復眾苦 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者-即得免離 又復今日若聞三寶名-及與不聞 以佛神力 令諸眾生-盡得解脫 究竟成就無上菩提-同諸菩薩俱登正覺 這一段有願-也有迴向 現在大眾一起五體投地-禮拜時各自念言 仰願期望就是願-這就是禮佛的願 願十方一切三寶-令諸眾生都知道 怎麼讓眾生都知道呢 下面舉了幾種力量 慈悲就是慈悲眾生-後面還有本願力 我們常常聽到慈悲-本願是什麼 一般的居士應該-對這個本願很熟悉 我們常誦的地藏經 它的全名叫-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 我們常常念的阿彌陀佛 祈求彌陀在因地 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大本願功德力 能夠攝受我們往生到淨土去 藥師經也是本願-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 在大藏裡很多的-本願功德經 本就是指他在還沒有開悟-沒有成為佛或是菩薩之前 像地藏經裡-婆羅門女或光目女 都是在女子身的時候-因為孝心為眾生發了大願 而後成為大地菩薩-登地菩薩以後 就用他的神通功力-跟他的本願力來救度眾生 本願力是指佛菩薩在未成佛-因地修行時所發的願力 在修行因地時所發的願-已經成就滿了這個願 他已經成就成佛-或成為大地菩薩 表示願心成就了-就產生這個本願的力量 神通力不用講 神通-我們一般說五通 五通是-天眼 天耳 神足 他心 宿命 另外有一個漏盡通 六通是阿羅漢自然就具備 大神通力超過所謂的阿羅漢 是佛或菩薩-不可思議的神通力 神通力有大小-鬼神也有通 鬼可以飛行-知道過去世 未來世 可以聽到遠處的聲音 他有五通-可是這通力很小 神通不敵業力是指 一般小小的神通-沒有辦法改變眾生的惡業 佛菩薩的神通-就能夠攝覆眾生 假以因緣之下-就能夠利益眾生 不可思議力 這個不可思議的後面 這些慈悲 本願-大神通力 不可思議力 無量自在力 度脫眾生力-覆護眾生力 安慰眾生力 都是屬於神通力的一種 從不同的角度來講 就是佛的自在度脫眾生-安慰眾生 覆護眾生 令諸眾生悉皆覺悟 都知道今天大家拜梁皇寶懺 為替沒有來參加梁皇寶懺 在六道痛苦的眾生皆悉覺悟 知某等為其歸依三寶 讓他們知道我們 替沒有參與這場-梁皇法會的眾生歸依三寶 以歸依三寶的功德-令諸眾生各得所願 歸依三寶就是迴向 以此功德力令諸眾生-這就是迴向 記得在總論梁皇寶懺-提出七個綜合的思想 就是歸依三寶-然後發菩提心 懺悔業障 發願迴向-神通感應 還有顯果報 解冤釋結 這一大段是歸依三寶 後面會講到發菩提心-懺悔發願 解冤釋結 發願迴向-神通感應等等 其實在每一段裡面都會反覆-把七個思想含攝在裡面 這七個思想是整個精神 一直反覆在懺文裡出現-交互包裹在一起 神通就是神通感應-五體投地就是禮佛懺悔 替他們歸依-就是歸依三寶 令諸眾生發菩提心-究竟得成無上佛道發菩提心 光是從五體投地以下這一段 就可以看到已經含攝-梁皇寶懺這七個思想 替這些眾生歸依三寶-讓他們知道 我們就跟他們解冤釋解結 令諸眾生皆悉覺悟 知道我們替他歸依三寶-希望能夠滿他們的願 能夠解除他們的痛苦-就跟他們解冤釋結 整個思想就是-把這七個思想包裹在一起 隨處表露出來 令諸眾生各得所願-都能夠成就他的願心 若在諸天諸仙中者 天跟仙是善道安樂的 已經安樂了-再進一步 要能出離生死 斷除煩惱 令盡諸漏-讓他再往上走就斷除煩惱 漏就是煩惱 阿修羅中憍慢心瞋恨心重-所以捨憍慢習 在人道中的話-是苦少樂多 讓大家不要再受苦 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者-馬上離開 人道還可以安心修行-不需要馬上離開 可是要少一點痛苦 大家身體健康的時候-不覺得人道中有眾苦 很多苦是身在苦中不知苦 比如在家裡面-小孩讀書 你要操心 先生去外面工作不順利-你要操心 公公婆婆娘家父母親-身體不好 你要操心 妯娌之間要費心去協調-這不都是苦嗎 若在地獄餓鬼畜生道-即得免離 就馬上離開不要在惡道裡面 又復今日若聞三寶名-及與不聞 以佛神力 令諸眾生-盡得解脫 最後都能夠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成就菩提就是成就佛道 菩提就是覺 同諸菩薩俱登正覺 歸依三寶這一大段講完 請看講義 從梁皇懺的懺文一開始-先是一個前導 先解釋慈悲的名義-還有講懺悔發心的十二因緣 這是一個前導 過來歸依三寶這一大段 是整個懺文四十個章節裡-第一個章節 分成四段 前面三段是歸依三寶 第一個就是 因為世間無常故-所以替一切眾生歸依三寶 這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為了起堅固信心-所以要歸依三寶 第三個是望佛的慈悲-讓大家起悲心思憶佛 所以要一起歸依三寶 最後總結就是祈願三寶 前面三次-歸依三寶以後就總結 前面三次 我們凡夫六道眾生 替所有的有情-一起向上歸依三寶 最後第三是祈願 向諸佛菩薩祈願你-來接受我們的歸依 然後給我們庇佑-給我們攝受 第三就是做雙向的詮釋 歸依三寶就到這邊 接下來進行第二章-斷疑第二 請看梁皇寶懺第50頁 先介紹斷疑-疑指疑心 疑神疑鬼-疑就是猶豫不定 一下子覺得應該是黑的-一下子覺得也可能是白的 過一會兒又覺得-好像一半黑一半白 世間就是這樣-拿不定主義 懷疑 這個懷疑的背後 是他對事情的真相-沒有辦法做正確的決斷 是很多煩惱中的一種 比如貪心 貪錢-貪男女 美色 貪名 貪種種的安逸享受-名牌 旅遊 這都是貪 瞋心-對別人起懷恨 想去傷害別人-就是瞋恨心 殺害心 掉悔 散亂-很多人搞不清楚 或者是失憶 沒有了念力 像老人痴呆症-就是腦筋失憶 失掉了記憶的能力-失掉思惟思辨的能力 善的心所的力量沒有了-而惡的心所力量很強 老人痴呆就是愚痴心強-念慧心弱 憍慢心-看不起別人 自己有一點點好-自以為很了不起 人家都不好 不對 煩惱裡有五種最重的煩惱-貪瞋痴慢 第五個就是疑 疑是-猶豫不定 因為內心裡面有疑 最大的問題是-對於正確之路正法懷疑 這個是最大的傷害 比如貪心貪錢男女色 對正確的道理堅定不疑-貪心會下去 或是你對正法堅定-會覺得貪心不好會起慚愧心 這還沒有關係 如果你對正確道理-對正法懷疑以後 好的你也懷疑 對的好的事情你也懷疑-把它推翻掉 疑是一個非常大的賊 它對我們修行佛道-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梁皇第一個就說-斷疑 疑的反面就是信心 信為道源功德母 信心是一切正道-一切功德的母親 根源 疑的反面就是信 我們對於佛法正知見-要有一種絕對正確的信心 另一個角度就是-要斬斷疑惑 在修行止觀裡 智者大師在釋禪波羅密講到-修行有三種疑最可怕 第一個叫疑師 懷疑老師-是不是有資格教我 老師的功夫夠不夠-有沒有能力教我 智者大師就說-我們不要懷疑老師 古人像釋迦牟尼佛-為了一首偈子捨身餵夜叉 講到往昔菩薩在修行時-全身挖上百個洞 洞裡放油 點上燈-全身就像個蠟燭燈台一樣 點了一百個油燈來供養師長-然後求得佛法 疑師是很大的過失 第二個是不可以疑法-對於正確的佛法不可以懷疑 最基本的就是-三世因果的道理要堅信不移 梁皇寶懺強調的就是-三世因果的道理 第三個就疑自-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修行 能不能修成功 這不要懷疑 只要努力站在因果的道理-就一定會有結果 我努力一分-就有一分的結果 像各位今天來聽梁皇寶懺-學習梁皇寶懺 來參加禮懺梁皇寶懺 聽一次拜一次-就有一次的功德 聽十次拜十次-就有十次的功德 每一次都有功德-功不唐捐 這就是信心-就是不疑自 不疑師也不疑佛法 你所拜的梁皇寶懺-真真實實能夠讓惡業消除 不疑法 能夠相信在這邊講-確確實實沒有講錯 就是不疑師 不疑釋迦牟尼佛-不疑惑歷代祖師 我們簡單的講斷疑 斷疑以後 對於所修行的能夠-堅定不移的實踐 就產生了信心的力量 現在請看斷疑第二的講義 斷疑分成四小科 第一科是-不知本行疑惑亂起 世間人為什麼會起疑惑 他看到世間的因果-不對稱不對應 我們跟人家說種瓜得瓜-他看得到 種豆得豆-他也看到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做善事就應該得到善終-做惡事就得到惡報 可是他看到做善事的人-沒有得到善報得惡報 做惡事的人-沒有得到惡報得善報 他說這個道理不對 他不知道-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時間是一年兩年或是-十年八年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可是一個人的三世因果 不是只有看今天種-今生能夠得果 是多生前種到今生結果-今生種 多生以後結果 不知本行這個本行-就是三世因果的根源 這是第一段 第二段講到疑深重難去-應該要勉勵精進修行 如果不努力修行-一生過一生的話 今生懂得佛法不努力修行-要等到什麼時候 疑心 阿羅漢解脫僧-還有這個習氣 何況我們凡夫 應該要努力修行-才能夠克服這個疑 第三個要相信 如果對於善法 去障礙別人的話-一定會產生惡果報 所以勸我們對別人修行善法-不要去障礙 第四段反省自己沒有福報-修行又很辛苦 種種障礙不得順心-不得自在的用功 表示我們前世對別人有障礙-今生自己才會有障礙 相信三世因果以後 想今生自己很多的不如意-很多的苦難 種種的障礙 就承認-甘心真誠的接受 因為自己前世造的惡業-所以我今天要好好懺悔 很真誠的懺悔 這是第四段 整個大的綱領講過-就一段一段的看 第一段是-不知本行疑惑亂起 有五小節 第一小節是頭-第五小節是尾 第一小節跟第五小節-都提出來 不知因果-所以會有疑惑 不知因果 如不遇善知識幫你-解釋三世因果的問題 你就會永遠的解不開 頭尾都呼應了-不知道三世因果的問題 中間三小節講到-哪些因果讓我們錯亂 第一個是-行善得惡報 我們會懷疑-行善為什麼得惡報 第二個-會認為世間是安樂的 它舉出來-世間為什麼不是安樂的 第三個是-出世間為苦 很多人努力修行-能夠離開這個世間 他要很辛苦-要捨掉很多喜好之物 這麼辛苦得到什麼 對這三件事情他疑惑 世間那麼快樂-為什麼要捨掉 修行這麼辛苦-為什麼要去修行 他對這事疑惑 做善沒有得善報-他當然疑惑 對這三件事情 不從三世因果的角度去觀察 只從現世的立場去觀察-現前的這一世 短時間去看它的因果關係-就會錯誤判斷 這是這小節的核心思想 再重覆對這三件事情 不從三世因果的角度-去觀察 哪三件事情 第一個-行善得惡報 第二個世間種種可喜可樂-是快樂的 怎麼是苦呢 修行解脫-要費很多勞苦的心 為什麼這麼辛苦呢 這三件事情 不從三世長遠的時間-來看因果關係的話 會懷疑認為那樣不對 就是這一小節的中心思想-看文字就知道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一心諦聽 夫因果影響 感應相生-必然之道 理無差舛 而諸眾生業行不純-善惡迭用 以業不純-所以報有精麤 或貴或賤 或善或惡-其事匪一 參差萬品 既有參差 不了本行-以不了故 疑惑亂起 這是第一小節的話 因為不從三世因果的角度看-就沒有辦法看清楚 所謂本行-就是前世的問題 本行-是以前的所作所為 所以產生了疑惑 今天在這個法會-在這道場一起共修的諸位 大家一心仔細的聽 因果之事 就好像只要你有東西-就一定會有影子 叫影 你拍手就一定有迴響 這個影響-就是感應的意思 樹 太陽一照-一定會有影子 拍手就一定會有響聲 一樣的 影響就是一個-跟隨著一個東西 感應相生-感是主動的 應就是回應 它是兩個一起相生的 因跟果 有因就一定有果-叫感應相生 是必然之理 必然之道是沒有錯誤-絕對正確 差舛就是錯誤 可是眾生所做的業行-所做的事 業是-身口意三業 它不是純粹的善-也不是純粹的惡 叫不純 善惡交雜在一起叫善惡迭用 因為他的善惡業力 有時候做善-又有時候做惡 所以他得到的果報-有的時候好 精就是好-有的時候不好 粗糙 或者富貴 或者貧賤-或者是善 或是惡 所得的果報-不是尺量得清楚的 不是很明確的一個-匪一 不是單純的關係 是非常複雜-所以叫參差萬品 因為前世有造善也有造惡 而且不只是一世兩世-很多世又糾纏在一起 今生的報應-就是很複雜的果報 夾雜了前一世前二世-前三世前五世的報應 所以看不出來 參就是混雜 參差混雜很多很多的情況 萬品就很多的複雜因素 既然有很多複雜的因素 如果我們不去詳細的推究-眾生前世所行的善惡因果 我們就會起疑惑 那麼請問誰才能了解 近一點-羅漢就能了解 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前世的因果關係 要徹底看出來-佛才能看出我們的因果關係 我們凡夫怎麼看得出來呢 所以產生疑惑就很自然-叫疑惑亂起 自然的就會生起 可以看到這一段的結論-就是不了本行 疑惑亂起 為什麼本行不了-因為業行不純 善惡迭用 因為善惡迭用-所以參差萬品 因為參差萬品-所以不了本行 因為不了本行-所以疑惑亂起 它是一連串的因果關係 把這個因果關係-仔細的看一下就知道 這節課先講到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