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27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繼續談梁皇寶懺 梁皇寶懺講到思想大綱 在整個梁皇寶懺 除了佛菩薩的名號以外-長行所陳述的思想有七個 因為有過去的無明-為惑的因 所以在過去無量劫-造作了種種的善惡 主要是惡業的緣-招感了現世的因果業報 這個因果業報就是-前世的業跟今生的果報 我們對於這樣的惡業因果-深深的恐懼怖畏 而且也對於人生的無常 因為佛菩薩的教導-我們覺悟了解 所以我們要歸依三寶 歸命三寶以後 頂禮懺悔發露-我們往昔所做的惡業 還要發起-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 最後把自己所修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 祈願一切眾生都能夠離苦-同證菩提 在歸命三寶-禮拜懺悔 發菩提心 發願回向的過程中-我們虔誠地恭敬禮拜 就感得-諸佛菩薩的神通感應 以歸命三寶 禮拜懺悔-發菩提心 發願回向 為現在所做的因-感得諸佛菩薩感應神通的緣 就得到與無量無邊往昔眾生-所結的冤結消釋冰解的善果 所以解冤釋結-是我們未來的果報 講義這個表-就叫三世二重因果 過去的無明為因-造了過去的業 招感今生的果報 現在歸依三寶 懺悔禮拜-發菩提心 發願迴向為因 招感諸佛菩薩的緣 最後成就-未來解冤釋結的果 透過佛法的三世因果的理論 架構出整個梁皇寶懺-慈悲道場懺法的思想綱領 這是我們要讀梁皇時 第一個先要有-一個整體的思想脈絡 再看下去就會比較清楚 雖然每一章節-是各別獨立的 比如這一段是因果業報-這一段是歸命三寶 這一段是禮拜懺悔-這一段是發菩提心 這一段是發願迴向-這一段是神通感應 其實這七個是交互-在每一章節裡 也就是在歸命三寶裡面-就有因果報應 就有禮拜懺悔-就有發菩提心 就有發願迴向-就有神通感應 就有解冤釋結 它是一個交互不斷重複的-所以一多相攝 一個攝其它思想-這一個觀念請要留意 等正式講到梁皇寶懺的-每一段每一章節的文字時 就可以看到 上節課講過歸命三寶-禮拜懺悔 今天要講發菩提心 菩提心-度一切眾生之心 菩提心在大乘的經典裡-處處都有 有一次一個一起學佛的道友-他在學西藏的密法 他跟我說-西藏的密教特別好 我說-那裡特別好 他說-西藏佛教特別講菩提心 我說-這個你就搞錯了 是你自己不去讀-大乘的經典 所以你以為大乘的經典-少談菩提心 其實菩提心在大乘的經典裡-處處都是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我們常常讀的金剛經-中國人最常讀誦的 現在很多人喜歡讀普門品-讀地藏經 藥師經 因為現在人比較著重有相-著重於世間的善業 對於出世的菩提心-比較不熟悉 這一千多年來大家最重視的-就是金剛經 為什麼 因為金剛經最基礎核心價值-就是菩提心 一開始的時候 須菩提問佛 菩薩云何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就講了菩提心的因緣 菩薩應該度一切眾生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 若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何以故-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 這一段是在所有經典論典裡 講菩提心最精彩最圓滿-最有體系的一段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常讀的金剛經這一段話 金剛經在一開始的時候 就把菩提心作為整個-金剛經最基礎核心的價值 各位常常要做一些功課 早晚課-或是一些佛教的儀軌 比如做法會常常做-大蒙山 三時繫念 早晚課裡一定會有-四弘誓願 煩惱無盡誓願斷-眾生無邊誓願度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另外一個形式 很多人不去探討-了解大乘的思想 只會追逐一些流行的東西-不去顧到根本的東西 所以不知道菩提心-就是一種成佛的心 因為佛叫-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 聲聞乘的羅漢是自覺-緣覺的辟支佛也是自覺 菩薩是自覺-也覺他 可是還沒有到達-覺行圓滿的地步 佛是覺行圓滿 所以菩提心-就是一種覺悟之心 菩提者 覺也-一種覺悟之心 除了自己覺悟以外 同時包含覺悟開導-教化眾生在裡面 菩提心就是-度一切眾生之心 在梁皇寶懺裡-有很多的菩提心 講到菩提心的具體 重要-代表性的觀念 仰學菩薩修行直道 仰學-向菩薩學習看齊 中國人講見賢思齊-齊者就是學習 向他學到他這樣的意思 因為菩薩的德行比較高遠-所以叫仰學 凡夫比較卑下-我們是在低下 所以叫仰學菩薩 修行直道 直道就是佛道 正道-覺悟成佛之道 第二條宜當努力發菩提心 在梁皇寶懺裡勸勉我們-勸勉所有有情眾生 應該要很努力的發起覺悟-度化一切有情的菩提心 第三條發菩提心 不是偶而發一次久久發一次-應該唯數數發 要常常不斷的發起 以前在圓光佛學院-跟著如悟法師一起辦學 那時候很年輕-三十歲出頭 如悟法師五十幾歲-我看他就好像老太婆 什麼叫老太婆-老太婆就是天天念經 我說念經不是念佛經-是念同學 這個小事念一念-那個小事念一念 天天念-我聽得都煩死了 不要說學生煩 我都煩 有一天我就問-如悟院長啊 這些事情不是以前就講過了-你怎麼又講 我不好意思說他老講 他說 你不知道學生講一二遍不夠 他會忘掉 你要一直講-講個十遍二十遍 他們不是記性不好-是忘性太強 我就學到了 所以我就知道-就像打廣告一樣 看那個廣告-是一直播一直播 電視廣告就一直播-一直播一直播 就讓你看 教育就是一種熏習 把一個正確的觀念-讓我們反覆的去熏染 所以說唯應數發 就是剛剛講教育學生-就要一直不斷把他提起 看第四條 菩提心遇善知識便得發起 菩提心是一個思想理念 怎樣能夠提起這種思想-要有人教導 所以要有善知識 善知識非常非常重要 有善知識在旁邊指導-勝過我們努力很多 你很努力很努力-結果虛廢功夫 為什麼-方向錯誤 方法錯誤 他們都是很虔誠非常善良 非常肯犧牲奉獻宗教信仰-可是沒有接觸到佛法 以後他們所得的-就是人間的果報而已 不是枉費功夫嗎 我對於很多的教徒 很尊敬他們 為什麼 他們是真正的奉獻犧牲-信仰他們自己的宗教 無怨無悔的投下去-很可惜方向不對 只能得到人天的善果 人天的善果報盡了以後-就再落入生死的輪迴 所以善知識非常重要 大家有幸能夠聽聞到正法-聽聞到佛法 或者有好的老師-來指導我們的時候 不要認為好像很隨便-好像沒什麼 等到你沒有人指導的時候-你就知道很麻煩 往往會走入邪道-走入冤枉的路自己不知道 很可惜啊 第五條-發菩提心必須起想 這個起想起觀想-這個要說明一下 菩提心的層次很多 起一念善心-也叫菩提心 觀想怎樣的利益眾生-也是菩提心 甚至修禪定修空觀-行六度波羅蜜都是菩提心 菩提心的範圍很廣 起想就是起觀想 它是其中的一個過程-一個部份 第六條發菩提心-不捨於苦而度眾生 菩提心的本質有二個-教化眾生 空觀 我們不會為了避苦-而不去度眾生 不捨於苦而度眾生-不會怕苦而不去度眾生 即使是很苦-也要去度眾生 第七條-發菩提心誓不退還 我們發起菩提心-一定不要退失掉 第八條 難堪難忍誓不以苦故-退失今日大心 在修行菩薩道的時候 會有很多難忍-難以接受的事情的時候 我們不會以痛苦辛苦-而退失掉今日所發的菩提心 這個大心就是菩提心 上次講過舍利弗-被天魔試菩提心以後 因為他覺得眾生-太剛強難調 他就退失了菩提心 第九條是-請求三寶的加持攝受 堅固不退我們的菩提心 除了自己努力用功修行-努力堅固我們的菩提心 也要請求三寶的加庇 所以可以從梁皇寶懺裡-截取一些菩提心的思想 看第四條-發願迴向 這裡面其實有二段-一個是發願 一個是迴向 發願是希望將來怎麼做 記得小時候-老師叫我們寫作文 常常叫我們寫-將來立志做什麼 立志就是佛教的發願 志-中國人講志氣 對於生命的目標-人生的方向就是立志 或者所謂的發願 在發願迴向裡有幾段-常常出現的發願句子 標準模式-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我希望我怎麼樣怎麼樣 生生世世在在處處 就是未來的每一個生命-不管是生在那裡的每個生命 在在處處-不管是在什麼地方 生生世世-就是未來的時間裡 在在處處是在未來-任何一個空間裡面 在就是所在-處就是處所 在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環境裡面 都怎麼樣怎麼樣 第二個-從今日去至于菩提 這一個就指時間 從今天開始-一直到成佛這段時間裡 我都怎麼樣怎麼樣 這也是一種發願迴向 第三個-從今日去至于道場 這個道場也是成佛之意 跟前面至于菩提-是一樣的意思 就從今天一直到我成佛-這段時間裡 我都怎麼樣怎麼樣 也是發願做什麼事情 第四條-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希望如我所願-能夠滿足成就我的菩提 就是成佛覺悟的大願 叫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就是能夠成就他的願心 我們看對於發願回向-代表的一些句子 在所生處常不忘失-究竟無上菩提成等正覺 在未來每一個投生的生命裡 在所生處常不忘失 不會忘掉究竟要達成-成就無上菩提 就是佛果的等正覺-佛的覺悟這樣的願望 第二條-所有眾願 悉如十方諸大菩薩-所發誓願 所有眾願悉如十方諸佛-本修行時所發一切大願 我所發的願完全和-十方諸大菩薩所發的願 和十方諸佛-本修行時所發一切大願 因為佛已經修行圓滿 佛在他還沒有成佛以前 在菩薩地-修行的時候所發的大願 因為成佛以後-他的願已經圓滿了 所以就沒有再發了 成佛的時候-所成就的功德 是他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發出來的願 所以叫本修行時-所發的大願 像現在發願往生-到極樂淨土去 發願下一輩子-能夠再來投胎做人 生長在正信之家-童真入道 能夠轉大法輪-弘揚佛法正法住世 這都是我們一直發願 發願來世辯才無礙-能夠得到六通廣度眾生 這是我們要發的願 第三條-如十方諸佛 第四條-若多若少若輕若重 悉以迴施-四生六道一切眾生 前面都是願-這邊就開始迴向 不管我所修行的功德-是多也好 是少也好 是輕也好 是重也好 悉-完全地 都迴向給-四生六道的一切眾生 第五條-不向二乘不向三有 同共迴向無上菩提 我們所修行的-最後一切的歸趣 不向二乘處得到結果 也不向三有 三有是三界-欲有 色有 無色有 我們所修行的一切 不會向三界內或是聲聞-緣覺處取得最後的歸宿處 不向二乘不向三有-向那裡呢 同共迴向無上菩提 所有的一切總都-迴向無上菩提 佛的果位 第六條 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解脫者-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 若有片福一毫之善能迴向者-則於果報不復生著便得解脫 經歎修行迴向為大利益 應發迴向-普勸一切不著果報 這邊講得很清楚 眾生為什麼不能夠解脫-就是因為執著於果報 沒有把我們所做的一切-迴向無上菩提 這樣的問題-看佛教的現況就知道 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出家人不事生產-卻能夠有供養能夠生活 這個問題從出家到現在-我都很奇怪 我現在比較了解 有一部份問題就是 信眾對於世間的依戀很重-尤其是對他的親人 父母 妻子 兒女 朋友-眷屬情執非常的重 所以很多都是希望能夠-安樂利益他的眷屬 他很多的供養講世俗一點-是一種交換 就是我來供養三寶-希望得到三寶的功德 能夠利益我的親人眷屬 這樣的思維合不合理-合理 存不存在-存在 很多信徒做法會-或是拿錢來供養三寶 來印經 建寺廟 造佛像 他的存念還是趨向於-他的親人眷屬 或是他來生能夠福慧等等 就是這邊所講的-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 我們修行佛法 不能把所做的一切功德捨掉-而著有所謂世間的果報 不能把所做的一切迴向到-所謂的無上菩提 這就是發願迴向 所以不管是出家眾也好-在家眾也好 佛弟子為什麼要聽經-就是要有正確的知見 由正確的知見-來導引我們的行為 大家今天聽到發菩提心-發願迴向 應該要慢慢的-照這樣去做 不要小看-梁皇寶懺的七個思想 這七個思想含攝-整個佛法的精髓 含攝整個佛法思想的全部 整個佛法-不出於這幾個思想 表面上它好像-只是一個三世因果 裡面所含攝大乘的般若-唯心思想並沒有缺少 只不過因為它所面對的-是一個懺悔 因為梁武帝的皇后郗氏-的這個緣起 要消除眾生宿世惡業 以這樣的因緣-以一個懺悔的因緣來表現 卻把佛法空的思想-般若 唯心所現的思想 含攝隱藏在懺儀的思想裡 這是大家要了解的 下面說梁皇第五個-重要思想就是因果業報 因果業報的道理很簡單-有因自然就有果 我們看這個模式-這個標準的句型 第一個-以是因緣故獲斯罪 前面講一段-做了什麼事 因為這樣的因緣-所以招感這樣惡的果報 這裡面所表現的-就是所謂的三世因果 因為前世做了-什麼事情的因緣 現在得到什麼樣的過失 經上講了第一個例子就是 有一個鬼他身上出火-嘴巴出火 問他為什麼這樣 他說- 因為以前做出家人 常常罵人 嫉妒 毀謗別人 今生招感這樣的果報 因為前世嫉妒別人-毀謗他人 口出惡言 以這樣的因緣-所以獲得這樣的果報 因果報應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以前有一個出家人修行很好 一對有錢的夫婦-常常來供養他 有一天這對夫婦-年紀很大了 生了一個兒子 這對夫婦很高興-就請滿月的宴會 邀請了親朋好友 在江上面租了一個大的船-晚上在那邊遊江 大家正歡喜的時候 這個太太就把小孩抱出來 請法師給小孩子摩頂-加持祝福 這個出家人說好啊-我來給他加持祝福 他怎麼加持呢 你們一定想不到 他就小孩子往水裡一丟-丟了怎麼辦啊 大家都驚慌失色 沒想到這個出家人-會把小孩子丟到河裡面去 夫婦兩個哭天搶地的-賓客都楞在那邊 太太說-你還我兒子來 還我兒子來 等一下-你不要哭 不要吵 後來那個江水就-嘩啦! 江面上冒出一個男人很兇-很忿怒的罵這一對夫婦 這一對夫婦一看-臉色就變了 變成恐懼 你們兩個狗男女-前世害我怎麼樣怎麼樣 今天要不是這個法師-給我解冤我一定不饒你 原來這一對夫婦跟這個男的-以前是好朋友 一起去做生意-賺了很多的錢 本來大家做生意互相平分 這對夫婦貪圖他那一半的錢 就把他害死-把那一半的錢給吞了 你吞我的錢-還害我的命 我沒辦法跟你要-就生在你家當兒子 跟你要回我那筆錢 人家說敗家子敗家子-就是這樣來的 你前世欠他-他就生到你家跟你要這筆帳 所以不要以為兒子是好的-老婆是好的 親人只有二件事情-報恩 報仇來的 這個是報仇來的 這對夫婦一看到這個男人 就知道自己之前-所做的業追來了 你謀害人家的命-奪了人家的財 你還是要還人家 這就是所謂的因果業報 我們去年結夏誦法華經 法華經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經典 有很多地方都講到 有些女人生來口氣很香 嘴巴一張開滿室芬芳-香氣滿室都是 不知道為什麼-結果就是誦法華經 還有一個出家人 國王請了很多出家人-去宮裡應供 輪到這個出家人去應供 他一張開嘴巴-就滿室香氣 國王很不高興-以為他要勾引他的宮女 就問他-你這個香氣是怎麼來的 是不是嘴巴裡面-有放什麼東西 他說-沒有啊 打開嘴巴看-沒有東西啊 這個香氣是什麼時候有 我生下來就有這個香氣的 國王不相信-叫他去漱漱口 還是香氣這麼多 這就是因果業報 經上講 今生作為女人-作為男人 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 有學問的人-沒有學問的人 有地位的人-沒有地位的人 莊嚴的人 醜陋的人-都是前世的業報 一飲一喙皆有定份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 一個老法師-他現在還活著九十幾歲了 二十年前他就跟我說 惠空法師 什麼都是假的-福報是真的 我那時候年輕不相信-現在相信了 我這二十年來很拚很拚-還是這樣子 因緣不到-實在就是沒有福報 因緣福報沒到 我們學佛的人-要努力的修集善法 該你的福德因緣來的時候-自然會來 今天這節就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