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110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我們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一節講到740頁-發六根願 第六意根知道惡法跟善法 我們先看惡法 第一貪瞋痴是過患 第二身殺盜婬惡口綺語兩舌 第一跟第二條加起來 就十惡業 這個上一節課已經講過 第三條是所謂的無間業 殺父 害母 殺阿羅漢-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 另外加上謗三寶 不信因果 第四條是知道生死輪迴-三世因果的報應之法 第五個是希望我們要-常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第六不可以接近邪惡的-種種外道邪師 第七個知道三漏五蓋 就是貪欲 睡眠 掉悔-疑 瞋恨 五蓋十纏 十種煩惱-是我們修行的障礙 第八常知三途可畏生死酷劇-要知道生死的可怕 下面講到 願意常知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個是善的 第十常知諸佛是大慈悲父-無上醫王 一切尊法為諸眾生病之良藥 一切賢聖為諸眾生看病之母 從第九條開始知道是善法 從最根本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成佛 到所謂三寶是眾生的依怙 到第十一要歸依三寶 應該要受五戒十善-成就人天的勝果 第十二常知未免生死-應修七方便觀 煖頂等法 上一節講過七方便觀-就是聲聞乘的修法 四念處 別相念 總相念-加上煖頂忍世第一叫七方便 常知應行無漏苦忍十六聖心 先修十六行觀 觀四真諦 十六行觀上次講過 四諦每一諦都有四種行相 十六聖心是從十六行相裡面-逐步起無常苦空的智慧 第十四條 常知四諦平等無相-故成四果 觀四諦後無我 就一切平等-所以成就四果聖者 第十五-常知總相別相一切種法 一切種法是聲聞乘的觀法 先從別相觀-每一個法每一個法的相 總相是法的通相-無常苦空無我四法的總相 第十六常知十二因緣-三世因果輪轉無有休息 十二因緣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觸受愛取有-生 老死 這講到我們覺性-或是生死的向下流轉 逆還叫還滅 三世因果無有休息 十七-常知修行六度八萬諸行 常知斷除八萬四千塵勞 修菩薩行 從前面的四諦-十二緣起跟六度 締 緣 度-是佛法聖道的三個通路 十九常知體會無生-必斷生死 二十常知十住階品-次第具足 無生就是空性 能夠會入無生-才能斷除生死 常知十住-十住是三賢位 我們修行的階位 從十信 十住 十行-十向 十地 常知以金剛心斷無明闇-得無上果 金剛心就是成佛的前一剎那-斷除無明證得佛果 就是無上果 常知體極一照 萬德圓備-累患都盡 成大涅槃 體極一照就是 所有的一切法平等-都是清淨的覺性 萬德 所有的功德 一切法空寂是有-空中含攝一切萬有 叫萬德圓備 累患皆除 所有的煩惱污垢-無明都除掉就成就涅槃 第二十三 常知佛地十力-四無所畏 十八不共 無量功德 無量智慧-無量善法 能夠了達通達證得-佛的種種的功德性 已發意根願竟 相與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心-哀愍覆護攝受 令眾等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第七個口願 口願跟前面舌根願-有什麼關係呢 舌頭有兩種功能 第一種是嘗到味觸-第二種發口業 就是講話 所以前面是酸甜苦辣的觸覺 這邊是我們的口業-講的種種音聲文字 我們看次發口願 又願今日道場同業大眾 廣及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眾生 從今日去乃至菩提 下面我們口常不願怎麼樣-還有口常應該要怎麼說 第一口常不毀呰三寶-不批評三寶 口不謗弘通說法人-說其過惡 就是對於講法的人不批評他 第三不言作善不得樂報-作惡不得苦果 不說違背因果的話 不言人死斷滅不復更生-不做斷滅說法 不說無利益損他人事-不損害他人的利益 不說邪見外道所造經書-不說一些邪見的典籍 不教人作十惡業-不慫恿別人去做壞事 不教人造五逆罪 不稱揚人惡-不講別人的壞話過失 不言俗間無趣好戲笑事-不去言談那些嬉笑之事 不教人僻信邪師鬼神-不叫人去信鬼神之說 不評論人物好醜-不談論人家的家事是非 第十三不瞋罵父母師長善友-對尊長不可以回嘴 師長父母講我們什麼-不可以跟他辯 講就好 講得對 我們就反省-講不對 當陣風過去就好了 十四不勸人造罪-不斷人作福 翻過來 要勸人止惡行善 看下面 願口常讚歎三寶 這都是翻過來的 常讚歎弘通說法人-說其功德 示人善惡果報 常說悟人身死神明不滅-講到神識不滅 常發善言使人利益-常說如來十二部經 要使人得到利益-要講佛的經典 不要講外道的經典 常說一切眾生都有佛性-當得常樂我淨 常教人孝養父母敬事師長 這就是前面的第十三條 常勸人歸依三寶-受持五戒十善六念 常讚誦經典說諸善事 常教人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常說十住佛地無量功德 佛的三賢位-還有十地的功德 使人修淨土行 莊嚴極果 要我們修淨土行-也可以教人禮拜三寶 教人建立形像-就是供養佛像 修諸供養 常教人作諸善事如救頭然-叫人家努力行善 常教人救濟窮苦 無暫停息 這是勸人家一些善事-行三寶之事 已發口願竟 相與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力覆護攝受-令眾等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我們已經發了六根的願-其實六根就是行 行善朝向人天解脫菩提之道-行惡就墮入三途重重的障礙 六根之後 具體要怎麼行呢 下面就告訴我們要-更進一步去實踐一些善行 看下面諸行法門751頁 又願十方盡虛空界-四生六道一切眾生 從今發願之後-各能具足諸行法門 前面告訴我們警護六根 從六根去解除根本的問題 要從六根再繼續-具體行持什麼呢 第一篤信三寶恭敬法門 下面都是法門 告訴我們-應該從那些角度去實踐 第一個要我們篤信三寶-這屬於恭敬法門 不懷疑惑是堅固法門-對於三寶不要懷疑惑 堅定 欲斷起惡勤懺法門-把惡斷除 這是懺悔法門 欲願清淨念悔法門 悔過 想要清淨-就是我們求悔過 不毀三業護身法門 -保護我們身清淨 永淨四事護口法門-口不行四種過失 惡口 綺語 妄語 兩舌 息心清淨護意法門-心念不起貪瞋痴 護意 保護我們的意念 具足所願菩提法門-一切大願恆成就 一切不害悲心法門-不去傷害眾生 第十化使立德慈心法門-教化眾生成就善德 第十一不毀他人歡喜法門 不去批評人家-多起種種的歡喜 不欺他人至誠法門-不去欺騙別人 很誠懇 第十三欲滅三途三寶法門 三途苦惡斷除-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 第十四終不虛妄真實法門-始終言論很誠實 第十五不慢彼我捨害法門-不去驕慢他人 第十六無有猶豫棄結法門 心裡不疑惑-所以就沒有煩惱 第十七斷鬥訟意-不跟人家鬥爭 無諍法門 第十八奉行平等應正法門-一切眾生平等 又願眾生-具足如是無量法門 前面奉行平等應正法門 是第十八 現在這個心趨法門是第十九 十九心趨法門觀心如幻-觀心如夢幻 第二十意斷法門捨不善本-斷除不善惡法 神足法門 身心輕便 神足就是神通-所以我們可以飛行自在 信根法門不願退輪-堅信所以不退轉 廿三進根法門不捨善軛-精進所以不捨善法 廿四念根法門善造道業-念持善業 廿五定根法門攝心正道-定心所以堅定正道 從廿二信根開始就是五根 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廿二到廿六是屬於五根 廿七信力以下就是五力 五根五力是我們修行-非常重要的 趨向智慧根本的五種能量 廿六慧根法門觀無常空 無常苦空無我是智慧的初門-所以慧根法門觀無常空 前面是信進念定慧五根-下面是信進念定慧五力 信力法門越魔威勢 因為信心故-所以魔不能阻礙我們 對三寶有信力 進力法門一去不還 精進故-所以勇猛前進不退轉 第廿九念力法門未曾忘捨-憶念所以不會忘捨 定力法門滅眾妄想-禪定 所以心寂止亂 卅一慧力法門周旋往來-智慧故所以能夠自在無礙 五根後面是七菩提分-就是覺支法門 就是覺性 卅二進覺法門積行佛道-不斷的趨向於佛道 卅三正定法門逮得三昧-正定能夠成就禪定三昧 淨性法門不樂餘乘 親近佛道-所以不樂其它的聖道 願諸眾生悉具菩薩摩訶薩-如是等百八法門 清淨佛土 勸化慳嫉-悉度眾惡八難之處 攝諸諍訟瞋恚之人勤行眾善 攝懈怠者定意神通攝諸亂想 已發願竟 相與至心五體投地-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這一段還是迴向 希望所有的眾生能夠具足-菩薩種種百八清淨的法門 成就佛土度化眾生勤行眾善 用所謂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成就他們 看下面756頁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力救護攝受-令三界六道四生眾生 以今慈悲道場懺法-發心發願功德因緣 各各具足功德智慧-以神通力隨心自在 這還是迴向-希望能夠三寶攝持 下面最後一章囑累 整個梁皇是由我們-懺悔行菩薩道 發菩提心願度一切眾生 那麼怎樣成就這個菩提-利益眾生之事呢 整個梁皇就是我們-發菩提心來利益眾生 問題是我們是初發心的菩薩-力量不行 甚至可能自己還要淪落生死 所以我們把這利益眾生願力-請求佛菩薩幫忙我們完成 所以這個叫囑累 本來囑累都是佛囑累-諸大菩薩要繼續度化眾生 囑累梵王帝釋天八部神龍-要護持佛法流通 攝持護持末法的有情 希望他們不墮惡道-能夠修行佛道 可是今天這個囑累 不是囑累梵王帝釋-來護持佛法 也不是佛來咐囑-是我們囑累諸大菩薩 把我們度眾生的願力-囑咐給菩薩 看757頁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相與已為六道四生眾生 發誓願竟-次以眾生付囑諸大菩薩 囑累這一章就是這句話-以眾生付囑諸大菩薩 願菩薩以慈悲心加以攝受 以今懺悔發願功德因緣 除了願菩薩攝受 第二個又願菩薩以慈悲念力-令一切眾生樂求無上福田 深信施佛有無量報 令一切眾生一心向佛-具得無量清淨果報 希望菩薩讓眾生-能夠求佛的無上福田 能夠皈依佛供養佛-能夠成就人天善的果報 第三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無慳吝心 具足大施無所愛惜 還是要眾生在佛的-福田邊修福布施 因為布施最容易-而佛的福田又廣大 所以能夠成就 所以各位知道大家-能夠在三寶中間種福田 那是最殊勝最殊勝的功德 第四又願一切眾生 於諸佛所修無上福田-離二乘願行菩薩道 得諸如來無礙解脫一切種智 還是要我們在佛邊修福田 一而再再而三要我們大家-在佛邊在三寶邊修福田 所以大家要注意到-修行很重要是要有糧資 就是要修福報 第五又願一切眾生於諸佛所-種無盡善根得佛無量功德 福田以後就是要善根-福是福報 善根是智慧 就是由解脫-趨向於佛的覺性的菩提智 第六又願一切眾生攝取深慧-具足清淨無上智王 善根增長後就有智慧-成就最殊勝的智王 第七又願一切眾生所遊自在-得諸如來至一切處 希望眾生到如來處無礙神力 能夠隨處親近如來親近諸佛 第八又願一切眾生攝取大乘-得無量種智安住不動 能夠成就智慧-又能夠隨處自在的供養如來 所以能夠成就佛的智慧-能夠不動轉 第九又願一切眾生-具足成就第一福田 皆能出生一切智地 眾生親近供養福田以後-自己成為福田成就一切智 又願一切眾生-於一切佛無嫌恨心 種諸善根樂求佛智 我們對佛的功德-發起一種無上欣悅的心 沒有任何的罣礙 第十一又願一切眾生 以妙方便-往詣一切莊嚴佛剎 於一念中-深入法界而無疲倦 這就是普賢行願 於一塵中塵數佛 無盡塵-每一個塵都有無邊的佛 無邊的塵裡面無盡無邊的佛-我都去供養 又願一切眾生得無邊身-能遍遊十方世界而無疲厭 這無邊身遊一切世界 又願一切眾生-成廣大身得隨意行 得一切佛神力莊嚴究竟彼岸 於一念中顯現如來自在神力-遍虛空界 最後還是希望眾生成廣大身 這個不是自己-是所有的眾生成廣大身 得一切佛的神力莊嚴-能夠成就佛 然後於一念中現如來的神力 所以都是希望眾生能夠成佛 已發如是大願竟 廣大如法性 究竟如虛空 願一切眾生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相與至心五體投地 這個願是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 無量無邊 希望一切眾生如前面-所發的願一樣的滿願 滿菩提願 相與至心-我們還是一樣頂禮佛 可是我們發這個願-可能沒有辦法做到 倘某等若受苦報-不能救眾生者 就是有可能性 所以以諸眾生囑累很多菩薩 還是原來那一句話 我們前面已發如是大願-願眾生最後成佛 可是我們有可能不能做到 所以要把所發成就眾生願-來囑累菩薩 下面就是所囑累什麼人 前面是通性的菩薩 因為菩薩很多 所以分-法身 無漏色身 初發心三類 法身菩薩按階位-就是十地以上 無漏色身菩薩是三賢位-十住 十行 十向 發心菩薩是十信位 看下面說-以諸眾生囑累 第一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無生-證入空性無生的法身菩薩 第二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無漏色身菩薩 就他有不退墮生死的智慧-可是還是以色身來度化眾生 第三無量無邊盡虛空界-發心菩薩 初發心 還會淪落生死的叫發心菩薩 興正法馬鳴大師菩薩 馬鳴是印度的大師-他能夠興起正法 興像法龍樹大師菩薩 馬鳴跟龍樹在梁皇寶懺裡面 是西天印度-代表性的兩位菩薩 接下來 十方盡虛空界無邊身菩薩 十方盡虛空界觀世音菩薩 這兩個菩薩都是尋聲感護-所以每一次禮佛都要拜他們 下面是大乘所謂的行跟智-普賢行 文殊智 文殊師利菩薩 普賢菩薩 後面是梁皇裡面-所禮拜的各位菩薩 從師子遊戲菩薩-師子奮迅菩薩 師子幡菩薩 師子作菩薩 堅勇精進菩薩-金剛慧菩薩 棄陰蓋菩薩 寂根菩薩 慧上菩薩-常不離世菩薩 藥王菩薩 藥上菩薩-虛空藏菩薩 金剛藏菩薩 常精進菩薩 不休息菩薩-妙音菩薩 妙德菩薩 寶月菩薩 月光菩薩-薩陀波崙菩薩 越三界菩薩 又復囑累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菩薩 再一次的跟你們提醒 願諸菩薩摩訶薩-以本願力誓度眾生力 攝受十方無窮無盡一切眾生 你們不要忘你們的本願-不要忘你們的誓願 希望你們能夠攝受眾生 第二願諸菩薩摩訶薩-不捨一切眾生 同善知識無分別想 希望你們能夠攝受-不要捨棄他們 願一切眾生-知菩薩恩親近供養 反過來講 菩薩攝受慈悲 那麼眾生應該要起感恩-親近供養 第四願諸菩薩慈愍攝受-令諸眾生得正直心 隨逐菩薩不相遠離 菩薩希望眾生能夠-跟著自己不要離開 第五願一切眾生隨菩薩教 不生違反得堅固心-不捨善知識 離一切垢 心不可壞 令一切眾生為善知識-不惜身命 悉捨一切不違其教 令一切眾生-修習大慈遠離諸惡 聞佛正法悉能受持 令諸眾生-同諸菩薩善根業報 菩薩行願到這邊為止 最後菩薩要教眾生能夠正直-隨著菩薩 反過來 眾生除了聽聞菩薩教-生起感恩心以外 還要能夠不生違反 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夠不起違逆心 堅固心去接近菩薩 不要起煩惱-離開心裡面的垢惱 心裡面不要對信心有破壞 應該要親近菩薩-不惜身命的接受他的教誨 修習慈悲遠離惡法 所以說 菩薩行願究竟清淨-具足神通隨意自在 乘於大乘-乃至究竟一切種智 於其中間無有懈怠 乘智慧乘至安隱處-得無礙乘究竟自在 始從歸依三寶 斷疑生信-懺悔發心 顯果報 出地獄 解怨自慶 發願迴向-終至囑累 所有功德悉以布施-十方盡虛空界一切眾生 就是從發心-一直到成佛中間都迴向 這一部梁皇寶懺-從開始歸依三寶 斷疑生信 種種的章節 最後都迴向-十方盡虛空界一切眾生 再一次的迴向以後-後面還有一個希望證明 誰來證明呢-仰願彌勒世尊現為我證 這一段很特別 我一再地提醒各位 現前中國佛教-彌陀淨土的思想很盛行 大家都希望臨命終的時候-彌陀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可是梁皇寶懺卻告訴我們-要行菩薩行 能夠發願生在娑婆世界-隨著彌勒菩薩 聽彌勒菩薩講法開悟-然後行菩薩道利益眾生 所以它這邊再一次的提出-這樣的一種思想見解 仰願彌勒世尊現為我證 十方諸佛哀愍覆護-所悔所願皆得成就 願諸眾生同慈悲父-就是同彌勒菩薩 這不是指單純的佛-是指彌勒菩薩 俱生此國-生在這個娑婆世界 預在初會-龍華三會的龍華初會 聞法悟道-聞彌勒說法而解脫生死 功德智慧一切具足-與諸菩薩等無有異 成就菩薩的功德 入金剛心成等正覺-最後終究能夠成佛 所以這一段很特殊 把整個梁皇的功德-都迴向彌勒淨土龍華三會 最後讚佛咒願 多陀阿伽度 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無上正等正覺 十號具足-佛有十號 如來 佛 世尊 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等等 度人無量 拔生死苦 以今懺悔禮佛功德因緣 願諸眾生各各具足-得如所願滿菩提願 某等今日所發誓願 悉同十方盡虛空界一切-諸佛諸大菩薩所有誓願 諸佛菩薩所有誓願不可窮盡 我今誓願亦復如是 再一次的讚美佛所發的願 我們也希望跟佛的願一樣 諸佛菩薩-所有誓願不可窮盡 我今天所發的誓願-也效法諸佛菩薩一樣 廣大如法性 究竟如虛空-這是第一個 總說佛菩薩的願力廣大-我也效法如是廣大 廣大如法性 究竟如虛空-那是什麼樣的願 具體的下面就講到 窮未來際盡一切劫 第一-眾生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有多大 下面舉例說 眾生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像眾生一樣不可窮盡 第二-世界不可盡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像世界一樣不可窮盡 虛空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第三個我的願像虛空一樣-不可窮盡 第四-法性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像法性一樣-不可窮盡無量無邊 第五-涅槃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像涅槃一樣不可窮盡 佛出世不可盡-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像佛出世不可窮盡 第七 諸佛智慧不可盡-我願不可盡 我的願像諸佛智慧不可窮盡 第八心所緣取的境界不可盡-我願不可盡 第九-起智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智慧無量無邊不可盡 所以我的願-像智慧一樣不可盡 世間道種 法道種-智慧道種不可盡 我願不可盡 世間的智慧不可盡-我願不可盡 若十種可盡 我願乃可盡 前面舉了十種比喻 這十種法不可盡-所以我願不可盡 十種盡了 我的願可盡 一切和南三乘聖眾 最後還是歸到這個大願-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現在不是佛-是發心的菩薩 以發心故-所以以願來前導 梁皇十卷的長行到這邊結束 下面第十卷的總結讚 捍勞懺禮 冀佛垂慈-六根滿願在斯時 諸行悉堅持 回向菩提-囑累度人師 卷十開始是-菩薩迴向跟發願 它還是跟一開始的-禮佛懺悔結合起來的 所以捍勞懺禮冀佛垂慈 近是接前面二十章的-禮佛發願 遠是從第一章-供養香華儀開始 大家很辛苦的禮懺六七天-十卷的儀軌 我們就是希望佛能夠-降下他的大慈悲神通之力 然後利益大眾度化眾生 六根滿願在斯時 它是從前面一直敘述到-第十章圓滿 第十章裡面就是-六跟滿願 我們上一節課講到 六根-是解脫生死的樞紐關鍵 所以六根的願成就以後-就能夠成就這個菩提之願 諸行悉堅持 前面講到諸行法-希望效法菩薩種種的法門 最後把所有的功德回向菩提 第四十章囑累-就是囑累度人師 因為菩薩都是度人的大菩薩-所以度人師菩薩 南無法雲地菩薩-十地菩薩 看出懺文-每一個出懺都是五段 第一讚佛功德-第二莊嚴道場 第三迴向證明-第四轉惑業為聖德 第五繼續勤懇禮懺 看第一讚佛功德-770頁 十身相好 巍巍不動紫金山 上次講過佛的十種法身 十號能仁 蕩蕩常圓碧玉相 佛的十種身巍巍不動-像紫金山一樣的莊嚴高大 十號能仁-佛有十號 佛 世尊 善逝-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等等的 蕩蕩常圓碧玉相 廣大常常現出圓滿的-碧玉一樣莊嚴清淨的相貌 神機普應妙化無方-神機就是神通 隨眾生的機感而應化無窮 無方就是無窮-沒有一個方所可以限制 微妙的教化隨方感應 願舒無礙之圓光-證此後時之佛事 願意發出 舒是發出-清淨光明佛的光 證明我們在這個地方所修的-梁皇慈悲道場懺法 此後時之佛事 頂禮十方之覺號-懺除十惡之罪愆 現在要圓滿前面所頂禮的-諸佛菩薩的名號 希望我們懺除種種的十惡業 下面是莊嚴道場清淨身心 上來奉為求懺眾等-脩崇慈悲道場懺法 茲當第十卷善果周隆 第十卷圓滿了-善果很高大很圓滿 於其壇內燃燈發燄-散花莊嚴 我們點的燈 散的花-非常的莊嚴美麗 烹茗獻果 設供運心 敷揚種種之功勳-敬禮塵塵之佛事 泡著茶 獻上水果設供養-很虔誠的運心供養 敷揚種種 敷揚就是稱讚-種種佛的聖德名號 敬禮塵塵之佛事 我們禮拜-塵塵是很多很多 我們口讚揚佛的功德法門-身體禮拜佛 種種之佛事 下面是證明迴向-發殷重心 秉誠回向 我們還要很誠意-殷重就是很誠懇的迴向 十方諸大覺 三藏貫華文 這裡第一個是-迴向十方的佛菩薩 三藏貫華文-佛過來就是三藏的佛法 五眼辟支伽 六通阿羅漢 辟支伽就是辟支佛-五眼還是佛的智慧 菩薩修行最後成佛五眼 辟支伽就是佛法-然後僧 從菩薩到辟支佛-到六通阿羅漢 就是三乘的聖者 天真并地聖 水哲與陽賢 天地水 陽賢就是山-天神地祇 龍王跟山神 水是龍王負責的-山神陽賢 四府該羅無邊靈貺 東南西北四府神明-無邊靈貺 無邊的神明 鑒茲凡悃 證明善因 這些三乘以及世間的聖賢 都來證明我們修行-十卷慈悲道場的功德 我們確實成就了這些善因 下面轉惑業為聖德 奉為求懺眾等 洗空微細罪愆-成就無邊福利 我們求懺的大眾能夠洗空-洗乾淨到變成空性 什麼都沒有了 無相無體-把非常細的都洗乾淨 成就無邊的福利-最細微的罪都沒有了 伏願頓除十使 迥脫十纏 十使是五鈍使 五利使-就是十種根本的煩惱 十纏也是十種煩惱 圓發十心-十心是菩薩所安的十種心 第一大地等 第二大海-第三須彌王 第四摩尼寶 第五金剛 第六鐵圍山-第七蓮花 第八優曇缽花 第九淨日 第十虛空 就是用十種法相 東西-比喻菩薩所安住的心 十願-菩薩所發的十種大願 從供養願 受持願 轉法輪-一直到淨土願 利生願 種種菩薩的願 總共十種 十願滿而真空月朗-十願圓滿像天上的月圓滿 修行十地-十障斷而覺苑花開 前面發十心 這邊修十地 後來是十願滿-這邊是十障斷 這個對稱的 十障就是-十地菩薩所斷的十重障 十地菩薩-從初地開始就見空性 十地菩薩跟初地菩薩見的-是同一個空性 那為什麼會有-十地跟初地的不同 就是因為他的障 空性是一個-可是障分分除 就像月亮是一個-可是烏雲遮住多跟少的差別 你看到下弦月跟看到的滿月-是同一個月 可是因為被遮的地方多少-還是都沒有遮 而現出弦月半月圓月的差別 空性就比如月光 弦月 半月 滿月-比如初地十地的差別 十障斷 障就好像烏雲一樣的-月是一個 障有差別 所以分成十地 十障斷而覺苑花開 十障都完全去除-所以月就清淨圓滿的顯出來 像我們覺悟的花開了 塵塵開解脫之門-處處顯真如之用 成就證悟了十地的功德以後-每一個微塵都是解脫之處 處處顯真如之用 每一個地點 一個聲音-一朵花 都是現出佛的智慧大用 所以塵塵開解脫之門 禪宗的祖師-聽到鳥叫可以開悟 看到了水流可以開悟 一個茶杯掉到地上-啪一聲可以開悟 說明修行確實可以-在每一個六塵上面開悟解脫 處處 你在什麼地方求佛-你在什麼地方往生 觀音菩薩 彌陀 勢至-都會救度接引我們 就是處處顯真如之用 說明塵塵剎剎-都是清淨的法界 冤親普利凡聖同資 親也好 冤也好-都能夠得到利益 凡聖同資-凡夫聖者都同樣的成就 俱承懺悔之善緣-共證真常之妙道 因為懺悔的因緣 所有的有情-都能夠得到懺悔的善緣 同證佛的一真法界-常住法身的功德 雖則微文懺悔-誠恐細惑未除 第五段是我們怕 雖然禮懺梁皇圓滿 沒有辦法拜一次梁皇就能夠-把所有的惡業全部消除 所以鼓勵勉勵大家-還要繼續的修道 所以說誠恐細惑未除-再勞尊眾同求懺悔 梁皇寶懺到這邊-總算是非常圓滿 我們總共講了-一百一十個鐘頭 當然有很多不是講得很清楚-或不是很圓滿的地方 不過總是大家-有一個粗略的概念 剩下的 希望大家聽看DVD-或是自己禮懺 參加佛事 或是靜處書桌上批閱文字時-自己再去體會 中國人講-書讀百遍 其味自現 一百一十個鐘頭的梁皇-說長不長 說短也不短 不過我們總算圓滿了 希望大家再繼續讀閱 或實際禮誦唱讚中-自己進一步再深刻去理解 我們也很感謝慈悲台-心田長老 陳總經理 還有很多台前幕後的工作者 成就這一次慈悲台-梁皇寶懺的課程 佛法的流傳真的需要-很多很多的因緣 我們在一開始第一集就講到 魏晉南北朝 戰亂頻仍 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割據時代 卻是佛法最興旺的時代 南朝從吳到東晉-然後後面的四朝 北朝符堅姚秦 前秦後秦-到後趙的石虎石勒 這一些君王-在當時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是他們都非常信佛 關鍵就在於佛法 我們佛弟子們能夠-真正的把佛法用出來 我們相信佛法-真正具有實質的功能 而不只是單純的一個信仰 剩下來就是我們怎樣-把佛法落實在生活當中 這部梁皇寶懺除了禮拜以外 在思想的建立 從歸依三寶-發菩提心 斷疑生信 種種的心念起-解冤釋結等等 重點思想的切入-跟我們實際禮懺是相結合的 最後我想再提一點 我以前問廣慈法師-他在佛教界這麼久 法鼓山 佛光山-圓光佛學院 梵唄都是他教的 我問他-教梵唄有什麼心得 我們怎麼去修佛事 他說一個字-誠 心誠則靈 我非常受用 所以我最後再以廣慈法師-這一句話 我們作佛事 禮懺-一個誠字 心誠則靈 中國人講的-祭神如神在 我們禮懺的時候 心想著 所有的冤親債主-所有的諸佛菩薩都在現場 我們相信一定能夠感應道交 謝謝所有成就這一次-梁皇法會講座的各個因緣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