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104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繼續介紹梁皇寶懺 上一節課講到673頁 為執勞運力禮佛第三十六 前面三十五章是警念無常 第三十四章是為六道發願 從十四章開始-到三十三章這中間 有二十章為六道禮佛 到三十三章以後有兩章 一個就是為六道發願-還有警念無常 接下來就這一章-為執勞運力禮佛 所謂執勞運力是屬於-社會最下階層 就是一些苦力僕役 做最辛苦最卑微-最污穢的工作 像打掃清潔工-搬運 建房子的工人 當然在現在可能行行出狀元 有開清潔公司的-開搬運公司的 開建設公司的-都成了企業家 因為古時候的階級比較明顯-屬於僕役苦力的這一批人 我們現在的說法 就是社會最辛苦-出賣勞力的 低下階層的這一批人-就叫執勞運力 為這一批人來禮佛懺悔 其實從第十四章開始-為天道禮佛 中間雖然加了三十四-三十五章 到三十六章 又為執勞運力禮佛 可以把它從第十四章-一直貫通到三十六章 都是為六道眾生禮佛來看 那麼中間為六道發願-以及警念無常 可以算是作為為六道禮佛-中間的一個補充說明 所以從十四章為天道禮佛-開始一直到三十六章 可以講都算是為六道禮佛 那麼三七 三八 三九 四十-就是回向 發願 咐囑 這樣整個流通就很清楚了 所以講到這個地方 把它整個串連起來看-就會很清楚 就從十四章開始-然後到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就是回向發願-然後再咐囑 就結束了 我們把章節的關係交待了-下面請看673頁 為執勞運力禮佛第三十六 為什麼要特意-為這一批人禮佛呢 前面地獄 畜生 餓鬼-天道 比丘 比丘尼 人王 這些都是很大的-比較顯著的一類 像王 太子 百官-比丘 師長 父母 都是屬於比較上階層的-為人所尊重注意的族群 那麼這一類是社會中-比較屬於低下階層 為大家所忽略輕視的 所以我們慈悲心-特意的為這一些 因為他們-接觸佛法的機會很少 一天到晚就在很辛苦很幽暗-很低下的階層裡面工作 他沒有善緣來接觸佛法-所以我們也為他們禮懺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 我們也是感念-我們今天有住的房子 有吃的飯-有這一些方便舒適的生活 也是這些基層工作-出賣勞力的人所成就的 所以我們要感念他們-這一份惠施恩德 所以我們也為他們禮佛-站在這個角度來看 所以我們特意-為執勞運力禮佛第三十六 請看下面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重複至誠 起慈悲心 無怨親想 普為今日 轉生作熟 執勞隨喜-施工運力 助營福業者 第一個就講到-為轉生作熟 比如農夫或是炊事-就是在廚房裡面煮飯的 執勞隨喜 比如替我們做一些勞務 施工運力 搬運的工程的-幫助我們完成我們的福業 比如我們要建設道場-要辦法會 要買很多東西 要裝飾很多的道場莊嚴具 都是由這一些人 織布 修繕 布置 搬運-炊事 煮飯 修補等等 所以我們就為這一些-成就我們佛事 修道 種種善功德法事的-這些人員跟他們的眷屬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 又為即世牢獄 憂厄困苦-囹圄繫閉 及諸刑罰 念其處世 雖獲人身-樂少苦多 枷鎖杻械 未嘗離體 或今身造惡 或過去所追-或應免脫 無由自申 重罪分死 無救護者-如是眾生各及眷屬 這一段是為 身陷牢獄 囹圄繫閉-被牢獄所幽閉 像我們看的電影 古人還要戴好大的枷鎖-銬在這個地方或被綁在後面 或是關在牢獄裡面 又為現世-即世就是現世 在牢獄裡面的-非常的困苦憂慮 囹圄是-這裡有一個圈圈 繫閉-被關起來的 還有被諸刑罰 古代刑罰很可怕-除了鞭打以外 很多很多的-像把人吊到水裡面灌水 或從鼻子灌水 把指甲拔掉-種種的 讓你身體非常痛苦 念其處世 想到這一些身陷囹圄-或者是 遭遇到種種肉體刑罰的 他們雖然生得人身 可是樂少苦多-歡樂很少 痛苦很多 枷鎖杻械 未嘗離體-腳鐐手銬 未嘗離體-每天都是被綁著的 雖然他今生可能造了惡業 或過去造了惡業-今生現行 或者他其實沒有罪-或應免脫 可是他沒有辦法自己申訴 或者是重罪分死-很重的罪 應該要被處死 沒有人可以救他 不管是輕罪重罪-有罪無罪 現在在牢獄裡面-受痛苦的 這類眾生-以及他們的眷屬 今日以慈悲心 普為皈依-一切世間大慈悲父 世間人 說你冤枉了-我們起悲憫心 你今天造了很多的惡事-一般人不會對你起悲憫心 覺得你罪有應得 可是佛法告訴我們 被冤枉的-我們當然要對他起悲憫心 即使他犯了重罪 罪有應得-被關 被刑罰 甚至被處死 我們仍然要對他起悲憫心-祈求三寶來給予救苦拔濟 這就是佛法慈悲的精神 世間人不理解-會說 那個人那麼壞-你還要救他 你看他殺害了這麼多人-你救了他 他不會再害人嗎 當然 我們救他-不是為了他要再害人 是為了要免除他的痛苦 這一點是社會世俗-所不能理解的 而這也就是佛法慈悲-超越世間仁愛的地方 佛法是以同體大悲的精神-來面對所有的眾生 我們不是救他再來害人 如果社會人這樣講的話-就曲解佛法慈悲的意思 我們是認為-所有的眾生都平等 被害的人固然痛苦-我們要救度他們 害人的人-其實也是可憐憫的 因為他也是被害人-他被什麼害呢 他被他的欲望煩惱所害-被他的惡業所害 站在都是受害人的立場-我們來救度他們 不是站在眾生你我的-對立立場來看問題 而是站在被生命的煩惱惡業-傷害的立場來看待 這是我們要為執勞運力禮佛 裡面有被關起來的-被刑罰處死的 這些有罪的人-也要為他們懺悔禮佛的義涵 看下面676頁 又復皈依 如是十方-盡虛空界 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力 同加覆護-願今日執勞隨喜者各及眷屬 從今日去至於菩提 一切罪障 皆得消滅-一切眾苦 畢竟解脫 壽命延長 身心安樂-永離災厄 無復障惱 發大乘心 修菩薩行-六度四等 皆悉具足 捨生死苦 得涅槃樂 又願天下牢獄 諸餘刑禁-徒囚繫閉 憂厄困苦 諸有疾病 不得自在者-各及眷屬 以今為其禮佛功德威力-一切眾苦 皆悉解脫 惡業對因 畢竟除斷-出牢獄戶 入善法門 壽命無窮 智力無盡-身心永樂 如第三禪 憶牢獄苦 念諸佛恩-改惡修善 皆發大乘 行菩薩道 至金剛際 還復度脫一切眾生-同登正覺 神力自在 這一段是為執勞運力-隨喜福業的這一批 以及在牢獄幽閉的-被關在監牢裡面的 被處以刑罰的這些-苦難的罪苦眾生 為他們回向無上佛道 這一段是最後一個-為眾生禮佛的章節 前面從十四章到三十三章-這二十章 從為天道 梵王 護法神等等-乃至人王 阿鼻地獄的眾生 每一段的後面 都是為這一些眾生-回向無上的佛道 這樣的精神 一直從前面-貫穿到這個地方來 每一章節的末後都是-代眾生回向無上佛道 他的精神從頭到尾-貫穿到最後 這說明梁皇寶懺的精神-就是所有的眾生同體平等 所謂慈悲道場慈悲之意 就是要令所有一切的眾生-皆成佛道 這就是梁皇寶懺-之所以叫慈悲的精義 一切眾生同體平等 一切眾生畢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這就是慈悲道場的精義 所以大家在禮拜 讀誦-梁皇寶懺的時候 要能夠善加體念-抓住慈悲道場的精神 把所有一切眾生同體平等 畢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個精神 從一開始歸依三寶 一直到最後發願回向-乃至咐囑 貫穿整部的皇懺-用這樣的精神來禮拜皇懺 那麼這樣的心境 落在每一句的長行-落在每一句的佛號 一舉手一投足之間 每一個心念的當下-都產生扭轉乾坤 我們的六塵六根六識-整個都在轉換當中 山河大地 虛空為之粉碎-轉成清淨的道場 大家要能從十四到三十六章 這二十一個禮佛的-每一個章節的最後 為眾生回向行菩薩道 先為他們離苦得樂-然後逐步的行菩薩道 最後成就正等正覺 從每段回向裡面看到-一切眾生同體平等 最後同登正等這麼一個精神 所以前面講到-為執勞隨喜的 後面為天下牢獄諸餘刑禁 徒囚繫閉 憂厄困苦-諸有疾病 不得自在者 為這兩類的人 一切罪障皆得消滅-一切眾苦畢竟解脫 先離開罪苦-然後得到安樂 壽命延長 身心安樂-永離災厄 無復障惱 離苦得樂以後-發大乘心 修菩薩行 六度四等 皆悉具足-六度四攝或是四無量心 捨生死苦 得涅槃樂-然後離開生死 下面就又為牢獄的-在678頁 一切眾苦皆悉解脫-惡業對因 畢竟除斷 一樣是先離開苦 過來-出牢獄戶入善法門 為什麼 因為他們本來是惡業-所以要他們入到善法裡面來 然後-壽命無窮 智力無盡 身心永樂 如第三禪-還是一樣離苦得樂 憶牢獄苦 念諸佛恩-改惡修善 皆發大乘 因為他們是在牢獄裡面 所以提醒他們要思惟-曾經在牢獄裡面 那是非常苦的 所以要感念佛恩-能夠讓我們出牢獄入善法門 所以要改惡修善 發大乘心 行菩薩道-還是轉入菩薩行 至金剛際 就是成佛-然後再度脫一切眾生 同登正覺 神力自在 這個精神是一貫的 可以說整個梁皇-所謂慈悲道場 這個慈悲就是一切眾生-同體平等 皆共一乘 一乘佛道的一乘-同登正覺 看下面發回向第三十七 剛剛講的是 從十四章一直到三十六章-每一章為六道眾生禮佛 後面的一個小回向 第三十七章是總體的回向 看講義-發回向有四個小節 第一小節是-由著果報不得解脫 所以發回向 兼勸一切 第二 要先度眾生-然後成佛 地藏王菩薩的精神 第三是帶眾生回向佛道 第四是代所有一切眾生回向 整個還是貫穿回向的精神 看第一個-因為著果報不能解脫 所以要我們能夠回向-不要執著果報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已得發心 辦所辦竟 次復應須 以前功德-各發迴向 何以故爾 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解脫者-皆由著於果報 不能捨離 若有片福一毫之善能迴向者-則於果報不復生著 便得解脫 優遊自在 所以經歎-修行迴向為大利益 是故今日應發迴向-兼勸一切不著果報 我等相與先應至心-五體投地 歸命敬禮世間大慈悲父 這一段很有意思 整個梁皇寶懺是-一章節一章節的往下推進 所以前面一開始就要-歸依三寶 斷疑 發菩提心 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怎麼樣開展道法 把道法的根基紮穩 就是歸依三寶 斷疑-生信 發菩提心 然後解冤釋結 從第十四章開始-一直到三十六章 為六道眾生禮佛懺悔發願 到這邊為止 冤結也釋了-菩提心也發了 大願也發了 也為六道眾生禮佛圓滿了 整個皇懺的主體-算是告一個段落 我們說皇懺有七個精神 這七個精神基本到-三十六章都已經出現 已經圓滿 禮佛懺悔 代為回向-也都成就 所以在這邊 特別把前面所做的種種功德-做一個整個的含括 今日道場 同業大眾-已得發心 辦所辦竟 就是這一句話-辦所辦竟 辦是做事情-做你所要做的事情 竟是成功 圓滿 完成了 辦什麼東西-就是我們禮拜皇懺 剛剛不是講 梁皇寶懺七個精神 歸命三寶 禮拜懺悔-發菩提心 發願回向 因果業報 解冤釋結-神通感應 到三十六章這邊-基本上已經告一個段落 算是圓滿了 現在禮拜慈悲道場懺法-到三十六章 基本上已經大體圓滿-叫做辦所辦竟 次 接下來-復應須以前功德 各發迴向 再要把你已經禮懺的功德-各發回向 何以故-為什麼要這樣呢 一切眾生所以不能得解脫者-皆由著於果報不能捨離 這一句話就是這一段的核心-為什麼呢 果報就是世間種種的緣起 天宮 人王-世間的山河大地 種種的富貴榮華-種種的安樂 六塵五欲 都是我們-所造眾緣現起的果報 因為我們心念動轉-眾緣就現前 如果我們執著這個果報 就是執著這些天宮 人王 山河大地 富貴榮華-六塵五欲 種種的安樂真實 既然你執著這一切-六塵五欲是真實的 那麼你就旋轉交雜-混雜在這裡面 形成虛妄 執取 愛憎-種種的善惡的造作 就在你心的執著 跟六塵五欲的-混雜交融中間開展 所以就不能捨離生死 生死就在種種緣起的-萬法中間 人我之間 山河大地 六塵五欲之間-形成所謂生死的流轉 所以禪宗的祖師講-善上果位 何況惡 就是說 不要說惡法-善法我都不做 為什麼善法都不做呢 就是這邊講的-不是不做善法 是做一切法而不著一切法-是名不做法 也就是說 我們雖然禮懺梁皇-代一切眾生懺悔發願 可是所成就的-無量的善功德果報 我不執著 我執著以後-就掉入功德的業果中間 就混雜在這一個業果中間-而不能出離 所以這一句話是告訴我們 生死輪迴與解脫出離的關鍵-就是不能夠執著 這個著字-就是這一段的核心字眼 所以有果報 那不著 怎麼辦呢-我們又不能夠馬上把它空掉 其次的方法就是回向 一毫片福之善能迴向者-則於果報不復生著 這倒是一個好方法 我們的智慧還沒有辦法-到達空慧之前 我還沒有辦法空掉這些 那我把它轉移到-我不陷落在這個果報中間 我把它往佛道去轉 做為我修行佛道 解脫-開悟見性的資糧 舉個比喻 有人經商賺錢-要捐一千萬給我們慈光寺 蓋佛像 辦佛學院 有沒有功德-有功德 很大 比如他這一輩子捐一千萬-下輩子得十億 這個十億的果報大不大-大 如果他下輩子-這十億的果報 他蓋大樓來玩 來賭博-或者拿去修橋 補路 給兒子什麼的-這就掉入生死的輪迴 他受用這個功德-比如蓋大房子享受 如果我們有這些錢-有這些善的果報 把錢拿來印刷經典 供僧-做為我修行的資糧 我把這些布施出去-讓很多人來學習佛法 我不受用這些果報 我把這些果報-回向到修行菩薩道 解脫道 這一些功德就不做為-我生死輪迴的一個推動 而是我行菩薩道解脫道的-一個資糧 一個助緣 這就是回向的義涵 則於果報 不復生著-便得解脫 優遊自在 就是把它回向解脫 菩薩行 所以經歎修行迴向為大利益 所以經上讚歎-我們修行迴向有大利益 是故今日應發迴向-兼勸一切 不著果報 我們除了自己不著果報之外 也應該要勸勉所有的-有情眾生都不著果報 那麼先還是要禮佛-這是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先度眾生然後成佛 看下面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力 同加覆護-一切行願 皆得圓滿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從今日去至於菩提 行菩薩道 誓莫退還-先度眾生然後作佛 這一段講回向 所以把我們前面-禮懺的三十六章 將要圓滿這個慈悲道場-禮懺的功德 第一個 我們不執著-回向到行菩薩道 可是行菩薩道很辛苦-誓莫退還 行菩薩道很容易退轉 很有名的一個故事 就是舍利弗-他是智慧第一 可是他成阿羅漢 他在往昔也曾發菩薩心 曾經佛教他要行菩薩道-要利益眾生 要施捨給眾生頭目腦髓 我發心要行菩薩道 天魔就說-你要行菩薩道 發菩提心 我看看你這個菩提心怎麼好 於是就變化成一個小孩子-在路邊哭 舍利弗就說-小朋友 你哭什麼 有什麼我可以幫你嗎 你不行啦-我這個困難很大的 你說看看-我是行菩薩道的人 誓願為一切眾生解除痛苦-說不定我可以幫忙 真的嗎-我母親生病了 醫生已經開藥了-說要修行人的眼睛 舍利弗想-我就是修行人啊 可是我眼睛給他-那我怎麼辦呢 又想-我有兩個眼睛 要行菩薩道就得捨身為人-好吧 挖左眼 給你媽媽去拿藥引子去 這個小孩子就是魔變的 就是要故意阻擾他的菩提心 哎呀 你怎麼那麼急啊 我忘了跟你講-是要右眼 不是要左眼 所以我常常跟人家講 什麼事情你要找理由-什麼理由都有 你要刁難人-什麼理由都可以找得出來 他就不是要嘛-你拿什麼給他都沒有用 舍利弗聽他這樣講-怪自己太莽撞 沒有問清楚 那已經挖了左眼-再挖就瞎了 算了 已經行菩薩道了-瞎就瞎吧 把右眼挖下來 給你媽媽當藥引 小孩子拿了右眼以後說 修行人的眼睛應該沒有腥味-怎麼那麼腥 臭得要命 可能不行-丟在地上踩一踩 舍利弗聽了 我發這麼大的心-兩個眼睛都挖給你 你還說修行人眼睛這麼臭-丟在地上踩 哎呀眾生難度 算了 不要行菩薩道-解脫就成阿羅漢 所以你知道 眾生難度 行菩薩道誓莫退還-是有道理的 我常跟各位講 金剛經說-雖度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可度 為什麼呢-無有我人眾生壽者相 為什麼 若菩薩有我人眾生相-即非菩薩 沒有所度的眾生-也沒有能度的菩薩 因為如果有能度的眾生 眾生的這些頑強惡劣 地獄那些殺父殺母-惡知惡見邪知邪見的眾生 你就會退失你的道心 唯有空性的智慧-才能夠於度眾生中間不退轉 這是無著菩薩-在解釋金剛經的菩提心 沒有眾生相的這一段裡面-特別提出來的 所以中國的禪宗要我們-先開悟見性以後再度眾生 是有他的道理的 這是佛法的根本本質 六度跟空性見性之間-不同在什麼地方 六度是還沒有見性之前-練心 培養資糧的一個過程 要不要行六度-當然要行六度 各位不要忘掉-六度中也有禪定般若 就是要靠禪定般若-跟前面的五度融合 所以叫做-五度如盲 般若為導 所以各位不要忘掉 五度如盲 般若為導 這是我們行菩薩道-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見 這節課先講到-行菩薩道 誓莫退還 先度眾生後成佛道這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