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05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早 今天繼續談梁皇寶懺 在繼續進入文章之前 先把四集的內容-稍微複習 梁皇寶懺有十卷 每一卷所讀誦禮拜的-懺文儀軌有一定的形式 一開始是香讚 只有在第一卷一開始 有一個獨特的懺法源起-跟禮敬供養儀 這是第一卷獨有的部份 第一卷裡面的懺法源起-跟禮敬供養儀 在懺儀一開始-放了這麼兩段內容 當然有它的義涵 第一段懺法的緣起-講到 因為梁武帝的愛妃郗后-往生以後墮落蟒身 祈求梁武帝超拔她 所以梁武帝就請寶誌公-召集高僧大德 寫了梁皇寶懺 把郗后超度到天人的緣起 放在卷首-有幾個很重要的因素 第一個-表明了歷史的事實 郗后跟梁武帝 寶誌公 高僧-梁朝這個時代 以及發生地點-這都是歷史的見證 證明這儀軌的應時應機 它是為了對應-眾生機感的一個因緣 第二說明了這一本-製作因緣 把藏經裡的思想作起來 把佛菩薩的名號-集合起來所做成的 再者 它是有感應的-有真實的功能 因為梁武帝拜了寶懺以後-郗后就得以超薦往生天道 說明了感應的彰顯以及迅速 無非是讓我們對這個寶懺-一開始就產生信仰 對寶懺的真實及功能-產生深刻堅定的信念 這是緣起非常重要的義涵 第一 歷史因素-第二 所依據的 第三 靈驗感應 禮敬供養儀裡其實有兩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 就是禮敬 這一段已在上次講過了 它引用了-普賢觀經的一段經文 作為禮敬儀的主體 也稍微介紹過法華的思想 上次引用法華玄義講到 我們現前一念心-就等同於諸佛功德 這就是法華三昧 法華玄義-所要表現的一個思想 當然 在普賢觀經裡面要我們讚揚-普賢菩薩的威神力 它的本質是要我們能跟法華 我們現前這一念即具與諸佛-平等功德的思想相應 所以現前一念具足-空觀 一切法空 假觀 一切法緣起妙有-中觀 一切法空有融融 這是禮敬儀的重點 上次講到 供養儀 願此香花遍十方 這一段上次稍微提了一下-今天再從這邊解釋 我們唱一下 讓大家體會一下-梵唄的微妙 願此香花遍十方 以為微妙光明臺 諸天音樂天寶香 諸天餚膳天寶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 一一塵出一切塵 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無礙互莊嚴 遍至十方三寶前 十方法界三寶前 悉有我身脩供養 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無雜無障礙 盡未來際作佛事 普熏法界諸眾生 蒙熏皆發菩提心 同入無生證佛智 願此香花雲 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 無邊聲聞眾 及一切天仙 以起光明臺 過於無邊界 無邊佛土中 受用作佛事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後面寶曇花菩薩摩訶薩-是跟著這一段一起的 這一段其實是三段的概念 先看前面七個字 這一段總共有十七句-請看講義 把這十七句的思想-解釋一下 第一句是總相-總的相貌 下面十六句是別相 第一句就是-願此香花遍十方 這以下的十六句 是以我手上這一盤香跟花-作為觀想的內涵 希望它遍滿十方 而供養 供養是怎麼樣 就是以為微妙光明臺-以下這一句 願此香花遍十方 請各位看 這個願字-就是一種觀想之意 香花是一個具體的-真實的事件 一個法 香 就是我們所燒的-裊裊香煙的香 花就是蘭花 菊花-百合花 玉蘭花 各種五顏六色等等的花 遍十方就是 這個香跟花 它本來是-我手上這麼一盤而已 怎麼樣遍十方-就是從一 生出到無量 這一句話就是 從我手上的-這一盤香花 一法而輾轉-出生無量無邊 這個十方就是十方的法界-十方的佛國土 一即十方的概念就是-即事而理的概念 所謂的理就是空性-就是法界性 願此 此-就是手上這一盤香跟花 遍滿十方界 供養諸佛菩薩 所以這句話-從手上這一盤鮮花跟香 就開展了-空性 法界的境界 能夠由一而變現到無量無邊 下面是具體的說明 願此香花遍十方-即事而理這麼一個境界當中 有一些更細微 清晰-具體的描述 下面十六句又分成兩大段 前面十三句是上供諸佛-下面三句是對六道眾生 前面是對諸佛菩薩的十三句-後三句是對六道眾生對凡夫 前十三句又分四段 請注意-講義上寫得很清楚的四段 第一段就是 把這一盤花-跟一段的香枝香末 開展成所謂六塵 色塵是光明臺-光明就是色 天音樂 聲-天香 香 天食 味-天衣 觸 然後 妙法塵 法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就是六根所對的六塵 所以各位可以了解 我們好像唱起來 很自然-這裡面 從以為微妙光明臺以下-共四句 已經把六根所對的六塵-開展出來了 從一個香花當中-開展出六塵 六塵代表了所有的生命境界-六根所對的一切就是六塵 就是所有的生命境界 這是第十三句裡面的-第一小段 第二小段講到 這一塵轉成六塵以後-它繼續開展 一一塵出一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無礙互莊嚴 這三句話第二段 表現出一出一切-在空間上無礙的變現 第二句是從一出一切-從空間上面無窮無盡的開展 無窮無盡的轉化 這是第二段 第三段 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 悉有我身脩供養 到這為止 也是三句 這三句 講到我修供養-無量的供養具 光明臺 天音樂 天寶香 天妙食 天寶衣 妙法塵 這麼多的六塵 一一出生無窮無盡的-微妙的六塵供養的資具 我身親到諸佛菩薩前-廣修供養 所以這一段是供養儀 要表示出我們在修供養 每一個參與的人-在進行到這段時 就產生了一分-供養的功能 所以這一段三句話-就是叫我們要去供養 就是我修供養 我身供養 下面還有三句 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 盡未來際作佛事  這三句又代表第四個概念 這個重點 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 是說明前面的六塵供養-補充它的圓滿無缺 最重要是後面一句-盡未來際作佛事 前兩句是補充說明前面-六塵資具的供養圓滿之後 不是只有現前-一時的供養而已 盡未來際供養-從時間上面的無窮無盡 也還是圓滿 這四段話很簡明很精準-很清楚的表示出四個概念 第一個是由一個香花-出生六塵的供養資具 第二個概念就是由一個香花 產生空間上無礙的-無窮無盡的六塵供養資具 第三個概念是-我身於諸佛前修六塵的供養 第四個概念是-這個供養圓滿無缺而後 永恆無盡的-盡未來際而行持供養之法 所以在空間 時間-還有能供養跟所供養的 我是能供養者-無盡的六塵是所供養的物 諸佛是所供養的對象 能所都具足-三輪具足 這是十六句裡面是上求佛道 前十三句是上求佛道-是對於諸佛菩薩的供養 後面不忘記眾生 所以下面三段話-普熏法界諸眾生 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 這裡面請注意三個字 第一 諸眾生 第二菩提心-第三是證佛智 所以 這樣一個供養-不是只有我供養 我也要讓所有的眾生 一起受到無窮無盡-供養的功德的熏染 也讓他們種這種-法的熏習的力量 因為法界-無窮無盡無邊的眾生 受到諸佛供養的熏染 他們也能夠發起菩提心 菩提心是作為成佛的基準點-一個起點 最後都一同-注意這個同字 是所有眾生跟我一起-同入佛智 同證涅槃 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入佛智-是所有的眾生同證佛智 這一段供養儀 我們算把這十七句的意思-說明過了 請看各位的版本裡面-這十七句後面 有一句話括弧叫-想已散花舉 想已散花舉什麼意思呢-想 是觀想之意 就是前面的這一段文字-其實不是唱的 是觀想的 所以它這邊有個想已-已就是結束 觀想完以後-散花 一般我們在梁皇法會的時候 會準備一個小碟子一個香枝-一朵花放在裡面 我們把這個香花捧起來-放在眉前額前觀想供養 上次講過 正常應該是把花散出去-把花丟出去 上一次提過這個問題 就是我們應該要改成-想已 散花 在上一節課講過 在歷史上 還有在印度本身-他們都是直接的散花 現在印度他們待客-恭敬客人的一個禮節 也一樣是散花 就是把花散到客人的頭上-身上 腳下 或是路前 就是把花散出去 或許有的地方沒有花-或花比較少就沒有辦法散 這是一種方便 記得十多年前-我到五台山去講經 他們也是很講究儀式-要迎請法師 迎請法師-悅眾引磬兩個在前面 後面跟著-拿著鮮花來迎請 他不是拿鮮花-因為山上很冷 沒有花 拿一把塑膠花-塑膠花也是花 五顏六色 現在塑膠花做得很漂亮-不仔細看看不出來 他拿著塑膠花來迎請-那也是表示一種恭敬 以物表情 用東西來表達我們-內心的心情情感 這是我親自看到的 五台山冬天冷的時候-沒有花就拿塑膠花迎請 冰山雪地哪裡去找花 交通也不方便 所以散花不散花-是一種方便 不過一般-原則上是要散花的 後面這一段-願此香花雲 各位仔細看幾個重點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 翻前面-願此香花遍十方 它把六塵省略掉了-後面的話其實都一樣 普熏諸眾生 皆發菩提心 有沒有看到一樣 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 無邊聲聞眾 及一切天仙 一樣 它是簡化了前面-七個字的十七句的內涵 如果仔細地看 前面七字的十七句-跟後面五字十二句 其實內涵是完全一樣的 十七句因為字數多-當然講的內容比較詳細 十二句五字字數少-講的內容就比較簡略 問各位 既然這兩段文字是一樣的-為什麼要放在一塊? 為什麼要重覆的講-這是一個問題 所以必須要把這段文字-作一個深刻的探討分析 兩段思想完全一樣的內容-文字略有繁簡差別而已 為什麼放在一塊呢? 很多問題不說-就是一個大疑團 迷惑 說出了一文不值 很簡單 前面是觀想文 是不唱的-後面這個是唱的 再加上 想已散花舉-舉 是唱的意思 舉不是把花舉-是舉腔 起腔的意思 其實它是三個概念 前面的十七句是觀想文-是叫我們起觀想的文字 這一段話基本上不唱-這是意業的供養 我用觀想來供養十方諸佛 第二個 觀想完以後 把花散出去-這個是身業 我的身體來供養 然後五字十二句用唱的-這是口業供養 我嘴巴唱出來就是供養 所以這一段文字-其實是三個概念 綜合起來叫-三業供養 三業 就是我們的-身業 口業 意業 供養就是剛剛講的-願此香花遍十方以下 所有十七句-都是所供養的內涵 所以這一段其實-是三段的思想 它的內涵-就是講到三業供養 這樣一個觀念-跟前面的緣起 禮敬 還有供養加起來-就是在梁皇懺一開始的時候 加起來的這一段 後面還有兩頌-現在把它講完再一起看 寶曇花菩薩摩訶薩 修供養的時候-就是唱這菩薩摩訶薩的名號 這修六塵共養的時候 什麼是菩薩摩訶薩-有它的義涵 這個問題-下次講香讚再一起談 先知道修供養的時候-就唱寶曇花菩薩摩訶薩 下面還有一段是-五字一句的兩首頌 容顏甚奇妙-光明照十方 我適曾供養-今復還親近 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 哀愍眾生者-我等今敬禮 先把這段文字簡單消文 容顏就是佛的容貌-非常的奇特莊嚴 他的光明-照耀十方法界 我無量劫曾經供養過-現在我又有因緣善緣 再來繼續的供養 繼續來親近佛-聽佛說法 聖主天中王 佛是大聖-是一切眾天人之師 是天中王-天代表最高 佛是在所有天裡面的-最尊貴的 最高最上的 就是天中王 迦陵頻伽聲-這是非常悅耳的鳥 鳥中之王的聲音 表示佛的聲音-非常的悅耳動人 哀愍眾生者 我等今敬禮 佛的慈悲-憐愍一切眾生 救度眾生 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敬禮 這兩首偈子是出自於-法華經的藥王本事品 從上一次到今天現在為止 梁皇懺的十卷-每一卷有獨立的格式 中間除了規律化的格式以外 在梁皇寶懺一開始-就加上了這一段 這裡面應該是三段-加一個讚佛 這三段裡面 一個懺法的緣起-一個禮敬儀 一個供養儀 再加上讚佛的兩偈子 我們已經大致-把這三段的思想講完了 等一下還要探討供養儀 現在先把這整個-四段的位置稍微說明 這個懺法的緣起-它其實要彰顯信仰 一個信心的建立 這個禮敬-是要我們產生恭敬心 供養儀就是要供養心 後面這個讚佛偈-叫我們要讚美佛 在禮敬儀是用法華經的思想-來開展這個禮敬 在供養儀裡面-它是用華嚴經的思想 所謂華嚴經的思想就是 重重無盡 事事無礙-理事交參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華嚴理事無礙的思想裡 講得最透徹的-要去看法界觀門 它有事門 理門-理事無礙門 事事無礙門 各有十門 這是杜順和尚 杜順和尚是華嚴宗的創始者-他開展了這個法界觀門 起信論簡單的一小段註解-講到華嚴的法界無礙的思想 舉了四個 這個比較簡單 因為沒辦法講得太詳細-請看講義起信論裡面的註解 它說 華嚴重重無盡無礙的思想-裡面有很多的說法 先舉出四種 第一個-大小無礙 就是我們的六根-一個根都能夠遍滿無量無邊 我的眼睛-在無量無邊的法界都能夠看 我的耳朵-在無量無邊的法界都能夠聽 這叫大小無礙 第二個-互用無礙 互用就是眼睛可以聽-眼睛可以想 眼睛可以摸 一個根能夠遍所有的根-都可以用 這叫互用無礙 眼睛本來只能看-現在也能夠聽 能夠聞-能夠觸 能夠想 它可以一根作為六根用-就叫互用無礙 第三個是-理事無礙 根就是空性 根就是理-理就是事 事就是理 理事無礙 這第三個 第四個是應機無礙 就是對所有的眾生-都能夠感應 像普門品裡面講的-三十二化現 隨機感應 所以在禮敬儀裡用的是-普賢觀經法華的思想 展現我們這一個心念 同時具足了空 假 中-佛的智慧 佛的境界 在供養儀中所用的理論是-華嚴重重無礙的境界 這一段供養儀 其實在梁武帝-寶誌公作的時候 本來並沒有-是後世的人加上去的 在什麼時候-從哪裡加上來的 就是我們要討論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再提醒一下 這一段供養儀的文字 其實是在梁武帝-寶誌公作梁皇寶懺的時候 沒有這一段-是後人加上去的 從哪裡加進來的?-從哪裡引用出來的? 這是一個希望跟各位-探討解說的問題 這一節課先講到這個地方 下一節課就來看供養儀-是從哪裡引用出來的 上次說普賢觀經是作為-禮敬儀的一個主體 那我們要看看供養儀-它是從哪裡來 好 這節課講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