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講 題:梁皇寶懺-03 主講者: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上節課講到梁皇懺的懺首-禮敬供養儀 禮敬供養儀分兩部份 第一個部份講到懺法的緣起 是因為梁武帝的皇后郗氏-墮蟒身 請求梁武帝來超度的因緣 第二部份就是禮敬供養儀-這裡分成五個部份 第一總說禮敬供養-第二仰叩普賢 仰叩普賢文字-上節課已經介紹過了 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就是 為什麼梁皇懺的前面-要放這麼一段普賢的文字 梁皇懺跟普賢菩薩這段文字-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上一次提出的問題 對這個問題 請大家看一些-關於法華經的經文 還有一些思想的問題 上一次講到法華玄義 對於法華經的理解-從體的立場上 我們必須要知道 我心能夠包攝十方如來-以及一切眾生之心 這樣的理解才能夠理解到-法華的旨趣及樞紐 第二個部份 我們看了無量義經 從無量義經-觀生住異滅的四相 而知道一切法無相 無相而無不相-無不相而無相 這就是一心中含攝-空假中三觀的思想 就隱伏在這裡面 這是第二個引用-無量義經的思想 第三請看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 這是法華經的最後一品 裡面談到-法華經跟普賢菩薩的關係 在勸發品裡面-有這麼幾段文字 是人若行若立讀誦此經-此經就是法華經 我爾時乘六牙白象王-與大菩薩眾俱詣其所 而自現身供養守護安慰其心-亦為供養法華經故 是人若坐思惟此經 前面是若行若立-這邊是若坐思惟此經 爾時我復乘白象王現其人前 其人若於法華經-有所忘失一句一偈 我當教之與共讀誦還令通利 爾時受持讀誦法華經者 得見我身 甚大歡喜-轉復精進 以見我故 即得三昧及陀羅尼-名為旋陀羅尼 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 得如是等陀羅尼 後面還是一樣-講到後世末法眾生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求索者 受持者 讀誦者-書寫者欲修習是法華經 於三七日中-應一心精進滿三七日 我當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而自圍繞 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 而為說法示教利喜等等 從這一段經文第二十八品-普賢菩薩勸發品裡面看 普賢菩薩的發願-有人修習法華經 他就乘六牙白象來現身-安慰這個行者 加持行者 這邊有講-說法 而且復與其陀羅尼 或者是-他教他等等的這一段經文 這段經文把法華經的思想-跟普賢菩薩的修行結合起來 問題是 普賢菩薩的思想怎麼又會跟-梁皇懺的懺儀結合呢 看下面這一段經文-就更清楚了 請各位看普賢觀經的-390頁上欄倒數第五行 於鞍四面有七寶柱-眾寶校飾以成寶臺 臺中有一七寶蓮華 其蓮華鬚百寶共成-其蓮華臺是大摩尼 這是說有一隻大象 大象的上面有一個臺子-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 在大象的上面-有一個百寶臺 臺中有一個大蓮華 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曰普賢 身白玉色五十種光-五十種色以為項光 身諸毛孔流出金光-其金光端無量化佛 諸化菩薩以為眷屬-安庠徐步 雨大寶華至行者前-其象開口於象牙上 諸池玉女鼓樂弦歌-其聲微妙 讚嘆大乘一實之道-行者見已歡喜敬禮 復更讀誦甚深經典 遍禮十方無量諸佛-禮多寶塔及釋迦牟尼 並禮普賢諸大菩薩-發是誓願 若我宿福應見普賢-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 看了這一段 就知道在梁皇懺的懺首-放仰叩普賢這個經文 就是普賢觀經的這一段 這個行者-見了普賢菩薩現身以後 作是願已-願尊者遍吉示我色身 行者就作是願已-晝夜六時禮十方佛 看到沒有 剛剛那一段下面-行懺悔法 誦大乘經讀大乘經-思大乘義念大乘事 恭敬供養持大乘者 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 作是念已 普賢菩薩 即於眉間放大人相-白毫光明 此光現時 普賢菩薩身相端嚴-如紫金山端正微妙 三十二相皆悉備有-身諸毛孔放大光明 照其大象令作金色-一切化象亦作金色 諸化菩薩亦作金色-其金色光 照於東方無量世界皆同金色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爾時十方面 一一方有一菩薩-乘六牙白象王 亦如普賢等無有異 如是十方無量無邊滿中化象 普賢菩薩神通力故-令持經者皆悉得見 是時行者-修法華經的人 見諸菩薩身心歡喜-為其作禮 白言大慈大悲者-愍念我故為我說法 說是語時 諸菩薩等異口同音-各說清淨大乘經法 作諸偈頌讚嘆行者 是名始觀普賢菩薩最初境界 這個普賢觀經的這一段 就是梁皇懺的懺首-放了普賢觀經的觀文 可以作為我們修行懺悔的-一個標誌一個導引 經文後面說 作是願已就是 行者修習這個法華經 發願 希望 祈願-普賢菩薩能夠現身以後 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 還有誦大乘經 讀大乘經-思大乘義 念大乘事 恭敬供養大乘者-持供養者 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 大乘就指無量義經-或者是法華經 所謂我心 我這個心性-能夠含攝諸佛之心 能夠含攝一切眾生之心-這就是大乘的思想 或者是大乘-無量義經說 觀一切法的生住異滅-了知一切法無相 一切義 一切眾生的根機-一切的無量義 都是從這個無相中而生出 而無相就是一切相-一切相就是無相 無相無不相-無不相而無相 這就是真實相 這邊講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 誦大乘經 讀大乘經-思大乘義 所誦的就是法華之義-就是無量義 無量義經裡面的思想-就是法華經的思想 我們之前看到禮敬供養儀-講到緣起的時候 一開始講到 誌公集華藏之玄文-群經錄諸佛之聖號 群經錄諸佛之聖號-就是這邊所謂的 晝夜六時禮十方佛-行懺悔法 前面所謂集華藏之玄文 就是誦大乘經 讀大乘經-思大乘義 念大乘事 就是這個意思-其實是一樣的 那麼後面 視一切人猶如佛想-於諸眾生如父母想 這個就是菩提心-就是法華的思想 常不輕菩薩 汝等皆當作佛-我不敢輕視汝等 就是這個 於諸眾生如父母想-視一切人猶如佛想 一切人本性就是佛 我自心就與佛平等-這就是法華的思想 所以也可以說-誦經禮懺就能夠成就 後面剛剛講的 十方每一方有一菩薩 乘六牙白象如普賢菩薩 也就是說 普賢菩薩從十方現身-來到修行法華行者之前 十方中遍滿了化象-無量無邊變化出來的象王 讓這個行者看到 行者見到了以後 就請求十方的普賢菩薩-給他說法 十方的普賢菩薩都異口同音-給他開示 讚美行者 這就是普賢觀的最初 我們修普賢觀 剛開始的時候-達到這個境界 就是十方普賢菩薩現身 接下來 他繼續的用功修行-有幾個境界 第一個就是在睡夢中-夢到普賢為其說法 他能夠見到十方普賢-給他現身說法以後 他繼續的用功 然後在睡夢中-能夠看到普賢菩薩為他說法 能夠看到東方十方的諸佛-然後繼續的懺悔 接下來 看到過去七佛 看到東方諸佛-十方諸佛是現在諸佛 第二個境界-他不但看到現前的現在佛 而且能夠看到過去的七佛 看到過去七佛以後-繼續的懺悔 遍禮十方佛 這是第二個境界 能夠見到過去諸佛-然後繼續的遍禮 懺悔 普賢就來到這個人的面前-叫他再修懺悔法 向諸佛懺悔-那麼就得到十方諸佛現前 這是第三個 能夠見到十方的國土 剛開始是見到十方佛 第二個就看到過去七佛-第三個看到十方的國土 看到國土喔 不是只有看到佛而已-看到十方的國土 第四個就是繼續叫他-懺悔六根 懺悔六根以後-能夠得到六根的清淨 六根都能夠見到-無量無邊的境界 第五個就是 無量萬億諸佛-伸手摩這個行者的頭 給他讚歎加持 這是第五個-無量諸佛摩頂讚歎授記 第六個 在夢中能夠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的境界 這個是普賢觀經裡面 在修懺悔以後 能夠見到十方諸佛-種種不同的禪定境界 我們引用了法華玄義-無量義經 引用法華經的-普賢菩薩勸發品 還有普賢觀經 從上節課到現在要談的-就是在說明這一段 有一菩薩結跏趺坐-名曰普賢 身白玉色 五十種光五十種色 就在說明這一段-普賢觀經的經文 它為什麼要放在-梁皇寶懺的前面 上節課講過-在講這一段的時候 希望大家想一想-為什麼? 大家不知道想了沒有 可以從剛剛的說法知道 這一段經文-是普賢觀經裡面的經文 而普賢觀經是-法華思想的一部經典 也就是它的思想裡面-是因為讀誦法華經 讀誦大乘的思想 而能夠有普賢菩薩-現身給他加持說法 而後見到十方佛的境界 在這個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修行內涵 讀誦大乘的經典-禮十方佛 所以也可以說我們希望 能夠按照普賢觀經的-這一種精神 因為梁皇寶懺也是-錄十方佛的佛號 來恭敬禮拜懺悔 而且也是收集了華藏的玄文-也是大乘的思想 視一切眾生如諸佛-視一切眾生如父母 一樣的思想 了解這個道理 等到真正進入到梁皇寶懺-裡面的時候就可以看到 視一切眾生為佛-視一切眾生為父母 在梁皇寶懺裡面的精神-其實是非常清晰可見 所以可以看出來 普賢觀經懺悔的思想-禮十方佛的思想 普賢觀經大乘的思想 普賢觀經一切眾生平等-等同諸佛的思想 是完全一致的 所以這一段裡面最少-有兩個基本的含義 第一個就是-作為一個懺悔的思想 禮十方佛讀誦大乘-視一切眾生等同諸佛的思想 普賢觀經與梁皇寶懺-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 我們也希望普賢菩薩 能夠如普賢觀經一樣的-給我們加持 就像普賢觀經一樣的 能夠示現在行者的前面-給行者說法加持 我們在行梁皇寶懺的時候 同樣的把普賢觀經的-這一段文字放在前面 就是有請求普賢菩薩加持我們-修行梁皇寶懺的含意 這兩個 第一個是 它的思想跟梁皇寶懺-禮懺思想是相同的 第二個是請求-普賢菩薩加持之意 就是剛剛提出來的問題 為什麼在梁皇寶懺的前面-要放普賢觀經的觀文 這一段普賢觀經的觀文-算是解釋過了 再來看講義 懺首的-禮敬供養儀的第二段 第一個是懺法的緣起 第二個在禮敬供養的-裡面有五個小節 剛剛講完第二小節-仰叩普賢的這一小節 看第三小節是-禮敬十方常住三寶 這個禮敬十方常住三寶 可以說就是要跟後面的-運心供養相結合起來 就是禮敬 它是把十方三寶-要再把它結合起來 因為它後面要供養十方-所以先禮敬 其實它是跟香花的供養-是結合起來的 一切恭敬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 常住是法性的意思-就是不變 中國佛門裡面有一句話-鐵打的常住 流水僧 這句話是講 出家人來來去去-可是寺廟是不動的 它本來是用在形容-這麼一個問題 我們就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說明鐵打的常住 常住就是寺廟 流水僧 出家人像流水一樣-來來去去的 就是說明 佛 法 僧不滅-它是常住於這個世間 所以在這裡面 有個常的概念-有一個住的概念 這是大乘特有的思想 小乘講無常生滅-大乘講常住 第四小節就是運心供養 前面一小節是 諸眾等各各胡跪-嚴持香花如法供養 十方法界三寶 要我們在場的大眾跪下來 恭敬的嚴持香花-如法供養十方法界三寶 下面這段文字 大家一起來唱一遍 這個文字很美的 我們一起唱 願此香花遍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 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餚膳天寶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切塵 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 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 悉有我身脩供養-一一皆悉遍法界 彼彼無雜無障礙-盡未來際作佛事 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 同入無生證佛智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 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菩薩 無邊聲聞眾-及一切天仙 以起光明臺-過於無邊界 無邊佛土中-受用作佛事 普熏諸眾生-皆發菩提心 南無寶曇花菩薩摩訶薩 南無寶曇花菩薩摩訶薩 南無寶曇花菩薩摩訶薩 剛剛唱的-這一段觀想的文字裡面 其實有三段 第一段 前面七個字一句的-總共有十七句 這是第一段-它是屬於觀想的 我們現在都是用唱的 有的版本裡面-它只唱第一句 後面的十六句不唱-用默默的觀想 這是第一段 第二段請翻過來-十八頁 同入無生證佛智 這個第十七句以後-下面有個括弧 想已敬花舉一般都有一個花盤 然後把花盤舉起來-供養的意思 在別的版本裡面-它是直接把花散出去 它不是舉花-是散花 這個散字就是丟的意思 這是舉花 等會兒再來講這個問題 後面-願此香花雲 這個五字一句 願此香花雲 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 尊法諸菩薩-無邊聲聞眾 以起光明臺-過於無邊界 這一段話其實它的意思 跟前面七字一句的詩偈-一樣的意思 不過就是縮減一下而已-略涉一下而已 也就是說 按照正常操作 應該是我們長跪-拿花以後唸一句 願此香花遍十方 然後就默默的觀想這十六句 觀想完以後把花散出去 供養十方諸佛-供養散出去以後 然後唱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 所以這樣動作就-使得剛剛所唱的 構成身口意三業的配合 前面七字一句十七句-是意業觀想 第二個把花散出去-這是身業 真正的供養 然後 願此香花雲遍滿十方界 五字一句的十二句-就是用口說出來 這是意身口三業的一個供養 它其實擺得很清楚 現在很多居士因為-不懂得用觀想的方式 所以就帶大家一起-唱一遍就好 也可能這花丟出去-好像覺得不莊嚴 舉起來供養就好了 前兩年去印度-今年也去印度 斯里蘭卡 就可以看到 前年吧 去印度的時候-到很多寺廟 有的寺廟就拿花 拿一個花環套在你的頭上-恭敬你歡迎你 有一間寺廟-旁邊很多的在家居士 每一個人拿花瓣-就往你頭上丟 有的客氣的往你腳下丟 這是散花一樣 就是居士對法師恭敬-也是拿花給你 到了寺廟裡面以後-讓你去供養佛 也是拿花給你-拿一盆小小的花 也有大大的花 還有一些經典上的說法-散花這一條 我先把自己在印度的經驗-跟各位提一下 真正就是把花丟到你頭上-或者是把花拿給你 我們看觀想的這一段-它雖然只有十七句 還是要把每一句的義涵-跟各位說清楚 因為這裡面比較-有一點點深刻的思想 十七句裡面第一句是總相-願此香花遍十方 下面這十六句就是別相 願此香花 就是每一個人手中-都有一盤花在手上 先把這十七句的架構說明 後面十六句又分成兩個部份 前面的十三句是-上供十方常住三寶 下面的三句是-普利六道有情的眾生 這裡面它還是不外乎-上求下化 在前面十三句裡面 各位看講義-又分成了四小節 第一段就是-以為微妙光明臺 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餚膳天寶衣 不可思議妙法塵 第一個部份就是 願這一花兒化現成-無量無邊的光明臺 天音樂天香天食天衣-還有種種無量無邊的妙法塵 這是第一段 第二個講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一出一切旋轉無礙-一一塵出一切塵 一一塵出一切法 旋轉無礙互莊嚴-遍至十方三寶前 這是第二段講到 一出一切旋轉無礙-這個就有了華嚴的思想 前面普賢菩薩是法華的思想-這邊是華嚴的思想 一出一切-就是空間之無礙 現在第三就是 我身遍十方-一切三寶前供養 這個是我身與空間的無礙 它這邊說 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脩供養 第四個就是無礙無雜 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無障礙 一一皆悉遍法界彼彼無雜 跟前面的一出一切-旋轉無礙是一樣的 可是重點在後面 盡未來際作佛事-在時間上無限的擴充 盡未來際就是-永遠永遠的時間 所以這a b c d的-十三句四段話 其實就把華嚴的思想-具體而微的彰顯出來 最後 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 同入無生證佛智 還要一切的眾生能夠-發菩提心作為開始 最後-還要一起證得佛的智慧 這就是所謂大乘的思想-永遠不忘利益一切眾生 令眾生發菩提心成佛的思想 這個部份請大家注意 大乘的思想就是-不忘一切眾生 不忘一切眾生與我同等成佛 這一段就先講到這個地方 下節課再把這幾段-詳細的解釋 我們先把這個章節小的科目-跟各位講清楚了 科判講義上面都有-我們先下課 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