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永嘉集第32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這節課還是講永嘉集 之前講到永嘉集第八章 今天開始講第九章-勸友人書第九章 這一章有二篇短文-就二封信 第一封信是永嘉大師的道友-婺州浦陽縣佐溪山的朗禪師 是玄朗大師給永嘉大師-的一封信 信很短 說自己住在山裡 歡迎永嘉大師有空來訪問-共修共住一段時間 講到山裡面鳥語花香-猿猴 山色清雅 鳥獸都很安詳 很自在-優閒的樣子 永嘉大師就回了一封信 主要講到住山不住山 不是住在市井街巷中-就人事紛雜 繁喧 重點是心有沒有空-心空則境空 心不空雖然市井中-人事物喧雜繁囂 山裡面也有山色雲彩的喧嘩-也是一種塵境 主要是講這個問題 今天講這一章-這一封書信答朗禪師 表面上是一封信 其實是一篇對於修行悟道-道體慧解契入的解析 從一般人的身心世界裡-看能不能契入這個境界 跟境界直接面對時-身心的感受 體會 看出來是不是真正地-體會到禪法 大意是這樣 現在先講朗禪師這一封信 先介紹朗禪師 朗禪師就是玄朗大師-是西元673~754 活了大概82歲 唐朝的時候 是天台宗的第八祖-婺州是浙江的義烏縣 也叫東陽 俗姓傅 是名門之後-傅大士的六代子孫 號佐溪 九歲出家 武后如意元年-20歲受具足戒 曾經跟印宗禪師學禪-又跟慧威禪師學法華 又跟恭禪師修習止觀-也喜歡儒家道家的東西 涉獵的東西很多-主要以止觀為安心之要 他不喜歡人世間-就隱居在婺州浦陽縣佐溪岩 叫佐溪山朗禪師 30年一個人頭陀行 平常講天台的教法 門下有天台宗的宗師-湛然大師 還有新羅的一些高僧 湛然是了不起的人物-是玄朗禪師的徒弟學生 還有新羅人 韓國人-法融 理應 純英這些人 所以玄朗禪師-也是了不起的人 唐朝的佛教燦爛輝煌-的確是如此 像玄朗禪師這樣的人 在永嘉大師眼光看起來-不過是他點化點化而已 高手輩出一個一個-都是像長頸鹿一樣的 我們就像土雞一樣吱吱呱呱 人家就像鶴一樣鶴立雞群-像長頸鹿一樣高高的 我們像小哈巴狗一樣喘喘-人家像長頸鹿一樣鶴立雞群 天台止觀有它奧妙的地方 古人要讀書不容易 他能夠教像湛然這樣-大師級的人物 確實也是不容易 在那樣的物質條件時代 要寫出像湛然大師的-這樣著作也不容易 湛然大師寫了很多好東西 現代大師已沒-我們要找很難 看文字394頁 婺州浦陽縣佐溪山朗禪師 因為玄朗禪師跟永嘉大師-以前一起學天台宗 玄朗是天台宗第八祖-他們一起學習天台 後來永嘉大師轉入禪宗-就沒有天台的思想 在永嘉集裡-還是有濃厚的天台思想 他們是好朋友 好同學 召大師山居書 邀請永嘉大師-來山共住的一封信 自到靈谿 可能是指佐溪 泰然心意 高低峰頂-振錫常游 石室嚴龕 拂乎宴坐 青松碧沼-明月自生 風掃白雲 縱目千里 名花香果-峰鳥銜將 猿嘯長吟 遠近皆聽 鋤頭當枕-細草為氈 世上崢嶸 競爭人我 心地未達-方乃如斯 儻有寸陰 願垂相訪 朗禪師文字也是很美 四個字的 中國人的詩最早的詩經-就是這樣子 文字四字四字 能每句話四個字-都雕琢到四個字不容易 意思要含攝在-四個字一句話不容易 經典裡面最華麗-最莊嚴一個是華嚴經 雄偉壯闊 波瀾萬千 除華嚴經以外 比較美的文字是楞嚴經-楞嚴經文字真美 不過也真難讀 太美了 它就是四個字 四個字真的好美 比蘇東坡的文章強太多了-比韓愈的文章強太多了 那文字是擬鍊出來的文字 蘇東坡赤壁賦 看了楞嚴經再看赤壁賦-赤壁賦像看報紙一樣沒味道 要看楞嚴經 看華嚴經-思想意義真是波瀾壯闊 文章的美 蘇東坡的文章-看起來就像報紙沒味道 看報紙能看出文學嗎-報紙有文學嗎 沒有 自到靈谿 泰然心意-到佐溪以後心情很愉快 高低峰頂 山上峰高高低低 振錫常游 石室巖龕-拂乎宴坐 有這個石洞 看過石洞嗎 北方的山裡面很多的石洞 那不是挖出來的 就是石頭結構 長期經過水沖擊 或是在海底 或是雨水或岩石風化不一樣 電影中描述岩窟-鐘乳石岩窟風景區 幾公里長在山裡面的洞 天然的 一個洞幾公里都有 一個洞3米5米8米 像我們教室這麼大-算得了什麼 幾公里的山洞都有 天然的或幾百公尺的山洞-都很平常 山裡面這邊一個小洞-那邊一個小洞 不要說幾公尺-就二三公尺就可以了 或是一個大石頭下面 這石洞很平常 石室嚴龕 在石頭裡面有個洞 當做龕 就是居室 拂乎宴坐 拍拍灰塵就可以坐了 青松碧沼 明月自生 松是青的 水是綠的-明月抬頭就看到了 明月自己跑出來照我 風掃白雲 風吹吹白雲 放眼看過去千里 名花香果 峰鳥銜將 好的花好的果 鳥銜來給我吃 真的假的 他不是峰鳥銜將-峰鳥來吃 我也來吃 好像峰鳥銜將 不是 峰鳥吃這個花果 我也來吃花果 好像是峰鳥銜給我 其實不是 猿嘯長吟 猿猴在那邊叫 聲音很悠遠 遠近皆聽 鋤頭當枕-沒事的時候種種菜 種種樹 細草為氈 草地當做地毯 世上崢嶸 人我競爭 世上的名利風光-崢嶸就是風光名利 人我之間的你高我低 心地未達 那是世間人-心地不懂的人才這樣子 儻有寸陰 你有空嗎 願垂相訪-來這走走 坐坐 住幾天 重點是這邊不錯風景不錯-有空來走一走 因為永嘉他也在浙江這一帶 婺州也在這一帶不遠 走一走 這是玄朗禪師 兩個禪師的趣味 有時看古人的傳記-高手對高手很有意思 高手對高手-看看他們怎麼對答的 很有意思 他們二個是同學 算是同學 後來永嘉跑到禪宗去-玄朗禪師傳承天台的傳人 宋朝很有名是大慧宗皋禪師-跟曹洞宗的大慧是臨濟宗 曹洞宗的正覺宏智禪師-提倡默照禪 大慧常常指名道姓罵默照禪 他不是指名道姓的 罵正覺宏智 他是罵默照禪的流弊 正覺宏智也不以為意 正覺宏智也知道-大慧禪師是高手 平常他們來往怎麼 不是很清楚 不過正覺宏智臨入滅時 特別寫一封信邀請大慧宗皋-來給他舉火送葬 這就傳為佳話 這是英雄惜英雄 他特別請他來-大慧確實去幫他舉火了 看這段覺得很有意思-古人很有意思 昨天看報紙-有看到一個體育新聞 覺得很有意思 人有時候還是需要 一點心胸大肚 美國高爾夫球比賽-好像是二個隊 一個美國國家隊-還有一個什麼隊 比賽總統盃 一個很重要的比賽 然後打了17:17打了很久 加了三洞打還是平手 打平手以後 後來這個美國隊的隊長 提出來說不要打了 獎金跟冠軍盃 大家一起共享 他說打成這樣 大家實力差不多 再打下去一定會分勝負 可是實力差不多-再分勝負就太殘忍了 因為講起來 大家實力都差不多 打了這麼久 大家都平手 所以大家都是冠軍-這是好的結局 其實講人世間-不要說開悟了脫生死 看這新聞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就是很好的風度 到了那個層次以後 比如名利已經-不是真的追求的東西 反而會有一種人性 善美的提升 當然這還是世間的 不過講到玄朗禪師-跟永嘉大師書信的往來 就談到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係 其實是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儘量-不要從利害角度來看問題 玄朗禪師的信已經講過 來看永嘉大師-給玄朗禪師的這封信 這封信把它分成五段-看講義 第一段是敘憶而歡-敬承得住山邀 就說看到你的信很高興-老朋友來問候 能夠邀我去住山 很高興 信上面一開始-也是向對方問安問好 也說邀請我去山裡面住-修行很好呀 好事啊 第一段算是一個問候文字-這個沒什麼 第二小節-論住山修道之旨趣差異 這裡面前面二小段講 第一修道需要依解起行-先要有認識一個方向 依解起行 解是思想 永嘉大師學天台的-玄朗禪師也是學天台 天台的特色是教觀雙美-有教 有理論 依理論而起止觀的修行 他們都非常注重 解行的呼應 第一 先要依解起行-依理論而修行 第二 要依解行 不管解也好 修行也好-都要有人教 所以要問道 尋訪善知識 尋訪善知識需要什麼樣-的威儀態度心境? 就說明這種問題 第三 修行有了善知識 如果沒有清楚正確的修行-容易有所隔礙障礙 所以要能夠真正的會道 如果只是住山而沒有修行-就會有障礙 翻過來如果已經會道了-住山不住山也沒有差異 第二節講會道住山-就人山無別 不被山 不被外在市井-中間的人物所障礙 不識道而住山-在市井中人物紛擾是障礙 山裡面山色叢叢-明月見照也是一種喧擾 重點在道 重點是住山不住山-在於能不能夠會道 第三段論道體 論道體可以說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道體分成三小段 第一-道體依生增悲 觀境智圓 道體分成二段 第一個是智慧 佛法的思想體系-以菩提心為起點 菩提心以空慧及大悲心-為主體 對初學的行者加上出離心 以出離心 無常苦空-無我為形象 對久修已經有成就的行者 有菩薩智慧福德的-有資糧的行者 加上方便力 就是十波羅蜜後面-願 智力 方便 菩提心開展就是六度 六度有肉身菩薩六度-有法身菩薩六度 最後圓滿到佛智 佛智是無分別智及後得智 這邊就是二條路 一條是空慧相應的無分別智-這是智慧的資糧 一邊是從大悲心-所相應的後得智 這是大悲心為增上 所以論道體一開始就講到 第一個法本身是空的-境本身是空的 從境界的轉換 了境本空 把境轉成智慧-就是奢摩他毘婆舍那的部份 境一旦空了以後 就看到眾生的無明生死輪迴-由此對眾生生起悲心 最後依悲 依智而導入-功德智慧的圓滿 這是依生增悲 觀境智圓的這段話 重點是從菩薩的菩提資糧-福慧二圓的角度 闡釋道的主體 道就是菩提心 道就是菩薩的六度-道就是福慧的資糧 道就是般若 以及前五度的展現 不外乎是空慧 與大悲心的開展 慧就在境上面 在萬事萬物上面 就是慧的開展 悲也在萬事萬物上面開展 悲智都沒有離開-眼前的身心世界 這是第一小段 第二小段講到法性虛寂-何處無非道場 你請我去住山-說那個地方好修行 其實一切法都是空性的 哪裡不是道場 何處非道場 記得圜悟禪師講過一句話-一色一香皆是汝發機處 不一定要在我這地方-找到發機處 跟這個意思很像 說發機能夠啟發悟性的 不是只有老師當面的指點-才能夠開悟 只要悟到一色一聲-都是開悟的因緣 這話就講到了極點 能夠體悟到一切法 音聲吼喚窮之則無聲-色相紛紜究之則非相 只要去窮究它-音聲色相都是沒有相的 沒有相不就是空性? 市場也是無相的 市場就是道場 電影院也是無相的-電影院也是道場 車站也是無相的-車站也是道場 哪裡不是道場 如果不能夠理解到一切法-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空性 色聲香味觸法是實在的話-山裡面白雲是障礙 青松 青松是障礙-碧沼 碧沼是障礙 鳥猴 鳥飛猴鳴-猴鳴鳥飛都是障礙 為什麼 它是實在的 有青松碧沼 有明月山石-它就是障礙 就是被障在-青松碧沼明月白雲之上 法性空寂 那裡都是道場 不一定在山裡面 這是第二小段 第三小段講-實相常住 迷悟有別 前面講到法性虛寂 法性虛寂何處非道場-一切都是道場都是空寂 為什麼會有人有障-有人沒障礙 就是迷悟-問題還是在我們能不能悟 能不能夠解悟-能夠解悟就是實相 講到這邊有一種感覺是-其實他們把話講的太透了 洩露天機 那就沒話講 所有的話都被他們講完了 沒得話講 講的太透徹了 常說洩露天機 不要看 這個不是開玩笑的 你以為是講開玩笑的 洩露天機的人 魔會找麻煩的 你不修行魔不找你-你修行魔就找你 這絕不是開玩笑的話 這是真的 不是假的 禪宗的祖師-是不講什麼魔不魔的 禪宗祖師裡面都講-沒有什麼魔不魔的東西 他不講這些東西 奇怪-他為什麼不講 想過嗎 為什麼不講 禪宗的祖師-他這樣修下去以後 比較不會跟魔的境界相應 不會跟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相應 就是這個感覺 他有沒有魔 也有魔 可是他比較不相應 他比較不相應這個東西 這個話 楞嚴經裡面有講過 修行以後有了智慧以後 智慧的光散佈出來-魔靠近你靠近不了 打個比方 智慧有光-就像太陽發出熱一樣 智慧越強越強 熱力越強 魔就是那個冰 他就靠近不了 他一靠近你他就化了-他靠近不了**** 因為智慧自然把他破解了 你不用破解-他來 自己就沒了 禪宗祖師不談什麼魔不魔的-為什麼?他沒有魔 魔干擾不到他-因為他智慧之光魔就沒了 哪有魔-禪宗祖師沒有魔 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閻羅王叫泰山王 是十殿閻羅的第五殿-好像是第五殿泰山王 有一次元珪禪師-一個禪宗祖師 晚上打坐-泰山王就來找他 請他受戒-請他授五戒 元珪禪師幫他受戒 閻羅王都來找他受戒-這禪師了不了得? 被閻羅王請去講經的人-都算不了什麼 請去閻羅王還坐在上面 現在是閻羅王親自來找他-不容易 閻羅王不要來找我-我還是怕他 哪天我智慧到再來請-我跟他講佛法好了 我很喜歡看祖師的傳 看祖師傳有的很有趣的 要多看祖師傳-為什麼?對佛法有信心 才知道這些祖師-真的是了不起的人物 對生死輕鬆得很 生死對他們而言-不是一回事 不看在眼裡 像現在的人怕死怕得要命-連死字都不敢講 有一天突然有一個小沙彌-倒在地上 好像起乩-像中邪一樣倒在地上 過一陣子就好了說-我是護法神 我是我們寺院的護法神 跟太白金星打仗 你們趕快唸大悲咒-增加我的功力 這不是胡說八道 是正覺宏智禪師傳-上面的東西 我不敢胡說八道 人家就問他-我們算老幾? 我們堂頭和尚-就是方丈大和尚正覺禪師 他是開悟人 你不去找他? 他說我也知道要找他-可是你知道嗎 我去了他房間三次-結果到了門口我都發抖 結果都見不到-不敢進去 這護法神對正覺宏智禪師-都這樣的敬畏 他三次都不敢進去見他-你看他的威神多厲害 護法神就打小鬼的 他都怕正覺宏智禪師-小鬼算什麼? 眾生因緣不可思議 有些人就喜歡-跟鬼神搞在一塊 怎麼辦?沒辦法 就像社會上人看到黑道-就敬而遠之 有些人偏偏跟黑道搞在一塊-樂此不疲 怎麼辦? 說毒品毒害人-有些人偏偏喜歡搞這些東西 怎麼辦? 世間的因緣很難說 人善緣要珍惜 人在善緣往往不知道-善緣他不珍惜 不是講你們-包括我也是一樣 比如有錢的時候-不知道錢珍惜 亂花 時間好 身體好的時候-不知道好好用功 老大徒傷悲 有好的朋友-好的師長在的時候 不懂得親近學習 怨這個怨那個的 所以很多都是善緣-要懂得珍惜 年紀大了-慢慢懂得珍惜善緣 對於眼前這一切覺得-是很好的善緣 講到實相常住迷悟有別-這是論道體 整個答朗禪師-主體就是論道體 就是論法性-論道體就是論法性 有的人不知道-道是什麼東西 常常聽到道-道是什麼東西? 以後聽到道以後-馬上想到這個觀念 為什麼? 不是你們我也是這樣 學佛到現在-都已經30年了 以前問我道什麼東西-我也是迷迷糊糊的 好像這個好像那個-重點抓不住 告訴你們-道什麼東西 小乘而言是無漏慧 慧有有漏慧跟無漏慧 小乘而言是無漏慧 大乘而言是般若空慧 道就是智慧-是般若的空慧 無漏慧有淺深 大乘的般若-空慧也有淺深 般若空慧所對應的空的境界-真如的境界也是道 其實空慧往前而言-文字相應禪定都可以叫道 往後而言無分明智真如體性-包括觀智都可以叫道 道的主體性-就是般若的空慧 道就小乘而言是無漏慧 大乘而言就是般若空慧-乃至到無分別智就是道體 這是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講定慧玄舟遊法界 了解道體以後-要開展心性的運轉 相應這個道法-相應般若慧 發起觀照般若-相應於實相般若 就能夠自由自在的-在法性法界中遨遊 第一小段-定慧能夠除掉迷惑 第二覺性本然得失在人 在根性在人的迷悟差別-不在於外境 外境是法-有佛無佛法性常在 第三是心契玄旨-則身形自在 適應無方 只要心相應-可以十方感應 現在的人都求自在-怎麼樣自在? 有學問弄個博士自在-為什麼? 可以拿個博士-到處去唬人 人家看到你是博士-就會讓一條路給你走過去 這世間就是這樣子 什麼自在-有證照自在 現在考什麼證-當個剃髮師 煮個菜都要證 調理是證 還有甲級丙級乙級丁級 要開公司也要有證 要有證就自在-就可以通 有錢就自在-有錢能使鬼推磨 錢到那裡就通-有權有名就通 剛說自在-遊法界要有自在 剛說人要有學問-要有證要有錢 要有名要有權-就能夠自在 其實那都還不是真自在 有人說有神通就自在-能夠看到很多 能夠變化自在-那還不自在 神通再大抵不過業力-業力來了你變吧 目犍連神通第一-碰到業障來了 神通使喚不了-被人家打死了 神通敵不過業力 什麼東西最自在-智慧是最自在 福報最自在 所有一切都離不開二個-一個是福報 一個是智慧 要遨遊法界必須知道-什麼東西才是真正的自在 不外乎是菩薩的二種資糧-福慧二種資糧 以及佛的二圓-就是福慧二圓 佛圓滿-是真的自在 真正的生死自在-法界任遨遊 最後講到謙詞 他說大家論道 講這些話可能不中聽-不過也是善意 以上把勸友人書-講完各章節的大意 下面繼續-看大師答朗禪師書 「自別以來 經今數載-遙心眷想 時復成勞 忽奉來書 適然無慮 不委信後 道體如何-法味資神 故應清樂也 玄覺粗得延時 欽詠德音-非言可述」 這是第一小節第一段-是問候法安 說自從跟上次離別以來-到今天已經好幾年了 遙心眷想-雖然身隔兩地身居兩地 可是遙鄉相望-我也很想念你 我在永嘉你在婺州浦陽-很想念你 時復成勞-有時心裡很掛念 忽奉來書 適然無慮 接到你來信知道你很愉快-覺得很高興 心裡的掛慮就沒有了 不委信後 道體如何 不知道這些年離別後-你修行功夫怎麼樣呀 法味資神 故應清樂也 我想你餐飲教法-應該是很清淨 很安樂的 玄覺粗得延時-講句俗話還沒死 我過得還自在很愉快-粗得延時 我還活著 欽詠德音 非言可述 看到你的信-想到你的高風亮節很高興 非言可述-覺得很愉快 這是問候 今天時間到 下節課再詳細的講永嘉大師-給玄朗禪師的這封信 下課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