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永嘉集第30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今天繼續談永嘉集-事理不二第八章 前幾次強調過-事理不二主要在說明 事指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五蘊身心 不但是身而且包括心-還有外在的山河大地 人物種種 一切萬事萬物-上到天宮 下到地獄 古往今來-一切萬法都叫事 一切的事法當下-就是清淨的覺性 就是緣起性空的空性 事理不二是說明-一切事相是真理 事理不二的關鍵點-在於法執 法執一條的思維-是對於法性的解析 一條是根塵的銷融 用這二條思維串連起來以後 對於法性法執的破解-有一個了解 名體之辨是從法-來理解法的不實在性 根塵消解是從根塵境智立場-說明法的不實在性 上次講到妙旨虛假-言詮為方便這是第二小節 接下來第三小節-真妄之源在辨名體 393頁中欄 「夫妄非愚出 真不智生 達妄名真 迷真曰妄-豈有妄隨愚變 真逐智迴 真妄不差 愚智自異耳 夫欲妙識玄宗-必先審其愚智 若欲審其愚智-善須明其真妄 若欲明其真妄 復當究其名體 名體若分 真妄自辨-真妄既辨 愚智迢然 是以愚無了智之能-智有達愚之實 故知非智無以明其真妄 非智莫能辨其名體」 這段話講到萬法 現前所看到的色聲香味觸法-這是虛妄不真實的 妄法跟真實的-一切法是緣起性空是真實的 妄跟真是客觀存在那個地方的 不會因為有智慧-就把虛妄轉成真實 或是愚昧就把真實轉成虛妄 真實跟虛妄本身是客觀存在的 它不會隨著智慧而轉 只是有智慧或是愚昧-自己所見有差別而已 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是要了解真理 要了解妙識玄宗-要能夠了解真理 先要問是不是能夠-站在智慧這一邊 有沒有智慧是因為-對於真妄的通達與否 要看對真妄的辨析-是不是正確 要辨析真妄真或假 關鍵點-在對於名體的解析 所以這裡說 【妄非愚出 真不智生】 妄不是從愚昧而生出來的 真理也不是從智慧生出來的 它不是從真跟愚跟智而有 它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達妄名真 迷真曰妄 豈有妄隨愚變 真逐智迴】 妄不會隨著愚變-真理也不會跟著智慧而轉 真妄本身是客觀存在的 它本來就在那兒的 是因為凡夫的根性-有愚有智的差別◎ 這是第一小節 主要在講下面 欲妙識玄宗 必先審其愚智 要看是有智慧還是愚昧 若欲審其愚智-善須明其真妄 重點是下面這一句話 【若欲明其真妄-復當究其名體 名體若分 真妄自辨】 關鍵在這二句話 若欲明其真妄-復當究其名體 要了解真妄 必須要了解名體 了解名體以後真妄就清楚了 重點是把真跟妄-落到明跟體的辨析 真就是理 妄就是事-理事其實一體無別 要了解理事不二-就在對於名體的解析◎ 「真妄既辨愚智迢然 是以愚無了智之能-智有達愚之實 故知非智無以明其真妄 非智莫能辨其名體」 關鍵還是要有智慧 真實的智慧才能通達-愚昧與真妄的差別 這一段比較單純 說明真理跟虛妄-兩個是客觀存在的 不會因為凡夫的心而轉變 要解決真妄-必須在名體上面細究 下面講到名跟體的辨析-名跟體的關係 第四小段請看講義-這是辨名體的關係 第一個是-【名體相假需要辨識】 名體-名依體而立 體假名而呼照 所謂相假-互相依託而作用 名藉體而立名-體藉名而張顯 兩個是互相依賴而有作用的◎ 第二個是【無體當名】 無體當名是什麼意思? 名所對的體-二個角度講 一個是有體-一個是無體 這邊是講到無體-第三段講到有體 無體是沒有實體-就像龜毛兔角 龜毛-有一個烏龜的毛嗎? 沒有烏龜的毛-所以叫龜毛 兔角-有沒有東西叫兔角呢? 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叫兔角 兔角這名字沒有一個-所對應的實體 龜毛是沒有一個烏龜的毛-一個真實的毛 哪一根毛叫龜毛能夠-跟龜毛名稱相對的? 惠空的第三隻眼-惠空就沒有第三隻眼 惠空的第三隻眼-沒有實實在在的眼睛 可以叫做惠空的第三隻眼 是第三隻眼這個名稱-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 所以叫無體當名 問這個名它存不存在?-這個名就不存在◎ 第三個講【名由體立】 有體當名-這個體跟名什麼關係? 如果有體-這個體就跟這個名相符合 兩個關係是互相依託的 如果是有體當名 名跟體哪一個是主-哪一個是客? 實在是以體 以法-這個體指法 指六塵或指和合相 所謂三假裡的-名假受假法假 體就指受假跟法假-受假是指和合相 比如眼鏡是一個和合相 筆是一個和合相-桌子是和合相 什麼是法?-是色聲香味觸 不管是法假是受假-受是指和合相 它們都是這邊所說的體 名是依託在體上面的-所以名不真實 到這一段辨名體就知道 名跟體兩個法-名要依託體而存在 所以名不真實 簡單講了四小節的意思 看第一個 「何者或有名而無體-或因體而施名 名體混緒 實難窮究矣 是以體非名而不辨-名非體而不施 言體必假其名-語名必藉其體」 這邊講二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名是怎麼來的? 名有二個可能性-一個有體 一個無體 所以【或有名而無體-或因體而施名】 有名無體-就是龜毛兔角 因體而施名-藉著法而施名 比如說茶杯 桌子-麥克風 眼睛 是藉著實在的東西-而立的一個名稱 這是第一個要表示-名跟體的關係 有二個 一個是有體的名-第二個是無體的名◎ 這是第一個 第二是【體非名而不辨-名非體而不施】 這句話是所謂言體必假 體要藉名來張顯-名也要依託在體上來立命 第二講到名跟體-是互相依託而有的 名依體而立名-體依名而呼照 依名而張顯 兩個是互相依託的-這是第一小段 第二小段是要辨無體的名-存不存在? 「今之體外施名者 此但名其無體耳-豈有體當其名耶 譬夫兔無角而施名 此則名其無角耳-豈有角當其名耶 無體而施名者-則名無實名也 名無實名 則所名無也-所名既無 能名不有也 何者 設名本以名其體-無體何以當其名 言體本以當其名-無名何以當其體 體無當而非體-名無名而非名 此則何獨體而元虛 亦乃名而本寂也 然而無體當名 由來若此」 這一段很簡單 體外施名-沒有一個實體而另外假一個名 是說明一個沒有真實的東西 說名稱只是在說明一個-沒有真實實體的東西 此但名其無體耳 這個名只在說明一個-沒有實體的東西 豈有體當其名耶 哪裡有一個真實的東西-來對稱於這個名? 譬夫兔無角而施名-此則名其無角耳 沒有一個兔角可以-跟這個名稱來對應 有沒有真實的兔角的東西?-沒有! 豈有角當其名耶-哪有一個真實的角? 沒有一個真實的角-來對應兔角啊 無體而施名者-則名無實名也 無體施名-這個名有沒有一個實在的? 沒有一個實在的對稱 則名無實名也 名沒有一個對應的東西-那個名就沒有什麼價值 沒有真實性了 所名既無-能名不有也 所名是所要詮表的兔角的角沒有 能夠表顯兔角的音聲-這個名字沒有價值不存在了 何者 設名本以名其體-無體何以當其名 為什麼?-名稱是為說明有這個東西 沒有個東西-要這個名稱幹什麼 沒有意思 有一個體-是為了要能夠表現它的名 無名當其體 體也沒有 重點是沒有個體-名就沒什麼價值了 設名本以名其體-無體何以當其名 下面這句話是對應的 重點是在-無體何以當其名這句話 這是從無體-所以名不有 下面是從無名-所以體不有的立場 重點是-無體何以當其名 言體本以當其名-無名何以當其體 體無當而非體-名無名而非名 重點還是說-無體何以當其名 沒有一個實體的東西-名就沒什麼價值 此則何獨體而元虛-亦乃名而本寂也 無體當名就是這個意思-無體的名不實在 這是講到無體 有體的名呢?-下面講有體的名 剛講兔角這一段是說明 這個名字是-沒有一個真實的東西的名字 第二個這個名-是有一個真實的東西 比如說茶杯 綠毛巾-紅原子筆 這是有一個真實的東西 這樣的名體的關係如何? 下面辨識這問題 【名之體當 何所云為】 有一個實體 這名字有一個實體-跟它相對應 這樣怎麼樣呢?◎ 「夫體不自名-假他名而名我體 名非自設-假他體而施我名 若體之未形-則名何所名 若名之未設-則體何所明 然而名體雖假其名-不為不名而無體耳 設名要因其體-無體則名之本無 如是則體不名生-名生於體耳」 這邊講義就把二邊的文字-梳理一下 前面說名之當體 這一段講到名體-是互相對應的 【體不自名-假他名而名我體】 體要靠名而表現-來呼照 比如說你拿給我-你拿給我 請問拿什麼給你啊?-拿給我 你不講清楚-我拿什麼給你 拿茶杯給你-還是拿毛巾? 拿原子筆給你-拿麥克風給你? 你拿給我-你就不講這東西 拿什麼給你? 說拿茶杯我就拿茶杯-說拿毛巾我就拿毛巾 拿眼鏡-我就拿眼鏡給你 沒有講一個東西-叫我拿什麼給你? 你說拿茶杯給我-我就拿茶杯給你 說拿毛巾給我-我就拿毛巾給你 說拿眼鏡給我-我就拿眼鏡給你 說拿紅原子筆給我-我就拿紅原子筆給你 你要說個東西出來 你說拿給我-我要拿什麼? 所以沒有名字-就沒有辦法呼照這個體 這是這一段 體不自名-假他名而名我體 就剛剛講的意思-要有個名字◎ 【名非自設-假他體而施我名】 這個名你說原子筆是什麼? 原子筆是這個?-這是原子筆? 這是原子筆?-不是!這個才是紅原子筆 是有一個體-紅原子筆是這個 這才是紅原子筆 名不是憑空而有的-是有一個對應的東西 假他體而施我名◎ 沒有一個體的時候 體之未形 則名何所設 如果沒有體-這名是為了叫誰? 若名之未設則體何所明 如果沒有名-這體要怎麼施設? 這一段講名跟體兩個互相-相應相依託的關係 講完以後好像表面上-它們兩個是平等的 事實不盡然 【然而體雖假其名-不為不名而無體耳】 體雖然要藉著名來表現 可是不會因為沒有名-就沒有這個體 我雖然不能夠表現-可是我還在那個地方 你不講茶杯-說拿那個那個 哪個? 我茶杯還在那個地方◎ 所以說不為不名而無體耳 【設名要因其體-無體則名之本無 如是則體不名生-名生於體耳】 他說設名-可是名稱要依體而有 沒有體就沒有名 所以這樣就很清楚了 體沒有名-它可以獨立存在 名 如果沒有體-名就沒有價值 所以體是根源-體才是主體 名只是一個假立的東西-是一個不實存的東西 這樣名體的關係就很清楚了 如是則體不名生-名生於體耳 體不是從名生出來的-是名生於體 體不依靠名而存在-名要依靠體而存在◎ 最後結論說 「今之體在名前-名從體後辨者 如此則設名以名其體 故知體是名源耳 則名之所由緣起於體」 所以體先存在-再用名稱把它呼喚表現 名是跟隨著體-體是名的根源 體是真的-名是假立的 名體之辨到這邊就清楚了 文字很拗口-大家再體會一下 四段剛講過了 看講義第一個講到-名體相假需要辨識 第二是無體的名 第三是有體的名的關係 第四講體是名的根源-體是實 名是假立 看390頁倒數-第五行 第四小節裡面有四小段 理事不二第八章-第四小節有四小段 第一小段 「何者或有名而無體 或因體而施名-名體混緒 實難窮究矣」 名體很複雜不好理清 「是以體非名而不辨-名非體而不施 言體必假其名-語名必藉其體」 這小段前面說有二種名 一個是有體的名-一個是無體的名 後面講到-名跟體是互相相待 互相成就-互相作用的 這是第一小段 第二小段講到-無體的名 沒有一個實體的名-像龜毛兔角一樣 這個名是怎麼一回事? 「今之體外施名者-此但名其無體耳 豈有體當其名耶 譬夫兔無角而施名-此則名其無角耳 豈有角當其名耶」 沒有一個真實的角-來配合它的名 「無體而施名者 -則名無實名也 名無實名 則所名無也-所名既無 能名不有也」 沒有一個體而立的名稱-沒有一個實體而立的名稱 名無實名-所名沒有 「何者 設名本以名其體-無體何以當其名」 重點在這一句話-無體何以當其名 「言體本以當其名-無名何以當其體 體無當而非體-名無名而非名 此則何獨體而元虛-亦乃名而本寂也 然而無體當名 由來若此」 這是第二小段 第三小段看下面 「名之體當 何所云為 夫體不自名-假他名而名我體 名非自設-假他體而施我名 若體之未形-則名何所名 若名之未設-則體何所明」 這一段剛講過是講-名跟體互相的作用 「然而名體雖假其名-不為不名而無體耳」 重點是這句話-不為不名而無體耳 「設名要因其體-無體則名之本無 如是則體不名生-名生於體耳」 重點是名生於體耳 「今之體在名前-名從體後辨者 如此則設名以名其體 故知體是名源耳-則名之所由緣起於體」 最後總結名是從體而有-這個體就是法 在攝大乘論裡所謂的義-名義的義 在大智度論裡面三假名 法假跟受假的法跟受-就是這邊的體 這是名跟體之間的關係-很清楚了 第五段重點是辨體-這是最關鍵的最後了 前面都是慢慢慢引導 從境跟智的相攝-理跟事的平等 是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講言詮-妙旨假言詮的方便 第三小節講-真妄的關鍵要辨名體 第四小節講-名跟體之間的關係 最後講到體-看393頁下欄 「體之元緒何所因依 夫體不我形-假緣會而成體 緣非我會-因會體而成緣 若體之未形-則緣何所會 若緣之未會-則體何所形 體形則緣會而形-緣會則體形而會 體形而會則明形無別會 形無別會-則會本無也 緣會而形則明會無別形 會無別形-則形本無也 是以萬法從緣-無自體耳」 下面連起來也可以-不過到這邊先切斷 辨體這一小節很短-還是分成四小段 第一講-元體相依相假 第二講相依則相待-相待則未待前無體 第三講相待則待無體-萬法緣而無體 看第一小節-元體相依相假 體之元緒何所因依 這個體是什麼? 來解析這個體 【夫體不我形-假緣會而成體 緣非我會-因會體而成緣】 先把體跟緣兩個的關係定位好 講義有這一段 用線跟三角形簡單作比喻 這邊有一根線 二根線-三根線 這有三根線 這是緣 由三根線的因緣-構成一個三角形 這個三角形是一個體-體可以叫法 這是緣 這一段是用會跟形來表示-體跟緣的關係 形是一種動詞-一種成立 會也是動詞 先看線-因為有線所以有三角形 同樣因為有三角形-才有三根線的出現 在線上看到三角形-也在三角形上看到三根線 線是三角形 因為有三根線的因緣-所以有三角形 所以沒有三角形-只有三根線 也可以說有三角形 因為有三角形-所以才看得到線 所以線不存在-三角形存在 看要從哪邊講 從緣會的立場講-沒有三角形 從三角形體形的立場講-就沒有緣會 說沒有-不是絕對的沒有 它還有 沒有 不是絕對的沒有-有也不是真實的有 三角形跟線是互相-相待而存的 線跟三角形的關係是互相-相待而有 也相待而無 從線的立場講-沒有三角形 從三角形的立場-就沒有線 相待而無-有 非真有 無 非真無 這時線跟三角形是非有非無 說它都無-是本無 無不真無 無而不無 它們的關係就從-緣跟體的關係來表現 整個重點在說明體 最後說明體是本空 本無 體無緣也無 無不真無-不是絕對落入斷滅 這是一種空的無 主要在講這個問題 所以緣會跟體形的關係-用線跟三角形簡單介紹 再來看文字 它們的關係先用-三角形跟線簡單比喻 【夫體不我形-假緣會而成體 緣非我會 因會體而成緣】 這段話意思是 體就是三角形 不我形-不是單獨自己可以成立的 假緣會-要假三根線的因緣聚會 而成為一個三角形 這是由法體假緣而有 緣非我會-因會體而成緣 三根線也不是-自己可以成立 是為了要成立三角形-會體 為了要成就三角形-而成為三角形的三根線 三根線是在三角形-上面而存在的 沒有三角形-這三根線哪裡存在? 三根線是依託在-三角形而成立 三角形是依託在-三根線而成立的 講起來就這個問題 緣跟體是兩個-互相依託成立的 這是第一個小段-表現這樣的關係 三角形在三根線上找到-三根線在三角形上找到 體是三角形-緣是三根線 它們是互相依託而存在的 這是第一個-緣體相依相假而有 這第一小段就這四句話◎ 第二相依則相待-相待則未待 如果是相依-就相待而有 相依待是沒有三根線現前-就沒有三角形 沒有三角形現前-就沒有三根線 它們兩個就-未待前無 【若體之未形 則緣何所會-若緣之未會 則體何所形】 就很清楚了 第二小段說明 因為三角形是體-三根線是緣 如果三角形不存在時-緣在哪裡? 如果三根線不存在時-三角形又在哪裡? 說明一個還沒有成立時-另一個就不成立 所以未待前無-這是第二◎ 第三因為它們是相待的-所以無體 沒有實在的東西 相待則待無體 「體形則緣會而形-緣會則體形而會 體形而會則明形無別會 形無別會-則會本無也 緣會而形則明會無別形 會無別形則形本無也」 這段話講-相待則無 前面一段話講-體形而會 這個緣的聚會-要靠體而有 就是這個緣不實在-因為要藉別人而有 所以叫會本無也 緣-線是依託在三角形上而有的 所以線不實在 【緣會而形則明會無別形 會無別形 則形本無也】 三角形要假借-三根線的因緣而有 三角形要藉別人而有-三角形的自體也不存在 所以叫形本無也 這是講義上面講的-相待則待無體 因為要待別人而存在-就不是真實 不是自體 不是獨立可以存在的 叫相待則待無體 三角形是形-形要假借緣而有 三角形這個體-這個形不真實 沒有自體-沒有自性 三根線的緣跟會-要藉三角形而存在 三根線的緣跟會-不實在 所以它也不實存-也沒自性 沒有自性就是沒有自體◎ 最後講萬法緣而無體 【是以萬法從緣 無自體耳】 上一節課-講到萬法從緣無自體耳 從緣這二個字表面上看-一帶就過去了 請問-這個緣是什麼東西? 以前看到這邊-都覺得很精彩痛快 寫得太好太精彩 一講到萬法從緣以後-緣又是什麼東西? 這才是禪觀的關鍵 永嘉大師偷懶沒講清楚-開玩笑的 我可不敢罵人家 祖師爺怎麼敢罵?-開玩笑 這是關鍵點-什麼是緣? 唯識對於名體的辨-用名義互為客的語詞 名義互為客以後-轉入了識性 由識性的相見二分銷融以後-轉入無分別智 從唯識立場講-緣就是識 就是識性 中論也講緣 緣-法是不生不滅的 它是從生滅相 有無相-異相論法體的有無 生滅相到極細微的地方-就是一切法的初相 生相 中論或般若經裡面-一般不講心識 把心識也定位到生滅相-色法 心法都是生滅相 是以生滅相論緣體-緣是指生滅相 生滅相如果要論-是十二緣起的第二支 行 行就是造作-行就是生滅 講到如來藏思想 這個生滅 這個緣 是從無明妄動成為賴耶 賴耶生起業相 轉相 現相-到六粗裡的智相 相續相 執取相 計名字相-起惑造業相 受果報相 整個的三細六粗都是緣起 在如來藏裡面-從起信論立場看就是無明 從無明所流轉的這些事相 如果就十二緣起講-就是第一支 無明 這樣看佛法的體系-就很清楚了 迷悟的關鍵在-名體之辨 法執的解析 迷悟的關鍵就是法執 法執有二個系統 一個是中觀-講生滅的有無 法體 大智度論講的三相-名假受假法假 中論講的生滅相-一異相 斷常相 其實就是生滅相 這邊講的名體-唯識講的名義 另外是根塵的銷融-如楞嚴經講的一解六亡 起信論講的三細六粗 十二緣起講的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受 這是二條系統 總而言之 在萬法從緣的-這個立場來講 要去追究這個緣-到底在什麼地方落腳? 否則要怎麼從緣去觀? 所以反覆的提醒 法體的辨析 辨到這邊知道法體也空-可是最後留了緣這東西 請問緣空不空?-緣是什麼東西? 緣就是一個無明-一個生滅相 一個識性 十二緣起的無明 行 識-這就是萬法從緣的根源 從那裡下手?-從我們的識心 意識下手 所以讀到這邊的時候-不要忘掉這個緣 不要把它落入-一個空泛的東西 一切都是緣-緣落在什麼地方? 落在我們身心世界當中 落在十二緣起的第一支-第二支 第三支 無明 如來藏 行 中觀-識 唯識思想 這樣理解佛法 在教在修會通在一起-就很清楚了 這節課先講到這邊 後面還有一小節 下節課把三相三假-還有唯識的名義 再提一下 把辨體的地方-交待清楚 我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