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永嘉集第29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今天繼續談永嘉集-事理不二第八 上次把理事不二第八章-的六小節簡單說一下 今天再提一下上節-解釋過的六小段 第一段講到-萬法是一切的根塵識 五蘊身心當下-就是緣起空性 只要我們能夠了達-當下萬法就轉成清淨的智慧 第二段以下是說明-語言的目的能夠表示出 所要修行禪觀的-真理的義趣 這個義趣隱含在萬法當中-透過語言能夠了解 整個的理事不二 事指萬法-理指真空 性空緣起的道理 說明一切的萬物萬法當下-事相當下就是清淨的覺性 就是空性的智慧 這個道理透過語言-我們了解了以後 知道這個道理 比如說原子筆 當下是清淨的覺性-是性空的 我們就會再去爭辯這個筆 就是語言音聲-ㄅㄧˇ這個名稱 這個就是名 藍色筆的本身-就是所謂的體 於是就進一步思考 為什麼這個法-當下是清淨的覺性? 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卻是筆? 於是就思考到大家在生活中-所面對的二個東西 一個是名言相名字相-就是ㄅㄧˇ這個筆的名字 第二個是筆的本身就是體 所以就提出真妄的關鍵-在於名體的差別叫辨名體 第三第四是說明這個問題-真妄 為什麼事相當下-就是清淨的覺性? 關鍵點就在於名體 辨名體以後知道名是假的-名是依體而有的 體才是真實的-體是法體 也是法執 一切萬物之所以會流轉生死-會迷惑都是因為法執 就是這邊說的體-也就是法 上節課講到名體的辨析-名體的真辨 對於體的解析能了解到-事當下就是理 關鍵就在這地方 第五段乃至第六段-就是辨體 辨體就是在分析體-是緣起 是空性的 因為法體是一切法的本質 它的體性是緣起的-是空性的 所以事當下轉入理-這個空性就是理 體是事-由體自緣起會入空性 於是這個事轉成了理 辨體就是由理事-轉入理的關鍵 也可以說-整個佛法的重點 從迷入覺 從虛妄入真實-關鍵都在辨體 相異這個辨體 如大智度論裡所講的三假-名假 受假 法假 中論所提出的-因成 相續 相待 攝論是唯識的系統-攝大乘論所講的名義互為客 攝論裡面講的名義-就是這邊的名體 它的義就是這邊的體 大智度論所說的三假-名假就是這邊的名 受假跟法假就是-這邊所說的體 可以說永嘉大師在-理事不二這一章所代表的 就是大乘思想中觀跟唯識-破法執的思想體系概念 透過對名體的辨-法體的辨 破了法執-就能夠從迷入覺 從妄入真 這就是從一切事相了達-緣起空性的關鍵所在 這個問題上節課就說明過 這一節課一開始-把這問題再提一下 整個理事不二的重點-就是名體之辨 名假體實-於是歸究到辨體 體是對於法執-也就是事理不二的關鍵所在 核心的思想講過以後-再來看文字 文字主要表達的就是-剛剛所說的那一段道理 上一次講了一小節-下面繼續講下去 請看393頁上欄 「夫妙悟通衢 則山河非壅 迷名滯相 則絲毫成隔 然萬法本源 由來實相-塵沙惑趣 原是真宗 故物像無邊 般若無際者-以其法性本真 了達成智故也」 這一段上週講過了 這一段文字分成三小段 第一個講到-迷跟悟的差別 迷就絲毫成隔-悟則山河非壅 第二個是說 一切的萬法及塵沙的煩惱-本來都是清淨的覺性 第三個是講-物像無邊 般若無際 重點是要我們能夠了達-了達成智 這是上一節課講過的 接下來看下面-是所謂的喻說 「譬夫行由通徑-則萬里可期 如其觸物衝渠-則終朝域內 以其不知物有無形之畔-渠有窮虛之域故也」 打一個比喻說 修行就好像走路一樣-如果順著大路走 順著通暢路走-慢慢走萬里都可以走的到 如果不順著路走亂走-碰到了河 碰到了障礙物 始終就在原地打轉 為什麼會碰到物? 就是不知道物的關鍵點-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真正的問題-在什麼地方 所以說-譬夫行由通徑 則萬里可期 由正確路 有一正確的通道-萬里都可以到 【如其觸物衝渠 則終朝域內】 如果碰到了障礙物碰到物 走路往牆上走 往柱上走-怎麼走得過去? 衝渠 渠就是河溝 走到河裡面-怎麼走得過去? 所以終朝域內-轉來轉去還在原地打轉◎ 【以其不知物有無形之畔-渠有窮虛之域故也】 物跟渠是指障礙物 為什麼說一切物跟河有-無形之畔跟窮虛之域? 在說明什麼問題? 在說明法看它是實體-其實它是一個虛假的 一個集合眾緣會合的假體 看它是有形-如果了解到 它就無形 比如我們看-有很多的人群 很多人群 哦 過不去-人好多怎麼過得去? 如果不把他們當做人群看 人群與人群間-還有縫隙 就有辦法從縫隙間走出去 若把他看成一個東西 哇 幾十萬人在那邊-就覺得過不去了 如果把他看成一個個人-而且不把他看成人 就看人與人間那個縫隙 你在人中間就穿過去了 就像擠火車站一樣-哎呀火車站這麼多人 把火車站當做一個實體-進不去了 就走不過這人群了 無形之畔-障礙物有一個無形的邊 你看那無形的邊 就像剛講的 火車站這麼多人-幾十萬人 把幾十萬看成一個東西-你就過不去了 把幾十萬人看成沒人-它都是空隙 人與人中間有一個空隙-就可以衝過去了 這叫無形之畔 渠有窮虛之域也 窮虛-虛就是空 它有寧靜-窮是寧靜 它是接近於這個空這邊-是有空間的 是一個空的東西◎ 所以了解以後-就可以過去了 第三段講是以學遊中道-則實相可期 要是能夠修行-按照中道 這個中道表現上-跟前面通徑是相同的 這個中道還是實相 能夠走到這路上-則實相可期 如其執有滯無-則終歸邊見 如果執有或是執無-就落入邊見 以其不知有有非有之相-無有非無之實故也 執有或執無-就落入邊見 為什麼? 不知道有 不是真實有-無 也不是真實的無 這問題我們反覆地講 接下來第四小段 「今之色相紛紜-窮之則非相 音聲吼喚 究之則無言 迷之則謂有形聲-悟之則知其闇寂 如是則真諦不乖於事理 即事理之體元真-妙智不異於了知 即了知之性元智」 這段話講得非常的好 好在什麼地方? 【色相紛紜 窮之則非相-音聲吼喚 究之則無言】 好就好在這二句話 個人以前初讀-永嘉集時 還沒體會到-理事不二的道理 還沒有從禪觀的思惟-切進去的時候 總認為茶杯這個色相-怎麼是空的? 這音聲就是有-為什麼說這音聲是空的? 體會不到 明明就是一個實體在那地方-為什麼說它是空? 體會不到這個問題啊 這問題是所有學佛人的 學佛能不能了解 通-就在這一點上看出真章 看出真功夫 要注意 為什麼這個法-這個色相是一個智慧? 不要聽得模模糊糊 我們反覆講就是講這個東西 這邊是從禪觀的立場說-去究它 這邊說不知 窮之 究之-窮究 禪師有體究 默究 禪師所講的體究-就是窮究的意思 把禪師所講的體究 默究-跟這邊的窮究合起來 把惺惺寂寂跟體究默究-跟窮究合起來 就知道怎麼一回事-就是要去究 這個究怎麼究? 怎麼樣究才能夠無聲無色? 在這思惟中-有兩個進入 一個進入是一般所講的 如永嘉大師這邊所講-名體的辨識 中觀對於法的解析 唯識對於名義互為客的解析 這是一個角度 第二個角度是-銷解根塵的角度 三細六粗從智相 相續相-執取相銷解 從十二緣起銷解 如果能夠把這二個系統 名體之辨 名義之辨-三假之辨是從法體上來談 之前說銷解根塵的結構-銷解識心的分別力 也就是起信論裡的三細六粗 六粗裡意識細分的法執-智相相續相 執取相 以及十二緣起的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緣六入 六入緣觸的這一段 這一段十二緣起-跟起信論的三細六粗 是從根塵銷解 包括楞嚴經的-一解六亡的理論 另外講的名體之辨 攝論講的名義之辨-中論的三假 都是法相 從法性入 這邊是從根性入 從二個角度去理解到 後面講到緣會-講到緣時 因緣生的這個緣-為什麼它性空? 就是因為這個緣 這個緣是什麼東西? 緣在唯識裡面就講到-背後是一個識體 中論就沒有談-就是破 不成立以後-就破到空裡面去 因為中觀不從識心的角度-去解析萬法 從法的生起生滅有無-立場解析萬法 破了法以後-就進入空 如果從十二緣起-以及三細六粗立場來看 它的背後是無明的流轉-惑業的流轉 也就是緣 後面所講的緣-因緣生的緣 歸究到最後-就是這個緣 這個緣是什麼東西? 在前面講毘婆舍那時-講過一切法是緣生的關係 永嘉大師是用-因緣業果來解釋 在毘婆舍那那一段裡-從因緣業果來解釋的 可是只是用業果業報 推到業報的根源-就是識心的無明 無明流轉的識體-作為緣的最好的依據 看到一切萬法的因緣性-中觀只論到因緣性而已 唯識論到識體 如果從起信論的立場-背後就是無明 所以從幾個立場來看 唯識的思想是在-十二緣起裡面的識性 第三支-識為主體的 中觀的思想是以十二緣起-的第二支 行作為主體根源 如來藏思想是以十二緣起-的第一支 無明為主體的 從十二緣起的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來看大乘三系 就看出來這裡面很有意思 從中觀的立場-從唯識的立場 從如來藏思想立場都講到-一切法體是虛假的 一切法體虛假的理由-就是緣起 這個緣起是佛說的 一切法是假的-背後主要道理是緣起 因為緣起所以空性 緣起又是什麼東西? 所以用十二緣起的頭三支-解釋緣起的根源就很清楚了 一切法-現在講理事不二 理事不二就是講一切法-當下就是清淨的覺性 都是空的-為什麼會空?因為它是緣起 用緣起解釋-一切法的虛妄不實 解釋一切法清淨的覺性 既然緣起是一切法-事歸入理 一切法 由迷入覺的根源 請問這緣起-又是什麼東西? 這是我們要提的 緣起-在如來藏思想 背後是無明 中論的思想是-十二緣起的第二支 行 就是生滅-就是造作行 在唯識的思想裡是-十二緣起的第三支 識 在初讀這一段話的時候-就覺得這一段 好 可以引起共鳴-可以給很多的啟發 就是從窮與究的思想-從這二個字 為什麼? 因為只要對這外在的法-外在一切的色相 音聲 去窮究去默究的話 就能夠知道它是空的 耶 奇怪了 怎麼窮究? 於是從這一點再去看到-圜悟禪師正覺宏智禪師 他們要我們去默究 冥觀-迴光返照 就是窮究 永嘉集裡的惺惺寂寂-也就是這邊的窮究 所謂究 窮換另外一個名詞-就叫研磨 我們的心識 為什麼?因為一切妄執-一切虛妄的根源 就是從無明緣行 行緣識-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 歸結到我們的識心-就是六根 一切虛妄的根源盤根錯結-就落在識心 就是六識 意識 一切的關鍵就是要研磨意識-穿透這個意識 研磨清淨意識-就解析到一切迷悟的關鍵 也就是這邊所說的 理與事的分辨-理與事一體的道理 要會入理事不二必須要-轉入對於識性的研磨 從意識的研磨裡-了解到根塵銷解的道理 就能夠契入理事不二 理事是從法上講 實際上操作必須-要落在我們心識上面 這邊講雖然是理事不二-還是歸結要窮究 窮究-在什麼地方窮究? 在你的意識上窮究 所以觀法的時候-好像你在觀法 其實不是在觀法-是藉著觀法轉自己意識心 這個問題這樣的思惟-一定要清楚 常說作觀-不是真正你去觀外面的境 不是外面的境-不是 是藉著觀外境而轉你的心 重點還是在轉內在的心 那個心就是我們一再講的-由無明妄想的結構 講中觀也好-講唯識也好 講如來藏也好 都是從無明緣行 行緣識-識緣名色 也就是-從無明到賴耶 從賴耶的自體分跟相分-轉到我們的意識 還是落入意識裡面 所有的禪觀-必須都落在意識裡面 為什麼?-因為所有的無明 所有生命的流轉-都落在根塵結構體上 還是這個意識◎ 有個比丘尼-在一次學術討論會上面 他問我-我又不認識他 這個比丘尼還問得-挺有深度的 他問我說 修行是要在六識-上面修對不對 我說對啊 他比方說-因為唯識上面講 生死流轉是它-涅槃還滅也是它 功德寶藏是罪魁禍首-也是功德元勳 他最後又問一個問題 如果要從意識上去 可是意識沒有辦法-覺察到賴耶 意識怎麼能夠-轉識成智? 於是我回答一句話 瑜伽師地論裡面講到-意地含攝七八兩識 我講這句話 他就不吭氣 他沒想到惠空法師-還有這麼一招 要了解到從瑜伽師地論-這句話講也好 從十二緣起講也好-從起信論講也好 意就是意根-是通上通下 生死流轉是它 -涅槃還滅也是它 他能夠一直通-一直通到無明 所有的禪觀都必須要-回來觀這個意識 不管任何一個宗派-任何一個法門 都必須在這個意識-的識心上面下功夫 因為它是寶藏的大門 不進這個大門-裡面的東西免談 窮究就是在這個地方窮究 這是把關鍵性-最核心的問題再強調 這邊講色 聲 迷 識 知-是從迷邊從事相邊講的 非相 無言 悟 真諦 智-是從覺邊從理邊講的 這段文字是色跟非相對-聲跟無言對 迷跟悟對 識跟真諦對-知跟智對 其實它就是迷悟之間 色 聲 迷 識 知-知道的知 非相 無言 悟 真諦 智-智慧的智 這兩組是一個東西-手心手背而已 翻過來是手背-翻過來是手心 一個 所以了解了-它就是一 不了解就變成二個 了解了-這是一個手 不了解-就認為是二個手 這是手背 這是手心-手心手背就不一樣 都是手 這是惠空法師的手-這也是惠空法師的手 那就是一個 主要講這是一個-能夠通達就是一個 這是理事不二-第八章的第一小節 看下面第二小節 第二小節主要講-妙旨虛假言詮為方便 我們要懂得真理-要藉著文字 為什麼講這一段? 從真理的了解-要從文字 從文字再講到名字-從名字再講到法體 法體再講到緣起空性-法體本無 法體無以後-才回到理事不二 這是有一個很細密的過程 剛剛講這一段是總說 事理當下是不二-先總說 再把這道理歸結到語言-文字再歸結到名字相 再歸結到法體-法體解析到空 然後會入到理事不二 這一段是在說明妙旨-微妙的理論 這微妙理事不二的理論-必須要靠著語言的詮釋 「然而妙旨絕言-假文言以詮旨 真宗非相 假名相以標宗 譬夫象非雪山-假雪山而類象 此但取其能類耳-豈以雪山而為象耶 今之法非常而執有-有假非有以破常 性非斷而執無-假非無而破斷 類夫淨非水灰-假水灰而洗淨者 此但取其能洗耳-豈以水灰而為淨耶 故知中道不偏-假二邊而辨正 斷常非是 寄無有以明非 若有若無言既非-非有非無亦何是 信知妙達玄源者-非常情之所測也」 這一段講實在講明白-講清楚了 就是說明語言文字-詮表裡面的旨趣 是講這個問題 用語言文字來詮表-這裡面的旨趣 雖然用語言文字-語言文字並不是那個旨趣 常說標月指 禪宗講的標月指-這個指頭指那個月亮 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指頭 可是不透過指頭-不知道月亮在哪裡 我說月亮在那兒-如果不按照這個 我說在右邊-結果你往左邊看往後面看當然看不到 順著我往右邊-那個指頭一指 一看就看到了 所以說叫你看月亮-不是叫你看指頭 手指 看講義-上面寫的很清楚 一個是妙旨 妙旨是這個思想道理-理事不二的道理 言詮是一個工具-一個方便 妙旨跟言詮相對-真宗跟名相相對 象-說這個象好漂亮好大 牠怎麼像雪山 像日本的富士山 大家沒去過富士山-也都看過富士山的照片 白白的很漂亮 人家沒有看過象-看過那個雪山 就用雪山來形容象-白白大大的 用雪山來比喻這個象 在文字裡用非有-破常 因為世間人執著常執著斷 所以用非有來破常-用非無來破斷 用一個比喻是水灰洗垢-洗淨就是洗垢 衣服上面有污垢有油漬-現在用洗衣粉 洗衣粉有化學作用-就能把污垢溶解掉 現代人用洗衣粉-以前人沒有洗衣粉 就用水跟灰-灰是什麼? 現在燒瓦斯就沒有灰了 以前人燒木炭燒材火-木炭材火有細細的灰粉 灰粉沾到布上面-刷鍋子刷衣服 一般都是刷鍋子多 小時候還看到媽媽-拿灰來刷鍋子的油垢 真是用燒過的炭跟木頭的灰-去除掉鍋上的油垢 用水沾一點灰在鍋子上擦 那個垢就慢慢擦掉-水一沖就乾淨了 乾淨用水用灰-把污垢洗掉 可是水跟灰是-洗掉污垢的工具 本身只是做為-清淨的工具 本身不是清淨 透過水灰-可以使得衣服鍋盆乾淨 乾淨的是乾淨鍋盆的本身-水灰不是乾淨要透過它來做 文字 比喻 非有非無的概念-是一個工具 透過這個工具-讓我們了解到旨趣 進一步講-我們藉著二邊了解到中道 藉著說非有非無了解-破斷常 非有非無本身也不是正確的-是一個工具 剛講標月指-指頭是告訴你月亮在那裡 雪山是一個比喻說-象像山 大大白白的樣子 水灰是一個工具-可以把鍋盆衣服洗乾淨 可是它本身不是乾淨 說中道理是透過非有非無-二邊的印證 表明這個中道 重點還是在說明-語言文字本身是一個工具 透過語言文字的詮表 讓我們了解法的真實-不是有也不是無是中道 這就是語言文字的功用 把這一段再唸一遍-就清楚了 【然而妙旨絕言-假文言以詮旨 真宗非相 假名相以標宗】 妙旨跟真宗是絕言非相-是離開文字離開心相的 我們要藉著語言文字-來表現真宗跟妙旨◎ 【譬夫象非雪山-假雪山而類象】 象不是雪山-用雪山白白大大的來表現 這象就像雪山 雪山大家都看了-白白大大的樣子 此但取其能類身 山是白白大大的形象-能夠表現象的特質 象是不是白白大大的-所以舉雪山 哪裡雪山就是象?-雪山當然不是象◎ 【今之法非常而執有-有假非有以破常 性非斷而執無-假非無而破斷】 我們執有執無-非有非無來破有無 有就是常-無就是斷 所以告訴你 它不是非有-也不是非無 就破了對常斷錯誤的執著◎ 【類夫淨非水灰-假水灰而洗淨者 此但取其能洗耳-豈以水灰而為淨耶】 比喻乾淨不是水灰-清水跟炭的灰粉 用水灰來洗乾淨 是水灰能夠產生作用-產生清潔的作用 不是水灰是乾淨 水灰乾淨-沒事身上塗些灰好了 就乾淨了嗎?-不就更髒了嗎?◎ 【故知中道不偏-假二邊而辨正 斷常非是-寄無有以明非】 中道是假二邊-斷常也不對 透過有無來有說明它不對◎ 【若有若無言既非 -非有非無亦何是】 有無不對-非有非無也只是一個工具 也不能夠執著它-就是非有非無◎ 信知妙達玄源者-非常情之所測也 能夠透過語言文字-達到實相真理的 不是我們常情可思惟的 所以這一小節主旨是在說明 佛陀的教法 佛陀的奧義-要靠著語言文字來詮表 語言文字本身-不是那個道理 所以禪宗告訴我們-要不立文字 可是話又說回來 不立文字-不是叫你不要讀書 是讀書要讀懂道理-懂得用了以後 要把書本放下 也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去鑽文字 對於這個事情-大家一定要清楚 不是不讀書-是要讀書 讀到書本的道理以後-拿來作為修行解脫的指導 修行解脫懂了以後-文字就可以放下 俗話叫做「行其解絕」 修行起了以後-文字知解就沒有了 只有心的運轉 何況你要去讀一大堆書-書全部要放下 主要是講這個道理 這節課時間到-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