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永嘉集第24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今天繼續看-永嘉集的三乘漸次第七章 上節課講到別論三乘這一節-聲聞乘講過下面講緣覺乘 請各位看 緣覺乘的文章 「或有不因他話-自悟非常 偶緣散而體真-故名緣覺 原其所習 十二因緣而為本行 觀無明而即空-達諸行而無作 二因既非其業-五果之報何﹝醇-享+壽﹞ 愛取有以無疵-老死亦何所累 故能﹝條-木+羽﹞然獨脫-靜處幽居 觀物變而悟非常-睹秋零而入真道 四儀庠序-攝心慮以恬愉 性好單棲-憩間林而自適 不忻說法-現神力以化他 無佛之世 出興作佛-燈之後焰 身惟善寂 意翫清虛 獨宿孤峰 觀緣散滅 利他不普-自益未圓 於下有勝於上不足-兩非其類 位處中乘 如此辟支佛道也」 這個講的是緣覺乘 【或有不因他話-自悟非常 偶緣散而體真】 他是自己觀察到因緣聚散-會入法性而開悟的 所以叫偶-偶就是遇到 遇到-觀察的意思 觀察緣的散落消散-而體真而悟道 故名緣覺◎ 原其所習 十二因緣-而為本行 他以觀十二緣起為本行 觀無明而即空-達諸行而無作 二因既非其業-五果之報何﹝醇-享+壽﹞ 愛取有以無疵-老死亦何所累 這一段話說明他觀十二緣起-契入的思維理論在那裡 先說明十二緣起是-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 觸緣受 受緣愛 愛緣取 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死十二支 十二支順著無明往下走 因為無明-所以有行之造作 因為有行之造作-所以有識心的入生死 因為有識心的入有情的生死 所以會有名色投胎的 -父精母血以及投胎的神識 然後生起六根 六根出以後對六境就是觸 然後有受 有苦樂喜受-有受 有愛著有瞋恨 有愛著有瞋恨就有造作-有生老死 這就是生死流轉門 今天要逆向回去-因為要斷愛取 一般說要斷愛取-沒有愛就沒有受 沒有受就沒有觸-沒有觸就沒有六入 沒有六入就沒有名色-沒有名色就沒有識 沒有識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無明 一般人是從愛取斷 可是這地方-不是從愛取斷 從觀無明而即空-達諸行而無作 直接從無明跟行的根源-而契入十二緣起的涅槃還滅 無明緣行 行緣識-以下就是生死流轉 就是生死輪迴-生死不斷 要解脫生死-必須從愛取斷以後 逆向消除觸 輪迴-叫涅槃還滅 斷愛取是一般的說法 永嘉大師就直接從無明下手 先把文字說明-再來分析這問題 觀無明而即空 觀無明-當然無明是虛妄不實的 達諸行而無作 無明緣行-十二緣起的第二支就是行 行的定義就叫造作-就是生滅 造作生滅 了達諸行-一切生死的流轉是沒有造作 沒有生滅相 無明空-諸行無作 把無明跟行都銷解掉 無明行銷解-不產生作用以後 二因既非其業-二因指無明跟行 不產生流轉功能 業就是生死流轉的功能 沒有生死流轉的功能以後 五果之報何﹝醇-享+壽﹞ 無明跟行是因 前世生死之因-招感今生的果報 識 名色六入觸受-是今生的果報 所以五果之報何﹝醇-享+壽﹞ 既然沒有前世生死的因-二因既非其業 前面已經把無明觀空-了達諸行無作 才說二因既非其業-五果之報何﹝醇-享+壽﹞ 愛取有以無疵 沒有今生的報體-愛取有就無以建立 要有六根觸受-才會有愛 沒有了六根觸受-何有愛何有取何有有?所以無疵-不會形成生死的污垢 老死亦何所累-上面應該還有個生 生與老死就沒有-生生不息的牽累的苦痛 從永嘉大師的-這一段文裡面看到 他是從無明直接契入 聲聞乘是觀苦而契入 緣覺乘是觀十二緣起-的無明契入 這樣的契入比觀苦-所契入的法性要深 他已經理解到-因緣假合的法性 背後無明的苦-無明惑的執取 眾生流轉相 聲聞乘人只是脫離-生死流轉三界的結構 我們生死是一個結構 我們今天一出生到人世間時-就有了六根 就是十二緣起裡的六入觸受 有了六入以後-就生老病死延續不斷 六入從哪裡來? 上面就是名色 識-行跟無明 出生以後有了六根 六根往前推就是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往下推就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生命境界 每一個眾生都沒有辦法超越-脫離出這樣的生死 今天我們不可能-把這生死解脫掉 報紙上有人吃安眠藥-有人燒煤碳 有人跳樓 他能把生滅的痛苦解脫掉嗎-沒辦法 像老子講的-五色令人眼盲 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就把眼睛挖掉-就把耳朵挖掉 可以嗎 也不行-反正沒辦法解決 世間人沒有辦法解決-生死的結構 這結構是什麼-就是六根 六根裡面就是意識 聲聞乘人就是觀察到-生死輪迴就在這裡面 一切都是苦性以後 他看到這裡面沒有一個我-他就脫離生死輪迴的流轉 聲聞乘只是單單脫離-生死輪迴的結構 剛講無明緣行-行緣識 識緣名色 名色緣六入這個結構 他自己找到一條出路-跑掉了 脫離了 緣覺乘的人是可以觀察到-生死的結構而出離的 他把這個結構一個環結-一個環結解開而脫離 可是這一個一個環結還在-他解開了 他把它解開了 聲聞乘 環結還在-自己跑掉了 緣覺乘是把環結解開 菩薩乘是把環結都銷融掉了 菩薩怎麼銷融呢 菩薩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這個沒辦法銷融 最後第六度的般若-是銷融這個環結的主體力量 這是菩薩的智慧 這段話的用意在於了解 聲聞緣覺菩薩之所以-叫大中小 到底大在什麼地方 借著十二緣起來說明 十二緣起好比一個鍊子-它把凡夫眾生鍊在裡面 聲聞乘把鍊子打開-跑掉了 緣覺乘是把鍊子的一個環結-一個環結解開 變成一個一個環結跑掉 菩薩乘是把每一個環結都銷散-變成什麼都沒有 沒有有情被鍊子所扣-也沒有鍊子的每一個環結 全部銷歸寂滅 這是菩薩跟聲聞緣覺的差異 以十二緣起十二支-環環相扣的比喻 說明三乘對於法性-通達的差異 具體還是必須要了解-菩薩乘行菩薩道所證悟的 前面所說一心三觀-一境三諦的道理 了解道理以後 再來看緣覺乘所行的-十二緣起以及六度 就會很清楚的看到知道 原來聲聞乘行四諦-緣覺乘行十二緣起 他確實所見的理就是-所謂的妙道 沖微 至真虛寂 妙道跟至真就叫諸法實相-真如佛性 這是一個 可是大乘菩薩緣覺-聲聞所見有差別 它的道理在哪裡 一定要深入了解思想理念-才清楚 剛只借十二緣起做個比喻 因為觀無明而即空-達諸行而無作 所以二因既非其業 二因就是無明 行-沒有流轉的作用 識名色六入觸受五種今生-的果報就不會現起不會﹝醇-享+壽﹞報 今生既然沒有了六入、六根-六根受 當然不會有愛取有-沒有瑕疵污垢 就不會產生煩惱的污垢 生老死就不會相續不斷 就能﹝條-木+羽﹞然獨脫-靜處幽居 睹物變而悟非常-觀秋零而入真道 ﹝條-木+羽﹞然是單獨一個人 靜悄悄的獨處看著物-看著秋風落葉流水飄流 看到物的動轉 體會到一切物動轉無常現象-都是緣起而幻化的 睹秋零-秋零是秋風起落葉飛-而悟道 四儀庠序 攝心慮以恬愉-性好單棲 憩間林而自適 他身心非常的自在-個性喜歡單獨一個人 自己靜靜的打坐-在樹下林間安然自處 不忻說法 現神力以化他-無佛之世出興作佛 不喜歡嘴吧講現神通-度化眾生 他也度眾生 無佛之世-在沒有佛的時候出現的 有佛的時候就行菩薩道 緣覺乘多半是在-無佛的時候才出現 出興作佛代佛宣化燈之後焰-佛法燈後面的教化 身惟善寂 意翫清虛-身心喜歡傾向於寂靜 身怎麼怎麼為善寂-意怎麼怎麼翫清虛 善寂跟清虛都是-一種寂靜的意思 獨宿孤峰 觀緣散滅 他是一個人-所以叫獨覺 觀緣散滅-他是觀緣起緣滅而悟道的 利他不普 自益未圓-於下有勝 以上不足 利他還沒有像菩薩的圓滿 自益未圓-自己還沒有證到覺性 於下有勝 以上不足-兩非其類 位處中乘 不是上也不是下-所以叫中乘 這是辟支佛道 再看下面菩薩乘 「如其根性本明 玄功宿著-學非博涉 解自生知 心無所緣 而能利物-慈悲至大 愛見之所不拘 終日度生 不見生之可度-一異齊旨 解惑同源 人法俱空 故名菩薩-原其所修 六度而為正因 行施則盡命傾財-持戒則吉羅無犯 忍辱則深明非我 割截何傷安耐毀譽-八風不動 精進則勤求至道如救頭然-自行化他 剎那之頃無間 禪那則身心寂怕-安般希微 住寂定以自資 運四儀而利物-智慧則了知緣起 自性無生 萬法皆如 真源至寂 雖知煩惱無可捨-菩提無可取 而能不證無為 度生長劫 廣修萬行 等觀群方-下及諦緣 上該不共 大誓之心普被-四攝之道通收 總三界以為家-括四生而為子 悲智雙運 福慧兩嚴-超越二乘 獨居其上 如是則大乘之道也」 菩薩主要是講行六度-六度怎麼行? 先說明菩薩也是要有根性 人一出生下來-就有差別 什麼差別? 資質稟賦的差別-福報的差別 福報什麼差別? 比如長得莊嚴不莊嚴-或有沒有好的家世? 有沒有好的教育?-身體的健不健康? 有沒有好的老師?-有沒有好的伴侶? 這就是一種福報 根性是這個人對於法的理解-悟解力是不是能夠了解 有人說一知十-有人是說十知一 說一知十 說十知一 好像沒什麼差別-其實差很多 有人天生心性很慈悲-就很寬厚 有人天生就很小氣-就很刻薄 就形成很大的差別-差別是什麼? 就是無始劫以來的根性-根性到底什麼東西? 很簡單-累積來的 生生世世累積 累積就是因果 累積大乘因就是大乘-累積小乘因就是小乘 累積寬廣的心-就累積寬廣的果報 現在的心就是寬廣 累積了對於法的相應度-聽這話就能舉一反三舉一反十 能夠自己悟道-天生就知道 這是什麼? 金剛經上講 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 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善根不是一天二天-不是一生二生 是千生累積而來的善根 今天學佛要把心胸眼光放遠 怎麼樣放遠?-要有累劫行菩薩行的思想 我今生學習佛法-是學佛的一個起點 或是學佛路上的一段路 我要往大乘佛道長久的邁進 這就是我們的思想 學佛很簡單-就是學菩薩行 學怎麼行菩薩道 就是學佛-就是行菩薩道 今生這樣薰習鍛鍊-調養心性 心性就能夠展轉增上 這樣去行布施 行利他-福報就展轉增上 今生努力的行布施 行菩薩-行利他行 行智慧 來生的智慧福報-就越來越增加 一生一生的智慧福報增加-一生一生的福報增加 來生就更有福報-更有智慧 再行菩薩行 就是世間人講的利滾利 本金加利息利息作本銀 記得武訓興學的那一段 本金加利息-利息作本銀 本利滾上幾萬紋-就可以辦學校了 行菩薩道要有一種觀念-就是因果不虛 在菩薩道裡面叫-功德展轉增上 或者叫菩薩的功德 行菩薩道行菩薩行以後-來世招感的 就是莊嚴的身心-清楚莊嚴聰慧的腦袋 還有很多的福報-很有錢 長得很莊嚴 有很多的老師來教-有很多的朋友來支持 當國王-或是有很多國王來支持 就是有這些福報-有這些智慧 能夠天生就了解佛法 鳩摩羅什有一個別名叫童壽 童是童子的童-壽是長壽的壽 為什麼叫童壽? 童壽是小孩而有老人之智慧 小兒而有老人智慧 小孩兒3歲 5歲-就有老人的智慧 叫童壽 為什麼?-因為他智慧太深 人智慧不夠-智慧很暗鈍 一生下來就被肉體給蓋住了-心就很脆弱 這個手在燈下看-手指就紅咚咚咚 因為手裡面都是血 手指肌肉很薄-就看到裡面都是血 紅咚咚都是血 放在肚子這邊看-看不到 障礙住了 太厚了被蓋住了-燈透不過去 我們的業障太重了-光透不過去 光不夠 有智慧的人業障薄 智慧強後業障薄 他一生下來才3歲 2歲 智慧就把他業障-衝破了以後 前世多生的智慧-就顯出來 就叫童壽 我們學佛很重要-就是根性 有沒有根性 在修行路上-所造成的差異是很大 有的人會說完蛋了我這麼笨-沒有根性那完蛋了不要學佛 更要學 現在不學-什麼時候學 現在學 下輩子根性才會好-所以要了解到 佛法最基本的原則-因果報應因果相應 所以今生修行 參禪-來生就有智慧 福報 生生參禪利他-就生生累積福慧資糧 最後終究會福慧-輾轉輾轉增上 最後成為菩薩 成就菩薩以後 生生世世即使在世間-六道裡面轉都不會受苦惱 都有福報相隨-跟著走 為什麼?-造惡業會惡業相隨 修福報以後 福報相隨-這樣才公平 不要老是嚇唬人說因果報應 嚇唬人說這會有惡業果報 不是 因果報應是修善參禪-也會有福慧相隨 從正面去看-因果報應才有意義 如其根性本明-根性是多生累劫所積集的 善根本明是多生累劫所積集-的根性在出生以後 自然透顯過生命的障礙-而顯發出前世的慧性 慧根就顯發出來了 玄功宿著-玄功指慧根 慧解之力 悟性宿著-天生就有 宿是本來的 學非博涉 解自生知 他不用學很多-解自生知 是自己了解 心無所緣 而能利物-心不用動 自然能夠利物 慈悲至大 愛見之所不拘 慈悲是廣大的-不是被愛見所拘限的慈悲 一般的慈悲母親對兒子的-慈悲是因為愛著而有的慈悲 就是愛見慈悲-愛見悲心 菩薩的悲不是愛見 終日度生-不見生之可度 就是金剛經說-度一切眾生而實無眾生可度 一異齊旨 解惑同源-一切法平等無差 煩惱智慧平等無差 人法俱空 有情如夢幻-一切山河大地也如夢幻 所以叫做菩薩 原其所修 六度而為正因-他所成就的是六度 下面講到六度 行施則盡命傾財 盡命就是捨掉生命-把所有的錢財都給人家 這是傻瓜-命都不要了 老婆孩子 所有的錢-都給人家了 這不是傻瓜是什麼?-他就是喜歡這樣子 為什麼喜歡這樣子? 因為他的內心裡就有-這麼廣大的心量 為什麼?他不以自我為自我-不以肉體為自我 是以一切眾生為自我 媽媽愛兒子是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給兒子? 道理是一樣的 獵人打獵抓到小動物的話-母的也可以抓得到 有一個故事說獵人抓到-小狼以後等在那邊 母狼就會來-他知道牠要來 牠甘心死掉 就是把兒子跟牠一樣愛-甚至愛過牠自己的身體一樣 說盡命傾財不為過 菩薩就是以一切眾生-為他自己 因為他有這種心量 像世間人認為是傻瓜-不是傻瓜 是他有這種心量 像母親愛子女一樣的-對一切生命有情 持戒則吉羅無犯-他持戒是一絲一毫 吉羅是最小的戒-都不會犯 忍辱則深明非我-割截何傷 安耐毀譽 八風不動 忍辱就是前面講的心空身空 所以毀譽不傷於心-割截不傷於身 為什麼?我身心心空了-不以身為身 不以心為心 所以才有這種境界 菩薩最少要達到心解脫 就是前面講的-三觀的相應 第一個空觀先要能免除苦惱 所以忍辱 因為不知道是非我-才是解脫 知道這個色身是假借的-所以非我 八風不動-很有名的一個故事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然後佛印禪師在蘇東坡-這首詩上面寫個放屁 就送過江給蘇東坡 蘇東坡拿了這首詩-很了不起的一首詩 他自己心對佛法體會-寫一首詩給佛印 佛印給他寫個放屁 蘇東坡說這個凸驢-我寫這麼好的詩 他竟然給我寫個放屁 找他算帳去-就過江來了 到了佛印的門前-佛印不見他 在門上寫了一個-八風吹不動 一屁打過江 這就是八風 八風是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人性的好惡之心 精進求至道 如救頭然-自行化他剎那之頃無間 精進就是努力自行化他 禪那則身心寂怕-安般希微 住寂定以自資-運四儀而利物 禪那是禪定-安般是數息入定修禪定 智慧則了知緣起-自性無生萬法皆如真源至寂 智慧就是般若-了知一切法是緣起性空的 自性-知而法本無生 萬法皆如 真源至寂-萬法都是如如平等的 真源至寂 六度-五度如盲 般若為導 行前面五度的時候-必須要與智慧相應 金剛經說-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 布施時不見有能布施的人-所布施的物跟被布施的眾生 這就是三輪體空 忍辱的時候沒有忍辱的人-沒有所忍辱的苦惱 也沒有被忍辱的眾生-三輪體空 就是在行前五度的時候-必須要與般若相應 這時候才是所謂的大乘 前面是菩薩的悲心-後面是菩薩的智慧 六度開展出來就是菩提心 這個是菩提心-把六度析解開來 這是前五度 這個空慧是般若-這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以大悲空慧為主體 大悲相應是緣起-空慧相應是性空 就是二諦雙融雙泯 大悲心開展出後得智 空慧最後相應於無分別智 大悲跟空慧做為菩提心主體-就是六度 加上出離心 有的人把菩提心加上出離心-變成三個 這是對初學的人講 以出離心引導對於這個世間的愛著 對於久習的菩薩行-加上方便空慧大悲方便 因為菩薩利生 對於凡夫眾生以出離心引發-他對於世間的這種出離 對於修行有成的-告訴他要有方便 神通利益眾生所以加上方便-就是菩提心 這就是六度-是以菩薩六度為主體 最後相應於佛的無分別智-跟後得智 後面這一段是總結-就是大乘的精神 雖知煩惱無可捨-菩提無可取 而能不證無為 煩惱是生死 菩提是涅槃-涅槃生死平等 性空平等 而能不證無為 度生長劫-廣修萬行 等觀群方 不證無為是不證入空 長劫長時間的度眾生-廣修一切的菩薩行 甚至到地獄惡鬼畜生道-當畜生的王 當鬼王 到地獄裡化導眾生 等觀群方-一切的眾生都平等 下及諦緣 上該不共-向下普及到聲聞乘跟緣覺乘 叫下及諦緣 上該不共-上契入到佛的果位 大誓之心普被-度一切眾生的菩提心 普遍含攝一切的眾生 四攝是行菩薩四攝-攝化眾生 不去攝持眾生-怎麼能夠救度教化眾生 就是布施 愛語 利行 同事-用四攝法攝持教化眾生 總三界以為家-括四生而為子 菩薩是以三界為家-四生為子 這就是一個菩薩的心量 可以說菩薩是以三界為身-以眾生為己 不是為子 眾生就是自己-三界就是自己的身體 悲智雙運 悲智是因-福慧兩嚴是果 超越二乘 獨居其上 最後所成就的 剛講悲智就是菩提心-大悲心跟空慧 最後成就莊嚴的是-佛的三德 法身跟淨土 福慧兩嚴-莊嚴了福 也莊嚴了慧 佛的別號就是福慧兩足尊 如是則大乘之道也-這就是大乘之道 這節課時間到 就講到這地方-下課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