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永嘉集第7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繼續講永嘉集 上節課講到數息 以及數息達到的禪定 跟奢摩他永嘉禪法的定-之間的關係 對於定-經論講了不少 我們再提一個觀念來討論 俱舍論以及瑜伽師地論-是聲聞乘的禪法 最具代表性及權威-的兩部論典 俱舍論對於禪定-有兩家的說法 有部認為禪定的主體在-定心所 透過心所裡-定心所的運轉穩定 得進入禪定的狀態 經部對禪定的看法是指-心王(意識的主體)的清淨 清淨指散亂昏沉-貪嗔痴的情緒淨化淨除 所達成一種-心的統一 叫心一境性 心統一在一個境界上-所達成禪定的狀態 這是經部的看法-主體是心王 兩家對於禪定的定義-心一境性 基本上沒有太大差別 不過達成禪定的主體性-是指心王還是心所的差別 這一個問題瑜伽師地論裡-有一段講得很精彩叫九住心 九住心分成三段-三個階次 第一個階次是讓心穩定-把心統攝在一個穩定的狀態 第二個是淨化內心-心的習性 第三個才是達到禪定 從這裡可以看到 對於心所的淨化-有部的說法可以成立 在瑜伽師地論裡-講得很清楚 不過從過程上講-有部可以說非常穩合 如果要達成最後 還是經部心王的淨化-作為禪定的依據更穩當 這是講奢摩他禪定把經論裡-最具代表性的思想簡單介紹 詳細還要尋經論-仔細批閱原文才會清晰 簡單說讓各位有簡單的概念 下面正式進入-奢摩他頌的本文 還沒進入本文之前-介紹奢摩他頌的架構 奢摩他頌這一段是教-運心操作止觀的過程 分為兩個階層-其中有五段文字 兩個階層第一部是-從散亂心到達初步心的寂靜 第一個階層從散亂心切入叫-忘塵息念 第二個階段-初達成一種寂靜心的狀態 繼續向觀照的智慧前進 昇化已經寂靜的定心-使定心覺性增明 這一段是六料簡要講的內容 永嘉大師把奢摩他分成-從散亂心到達初步達成定心 再從初步達成定心-繼續增明覺性禪定 往智慧方面-往心靜明和的毘婆舍那前進 到這邊是-恰恰用心的禪定狀態 初心是初初進入到定心-的狀態時 永嘉大師給一個名詞叫作-惺惺寂寂 六料簡在初達到-惺惺寂寂之後 繼續增強惺惺寂寂的覺性-一直進入到毘婆舍那的過程 是六料簡要講的 從散亂心到達初心的寂寂-是忘塵息念要講的 初心 惺惺寂寂-另外還有三段 簡細心 簡三法與-五念三段 當到達初心時-初心非常的微細 而且剛剛達到的時候-不穩定 會有一些雜質 或有一些微細相似的狀態 簡細心-把相似的好像是 卻不是那麼準確的-問題提出來 簡三法-在初心裡有一些禪定的特質 戒定慧的特質說明 五念-初心不穩定 會散亂 告訴我們散亂的幾個過程 這就是三小節 是在幫助了解初心的特質 實際正確的操作止觀是-忘塵息念、六料簡兩個階層 從散亂心到初心 從初心到達恰恰用心-兩個階層裡 各有一句代表性的口訣 第一個-寂寂先 惺惺後 是忘塵息念裡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口訣 一定注意先要讓妄想寂靜-覺照才會出現 第二個六料簡初心到達-恰恰用心的階層裡 提出另外一個口訣-惺惺為主 寂寂為輔 在惺惺寂寂覺性增明-往前的過程裡 要掌握到以惺惺為主-這個過程 以惺惺為主體 寂寂為輔-的口訣 這個表是永嘉集奢摩他頌-整個架構及思想背景關係表 下面一段一段的講 現在先講忘塵息念 這一小節又分成三小段 第一段講到達奢摩他-最圓滿的境界是恰恰用心時 第二段是忘塵息念的理論-以及操作的過程 第三段文字用比喻說明-忘塵息念心理狀態的表象 用最具體的比喻表顯微妙的-定的心理的狀態 這是基本架構說明 下面請看永嘉集-大正藏48冊389頁奢摩他頌 看五段文字的第一段 第一段有三小節-前面一小節 【恰恰用心時 恰恰無心用 無心恰恰用 常用恰恰無】 第一段可以配合講義看 恰恰用心時- 恰恰是正當…的意思 用心是心在對境的時候 平常聽聲音看色相-指六根對六塵的當下 這是指一般的狀況 第二句恰恰無心用-這個恰恰是反轉詞 一般比如我看這個茶杯-是白色的 聽鳥叫呱呱是聲音-音的形 這個恰恰是把平常的-顏色音聲味覺 由意識所取六塵的影像-翻轉到無心用 無心用-無心的心是指心相 我們應該在正常之下-是有音聲色相味覺的 無心用是告訴我們-沒有心相的顯現 所以恰恰是反轉詞-卻沒有心相的顯現、功能 第三句無心恰恰用 這個無心跟前面第二句的無心 在沒有心相沒有心-對境的狀況之下 這個恰恰是-隨意自在的意思 用-是去造境去覺知 能夠在對境卻不取相 像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這句話 無心就是無住-恰恰用就是生心 無心就是無一無所住-住於色聲香味觸法 不住於色聲香味觸法-恰恰用而生其心 第四句常用恰恰無 常用是不間斷的用-無障礙的用 恰恰無-卻能夠自在無礙 這個無指-無礙無邊際 能夠不受一般-正常的拘束 這首偈放在奢摩他永嘉禪法 修止的這一段最前面-有他的用意 說明永嘉奢摩他的最高境界 就在生活中的起心動念-都是無心無相 這就是奢摩他-理想圓滿境界的闡述 這一首偈子的地位是代表-奢摩他圓滿理想的一個狀態 文字表達技巧也很獨特-利用一語多義的特性 比如恰恰 用無 用心 用 從現前的身心境界開始說起 描述到奢摩他-圓滿境界的過程 文字很巧妙-很簡單 卻很巧妙把一種運心的境界-從日常生活中 達到一種禪定、智慧的程度 下面看最主要的忘塵息念-這一段的說明 請看到永嘉集-奢摩他的文字 「夫念非忘塵而不息-塵非息念而不忘」 這以下有五個小節-每小節有兩句 我們分開解釋-這是第一小節 「塵忘則息念而忘 -念息則忘塵而息 忘塵而息 息無能息-息念而忘 忘無所忘 忘無所忘 塵遺非對-息無能息 念滅非知知滅對遺 一向冥寂-﹝問-口+貝﹞爾無寄 妙性天然」 總共這五小節 請看講義 下面說明第一小節 【夫念非忘塵而不息 -塵非息念而不忘】 我們舉一個比喻 這是什麼? 啪啪-拍手的聲音 當看到毛巾的時候-有沒有毛巾的相? 聽到拍手的聲音的時候-有沒有聲音的音相? 啪啪的聲音跟古箏的登登-鋼琴的咚咚 鳥的嘰嘰 音是不一樣的 毛巾像一塊布的樣子-茶杯是石頭 白色的感覺 形相的也不一樣 感官在取相的時候-會取到不同的六塵影相 這是我們的眼識 在奢摩他是放到我們的法塵-意識來看 我們把眼睛閉起來 這時就想到鋼琴的啪啪-跟古箏的登登 鋼琴的咚咚 鳥的嘰嘰 聲音 聲響或是毛巾的樣子 媽媽的笑容或是-高高的竹子的竹節 心裡所浮現的媽媽的臉-古箏的音聲 鳥叫的音聲 麵包的滋味 這時所浮出來的影相-叫塵 當影相浮出來以後-知道這影相浮出來了 也清清楚楚看到這個影相-叫念 意識跟五官都具有塵念的關係 在講這個之前-還有一個問題要交待 是五根跟意識之間的關係 一定要把五識跟意識-之間的關係熟悉 對於禪修才會有理論上-清楚的認知 五根對外色聲香味觸時會-產生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可是往往會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時候 當專心在想事情時-人家在講什麼 聽不到 旁邊走過什麼人-沒有看到 有這個狀態 為什麼會視而不見-聲而不聞 或者食而不知其味 因為在身心的狀態裡-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這五識一定要跟另外一個-心識共同作用才會產生作用 這個叫五俱意識 我們在看在聽在聞在嚐-身體在接觸的時候 一定要有五俱意識-也就是意識的一個特質 意識有兩個-獨頭意識、五俱意識 一定要跟兩個意識中的-五俱意識共同作用 五識才會受到分別 這要非常清楚 平常我們在思考-把眼睛閉起來思考問題時 在想問題的那個東西叫-獨頭意識 或是睡夢中的境界-也是獨頭意識所現出來的 進入禪定之後-定中所現種種境界 也屬於獨頭意識所現 這兩個的關係-一定要清楚他們的功能 獨頭意識-個人行動叫作獨 不跟前面的五根共同作用 五俱意識卻是一定要跟前面-五個感官共同作用 兩個的屬性剛剛好-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意識是一個東西-心的能量每一個人是固定的 比如我的心的能量-有一百分 現在用五俱意識用八十分 獨頭意識-只有二十分的能量 供獨頭意識使用 反過來獨頭意識-如果用了七十分 五俱意識只有三十分可以用 世間人感官很敏銳的人-思想就差 思考強的人感官就遲鈍-會有這樣的傾向 執著心比較淡-會有差別 這是心理狀態 一個非常重要-修行要分清楚的差異 現在講忘塵息念 基本上五俱意識跟-獨頭意識是一起討論的 不過在操作-永嘉禪法的奢摩他時 是先由獨頭意識開始操作起-再慢慢轉入五俱意識 要注意到先就獨頭意識-的範圍討論 雖然是就獨頭意識討論 並不表示理論-跟五俱意識不符合 是在操作時-有難易的差別 在操作時先從容易的-獨頭意識思維操作 容易的掌握了以後-難的也就變成容易 忘塵息念是先就-獨頭意識裡的影相思考 法塵-色聲香味觸法為主體 當然還有其它的-就是所謂塵 意指能知、了知的心-塵就是相 我們把獨頭意識-跟五俱意識簡單介紹 現在討論的是 忘的是這個塵相-息的是了知的意念 回頭來看忘塵息念的第一節 「夫念非忘塵而不息-塵非息念而不忘」 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想想看 剛才拍手的聲音 啪啪 古箏的聲音登登-鋼琴聲音咚咚 小鳥叫嘰嘰-媽媽的笑容 麵包的滋味-可樂的滋味 當浮現這些影相時-影相就是塵 在獨頭意識裡-塵就浮現 浮現當下-我們就知道 所以如果沒有塵 不可能知道-浮現的是什麼東西 知道浮現的是-什麼東西的時候 影相已經浮現了 所以知道跟所浮現的影相-是同時存在的 好像我們常常講的譬喻交蘆 這兩個-它豎立起來 它立起來是兩個-你靠我立 我靠你立 今天抽掉一個 另一個可不可能-單獨立? 不可能 它可能倒掉兩個 立起來 一定兩個同時的 抽掉一個 另一個就倒了 不可能有一個單獨存在的 所以第一段 「夫念非忘塵而不息-塵非息念而不忘」 息念以後就忘塵了-忘塵以後就息念了 說明塵念互依 互有-互存的共通關係 共同體的關係的事實 就是剛講交蘆的比喻 先把兩個存在的關係弄清楚 再從關係來看-怎麼去思考這個問題 修習禪定是從平常的散亂心 把散亂的心-慢慢的寂靜下來 散亂心想得很複雜-它跳躍得很快 也夾雜很多喜怒哀樂-愛恨意的情緒 剛講的第一個-所取的境 很複雜 所含有的情緒很豐富-而且跳動的很快 一下子想這-一下子想那 可是不管多麼複雜-跳動多麼的快 感情多麼的豐富 總不出這兩個原則-就是念跟塵的關係 很複雜的散亂心-有五塵的影相 第一個 第二個有很豐富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的情緒 第三思緒閃動跳動的很快-都沒有關係 把它簡單化-念就是了知 跟塵跟所浮影相這兩個關係 因為所有的妄想都不離開-塵跟念這兩個特質 我們第一步就說明-所有一切妄想 不管什麼樣的妄想 都符合塵念是一個共同體-互依互存的狀態 ◎ 這是第一個要說明的 請看第二小節 【塵忘則息念而忘 -念息則忘塵而息】 這一小節是承續-上面第一小節 說明所有浮現的-生活中一切妄想 都沒有離開塵念的-互依的關係 現在想要把它們慢慢地-寂靜安定下來時 它們今天寂靜說明兩者之間 今天要寂靜-有兩個角度 一個是把塵忘掉-一個是把念息掉 不管是兩個或中間哪一個 要忘塵就不能離開息念-要息念 就不能離開妄塵 兩個-隨便找哪一個 都沒有離開二者互為因果-的因果關係 這就說明我們要展開-降伏妄想 寂靜妄想 切入時必須要認知到-忘塵也好 息念也好 都必須了解到二者之間-的一體因果關係 這是第二節 ◎ 第三節 我們看 【忘塵而息 息無能息-息念而忘 忘無所忘】 第三小節就具體的實踐-消融妄想、心相過程結果時 會發覺到-當塵消亡時 念息了 念息時 塵也忘 從塵念相依相存-的歷程 轉入理事不二的-色心一體的理論裡去 從這裡可以看到-塵是色念是心 滅了色就是息了心-息了心同時也是忘了色 色心同時消融了 色心一體的契入-就是理事不二◎ 這是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 我們看 【忘無所忘 塵遺非對-息無能息 念滅非知】 第三小節已經從-忘塵息念具體的契入 達到了二者-色心 色就是塵相-心就是念知 色心跟塵相同時消亡的狀態-是第三小節所達成的 達成以後 當我們在看已經忘了塵-已經息滅的念的時候 發覺到這句話的重點在-非對非知 對-指塵相 塵的相貌 色香味觸法-喜怒哀樂的塵相 對-是一個具體存在的一個事物 對-是可以去指陳他的處所 有一個很明確的方位-位置空間的叫對 知-是我們的知覺性了知性 說明塵消融的時候-不是很實在的一個實體 知-當心念被遺忘的時候 發覺它不是一個真實的知 所以第四小節重點在非對非知 說明塵念在相依相容的當下-我們體認到塵念的不實在性 非對非知的第四小節的重點-在說明塵念的不實在性◎ 第五小節 【知滅對遺 一向冥寂-﹝閱-兌+貝﹞爾無寄 妙性天然】 這個知是前面的塵-念滅非知的知 對遺就是前面塵遺非對的對 就是念所成就的知滅了-塵所佔據的空間 的對遺忘了 這時塵念都消融以後 所達成的就是一向-一向就是本來 就回到原有本來-心性本具的寂靜 我們的心本來就有的寂靜 這個時候 顯現 回到了這個-﹝問-口+貝﹞爾無寄 這時沒有任何的依託-沒有任何的障礙 所有的身心都消融 所有的空間時間色法心法-全部消融 沒有任何的對立相對 這個時候不是死亡-不是枯槁無知 不是什麼都沒有 斷滅 雖然它是無記的-沒有任何對待 可是卻妙性天然 妙性是指-微妙的覺性 天然 是本具 所獨存所顯現就是-本來所有的覺性就顯發 第五小節所銓釋表現是-回復到本具清淨的覺性 五小節把它總攝 從塵念的關係-從泯除妄想的過程 把理路和產生的個境界-分成五個層次表現 一方面是文字理論的舖陳-一種邏輯關係的架構 一方面也描述我們的心念 具體的每一個人所展現-活生生的心念 由妄想紛飛一直到達-妙性天然 一種寂靜的覺性-由粗到細的心理過程 散亂到寂靜 泯除一切的止觀 運心-的轉化過程 這就是止觀 這就是奢摩他第一個階層-忘塵息念 既含有理論性的舖陳-次第性的舖陳 又是具體心性的轉化-及具體操作的表現 今天這節課先講到這個地方-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