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 題:永嘉集第1集 主講人: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開始跟各位介紹-永嘉集 這個課程-是禪宗永嘉集 是一個探討禪修-非常了不起代表性著作 今天第一節課 先介紹永嘉集的序文 簡單介紹-永嘉大師的生平 再看看他另外一本著作-證道歌 再談有關於-修行的一些概念 再進入永嘉集的本文 各位手頭有一本-永嘉集 前面有個序 是唐朝慶州刺史-魏靜作的序文 這本永嘉集-是唐朝永嘉大師的著作 從序文中可以看出 魏靜是永嘉大師的在家弟子 親近永嘉大師學習 永嘉大師過世以後 魏靜把他的遺著-集合印行-並作一篇序文 把這段因緣附在上面 所以這本永嘉集 是魏靜幫永嘉大師-收集的 現在進入序文 序文分成三小段 第一段講-佛法教理深奧美妙 佛出世以慈悲心-金口宣說妙法 這是第一段 第二讚美永嘉大師禪深悲廣 他的智慧、禪修很深-悲心廣大 讚美永嘉大師-教化暇遠 第三講到-魏靜跟永嘉大師的因緣 並說到這本永嘉集-集著的因緣 從這本集子的-序文可以看出 這些文章-確實是永嘉大師親筆之作 因為年代久遠-一千多年 歷史上一些文人-或世俗人 信心不堅定-會有一些不同意見 從這個序文-看得很清楚 什麼因緣-魏靜寫得很清楚 現在看序言 「聞夫慧門廣闢-理絕色相之端 覺路遙登跡晦名言之表 悲夫能仁示現應化無方 開妙典於三乘-暢真詮於八部 所以發揮至賾-懸梵景於昏衢 光闡大猷-泛禪波於欲浪」 這一段講的是-佛陀宣揚教法的本懷 一個利益眾生的因緣 唐朝的古文很美-都是四六對仗 總共四句 前面二句是四個字六個字 後面二句也是四個字六個字 前面是一對-後面是一對 十個字對十個字-四六對仗的 【慧門廣闢理絕色相之端 覺路遙登跡晦名言之表】 慧門對覺路-廣闢對遙登 理絕色相之端-對跡晦名言之表 前面講到-慧門跟覺路 都是講佛法的道理 佛法的莊嚴-佛法的深奧 廣闢跟遙登 慧門,智慧之門非常的寬闊 隨各種根器而相應-所以叫「廣闢」 「覺路」跟「遙登」 覺路,就是成佛之路-是非常遙遠 所以成佛的境界 用高遠形容-成佛的崇高莊嚴 「門」-接引眾生的門 用廣闊形容佛的教法-契機契理 所以用廣闊 慧門,是下化-覺路,是上求 他把各方面都講得-非常的周密周嚴 慧門跟覺路-總說就是佛的教法 佛的教法-佛教的思想 佛教的道理-佛教的禪修層次境界 怎麼樣 理絕色相之端-跡晦名言之表 裡面有兩個字是動詞 一個是「絕」-一個是「晦」 絕,就是沒有-把它斬斷 指這個道理沒有辦法-表現在外在的色相上面 道理從外在的色相-外在的物相 色相就是物相 從外在的物相上-看不到真理 跡晦名言之表 晦,是晦暗、晦隱 非常的隱暗而難以察覺-叫做晦 隱藏的意思 本來是不清楚-把它轉化成隱藏起來 隱藏就是看不到了 所以跡,表示形跡-它的徑路、蹤跡 佛法修行的路-跡,表示路 路隱藏在名言之表 在語言文字中隱藏起來了 ◎ 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講到-佛法非常開闊高遠 可是卻非常幽隱-難知難見 這是頭前面四句 因為這樣的幽隱-難知難見難曉 【悲夫能仁示現-應化無方】 開妙典於三乘 暢真詮於八部 這又是一組四六對仗的文字 不過它不是四六四六 它是四四六六 其實還是四六對仗的文字 能仁示現-應化無方 能仁指佛 佛以一大事因緣示現-出現於世 應化無方-應是感應,化是化現 應是應身-化是化身 應身-我們這個色身叫應身 化身是突然變有突然沒有-叫應化 就是教化的意思 如來以應化身示現於世間-叫應化無方 無方,是沒有局限-方,本來是一個空間 無方,就是沒有空間的障礙 沒有局限 任意自在的教化一切眾生 因為佛能夠隨心任意的教化 【開妙典於三乘-暢真詮於八部】 妙典是佛經-就是開闡佛經 開闡三乘的佛經 聲聞、緣覺、佛-三乘的佛經 我們說佛法有三乘 暢真詮於八部 真詮-詮是詮表 就是語言文字 打開經典的文字於八部-就是八部般若 八部是指八部般若 以八部般若-暢演真理的妙法甘露法味 經典上有八部般若 因為般若經典很多 把重要幾類歸納起來 總共有八大類-重要的般若 號稱八部般若 第一是大品般若-第二是小品般若 第三是放光般若-第四是光讚般若 第五是道行般若-第六是金剛般若 第七是勝天王般若 第八是文殊問般若 這八部般若經是般若經裡-具有代表性的經典 把很多的般若經統攝起來-叫八部般若 以八本般若經為代表-所以叫八部 以般若經來暢演-佛的教法真理 我們繼續看下去 「所以發揮至賾-懸梵景於昏衢 光闡大猷-泛禪波於欲浪」 這又是一組四六 總共三組 這個是四六四六 所以,是接續轉折語氣 因為這樣子-所以結果是什麼呢 因為前面的一組四六 是講教法非常幽隱 第二組四六就講到 佛有悲心-悲夫 佛以悲心而開闡 以經典開闡幽微的教理 因為開闡了幽微的教理 所以產生了影響、後果 第三段就是後果 【所以發揮至賾-懸梵景於昏衢】 賾,是指典奧、深奧 指深奧的-難曉艱深的道理 把非常幽隱深奧的-奧妙處祕密處 攤開來、敷暢開來 把他講清楚講明白 發揮至賾-跟光闡大猷是一對 光闡-光,就是照亮 闡,是把它擺明白 說明白講清楚的意思 大猷,是大的謀略-就是大的思想 偉大、深奧的-重要的思想 猷,本來是謀略計畫-在這邊是思想體系 非常重要的邏輯-推理的理論等等 光闡大猷就是光明闡述 清楚明白的闡述了-龐大偉大的思想體系 因為發揮至賾-因為光闡大猷 所以懸梵景於昏衢 梵是天宮-梵天王的梵 景就是風景、光景 衢是小街道小小的街道-街頭巷尾 昏就是昏暗 梵景,是天上的天宮 天宮莊嚴壯麗的景像-在昏暗的小街上展現  【泛禪波於欲浪】 我們的心比喻做心海 凡夫的心-都是五欲煩惱 所以叫欲浪-心海欲浪滔滔 泛禪波,就是用禪定的船-在欲海波濤中前進 不被欲海-心中欲望的浪淹沒 能夠駕馭-心中欲望的波浪 這個都是比喻 古人的字真的很美 三段四六文 第一段講到佛的教法-佛理幽深 第二段開始轉變-就是悲夫 因為這種悲心 所以佛應化無方-暢真詮開妙典 因為暢真詮開妙典-所以發揮至賾光闡大猷 能夠懸梵景泛禪波 就把整個講得非常清楚 邏輯推理也非常的明確 這是第一段講到-佛以慈悲心闡揚妙法 第二段講到 讚美永嘉大師的禪深悲廣 「是以金棺揜耀-玉毫收彩 孤標靈鷲之英-獨負成麟之業者 其唯大師歟」 這一段也是四六文 【金棺揜耀-玉毫收彩】 指佛滅度以後 金棺是指佛的棺 佛圓寂入滅以後-埋葬的棺 尊稱佛的棺木是金棺 佛當然不用金棺 這是比喻-尊敬的意思 棺木蓋起來以後 好像把佛的-智慧光芒蓋住 佛入滅了-所以用金棺揜耀 佛棺木蓋起來以後-光彩就消失被蓋住了 譬喻佛入滅以後 教法的音聲-教法的光耀就停止了 玉毫收彩-玉毫是佛的白毫 白毫就是玉毫-放出種種的五色光、千色光 收彩,不再放光了-表示佛入滅了 金棺揜耀-耀也是光彩 玉毫收彩 金棺跟玉毫都是形容佛 揜耀跟收彩-就是譬喻佛入滅了 佛入滅以後 當然在印度還有很多聖者-尊者羅漢菩薩 在中土也有很多的禪師論師 這些都略過-一下子就轉到永嘉大師 【孤標靈鷲之英】 靈鷲,是指靈鷲山 孤標,就是獨立獨出世出來 靈鷲之英-在靈鷲山的英才 在靈鷲山佛座下的聖者一樣 這種風彩獨自標舉出來 比喻能夠配稱上靈鷲山-佛弟子中的英才 獨負成麟之業者 孤獨,孤跟獨-都是單獨的意思 就是後面都沒有人了-單單獨獨的 靈鷲之英、成麟之業 靈是很難得稀有的靈獸-吉祥的獸 很祥瑞的獸就是靈 很稀有很稀有的-才叫做靈 所以用「靈」以及「靈鷲」-譬喻永嘉大師的稀有難得 【其唯大師歟】 在千年之後 獨自能夠承擔如來家業 這是魏靜的稱讚之詞 當然不是只有永嘉大師 那個時候有很多禪師-都是非常優秀的 其唯大師歟 永嘉大師可以號稱 能夠在千年之後-繼承佛的覺智 下面從這邊轉到-永嘉大師 大師俗姓戴氏永嘉人也 永嘉大師在家姓戴-是浙江永嘉人 【少挺生知學不加思】 小時候就過人挺生 挺生,就是天生的智慧 學不加思 學不加思索就會-一看就懂 幼則遊心三藏 長則通志大乘 年紀小的時候-就能夠學習三藏經典 長大以後通志大乘-喜歡修學大乘 三業精勤偏弘禪觀 身口意三業都非常精純 偏弘禪觀-他比較著重禪修禪觀 境智俱寂定慧雙融 遂使塵靜昏衢波澄玄海 【境智俱寂定慧雙融】 境智這個觀念在永嘉集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 整個永嘉大師的思想就圍繞-在「境智」概念上開展 如果把境智這個思想-抽離永嘉大師的思想以外 就沒有辦法說出-永嘉大師的思想是什麼 所以在這個地方 魏靜在偏弘禪觀下-就直接的點出了 境智俱寂定慧雙融這兩句話 可以說魏靜了解-永嘉大師思想的核心 了解永嘉大師-核心的思想以後 把他清楚明確的-放在禪觀的位置 而且不加其他的渲染裝飾 免得模糊了「境智」這一個概念 非常清晰的看出了-魏靜要闡述永嘉大師 禪觀的主體思想-中心思想的用意 而且從魏靜-這一個標示的作用 更確認永嘉大師的禪觀-思想裡面的這樣一個認知 以魏靜的立場-這麼一個歷史的地位 做為大師身邊一個-重要在家弟子 結集永嘉大師著作的-弟子的立場 他把這樣重要的思想-點示出來 對於理解-永嘉大師的禪觀思想 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地位 這幾句話-在序文的位置 在這序文中-以這樣的位置出現 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 所以看文章經典-及看古代祖師的論著 要整體價值的觀察 不是只是支離破碎的-尋文摘句而已 要對境智俱寂-定慧雙融這兩句話 投以最深刻、最重視的觀察 【遂使塵靜昏衢-波澄玄海】 這是文字的說明-意義沒有那麼多 因為境智俱寂-定慧雙融 境是外境-智是內心 內心外境同時消融 定慧雙融-定是心、慧是法 「心法雙融」跟「境智」不一樣 境智是一種對立-定慧是一種先後 對立相待,以及前後-同時都消融 這就說明了-永嘉大師禪觀的旨趣 因為境智與定慧的俱寂雙融 所以塵靜昏衢 塵是指塵埃 波澄玄海 波,指我們的心識、塵垢 波,指我們的塵-我們的心波 煩惱就叫波 塵也是指煩惱-我們的妄想分別 所以波、塵-都靜、澄 澄,水清曰澄 靜,沒有紛擾叫靜-不動叫安靜 所以清徹安靜了-沒有紛擾 什麼東西沒有紛擾-塵跟波 灰塵的塵-跟水波的波 塵跟波都代表我們的-煩惱、妄想、分別 這些妄想分別不再起動-不再干擾 通通消融 它不但是靜止-還是消融掉 波跟塵消融掉以後 透過澄、靜的消融俱寂 波跟塵就轉化成了-智慧與覺性 這是永嘉禪法的特點 「心珠道種-瑩七淨以交輝 戒月悲花-耿三空而列耀」 這段話是補充他的讚美之詞 心珠道種 用心珠比喻慧、定慧 心珠,像摩尼寶珠一樣 道種,聖道的種子 戒月悲花 用心比喻形容定慧 用「戒月」-月亮形容戒的光潔 十五月亮很明很圓滿 用月形容戒的光潔 用摩尼珠的水珠形容-心的清淨無瑕光明 【瑩七淨以交輝-耿三空而列耀】 瑩、耿都是光明的意思 比美光輝的意思 他的光輝、清淨-比美於七淨與三空 七淨與三空-都是法性的智慧 就是說明心珠跟戒月 以他的定跟戒-定慧就是三學 比美七淨跟三空 三空是唯識家依唯識的-遍計所執-依他起性跟圓成實 建立三空名字-無性空、異性空、自性空 這是一種三空的說法 第二種說法就是-人空、法空跟俱空 就是人法都空 總而言之就是「三空」 不管是三性開展的空-或是人法所開展的空 基本上都是-從空性的立場來講 空性是從智慧邊來看待 這是三空 第二個就是七淨 指七種法非常清淨 所謂的清淨是什麼淨呢? 各位學習佛法要有一種認知 淨,是一種抽象比擬的概念 本來世俗人說淨-是沒有塵埃 沒有灰塵就是乾淨 這裡的淨就是一種-沒有塵埃的概念 可是世間人講沒有塵埃 是沒有灰塵污垢叫淨 比如衣服有了油漬汗水 就是有垢-就不乾淨 我們拿水把它洗掉 洗衣粉沖水洗掉以後 衣服上面的油漬汗水灰塵-都沒有了 就覺得衣服很乾淨、很淨 地板上有了泥巴-有一些油垢 我們用水用洗潔劑洗清以後 污垢就清了-就乾淨就淨了 所以世間人說 汗水、油漬、東西灰塵-掉在衣服上叫垢叫塵 這是世間的塵垢 佛法講塵垢是什麼東西呢?-指我們的煩惱 煩惱的層次很多-塵垢的層級也很多 這邊講的七種淨 是由七種修行的智慧-修行的功夫 所開展出來的七種清淨 這邊所講的七淨 就是七種修行的功夫 所開展出來去除掉-我們煩惱塵垢的淨 哪七個呢 第一是戒律 比如我們持戒 殺盜淫妄的塵垢-就遠離我們的身心 這是第一個 第二是定 我們修行禪定 細微的瞋恨、貪欲的煩惱-就遠離我們的心 比如說我們持戒-我們身口不犯 我們心還會起一些瞋恨心 起一些細微的貪欲煩惱心 沒有了身口的塵垢-心的塵垢還有 可是禪定以後-內心細微的塵垢也去得掉 這是一種淨 第三是見淨 見淨是有了深度智慧 我們看到法性以後-對法的無知就沒有了 我們入禪定以後-對法、真理還是無知的 當見到法以後 見到法都是剎那剎那-生滅無常以後 就不會執著它是常的 我在智慧中看到-一切東西都是虛幻的 我不會執著它是一種真實的 所以對於法的「常」-對於法美好的執著 就掃除掉這虛妄執著-所以叫做見淨 第四是疑淨 因為看到法的真實以後-對於法的懷疑心沒有了 叫做疑淨、去除疑的淨-第四是去疑淨 第五是道非道淨 因為我能夠清楚的看到法 所以我知道 什麼是修行的道-什麼不是修行的道 對於是修行的路-還是不是修行的路 我能夠作一個正確的抉擇-而不會錯誤的判斷 這是道非道的清淨 第六是證得法性的清淨 因為我徹底的證到空性-我一切煩惱都不起了 這是所謂的法性淨 第七是涅槃淨-入涅槃以後一切所有都寂靜 這是七種淨-七種修行漸次程度的清淨 因為修行的深淺-而達到不同深淺煩惱無知 這種清淨程度的開展-叫做七淨華 這是一個名相-藉這因緣跟各位介紹七淨 瑩跟耿本意都是-光輝皎潔的意思 比喻永嘉大師定慧-與戒律比美三空與七淨 而更加的交輝光耀 所以叫做瑩、耿-以交輝而列耀 比美更加的光輝光耀 「加復霜松潔操水月虛襟 布衣蔬食忘身為法 愍傷含識物物斯安 觀念相續心心靡間 始終抗節金石方堅 淺深心要貫花慚潔 神徹言表理契寰中 曲己推人順凡同聖 則不起滅定而秉護四儀」 這講到他自己身心行為-的一些影響 加復霜松潔操 講他個人的操守像冰雪 霜表示冰雪 在冰雪裡-像松一樣青翠的節操 他心胸像水中月亮一樣的-虛闊光潔 水中月,水月比喻胸襟-有兩種含意 第一水月亮是皎潔無垢的 水裡面的月亮是虛的-不是實的 所以水月比喻胸襟-有兩種含意 一比喻他光潔無垢-二比喻他虛懷不實 沒有任何的掛礙-無礙、虛懷無礙 布衣蔬食 穿布的衣服-絕對不穿華麗的衣服 蔬食就是吃平常當地的蔬菜 忘身為法愍傷含識 修行不顧自己的身體 愍傷含識 對於小動物小蟲子-都非常的悲愍慈悲 物物斯安 所以身邊的物都非常的安然 觀念相續心心靡間 可是他自己-卻修行的非常綿密 身心照顧得非常好-非常的綿密 始終抗節金石方堅 從頭到尾都是非常有節有守-不會隨便的 金石方堅 他的節操可以比美「金」 比美石頭一樣堅固不動搖 淺深心要 他的教法講的道理-教化人的教法、說法 貫花慚潔 穿起來的花都要輸給他-比不上他的清淨皎潔 神徹言表理契寰中 他的思想穿透他的語言文字 他的思想非常的清晰 神就是他的思想理念-非常的清晰 透過他的語言-而散發在人的心中 理契寰中 寰中就是宇內 符合大眾的認知 曲己推人順凡同聖 他非常的推己及人 總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 總是朝著別人的觀察-思考問題、來看待 順著別人的立場來處理事情 順凡同聖 順著一般人的思想 則不起滅定而秉護四儀 他在甚深的禪定中 可是他的四威儀-卻是非常的清淨 名重當時道扇方外 下面是講到他的影響 名重當時道扇方外 【三吳碩學輻輳禪階 八表高人風趨理窟】 這講到他能夠入定-能夠護持他的身口 名重-他的名聲遠播在當時 三吳-吳是指江浙一帶 蘇杭就是春秋戰國吳越之地 孫吳的吳越之地-江浙這一帶 碩學,飽學之士-輻輳,都射向他 像車輪都集中過來-四面八方集中過來一樣 輻輳禪階 禪階,就是他的門庭-來向他學習禪 八表高人風趨理窟 八表是八方-四面八方的高人 有道有修的人-風趨 就是聞風都親自來到-理窟 「窟」是指他住的地方 來到他這個有道有德的住處 所以三吳碩學輻輳禪階 八表高人風趨理窟 是講吳越這一帶的人 有德碩學博士都來了以後 八方的人也都來到他的住處 跟他學習請教 我們這一節課先講到這裡 我們下一節課再繼續講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