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46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今天繼續談圓覺經-淨業障菩薩章 淨業障菩薩章主要的內容是 -在禪觀中間的障礙 就是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在佛經裡 -常常出現的有兩種 一個是如金剛經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一個是由圓覺經所說的-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金剛經的四相-宗密大師判為是迷識 識就是識心 從我們現前迷果報體 圓覺經的四相-宗密大師判為迷智 就是在禪觀中細微的我執相-叫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四相其實是以我相為主體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在我相流轉中開展出來 不同角度的一種執取 就形成了四個我相 把它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狀態下的我相 分成我人眾生壽者四個-叫 四相 其實都是我相 圓覺經佛回答淨業障菩薩-這一段長行裡面 宗密大師判成四大段 第一段總敘過由-總敘四相的過失 第二段別釋四相-個別的說明四相的相貌相狀 上一節課別釋四相講過了 下面有二段-第三是存我失道 存我失道就是-如果有我執那就不能證道 這個道就是證悟-解脫成聖賢 所以存我有我相-就不能夠證得果位 第四個叫斷惑成因 斷惑就是因為有我-所以必須斷我 斷掉我執-才作為修行解脫的根源 所以叫斷惑成因 我們從第三-存我失道開始 請看53頁-(經文第5行) 善男子 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 終不能成一切聖果 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這段把這一大段的主旨-提出來 因為不了四相-所以終不能成一切聖果 這一段的主旨就是兩句話-不了四相 不成聖果 就是這一段主要旨趣-不了四相不成聖果 【多劫勤苦修道 但名有為】 這個只是補助說明的問題 縱使是多劫的修行勤苦-可是都落入有為 有相 前兩天跟大眾作通俗的講演-講這個靈修 在座有人去聽 偶爾也翻一翻-世俗禪修的東西 其實他們的東西很清楚-看不懂的人看不懂 你看懂以後就知道-他講的那個東西都落入有為 記得前幾次上課的時候-談到一個原則 後來有同學問 我並不是在評論哪個宗派 只是在提出一個-大家共同檢驗的標準 今天不要說-是誰對 誰不對 先問這檢驗的標準-成不成立? 比如不了四相不成聖果-這就是一個檢驗修行的標準 請問大家接不接受? 如果不接受 那麼來討論-這個標準成不成立? 一個是不了四相可以成聖果-一個是不了四相不能成聖果 就這兩個問題大家來討論-什麼人都可以討論 所以不是對哪個宗派的評論-而是提出一個檢驗的標準 一定要很清楚-我們是提出一個檢驗的標準 這個標準是-要檢驗所有的思想 所有的宗派 所有的法門 再提一個問題-有能有所就落入生死 這個法門這個說法-也是一個檢驗的標準 這不是講任何哪一個法門 是只要落入能所-就沒有證到果地 你還有能所-就不能真正的開悟 這樣的一個尺寸-可以檢驗所有的宗派 法門 比如金剛經講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它可以來檢視所有的法門 看看金剛經講這句話對不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看看對不對 這個檢驗的標準尺寸-可能比較高 可能比較低 可是不能否認-它是檢驗的一個標準尺寸 要按照這個尺寸來衡量真理 不管是不是佛法 這是大家面對真理的一個共同的依據 脫離這個依據-妖魔鬼怪都可以說他是真理 那麼怎麼有真理-衡量的標準了? 沒有了 所以在思考-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 要有一個標準尺寸 這邊是不了四相不成聖果 有能有所-就沒有辦法證入真理 或者像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這些都是一些衡量真理-或是衡量道理的一個標準 不要落入一種宗派的情緒 而是拿一個放諸於-任何的時間空間都通用的 都可以去相應的-一個衡量的標準 這一點希望大家-要能夠慢慢的學習 我們是要依法不依人-這就是法 我是按照法的道理 而不是按照哪一個老師-哪一個宗派 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依智不依識 依道理來衡量問題-而不是依人 所以誰說的不管-道理是怎麼回事先講明白 所以一開始存我失道這一段-就把主旨提出來了 下面分四小節說明這個主旨-叫不了四相不成聖果 再談一下【有為】 有為的定義就是-有生住異滅四相 請問生住異滅四相-代表什麼東西? 代表生滅代表無常 因為有生住異滅-就是一種無常的表現 無常會毀壞-不是真實常存不變的 所以有為就是虛假的-是不實在的東西 因為它會變化 就像這個毛巾-它是虛假不實一樣 它會生起來也會改變-也會消滅掉 它沒有一個真實的實體 所以要清楚落入有為-落入生住異滅就是不真實 很簡單 也可以說凡是有為法-都是不真實的 你只要問你所面對的-是不是有為? 是不是-有落入生住異滅就可以了 這個有為了解到-在這邊提出來 【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正法末世也說明一下 正法像法跟末法 正法就是在正法時代-修行的人都能證入聖果 像法時代-修行人少證入聖果 末法就是-沒有人證入聖果或絕少絕少 所謂末法就是-證果的人稀少 為什麼是末法? 因為眾生的根性-沒有辦法承載這個道理 法不能夠在眾生的心性中-彰顯叫末法 這邊講的就是 眾生不了四相不成聖果-所以叫它作末法 翻過來講 如果很多行者修行證果-就不叫末法 所以了解末法的意思 下面這一段 宗密大師分成四小節-每一節有一個名字 第一個認我為真-第二個說病為法 第三個將凡濫聖-第四個趣果迷因 這四段都是在表現-不了四相不成聖果的說明 第一個認我為真-把我當成是實在真實的 這一段經文稍微長一點-分幾段念 何以故 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何以故 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者真生死故 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這一段就是認我為真 主要是講修行者如果-認取有一個我能夠證悟的 就是他會知道-自己證到一個境界 證到境界就是證入-他自己有一個成就 達到一個境界 這就是一個執著我的現象 這樣就不能夠成就 他舉了一個比喻-好像是認賊作子一樣 宗密大師的解釋是 如果把夢中的我當成是我-就永遠沒有辦法醒過來 所以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當成是成就 就是說明一個修行者-在禪修的時候 修行到一個境界以後-把那個境界當作是涅槃 其實那個境界還是我執-是一個細微的我執 他認為自己證悟了-已經成就了 所以說以我為涅槃-叫認我為真 事實上-那只是個細微的我執 經上舉了一個比喻 【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這是說-其實你並沒有真正的證果 你所證得的境界-只是一個細微的我執 還有一些細微的我執 那個我執-你把它當成是證果了 你就是認賊作子-把賊當成是兒子 你家的財寶就存不住留不住 就不能夠真正的達到聖果-因為你把我執當成是涅槃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 用賊來比喻六根取境-猶可制禦 藏識妄我難以辨明 故如來藏中功德之寶-念念衰耗 由此貧窮難集福智 如果在我們的心智裡面-還有我執 那麼如來藏的功德-就沒辦法積集起來 這是宗密大師的說明 看經上的解釋 何以故 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 有憎我者 亦憎生死-不知愛者 真生死故 別憎生死 名不解脫 其實就是一份細微的我執 【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 重點就是這一句話 因為我們把細微的我愛-當成是涅槃相 細微的我愛演變成-一種愛著涅槃 因為有我愛的關係-轉成了愛著涅槃 就把細微的我愛-當成是涅槃相 就是這麼一個轉折-由我愛轉成了愛著涅槃 愛著涅槃就把細微的我相-當成是涅槃境界愛著它 這就是我愛的問題 所以有憎我者-因為有愛我就有憎我 愛我就是順我-逆我就是憎我 所以有憎我者也憎生死 因為憎生死-翻過來就愛涅槃 講這些就是說明了 由愛我生愛涅槃-由愛而生憎 由生憎而生生死 生死又跟涅槃相對 所以愛憎生死涅槃-就形成了一個相對的法 它都是由這個我生出來的 因為不能夠徹底離開這個我 所以由我生出了愛-由愛生出了涅槃 由愛生出了憎-由憎生出了生死 生死再跟涅槃相對 所以這樣子一圈-始終出離不了生死涅槃 一個背後的控制者-就是我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54後頁註釋第7行) 夫生死輪迴本自憎愛-欲求解脫須盡二源 今愛涅槃還是本愛 你去需求於涅槃-還是根源於我執 今憎生死亦是本憎 現在厭離生死-還是根源於對我的愛著 棄苦欣樂雖殊-憎愛元是本習 帶之修道 佛果豈成 伏我愛根為涅槃者-由伏之故不起 不起之相 似涅槃相-以似為真 故云爾也 宗密大師解釋得很清楚 宗密大師這兩個重點 第一個根本是-【伏我愛根為涅槃相】 在禪修的時候-我執慢慢地淡 可是沒有除 所以說伏 對於我的愛執-它非常非常地微細 到了看不到-或是很細微的時候 可是以為細微或是 不起我執的這個我執相-就是涅槃相 所以他說似涅槃相 不起之相似涅槃相 把很細微很細微的我執相-當成是涅槃相 前面說認賊做子就是這個 把細微的我執當成是涅槃相-那就是認賊做子 宗密大師講得很清楚的 還有一個 【愛涅槃是本愛-憎生死亦是本憎】 這個本是什麼?-就是我執 還是出於我執 我愛我執 下面講 棄苦欣樂雖殊-憎愛原是本習 這句話講得太好了 【棄苦欣樂雖殊-憎愛元是本習 帶之修道 佛果豈成】 剛剛講這一章所要談的問題-就是禪修細微的毛病 你禪修見神見鬼他不談 就是談修行有成就以後-最根本的問題沒有克服 什麼樣的禪定-什麼樣的功夫 都是落入有為落入生死 為什麼?就是這邊講的 憎愛元是本習- 帶之修道 佛果豈成 記得上次有講過-就是宗密大師講的意思 這個法門若是以憎愛心 以所謂欣厭-欣是愛 厭是憎 以欣厭以憎愛而下去 宗密大師所講的 帶之修道-之指憎愛心 以憎愛心修道終難成聖果 事實上很多法門是-以憎愛心作為方便 可是有一點 如果了解它是一個方便-那沒有關係 把方便當成了-法門的核心價值 那就出問題了 所以我們需要有-衡量的一個標準 就是這個法門-有憎愛的方便在裡面 要用這個尺寸衡量出來-告訴我們憎愛心是一個方便 它不是法門的本義 唯有這樣去認知了解-才不會脫離這個法門的價值 再看看佛教界 很多學佛者往往把憎愛-當成是法門的本質 這就是我們要提出來的問題 很多法門都帶有這種-憎愛的心態方法 我們並不否定憎愛的方便 可是要說明的是 要了解不可以用憎愛-作為法門的本質的 要聽懂這個話 如果這個方法的本質是憎愛-這個方法絕對就是不證聖果 如果有人強調法門的本質-從憎愛上面去強調的話 表示這個人不懂佛法 它明明是一個方便 佛法是用憎愛-來表現它的本質? 佛法的本質是覺悟 任何的一個方法-都有覺悟的特質 任何一個法門都是-以覺悟作為中心價值的 可以說它有不同的方便 甚至把憎愛這個生死的根由-作為它的方便都可以 可是它是方便 在這一點-要非常清楚的判別出來 否則就落入了外道 外道跟佛法的差別-就在這一線之間 我不是一個爭執宗派的人-我是一個維護佛法正法的人 維護佛法的純正才能夠-使佛陀的真理延續長遠 今天誰說-他是佛陀教法的延續者 都沒有關係 那一個宗派都可以 可是有一點 每一個宗派-都必須要經過檢視 要經過共通真理的檢視 通過了就可以-不通過就是外道 這樣的一個觀點絕對要堅守 所以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 這個四依法非常地好-它是佛教的照妖鏡 所以四依法是佛法的照妖鏡 希望大家常常的思惟 這對我們 尤其在資訊爆發的時代 各種宗派新興法門-繁盛的時代 不一定是各位會面臨 而是周圍的行者-可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繼續看下面的經文 【不知愛者 真生死故-別憎生死 名不解脫】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 本愛涅槃 擬除生死-愛心既在 即生死根 愛根憎苗 豈名解脫 這邊講得清楚 我們趨向涅槃的本意-是離開生死 可是不知道你所趨向的本身-就是一個生死的源頭 愛涅槃本來-是為了要離開生死 沒想到你愛著涅槃 趨向涅槃的本身-就是生死的一個源頭 即生死根 下面繼續說明-為什麼法不解脫這個問題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這一段跟下面比較接近 宗密大師-把它放在第一小節裡面 我覺得跟第二小節比較接近 看看它說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善男子 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 以已微證為自清淨-由未能盡我相根本 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 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 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 遊戲諸根 曾不間斷 善男子 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我們在談淨業障菩薩-四相的這一章裡面 它的前題是什麼? 就是一個修行的禪師 一個禪行者或是一個瑜伽師-修行禪定的工夫已經很深 深到他以為-自己已經證得聖果 相當地深-甚至超過了四禪也有可能 所以前面講涅槃相 他都執取了一個東西-叫涅槃相 表示已經-證入了相當深的境界 這邊講 【習菩提者以已微證 為自清淨-由未能盡我相根本】 這就是說明 末世眾生修行菩提-就是覺 修行禪法-修行佛陀的教法 以已微證 以自己一些淺的證-表示他已經有證了 經上已經肯定-他有一些證悟了 為清淨法 可是事實上因為-由未能盡我相根本 他可能證的禪定很深 可是有一個根本的問題-沒有除掉 就是沒有徹底地消除我相 其他什麼工夫禪定都達到了-都包含在裡面 只有一個沒有辦法除去的-我相沒有辦法除去 所以在看這一章的時候-對於所談的問題要能了解 它所談的都是在講-一個很深的禪定境界 他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因為沒有辦法去除我相 所以若復有人讚歎彼法-即生歡喜 便欲濟度 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瞋恨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 如果講他修行的法門很好-他就很高興 如果講他修行的方法不好-他就生瞋恨 很簡單就是有我執 所以從對於他所修的法-毀謗或讚歎心的表現 證知證明-則知我相堅固執持 宗密大師寫得很清楚 因對外境驗得內心-我無間斷 因為從外境上看到-內心的我執沒有斷 才會表現出愛憎的情緒 【潛伏藏識遊戲諸根】 這個我執在識心的深處-在阿賴耶識裡面 可是它最終-還是會表現反應在六根上 你會起瞋恨心-會表現在臉上 嘴巴上 會有情緒的反應-因為內心的我執還沒有斷 所以我相堅固執持-曾不間斷沒有斷掉 它是潛伏在阿賴耶識裡面 這個在清淨道論裡面也有-一個很有趣很有名的故事 一個禪師一個阿羅漢 一天知道自己的師父-沒證到果位就快命終 如果不去跟他開示點示-他 就會命終輪迴 他用神通去到師父的身邊-跟他師父頂禮 師父說-你怎麼來了? 他說-我有些問題想問師父 你問吧 問了一千個問題-師父都回答得很甘脆很清楚 他就說-師父你會不會神通變化 師父說-會呀 我六十年前就會變了 因為他開悟得很早-六十年前就會變了 他說-你變個大象給我看 他就變個很大的大白象 他說-你叫牠叫 叫牠發怒 他說-可以啊 就叫大白象-把鼻子放在嘴巴上面 耳朵豎起來尾巴豎起來 他說-你叫牠衝 大象正要奔跑過來 這個做師父的內心-就有一點恐懼 起身要跑 正要站起來的時候 這個證入阿羅漢的徒弟-拉著他的衣角 跟他講一句話說-無我者有恐懼心? 他知道自己有恐懼心-還沒有證入果位 因為沒有我了-哪有恐懼心? 你恐懼什麼?因為你有我-所以愛著這個色身 怕這個色身受苦 所以證明這邊講的 因對外境驗得內心-我執未斷 他自己就承認了-就跟他的徒弟頂禮 他的徒弟跟他開示-馬上就證到四果阿羅漢 這故事很有名 同樣也是這種由外境-驗知內心有我的一個道理 其實講有沒有我-從外境很容易驗知出來 就是你有這個我執在 這節課講到這個地方-下節課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