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23集 主講:惠空法師 今天接受這些思想不是信仰-那是什麼東西支持你? 所以學佛-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固然信有善根淺深的問題-善根深厚的人容易相信 善根淺業障重的人-不容易相信 有熏習的人他容易相信 沒有熏習沒有福報的人-就不容易相信 重點不管有沒有善根-不管有沒有熏習 不管有沒有福報-基本上接觸都是從信心開始 不要以為我們讀經典的-是理解進的 他們是從信仰進的 我們都是從信仰進的 我們只不過是多一個-包裝皮而已 我們的信仰跟一般在家人-有不一樣? 沒有-還是一樣 所以思考到這個問題以後-發現到 人信心的建立很重要 看世間 就看廣告-廣告就騙人的 假的 講的這麼好-我才不買那東西 很多人就很迷信廣告-他就會去買 還有一點很重要-廣告沒有效果 他會一年花幾千萬幾億的錢-去打廣告? 對產品銷路沒有增長-他會去打廣告? 要你你會去? 放這麼多廣告費跟不放-產品銷售是一樣的 請問你會不會去花廣告費?-傻瓜才會去 一定是廣告有效-增加他的銷路 他才會放廣告 講很簡單的商業廣告-就知道了 就是他相信-你跟他多講他就相信 中國人有一句話叫-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就是-一種信仰的力量 不要講很深的道理-就講三人成虎 曾參殺人-聽過這故事? 曾子是孔子一個-很得力的門生 他有一個老媽媽-曾參很孝順 有一天人家跟她講-你兒子殺人了 她說我兒子怎麼會殺人?-我兒子很好 過了一下子隔壁的人說-你兒子殺人了 真的?-不會吧 再過一會兒人家說-早上看見你兒子在殺人 他媽媽心動了三個人都講我兒子殺人 他們三個都不是神經病-怎麼三個都講? 她心裡想大概我兒子會殺人 她繼續想-他為什麼會殺人? 是因為被人家欺負了?-她就想 就相信了 其實沒有 三個人講以後她就相信 如果30個人講-你要不要相信? 如果三百個人講-你要不要相信? 如果三千個人都這樣講-你要不要相信? 你當然要相信 所以這個信是很厲害的 三人成虎-就是一個信的力量 人家說某某法師-那惠空法師很厲害 他學問很好-跟三藏法師差不多 這個講惠空法師很厲害-修行禪定怎麼樣 有什麼功夫 那個講-那個法師怎麼樣 好慈悲 幾個人跟你講-你就把他當佛一樣 一般人沒有一些佛法的知見-很難去分析這些問題 即使用佛法的知見-這裡面還是有信仰的成份 層次不太一樣 可是信仰的成分-是不可以少的 所以思考這個問題以後-對於信眾教育 對於佛教乃至僧眾教育-必須要加強信仰教育 為什麼? 因為他沒有辦法-很深入去瞭解 你就叫他相信接受就好了 講簡單就是要他接受-一些佛教基本思想 就是信仰 講了很多的道理-如果他沒有信仰沒有用 可是你不用講很多道理 只要他有了信仰以後-他就能夠產生宗教的力量 大概十年前的時候-日本奧姆真理教殺人 最近被判死刑的那個教主 很多邪門外道邪教-都是信仰的力量 ﹝以下請刪除-再講政黨 國民黨民進黨-它也是信仰的力量 今天國民黨罵民進黨阿扁民進黨罵宋楚瑜罵連戰A錢 其實他就是反覆的宣傳反覆操弄老百姓的信心而已﹞ 所以在學習佛法的時候 這是個人對於佛教-整體的觀察 覺得佛教信心的教育-信仰的教育 是所有教育裡面-最重要的一環 也是最基礎的一環 如果佛教沒有信仰-佛教就會失掉它的基礎 可是有一點-其他宗教都是有信仰的 佛教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它有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 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 佛法講自依止 法依止-莫異依止 自己要獨立思考-要依止法而思考 你不要依止不正確的思惟 佛法講要我們-依法不依人 思考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佛法 要依了義 不依不了義-要依智 不依識 還有一個依義不依語-依道理不要依文字 四依-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了義 不依不了義-依智 不依識 就是告訴我們一個-獨立思考的原則 這是佛陀佛法教育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質 它有沒有信仰? 絕對需要堅定的信仰-普遍的信仰 可是它卻非常鼓勵而且給予-獨立思考一個絕對的空間 這兩個問題不相衝突 這是在信仰之上-你可以獨立思考 也可以獨立思考以後-再產生你的信仰 所以佛法是一種覺悟的宗教 因為剛剛講到信跟疑的問題-就把信的問題講一下 信仰的問題在佛教裡面-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看下面 長行裡面第一段叫-反覈起疑之本 反覈起疑是佛不直接-回答他三個疑問 反過來問-你這個疑問的立場何在? 反覈起疑又分成三個 第一 先講到世間-種種輪迴的現象 第二 輪迴的現象說明了-我們還在無明妄想中間 第三 從無明妄想中來看-這個問題在哪裡 先看經文 善男子 【一切世界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 念念相續循環往復-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這個從世界開始說起 世界是指我們這個器世間-有情所安住的世間 始終生滅-始是開始 終是結束 生起了滅去-始終跟生滅是一樣的 前後有無-前是始 後是終 有無就是生滅-有是生 無是滅 這邊可以講住劫空劫-就是講時空的問題 聚散起止-種種境界聚散 生起又停止 【念念相續】 世間的始終生滅-前後有無聚散起止 它是由妄念相續而成的 唯識說根身器界是由-阿賴耶所現出來的 這個山河大地都是-八識識田所現出來的 就是這邊說的-念念相續 所以註解說-情界器界 有情的根身 根身是我們的色身-器界是指山河大地 都是依妄想-妄想是阿賴耶的相分 就是我們的妄執而成立 【循環往復】是說 我們所依止的大千世界-是念念生滅 始終生滅前後有無的-念念相續的 依止在這裡面的有情眾生-也是一樣 生滅輪迴來來去去的 註解講說-(第29前頁註解倒數第10行) 器界空已復成-情界滅已復生 惑業襲習報應綸輪-塵沙劫波莫之遏絕 外在的山河大地-所謂滄海桑田不足為喻 外在山河大地成就了又毀壞-毀壞了又成就了 有情生命在這裡面死了又生-生了又死 一直投胎 惑業果報一直不停地-在山河大地裡面 隨山河大地的成壞-一直地輪迴不已 經過了塵沙恆河沙劫-這麼長時間 不停地跟著世間的生滅-而輪迴 莫之遏絕-永不停息 【種種取捨皆是輪迴】 以上所講的這些取捨-都是輪迴 取捨分成幾個 取是一種執取-執取最根本的就是我執 捨是厭離離開 一切世間種種的境界-都是由取捨而來 比如我們取這個世間-取這個色身 取這個山河大地-都是由我們取捨而來的 我們取惡法 因為我們造惡業-就取惡的果報 墮落三塗 厭患三塗的苦痛-所以追求三善道 就去捨三塗 追三善道 三善道到人天以後-又希望修習到禪定 又去取禪定 捨人的果報-一直這樣取 所以在娑婆世間一直地-取此捨彼 捨此取彼 甚至對娑婆世界厭離-嚮往西方極樂世界 也是一種取捨之心 不管怎麼樣 這些取捨之心雖然種種不同-可是都是由妄心顛倒而成 變成一種輪迴-輪迴的業報 宗密大師在註解裡 引了楞嚴經跟起信論-兩段話來說明這個問題 看起信論-(第29前頁註解倒數第5行) 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起信論講所有的分別都是-自心分別自心 比如現在我看到大家-大家也看到我 我看到大家就是一種分別-我看到大家 大家就是我自心-所現出來的東西 然後我自己心又去分別 大家現在看到我 我的境界就是-由大家的心所現出來的 現在大家用自己的心去分別-自己的心所現出來的境界 一切的分別都是-自心分別自心 為什麼? 因為現前的境界是由-阿賴耶的相分所現 我們再用六根去分別-阿賴耶的相分 都是自心分別自心 我見的根身跟-外面的山河大地 都是因為我的識心-所變現出來的 所以叫自心分別自心 楞嚴經講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楞嚴經也講我們一切的分別-都是由我們的自心取出來 本來是清淨的法-都變成虛幻不真實的 因為一切都是我們-自心取自心相 看這一段就講到 眾生在娑婆世界裡面-在三千大千世界裡面 眾生生又死 死了又生-這樣一直輪迴 取此捨彼 捨此取彼 種種山河大地 器世間的生住異滅-眾生的輪迴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取捨而來 這個取捨就是起信論講-由我們自心去分別自心 這就是這一段-所要表達的主旨 看下面-下面這一段叫真隨妄轉 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若免輪迴無有是處 宗密大師對這段話-註解得很清楚 看註解 能觀是輪迴之心-故所觀圓覺亦爾 如夢見實物 物亦是夢故 這講得很清楚 就是你的疑問講到這個問題 關鍵點在於-你在夢中說你覺悟了 你在夢中說我醒過來了 剛剛的夢好可怕-我終於醒過來了 你醒過來沒有?-沒有 夢中說醒過來-還不是在夢? 夢中你說你醒過來了-那是沒有醒過來 所以你說醒過來-所講的醒過來 都是夢中虛假的東西 哪一個醒過來? 是真的醒過來?-因為就在夢中 這邊講得很清楚-如夢見實物 夢中夢見茶杯-這茶杯有沒有?沒有茶杯 現在以一個生死輪迴的心 以一個取捨的心來分別眾生-清淨覺性跟無明的關係 所分別都是虛假的東西 在上一節課講過 太監的兒子娶的老婆-漂不漂亮? 太監就沒有兒子-前題都已經不成立了 沒有兒子-當然兒子不可能娶老婆 沒有娶媳婦-哪有漂亮不漂亮的問題? 道理是一樣的 它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談論的問題 看下面 譬如動目能搖湛水-又如定眼由迴轉火 雲駛月運舟行岸移-亦復如是 善男子 諸旋未息 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況輪轉 生死垢心 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這邊舉了幾個比喻 第一個 【動目能搖湛水】 比如眼睛在那裡晃動 看那個水-水怎麼有波 怎麼在動? 不是水在動-是眼睛在動 第二個 我們拿一隻香-香頭點一下轉得很快 就看一個圓圈在那邊-一個紅的火圈在那邊 沒有火圈-是你眼睛看不清楚 所以變成火圈-其實它是轉得很快而已 【雲駛月運】 看雲在飄-以為月亮在那邊飛 坐在火車上面的時候-看到樹怎麼在往後跑? 樹一直往後跑 你看這桌子沒有在動-樹在跑 桌子沒有動-裡面人也沒有動 結果樹在往後跑-是不是樹在往後跑? 不是-是車廂在往前跑 可是你看桌子沒有動-應該這車子沒有動 這邊人也沒有動-於是你看樹在往後跑 就叫舟行岸移 車子像舟一樣的-樹像岸一樣在往後跑 你以為岸在往後走-樹 電線桿在往後跑 不是-其實船 火車在往前跑 這幾個比喻都說明了 能觀察跟所觀察中間的誤差-所以產生錯覺 舉四個比喻以後-再說 善男子 【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 諸旋-比如像輪轉 像雲在飛 像車在走 船在走 如果能看的跟所看之間的-旋轉沒有靜下來 想要把東西看得穩定-看不出來的 世間的小小事情都這樣-會迷惑我們的心目 何況輪轉生死垢心曾未清淨-觀佛圓覺而不旋復 剛剛前面講的 眾生在娑婆世界這器世間裡-生死輪迴不斷 這一切的生死輪迴都是-因為取捨而生此死彼 都是因為取捨的關係 這個取捨都是因為-妄心分別而有的 所以生死輪迴之心沒有清淨-就好像夢中講 覺悟一樣 你說你醒過來了 那你說佛的覺性-不就是在夢中說覺 夢中所看到的東西一樣-都沒有真實的? 【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所以才會有前面的-三個毛病三個問題 這一段剛剛講過 佛陀並沒有直接回答-他三個問題 先問這三個問題的立場如何-你的立場存不存在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第29後頁註解第8行) 即知定是先責起疑之本-未是答難 這一段經文先是推究-責就是推就 你發起三個問題的立場-動機在那裡? 不是直接回答問題-先問問題從什麼地方起來的 他沒有回答哪個問題 所以他才說-你生起三惑 從這個說-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表示他沒有回答問題 只是說明了生起三個-疑問的立場的動機如何 智者詳焉-聰明的人應該看得清楚 雖非正答-以是標舉建立答義之勢 雖然他沒有直接的回答 可是已經把問題-隱含在這個回答 把答案隱含在這思想裡面了 已經有把答案放在回答裡面 以是標舉建立答義之勢-標舉就是建立了 已經暗暗地把回答的答案-放在裡面的一個思惟的空間 意令息如上之念-即前疑早合自亡 意思是如果你沒有上面念頭-前疑早合自亡 如果沒有這種分別心-就不會有前面這一些疑問 金剛藏菩薩這一章所要談-的問題是知見的問題 跟下面彌勒章是剛好一對 如果把這兩章合起來看 就會知道它到底-要講什麼問題 如果套用起信論的講法 金剛藏章所要探討的是-根本無明的知見 彌勒菩薩探討生死的根源-所謂的枝末無明 今天輪迴的根本是淫欲 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這一個觀念 就是枝末無明-生死輪迴的因素 這邊告訴我們要能夠確立-無明不實的知見 把這兩章合起來看就知道 先了解金剛藏及彌勒章-在這部經裡面的地位 它是所謂上根修行-怎麼沒有告訴我修行 怎麼提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說明-無明煩惱的出現 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根本無明的存在 如果不了解它的虛妄-所有的分別都無法建立 就會對佛陀的教法起疑惑 因為從根本無明出來的東西-都是有疑問的 所以要把根本無明去除掉 金剛藏菩薩的問就是-針對根本無明設立的 下面彌勒菩薩章剛好一對 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會知道它要探討的對象 再看它裡面所談的問題 就會比較知道-它在談什麼問題 否則講了半天-為什麼要談這一個問題 因為不知道它談什麼問題-為什麼要談這個問題 所以會覺得他講的問題-會抓不住它的重點 從這個角度知道以後 它的重點在破除根本無明的知見 這節課講到這邊-下節課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