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18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我們繼續講圓覺經普眼章 是圓覺經第三章 是由普眼菩薩-向佛請問修行漸次 是從菩提心一直到佛智-五十二階位的菩薩道過程 分成兩個路徑-一是菩薩行 一是空慧 普眼章剛好是空慧這一條路-沒有談到菩薩行 有的經典單純講菩薩行 讀經典時要注意 上次講到法界三觀 宗密大師以杜順和尚的法界-觀門來科釋 法界三觀這段經文 這段經文初門是真空絕相觀 四句的後兩句是空色無礙-對色相空淨 泯絕無寄對空色同如 空色同如 上一次講到色相空淨-下有七小節 上次講到第一小節 七小節上面是杜順和尚華嚴-法界觀門真空觀裡面的四句 會色歸空 明空即色-空色無礙 泯絕無寄 下面是圓覺經普眼章的 真空絕相觀的二空觀對-會色歸空跟明空即色 在法界初觀有兩段經文 一個是色相空淨-一個是空色同如 這是圓覺經裡的經文 現在要講【色相空淨】的經文 這一段有七小節-所談的就是 站在圓覺覺性的開顯以後-進一步地清淨 第一個內根識-第二個是六塵 第三個是四大-第四個是世間諸法 第五個是出世間諸法-第六個是自他正報 第七個是依報 雖然講到很多的名相 不外乎是所謂的 六根六塵 四大五蘊-十二處 十八界世間諸法 還有十力四無所畏-所謂的出世間法 眾生相還有國土-世間的依報 這些名相有幾個比較難-基本上都只是名詞 不多花時間解釋名詞 是要了解講到色相空淨-是如何空掉這七類的色相 就是根識六塵四大世法-出世法正報依報 如何空掉這七法? 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一法淨則相應法淨 比如四大裡說地大清淨-則大性都一樣 就是水大火大風大都清淨 這個相應法沒有一個絕對的-關鍵相應法 就是有相關的法-什麼法都可以有些相關性 愛怎麼講怎麼相關-就怎麼相關 所以是法法都可以相應-可是還是有不相應 看第一段比較嚴密一點 從覺性 就是真如 圓覺-到心清淨 覺性清淨 然後心清淨 心清淨 宗密大師說是賴耶 心清淨以後 見塵清淨 見清淨 見塵雖然所見是塵 見塵的時候就有見-見就是我們的心 如果沒有見 能見到塵?-不能 所以有見塵就一定有心-見就是心 從心到心 這個心就是根 因為有根就能生起識心-所以根也是心 由根到識 到眼識 本來是塵到眼根-由眼根到眼識 眼識還是識 識就是心 眼識再轉入意識-眼識其實就是意識 再轉入聞塵 剛剛講-既然有見塵 塵就是心 所以由聞塵轉入心-又由心再轉入根 根又轉入耳識-耳識又轉入覺塵 第一輪就是這樣-就是所謂根識的關係 第一輪還好解釋-好像還有一個關係在 到了後面關係就沒那麼嚴密 這個相應的意思-一法淨則相應法清淨 相應法關係可以拉得很密切-也可以拉得很疏遠 不是絕對 主要是一法清淨-則一切法就清淨 意思是這樣 只不過用一法清淨-則相應法清淨的理論 它擺出這麼多東西-有什麼涵義? 第一個從六根到六識-六識到六塵 根塵識就是十八界-一切萬法都具足 還有四大 可以說根識塵四大-是基本單位 好像科學家講原子電子分子 然後講到世間諸法-世間的法相 還有出世間的法相 世間跟出世間就提起來了 世間跟出世間以外-還有正報 世間的正報出世間的正報-還有依報 依報就講到十方的佛國土 小到根塵識 大到十方世界 從凡夫一直講到-出世間的聖者 所以主要旨趣說明清淨是 一切萬法已全部普遍含攝-都在清淨的範圍裡面 就是色相空淨-色講的都是法 空 雖然講識也是色-識也是一種法 識是法的意思 一切法都是空淨無礙的 講的這麼多-只是說明一個概念 一切萬法都含攝在-所謂的色相空淨裡面 雖然講七法 如果講七十法 七百法-也一樣可以 所以七法沒有特別的涵義-只是在說明多與一切的概念 用七法統攝一切萬物 在這裡面一法某法清淨-根清淨見清淨塵清淨 這些清淨的關係-不一定要這樣周密說 為什麼它清淨-它就清淨 第一輪根識好像還有關係-連貫在裡面 到後面的關係基本上-就不是那麼嚴密 所以不要花功夫在說-為什麼這法清淨那法就清淨 沒有關係 因為前面圓覺經講過 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一時銷殞 謂迷情所覆覺處見空-塵影既銷空元是覺 又有第二段說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淨-淨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似夢中事 只要把根塵都銷解以後 所有的萬法不外乎是-根塵的關係 請問識根是不是-根塵的關係? 六塵是不是根塵關係-結構出來的? 四大是不是根塵關係-才有的? 世間法是不是有根塵-才有世間法? 出世間法是不是有根塵-才有出世間法? 正報依報是不是有根塵-才有正報依報? 只要根塵一銷解以後 正報依報世間出世間四大-根塵識全部都銷解 才會無相清淨之法 所以只要推展出去-其實都是一樣 道理了解以後就知道 這段經文不要花太多功夫-去揣摩這七條有什麼關係? 根塵識的關係-四大地水火風的關係 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的關係-依報跟正報的關係 關係不是重點-重點是要了解 它為什麼講這麼多? 因為它要表現一切萬法-都清淨的概念 為什麼要這樣開展? 因為根塵消失以後 外面的身心根塵被當作幻法-銷亡以後 覺性一顯發 一切法都統攝在覺性-而清淨無相 主要在表達這個概念 了解這個思想以後-色相空淨就解釋完 把經文讀一遍就過去-重點在這個地方 道理交代以後-來看下面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22頁的第1行 顯心清淨這個心-宗密大師說是阿賴耶 覺圓明故是覺性-在前面一真法界 已經把根塵以及-根塵所顯發的身心世界 都當成是空華水月一樣地-虛幻境界銷亡以後 空華水月的身心世界銷亡後-覺性就是覺圓明故不動 覺就是這邊所說的心 今見法性法皆即空-故云清淨 若見摩尼即色清淨 宗密大師說-(第22前頁註解第2行) 七段之中皆同此也 是七段裡面都要有-這麼一個覺圓明故 顯心清淨心清淨故-怎麼怎麼清淨 七段裡都有這三句話 就是說明七段之間 根塵以外還有識-四大世法出世法 正報依報都有依於覺圓明故 所以賴耶這個心體清淨-就這麼一個關係 輾轉躡前以顯清淨者-義如後釋 【心清淨故 見塵清淨-見清淨故】 前面是見塵-這邊為什麼轉入見? 是見塵裡面就有見 見塵的時候如果沒有見的心-怎麼見塵? 所以見塵就是心 因為清淨故所以-塵跟見是平等平等的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這個見就是識 眼見的這個見淨-所以眼根清淨 根就清淨 根清淨故 所以眼識清淨 翻過來-(第22後頁) 【識清淨故聞塵清淨】 前面不是眼識?-怎麼變成識? 眼識就是心 心就轉成識-識就是聞塵 因為聞塵有識-所以聞塵清淨 聞塵清淨故聞清淨 聞塵再轉成聞 就是心-耳根清淨 這一節根塵識轉折之間-好像還有邏輯 其實這邏輯-不是絕對的重要 不過有這個邏輯-我們就說明一下 看下面 第二個外境六塵 善男子根清淨故 前面講到根清淨-重點是把根清淨 色塵清淨-那麼根跟色塵相對 眼根要對色塵-眼根清淨故色塵清淨 色清淨故聲塵清淨-聲塵清淨故香塵清淨 香塵清淨故味塵清淨-味塵清淨故觸塵清淨 觸塵清淨故法塵清淨-亦復如是 沒有了就只有塵 甲塵清淨乙塵清淨-乙塵清淨丙塵清淨 所以就塵塵清淨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 六塵清淨為什麼地大清淨?-因為都是色相 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為什麼? 因為大性一樣 火大風大亦復如是-都是大性 前面是因為色-後面又轉成大 這個邏輯的關係不是重點-重點是要了解 一法清淨則相應法清淨 相應法沒有什麼原則叫相應-什麼法都可以叫原則 都有相應的關係 看第四個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清淨 為什麼四大清淨-就十二處清淨? 不要在上面作文章-這不是重點 剛剛講過 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一時銷殞 山河大地有如空華水月-銷亡以後 覺性顯發 一切法都清淨-它是在一切法清淨之上的 剛剛講過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 沒有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後面的就沒有辦法開展 所以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十二入是六根六塵-十八界是加一個六識 二十五有是四大部洲四趣-四禪四空無想淨居 梵王六欲就是二十五有 下面第五個是出世法清淨 彼清淨故-就是世間法清淨 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道品 清淨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 為什麼二十五有清淨就能夠-佛十力四無所畏清淨? 這中間更看不出-它們的邏輯關係 還是覺性圓明故-心清淨故 所以佛的十力四無所畏清淨 【佛的十力】看宗密大師註解-(第23前頁第10行) 第一知是處非處 謂總知一切諸法因緣果報 則降伏無因惡因-知人可度不可 二知過現未來善等三種業-及順現等三報 知所度有障無障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垢淨-及知依此所得果報 四知信等五根上中下 五知種種欲樂-令捨不淨增淨 六知一三五乘-貪瞋痴等種種性欲 知即時異時-誰可度不可等 七知一切道至處-八知宿住 九知死此生彼-即天眼智也 獨此從所依得名 十知自解脫無疑-亦知眾生漏盡涅槃 然佛力無量 度人因緣-故但說十 足辦其事 十力主要是從-度化眾生的方便 知眾生的根器因緣-種種度化的因緣說佛的十力 還是從度化眾生的方便上面-開展的 下面【四無所畏】 一正知一切法-二盡諸漏及習 漏是煩惱-習是煩惱所留下來的殘習 三說一切障道法-四說出苦道 說此四法決定無畏-叫四無所畏 四無礙智就是四無礙辯 就是法說無礙 義說無礙-辭說無礙 樂說無礙 這是大智度論所講的-四無礙智 下面佛十八不共法-就不講了 還有三十七助道品-就是四念處 四正勤 四神足 五根 五力-七菩提分 八正道分 這是三十七菩提分法 這些都是出世間法-一切法清淨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就是總持 這是總持法 一切清淨 這是出世間法 下面是自他正報 善男子一切實相 前面沒有講實相-這邊就講實相 來看為什麼講?-看宗密大師的解釋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從緣生故 會緣入實 即為實相 故智論云-大智度論說 照色等空 即名為實相 性空實理 離於顛倒-非虛偽故 於空見空 亦名顛倒-於空無著 乃是實法 是實相者 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這邊解釋什麼叫實相 為什麼要講這一段-其他地方都不講實相? 因為這邊要講到有情-正報依報以後 所以就先把前面所說的-根塵識四大 世間法 出世間法-把法相轉入實相 從實相裡再開出依報清淨 看下面 善男子一切實相 其實這樣轉 是把根塵識轉入實相-再開展正報依報的問題 【一切實相性清淨故-一身清淨 一身清淨故多身清淨】 一身清淨多身清淨 這邊有一段話很有意思-(第24後頁註解倒數第8行) 既於自身證實相理-亦見一切眾生同一清淨實相 以觀一切眾生不取於相-同圓覺性 他引了寶志公說 以我身空諸法空-千萬品類悉皆同 下面圓覺經說 圓覺普照寂滅無二-始知眾生本來成佛 所以當見到自身清淨以後-見到一切眾生都是清淨的 這是覺悟開悟以後-所見到的眾生相就是如此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時講了一句話 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不能證得 就是這邊講 能夠見到一切的有情-都是平等清淨的 多身清淨故-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 從一到多-從多到十方一切眾生 這邊有一段話是 此乃一人悟性-知一切眾生本性清淨 非謂一人修道 多人成佛 所以不是講一個人修行-一切人成佛 不是這個意思 而是知道眾生相是離垢的 垢性是虛幻不實的-一切眾生本來清淨離垢 一切眾生的本性-就是圓覺自性 沒有虛妄的眾生相-這才是真正的圓覺清淨 再看下面第七小節-一多依報 善男子 -一世界清淨故多世界清淨 多世界清淨故-如是乃至盡於虛空圓裹三世 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宗密大師註解-(第24後頁註解最後一行) 國土淨穢皆由自心-眾生劫燒我土安隱 一切山河大地萬物-都是由自心 很多的十方國土起了-水災火災風災 可是我的土是清淨的 心冥覺性 識智無生-身土依真 染淨俱泯 廓通法界 清淨湛然 這時一切法都清淨 禪宗祖師也講過 開悟以後眾生在你心中-一切佛也在你心中 一切眾生在你心中-你在一切眾生心中 都一樣 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最後總結就是-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這個是對於前面七段的總結 前面七段還是從法相上講-什麼法? 根法 識法 塵法 四大法-世間法 出世間法正報依報 基本上還是從法相上面講-法相轉入清淨 一切法相 就是前面的七法-平等清淨不動 基本上還是從-色空無礙的角度講 還是講真空的境界裡面 雖然說法相不滅 真實 可是重點還是在-無相平等這個立場上說 還是在凸顯理的部分-所謂空這樣的境界 重點還是凸顯空的境界 以上就是色相空淨-七小節的這一段 有個問題是-當開悟以後 這些祖師開悟以後虛空粉碎-或是證到圓覺經裡面講的 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狀態以後 這些祖師還要不要修行?-還修行幹什麼? 我們要說的是-在這個後面還有更深的境界 上一節課問了一個問題 當觀這茶杯是空以後 我觀了茶杯空-要不要觀毛巾空? 觀茶杯毛巾空-要不要觀桌子空? 觀茶杯毛巾桌子空-要不要觀房子是空? 能夠把房子觀空-要不要觀山河大地是空? 把山河大地觀空-是不是要觀一切眾生都是空 把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觀空-是不是要觀他方世界空? 不需要 只要根塵相泯以後-這一切根塵對待的法都空掉 幾次有提到這麼一個說法 只要根塵相泯以後-一切的法相 一切萬法 包括世間法 出世法-一切都空掉 上一節課提過這問題-還問要不要繼續觀空 像這樣一個一個法觀空-不需要 這裡列了七個法-一個一個法把它觀空 那麼要問一個問題 這樣子不觀空-是不是就修行圓滿 不是 不觀空 還要不要修行-還要繼續修行 所以很多禪師開悟以後-還是一個人躲在深山裡面 繼續用功修行 所以我們就很疑惑 他不是已經開悟了-還要修什麼東西? 要知道按照道理講 真空絕相是-法界三觀的第一觀 所以後面還有東西 你會說 惠空法師-你不是說山河大地都沒有了 山河大地都沒有了-還有什麼修行? 還是用大家熟悉的道理來講 根塵銷亡以後 從十二緣起來講 無明緣行 行緣識 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 根塵銷亡充其量是到了-十二緣起第三 識這個地方 不一定把識完全的銷亡掉 在十二緣起這個識-(就是阿賴耶識) 裡面 就已經沒有了-根塵對待的問題 因為識沒有根塵的問題了 再講三細六粗 三細業相 轉相 現相-六粗 智相 相續相 執取相 把根塵銷亡-充其量是銷融了六粗的細分 就是執取相 相續相 智相-進入所謂的現相而已 到阿賴耶的相分-沒有根塵 頂多到阿賴耶這個程度 如果從十二緣起-還有行這一關 無明這一關 所以根塵銷亡 雖然只要一根解除-六根都解除 六根解除 山河大地都銷亡-根塵山河世界都銷亡 可是並不表示後面-就沒有境界可以觀 後面還有境界可以觀-充其量只不過到識這個步驟 所以還有境界-那就是地上菩薩的境界 所以這個問題要理解 前面也講到 根塵銷亡以後-山河大地虛空粉碎 不需要一物一物-一個身心一個身心去觀 一切山河大地虛空都粉碎 並不是以後就沒有-修觀行的空間了 後面還有很大的空間 這是很有趣的問題 解釋了對於修行裡面-很有趣的部份 只要一根銷亡 六根銷亡-這是楞嚴經講的 六根銷亡 山河大地就銷殞-一切世界虛空粉碎 一切山河大地虛空都-如夢中的幻境一樣 可是充其量只到識體-阿賴耶識的識體 還要繼續往下修行 那個境界就不是-現在凡夫的境界 這是要交代清楚的 下面看 第二空色同如觀 把經文唸一下-這一段不長 善男子 虛空如是平等不動-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四大不動故-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 當知覺性平等不動 看宗密大師的解釋-(第25前頁註解第5行) 第二空色同如-前面七段是空色無礙 這一段就是法界觀門的-泯絕無寄觀 前面一觀說 動念即乖法體-反顯法體本不動也 這一段裡面都有-覺性平等不動 色相空淨是以七段 根 塵 識 四大-世出世間法 正依報 這七法把它銷歸到無相-平等清淨不動 還是從色入空的角度 下面空色同如-從空再出色相 還是屬於空性觀-用不動來表明空跟色的關係 用不動這個概念 不動也是從前面色相空淨-這小節轉承過來的 前面講一切平等清淨不動-這邊就是把它轉過去 簡單講 因為覺性平等不動-一切平等清淨不動 就是一切覺性清淨平等 根識平等不動-所以覺性平等不動 六塵平等不動-所以覺性平等不動 四大平等不動-所以覺性平等不動 世間五蘊十八界平等不動-所以覺性平等不動 出世間法 十力 四無所畏-四無礙智 三十七助道品 平等不動 正報一身平等不動-無量身平等不動 所以覺性平等不動 依報一個世界平等不動-無邊世界平等不動 所以覺性平等不動 經文省略了-經文可以按照剛剛那樣分析 把前面七個法都歸攝入-覺性的平等不動 這是從文字先銷解經文 從前面七法的覺性開展到 這七個法相與覺性-還是歸入圓覺 如果是華嚴的法界觀-就講空 不講覺性不動 就是空性平等不動-這邊是覺性不動 圓覺經拿圓覺來統攝-一切的思想理論 覺性就是指圓覺經-這個圓覺的概念 所以把前面七法攝入-圓覺的覺性平等不動 這時色空如如-說色它是空 說空它是色 說空空中有色-說色色中有空 空色無礙-就是如如不動 到這個境界很難講-講不清楚 所以用不動表示空跟色-空跟一切法相融相泯的境界 用覺性平等不動 所以一切世間的正報依報-世間法 出世間法 根 塵 識 四大-一切平等不動 這裡有一個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麼-這個事中 就是這七法 根塵識四大世間出世間法-正報依報不是事法? 事中有理 理中有事-這是不是理事無礙的思想? 宗密大師特別提出這個問題-是不是理事無礙? 他說不是-不是理事無礙 還沒到理事無礙的境界 看這一段-(第25前頁註解)倒數第10行 一切法惟依覺性生滅動轉-諸法既盡虛空皆不動故 則覺性不動也 如波不起 水則湛然-不動理齊 故言平等 然諸法與覺性平等-未名理事無礙法界 為什麼? 理事無礙要須-多事全同一理而寂然 一理全成多事而遷變-即動即靜即靜即動 生滅廣﹝陳-東+匡-王+夾﹞一切皆爾-翻覆無礙 今但一向不動 但是攝色等事 同真空理 理事無礙是要理有事-互相都能夠周遍成多事 這邊只是凸顯一個覺性 所以還不是真空-理事無礙的說法 這個理事無礙用幾句話說明-看可不可以體會 覺性不動-用一個眼睛來表示空色無礙 三重法界的觀法是 如果一個眼睛跟覺性-是平等的 可以說一切萬物都有眼睛 這句話就是表現一切的萬物-都有我的眼睛 這就表現真空絕相 因為一切萬物都有眼睛-可是一切萬物都是無相的 我的眼睛也無相 一切的萬物都有我的眼睛-這句話就表現真空絕相 第二句話說-一切萬物都有我的眼睛 可是我的眼睛可以看-萬物呢 在茶杯上面有我的眼睛-也可以看東西 茶杯可以喝水 可是我的茶杯上-又可以看東西 這個就有一點-理事無礙的思想 剛剛說茶杯上有我的眼睛-只是說明茶杯上的眼睛 這時候茶杯是茶杯-眼睛歸眼睛 茶杯同時都可以看-茶杯也可以同時地喝 這就是理事無礙-有一點理跟事都是無礙的 剛剛是茶杯沒有相-我的眼睛也沒有相 你看茶杯的時候-是茶杯沒有相 前面說茶杯上有我的眼睛 這時候茶杯沒有相-眼睛也沒有相 只是你可以看到茶杯-也可以看到眼睛 茶杯不動 茶杯是覺性-眼睛也是覺性 茶杯跟眼睛是平等平等的-都是無相 重點在凸顯茶杯跟眼睛-同時是無相的 可是理事無礙 茶杯我照喝水 可是茶杯可以當眼睛-來看一切萬物 就進入理事無礙的境界 不只是茶杯-地板 天空 這一切都可以 這是理事無礙 第三句說 茶杯裡有我的眼睛-而且茶杯裡也有一切萬物 眼睛裡面還有茶杯-而且眼睛裡面也有一切萬物 茶杯上有我的眼睛-眼睛裡面有一切萬物 茶杯裡有我的眼睛 而且我的眼睛裡邊-還有一切萬物 那麼茶杯也能夠-容攝一切萬物 這就是事事無礙境界-可以從這幾句話出來 我的眼睛在茶杯上面-茶杯有我的眼睛 這是第一句 第二句 茶杯有我的眼睛 我的眼睛跟茶杯互不相礙-而且各自有作用 茶杯有我的眼睛-我的眼睛裡面有一切萬物 那麼茶杯也有一切萬物-彼此不相礙 這就是事事無礙 這是簡單說明 這個問題下一節課講-理事無礙跟事事無礙時 再來談 這是很有趣的一個思想 先講到這邊-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