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16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 今天繼續講圓覺經 上一次講到普眼章 普眼章主要是-普眼菩薩問修行的次第 佛回答有四段 主要在第二段裡面的-觀行成就 觀行成就又分成戒定跟慧 慧又分成了二空觀跟法界觀-二空觀就是人空跟法空觀 現在要講法界觀 上次講到法界觀 前面有印前顯後-跟拂跡入玄這一段 上次剛剛進入印前顯後 印前是指把前面的二空觀 就是妄境幻境覺顯的-這一個觀統攝以後 再引入後面的法界觀 這一段經文唸一下-再說明 請看到第20後頁-(經文倒數第5行)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 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 映於五色隨方各現 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 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 彼愚癡者說淨圓覺 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 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 對離幻垢說名菩薩 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這是印前顯後 善男子 當知身心皆為幻垢-這一句話是印前 前面是觀身空以及觀心空-身心皆為幻垢虛幻 這個虛幻在圓覺心鏡上面- 就像一個污垢 所以叫幻垢 觀身心是虛幻消滅以後-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佛經裡面把宇宙的空間-用十方來表示 上下四方加上四維就是十方 十方清淨是整個-身心宇宙都清淨 清淨就是空寂-就是性空 因為前面把身心銷亡-山河大地也滅盡 甚至觀身心山河大地的-幻智也滅盡 身心山河大地以及幻智-都滅盡才叫清淨 所以這邊的清淨從法相來說-是性空 從心上來說是無相的覺性- 覺性的顯發清淨的意含 等一下要反覆講到清淨-這邊就提出清淨要了解 下面作個比喻 佛性叫圓覺 我們的覺性晶瑩剔透-沒有任何的色彩形相 它說摩尼珠 像水晶珠玻璃一樣-透明的圓圓的 珠子是透明的-看不到它有顏色 放到水裡面去好像沒有東西-一樣的 等於看不到有個珠子-在那個地方 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 青黃赤白黑-隨方各現 現什麼色對映什麼色-珠子就現什麼色 愚癡者以為摩尼寶珠上面-有青黃赤白黑 顏色比喻是我們的-身心山河大地 摩尼寶珠比喻成-圓覺妙心 圓覺妙心沒有任何顏色 說明十方整個摩尼寶珠是-晶瑩剔透 沒有任何顏色形相-所以叫清淨 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叫十方 沒有一絲一毫的顏色形相-就是清淨就是空 善男子 【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 清淨的圓覺妙心-顯現出十法界的眾生 可以現成天 可以現成人-修羅 畜生 地獄 惡鬼 也可以現成佛 菩薩-聲聞 緣覺 羅漢 所以圓覺的淨性-清淨的覺性 像摩尼寶珠現什麼顏色-都可以 現起十法界有情的身心世界-隨類各應 隨時感應 彼愚癡者-凡夫不知 以為在清淨的圓覺妙心上面-見到了身心世界山河大地 說淨圓覺 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 像愚癡的人見到摩尼寶珠-上面有青黃赤白 就以為摩尼寶珠是青黃赤白-道理是一樣的 比喻就是這個意思 【由此不能遠於幻化】 因為執著身心世界-山河大地是真實的 所以不能夠遠離虛幻的境界 是故我說身心幻垢 所以身心就是一個虛幻的-執著污垢 垢也是比喻-就是一個虛幻的執著 【對離幻垢說名菩薩】 能夠離開這個幻垢的叫菩薩 幻垢其實是假的 能夠離開虛幻的垢-叫菩薩 【垢盡對除】 當垢銷盡以後 垢盡指觀照垢的幻智 垢盡對除 當身心世界虛幻的境界-沒有以後 觀照的幻智也不需要-也除掉了 【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這就是指菩薩-是菩薩起的幻智 以及說離幻垢道理的說明者-就是佛 這一段話意思是 我們相對於這個身心-說有菩薩有佛 身心虛幻的妄執離開以後 也就沒有了跟身心虛幻-相對應的佛跟菩薩了 這一切都是清淨-無相的 這一段主要是把前面 觀身是空以及觀心是空-轉到了清淨的的圓覺妙性 一切從圓覺妙性的立場出發-為什麼? 因為圓覺經就是以圓覺-為這個經的主體 所以還是把它收攝在圓覺這個地方 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在離開垢以後以為有一個-離垢的菩薩以及說離垢的佛 把菩薩跟佛也遣除 最後歸攝到清淨的圓覺妙心 主要這個意思 下面開展法界觀 法界觀先講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是跟前面的連貫-起來的 只是把它解析開來而已 看一真法界 善男子 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 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這一段經文是把前面-再做一個收束 歸入到一切都是清淨的覺性-開展出一真法界 善男子 此菩薩及末世眾生 能夠相應於幻盡覺現這個-修行證得的 【證得諸幻滅影像故】 能夠通達一切身心都是-由幻而起 甚至連幻智也泯除-所以滅除一切的影像 就是所有的影像都滅除 【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這邊又提出清淨 無方就是沒有任何的方所 如果以人作一個立場-就有東南西北 如果內沒有身心-外沒有世界 哪裡有所謂的方所? 所以由十方再開展到無方-沒有所謂的空間時間的問題 沒有十方的問題 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的虛空 這個時候清淨虛空-不是落入斷滅的虛空 這就是圓覺妙性 所以說覺所顯發 為什麼要說無方清淨-無邊虛空? 就是為了要開展下面-七重的清淨法相 說明真空絕相觀開展的過程-都是在虛空中間開展出來的 開展到後面會有十方佛國土-以及一切眾生 就必須使用到空中的概念 所以在這邊先把虛空的概念-鋪陳開來 到後面就不會覺得突兀 也就是它還是要把法界三觀-宗密大師說這叫一真法界 從圓覺妙心開展出來 即使開展到一真法界 仍然是必須依託在-圓覺妙心上 所以說覺所顯發 看宗密大師註解-(第21後頁註解第9行) 然虛空離識亦非實有-故首楞嚴言云 若有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一時銷殞 謂迷情所覆覺處見空-塵影既銷空元是覺 顯 謂空銷覺現-發 謂妄盡心開 翻覆觀之 俱無邊際 只要有一人發真歸源-悟到這個覺性時 十方虛空一時銷殞 這一句話很有意思 禪宗的祖師參話頭開悟以後-叫虛空粉碎大地平沉 就是這個意思 就楞嚴經裡面講的-十方虛空一時銷殞 為什麼? 因為我們迷惑以後 迷情所覆覺處見空-在清淨的覺性上見到虛空相 塵影既銷-虛空轉成了覺性以後 空銷覺現-虛空銷盡以後清淨覺性顯現 禪宗的祖師類似這樣的話-很多 萬法是心光 諸緣為性曉-本無迷悟人 只要今日了 心無形影對緣即照-所以假虛空為森羅萬象之體 假森羅萬象為虛空之用 一切諸法-皆是心地上妄想緣影 這邊也講藉虛空顯現-森羅萬相 森羅萬相只是虛空之用 最後說 皆是心地上的妄想緣影 前面說萬法是心光-都是心中所現的東西 虛空只不過是在我們心中-現出來而已 這一種說法在禪宗祖師-語錄隨處可俯拾 不是什麼很了不起的說法-到處都有 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就是 只要我們開悟 這個悟從圓覺經的立場-是開啟了圓覺妙心 在楞嚴經上是清淨的妙明真心 從楞嚴經所說妙明真心立場-是從什麼地方入的? 楞嚴經跟圓覺經的入手-不一樣 楞嚴經是從-銷解根塵的對應關係而入 圓覺經從銷解外在生命境界-是虛幻 從銷解外在生命境界是虛幻-而會歸到幻盡覺顯 圓覺經的思想-叫幻盡覺顯 幻盡覺顯接近唯識的五重-玄義 五重唯識觀 它也是從外境的山河大地-開始設定起 然後轉成妄顯而開展的 跟楞嚴經的銷解六根思路修行進入是不一樣 可是在表現證悟的境界時-有很多相同之處 宗密大師多處引用-楞嚴經的說明 略註裡面多處引用-楞嚴經的話 說明楞嚴經以及圓覺經-對於宇宙萬相 從如來藏妙明真心圓覺妙心- 這個立場上是一致的-不過 在契入圓覺妙心 妙明真心-契入角度兩部經是不一樣的 剛剛引用禪宗祖師的說法 他們所說修証成就的思想-可以說是互通 都以真心為一切有情-一切萬法真理的根源 從這個根源生出-一切山河大地 當我們契入覺性以後-山河大地就銷殞銷亡掉 這裡很感慨-中國佛教到了明清以後 一個落入了經懺佛事-一個成了枯木禪 坐在那邊什麼都不知道-啞羊僧的枯本禪 只是打坐-什麼都不懂 也不知道該怎麼參禪用功 所以佛教不能興盛-主要在教證不能夠發揚 教證二量不能發展出-它的能量 只要把教證二量發展起來-自然能夠感動 號召眾生進入佛法 因為佛法能給眾生離苦得樂-清淨的甘露味 從這裡來看就是 禪觀的思想方法不是沒有-而是沒有人去發明實踐 相信只要這一代僧眾能夠-本分老實地去用功修行 努力地在經教上面-發揮禪觀的思想體系 中國佛教禪觀的思想理念-以及禪觀的道風 一定能夠帶動起來 像圓覺經 金剛經 楞嚴經-這幾部 在禪宗都可以看成是-修行的指南 當然這些祖師們的語錄-也是必要的 這是講到中國佛教禪宗的-發展多講幾句話 剛剛說它把觀身空觀心空-收攝到圓覺妙心 再把圓覺妙心跟山河大地收攏 說明根 身 心 山河大地-都是跟虛空相對應的 剛剛正覺宏智禪師講的 假虛空為森羅萬相之體-假森羅萬相為虛空之用 一切諸法皆是心上的妄想-緣影 道理是一樣的 一切山河大地跟虛空都是-圓覺妙心上的一個影像而已 都是摩尼珠上面的-五色幻相而已 山河大地跟虛空 山河大地是用 是相-虛空是體 虛空跟山河大地都是圓覺-妙心上面的一個垢相 一個塵垢一個幻相 摩尼珠上面的五種顏色而已 摩尼珠其實沒有色-幻現的 它把前面說到這地方 再從圓覺妙心開展出-後面的三觀 為什麼?-剛剛講過 這本經是圓覺經 即使開展了法界三觀-也一樣從圓覺開展出去 這一段宗密大師說-是一真法界 我們認為 他是以圓覺妙心為前面的-歸趨以及後面開展的張本 主旨在這個地方 所以可以慢慢看出來 宗密大師比較從佛教-思想體系上面來看圓覺經 他的科判有一點呆板的感覺 下面就講到三重法界 宗密大師對這一段-開出法界觀 說圓覺經雖然文字不一樣-其實內涵等同於法界三觀 法界三觀是華嚴初祖-杜順和尚所作 雖然文字不多-內涵卻很豐富 講到法界三觀 宗密大師是華嚴宗的五祖-其實他是禪宗的門人 宗密大師在禪宗的思想體系-裡面有很特別的地位 他有一個禪源集都序 其實他可以說是禪宗理論家-可以這樣去看待 為什麼? 他雖然是禪宗的門人-他跟黃檗禪師是同時期的人 黃檗禪師跟宗密大師都有-一個了不起的弟子 同一個人-就是裴休宰相 裴休親近兩位禪師-一個是宗密 一個是黃檗 裴休好像比較認同於黃檗 他把他的兒子交給黃檗 把狀元兒子交給黃檗-當徒弟了 所以可能還是比較-傾向於黃檗 而且裴休替黃檗做了-傳心法要的集子 這是他們之間的關係 裴休宰相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居士 他也跟宗密親近跟他學禪 宗密為什麼變成五祖?-中間因緣不去講 從這裡面可以看到 他以教下華嚴宗傳承的人-去看禪宗 就牴觸了禪宗的思想體系 可以看出來他對華嚴經很熟 而且在修禪上面-他是獨鍾起信論 在禪源集都序的後面-心性的分析 就是用起信論的三細六粗-來開展的 宗密大師說他是禪宗理論家-的立場來看 宗密大師的思想有可以-值得參考的空間 他把禪宗思想理論化 在禪源集都序裡面 他把教下的禪觀跟宗下的-禪觀互相作了很好的比對 這些都是很有價值的思想-是值得去思惟的 另外一個禪宗的祖師-最後跑到淨土宗的 永明延壽也是個理論家 他寫了宗鏡錄一百卷 宗密大師作了很多華嚴宗-的註解 圓覺經的大疏 他們都是理論家 所以他們所開展出的思想-有他獨特的地方 雖然是理論家-因為都參過禪 所以寫出的文字都不脫離-從心性去觀察思想 從心性去分析理論-從修持去解析佛陀的教法 所以他們的著作-都放在大藏經裡面 表示他們的著作有價值 這是講到宗密大師-為什麼說他是禪宗理論家? 因為中國的修行法門-要是離開了禪宗 可以說就沒什麼好講的了 我們仍然必須要回過頭來-找尋禪宗祖師的足跡 把中國禪宗祖師在中國一千-多年來走過的路梳理清楚 因為這個跟法門-也是跟眾生有關係 所以中國的祖師-在中國一千多年 表示禪法跟中國的眾生-所謂的東土有相應之處 就像這個路已經走了很久了-前人開了又平 平了又開 路已經走了很久很平坦了-路很通很清楚了 偶而因為年久失修-沒有人走長一些雜草 把雜草一清路跡就看出來了-有個坦途 不需要另外再去開一條路-那就很辛苦 可以從宗密大師對禪宗-理論的體系裡面 去思惟祖師修行的理論 又因為現代知識份子比較多 好像是南亭還是演培-他回到鄉下以後 那邊的人聽到一個法師-他還很年輕 就很恭敬他-為什麼? 因為他們連書都看不懂 我今年四十多五十不到-我們長一輩很多都不識字 再往前推就更不用講了 民國初年 太虛大師跟仁山法師-大鬧金山寺 中間有一段很駭人-聽聞的說法 要改革 為什麼要改革? 金山寺三四百個出家人 他說你們這些出家人裡面-能夠寫三百個字信的 不要寫文章-我頭砍給你們 這麼多出家人裡面-竟然連寫一封信 寫三百個字都沒人寫得出來-或許這個話講得太誇張了 可是也沒人出來砍他的頭 他敢講就表示當時出家人-真的是沒有文化沒有知識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情-佛教歷史上面很明白的事情 所以古時候出家人-根本讀書的沒有幾個人 可是現在在家人都讀佛經-有文字 有高中畢業 讀讀佛經都很容易 所以今天你要他參個禪-什麼東西都不要問 不要講理由就參禪-他不信受的 所以這個時代的眾生-你要給他一套理論 不一定要很深的理論-可是至少要給他一個說法 給他一個理論的引導-這個是需要的 對於一些根器深厚一點的人-發心深厚一點的人 你還要有一套理論-而不只是一點理論 不只是一個引導 是要有一套有系統的-甚至是多元化的 有層次性的理論架構-他才能夠信服你 所以剛剛為什麼講到-宗密大師就講到這個問題 思考到現前中國佛教的發展 佛教如果脫離了禪觀 思想-等於是已經準備關門了 準備打烊收攤了 所以要使佛法重新的流佈-在這個世界 仍然必須要從教從證下手 捨此莫由 思想修證二者不可缺一 在思想的體系裡面-宗密大師在一千多年前 -唐朝中葉 一千多年前 他這樣一種路徑可以-作為這個時代的參考 藉這個機會 剛剛講到宗密大師講的華嚴-就順便提出這樣的問題 修行已經不能夠不立文字 已經不能夠再像古人一樣的-不立文字 因為古人多半不識字 我們講理論-雖然不是一定要不立文字 可是也不可能落入玩弄-操弄文字遊戲的地步 目的不是為此 學習理論是為了要-讓現代社會的人士 比古人有文化識字能力-更強的這個時代的社會人 能夠從理論進入禪觀的思想-主要目的在此 繼續看回來 宗密大師講後面法界觀的開展 其實跟杜順和尚的法界觀門-的法界三觀旨趣是一樣的 宗密大師就把法界三觀的-思想架構放在這段經文裡面 宗密大師因為他是華嚴宗的五祖 而且對杜順和尚的法界觀門-有深入的了解 也作過簡單的註解 所以他認為這段經文的思想-跟法界三觀是一致的 所以他把法界觀門的思想-整個放在這個經文裡面 所以他的科判是根據-法界三觀而開展的 第一段叫真空絕相觀-三觀的第一觀真空絕相觀 第二觀是理事無礙觀-第三是周﹝偏-人+彳﹞含容觀 真空絕相觀就是空觀 在這裡要注意 佛法這個理論只有一條-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就這一條 雖然只一條-巧妙不一樣 所以要理解這個道理 真空絕相觀是把所有的身心-山河大地都攝歸在空性裡面 無相 把山河大地身心世界-森羅萬相都攝歸在空性裡面 使它無相 第二在無相空性裡面-不斷絕掉法的存在 可是它沒有影像-叫如 在空性裡面-一切萬法如如不動 沒有任何的實在 可是卻不能說沒有森羅萬相 主要表達就是這個思想 所以它是以空來統攝一切-以空來開展一切 以空來統攝一切-以空來含有一切 顯現一切 雖然顯現 它還是空-所以叫真空絕相 因為它的主體是空 說有相 無相-都是從空的主位 以空為主體的立場來表現-森羅萬相的有相還是無相 都以這個空為主體 這就是真空絕相-有相無相都是真空 看這一段-宗密大師科釋 後三重法界者-一真空絕相觀 二理事無礙觀-三周﹝偏-人+彳﹞含容觀 三觀的名稱是杜順和尚-法界觀門裡面的文字 此中義意-此中指下一段經文 全同華嚴法界觀門 華嚴法界觀門就是-杜順和尚所作的一本小疏 三重行相 故依彼科之-就是三觀 依華嚴法界觀門杜順和尚-這本疏的三重思想體性 把下面這段經文作科判 今初第一真空觀者-彼觀門中有四句 謂會色歸空觀-明空即色觀 這兩段都是簡情顯解 情是指我們的執著 把妄執銷除顯出正確的知見-叫簡情顯解 空色無礙觀 解終趣行-這個思想解完以後開始修行 第四泯覺無礙觀 行起解絕-修行以後這個思想就沒有了 經文有兩段是屬於後面的-空色無礙觀 跟泯絕無寄觀 會色歸空觀 明空即色觀-就是觀心空 觀身空 以及一真法界 他把這四觀加上這四句話 把後面經文割成兩段 割成了空色無礙以及-泯絕無寄 再配合前面的觀身心以及-一真法界 組成了真空絕相觀的四句 這是宗密大師的分析 今天時間到了-先講到這個地方 下一週再把這一段列個圖表 看就比較清楚-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