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衛電視台 主題:圓覺經第15集 主講:惠空法師 各位同學這節課-繼續談圓覺經普眼章 上次講到普眼章的觀慧-裡面有二空觀跟法界觀 二空觀就是人我觀跟法我觀 人我觀又分成-觀身無我跟觀心無我 上次講過無我觀-這一次看法空觀 先把經文唸一遍-(第20前頁經文倒數第3行) 善男子 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 幻心滅故 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幻滅滅故 非幻不滅 先把文字銷解 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身指前面的觀身無我 幻心滅故-幻心指前面的觀心無我 幻心滅故幻身也滅 幻身跟幻心和合-就有諸種種的法相 幻塵指種種的法塵法相 看宗密大師的註解-(第20前頁註解倒數第4行) 前於身心之中推求無我-故名我空 此則身心及境 一一自空-故名法空 然身等本空 非今始滅-故經云色即是空 非色滅空 但以迷時執有 今執盡始無-所以叫滅 宗密大師的解釋說-身等本空 上節課講過 前面所講的觀身無我-跟觀心無我 是整個跟法空結合起來-虛幻滅盡的觀察 是把身心當成虛幻的體-把它觀空 這邊應該是承繼著前面-觀身以及觀心 對觀身以及觀心-做一個總結束 所以說【彼之眾生幻身滅故】 在身上面加一個幻字-為什麼加一個幻字? 其實是觀身 因為圓覺經在一開始的時候 文殊章跟普賢章就是-講一切法是幻 在修觀的時候 必須要把身心世界當成幻化-做為修觀的前方便 所以前面觀身觀心都是基於-幻的立場才會有幻身滅故 前面講過心是建立在-四大六根六塵之上 所以說幻心也滅 【幻心滅故幻塵也滅】 幻塵就是種種虛妄的法執-種種妄執 塵可以說是總說妄法的意思-幻塵就是一個幻法 一切虛妄之幻法都滅盡 這個塵不能限定只是在-六根六塵的這個塵 它是一個法的概念-就是虛幻 幻塵就是一切幻法-會隨著身心滅盡而滅盡 也可以說前面是身心-幻法就是整個的依報 幻塵的塵可以從三個角度 第一個六塵的塵-應該不是 第二個是依報-第三個就是一切萬法 這個幻塵的定位應該是-依報或者是一切萬法而言 身心滅故所以依報或者-一切萬法也歸消滅 【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就是幻智 就是觀察前面身心跟塵-是虛幻的幻智也滅 這個跟圓覺經前面所講的 離幻為幻亦復遠離-離幻的離也是一種幻化 就是幻塵滅故幻滅亦滅 滅除一切法為虛幻的智-也寂滅 最後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所以法空觀是跟無我觀-身空觀 心空觀結合起來 叫做幻盡還原觀 這邊是虛幻滅盡的還原-還歸圓覺 所以後面叫垢盡明現 這裡面的文字思惟的結構-非常簡潔 類似是一種總結表現的結構 比如第一個幻身-第二個幻心第三個幻塵 第四個幻滅-第五個非幻不滅 最後一個比喻 這六個思惟的結構很緊湊-將近十句話把它連貫起來 不像是一種理論說明的-文義結構 從文字的表述方法來看 它不是在說明一個理論-是在總結一個理論 這一段的內容又跟前面的 觀身以及觀心結合在一起-而把最後做個總結 所以從文字的表述以及-文字的思想內容來看 我們認為觀身以及觀心是-真正幻化滅盡的觀察的對象 這一邊是承繼了前面的-觀身以及觀心說明到 身心滅盡 一切滅盡-垢盡明現 所以叫覺心不動-就是非幻不滅 這個也是契合普賢章裡面的-幻華雖滅空性不壞 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滅盡覺心不動 是根據普賢章這一段話的-理論而互相呼應的 我們談幾個問題-第一個是幻塵的問題 前面說明觀身假合觀心無體 在前面觀身無我觀心無我-已經交代清楚了 下面看幻塵滅盡 幻塵是接續在身心幻滅以後-所開展出來幻塵也滅的思想 為什麼會有幻塵也滅的問題 舉一個說明 人會不會死?人會死吧 死了以後身體還在不在?-身體不在了 身體不在 神識還在嗎?-還在在哪兒? 至少我們看不到 身體轉換 精神體也會轉換 精神轉換-請問這個人還活在這個人世 沒有了-他也不在這個人世 幻塵就是指這個世間 就是身心還有跟-身心所對應的依報 身心的正報跟正報所對應的-依報在這個地方 所以幻身幻心以及幻塵-是身心跟依報的關係 這一段結合永嘉集 永嘉大師在修行證悟的時候 也是以身心跟依報來檢視-所修證的境界 如果以這樣理論來看-幻塵就很貼近了 接下來是幻滅-剛剛講就是幻智 可以說觀身的觀-就是個幻智 觀心的觀也是幻智 因為有幻智-身心才會被銷解 身心怎麼會被銷解? 因為有了幻智以後-身心才銷解 所以身心依報跟幻智-就是構成了禪觀的主體部分 講永嘉集時也提過了五事 瑜伽師地論的五事-名 相 分別 正智 真如 相就是身心跟依報-幻滅的智就是心緣相(分別) 這邊不是那麼貼切-應該說心緣相 就是修觀幻智 後面的覺心不動 幻滅滅亦滅故非幻不滅-就是正智跟真如不滅 再重覆說一下 如果以五事而言 身心跟幻塵的依報-就是相(法相) 幻滅就是智 幻智-就是心緣相 (分別) 就是心心所 非幻不滅-就是正智跟真如 之前講到永嘉禪法的-毘婆舍那的時候講過 一切的境本身就是智-毘婆舍那就是全境即智 全境即智就是-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智慧 在講到五事的時候也說 相 一切的事含藏了-所有的真理 事即是理的當下也就現出了-理事不二的當下空的境界 這個時候幻智就顯現 幻智就在事即理的當中-心轉移以後 講五事的時候 說心緣相(心心所)是-轉事入理 轉事歸理 當心心所把事轉到理的時候-幻智就產生了 幻智就在事轉成理當下-由心心所轉成了幻智 這時候識也成為幻智 就是心心所 身心跟依報-同時轉成了幻智 剛剛講 第一個幻塵跟身心的關係 第二個幻字跟身心 依報的關係 接下來還要談-非幻不滅的問題 非幻不滅-用比喻來思惟比較清楚 以前在當兵的時候-皮帶上面有銅環 用油去擦-擦以後銅就很亮 古人鏡子不是用玻璃-水銀做的 用銅做的 磨鏡就是這個意思 最有名的磨磚不能成鏡 古人的鏡子是用銅做的-用油把銅磨亮以後 銅上面的垢去掉-銅鏡就很亮 所以【譬如磨鏡垢盡明現】-銅就有一層反光就可以看臉 垢盡明現 垢就是我們的身心-跟山河大地的依報 每一個人讀佛經會有一些-根性理解的差異 我常常講 就講得很明白了-怎麼不懂? 我講得這麼清楚-為什麼聽不懂? 這裡面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個人的根性問題 第二個就是-關鍵的思考對象問題 有一些重要的觀念-一定要聽懂 問題聽懂以後 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喻一個最常見的問題 我常說一切事相的當下-就是空性的觀念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係-這個一定要理解 不理解這個問題 所有佛法的思想理論-都沒辦法開展 現在要講垢盡明現這個問題 這個是在修行禪觀的時候 對於指導我們修行禪觀-一個非常重要思考的契入點 就是垢盡明現這個概念 也可以說是幻滅滅盡-非幻不滅的概念 裡面關鍵的問題就在-第一個什麼是垢? 第二什麼是明?-還有怎麼磨? 這個問題都很重要 第一個什麼是垢?-身心世界都是垢 明講不清楚-那麼要怎麼磨? 前面講到觀身空觀心空-就這樣子磨 這樣子磨-理論架構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實際在操作的時候-不是這麼單純 特別把說明停在-垢盡明現這個地方來談 這是個人在對佛法理解-上小小的心得 特別再仔細斟酌 這個垢-山河大地身心都是垢 這麼大的一個垢-怎麼去磨? 古人說打蛇打七吋 修行處理事情都是-去丈就尺 去尺就寸 很大的問題要-把核心問題抓到 所以修行的時候就必須-要把修行的核心抓到 所謂的去丈就尺-去尺就吋 打蛇打七吋 這個七吋就在意識裡面 一直地從意識切進去以後 就能夠看到意識是包含了-一切身心世界山河大地 有一次參加一個研討會 有一個比丘尼問我 修行應該從什麼地方下手-從意識下手 她問-如果從意識下手 不是說意識沒有辦法-觸及到阿賴耶識? 修行要轉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染污的 把阿賴耶識轉成是-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 這個阿賴耶識-大圓鏡智怎麼轉? 凡夫的意識是沒有辦法-摸到阿賴耶識的 意識是沒有辦法觸及到-阿賴耶識的 這是一般的說法 這個比丘尼的問題-也是很有學問的 她問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修行應該從哪裡下手-答案是從意識 她說修行要轉識成智-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 既然修行要轉識成智-轉阿賴耶識成大圓鏡智 可是修行也要用六識-六識又碰不到阿賴耶識 那這樣可怎麼好? 在瑜伽師地論裡面講到-意地含攝七八兩識 也就是意識深下去的時候-就可以通到七八二識 意地含攝七八二識-從意識下手可以轉八識 這是真實有這麼-一件討論的過程 要磨這個垢-垢在什麼地方? 山河大地都是垢-怎麼去磨? 拿著電動刀子去磨?-拿著火去燒山? 怎麼磨山河大地? 禪宗講迴光返照 正覺宏智禪講潛心默究 所謂默究-所究的就是這個意識 意識慢慢地深下去以後-就會碰到垢 意識就含藏了一切的垢-從意識就通到阿賴耶識 從十二緣起六識 六根-六入 名色 識 從起信論的三細六粗-執取相 相續相 智相 現相 通過了智相 相續相-就能夠觸及到阿賴耶識 這就是垢 禪宗叫我們參話頭 宏智正覺禪師叫默究 永嘉大師叫我們惺惺寂寂 默究 究字就是磨-研磨這個心識 就是磨鏡的概念 剛剛講這是個人學習佛法-一個小小的心得 今天大家講這麼多經論-都在文字相上面做功夫 講這麼多的理論-思考問題的時候 慢慢地離磨垢這個觀點-越來越玄遠了 講了那麼多理論 你的思緒生命就一直-在架構那些理論去了 都在抓文字了 抓文字沒有關係 抓文字要使得我們的心-慢慢地鑽到磨垢的上面來 可是很多人弄文字-使得心越來垢越多 根本不知道去哪裡磨垢? 今天學習佛法聽聞經論-一定要去丈就尺 去尺就吋 打蛇打七吋-打到關鍵眼上面 就是這邊講的要磨垢 剛剛講過觀身空觀心空-觀一切的世間幻塵空 以及一切幻智也空 這個觀就是要我們-從意識心上面去消磨 從意識上切進去以後-慢慢就會感覺到你的垢 一切都統攝在這一心上面 這是一點點心得 二空觀講完以後-下面就是法界觀 法界觀前面還有兩個-開導的文字 把二空觀跟法界觀接續起來-這一段叫【印前顯後】 把前面的提攝以後-開展出後面的這一段 (第20後頁倒數第10行) 善男子 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 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 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 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 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 亦復如是 這個是講到印前顯後 身心皆為幻垢是印前-垢相永滅十方清淨是顯後 前面的重點是-觀身觀心如幻滅 身心為幻垢是印前 宗密大師講此印前也-(第20後頁倒數第8行) 此指身心皆為幻垢-這一段文字 幻為虛幻 無有實體-垢謂塵垢染污為名 由迷幻相 執取繫著-染污淨心故云幻垢 諸佛菩薩雖有身心 由了如幻 不取於相-無染污義 故非垢 由了幻空 故非幻 當知身心皆為幻垢-這一段是印前 顯後就是垢相永滅 我們講過幻滅滅故 身滅了 心滅 心滅了 塵滅-塵滅了 幻智滅 幻智滅了以後-非幻就是覺心不動 覺心顯現 就是幻垢相永滅-十方清淨就是一真法界 一切法清淨無染-就開展了法界三觀的思想 也就是法界三觀的思想是-建立在身心垢相永盡之上 此顯後也-(第20後頁倒數第6行) 根塵諸法十方法界-普清淨也 此由身心垢翳妄執自他-故成局礙 今既我空法寂-何所不通 記得講永嘉集的時候-就講到一個問題 就是中國宗派的差異 天台宗華嚴宗所開展的-是一心三觀以及法界三觀 都是在緣起邊 在重重無盡-的緣起立場開展出來的 這是從佛的境界-已經到達佛的智慧 佛的境界往下回朔-開展出來的 所以看這個思想要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到它 可是在中觀 唯識觀或者-是聲聞乘的俱舍論 它們施設的時候都是從-我們的五蘊身心開始施設 就是從凡夫虛妄執著的立場 從凡夫煩惱身心的立場-開始討論起 所以天台華嚴是從-佛的境界開始敘述起 中觀唯識俱舍從凡夫的五蘊-身心開始敘述起 當然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看這一段印前顯後-就告訴我們這個旨趣 前面講要持戒 要修禪定-安處徒眾 宴坐靜室 要觀察身妄虛妄 這些都是從凡夫的五蘊身心-開始講起的 在大藏經裡面 佛陀的戒律-聲聞乘的四禪八定 中觀唯識的思想-都是講這些東西 這一些思想理論比較切進-我們現前的生命層次 看印前顯後是開展-法界三觀的時候 必須先要建立在身滅 心滅-幻也滅 垢塵身心世界也滅以後-連幻智也要滅 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而開展出來的法界三觀 不要講法界三觀 就算是能夠進入到身心滅盡-垢盡滅盡這一個境界的 也找不到幾個人 連身空心空這兩觀-都沒辦法契入了 法界三觀要怎麼去修行?-怎麼去思惟? 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是中國佛教的大問題 為什麼? 天台宗講止觀-很多人以為天台宗是止觀 要修天台宗的摩訶止觀 要修摩訶止觀的人大概-都是沒有讀過摩訶止觀的 為什麼?-因為他不懂 了解到這個地方就知道 法界觀 天台的一心三觀-怎麼修? 它必須要先建立起身空心空-能夠幻滅滅盡非幻不滅以後 十方世界清淨了-才能夠修法界觀 如果理解這個道理以後 對於中國佛教的禪觀-思想理論 就會很明確知道-它應該怎麼走向 而從這裡也可以看到 中國禪宗為什麼能夠-獨領風騷一千年 就是因為它是從凡夫的心境 剛剛講到打蛇打七吋-去丈就尺去尺就吋 禪宗就是叫我們從當下-從心開始下手 禪宗之所以有效之所以為-一千年來的僧人所鍾愛 理由就在於此 因為唯有禪宗的契入 所著重的點是真正-解脫生死的一條通道 講這個話以後 那麼把天台宗跟華嚴宗-放在什麼地方? 把天台宗跟華嚴宗放在-思想的架構上 放在對於信仰的思想理論上 放在對於密宗度化眾生的思想裡面 放在對於禪觀思想的理論-架構的開展上面 這個沒有問題 並不是否定了天台跟-華嚴思想的價值 而是要正確的安頓-天台華嚴的思想 也同時要正確的安頓-聲聞的俱舍論 瑜伽師地論-中觀 唯識的思想 合理的安頓了-佛陀的教法以後 佛法才能夠興隆 否則佛教只是一個被眾派-各家思想割裂的教法 沒有辦法完整的成為-一個統整的思想 完整的佛陀教法 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割裂的-片段的零碎的佛陀的教法 今天講到-印前顯後這一段 把這個話題再次提起來 大家對於這個思想-應該要有承擔 要能夠真實的去面對-佛陀的教法 而不能只做一個宗派-的支解之徒 也不偏中國 也不偏印度-也不是偏哪一個宗派 而是必須如實如理的面對-佛陀的教法 真實的道理 唯有如實的面對佛陀的教法-真實的面對真理 才能夠獲得全貌-正確掌握佛陀教法的全部 才能把教法各定其位 使各個宗派各個經典-在佛陀教法中間 很合理的安頓好他們的關係 五個手指伸出來都不一樣-什麼事情也有個先後長幼 祖師也是從當徒弟起來的 所以哪一個教法是深-哪一個教法是淺 哪一個教法是大-哪一個教法小 這都不是重點-不用爭 觀念是-怎麼樣如理的定位 才是我們必須去思考面對的 這節課就講到這一段 還沒有很深入去探討這一段 印前顯後先講到這一邊 下一節課再繼續-下課 ?? ?? ?? ?? 5